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000100 证券简称:TCL 集团 公告编号:2012-013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1.2 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已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 告。 1.3 公司负责人李东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 CFO)黄旭斌发表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 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 2.1 基本情况简介 股票简称 TCL 集团 股票代码 000100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屠树毅 孙飞 广东省深圳市科技园高新南一路 TCL 大厦 B 座 广东省深圳市科技园高新南一路 TCL 大厦 B 座 联系地址 19 楼 19 楼 电话 0755-33968898 0755-33313811 传真 0755-33313819 0755-33313819 电子信箱 ir@tcl.com ir@tcl.com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2011 年 2010 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09 年 营业总收入 60,834,135,423 51,869,879,626 17.28% 44,295,163,060 1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营业利润 1,220,279,751 -157,533,224 不适用 590,727,412 利润总额 2,042,756,929 772,840,061 164.32% 974,674,337 净利润 1,671,050,782 472,403,244 253.73% 703,544,56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13,171,126 432,538,470 134.24% 470,069,75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397,026,391 -233,166,905 不适用 213,245,879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666,288,199 795,551,492 109.45% 737,723,437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2011 年末 2010 年末 2009 年末 (%) 总资产 74,014,315,075 53,478,059,361 38.40% 30,234,444,483 负债总额 54.67% 21,806,010,080 54,731,167,135 35,385,618,550 资产负债率 73.95% 66.17% 增加 7.78 个百分点 72.12% 剔除存款质押借款、保理借款和 TCL 通讯超额认股款(2009)后 71.01% 59.00% 增加 12.01 个百分点 68.20% 的资产负债率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 11,305,503,643 10,274,347,533 10.04% 5,292,620,691 益 股本(股) 8,476,218,834 4,238,109,417 100.00% 2,936,931,144 3.2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2011 年 2010 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09 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1195 0.0622 92.12% 0.083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1195 0.0622 92.12% 0.083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 每股收益(元/股) 0.0468 -0.0335 不适用 0.0378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9.39% 5.83% 3.56% 10.0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 3.68% -3.14% 不适用 4.58%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元/股) 0.1966 0.0939 109.37% 0.1256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2011 年末 2010 年末 2009 年末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 净资产(元/股) 1.3338 2.4243 -44.98% 1.8021 注:本公司于 2011 年 5 月 19 日实施 2010 年度资本公积每 10 股转增股份 10 股的分配方案,本次转增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由 4,238,109,417 股增加为 8,476,218,834 股。 2011 年末的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照新 股本数(8,476,218,834 股)计算,2010 年及 2009 年同期的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原股本数(4,238,109,417 股、2,936,931,144 股)为基础,按同比例资本公积转增测 算的股本数(8,476,218,834 股、5,873,862,288 股)重新计算。 2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3.3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附注(如适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2011 年金额 2010 年金额 2009 年金额 用)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299,219,282 136,877,844 39,987,312 财政专项项目补助 562,455,595 685,128,359 145,487,797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投资成本小于 取得投资是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 - - 125,202,069 生的收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 -54,331,984 -157,629,314 -25,840,873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 