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证券有限公司 关于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 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证券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保荐机构”)作为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远锂科”、 “上市公司”或“公司”)持续督导工作的保荐机构,负责长远锂科上市后的持 续督导工作,并就长远锂科 2021 年度(以下又称“报告期”)的主要情况出具本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 工作内容 持续督导情况 号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 1 执行了持续督导制度,并制 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保荐机构已与公司签订保荐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 协议,该协议已明确双方在 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 2 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和义 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 务,并已报上海证券交易所 易所备案。 备案。 2021 年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 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及不定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 3 期回访等方式了解长远锂科 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业务经营情况,对公司开展持 续督导工作。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 事项公开发表声明,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 2021 年持续督导期间,公司 4 报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 无违法违规事项。 告。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 2021 年持续督导期间,未发 5 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 现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 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报告内容包 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 1 序 工作内容 持续督导情况 号 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 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 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 2021 年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及 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 6 相关主体能切实履行其所做 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 出的各项承诺。 承诺。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 保荐机构已督导公司进一步 7 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 完善公司的治理制度并严格 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 执行。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 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 保荐机构督促公司进一步完 8 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 善公司的内控制度并规范运 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 行。 策的程序和规则等。 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 保荐机构督导公司进一步完 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的理 9 善信息披露制度并严格执 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 行,审阅其信息披露文件。 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 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 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及时督促公司予以更正或补 充,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 保荐机构对公司的信息披露 所报告;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 文件进行事前或事后的及时 10 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 审阅,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 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 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 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 报告。 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 2021 年持续督导期间,公司 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 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 11 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 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 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成内部控制制度, 人员不存在上述事项的情 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况。 持续关注上述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 2021 年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及 12 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 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 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告,及时针对市场 2021 年持续督导期间,经保 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 荐机构核查,不存在应及时 13 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 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 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 况。 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2 序 工作内容 持续督导情况 号 发行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 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涉嫌违 法《上市规则》等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机 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 2021 年持续督导期间,公司 14 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 及相关主体未发生前述情 不当情形;(三)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 况。 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公司不配合持续督导 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 的其他情形。 保荐机构已制定现场检查的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 15 相关工作计划,并明确了具体 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 的检查工作要求。 上述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人应自知道或 应当知道之日起十五日内或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的 期限内,对上市公司进行专项现场检查:(一)控股 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 2021 年持续督导期间,公司 公司资金;(二)违规为他人提供担保;(三)违规 16 及相关主体不存在前述情 使用募集资金;(四)违规进行证券投资、套期保值 形。 业务等;(五)关联交易显失公允或未履行审批程序 和信息披露义务;(六)业绩出现亏损或营业利润比 上年同期下降 50%以上;(七)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 的其他情形。