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京源环保: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2023-04-29  

                        公司代码:688096                           公司简称:京源环保




                   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关内容敬请查
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确认,公司 2022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为 52,637,893.61 元。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
215,242,292.89 元,资本公积余额为人民币 463,397,613.73 元。经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
议通过,公司 2022 年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本次利润
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如下:
    1、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5
元(含税)。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股本 107,995,500 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
利 16,199,325 元(含税),占 2022 当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78%。
    2、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公司拟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转
增 4 股。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股本 107,995,500 股,以此计算合计拟转增股本 43,198,200
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 151,193,700 股。
    如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股权激励
授予股份回购注销/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
配(转增)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转增)总额。
    本次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尚需提交公司 2022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京源环保          688096           /
                    科创板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苏海娟
          办公地址         南通市崇川区通欣路109号
            电话           0513-85332929
          电子信箱         suhaijuan@jsjyep.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营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工业水处理领域。公司在深耕电力行业水处理领域的同时,积

极向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领域拓展。公司依托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智能超导

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和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等核心技术,主要向大型

企业客户提供环保水处理专用设备设计、咨询、系统集成、销售以及工程承包业务。

      公司在传统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智能超导磁介

质混凝沉淀技术、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和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四大主要核心技术。公司研发

的“磁混凝污水处理集成设备”于 2021 年被纳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国家鼓励

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 年版),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超导磁介质混凝水处理集

成设备”被纳入《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第二十九批)》。

      公司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公司现拥有一支以国家“杰青”专家

领衔,以“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的环保水处理科研技术队
伍。他们拥有多年的水处理行业经验,对于水处理相关新技术的敏感度高,长期密切关注国内外

环保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紧紧围绕行业的痛点、难点问题,结合自身优势组织力量持续开展自

主创新,相继取得了一批研发成果并成功开展了成果转化。在关键技术自主开发的同时与中国科

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和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权威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资源快速整合。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超导磁混凝高难工业污水处理成套

装备及智能控制系统研发”项目,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工业废水处理

与资源化”项目,公司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合作开发“超导磁混凝饮用水处理工艺技术研

发”项目,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被认定为“2022 年度江苏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公司服务于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深耕电力行业,依靠核心技术取得了快速成

长。公司在深耕电力行业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同时,积极向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领域

拓展。公司与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华润电力、京能

集团和粤电集团等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拓展了榆林化学、邯郸钢铁、金

光能源等非电行业知名客户。报告期内,公司中标首个零排放处理 BOT 项目,这将为公司未来发

展带来新的动能。

    2022 年公司紧随国家双碳战略涉足新能源领域,实施了新能源板块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

成功实现“双碳”战略布局。

    2、主要产品及服务情况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工业水处理专业设备及系统,该产品根据客户实际水处理需求设计生产,

公司所销售的工业废污水处理设备及系统和给水处理设备及系统均为定制化产品;同时,公司还

为客户提供工业水处理相关的设计与咨询服务,以及与设备集成销售相关的工程施工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按照业务模式主要分为四大块:设备及系统集成业务(EP)、工程承

包业务(EPC)、设计与咨询业务(E)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业务(BOT)。




    报告期内,公司 EP 和 EPC 项目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招标文件会对招标范围进行约定,

公司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主要来自电力行业,电力

行业客户水处理设备及系统采购需求根据项目性质一般分为电厂整体新建或扩建、原有电厂部分
设施改造,EP 和 EPC 模式的适用与项目性质相关,而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其他行业适

用的业务模式根据客户具体需求确定。

    (1)设备及系统集成业务(EP)

    电力、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大型工业项目的配套水处理系统通常包含若干子系统,

包括给水处理方面的原水预处理系统、除盐水制备系统等,废水处理方面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处理系统、生化系统、中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系统和高难

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等。业主或总承包商通常将这些能够独立拆分的子系统项目单独进行对外招

标,这些子系统项目基本不涉及土建安装,即采取设备及系统集成模式。

    在该模式下,公司通过对客户项目水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其个性化需求,拟定方案、工艺