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 10,782,148 注 55,294,271 15,834,971 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11,050,032 41,919,054 25,500,398 可转换债券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及其他相关损益 - - -17,860,564 所得税影响额 -27,765,685 -28,026,105 -10,350,187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 -185,264,653 -67,858,734 -41,137,052 合计 616,144,735 665,705,375 256,823,871 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信托产品取得的投资收益: (1) 本报告期内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取得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1,336万元,按照证监会关于 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确认为非经常性损益。 (2) 本报告期内公司信托产品投资收益约2,189万元,按照证监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确认为非经常性损益。 (3) 本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远期结、售汇方式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未到期的外汇远期合约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及已到期合 约的交割损失共计约 2,446 万元,按照证监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确认为非经常性损益。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前 10 名股东、前 10 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本年度报告公布日前一个月末股东总 2011 年末股东总数 726,726 714,649 数 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 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 股东名称 股东性质 持股比例(%) 持股总数 数量 量 惠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国有法人 9.80% 830,572,858 173,439,308 0 李东生 境内自然人 5.42% 459,833,600 349,375,200 0 上海融晟置业投资顾问有限 境内非国有法 1.71% 144,520,000 0 0 公司 人 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国有法人 1.68% 142,475,922 0 0 深圳市海谷神动漫设计有限 境内非国有法 1.43% 121,387,281 0 0 公司 人 易方达深证 100 交易型开放 境 内 非 国 有 法 1.09% 92,282,690 0 0 3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人 融通深证 100 指数证券投资 境 内 非 国 有 法 0.87% 73,704,019 0 0 基金 人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 境 内 非 国 有 法 0.57% 47,895,435 0 0 工作委员会 人 银华深证 100 指数分级证券 境 内 非 国 有 法 0.52% 44,333,637 0 0 投资基金 人 嘉实沪深 300 指数证券投资 境 内 非 国 有 法 0.44% 37,104,920 0 0 基金 人 前 10 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 股份种类 惠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657,133,550 人民币普通股 上海融晟置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144,520,000 人民币普通股 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142,475,922 人民币普通股 深圳市海谷神动漫设计有限公司 121,387,281 人民币普通股 李东生 (注)110,458,400 人民币普通股 中国银行-易方达深证 1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 92,282,690 人民币普通股 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工商银行-融通深证 100 指数证券投资基 73,704,019 人民币普通股 金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工作委员会 47,895,435 人民币普通股 中国民生银行-银华深证 100 指数分级证券投 44,333,637 人民币普通股 资基金 中国银行-嘉实沪深 300 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37,104,920 人民币普通股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 未知持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以及是否属《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 动的说明 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惠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系国有法人股股东。 其他说明 注:本公司董事长、CEO(首席执行官)李东生先生持有本公司股份 459,833,600 股。其中有限 售条件的流通股共计 349,375,200 股,包括:2010 年度认购非公开发行 144,508,800 股,2009 年 度认购非公开发行 126,200,000 股,高管股 78,666,400 股,剩余 110,458,400 股为年内自动解禁 25%的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份。 4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4.2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惠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 惠州投资控股 其他社会公众84.78% 9.80% 李东生5.42%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惠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 830,572,858 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9.80%。 