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孚能科技: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2021-05-15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根据《证券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
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
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孚能科技”、“公司”或“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
负责孚能科技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保荐机构通过资料审阅、现场检查、访谈
沟通等多种方式,对公司进行持续督导,出具本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发现的问题

    2020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1,965.23 万元,上年同期为 244,962.87 万
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4.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100.43 万元,
上年同期为 13,122.77 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
利润-54,239.78 万元,上年同期为 979.79 万元。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54.29%。主要是 2020 年上半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行业整体销量下滑,公司部分主要客户排产计划有所
推迟,导致 2020 年上半年整体订单需求相对较低;2020 年下半年,尽管新能源
汽车行业逐步复苏,但公司 2019 年主供的几款车型由于整车企业产品更新换代,
销量不佳;新车型或新客户拓展落地并量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公司镇江生
产基地一期项目于 2020 年二季度末投产,产能处于逐步爬坡阶段,由于时间和
产能释放等原因对 2020 年全年贡献有限。

    公司报告期内未实现盈利,2020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较上年下降,且由 2019 年的微
盈转为亏损。主要是由于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减少;由于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材料
成本,且镇江一期项目转固使得折旧大幅增加,但尚未实现规模效应,单位产品
所需承担的折旧费用较高,导致营业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公司管理费用增加、

                                    1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研发投入增加。另外,公司部分应收款项、应收票据计提了一定的坏账准备,2020
年度信用减值损失为 3,904.16 万元;公司部分存货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存货跌价准
备,2020 年度资产减值损失为 11,567.13 万元。

    综上所述,公司 2020 年未实现盈利,业绩由盈转亏,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
相比下降 50%以上。若公司在 2020 年以后年度,未能改善盈利能力,则公司在
2020 年以后年度存在持续亏损的风险。

(二)整改情况

    上述问题不涉及整改事项。保荐机构提请公司做好相关信息披露工作,及时、
充分地揭示相关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提请投资者特别关注上述事项引致
的相关风险。

二、重大风险事项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1、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导致公司销售收入减少的风险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 年 1-12 月,中国新
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 136.6 万辆和 136.7 万辆,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7.5%
和 10.9%,2020 年初以来的全球新冠疫情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步缓解,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正逐步恢复,但未来新能源汽车市
场的恢复情况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020 年 4 月 23 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公布《四
部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原则上 2020 年至 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30%。随着补贴退坡,如果消
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无法提高,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出现变化,进
而影响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导致公司未来面临销售收入减
少的风险。

    2、外资整车及动力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导致竞争更加激烈的风险

    2019 年末,特斯拉位于上海的工厂开始量产。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0 年


                                     2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特斯拉 Model 3 的国内总销量接近 14 万辆,市场份额 26%,排名第一。特斯拉
对于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汽
车行业的竞争,如果公司现有的主要客户无法保持自身的行业地位,将导致其减
少对公司动力电池产品的采购,进而导致公司销售收入下滑。

    2019 年 6 月,工信部宣布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允许外资
动力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LGC、松下、SKI 等外资动力电池企业逐步加速了
在中国境内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市场开发,上述情况将导致公司未来面临的竞争更
加激烈,如果公司未来无法通过产品性能、技术实力等要素获得竞争优势,将导
致公司未来面临销售收入无法增长乃至下滑的风险。

    3、动力电池产品售价持续下降的风险

    受到补贴退坡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单
位售价可能继续下降。因此,如果全行业动力电池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过大,或者
下降速度过快,动力电池售价降幅超过成本降幅,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

    4、无法持续降低采购成本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波动较大,公司与部分供应商签署了年度采购框架协
议,并将通过采购的规模优势降低采购价格。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企,公司无
法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方式使单位成本下降,将会导致毛利润率大幅下降甚至
业绩亏损的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路线及产品单一的风险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种技术路线,按照电池的
封装方式和形状,可以分为软包电池、方形电池、圆柱电池等;按照正极材料的
类型,可以分为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公
司的技术路线为三元软包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和产品线较为单一。如果未来新能
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将对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下游市场需
求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如果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开发推出与主流技术路
线相适应的新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产品技术迭代的风险