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三、重大风险事项 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风险 由于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技术密集型的属性,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存在一定 的研发风险。公司目前主要在研项目的技术目标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存在新技术 和新产品研发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一旦出现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情 形,或者出现公司所处行业的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而公司不能及时掌握相关 技术的情形,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3 2、研发人员流失风险 研发团队的技术实力与稳定性是公司持续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的基石。但在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存在研发团队人员流失的风险。一旦公司研发人员 发生大量流失,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3、关键技术流失风险 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依赖于核心技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 情况下,如果出现关键技术流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 盈利能力,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行业技术路线变动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包括锂电池、钠电池、氢燃料电池 等,而锂电池技术也可细分为多种技术方向。以正极材料来划分,目前市场上形 成规模化应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 (包括 NCM 和 NCA)。围绕能量密度、安全环保、资源供需、经济成本等多重 因素,各主要技术路线正加快发展、持续迭代,使得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争更加 激烈。未来如果其它新材料技术获得突破,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材料的市场 需求或将面临替代风险;同时,公司若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发与推出新的技术材 料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硫酸镍、碳酸锂、三元前驱体、硫酸钴、 四氧化三钴等直接材料,公司各类主要产品中,直接材料占成本的比例高。受有 关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会出现一定 波动。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供需格局的变化及突发性事件等可能对原材料价格产 生不利影响。若发生主要原材料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升、或内部采购管理制度 未能有效执行等情况,将可能导致公司不能及时采购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或 者出现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产品质量问题风险 4 公司所生产的高效电池正极材料最终应用方向主要为电动汽车、3C、储能等 领域。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电池安全性 的要求极高。因此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是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的必要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产品质量纠纷,不存在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质量 技术监督部门行政处罚的情形。但如果公司未来出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将可能 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国际化经营不达预期的风险 目前公司国际化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未来公司海外客户开发进度不及预 期、产品导入失败,会导致公司对现有核心客户依赖程度提高,对公司收入结构 优化、客户结构优化的推进造成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产品销售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三元正极材料毛利率为 16.66%,同比上年增加 1.88 个百分点。报告期,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有所加剧导致供给持续增 长;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下游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攀升导致 议价能力减弱不断侵蚀中游材料端的利润空间。因此,若未来出现市场竞争持续 加剧、市场需求放缓、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格不利变化等负面事件,则公司 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2、关联交易风险 公司报告期内关联采购金额较大,主要系公司产能扩建项目持续投入,从关 联方采购工程建设服务、生产设备、生产过程所需原材料的金额较大所致。基于 本次募投项目建设带来的工程建设、生产设备采购需求以及未来业务规模扩大引 起的原材料采购需求,公司未来与关联方的采购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若公司内 部控制有效性不足,运作不够规范,未来可能存在关联方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 或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 5 (四)行业风险 1、下游行业需求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制造业务,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锂电池 正极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下游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3C、储能等领域。近年来, 3C 市场中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细分市场增速有所放缓,未来增速存 在波动风险。新能源汽车领域,2019 年 3 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 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0 年 4 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上述补贴退坡政策在提高技术门槛要求的同时 削减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新能源 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 报告期内,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疫情中迅速恢复,并持续保持较高景气度, 但公司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增速仍存在波动风险,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造成 显著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产业链,导致产业 链上下游各环节均面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正极材料市场在发展初期处于 供不应求局面,业内企业利润水平可观,由此不断吸引新进入者参与行业竞争。 近年来,大量资本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正极材料市场。 现有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亦纷纷加快多元化产能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 国内现有正极材料主要竞争者近年来均进行产能扩张或有比较明确的产能扩产 计划。伴随着国内正极材料行业整体产能扩张加剧,如果下游电池行业产能扩张 速度无法跟上或者市场需求未相应增长,正极材料行业将可能出现结构性产能过 剩情形,公司未来将面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3、产能扩张与产能利用率下跌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项目”有序推进,“车用锂 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和“6 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启动论证。上 6 述项目达产达效后,公司的正极材料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果未来市场发展未能达到公司预期、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 司市场开拓未能达到预期等,导致新增的产能无法完全消化,公司将无法按照既 定计划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从而面临扩产后产能利用率下跌的风险。 (五)宏观环境风险 1、新冠疫情冲击市场环境的风险 2021 年以来,新冠病毒疫情继续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爆发。疫情对宏观经 济、各行各业造成了显著影响,公司所处的锂电池产业链也受到强烈影响。报告 期内,依靠政府防疫措施有效管控和全体国民的积极配合,国内疫情防控态势较 为良好,为公司持续稳定经营打下良好基础。