选择、系统设计、设备选型、采购通用设备和材料(如泵、电气仪表、脱水机、阀门等)、定制非

标设备(如本体设备、控制柜等),并成套销售给客户集成组装成一个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 EP 业务模式主要适用新建电厂或扩建电厂新增的水处理设备及系统的采购项

目。

    扩建电厂是在原有电厂基础上扩建新的发电机组,与新建电厂性质相似,新建电厂或扩建电

厂项目土建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专业资质要求高,业主会将整体新建或扩建工程委托给

具有专业资质的工程总承包方完成。水处理设备及系统作为电厂配套辅机设备,由业主或业主委

托的工程总承包方进行单独采购,后续的工程施工由业主委托的工程总承包方完成。

    (2)工程承包业务(EPC)

    工程承包业务主要由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系统集成、安装施工、试运行、竣

工验收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组成。相对于设备及系统集成业务,工程承包业务在完成成套设备销

售的同时还提供安装施工服务等,包含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业务范围更广。目前公司参

与的 EPC 项目主要为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工程。

    报告期内,公司 EPC 业务模式主要适用大型电厂水处理设备及系统的升级改造项目。

    与新建电厂或扩建电厂相比,已投运电厂单独针对水处理设备及系统的改造项目土建工程量

小、施工周期短、施工专业资质要求相对较低,电厂为减少改造施工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尽

量缩短施工周期,一般会将水处理设备及系统采购与后期的工程施工作为一揽子业务进行招标,

由水处理设备及系统提供商负责后续的工程施工。

    (3)设计与咨询业务(E)

    公司提供工业水处理项目的设计与咨询业务,主要包括项目技术咨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
计、竣工图设计等。该业务是公司研发设计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相关服务由公司自

主提供。

    (4)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业务(BOT)

    BOT 是英文 Build-Operate-Transfer 的缩写,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其实质是基础设施投

资、建设和经营业务,主要包括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运营,最后项目转让。报告期内,公

司实施的邯钢 BOT 项目正处于建设期。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向大型企业客户提供环保水处理专用设备设计、咨询、系统集成、销售以及工

程承包业务取得相应的经营利润,业务覆盖电力、钢铁、化工、市政和金属制品等行业,报告期

内主要以设备及系统集成、工程承包业务为主。

    2、采购模式

    公司原材料对外采购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直接对外采购通用设备和核心装备所需原材料、部

分由协作厂家定制非标设备、通过协作厂家采购与非标设备配套的少部分低价值通用设备和材料。

协作厂家配套提供的通用设备和材料主要包括管道、内件和设备附件等,由协作厂家根据公司设

计图纸需求在非标设备协作过程中,基于就近和及时性原则代公司采购并装配在非标设备中。同

时,工程承包业务(EPC)中公司负责安装施工部分,由工程施工供应商完成。

    公司拥有成熟的采购模式,并制定了《采购招标管理规定》、《合格供应商管理规定》等制度,

具有规范的采购流程和内控措施。

    3、生产及服务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系统集成中心及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公司生产模式由过去的“非标

设备定制采购、协作集成”方式转变为“核心部件自主生产及自主组装集成”方式。公司产品根

据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及生产制造,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按客户订单

组织生产。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产品开发设计和系统方案设计,核心部件由智造中心自主生产,通

用和标准设备直接采购,低附加值非标设备由外协厂家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在公司技术人

员指导下进行定制及协作,最后在智能系统集成中心完成总装。

    报告期内公司服务模式继续以提供独立的产品服务、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服务(EP)、工程承

包业务服务(EPC)和建设经营转让服务(BOT)。在工程建设业务中,公司负责设备安装部分,其

余通过专业分包和劳务外包方式进行。
     4、营销及管理模式

     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公司的营销主要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近年来,公司陆续设立了广

州分公司、北京分公司、西安分公司,近两年来,公司以火电、钢铁行业为主导,逐步向化工、

市政、金属制品等行业进行拓展。

     由于公司客户主要为电力、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各类大型工业企业,相关项目的

采购主要通过招标或邀标方式进行,因此公司的水处理业务主要通过参与客户招标或邀标方式取

得。公司的营销及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获取项目信息及项目报备、项目评审、组织投标、合同签署

