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业绩预告预计2023-12-31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3-12-31
  • 财报预告类型:预亏

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3751160.81元。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一)报告期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1、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据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核算,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16,471,824,149.9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1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73,751,160.81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64,475,558.80元,亏损进一步扩大。2023年年末公司总资产30,311,152,443.12元,公司规模较上一年末缩小5.65%。2、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公司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公司出货量增加,带来营业收入较上年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期初高额库存导致毛利润率挤压,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公司2023年期初存在大量高成本库存商品和原材料,而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随原材料现货价格下调,导致公司报告期内毛利显着下滑。由于上述成本及售价影响,2023年度公司按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51,485.19万元。第二,承担投资损失。合资公司丝绸之路储能产业有限公司(英文简称“Siro”)由于当地供应链薄弱,导致原材料采购价格较高,同时产能爬坡阶段期间费用率较高,导致大额亏损。第三,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5,145.31万元。主要是由于被投企业亿咖通科技(ECX.O)股价下跌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1,209.68万元,振华新材(688707.SH)股价下跌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6,642.29万元,以及京能基金净值下降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7,262.55万元。(二)针对经营业绩的改善举措针对公司2023年经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进行了管理团队提升,更换或新聘了总经理和营销、财务、研发、海外负责人,并制定了以降本增利为核心的一系列举措:1、SPS技术产品落地推动技术降本。公司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和“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均为按SPS技术打造的生产线。上述两个项目不仅在设备投资、人工、能耗、厂房面积等方面分别实现成本大幅下降,也在电芯的单位材料成本方面实现明显下降,由于大软包去模组的技术使整电池包的成本也随之下降。目前,“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已投料试生产,“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也将在2024年正式投入生产。同时,SPS技术产品可满足下游客户平台化、通用化、多车型的开发需求,目前新产品已获得车企定点,同步拓展海内外大客户。2、提升运营能力实现管理降本。截至报告期末,期初高成本库存产品基本销售完毕,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大幅下降至合理水平,库存压力显着减轻。公司完成了原材料供应商新一轮的谈判工作,战略绑定了原材料供应渠道,同时,公司已导入部分B点供应商并初现成效,且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数字化系统上进行整合和优化,MES系统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在产供销衔接上有明显改善。3、拓展海外和新兴业务市场。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公司2023年度动力电池出口销量全国第三;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度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不含中国)装车量排名全球第七。本年度,公司动力电池外销营收贡献过半,且出口产品毛利率优于国内市场,为公司业务发展构筑了坚实基础。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海外高毛利客户,充分发挥公司海外优势,公司已获得印度第二大汽车工业集团MahindraGroup的某纯电平台项目定点,以及与国际某头部eVTOL制造商的达成合作并已交付产品。4、SPS产品全面推向客户。公司全新一代主打产品SPS已经开始投料并即将装车,伴随产品的成熟,公司将此具备竞争力的新产品推向国内外客户。考虑其成本优势和柔性特质,客户整体持欢迎开放态度,公司预计在本年会有良好收获。

业绩预告预计2023-12-31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3-12-31
  • 财报预告类型:预亏

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3751160.81元。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一)报告期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1、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据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核算,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16,471,824,149.9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1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73,751,160.81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64,475,558.80元,亏损进一步扩大。2023年年末公司总资产30,311,152,443.12元,公司规模较上一年末缩小5.65%。2、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公司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公司出货量增加,带来营业收入较上年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期初高额库存导致毛利润率挤压,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公司2023年期初存在大量高成本库存商品和原材料,而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随原材料现货价格下调,导致公司报告期内毛利显着下滑。由于上述成本及售价影响,2023年度公司按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51,485.19万元。第二,承担投资损失。合资公司丝绸之路储能产业有限公司(英文简称“Siro”)由于当地供应链薄弱,导致原材料采购价格较高,同时产能爬坡阶段期间费用率较高,导致大额亏损。第三,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5,145.31万元。主要是由于被投企业亿咖通科技(ECX.O)股价下跌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1,209.68万元,振华新材(688707.SH)股价下跌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6,642.29万元,以及京能基金净值下降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7,262.55万元。(二)针对经营业绩的改善举措针对公司2023年经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进行了管理团队提升,更换或新聘了总经理和营销、财务、研发、海外负责人,并制定了以降本增利为核心的一系列举措:1、SPS技术产品落地推动技术降本。公司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和“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均为按SPS技术打造的生产线。上述两个项目不仅在设备投资、人工、能耗、厂房面积等方面分别实现成本大幅下降,也在电芯的单位材料成本方面实现明显下降,由于大软包去模组的技术使整电池包的成本也随之下降。目前,“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已投料试生产,“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也将在2024年正式投入生产。同时,SPS技术产品可满足下游客户平台化、通用化、多车型的开发需求,目前新产品已获得车企定点,同步拓展海内外大客户。2、提升运营能力实现管理降本。截至报告期末,期初高成本库存产品基本销售完毕,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大幅下降至合理水平,库存压力显着减轻。公司完成了原材料供应商新一轮的谈判工作,战略绑定了原材料供应渠道,同时,公司已导入部分B点供应商并初现成效,且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数字化系统上进行整合和优化,MES系统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在产供销衔接上有明显改善。3、拓展海外和新兴业务市场。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公司2023年度动力电池出口销量全国第三;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度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不含中国)装车量排名全球第七。本年度,公司动力电池外销营收贡献过半,且出口产品毛利率优于国内市场,为公司业务发展构筑了坚实基础。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海外高毛利客户,充分发挥公司海外优势,公司已获得印度第二大汽车工业集团MahindraGroup的某纯电平台项目定点,以及与国际某头部eVTOL制造商的达成合作并已交付产品。4、SPS产品全面推向客户。公司全新一代主打产品SPS已经开始投料并即将装车,伴随产品的成熟,公司将此具备竞争力的新产品推向国内外客户。考虑其成本优势和柔性特质,客户整体持欢迎开放态度,公司预计在本年会有良好收获。