但若未来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以及国 内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或将仍然有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情况,包括 对上游原料供应、下游电池厂需求以及消费端产生冲击,最终影响到公司业绩。 2、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的风险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享受的主要税收优惠包括:长远锂科在报告期内享受高新 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适用 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子公司金驰材料在报告期内 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适用 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此外,长远锂科及 子公司金驰材料报告期内按规定享受各类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等。报告期内,公 司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总额为 10,059.05 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为 12.93%。 根据相关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以及其他税收优惠政策需定期复审或者备 案。若未来上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司将面临税费上升、净利润下 降的风险。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1 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1 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如下所示: 7 单位:元 本期比上年同 主要会计数据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期增减(%) 营业收入 6,841,167,256.60 2,010,634,905.54 240.25 2,765,861,247.71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700,639,618.85 109,789,313.68 538.17 206,234,694.55 润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682,379,938.05 79,963,146.58 753.37 188,724,258.56 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 -632,171,998.06 44,622,168.96 -1,516.72 55,746,425.31 额 本期末比上年 主要会计数据 2021 年末 2020 年末 同期末增减 2019 年末 (%)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 6,523,302,912.43 3,175,339,742.81 105.44 3,065,550,429.13 产 总资产 9,398,305,360.56 4,671,087,743.29 101.20 3,891,883,067.90 2021 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所示: 本期比上年同 主要财务指标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 0.44 0.08 450.00 0.15 (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0.44 0.08 450.00 0.15 (元/股) 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的基本 0.42 0.06 600.00 0.14 每股收益(元/ 股) 加权平均净资 增加 12.37 个百 15.89 3.52 7.38 产收益率(%) 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的加权 增加 12.92 个百 15.48 2.56 6.75 平均净资产收 分点 益率(%) 研发投入占营 减少 0.89 个百 业收入的比例 4.19 5.08 5.97 分点 (%) 8 上述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变动比例 项目名称 主要原因 (%) 主要系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品供不应 求,产销量大幅增长;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上 营业收入 240.25 涨,公司调增产品价格,营业总收入实现大幅 增长。 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且产能利用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538.17 率大幅提升,规模效应下带来单位成本降低, 润 实现盈利增长。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753.37 同上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主要原因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支出增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1,516.72 加;二是经营回款的银行承兑汇票用于垫付 额 投资项目支出,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减少 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且产能利用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450.00 率大幅提升,规模效应下带来单位成本降低, 实现盈利增长。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450.00 同上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 600.00 同上 每股收益(元/股) 主要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 总资产 101.20 账并投入使用,公司经营性资产投入增加。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 105.44 同上 产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2021 年,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具体核心竞争力分析如下: (一)领先的技术优势 公司在高效正极材料产品领域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围绕高效电池 正极材料,研发并掌握了三元前驱体共沉淀技术、高电压 NCM 制备技术、高电 压钴酸锂制备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取得了 92 项专利 和 3 项软件著作权。此外,公司曾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湖南 省企业技术中心”、“2017 年度中国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十大品牌”、“全国有色 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二等奖”、“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2019 高工金球奖‘年度投资价值奖’”、“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 9 标准优秀奖三等奖”等多项企业荣誉。 近年来,公司凭借核心技术实力以及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先后承担了诸多重 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十三五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 业项目、湖南省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系列技术 项目,技术水平获得肯定。此外,公司还主持或参与众多行业标准制定,为锂电 池正极材料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贡献力量。 (二)显著的先发优势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早期从事钴酸锂正 极材料生产,2011 年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是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相关 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化时间较短,因此经验积累是研发团队技术实力的关键影响因 素。当前下游客户对三元正极材料的各项指标提出严格要求,故而研发经验与生 产经验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化经验,公司在三元正极 材料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 (三)前驱体、正极一体化的产业链前端融合优势 对于正极材料生产企业而言,原材料占据营业成本的较大比重。尤其对于公 司主要产品三元正极材料而言,原材料三元前驱体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更为关键。 三元前驱体本身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产品品质对于后续加工而成的三元正极 材料电化学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对于三元正极材料企业而言,掌握了三 元前驱体核心技术,对于行业地位与议价能力具有凸显作用。公司基于金驰材料 的三元前驱体核心技术与产能,实现了三元前驱体、正极一体化布局,全面掌握 了产业链核心环节,在产业链价值分割与产业链话语权上占据优势;对产品质量 形成更为稳定可控的保证。 公司子公司金驰材料是三元前驱体领域的第一梯队企业,具备 NCM523、 NCM622、NCM811、NCA 等前驱体的量产能力。报告期内,金驰材料生产的三 元前驱体主要供公司连续生产三元正极材料。 10 (四)可持续研发体系与创新机制优势 长远锂科汇聚并培养了业内一流的研发团队。