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00万元至5000万元。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公司预计2024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整体复苏的蓬勃势头,同时,电子产品逐渐向轻薄化、小型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纳米薄膜制备技术市场认可度逐渐提高。此外,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并聚焦探索市场需求,围绕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积极筹划并寻找更多的新市场新客户机会。目前,公司的纳米镀膜技术已经成功在多个新能源品牌汽车部件上使用,且在多家Tier1龙头汽车零部件厂商有多个定点项目和量产项目,应用范围包括压力传感器、汽车中控板、控制板、氛围灯PCBA、变速箱油泵等。公司产品在液冷服务器上也已有小批量量产案例。随着医疗、汽车、马达电机、服务器等新兴领域的陆续突破,公司业务版图持续扩大。2.公司利用资金优势、平台优势建立全球领先的纳米材料研发中心、先进设备制造中心,并积极构筑人才高地,招募大量高端基础材料专家,和等离子物理学专家,从高端消费电子的防护镀膜的细分领域,进军纳米改性镀膜、纳米增性镀膜的更大市场。3.2024年,公司加速产能优化、数智升级与绿色发展,持续对装备产品研发更新,公司创新自研了新一代FTCX1000E设备,成功将PECVD工艺与CVD工艺相融合,首创“一腔多膜”功能,并成功制备耐电压防腐蚀多功能“混搭”膜层新品。该种薄膜的使用为产品长期可靠性提供了优异的解决方案,能满足客户产品耐高电压、耐腐蚀的高等级防护需求。新一代的纳米镀膜装备具有更高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能够实现更精细化的生产控制和质量检测,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产品性能及核心竞争力,助力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96.0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217.04%。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一)报告期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1.报告期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78.95万元,同比减少21.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96.05万元,同比减少217.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008.61万元,同比减少544.10%;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69.47万元,同比减少80.02%。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14,061.99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2.30%,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200,281.87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0.9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为5.97元,较报告期初增长0.90%。2.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2023年,宏观经济下行、市场消费信心不振,公司产品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行业,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景气度及需求下降,下游出货量萎缩,影响公司当期业绩。面对艰难的外部环境,公司持续开拓产品线,加大新行业、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导致研发费用上升;同时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业务布局方面加大投入,导致运营成本上升。(二)上表中有关项目增减变动幅度达30%的主要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及剔除股份支付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报告期内变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公司下游主要应用领域景气度及需求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公司持续开拓产品线,加大新行业、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导致研发费用上升;同时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业务布局方面加大投入,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基本每股收益在报告期内变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下降所致。
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96.0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217.04%。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一)报告期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1.报告期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78.95万元,同比减少21.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96.05万元,同比减少217.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008.61万元,同比减少544.10%;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69.47万元,同比减少80.02%。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14,061.99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2.30%,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200,281.87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0.9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为5.97元,较报告期初增长0.90%。2.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2023年,宏观经济下行、市场消费信心不振,公司产品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行业,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景气度及需求下降,下游出货量萎缩,影响公司当期业绩。面对艰难的外部环境,公司持续开拓产品线,加大新行业、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导致研发费用上升;同时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业务布局方面加大投入,导致运营成本上升。(二)上表中有关项目增减变动幅度达30%的主要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及剔除股份支付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报告期内变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公司下游主要应用领域景气度及需求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公司持续开拓产品线,加大新行业、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导致研发费用上升;同时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业务布局方面加大投入,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基本每股收益在报告期内变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下降所致。
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73.4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19.28%。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一)报告期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1、报告期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55.96万元,同比减少3.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73.44万元,同比减少19.28%;实现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199.85万元,同比减少6.9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78.09万元,同比减少55.70%。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08,740.12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184.98%;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98,288.69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336.45%;股本为33,547.24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33.3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为5.91元,较报告期初增长226.52%。2、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2022年,境内外疫情持续反复,国际形势对全球供应链及生产运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游高端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终端客户出货量下降。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及外部诸多挑战,公司积极应对,充分挖掘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报告期内,为发挥区位优势、优化业务结构、加速业务拓展,上海子公司顺利落地,深圳子公司投入试运营,种种有力举措推动公司在汽车电子、医疗器械、安防设备等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由于公司持续加大在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战略性投入,使得期间费用增长较多。(二)上表中有关项目增减变动幅度达30%的主要原因说明报告期内,营业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31.32%、55.70%,主要原因是公司为了打开新市场,扩增新产品,持续在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使得期间费用增长较多所致。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31.25%,主要原因是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使得公司股本增加以及净利润有所下降所致。报告期末,总资产、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股本、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较期初分别增长184.98%、336.45%、33.33%、226.52%,主要原因是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所致。
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万元至7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366.1%至365.67%。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公司预计2022年1-6月实现销售收入16,000.00万元至18,2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09%至52.53%,主要是由于苹果公司耳机类和配件类项目逐步量产后,公司来源于苹果公司EMS厂商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的收入规模增长较大。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将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1、受节假日、境外疫情以及上半年终端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苹果公司相关项目产能利用率较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较高,毛利率较低。2、受智能手机总体需求下降的影响,公司预计来源于小米、华为等客户的收入规模有所下降,使得毛利率较高的驻外融合生产模式业务占比下降,公司整体毛利率进一步下降。随着苹果公司对终端产品销量预期逐步增长,苹果公司耳机类产品镀膜数量逐步增加,2022年5月相关项目的产能利用率已提升至65.00%以上,且仍处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公司的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未来盈利能力将随着产能利用情况的改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