业绩预告预计2022-12-31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2-12-31
  • 财报预告类型:减亏

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8186120.54元。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经营状况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11,608,764,136.6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1.67%,公司亏损面有所缩窄。2022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18,186,120.54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88,416,485.49元。公司报告期内收入大幅增长,亏损幅度较2021年同比缩小,但仍然存在亏损主要原因如下:1)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向好大背景下,公司订单饱满且镇江工厂一期、二期在本年度产能爬坡完成,产能释放。其中,公司产品单价整体上涨和主要客户出货量较上年大幅增加,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2)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1年度得到改善,但仍未达到理想水平。亦由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向好,动力电池主要材料价格较上年大幅上涨,导致成本上涨,公司虽与主要客户建立了价格联动机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与部分客户的价格联动机制调整未达预期;而同时部分高毛利客户提货量低于预期,挤压公司毛利空间。3)2022年度伴随着镇江工厂二期投产,三期电芯产线产能开始爬坡,产能得到提升,公司产品交付能力增强。然而,相对于公司产线规划及投入,规模效应尚未完全体现,公司期间费用率相较同行业上市公司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4)为进一步培养和吸引人才,公司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带来公司相关成本费用增加。5)与部分客户的销售价格不及预期,导致部分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价值;同时由于2022年度镇江工厂二期、三期电芯产线陆续产能爬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B品电芯,公司本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具体详见公司2023年1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2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04)。6)公司在产业链端参股企业,由于股票二级市场价格波动,产生公允价值变动亏损。7)2022年公司销售规模大幅提升,为缓解流动资金紧张局面,公司增加了融资规模,产生了较多的财务费用。上述原因综合导致了2022年度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亏损幅度较2021年同比缩小但仍然处于亏损的经营状态。2、改善业绩措施或前期不利因素的消除1)持续推进降本和新产品落地工作。首先,公司进行现有产品降本,加快现有产品的化学体系升级、开发第二供应商、改进生产工艺体系。不断优化和提高各生产基地制造水平。其次,稳价保供,加快公司供应链的上游协同,通过合资、入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保障原材料供应的持续稳定和成本有效管控。最后,新产品落地,加快SPS新产品项目各项工作的落地;快速推动钠电池产业化。2)深化战略客户合作关系。集中重点资源攻坚战略客户深化合作关系,建立健康有效的价格联动机制,制定全面、明确的平衡兼顾的客户战略。3、财务状况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2,450,818,122.78元,较报告期初上升55.00%,主要系公司本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及进行债务融资,带来货币资金的增加;2022年度镇江工厂二期、三期电芯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陆续产能爬坡增加了固定资产和存货综合所致。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状况较为稳健,资产负债率为62.86%,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预告预计2022-12-31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2-12-31
  • 财报预告类型:减亏

