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5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至3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846.7%至1004.48%。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本报告期内,公司以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为支点,通过深化与头部客户的战略合作,加速高价值市场份额渗透,从而驱动核心业务出货量稳步增长,实现了营收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同时,随着公司产能归集整合完毕,更有利于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管理成本逐步下降,整体运营效率提升。2、在AI端侧硬件加速渗透的产业浪潮中,公司前瞻性战略布局成效显现。本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依托“AllinAI”战略指引,聚焦AI端侧应用带来的诸多机会,在市场洞察、研发投入、交付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战略布局和重点投入,全面拥抱AI时代的到来,紧跟AI+硬件的持续迭代创新需求,积极主动融入细分领域头部品牌商的价值创造活动中,通过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与联合定制场景化解决方案,强化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耦合效率。3、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面向全球市场提供高安全性产品和优质服务,终端客户涵盖众多世界五百强和细分行业头部品牌商。公司直接出口到美国的业务占比不超过总收入的2%,当前关税政策对公司的直接影响较小。公司将继续坚持通过多元化应用领域、多元化客户结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全球产能布局等策略,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和地缘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强化自身竞争优势,进一步夯实业务增长基础。
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08.1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81.08%。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2024年度,公司凭借产品和技术创新优势,通过拓展更多品牌客户和提升份额,整体出货量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营业收入保持稳健增长。2、报告期内,随着募投项目所建工业园投入使用,公司将原本分散的产能逐步迁移整合,统一管理,发挥规模效益,并为未来导入更多大客户、大项目筑牢基础。3、公司在AI端侧硬件应用领域的战略布局初见成效。在AI趋势的驱动下,消费电子硬件迎来一轮新的升级与变革。公司在“AllinAI”战略的引领下,关注AI应用带来的诸多变化机会点,在市场洞察、研发投入、交付保障等方面进行战略布局和投入,全面拥抱AI时代的到来。未来,公司将持续扎实推进关键电池技术创新,驱动高附加值高毛利产品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充分分享AI大时代下的技术红利。
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00万元至11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70.98%至118.7%。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2024年度,公司凭借产品和技术创新优势,通过拓展更多品牌客户和提升份额,整体出货量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营业收入保持稳健增长。2、报告期内,随着募投项目所建工业园投入使用,公司将原本分散的产能逐步迁移整合,统一管理,发挥规模效益,并为未来导入更多大客户、大项目筑牢基础。3、公司在AI端侧硬件应用领域的战略布局初见成效。在AI趋势的驱动下,消费电子硬件迎来一轮新的升级与变革。公司在“AllinAI”战略的引领下,关注AI应用带来的诸多变化机会点,在市场洞察、研发投入、交付保障等方面进行战略布局和投入,全面拥抱AI时代的到来。AI硬件的升级催化电池技术的全面革新,公司始终立足于技术创新,并将自主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确保在各类电池前沿领域引领行业发展。未来,公司将持续扎实推进关键技术创新,驱动高附加值高毛利产品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充分分享AI大时代下的技术红利。
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0万元至58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71.72%至-63.55%。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本年度整体下游消费类市场需求呈弱复苏态势,公司在深挖原有品牌客户业务潜力的同时,积极拓展更多新的战略大客户,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市场开拓和产能建设,同时匹配相应优秀人才的引入,因此公司在研发费用、市场开拓费用及管理费用方面增长较快。公司未来将保持一定比例的研发投入,为公司长期能力建设及战略客户持续落地提供重要保障,而该类费用的投入也将最终落实到公司订单及经营规模的增长上,兑现为公司业绩。2、公司部分生产基地的迁移也对期间费用产生了短期影响,随着募投项目潼湖工业园建成投产、产线陆续归集完毕,公司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得到改善,预计公司利润情况将得到逐步修复。3、公司下游客户包括诸多海外国际品牌商,外销收入占比较高。为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公司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购买了部分远期外汇合同。2023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公司因汇率波动导致的远期外汇合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远期外汇合同结算产生的投资收益在本报告期预计金额约为税后-5,500万元人民币,该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00万元至28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74.67%至-67.76%。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2023年上半年,公司围绕“消费+储能”双轮驱动战略,全力提升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开辟新产品应用,开拓更多战略客户,努力克服下游消费需求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于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的环比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同比下降:1.公司为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核心竞争力、驱动长期可持续发展,持续加大战略大客户开发投入,吸引和引进了行业优秀研发人才、技术人才及核心管理人才,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同时为保留并吸引能够支撑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骨干力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实施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导致相关费用增加。2.公司上半年积极开拓市场、开发新客户,为确保技术领先优势,积极加大研发投入,以匹配公司既定的业绩提升目标。一方面,保持消费类业务的研发投入,满足下游品牌客户终端产品升级对电源性能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快在储能系统、储能电芯领域的研发,深挖公司发展潜力,导致相关费用增加。3.2023年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公司因汇率波动导致的远期外汇合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远期外汇合同结算产生的投资收益在本报告期预计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5,610.73万元人民币左右,该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朝着扩大市场规模、牵引长期发展的目标更近一步,随着下游消费需求持续改善,公司将主动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64万元至1675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45%至-34%。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本年度主要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大幅上涨,导致公司产品的单位成本上升。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公司积极与客户沟通协商价格调整,但产品价格调整生效的时间和成本传导的幅度较原材料变动存在一定的差异。2.本年度受宏观环境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游消费类市场需求增速有所放缓,公司在深挖原有客户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战略大客户,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导致相关费用增加。
预计2022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97.69万元至16534.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20%至-10%。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受益于新客户开发及老客户需求增长,公司预计2022年1-9月营业收入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受市场供需、新冠疫情、地区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上游主要原材料2021年以来涨幅较大、持续时间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利率水平;受汇率波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司净利润有所下降,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将实现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