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88178 公司简称:万德斯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关内容敬 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1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分配。该预案 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万德斯 688178 不适用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姓名 范凯 办公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乾德路57号 电话 025-84913568 电子信箱 wondux@njwds.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公司主要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专业提供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开发、系统集成与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主营业务 聚焦有机垃圾业务板块、工业废水业务板块,并且根据自身战略定位与经营现状,坚持技术工艺 的精益化与项目的品质化。 城市化发展中伴随着生产生活中产生大量的垃圾处置需求,经过不同程度的前端垃圾分类处 理后,垃圾在社区分类拣选后集中运输至城市周边的垃圾填埋点、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其他餐厨厨 余处置场所。垃圾在收集、堆积、运输和最终处置过程中,都会因为自身携带、水源污染以及发 酵等生化过程产生垃圾渗滤液或垃圾渗沥液,尤其是餐厨厨余垃圾,其沼液中有机物含量远高于 其他垃圾渗滤液,同时考虑到有机物质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需求,随着垃圾分类相关制度的完 善,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公司基于在水处理、固废处置领域的技术和项目积累,打造形成了有 机垃圾业务板块。 我国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门类多,工业生产 产生的污废水成分复杂。目前,公司主要解决煤炭行业生产废水及工业园区废水。煤炭行业生产 废水普遍含有多种杂质,成分复杂且处置环境受限,处理难度大;工业园区的废水大多采用集中 处理的方式且排放标准要求高,随着国家对出水水质标准的提高,处理难度不断提升,公司围绕 该环境问题的治理,形成工业废水业务板块。 (1)有机垃圾业务板块 随着我国垃圾分类工作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对餐厨厨余垃圾处理提出了新的要 求,除了对垃圾沼液、渗滤液进行有效处理外,还需对有机垃圾固废本身进行处置及资源化、能 源化利用,因此催生了新的市场空间。为此,公司基于已有业务技术和项目积累,通过战略规划 调整,布局餐厨厨余等有机固废处置业务板块。公司有机垃圾处置业务中核心内容之一是垃圾渗 滤液处理,针对餐厨厨余垃圾沼液中有机质含量更高的特点,进一步研发餐厨厨余垃圾沼液处理 技术工艺及处理装备,通过对沼液在预处理、全量化处理技术及工艺、核心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全 面技术研发及提升,形成了一系列研发专利,支撑解决了有机垃圾沼液达标难题。 同时针对餐厨厨余垃圾处置技术稳定性不足的现状,搭建有机固废处置技术团队,自主研发、 合作引进核心技术及装备,针对行业中装备运行稳定性差的难题,综合开发了针对不同处理需求 的有机固废好氧、厌氧处理技术及装备,实现对餐厨厨余垃圾的有效处理,并达到资源化、能源 化利用的需求。通过以上对垃圾渗滤液、有机垃圾沼液、有机固废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形成了 有机固废全链条的综合问题解决方案。 (2)工业废水业务板块 公司由过往的高难度废水业务逐步聚焦煤炭行业生产废水处理业务以及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业 务,形成工业废水业务板块。煤炭行业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矿井水、煤泥水、煤矿生活污水以及 其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矿井水是指在采煤过程中,渗入井下采掘空间的水,由于地下 水与煤层、岩层接触,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化反应,导致废水 盐分含量高,煤炭行业生产废水直接排放将对自然水系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压力;工业园 区废水为综合收集排放,污水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处理难度大,并且由于工业园区废水排放 标准不断提高,对工业园区废水相关的处理工艺技术要求不断提升,处理难度显著增加。 工业废水处理需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实现废水处理、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 对于技术要求极高。针对工业废水处理,公司已掌握了高效高抗冲击生物强化废水处理、难降解 有机污染物电化学预处理、分盐资源化等技术工艺;并且形成了包括“生物强化废水处理技术同步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装备、多效电催化氧化技术装备、分盐资源化技术装备”等工艺装备。 (3)其他业务 公司其他业务主要包含生态修复,以及其他类型污废水处理业务。 2、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策略 为高效协调公司技术力量、拓展新客户和为同一客户提供多样的环保治理服务,公司制定了 如下策略: (1)技术平移:公司自创立伊始,逐步掌握并形成了公司核心技术。目前,公司掌握的核心 技术有:高效抗污堵“MBR 系统+纳滤+反渗透”技术、智能“两级 DTRO”膜处理技术、“电化学+ 生物强化”耦合深度处理技术、低耗蒸发技术、高效高抗冲击生物强化废水处理技术、难降解有机 污染物电化学预处理技术、分盐资源化技术、渗沥液精准导排抽出协同处理技术、堆体输氧曝气 原位快速稳定化技术、地下水修复及监控预警技术等。公司根据多年的技术积累、项目经验、多 样化的技术装备及专有工艺组合包,形成了处理污废水的技术装备体系,为不同区域、不同污染 来源、不同处理要求的环境问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基于对不同行业的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的分 析与研究,通过技术平移,不断优化核心技术装备,将相关技术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有机垃圾 处置等其他相关业务。 (2)水固协同:现代城市工业以及生活不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废水,造成城市严峻的环 境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污染物处置呈现生态位空间集中的特性,公司主要客户存在 污废水处理和有机固废处置的双重治理需求。