    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持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工作温度范围、充电效率、安全性等性能持续改进。但是,目前动力电池的性能
水平仍然未能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
仍在积极开展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包括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
池、氢燃料电池。公司的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较为单一。如果未来动力电池技术
发生突破性变革使得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产品类型发生迭代,而公司未能
及时掌握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相关产品,则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产生不利影响。

    3、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技术、
新产品的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的先进性。核心技术人员对于动力电池企
业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并进而提升自身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期
内,公司存在技术人员离职的情况,预期未来不排除有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可能
性。如果未来发生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研发
带来不利影响。

    4、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掌握了从原材料、电芯、电
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系统、生产工艺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全产业链核
心技术。其中,电芯材料技术主要通过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向供应商输出。公司已
与相关供应商签署了保密协议,并通过与员工签署保密协议、原材料物料编码管
理等方式,防止核心技术泄密。若供应商、公司员工等出现违约,或者公司核心
技术保密方式失效,则公司将面临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三)经营风险

    1、拓展客户失败的相关风险

    目前,公司正在接触并拓展大众、奥迪、保时捷、沃尔沃、通用、雷诺、日
产、本田、丰田、福特、捷豹路虎、上汽、蔚来、小鹏、长安、五菱、奇瑞等国


                                  4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内外一线整车企业客户。但是市场开拓的周期、成效受到客户整体战略规划、市
场偏好及竞争对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若公司客户拓展工作进展低于预期或者客
户拓展失败,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主要客户或主要车型生产计划波动风险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销售情况与合作的整车企业的生产计划直接相关。而下
游整车企业的整体生产计划乃至具体车型的生产计划受宏观政策变化、市场风格
转换、消费者偏好、配套供应商供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公司主
要客户或主要车型的生产计划受特定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时,将会对公司当期经
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3、产品质量风险

    公司下游客户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游客户通常对产品质量有较高要
求。产品质量控制涉及环节多,管理难度大,并且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或无
法事先预见因素的影响,不排除由于不可抗力因素、使用不当及其他人为原因等
导致公司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甚至导致新能源汽车发生召回等情况,进而影响经营
业绩。

    4、与戴姆勒合作项目的风险

    2018 年末,公司与戴姆勒、北京奔驰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了长期合
作关系,成为其动力电池供应商,根据双方的初步预计,相关合作协议对应的动
力电池采购总量规模较大。随后,双方在合作协议项下开展了相应产品的研发工
作,截至目前,相关产品的开发工作仍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公司预计将在 2021
年正式生产并批量供货。

    上述项目对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经营业绩、市场地位、综合竞争力等方
面均具有较大的影响,不排除在后续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过程中出现技术指标无
法满足要求、产品质量瑕疵、生产无法完全满足采购需求、生产成本高于售价等
情况的可能,进而导致双方的合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或合作终止。如果公司在
未来无法完成产品研发,并向戴姆勒批量供货,将可能导致公司无法与戴姆勒建
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可能导致公司为戴姆勒相关项目的前期投入出现损失、建设


                                   5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的生产线出现产能利用率偏低乃至闲置的情况。如果戴姆勒由于自身或客观原因
减少或推迟采购,可能导致公司未来的销售收入减少、部分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偏
低。在该等情况下,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将受到不利影响。提请投资者特别关注
该事项引致的相关风险。

    5、原材料供应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对外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铝塑膜等。受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和市场供需关系等影
响,报告期内公司部分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一定的波动。如果公司未来主要原材料
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供应短缺,或公司采购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将对公司的
原材料采购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经营业绩。2020 年 4 月,公司与成都巴莫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正极材料年度采购框架协议,并计划未来将其作为主要的
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如果公司未能有效管理供应商变化对于生产节奏、产品质
量、交付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则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
带来不利影响。

