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88779 公司简称:长远锂科 转债代码:118022 债券简称:锂科转债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址: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 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中的相关内容。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净利润为-12,446.80万元,公司2023年末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33,685.23万元。根据《公司章程》 的规定,因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及未来资金投入 的需求,公司2023年度拟不派发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本事项已经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上海证券交易所 A股 长远锂科 688779 不适用 科创板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姓名 曾科 办公地址 长沙市岳麓区沿高路61号 电话 0731-88998117 电子信箱 cylico@minmetals.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新能源电池提供高安全性、高 能量密度、高循环次数的正极材料,旨在成为全球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引领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三元正极材料(含自供前驱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球镍等,公司收入主要来 源于上述产品的销售。 公司自 2011 年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是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 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化经验, 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已经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 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并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稳定与深化客户合作。根据 GGII 统计,近年来公司稳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列。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业务围绕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探索、基础理论研究等创新活动展开。新产品研发是 以客户/市场需求或公司战略发展等为导向开展的新产品研究活动;新工艺探索是研究满足材料性 能需求的制备工艺条件的活动;基础理论研究是针对材料结构机理影响规律、前沿技术布局等展 开的探索性研究活动。 项目团队经过调研,获取客户、市场对某产品/技术的需求信息,或依据行业发展趋势拟定研 究方向,首先明确项目来源,并系统性地针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项目可行性和风险、拟获得 成果等进行分析讨论,形成立项申请提交至项目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科技专家组开展项 目预立项评审。通过立项评审的研发项目,拟定立项报告,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开展研发活 动,并根据项目计划定期提交项目实施进展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涉及到人员、经费、进度计 划、目标等调整时,项目团队根据要求提交变更申请,获得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按变更后内容执 行。项目执行期结束后,项目团队总结项目目标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及项目执行过程佐证材料等, 编制项目总结报告和结题评审表,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科技专家组开展项目结题评审。 2、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公司综合考虑客户的业务规模、历史回款情况及合作时间 等因素,确定对客户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根据所评分数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等级分为 A、 B、C、D 四级,不同等级客户对应不同账期。 3、采购模式 公司采取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采购部持续对主要原材料价格进行跟踪与研判,按市场走势 及时调整采购量与采购频率。根据经营情况,按所供应原材料的属性,公司对供应商实行分类管 理并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定期开展供应商资格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将供应商进行分级。 4、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拟定的生产计划调整生产线所需的人工、 原材料等生产资源,合理控制生产规模与工艺参数,保证生产与销售的高度衔接。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3985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38 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公司所属细分子行业为锂电池行业。 行业发展阶段 根据 EV Tank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465.3 万辆,同比增长 35.4%, 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949.5 万辆,占全球销量的 64.8%。美国和欧洲 2023 年全年新能源 汽车销量分别为 294.8 万辆和 146.8 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 18.3%和 48.0%。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增长态势,2023 年,新能 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 958.7 万辆和 949.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5.8%和 37.9%,市场占有率达到 31.6%。 根据 EV Tank 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247.6 万吨,同比 增长 27.2%。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加之储能市场在电网储能及 5G 通信等推动下迅速兴起, 带动全球锂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行业基本特点 (1)原料市场逐渐成熟,碳酸锂对产业的影响逐步弱化 2023 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经历了大幅波动,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正极材料商承受了主要的原材 料跌价损失。