截至 2021 年 12 月末,公司研 发团队总人数达 271 人,其中博士学位人数为 8 人,硕士学位人数为 75 人。公 司核心技术人员共计 9 人,其中包括 1 位正高级工程师,5 位高级工程师,3 位 工程师。 长远锂科建立并完善了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可持续研发体系与创新机 制,重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公司鼓励技术创新,对新产品开发项目、工艺 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专利文章、科技项目等进行专项奖励。同时,公司对核心 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研发团队骨干人员开展了员工持股计划,有效调动了员工工作 积极性,夯实了公司的技术优势基础,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五)稳固的客户渠道优势 正极材料企业与下游电池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往往要经过需求对接、送样、验 证、调试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这一过程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且一旦客户确 定了合格供应商之后,不会轻易改变。因此,稳固的客户渠道对于正极材料企业 至关重要。长远锂科以优秀的产品质量赢得了一流的客户渠道,目前已经成功进 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 (六)依托中国五矿的平台优势 长远锂科的实际控制人是中国五矿。中国五矿是以金属矿产为核心主业、由 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2021 年世界 500 强排名 65 位。中国五矿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境外矿山遍及亚洲、大洋 洲、南美和非洲等地,拥有巴新瑞木镍钴矿等全球一流矿山,在金属矿产领域具 有一流的国际影响力。 长远锂科是中国五矿旗下新能源材料板块的支柱企业,中国五矿提供的信誉 背书为公司开展业务提供了重要助力。公司依托中国五矿的平台优势,有望获得 更为快速、长远的发展。 11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 公司一贯以来重视研发投入,对研发团队建设、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等方面 持续加大资金支持。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 28,654.83 万元,较 2020 年提 升 180.3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4.19%,相较 2020 年降低 0.89 个百分 点,主要系营业收入规模扩大迅速导致研发投入占比降低。 (二)研发进展情况 公司在高效正极材料产品领域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围绕高效电池 正极材料,研发并掌握了三元前驱体共沉淀技术、高电压 NCM 制备技术、高电 压钴酸锂制备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取得了 92 项专利 和 3 项软件著作权。 近年来,公司凭借核心技术实力以及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先后承担了诸多重 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十三五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 业项目、湖南省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系列技术 项目,技术水平获得肯定。此外,公司主持或参与众多行业标准制定,为锂电池 正极材料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贡献力量。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不适用,公司始终专注于高效电池正极材料业务,主营业务无变更。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一)前次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 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2260 号)同意注册,公司首次向社会 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 482,301,568 股,每股面值 1.00 元,发 行价为人民币 5.65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2,725,003,859.20 元,扣除总发 行 费 用 人 民 币 77,680,308.43 元 ( 不 含 发 行 费 用 的 可 抵 扣 增 值 税 进 项 税 额 4,621,098.73 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2,647,323,550.77 元。上述募集资 12 金于 2021 年 8 月 5 日全部到位。募集资金到位情况已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由其出具了《验资报告》(天职业字[2021]37157 号)。 (二)前次募集资金的使用与存放情况 公司 2021 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 1,704,288,857.51 元。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 963,349,266.51 元(包括募集资金银行存款产 生的利息并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 金额(元) 募集资金净额 2,647,323,550.77 加:应付的发行费用 9,377,557.97 减: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支出 230,546,491.86 减: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金额 746,693,909.24 减:补充营运资金 727,048,456.41 减:银行手续费及账户管理费 3,730.00 加:募投项目账户利息收入 10,940,745.28 募集资金余额 963,349,266.51 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募集资金存放专项账户的存款余额如下: 单位:元 账户主体 存放银行 银行账户账号 存款方式 余额 湖南长远锂科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 632490395 募集资金专户 20,007,946.51 股份有限公司 沙分行 湖南长远锂科 绵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02001500004292 募集资金专户 已注销 股份有限公司 营业部 湖南长远锂科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 新能源有限公 43050178403600000344 募集资金专户 943,341,320.00 沙商学院支行 司 合计 963,349,266.51 公司 2021 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 上市规则》等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 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使用不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 13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 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 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的情况如下: 单位:万股 直接持股 间接持股 合计持股 合计持股 股东名称 身份 数量 数量 数量 占比 中国五矿股 控股股东 33,110.26 33,110.26 66,220.52 34.33% 份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 注 实际控制人 - 84,222.55 84,222.55 43.66% 团有限公司 胡柳泉 董事长、总经理 - 803.22 803.22 0.42% 张臻 董事、副总经理 - 224.90 224.90 0.12% 杨应亮 董事 - - - 0.00% 杜维吾 董事 - - - 0.00% 苏静 董事(离任) - - - 0.00% 耿立生 董事 - - - 0.00% 冯戟 董事 - - - 0.00% 唐有根 独立董事 - - - 0.00% 邓超 独立董事 - - - 0.00% 丁亭亭 独立董事 - - - 0.00% 吴世忠 监事会主席 - - - 0.00% 高云川 监事 - - - 0.00% 刘辉 监事 - - - 0.00% 李宜芳 职工代表监事 - - - 0.00% 彭红丰 职工代表监事 - - - 0.00% 副总经理、核心 周友元 - 319.75 319.75 0.17% 技术人员 鲁耀辉 副总经理 - 353.42 353.42 0.18% 副总经理、财务 负责人、总法律 刘海松 - 353.42 353.42 0.18% 顾问、董事会秘 书 胡泽星 副总经理 - 159.04 159.04 0.08% 何敏 副总经理 - 144.58 144.58 0.07% 14 直接持股 间接持股 合计持股 合计持股 股东名称 身份 数量 数量 数量 占比 黄承焕 核心技术人员 - 148.05 148.05 0.08% 张海艳 核心技术人员 - 256.97 256.97 0.13% 张瑾瑾 核心技术人员 - 151.01 151.01 0.08% 胡志兵 核心技术人员 - 54.88 54.88 0.03% 周耀 核心技术人员 - 41.77 41.77 0.02% 孟立君 核心技术人员 - 38.23 38.23 0.02% 李厦 核心技术人员 - 28.92 28.92 0.01% 刘庭杰 核心技术人员 - 11.25 11.25 0.01% 注: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数量中,包括其控制的五矿金鼎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转融通方 式出借的 3,860,600 股限售股。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监事、高级 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无。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