    6、部分原材料采购渠道单一的风险

    由于公司采用的三元软包技术路线与国内其他规模较大的企业存在差异,部
分原材料、生产设备的采购渠道仍较为单一,主要包括铝塑膜、锂电池生产设备、
少量辅材等,公司存在部分原材料采购渠道单一的风险。如公司未来不能及时调
整自身的供应商结构、丰富原材料采购渠道,相关供应商一旦不能及时足量供货,
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产线建设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7、专利相关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境外销售收入来自美国和德国。公司目前持有和正在
申请的专利主要为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公司及其子公司孚能德国尚未在德国取
得专利。因此,公司持有的相关专利可以在中国和美国提供专利权保护;对于在
德国销售的主要产品,假如存在第三方于德国优先取得与公司相同或相似的专
利,则公司存在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可能性。公司产品所用主要原材料为正极
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铝塑膜等,若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存在侵犯第
三方知识产权的情况,则可能导致公司对外销售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存在纠纷的

                                   6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风险。

    此外,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公司持有的部分美国专利尚未全部在境内申请
对应的专利。如贸易摩擦升级,不排除公司因部分美国专利未在国内采取对应的
保护措施而对生产经营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截至 2020 年 12 月 30 日,公司正在
申请中的境内外专利合计 92 项。如果该等专利未能最终申请成功,则将对公司
核心技术的应用带来一定风险,进而可能对公司产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四)行业风险

    1、动力电池下游行业发展高度依赖于行业政策的风险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产业政策的扶持对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
的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趋完善,国家相关部门相应调整新能源汽车相
关的补贴政策。总体来看,近年来补贴逐步退坡,补贴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续
航里程等技术标准要求不断提高。

    作为动力电池的下游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对产业政策存在高度
依赖。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变化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影响,
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动力电池行
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2、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汽车行业中的
占比依然偏低。续航里程较短、充电时间较长、购置成本较高、充电配套设施不
完善等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在行业补贴退坡、经济短期
下行或者因为突发因素导致下游需求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下游整车厂商风险厌恶
程度普遍提高,观望情绪加重,会降低整体扩张速度和新车投入力度,可能对解
决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制约性因素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未来制约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无法改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无
法提高,则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出现变化,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
影响。

    3、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7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新车型推出力度不断加大,动力电池的下游需
求持续增加。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逐年退坡、补贴标准逐渐提高,使得动
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动力电池企业需要通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进
一步提升产品综合性能等多方面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公司未来业
务发展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五)宏观环境风险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

    2020 年 1 月以来,国内外各地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配合疫
情防控,在短期内,公司生产经营受到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产业链各个环节开工
推迟、交通受限导致原材料采购运输和产成品交付延期、生产基地员工无法及时
返岗等方面。此外,由于公司主要客户为下游整车企业,公司客户或下游行业也
将受到该等疫情的不利影响。因此,公司 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进而
对全年经营业绩情况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虽然目前全球疫情已取得较大的抗疫成
果,但不排除国内外疫情反复的可能性,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影响的风险。

       2、原油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风险

    2020 年 2 月下旬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下跌,使得传统燃油车
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进程放缓。如未
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处于低位,且各主要国家、主要整车企业减小或推迟新能源
汽车的支持力度,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上游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
响。

(六)财务风险

       1、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风险

    2017-2020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785.35 万元、
-43,757.40 万元、48,352.18 万元和-94,385.78 万元。2020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由于主要系本年度收入的影响及研发投入较上年大幅
度增加。如果未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公
司在营运资金周转上将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8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存货跌价风险

    公司按照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7-2020
年,公司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 3,506.11 万元、2,930.63 万元、2,506.67 万元
和 11,841.64 万元。存货跌价计提主要由于公司在电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
比例的不合格品,相关不合格品无法满足公司的品质要求,不能按照预计使用方
式继续用于模组生产,只能按照较低的价格对外销售,因而公司对其计提存货跌
价。此外,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持续发展,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仍在积极
开展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如未来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逐渐成熟并获得应
用,将导致公司未来面临技术迭代导致的存货跌价风险。