根据《公司法》第 217 条的规定(“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 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 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 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本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5 董事会报告 5.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概要 (一) 业务回顾与展望 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8.34亿元,同比增长17.28%,其中销售收入594.48亿元,同比增长18.30%,在四大产 业中,多媒体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72.52亿元,占45.84%,移动通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8.13亿元,占14.83%,家电产业 实现销售收入65.03亿元,占10.94%,华星光电在2011年10月开始进入量产,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占0.22%。此外,六大 业务群中的翰林汇实现销售收入122.93亿元,占20.68%;按区域划分,国内实现销售收入371.29亿元,占62.46%,海外实现 销售收入223.19亿元,占37.54%。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16.71亿元,同比增长253.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8.70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增长134.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97亿元;实现经 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6.66亿元。 至2011年,TCL集团已成立30周年,在经历电子信息产业的多次变革后,公司的发展战略、业务范围、管理理念及企业 文化得到锤炼和凝聚,液晶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能力已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成果初步显现。为更好适应 中国经济呈现的新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需要升级的特点,2011年,公司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完善了新的立体战 略价值模型,着眼于工业能力、技术能力和全球化运营能力,全面提升企业面对未来的综合竞争能力。公司“4+6”新业务 架构中的各产业以速度、效率和成本控制为基础,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推进卓越绩效管理准则的应用以及加强对关键部品的 开发与创新,增强在产业价值链上的纵深整合能力,以实现产业的有效升级。同时,加强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创造出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保证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根据各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公司在多媒体、通讯、华星 光电和家电四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了全球化运营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化布局和供应链能力,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5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2011 年,从各产业经营表现来看,公司多媒体电子业务(即 TCL 多媒体,香港联交所交易代码“1070”)坚持以“速 度和效率”为主导的营运和营销策略,注重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加强对营销渠道和运营周转的管理,纵使面对极其挑战的经 济环境,仍然实现了电视机销量的大幅增长和盈利能力的突破,实现扭亏为盈。通讯业务(即 TCL 通讯,香港联交所交易代 码“02618.HK”)在产品结构上贯行“保持在低端机型的优势、巩固在中端机型的强势、提升 3G Android 产品的研发能力”, 在销售上执行“提升在优势市场的地位,积极突破中国市场”的策略,确保了销售的持续稳定增长。家电业务在 2011 年有 效推进了新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渠道的拓展,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主要产品销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1 年 8 月初投产 的华星光电 8.5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爬坡期进展顺利,良品率快速提升,与多媒体(整机组装)联动,在新品推出、技 术引进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所突破,液晶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开始显现。此外,公司的房地产、翰林汇等其他六个 业务加强了管理能力的提升、产品优化和销售的拓展,实现了经营的平稳增长。 2011年,本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183项,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63项、省级项目169项。累计申请专利5,832 项,其中国外专利404项;累计授权专利2,688项,累计参与制订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39项、行业标准51项、地方标准14 项。本公司2011年全年专利申请量为2,070件,与去年同比增长106%。 2011年9月9日,第十七届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百强榜发布,TCL品牌以501.18亿元,蝉联中国电视制造业第一品牌。2012 年1月10日,本公司在第45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捧得 “年度智能云计算电视” 奖,并蝉联全球消费电子TOP50和全 球电视品牌第六名,连续第四年入选“中国消费电子领先品牌TOP10”。 (二) 主要经营数据 1. 