公司在巩固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协同,为 服务对象综合提供污废水处理、有机固废处置等多样化技术服务,形成水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1)供应商选择 公司根据采购需求将具备相应资质的供应商列入初选供应商名单,随后通过调研考察供应商 的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对样品进行检测和试用,完成供应商调查评审,将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列 入《优选供应商名录》,并与这些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供应商管理与考核 根据实际业务要求,公司将供应商分为不同级别的供应商群,即战略级供应商、重点级供应 商、一般级供应商、其他级供应商。公司每年组织一次供应商评审。评审内容包括:产品质量、 交付周期、价格区间、售后服务、认证体系等,由公司遴选的评审小组共同参与评审。评审小组 包含但不限于采购部门、工程部、技术部等部门人员。 (3)采购流程 需求部门在 ERP 采购系统中提出采购申请,采购申请经过需求部门及采购部门负责人的审核 后,由采购部门负责汇总采购需求,并向《优选供应商名录》中的供应商询价,由采购部门组织 法务等相关人员与供应商进行合同条款的协商。选取供应商并确定相关条款后,在 ERP 系统中发 起采购合同审批。完成审批后,公司与供应商签署采购合同,采购订单生效执行。货到后由公司 仓库人员进行接收工作,同时由安全质量部门人员做相应的验收工作,对验收合格的物资、材料 及时办理入库;对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入库并按照公司制定的流程进行处理。验收入库后,在和供 应商约定的付款期内由采购人员填写单据,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提交财务部门,申请 付款结算。 2、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单元技术装备的生产,主要包括单元技术装备模 块,另一种为可移动式处置设备,主要包括一体化 DTRO 膜技术装备等。 单元技术装备的生产,以项目形式接入生产任务中。公司依次进行单元技术装备设计、材料 与构件的定制化采购、部件加工与装配,最终形成单元技术装备。生产过程中采取流程式作业, 在各流程式作业的关键节点设置质控,确保设备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 可移动式处置设备的生产,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历史任务量情况分析结果及市场趋势分析确 定生产设备数量,以及单一设备的处理规模;技术部门提供设备设计图纸,研发部门会依据市场 需求对设备设计图纸作针对性的调整改进,然后发放至各生产部门执行,生产部门执行与单元设 备生产流程相同。 公司内部设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原材料的检测、实验室环境的监测、各类设备的定 期校准、生产关键节点的质控、数据的质控等,通过对生产环节的严格控制,确保生产装备的质 量达标。 3、营销模式 公司营销模式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 ①公开招投标:投标部、销售部通过网站、展会等公开渠道或合作伙伴介绍获取项目信息, 并及时跟进。对于拟投标项目,技术部会同预算部初步确定技术方案与预算成本,经审批后制定 投标文件,参与投标。项目中标后,公司与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业务需要及合同要求,安排 相关部门开展业务。 ②邀请招标:投标部、销售部通过网站、展会等公开渠道或合作伙伴介绍获取项目信息,并 及时跟进,完成提交资质文件或报名环节。获取邀请函后,技术部会同预算部初步确定技术方案 与预算成本,经审批后制定投标文件,参与投标。项目中标后,公司与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根据 业务需要及合同要求,公司安排相关部门开展业务。 ③竞争性谈判:投标部、销售部通过网站、展会等公开渠道或合作伙伴介绍获取项目信息, 并及时跟进。对于拟响应项目,技术部会同预算部初步确定技术方案与预算成本,经审批后制定 响应文件,参与竞争性谈判。通过竞争性谈判达成合作意向的,公司与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根据 业务需要及合同要求,公司安排相关部门开展业务。 4、服务模式 公司服务模式以提供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为主,以委托运营模式、BOT 模式为辅。具体情况为: (1)环境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客户需求与项目特点,开展个性化系统方案设计,进行成套装备制造与集成,在经过项 目系统整体调试与验收后,为客户提供环境污染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具体环节包括:方案设计、 成套装备制造与集成、系统调试运行环节,最终形成一整套装备系统,处置各类目标污染物。 (2)委托运营模式 公司环境整体解决方案项目交付后,持续为业主方提供项目的后续运营服务,系环境整体方 案业务的延续;承接非本公司建设项目的运营业务;以及承接应急类污染治理项目。 (3)BOT 模式 公司与客户签订协议,公司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公 司向客户定期收取费用,以此来回收相关建设、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特许期结束后, 公司将项目的整套资产无偿移交给客户。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11),公司所处行业属 于“N77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所 处行业为“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细分行业属于“N77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同时, 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属于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板块”。公司的有机垃 圾业务板块、工业废水业务板块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中 的其他环保服务。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持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年来,国家愈加 重视环保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结构的调整,环保行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 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行业。与此同时, 居民的宜居环境需求、社会关注度日益增强,对于环境治理的政府投资日益增加,环保行业发展 潜力巨大。 环保行业属于政策引导型行业,随着《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的出台,以及“碳中和”、 “碳排放”的不断推进,2021 年环保政策方针频出,政府公开数据显示环保行业相关投资金额逐年 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在 2020 年达到了 10,638.9 亿元。