    3、经营性应收款项增加及无法收回的风险

    2017-2020 年,公司经营性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
资科目)合计净额分别为 58,131.81 万元、163,476.53 万元、151,401.03 万元和
140,234.29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27.04%、18.47%、12.94%和 9.10%,
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3.43%、71.84%、61.81%和 125.25%,经营性应
收款项金额较大且增长较快。

    未来不排除因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或者宏观经济环境、客户经营状况发生变
化后,经营性应收款项过快增长,回款情况不佳甚至无法收回、以及应收商业承
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无法兑付的风险。

    4、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风险

    2017-2020 年,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 48,075.40 万元、75,878.02 万
元、176,807.34 万元和 338,503.68 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22.36%、
8.57%、15.11%和 21.96%。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发展需要,持续增加动力电池生
产线和生产厂房,公司固定资产规模相应增加。如果相关固定资产后续发生损坏、
或者无法及时改造升级,可能在未来的经营中发生减值的风险。

(七)管理及内控风险

    1、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风险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 YU WANG(王瑀)和 Keith,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

                                    9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上市后还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
和管理,但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仍有可能通过所控制的股份行使表决权对公司的
经营决策实施控制,从而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等决策产生重
大影响。

    此外,虽然 YU WANG(王瑀)和 Keith 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该协议
约定“双方及双方控制的企业在参与、决定孚能科技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及所有重
大事宜决策等诸方面保持一致行动关系,并应就表决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如经协
商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双方同意无条件以 YU WANG(王瑀)意见为准”,
该协议自签署日至公司上市后五年内有效;但是如果 YU WANG(王瑀)和 Keith
未持续遵守《一致行动协议》或出现分歧,可能导致公司决策效率降低,进而对
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2、经营规模迅速扩张的管理风险

    近年来,公司陆续完成了多轮融资,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同时,公司启
动了镇江生产基地的建设,并在美国和德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公司的快速发展在
资源整合、技术开发、资本运作、市场开拓等方面对公司的管理层和管理水平提
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
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调整、完善,公司将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

    3、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风险

    公司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气、废水、废渣,如果处理方式不当,
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
安全生产与环保压力也在增大,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
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风险。一旦发生安全生产或环保事
故,公司将面临被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处罚、责令整改或停产的可能,进而出现影
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

三、重大违规事项

    无。




                                    10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四、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0 年,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0 年度/             2019 年度/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
    主要财务数据
                        2020 年 12 月 31 日    2019 年 12 月 31 日          增减
营业收入                         111,965.23            244,962.87                -54.2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33,100.43             13,122.77               -352.24%
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             -54,239.78                979.79              -5635.89%
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94,385.78             48,352.18               -295.20%
量净额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1,007,658.27            710,337.09                 41.86%
净资产
总资产                         1,541,764.50           1,170,039.00                31.77%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
    主要财务指标            2020 年度              2019 年度
                                                                            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35                    0.15             -333.3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35                    0.15             -333.3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0.57                    0.01            -5800.00%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98                    1.88     下降5.86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6.52                    0.14     下降6.66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
                                     33.21                  12.99      上升20.22个百分点
比例(%)

    上述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一)2020 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主要系:1、2020 年上半年受新冠肺
炎疫情影响,汽车行业整体销量下滑,公司部分主要客户排产计划有所推迟,导
致 2020 年上半年整体订单需求相对较低。2、2020 年下半年,尽管新能源汽车
行业逐步复苏,但公司 2019 年主供的几款车型由于整车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销
量不佳,甚至相继停产。另外,新车型或新客户拓展落地并量产需要一定的时间。
导致公司 2020 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缩水。3、公司镇江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于
2020 年二季度末投产,产能处于逐步爬坡阶段,由于时间和产能释放等原因对
2020 年全年贡献有限。

                                          11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二)2020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
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较上年下降,且由 2019 年的微盈转为亏损,主要系:
1、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减少。2、由于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材料成本,且镇江一期
项目转固使得折旧大幅增加,但镇江一期项目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尚未实现规模
效应,单位产品所需承担的折旧费用较高,导致营业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3、
由于管理人员增加、折旧费用增加、计提 2020 年度股份支付等原因,导致公司
管理费用增加。4、公司研发投入增加。5、公司部分应收款项、应收票据计提了
一定的坏账准备,2020 年度信用减值损失为 3,904.16 万元。6、公司部分存货计
提了较大金额的存货跌价准备,2020 年度资产减值损失为 11,567.13 万元。