本年度公司主要产业的收入、成本、毛利率情况 单位:万元 主营 主营 主营业务收入同 主营业务成本同 毛利率 毛利率增减 收入 成本 比变化 比变化 多媒体电子产业 2,725,153 2,273,515 16.57% 16.19% 13.16% 2.24% 移动通讯产业 881,342 626,549 28.91% 16.35% 15.84% 0.31% 家电产业 650,342 565,726 13.01% 59.99% 59.42% 0.31% 2. 按地区划分的营业收入 单位:万元 2011 年 2010 年 销售额 比重 销售额 比重 中国内地 3,712,905 62.46% 3,064,922 60.99% 香港及海外 2,231,857 37.54% 1,960,403 39.01% 合计 5,944,762 100.00% 5,025,325 100.00% 3. 按产业划分的公司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变化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比例 比例 比例 多媒体电子产业 45.84% 46.67% 62.30% 移动通讯产业 14.83% 15.07% 8.93% 家电产业 10.94% 8.09% 7.27% 6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4.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1)销售规模同比增长: 2011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608.34 亿元,同比增长 17.28%,其中实现销售收入 594.48 亿元,同比增长 18.30%。按 区域划分,国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1.14%,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3.85%。 (2)经营业绩同比改善 2011 年实现净利润 16.71 亿元,同比增长 253.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8.70 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 10.13 亿元,同比增长 134.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3.97 亿元。 (3)资产周转加快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同比加快 10 天,应收帐款周转同比加快 1 天。 (二) 主要产业经营分析: 多媒体电子产业 2011 年是多媒体业务全面实现战略突破的一年,由于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中国通胀压力及房地产调控政策 等因素影响,全球电视机市场需求放缓,TCL 多媒体对产品、市场策略、销售渠道、成本及影响力各方面进行了优化,全面 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在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资源整合降低成本的同时,TCL 多媒体 LCD 电视机及 AV 产品销量稳定增长, LCD 电视机销量达 1,086 万,同比上升 45.5%,远超行业水平,成为首家 LCD 电视销量突破 1 千万台的中国企业。根据 DisplaySearch 最新资料,公司 2011 年全球 LCD 电视机市场占有率为 4.9%,排名由去年全年的第十位上升至七位。 报告期内,多媒体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 272.52 亿元(以港币计 329.32 亿元),较 2010 年增长 16.19%(以港币折算增 长 22%),实现净利润 3.87 亿元(以港币计 4.53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TCL 多媒体产品按区域销售构成(单位:千台) 2011 年 2010 年 变动(%) LCD 电视机 10,860 7,464 45.48 其中:LED 背光液晶电视机 4,682 843 455.14 中国市场 6,606 5,124 28.94 海外市场 4,254 2,341 81.70 CRT 电视机 4,185 5,548 -24.56 中国市场 1,006 1,947 -48.34 海外市场 3,179 3,601 -11.69 电视机总销售量 15,045 13,012 15.62 AV 产品总销售量 20,000 15,893 25.85 电视业务 通过对原有产品线的梳理,淘汰销量低、盈利差的产品,补充有竞争力的新品,TCL多媒体深度优化了产品结构,LED 产品销量达468万台,占比提升至43.1%,12月份单月销量占比高达60.6%。公司加大了对超窄超薄电视机、3D电视机和智能 “云”电视的研发生产投入,报告期内共推出了23个外观系列,73款新产品,包括6个系列13款3D产品,公司的“云”电视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第45届国际消费电子展中获得了“年度智能云计算电视机”。同时,通过严格的预算管理体制建设, 提升运营效率,通过地销地产、物流改革、售后改革等进一步提升产品毛利率,降低运营费用率,保证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恢 复和提升。 2011年,多媒体业务在中国区市场经营表现理想,LCD电视机的销售量达661万台,较去年同期上升28.9%,LED电视机销 售302万台,增长高达411.9%,占LCD产品比达45.7%。TCL多媒体顺应市场“标清到高清,平面到立体,单向到互动”的产品 7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趋势,加大3D电视机的投放力度,并率先推出智能“云”电视系列,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同时,公司加强销售渠道的优化, 特别针对中国三、四级市场及农村市场电视机更新换代的需求,持续提升农村渠道有效网点的覆盖率及单店效率,2011年年 底全国网点已增加至约26,000个,同比增长约5,000网点,积极利用双品牌及渠道优势打造性价比高的产品,实现了从销售 量到盈利能力根本上的提升;另一方面,公司致力于提升“速度与效率”,精简产品线,着重于明星产品的打造及推广,藉 以缩短生产周期及提高出产效率,加上通过资源整合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成本竞争力。 2011年,TCL多媒体在海外市场实行稳健的经营策略,通过速度与效率的提升改善盈利能力,实现LCD电视机的销售量425 万台,较2010年同期上升81.7%,LED背光液晶电视机销售量上升至166万台,占整体LCD电视机销售量的比重为39.1%,其中 2011年12月份单月LED销量占比已上升至57.5%。新兴市场是公司主要的海外市场,也是继中国市场以外新的业务增长动力, TCL多媒体依托已经成型的运营平台,充分把握新兴市场电视机升级转型的契机,积极拓展LCD及LED电视业务,快速调整产 品组合以满足市场需求,并通过提升销售渠道管理和产品推广力度如影院在线广告、影院展示及终端卖场宣传等一系列以 “变形金刚3”为主题的海外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以及聚焦部份重点市场及门店进行形象改造等,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 亦有助推动了销售量的增长,拉丁美洲、中东及东南亚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其中泰国、菲律宾、阿根廷及杜拜的销售表现尤 其突出。 