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8186120.54元。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经营状况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11,608,764,136.6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1.67%,公司亏损面有所缩窄。2022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18,186,120.54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88,416,485.49元。公司报告期内收入大幅增长,亏损幅度较2021年同比缩小,但仍然存在亏损主要原因如下:1)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向好大背景下,公司订单饱满且镇江工厂一期、二期在本年度产能爬坡完成,产能释放。其中,公司产品单价整体上涨和主要客户出货量较上年大幅增加,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2)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1年度得到改善,但仍未达到理想水平。亦由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向好,动力电池主要材料价格较上年大幅上涨,导致成本上涨,公司虽与主要客户建立了价格联动机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与部分客户的价格联动机制调整未达预期;而同时部分高毛利客户提货量低于预期,挤压公司毛利空间。3)2022年度伴随着镇江工厂二期投产,三期电芯产线产能开始爬坡,产能得到提升,公司产品交付能力增强。然而,相对于公司产线规划及投入,规模效应尚未完全体现,公司期间费用率相较同行业上市公司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4)为进一步培养和吸引人才,公司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带来公司相关成本费用增加。5)与部分客户的销售价格不及预期,导致部分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价值;同时由于2022年度镇江工厂二期、三期电芯产线陆续产能爬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B品电芯,公司本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具体详见公司2023年1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2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04)。6)公司在产业链端参股企业,由于股票二级市场价格波动,产生公允价值变动亏损。7)2022年公司销售规模大幅提升,为缓解流动资金紧张局面,公司增加了融资规模,产生了较多的财务费用。上述原因综合导致了2022年度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亏损幅度较2021年同比缩小但仍然处于亏损的经营状态。2、改善业绩措施或前期不利因素的消除1)持续推进降本和新产品落地工作。首先,公司进行现有产品降本,加快现有产品的化学体系升级、开发第二供应商、改进生产工艺体系。不断优化和提高各生产基地制造水平。其次,稳价保供,加快公司供应链的上游协同,通过合资、入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保障原材料供应的持续稳定和成本有效管控。最后,新产品落地,加快SPS新产品项目各项工作的落地;快速推动钠电池产业化。2)深化战略客户合作关系。集中重点资源攻坚战略客户深化合作关系,建立健康有效的价格联动机制,制定全面、明确的平衡兼顾的客户战略。3、财务状况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2,450,818,122.78元,较报告期初上升55.00%,主要系公司本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及进行债务融资,带来货币资金的增加;2022年度镇江工厂二期、三期电芯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陆续产能爬坡增加了固定资产和存货综合所致。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状况较为稳健,资产负债率为62.86%,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预告预计2022-06-30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5.51%

  • 预告报告期:2022-06-30
  • 财报预告类型:减亏
  • 幅度:+15.51%

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49.86万元至-19124.7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值为:9886.4万元至3511.48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43.68%至15.51%。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一)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持续增长,公司产品量价齐升,实现了公司第二季度单季度盈利,同时2022年半年度亏损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具体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公司对产品销售价格进行了上调和客户形成了合理的价格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公司订单饱满,镇江工厂一期、二期完成产能爬坡,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产销量实现显着增长。(二)公司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生产制造环节效率提升。同时,公司管理进一步优化,期间费用率下降使得盈利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业绩预告预计2021-12-31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1-12-31
  • 财报预告类型:预亏

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4211363.83元。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经营状况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3,403,410,138.4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3.97%,但公司亏损面进一步扩大。2021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74,211,363.83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为-1,284,709,494.81元。公司报告期内经营状况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经过前期积累,公司多家客户整车厂商的项目本年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其中,公司对重要客户戴姆勒EQS、EQA、EQB等车型的动力电池进行供货。同时,广汽集团客户对公司的采购量亦显着增加。因此,公司2021年销售收入相比2020年提升203.97%。(2)受行业长期趋势及销售战略影响,公司动力电池2021年产品价格下降。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带来:①动力电池行业技术迭代、制造工艺进步、补贴滑坡等因素综合导致动力电池平均市场售价过去数年整体呈下降趋势。②公司前期基于2018年至2020年原材料市场行情趋势,与客户协商定价,销售价格较低。2018年至2020年,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公司前期基于当时原材料市场行情趋势与客户协商确定2021年产品销售价格,定价较低。③公司为了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以较为优惠的价格深入合作。对于公司重点发展的新客户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客户,为了促进客户的合作,公司会提供一定的价格优惠。随着公司与客户日益密切合作,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优势,增强客户粘性,目前公司产品售价已回归正常。(3)2021年度,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迅勐发展的新时期,动力电池原材料需求上升,公司主要产品原材料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材料成本增加,而由于价格调整存在滞后性,年内产品价格未能随动力电池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及时上调。目前多数客户产品售价已进行调整。(4)固定资产增加,规模效应暂未充分显现。2021年公司镇江一期和二期工厂先后转为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新产线设备投资额较大,带来大额折旧增加,且由于产能爬坡等原因,产能尚未充分释放,规模效应暂未充分显现。(5)2021年因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长等因素,期间费用增加较多。本年度公司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主要为计提的质保金较2020年度增加;为进一步培养和吸引人才,公司今年下半年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期间费用中因该激励计划新增股份支付;公司镇江二期和三期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导致支出较多,银行存款减少,因此利息收入较2020年减少。(6)为保持行业技术领先水平,公司历来重视产品、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并持续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2021年公司在固态电池、热失控管理、储能等领域投入较大研发力度,带来研发费用的增加。(7)2021年公司产能爬坡过程中产生不良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导致当期资产减值损失增加。2、财务状况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0,919,011,037.01元,较报告期初上升35.68%,主要系由于存货和固定资产增加所致。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状况较为稳健,资产负债率为55.72%,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预告预计2021-12-31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1-12-31
  • 财报预告类型:预亏