2021 年 06 月 04 日,发改委等 10 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突出城镇、工业、 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分区分类指明了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具体路径。2021 年 5 月 13 日,发改委、 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要求到 2025 年底,全国城镇生 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 80 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 65%左右。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要求,将有力地推动环保行业持续 向好发展。此外,由于垃圾渗滤液、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重金属浓度、盐分含量、水质水量、 排放标准等不同,需要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污染治理技术、装备并科学组合使用,因此对环保企业 的核心技术、装备与集成水平要求较高,形成了公司所处行业所需的基本技术门槛。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我国环保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砥砺耕耘,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综合性 产业之一。我国环保产业涵盖环保设备制造、环保工程、环境保护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主要 细分领域包括水污染治理、垃圾污染治理等。随着环保监管体系的成型、执法力度的加大,环境 治理行业将持续得以发展,市场规模将在长时期内不断扩大,行业内将呈现资源不断整合、跨区 域发展不断深入的趋势。在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研发能力、产品 质量以及服务优质的第一梯队企业持续发展壮大,行业中龙头企业已逐步确定市场地位,具有较 高的市场占有率。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有机垃圾业务板块、工业废水业务板块等。在有机垃圾业务板块,公司在 垃圾渗滤液处理这一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是业内为数不多拥有最全技术、装备、体系 和较好业绩的企业之一,项目经验丰富,是中国固废行业“渗滤液处理领域领跑企业”“渗滤液处理 领域年度标杆企业”等奖励的获得者;在工业废水业务板块,公司在矿井水零排领域市场占有率国 内领先,拥有先进的研发技术和项目经验,实现分盐资源化,并且完成国内大型矿井水标杆示范 项目——“营盘壕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项目”,该项目运行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环保行业相关技术高速发展,是环保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环保行业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新型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协同纵深发展,将真正 促进环保技术创新突破瓶颈,加速环保产业的转型和升级。2020 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 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 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 年 3 月 4 日,召开科技部碳达峰与碳中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加快推进《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编制,提出我国碳中和技术选择、发展路径和有关部署建议。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出现为环境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中热解技术可以通过对有机固废进行热解处置,不仅具有极佳的清洁性,而且还可以获得高价 值的清洁燃气和燃油。有机固废热解技术不仅成本低廉,还可以获得资源化产品,便于在城镇、 农村以及工业园区广泛推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环保行业相关政策频出,促进环保产业深度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相关企业、行业甚至地方政府都面 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明确要求提升生态系统 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中突出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聚 焦长江经济带沿线的绿色发展、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未来环保市场将进入深度 发展阶段,聚焦环保装备、环保技术、环保服务等重点领域,并且将向区域化、市场化、信息化 进阶,助推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等绿色化转型。 (3)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落实,引导垃圾处理产业全面发展 2021 年 5 月 13 日,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 要求到 2025 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 80 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能力占比 65%左右。 2021 年 5 月 21 日,为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 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住建部制定发布《农村生活垃圾收运 和处理技术标准》。 2021 年 7 月 7 日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的指导意 见》,明确推进厨余垃圾应收尽收、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并对非居民厨余垃圾进行计量收费、 执行厨余垃圾台帐跟踪管理制度。 随着城镇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非居民厨余垃圾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将推动垃圾分类 系统的全面建设,进一步优化垃圾处理“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产业链模式。 (4)资源化变革增快,市场空间加速开启 2021 年 1 月 4 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近期目标。2021 年 1 月 30 日,《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公布,明确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范围和类别,强化规范申请与审批排污许可证的程序,加强排污管理,严格 监督检查,强化法律责任。2021 年 12 月 24 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五部印发《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 方案》的通知,要求到 2025 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4%左右。随着相关政 策的频频发布,污水资源化市场空间加速开启。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增减(%) 总资产 2,142,680,603.35 1,779,108,995.76 20.44 992,508,835.2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1,196,741,898.15 1,124,110,456.03 6.46 557,853,518.91 东的净资产 营业收入 1,047,475,551.97 797,607,372.85 31.33 773,768,428.3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72,631,442.12 126,392,800.63 -42.54 124,527,677.15 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62,962,409.14 81,102,560.14 -22.37 113,124,346.14 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26,608,582.96 -104,760,904.65 不适用 31,863,789.08 金流量净额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 6.26 12.15 减少5.89个百分点 25.13 益率(%) 基本每股收益(元 0.85 1.52 -44.08 1.95 /股) 稀释每股收益(元 0.85 1.52 -44.08 1.95 /股)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 4.00 4.04 减少0.04个百分点 3.97 入的比例(%)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120,158,985.82 338,239,880.98 249,332,751.06 339,743,934.1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9,663,181.57 37,530,859.17 24,533,266.91 904,134.47 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9,081,907.32 29,933,982.63 24,132,553.09 -186,033.90 后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102,657,565.67 -30,696,375.48 -17,392,799.51 124,138,157.70 流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5,461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5,414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质押、标记或 冻结情况 包含转融通借 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 期末持股 持有有限售条 股东 比例(%) 出股份的限售 (全称) 增减 数量 件股份数量 性质 股份数量 股份 数量 状态 南京万德斯投资有限公司 0 24,584,139 28.92 24,584,139 24,584,139 无 0 境内非国有法人 刘军 0 8,353,786 9.83 8,353,786 8,353,786 无 0 境内自然人 江苏人才创新创业投资二期基金(有限合伙) -957,763 4,629,929 5.45 0 0 无 0 其他 南京汇才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0 4,419,993 5.2 4,419,993 4,419,993 无 0 其他 宫建瑞 0 3,580,194 4.21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南京合才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 0 3,200,000 3.76 3,200,000 3,200,000 无 0 其他 深圳市达晨创联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 -833,950 2,402,068 2.83 0 0 无 0 其他 合伙) 天津仁爱盛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336,277 2,097,686 2.47 0 0 无 0 境内非国有法人 南京江宁开发区锋霖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 0 1,593,710 1.88 0 0 无 0 其他 合伙) 徐景久 1,020,987 1,086,187 1.28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1、刘军持有万德斯投资 70%股权;刘军担任万德斯投资执行董事;刘军配偶杨丽红担任万德斯投资监 事;刘军持有汇才投资 30.675%合伙份额,并担任汇才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刘军持有合才企管 16.688% 合伙份额,并担任合才企管执行事务合伙人;万德斯投资与汇才投资、合才企管均由刘军实际控制,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其一致行动人。 2、宫建瑞持有万德斯投资 30%股权;宫建瑞配偶张慧颖担任万德斯投资总经理;宫建瑞持有汇才投资 12.075%合伙份额;宫建瑞持有合才企管 3%合伙份额。3、创投二期、宁泰创投的基金管理人均为南京 毅达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不适用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04,747.5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1.33%;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 7,263.14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42.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6,296.24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2.37%。具体参见本节“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