此外,TCL多媒体对于策略OEM客户结构调整的策略已见成效,LCD电视销售量持续增长。欧洲市场各区域受当地经济环 境的影响表现不同,在经济较平稳的法国、北欧及德国,销量增长稳定,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及加强库存管理,业绩持续 改善。北美市场方面,公司继续加强与亚马逊的战略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与其它渠道商的合作关系,藉此扩大销售量,为 推广TCL品牌打下基础。 AV产品 2011年,公司AV业务受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生产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竞争环境趋于恶化,产品 价格竞争压力随之增加。公司持续推行产品多元化和客户多元化策略,积极开拓新客户,拓展现有客户的新产品业务,通过 初步建立海外供应链以降低成本,以及加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AV产品销量实现同比增长25.8%。公司内共推出97 个新产品系列,其中包括DVD机、蓝光DVD机、影音及数码多媒体广播器和超级DVD机 (SDVD)产品等。 展望 2011年全球经济不明朗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对电视机行业的影响仍然存在,多个来自信息科技行业的新竞争对手 也积极进军电视机市场,激烈的行业竞争将集中到应用软件、内容服务等领域。但DisplaySearch最新数据显示,未来三年 全球电视机行业仍会维持增长,预计销量从2011年的2.48亿台增长至2014年约2.78亿台。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以及巨大存量的传统CRT电视机更新换代的需求带动下,中国市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公司将会继续实行以“速度和 效率”为主导的营运及营销策略,进一步实现全球产业链整合、全球营销体系搭建和全产品线结构优化,通过提升产品竞争 力,优化销售渠道,并通过规模效应增加成本竞争力,实现公司销售量与盈利能力的全面提升。2012年全年LCD电视机销售 目标为1,380万台,预期较2011年增长27.1%。 AV产品方面,公司将继续巩固与现有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积极扩大客户群,进行产品多元化,加强研发投入提升新品 的整体竞争力,继续优化全球供应链,在保持DVD机销售量稳定的同时,维持新产品销售量持续的增长。 移动通讯产业 报告期内,全球经济波动加剧,业竞争日益激烈,但移动通讯业务持续开拓高潜市场,实施产品技术提升策及不 断提升品牌力建设,2011的销售仍实现可观的增长,全年手机及其他产品总销售量达4,360万台,较去年增加20%。其中, 中国市场全年销售量达510万台,较去年跃升139%。TCL通讯以ALCATEL品牌在2011年四季度获得国际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 Inc.排名为全球十大手机供货商之一。按第四季度的销量计算,ALCATEL品牌也获得IHS iSuppli排名为全球第八大手机品牌。 报告期内,TCL通讯实现销售收入88.13亿元(以港币计107亿元),较2010年增长16.35%(以港币折算增长22%),实现 净利6.61亿元(以港币计8亿元),较2010年增长8.29%(以港币折算增长14%)。 8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TCL 通讯产品按区域销售构成(单位:千台) 2011 年 2010 年 同比增减% 海外市场 38,501 34,083 12.96 中国市场 5,116 2,140 139.09 合计 43,617 36,223 20.41 2011年,TCL通讯在中国市场成功把握智能手机需求增长所带来的商机,年内推出了多款3G Android新产品,并通过开 放渠道拓展、提升终端销售力、加大网络建设、与中国三大主要电讯营运商及主要网络媒体企业建立紧密合作、针对性地进 行市场开拓等方式,有效推动了销售的持续增长。 在海外市场,TCL通讯持续提升ALCATEL ONE TOUCH品牌的知名度,加上致力拓展分销渠道及加强与主要电讯营运商的紧 密合作,在扩张现有市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包括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洲地区市场。TCL通讯也进一步加强渗透高 潜力市场,例如巴西、非洲、印度及泰国等国家及地区。 报告期内,TCL通讯通过实施行之有效的“产品技术提升”策略,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及设计能力,以巩固其在中低端 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继续提升在高端市场的份额。2011年TCL通讯相继成立了宁波、成都研发中心,形成了全国五大研发 基地,拥有3000多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研发工程人员,为3G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了技术准备,成功推出ONE TOUCH 906, ONE TOUCH 908,ONE TOUCH 990等多款3G智能手机,且大部分产品成功入选全球一流运营商的合作行列。其中,ONE TOUCH 355 PLAY 及 ONE TOUCH 818 还 获 得 了 “ 2011 年 红 点 设 计 奖 : 产 品 设 计 奖 ”。 此 外 , 2011 年9 月 , TCL 通 讯 与 阿 尔 卡 特 朗 讯 (Alcatel-Lucent)续签了商标授权使用协议,将 “ALCATEL”品牌的使用年限延续到2024年,同时扩大了产品使用范畴, 增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应用设备。 展望2012年,由于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全球经济可能因此而继续动荡。部分国家的客户消费能力下降,加上手机制造商 之间的竞争加剧,经营环境将极具挑战性。然而,凭借TCL通讯在过去几年所取得的强劲业绩表现,加上强大的品牌力及研 发能力、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以及广泛的市场覆盖,TCL通讯有信心在未来一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其中,中国业务及智能手 机的销售量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TCL通讯将继续加强中国市场的渗透,推出适合客户的新产品,扩展分销网络及加强与三 大电讯运营商和主要网络媒体企业的合作。随着智能手机所占的销售占比例上升,TCL通讯预计未来的平均销售价及销售额 将进一步上升。 海外市场方面,TCL通讯将继续巩固现有市场,并拓展至新的高潜市场。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TCL通讯将继续提升多 元化产品组合,藉以巩固于中低端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并进一步加强于中高端市场的地位。此外,TCL通讯会加强与全球 主要电讯营运商的战略合作,并拓展与营运商及在公开市场的销售管道,维持业务长期增长。 华星光电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的8.5代液晶面板项目进展顺利,超额完成各项既定目标。