与项目执行等环节。

     5、研发模式

     公司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研发创新机制,面向客户及市场需求开展研究创新工作。在具体项

目研究过程中,由研发团队中的核心技术人员确定整体研发思路,在进行可行性分析及专业判断

后,确定研发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为推动公司研发体系规范性,公司配套制定了相应的研发创

新制度,对研发部门新品开发、技术方案制作、专利申请、项目投标、配套采购、项目实施等均

做了制度指导及规范。明确规范的研发体系为公司保持高效率的研发创新提供了支持。

     公司在重视内部研发的同时,积极推动与外部研发机构包括高校等的技术合作及交流。吸收

并借鉴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有助于不断完善并保持公司技术在行业内的先进性。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系统集成中心及研发中心”正式启用,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报告

期研发投入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近 30%。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

     报告期内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双碳”目标下,节能减排问题受到各个行

业的高度关注,环保行业也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实现全面升级。

     公司作为工业水处理设备提供商,主要从事工业水处理相关业务,属于环保子行业水污染治

理行业中的工业水处理范畴。公司以现有业务为支撑,专注工业废水领域,拓展至更多的水处理

行业领域,布局水处理全产业链。公司在保持电力行业水处理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钢铁、化工、

市政、金属制品等领域拓展。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5 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

“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3591)”;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
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35 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科创板企业推荐暂行规定》,公司所处行

业属于“节能环保领域”。

    根据《2021 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统计,2021 年,全国纳入排放源统计调查的涉水工业

企业共有 75,276 家,废水治理设施共有 70,212 套,设计处理能力为 1.8 亿吨/日,治理设施运行

费用为 713.8 亿元,全年共处理工业废水 301.4 亿吨。在统计调查的 42 个工业行业中,废水治理

设施数量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

业废水处理量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

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1 年工业行业废水治理设施数量占比




                    2021 年工业行业废水处理量占比
    因此,公司在深耕电力行业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同时,积极向需求旺盛的钢铁、化工、市政、

金属制品等领域拓展。在报告期内,公司拓展了钢铁行业的 BOT 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

实力。

    此外,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污水处理行业也面临众多

的机遇和挑战。

    ①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严峻

    我国水资源虽总量多,但人均用水量低。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排出的污水数量也不断

增多,水质发生恶化,水体遭受污染。我国的水质分为五类,作为饮用水源的仅为一、二、三类。

根据 2023 年 1 月 29 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 年第四季度和 1—12 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

状况》,监测的 210 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 73.8%,劣Ⅴ类水质

湖库个数占比 4.8%。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多差距。

    ②废水排放总量持续高位,水处理市场空间大

    近年来,受益于国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政策加码,工业用水总量和工业废

水排放总量呈逐步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经济规模持续增长,重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加快,

工业用水总量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仍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根据住建部发布《2021 年城乡建设统计

年鉴》显示,2021 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达到 625.08 亿立方米,比 2020 年增加 53.72 亿立方

米。

       ③政府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行业受惠于利好产业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生态问题日渐凸显,政府对环保问题日趋重视,近年来,国家出台

多项污水处理相关政策,涉及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市场化机制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 2015 年 4

月“水十条”发布以来,为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推动我国污水处理行

业规范化发展。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日益增强及执法制度的逐渐完善,近年来我国环保执法环境在不

断优化,执法力度趋于加强,执法手段日益丰富,执法能力不断提升。2016 年以来我国开启了史

上最严的环保督查,旨在以中央环保督察为手段,推动地方创建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以切实解决污染问题,并杜绝污染问题的反弹。该制度的常态化将对地方政府及企业形成强大的

环保压力,倒逼企业环境守法,守法将成为新常态。

    2023 年 1 月 26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强调以生态环境保护
修复为前提,构建和谐人水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经济。结合《“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规划》及近期发布的关于长江、黄河等流域环境治理与发展并重的指导意见,在这些政策推动下,