但在这个过程中,碳酸锂市场也逐渐成熟稳定,碳酸锂对产业的影响正逐步弱化。 一是供给端不断放量,因为矿产投产周期的因素,在 2021 年、2022 年投资建设的锂矿至 2023 年才正式建成投产,导致了需求与供给的错位。2023 年,随着盐湖锂、锂辉石、锂云母矿产的陆 续上量,碳酸锂的供给已超需求。 二是 2023 年 7 月份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期货的上市,带给企业更多的价格控制工具,通过 套期保值工具将期货市场的反向波动对冲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降低了碳酸锂现货价格对原材料 成本和营业收入的影响。伴随着碳酸锂期货在广州期货交易所的上市,正极为代表的产业链公司 陆续参与碳酸锂期货等产品的套保,预计正极为代表的产业链中游将会有更加稳定的业绩表现。 (2)磷酸铁锂材料渗透率不断提高 根据 EV Tank 统计数据,2023 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247.6 万吨,同比增长 27.2%。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 163.8 万吨,同比增长 43.4%;三元材料出货量 66.4 万吨,同 比增长 0.9%;钴酸锂出货量 8.0 万吨,同比增长 2.6%;锰酸锂出货量 9.4 万吨,同比增长 36.2%; 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整个正极材料中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 66.1%,较 2022 年进一步提升。 (3)中高镍、单晶化成为市场主流 根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2023 年国内三元材料总产量为 59.0 万吨,其中高镍材料产量为 28.9 万吨,同比增长 7.0%,占据了国内三元材料市场的半壁江山,也是 2023 年三元材料市场规模主 要支撑力,从三元材料型号来看,国内中高镍型产品渗透率在 2023 年进一步提升,从材料形态来 看,凭借在动力端的应用推进,单晶型产品占比继续提升,2023 年国内单晶三元材料产量为 25.4 万吨,渗透率较 2022 年继续提升。 主要门槛 (1)客户渠道壁垒 锂电行业的最终下游为新能源车企,主机厂基于成车品控的目的,需要保证同一车型的供应 链构成稳定,使得同一车型下的电池厂商、进而到正极厂商很难被更换替代。因此,行业新进入 的正极材料厂商极难获得已开始规模生产的电池型号的订单,这一特征构成了正极材料行业天然 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因为一旦形成合作很难更改,新能源车企、电池厂商在最终确定正极材料供应商 之前,会对正极材料企业实行严格的认证考核,检验期长,通常送样到量产耗时 2 年时间。新企 业要想进入这一领域,也必须经过长期的市场开拓和认证过程。 (2)工艺技术壁垒 正极材料工艺对于掺杂比例、温度控制、混合工艺、杂质控制有着严格的要求,随着三元正 极材料的技术路线高镍化、单晶化、高电压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高压实密度化,正极材料生 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先进程度日益提高。此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正极材料头部企业产 品研发不断推陈出新,新进入企业想要追赶头部企业的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正极材料各大 主流厂商已通过多年的生产、研发也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工艺技术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生产经验,构成了正极材料企业的工艺技术壁垒。 (3)人才壁垒 正极材料企业的良好生产经营,需要精益求精的研发团队对产品不断优化改善、推陈出新; 勤奋敏锐的销售团队紧跟新能源市场风潮、捕捉业务机会;经验丰富的采购团队对原材料成本进 行控制;PMC、生产制造、质量检测、技术支持岗位对车间的整体生产运作进行有效管理经营;也 需要战略团队开展企业的资本市场操作、产业战略投资。行业内领先企业具备更高的知名度与更 加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强,培育人才的能力较强。行业大部分尖端人才集中 在领先企业,新进入企业很难形成人才吸引力与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行业内先发企业和 新进入企业之间的人才差距将不断扩大,形成显著的人才壁垒。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早期从事钴酸锂正极材料生产,2011 年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是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 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紧密把握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巨大市场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优秀 的产品质量赢得了一流的客户渠道,目前已经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锂 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与上述客户长期深度的业务合作保证了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的稳定 增长。 根据 GGII 统计,近年来公司稳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列。报告期内,在上游原材料价 格大幅波动、下游企业去库存的背景下,公司围绕“打基础、调结构、扩规模、提价值”的客户 建设目标,通过优化机制挖潜量、深化合作稳存量、主动出击扩增量、产品技术迭代、改善服务 提质量等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第一梯队。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进,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加速上升,下游旺盛的市 场需求带动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加快发展。报告期内,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 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三元材料高镍、高电压化趋势明显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头部企业为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不断在高镍化、单晶化方向取得研发突 破,高镍产品和单晶高电压产品在市场表现出增长趋势。 二、新型储能材料蓬勃发展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原理结构类似,两者的生产设备基本可实现兼容,有利于钠离子电 池快速产业化。虽然目前商业化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比发展成熟的磷酸铁锂电池低 10%-20%,但 钠离子电池理论能量密度更高,通过配方和工艺优化可逐步赶上,叠加宽温区和高安全属性,有 望在储能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磷酸锰铁锂比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理论能量密度有望比磷酸铁锂高出 20%,能够 一定程度上突破磷酸铁锂面临的能量密度瓶颈。