项目自2010年3月打桩后历时17.5个月, 于2011年8月初实现了投产,10月中旬开始量产,创造了同类项目中建设周期最短、实现量产最快的记录。报告期末达到了 产能18,000张玻璃大板/月的目标,2012年1月,综合良品率顺利爬坡至82.37%。 报告期内,华星光电已开始向本公司的多媒体业务提供液晶面板和模组,初期主要为32吋产品,与此同时,华星光电已 开始与多家国内整机厂商进行送样认证。2012年,46吋、37吋、26吋、55吋的产品将陆续下线生产,计划在年底达到100,000 张玻璃大板/月的满产目标,良品率达到92%。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线的健全,公司竞争力会持续加强,客户资源将逐 步增加。 公司自身的竞争力是华星光电发展壮大的关键,华星光电拥有一支200多人的核心技术团队,业内经验丰富,覆盖了从 制造的全流程到研发、品质、基建、供应链等全部环节,是目前国内高世代面板工厂中技术实力最强的团队,2011年完成专 利申请467项,同时,积极布局包括OLED在内的下一代液晶显示技术。强大的技术实力带来了产品的领先优势,目前华星液 9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晶面板产品的穿透率达到行业最高水平,降低了液晶电视的能耗和背光成本。与此同时,华星加强了对供应链的整合和管理, 包括玻璃基板供应商旭硝子在内的核心配套厂商都有对应的生产布局以保证华星产品的供应。 2011年,面板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价格下跌,全球各大面板厂商都出现了大幅亏损。在这样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市场环境下, 华星光电作为新进入量产的面板供应商,在2011年实现了1.31亿元的销售收入。公司预计2012年面板行业将持续周期性的调 整,但由于行业近期没有新的产能投入,供需关系将逐步趋于平衡。 家电产业 公司家电业务在 2011 年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将销售渠道的管理和市场开发作为重点工作,根据市场 需求进行产品规划,提高品质管控能力,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加强销售网点建设,重点拓展三、四级市场,确保了产品销售 的增长,TCL 家电期内销售收入为 65.03 亿元,同比增长 59.99%。 家电产品销售数据(单位:千台) 2011 年 2010 年 同比增减% 空调 3,030 1,905 59.01% 冰箱 710 627 13.28% 洗衣机 681 582 16.97% 报告期内,公司推进了“创建产品低成本、运营低费用率“的发展模式,加强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降低运营费 用,有效提高了盈利能力。公司进一步加大了研发能力建设和新品推出速度,受益于节能惠民工程,期内重点推出的高效能 机型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在中国区市场,公司加强在三、四级市场的渠道建设,拓展渠道数量,提高渠道质量。同时,TCL家电与多媒体业务联 合推进TCL专卖店,以专卖店建设为切入点,发挥协同效应,最大效能地整合客户资源。TCL家电在海外市场整体取得良好的 发展,销量大幅增长。 翰林汇 报告期内,翰林汇IT分销业务保持稳定的增长,完成销售收入122.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25%。期内公司积极把 握移动互联产品的机会,引进联想乐PAD、乐PHONE、DELL 平板电脑等产品;不断巩固核心产品的销售力,完善了THINKPAD、 HP、DELL产品结构,新增加了联想消费类笔记本电脑产品线。同时,公司以传统渠道为依托,在风险可控情况下与电商、3C 等新的异业渠道合作深化,加强了四六级市场渠道拓展,有效拉动了销售的增长。另外,公司2011年下半年开始建立苹果零 售店面体系。 房地产 报告期内,TCL房地产实现销售收入7.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7.98%。2011年房地产业务以效率为核心,贯彻“快 速发展,高效执行”的经营方针,通过与集团产业部门的有效联动,积极拓展二、三线潜力城市,将业务重心逐步向潜力区 域倾斜。虽然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但在售项目抗市场风险能力强,依然超额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实现了弱市突破。此外公 司坚持探索产业地产复合开发模式,构建跨区域、多项目、多业态的多元发展格局,进一步分散公司风险。 其他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部品业务受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较快等因素影响,产品毛利有所下降,但公司通过加 强产品品质管理,增强运行效率和产出比率的管理,并进入技术门槛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部品领域,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 力。系统科技业务的商用显示、电子商务和照明业务发展良好,安防产品、智能家居和民用数码业务也逐步取得突破。公司 投资业务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关注商业模式、技术和团队,积极布局有价值的中早期项目,关注节能环保、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业产业的投资机会,并发挥产业背景的优 10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 势,加大了在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的挖掘。新兴业务群的教育网业务发展成熟,在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已有完善的业 务模式,医疗电子和环保资源项目顺利推进。 5.2 报告期内利润构成、主营业务及其结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前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6 财务报告 6.1 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具体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6.2 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 适用 √ 不适用 6.3 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相比,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具体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2011 年与 2010 年相比,新增合并子公司 28 家,增加原因:新设立 25 家子公司,因取得控制权而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 3 家;减少合并单位 8 家,减少原因:4 家子公司清算注销,4 家子公司全部股权转让。 6.4 董事会、监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