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338774.79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27.71%。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一)报告期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说明1、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139,435.27万元,同比增加21.41%;营业利润为-8,047.04万元,同比减亏21.57%;利润总额为-8,053.35万元,同比减亏21.3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633.88万元,同比减亏27.7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248.01万元,同比减亏26.19%。2、财务状况:报告期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90,258.89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9.9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04,033.38万元,较报告期初减少14.62%,该变动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三期股份回购计划,导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相应减少12,272.03万元;股本为18,084.92万元,与报告期初一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为6.22元,较报告期期初减少7.72%。3、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加,亏损幅度收窄,业绩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扩大订单规模和加强成本管控,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显着改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49%。公司紧密围绕市场需求,秉承智能物流、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业务的协同发展战略,重点聚焦关键行业和重点客户,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与优质服务,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量显着增加(订单签订后通常在9-12个月左右完成验收并确认收入,故在2023年签订的订单主要在2024年确认收入),因此,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约21.41%;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已验收项目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在营业收入及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的基础上,公司通过积极构建核心品类战略供应商群,实施一系列持续有效的成本控制举措,成功降低了采购成本,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业绩亏损收窄。(2)期间费用率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尽管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总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但因本报告期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增加,使得整体期间费用率较去年同期降低约1.14%,进而实现了净利率同比提升。虽然公司业绩亏损收窄,但公司仍未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系:(1)期间费用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9,545.86万元,同比增长约30.55%,主要原因为:公司加大对新行业、新场景解决方案和基础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特别是在空中穿梭车、新型仓配解决方案等领域,并加强视觉算法、智能驱动、调度算法及数字化仿真技术研发,提升产品技术壁垒和附加值;同时,公司加大对研发团队投入,招聘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并适度提高研发人员的薪酬待遇,以激励创新和提升研发效率。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为10,597.89万元,同比增长约20.05%。主要源于公司在推进“国际化、数字化、标准化、模块化”战略过程中,为确保公司战略的有效落地并持续优化运营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并持续优化人才结构。(2)资产减值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838.6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81.41万元,主要受合同资产坏账准备影响。报告期内,受公司收入增加影响,公司计提的合同资产坏账准备较去年同期增加。(3)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非经营性损益对净利润的正向影响额为1,614.13万元,主要受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和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智能物流、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大力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总额约19.3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8.12%,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动优化签单结构,注重签单质量,战略性地减少了低附加值项目的承接,大力拓展高毛利海外订单。在海外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开拓海外本土客户,并紧跟国内战略客户的出海步伐,海外新签订单约11.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80.95%。尽管公司整体签单规模有所缩小,但通过优化收入结构和拓展海外市场,签单的整体结构和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二)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增减变动幅度达30%以上的主要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亏损收窄,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增减变动幅度均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