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4211363.83元。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经营状况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3,403,410,138.4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3.97%,但公司亏损面进一步扩大。2021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74,211,363.83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为-1,284,709,494.81元。公司报告期内经营状况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经过前期积累,公司多家客户整车厂商的项目本年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其中,公司对重要客户戴姆勒EQS、EQA、EQB等车型的动力电池进行供货。同时,广汽集团客户对公司的采购量亦显着增加。因此,公司2021年销售收入相比2020年提升203.97%。(2)受行业长期趋势及销售战略影响,公司动力电池2021年产品价格下降。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带来:①动力电池行业技术迭代、制造工艺进步、补贴滑坡等因素综合导致动力电池平均市场售价过去数年整体呈下降趋势。②公司前期基于2018年至2020年原材料市场行情趋势,与客户协商定价,销售价格较低。2018年至2020年,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公司前期基于当时原材料市场行情趋势与客户协商确定2021年产品销售价格,定价较低。③公司为了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以较为优惠的价格深入合作。对于公司重点发展的新客户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客户,为了促进客户的合作,公司会提供一定的价格优惠。随着公司与客户日益密切合作,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优势,增强客户粘性,目前公司产品售价已回归正常。(3)2021年度,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迅勐发展的新时期,动力电池原材料需求上升,公司主要产品原材料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材料成本增加,而由于价格调整存在滞后性,年内产品价格未能随动力电池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及时上调。目前多数客户产品售价已进行调整。(4)固定资产增加,规模效应暂未充分显现。2021年公司镇江一期和二期工厂先后转为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新产线设备投资额较大,带来大额折旧增加,且由于产能爬坡等原因,产能尚未充分释放,规模效应暂未充分显现。(5)2021年因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长等因素,期间费用增加较多。本年度公司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主要为计提的质保金较2020年度增加;为进一步培养和吸引人才,公司今年下半年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期间费用中因该激励计划新增股份支付;公司镇江二期和三期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导致支出较多,银行存款减少,因此利息收入较2020年减少。(6)为保持行业技术领先水平,公司历来重视产品、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并持续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2021年公司在固态电池、热失控管理、储能等领域投入较大研发力度,带来研发费用的增加。(7)2021年公司产能爬坡过程中产生不良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导致当期资产减值损失增加。2、财务状况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0,919,011,037.01元,较报告期初上升35.68%,主要系由于存货和固定资产增加所致。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状况较为稳健,资产负债率为55.72%,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预告预计2021-06-30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1-06-30
  • 财报预告类型:预亏

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第一,公司虽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原材料成本,但如果原材料依旧处于价格高位,公司营业成本将受到拖累;第二,二季度公司将继续加强新客户拓展力度和相对应研发的投入,将产生较多费用;第三,戴姆勒项目在二季度开始量产,但预计二季度末才能确认销售收入。同时,戴姆勒产品相关产线将于二季度转为固定资产,开始折旧,亦将对当季利润造成影响;

业绩预告预计2020-12-31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0-12-31
  • 财报预告类型:预亏

预计到2020年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为负。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预计到2020年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为负,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增加,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和疫情的影响。

业绩预告预计2020-12-31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0-12-31
  • 财报预告类型:预亏

预计到2020年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为负。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预计到2020年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为负,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增加,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和疫情的影响。

业绩预告预计2020-12-31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0-12-31
  • 财报预告类型:预亏

预计到2020年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为负。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预计到2020年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为负,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增加,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和疫情的影响。

业绩预告预计2020-09-30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

  • 预告报告期:2020-09-30
  • 财报预告类型:预亏

预计到2020年9月30日公司净利润为负。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增加,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和疫情的影响。

业绩预告预计2020-06-30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431.69%

  • 预告报告期:2020-06-30
  • 财报预告类型:预亏
  • 幅度:-431.69%

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52.94万元至-17915.3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428.68%至-431.69%。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根据上述预计,公司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2019年上半年减少71.16%至72.75%,下滑幅度较大,主要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大幅下滑,发行人及主要客户生产经营均受到影响所致;同时,公司净利润亦出现大幅下滑,主要由于公司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人员薪酬、资产折旧摊销在内的固定开支相对稳定;同时,公司部分应收款项、应收票据计提了一定的坏账准备,使得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