    (三)2020 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下降,主要系:1、公
司营业收入的减少带来回款的减少;2、新产能投产,存货增加。

    (四)基本/稀释每股收益的变动,主要系受到报告期内收入、成本及费用
等综合因素影响。

    另外,由于公司 2020 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
益的净利润为负值,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 年 12 月
修订)》中 12.4.2 条关于营业收入扣除事项的规定,公司 2020 年度营业收入扣除
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主要财务数据                        2020 年度
营业收入                                                          111,965.23
减:营业收入扣除项目                                                   908.87
   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                                            908.87
       其中:材料销售                                                  659.04
             其他                                                      249.83
   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                                                      -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                                                111,056.36

    根据上表,2020 年度公司营业收入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
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营业收入为 111,056.36 万元。




                                      12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五、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三元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创始团队深耕行业多年,
已经在技术路线、自主创新、产品性能、生产设备、管理能力、客户资源六大方
面积聚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技术路线优势上,公司是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是中国
第一批实现量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企业。公司依托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和全球化
的研发机制、多项前沿科研项目的积累以及与动力电池国际知名机构的深度合
作,掌握了从原材料、电芯、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系统、生产工艺
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在自主创新优势上,公司研发团队深耕
动力电池行业多年,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在产品性能
优势上,公司产品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优异的
优势。在生产设备优势上,公司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具备优秀的生产管理体系
和设备定制化开发能力。在管理能力优势上,公司拥有稳定、专业、国际化的核
心管理团队,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在客户资源优势上,公司配套多款销量领先
车型,具备国内外龙头车企客户资源。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0 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
为 0.85GWh,排名全国第十。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六、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2020 年度,公司研发支出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                                              37,186.62
本期资本化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合计                                                    37,186.62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33.21%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                                             967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                                    26.35%

    2020 年度,公司继续深耕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秉承“投产一


                                  13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开发思路,依托长期的技术沉淀、国际化研发
团队和全球化研发机制、多项前沿科研项目积累、与动力电池国际顶尖机构的深
度合作、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保持技术水平的领先。截至 2020 年 12 月,公司
拥有 104 项境内专利、16 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外专利合计 92 项。

    同时,2020 年度,公司对高能量密度、超长寿命、高倍率快充能力、高安
全性能等重点研发方向开发的产品,已成功进入产业化阶段;技术储备方面,公
司在新型正极材料,新型负极材料,高性能电芯化学体系,低成本中性能电芯化
学体系,新尺寸、新结构电芯,下一代动力电池成组技术,热失控防护技术,主
动安全电池控制系统方面等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及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技
术进展,为公司下一代产品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不适用。

八、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
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938 号)同意,公司首次
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214,133,937 股,发行价格为每股 15.90 元。募集
资金总额 340,472.96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322,450.73 万元。
上述募集资金已于 2020 年 7 月 10 日全部到位,经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
普通合伙)验证,并于 2020 年 7 月 10 日出具了安永华明(2020)验字第
61378085_B01 号验资报告。

    公司对募集资金采用了专户存储制度,募集资金到账后,全部存放在经董事
会批准设立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中,公司已与保荐机构、募集资金监管银行签订
了《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孚能科
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四方监管协议》。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 319,797.18 万元(含
募集资金利息收入、现金管理投资收益扣除手续费等净额人民币 2,539.88 万元)。

                                                                单位:万元

                                   14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项目                                       金额
募集资金净额                                                                 322,450.73
减: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包含置换预先投入金额)                                5,206.56
    用于现金管理金额                                                                   -
加:募集资金利息收入、现金管理投资收益扣除手续费等净额                          2,539.88
    尚未支付的发行费用                                                            13.13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                                               319,797.18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募集资金的存储情况列示如下:

                                                                             单位:万元
                                       2020年7月10日       截至2020年12月
 银行名称              账号                                                   存储方式
                                       初始存放金额          31日余额
兴业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      503010100100268000           164,061.48          84,012.35      活期
  赣州分行
兴业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
                321230100100331162           164,061.48         105,064.09      活期
北京海淀支
    行
兴业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
                403710100100355180                     -         20,102.69      活期
镇江分行营
    业部
中国银行镇
                   466374775181                        -         70,253.53      活期
江大港支行
中国农业银
行镇江新区       10320201040231695                     -         10,161.05      活期
    支行
                                                                              理财产品
招商银行镇
                  612900575710704                      -         20,139.78    专用结算
江新区支行
                                                                                账户
                                                                              理财产品
交通银行镇
               381006710011000095180                   -         10,063.70    专用结算
江大港支行
                                                                                账户
                合计                         328,122.96         319,797.18
注:募集资金账户初始存放资金 328,122.96 万元与募集资金净额 322,450.73 万元存在差异,
差异原因为部分发行费用在募集资金初始存入募集资金专户时尚未支付。

    2020 年度,公司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 号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
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 1 号—规范运
作》《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文
件的规定,公司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

                                        15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披露义务,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公司已披露情况一致,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
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大华会计师
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存放
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大华核字[2021]005031 号)。

九、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
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

    2020 年度,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
股情况未发生变动。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控股股东香港孚能直接持有公司 22.68%股份。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 YU WANG(王瑀)和 Keith。
YU WANG(王瑀)及 Keith 通过香港孚能间接持有公司 22.68%股权;YU WANG
(王瑀)及 Keith 共同担任赣州博创、赣州精创和赣州孚济的普通合伙人及执行
事务合伙人,赣州博创、赣州精创和赣州孚济分别持有公司 0.15%、0.03%和 0.06%
股权;香港孚能持有孚能实业 100%股权,孚能实业为赣州孚创的普通合伙人及
执行事务合伙人,赣州孚创持有公司 1.60%股权。因此,YU WANG(王瑀)及
Keith 共同通过香港孚能、赣州博创、赣州精创、赣州孚济和赣州孚创持有公司
24.52%的股权。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除公司实际控制人外,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
级管理人员间接持股情况如下:

                                                              持股公司直接或间
                                            在持股公司
   姓名          职务        直接持股公司                     接持有发行人股份
                                              持股比例
                                                                    比例
  CHEN
XIAOGANG         董事          赣州港瑞         13.7566%               0.2891%
(陈晓罡)
Robert Tan                     赣州博创             5.3740%            0.1496%
                 董事
(谭芳猷)                     赣州港瑞             2.2798%            0.2891%
   陈利          董事          赣州裕润             87.50%

                                    16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持股公司直接或间
                                                在持股公司
   姓名            职务        直接持股公司                    接持有发行人股份
                                                  持股比例
                                                                     比例
                               江西裕润(江                            4.7256%1
                               西裕润系江西
                                                      87.50%
                               立达的普通合
                                 伙人)
                               共青城裕润投
                               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北京立达、           87.50%
                               共青城立达、
                               深圳立达的普
                               通合伙人)
                                共青城立达             6.41%
                               共青城江润投
                               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24%
                               (深圳立达的
                               有限合伙人)
                                 赣州孚济           26.6150%            0.0566%
   丁斌          副总经理
                                 赣州孚新           30.9383%            0.1650%
                                 赣州孚济           13.9043%            0.0566%
  樊耀兵         副总经理
                                 赣州博骏           15.4949%            0.2566%
                副总经理兼
   王慧                          赣州创佳           15.4907%            0.1867%
                财务负责人
                副总经理兼
  唐秋英                         赣州创佳           15.4907%            0.1867%
                董事会秘书
注 1:江西立达、北京立达、共青城立达、深圳立达和赣州裕润为一致行动人,合计直接持
有发行人股份比例为 4.7256%。

(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质押、冻结及减
持情况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
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无。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