与三元材料相比,磷酸锰铁锂具有与三元五系材 料相似的能量密度,而安全性更高、价格更低、环境友好。磷酸锰铁锂与三元等材料复合使用可 获得更加均衡的材料性能,在导电性、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性能上获得均衡优化,有望用于 高续航电动汽车。在动力电池综合性能提升的趋势下,磷酸盐系电池正经历着从磷酸铁锂向磷酸 锰铁锂的升级换代。 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两大优势,其能量密度有望突破 500Wh/kg;且将液态电 解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大大降低了电池热失控的风险。但全固态电池的投用尚需时日,目前过 渡的中间方案是使用半固态电池,其保留一定量电解液,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优于全固态电池, 可以改善固态电池导电率低的问题,且半固态电池对现有产业链生产工艺和材料体系冲击较小。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增减(%) 总资产 14,156,607,899.48 17,657,209,773.98 -19.83 9,398,305,360.56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 7,550,153,627.33 8,121,257,510.24 -7.03 6,523,302,912.43 产 营业收入 10,729,036,201.23 17,975,397,896.10 -40.31 6,841,167,256.60 扣除与主营业 务无关的业务 收入和不具备 10,606,753,636.69 17,909,130,529.51 -40.77 6,797,293,860.71 商业实质的收 入后的营业收 入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124,468,037.90 1,489,498,713.16 -108.36 700,639,618.85 润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180,925,084.09 1,437,405,787.13 -112.59 682,379,938.05 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 106,104,836.11 303,085,419.12 -64.99 -632,171,998.06 额 加权平均净资 减少22.27个百 -1.58 20.69 15.89 产收益率(%) 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 -0.06 0.77 -107.79 0.44 (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0.06 0.76 -107.89 0.44 (元/股) 研发投入占营 减少0.16个百 业收入的比例 3.51 3.67 4.19 分点 (%)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1,934,331,856.98 2,955,422,724.92 3,475,702,311.16 2,363,579,308.1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929,379.00 63,582,760.00 7,723,842.38 -196,704,019.28 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21,140,966.26 51,453,809.24 -6,137,126.22 -205,100,800.85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后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2,046,684,585.50 -541,938,450.04 -154,461,158.06 2,849,189,029.71 流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51,085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 49,542 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0 (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 0 先股股东总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 0 数(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 0 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质押、标记 或冻结情 包含转融通 况 股 持有有限售 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 期末持股数 比例 借出股份的 东 条件股份数 股 (全称) 增减 量 (%) 限售股份数 性 量 份 数 量 质 状 量 态 国 中国五矿股 有 0 331,102,600 17.16 331,102,600 331,102,600 无 0 份有限公司 法 人 国 长沙矿冶研 有 究院有限责 0 331,102,600 17.16 331,102,600 331,102,600 无 0 法 任公司 人 国 宁波创元建 有 合投资管理 0 165,551,300 8.58 165,551,300 165,551,300 无 0 法 有限公司 人 国新风险投 资管理(深 圳)有限公司 其 -深圳安晏 0 123,220,068 6.39 0 0 无 0 他 投资合伙企 业(有限合 伙) 招商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 -华夏上证 其 科创板 50 成 38,776,236 80,269,994 4.16 0 0 无 0 他 份交易型开 放式指数证 券投资基金 中国国有企 国 业结构调整 有 -2,740,000 43,893,250 2.28 0 0 无 0 基金股份有 法 限公司 人 长沙长远金 锂一号企业 其 咨询管理合 0 32,678,544 1.69 32,678,544 32,678,544 无 0 他 伙企业(有限 合伙) 上海尚颀投 资管理合伙 企业(有限合 其 伙)-嘉兴尚 -54,700,460 27,688,090 1.44 0 0 无 0 他 颀颀旻投资 合伙企业(有 限合伙) 中国工商银 行股份有限 公司-易方 达上证科创 其 11,407,219 25,186,905 1.31 0 0 无 0 板 50 成份交 他 易型开放式 指数证券投 资基金 建信(北京) 国 投资基金管 有 -25,961,258 23,471,992 1.22 0 0 无 0 理有限责任 法 公司 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上述股东中,五矿股份、长沙矿研院、宁波创元、 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国五矿。建信投资持有国调基 金 25.30%的股份。除此之外,公司未知其他股东之 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无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7.29 亿元,同比减少 40.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1.24 亿元,同比减少 108.3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81 亿元,同比减 少 112.59%;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