将有利于水务及水治理行业发展。

     我国近几年坚持做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一定成果之后,

目前的关注点从大面积的污染治理逐步转变为对残存的污染进行整治改善。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我国目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污染与地表水污染等均有所改良,而下一步将继续坚持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同时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助力达成碳中和目标。环境质量实时监测、“智慧

环保”平台以及工业过程分析等理念兴起都将带动环境监测设备和环保设备的需求增加。同时国

家支持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鼓励国内科技设备企业加速研究和技术升级。为公司积极拓展新业

务,迅速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主要技术门槛

     工业水处理领域涉及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范围宽泛,水质差异性较大,目前大部分企业仅能对

其中一项或者部分生产领域提供水处理服务,行业内能够掌握完整水处理技术的企业较少。针对

工业水处理领域里不同的水源,需要针对每个项目自身不同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和

技术方案,除了要求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出水水质之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技

术要求较高。行业内的企业所应用的技术在不断更新,行业外的企业要掌握相关技术体系有较大

的技术门槛。

     大部分行业内用户企业均较为看重水处理设备或技术提供商的过往业绩状况和项目经验,水

处理设备或技术提供商所服务客户的质量高低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其获得新客户的能力。供

水或污水,无论是哪个用户企业,对水处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的要求都很高,通常

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尤其是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成套设备,由于具有较高的

技术含量,用户企业往往更需要供货商具有性质和复杂程度类似的项目经验才能允许其进入投标

程序。因此,是否具有同类型项目的过往业绩和经验构成了本行业的重要技术门槛。

     水处理企业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拓展营销渠道,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与客户建立长期

的合作关系。京源环保从事工业水处理业务多年,尤其在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零排放领域积

累了一定的客户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对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这种

基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客户关系和品牌效应是其进入本行业的较大障碍。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目前在火电水处理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电子絮凝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但
由于行业集中度较低,公司市场占有率较低。公司火电行业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相关产品

收入分别为 25,548.75 万元、17,072.69 万元和 32,883.83 万元,根据对火电行业市场容量的测

算,火电水处理设备投资市场容量约为 60-110 亿元左右。通过计算公司火电行业相关收入和水处

理设备投资市场容量的比值,公司的产品市场份额分别约为 2.32%~4.26%、1.55%~2.85%、和

2.98%~5.48%。公司以电力行业为立足点,并在电力行业建立了稳定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公司逐渐往非电行业进行拓展,报告期内公司拓展了钢铁行业 BOT 新模式。在河北

成立子公司邯郸京源,为公司拓展非电行业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

     根据水利部统计分析,2022 年,我国用水总量继续控制在 6100 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 2012 年分别下降 46.5%和 60.4%。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

日益严格的环保监管态势,使得工业废水处理、再生水回用、“零排放”以及专业工业水处理需求

持续上升,成为水处理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增长点。

     公司所处的水处理环保设备制造行业,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市场逐步形成标准化、成套化的水

环境治理装备市场逐步形成,相比于定制化的污水处理工程具有生产周期短、投资成本低、占用

面积小、投产见效快等优势,与我国当前的污水治理的需求高度契合。

     随着智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水处理相关技术及产品设备的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配合

数字化进程,利用物联网技术形成无需大量人员值守的智能化污水处理运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逐

渐成熟,提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形成了水处理工程建

设运行服务的新业态。

     根据市场需求及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方向,除进一步优化目前主要产品之外,公司也在积极推

进新技术的发展,主要推进水处理跨行业应用、深度化处理、处理过程信息化等方面。

     (2)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十四五”期间,我国以“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为基本思路,强调

要在工业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治理、高端装备和碳中和等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

继续开展各类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水、土、固、废气将延续严监管态势。伴随监管手段和机制的

创新,一方面,环保产业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时代,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

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大量国资、央企通过组建环保公司或参与民营环保企业混改

等方式进军生态环境领域,环保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格局。
    ①工业园区集中治理趋势明显

    2015 年 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环保法”)正式实

施,相比于修订前的法规,新环保法更强调排污总量控制,对超过国家排污指标的地区,暂停审

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需要,许多省市都提出了“退城入园”的工业发展战略,

加大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组群的污染集中控制及治理,水处理服务也从单一企业的点源向整个园区

的系统施治,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随着工业园区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标

准的提高,工业园区的综合水处理业务将有巨大市场空间。

    ②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我国水处理企业数量众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从而造成竞争无序。在国家政策引导以及环

保态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行业对污水处理工艺、再生水回用工艺乃至于“零排放”技术的要求

都不断提高,一批实力较低、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被淘汰,一批技术领先、具备综合水处理

服务能力的水处理企业将成为行业龙头。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增减(%)
总资产          1,715,423,855.85      1,163,369,779.35             47.45 991,582,202.50
归属于上市公司
                  859,697,535.09       793,319,022.81                8.37   731,119,004.05
股东的净资产
营业收入          514,294,401.72       422,112,445.26               21.84   351,790,744.89
归属于上市公司
                   52,637,893.61        56,326,718.76               -6.55    62,166,173.21
股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扣除非经
                   41,968,095.76        48,932,717.80              -14.23    49,695,855.31
常性损益的净利
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
                  -72,579,787.79       -106,749,507.17             不适用   -67,646,971.72
现金流量净额
加权平均净资产                                            减少0.94个百分
                            6.44                   7.38                               9.99
收益率(%)                                                           点
基本每股收益(
                            0.49                   0.52             -5.77             0.63
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0.49                   0.52             -5.77             0.63
元/股)
研发投入占营业                                            增加0.34个百分
                            5.85                   5.51                               5.02
收入的比例(%)                                                       点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43,109,413.77      138,417,239.47    138,906,047.65         193,861,700.8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5,339,520.01       12,800,056.62     14,370,952.42          20,127,364.56
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4,621,088.97       12,232,297.33        9,569,717.13        15,544,992.33
损益后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22,070,753.82      -20,772,301.19    -25,313,684.56          -4,423,048.22
金流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5,773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5,892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                                                          0
股东总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                                                            0
(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                                                          0
的股东总数(户)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包含
                                                                          质押、标记或冻
                                                                  转融
                                                                              结情况
                                                                  通借
                                                   持有有限
    股东名称       报告期    期末持股      比例                   出股                        股东
                                                   售条件股
    (全称)       内增减      数量        (%)                    份的                        性质
                                                   份数量                 股份
                                                                  限售              数量
                                                                          状态
                                                                  股份
                                                                  数量
李武林             105,000   16,035,000    14.85   15,930,000       0                         境内
                                                                           无                 自然
                                                                                              人
和丽                    0    11,777,500   10.91   11,777,500   0                       境内
                                                                     无                自然
                                                                                       人
广东华迪民生股    -170,000    6,035,000                   0    0                       其他
权投资企业(有                             5.58                      无
限合伙)
华美国际投资集     -10,080    4,946,420                   0    0           3,900,000   境内
团有限公司                                                                             非国
                                           4.58                     质押
                                                                                       有法
                                                                                       人
季勐               75,000     4,795,000                   0    0                       境内
                                           4.44                      无                自然
                                                                                       人
季献华             96,000     4,616,000                   0    0                       境内
                                           4.27                      无                自然
                                                                                       人
上海灿荣投资管          0     4,000,000                   0    0                       其他
理中心(有限合                             3.70                      无
伙)
苏海娟             84,000     2,739,000                   0    0                       境内
                                           2.54                      无                自然
                                                                                       人
河南华祺节能环          0     2,500,000                   0    0                       其他
保创业投资有限                             2.31                      无
公司
南通铭旺景宸投    -365,351    2,068,145                   0    0                       其他
资合伙企业(有                             1.92                      无
限合伙)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股东李武林与和丽为夫妻,并于 2014 年 4 月 10 日
                                             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除上述情形外,公司未
                                             知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者一致行动
                                             人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无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1,429.44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1.84%,其中钢铁行业销售

16,135.27 万元;电力行业销售 32,883.83 万元,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原因:要系公司积极开拓市场,

市场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实现良好增长。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5,263.79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6.55%,主要系:公司因募投

项目竣工验收转固新增折旧费用、加大人才招聘储、实施 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确认股份支

付导致费用增加利润减少。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