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细胞: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2024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2024-09-12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
2024 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人”)作为北京神
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神州细胞”或“公司”或“上市公司”)
2021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
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中信证券履行持续督
导职责,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1、保荐人制定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
检查的工作要求。
2、保荐人已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
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与公司的日常沟通、现场回访等方式开展
持续督导工作,并于 2024 年 9 月 6 日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
4、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持续督
导职责,具体内容包括:
(1)查阅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三会会议材料;
(2)查阅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等文件;
(3)查阅公司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明细及相关信息披露文件;
(4)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
公开信息查询;
(5)查询公司公告的各项承诺并核查承诺履行情况;
1
(6)通过公开网络检索、舆情监控等方式关注与发行人相关的媒体报道情
况。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和保荐代表
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未能保持盈利或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和创新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的研发和
产业化,截至目前公司已有 4 个产品取得药品注册证书,3 个新冠疫苗产品被纳
入紧急使用。虽然随着多个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经营性
现金流情况逐渐好转,报告期(2024 年 1-6 月)内共取得 13.05 亿元的营业收入,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
均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但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位、销售费用持续增长,下半年
销售收入能否继续增长具有不确定性。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投入研发
及新上市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因此存在全年未能保持盈利或盈利不及预期的
风险。此外,如公司未能通过提升盈利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改善现有资产
负债结构,则可能触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关于财务类强
制退市条款的规定,存在被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可能;如公司在二级
市场不能得到广大投资者的充分认可,也可能存在触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的交易类强制退市条件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为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行业公司,为保持企业创新活
力,将不断有产品处于研发阶段,研发投入较大且在季度和年度之间存在不平衡
的情况。虽然公司多个在研产品已陆续上市实现商业化,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加
并在报告期内实现扭亏为盈,但不同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和产品竞争力不同,未
来营收增速可能会受市场整体规模限制或随着后来者的加入而放缓,新上市产品
2
或因市场竞争激烈而导致表现不及预期,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因收入不能完全覆
盖研发、销售和运营成本而导致亏损的可能。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首个上市产品安佳因。自 2022 年起,
重组八因子产品在各省开始逐渐进入集采,在进入集采的省份,中标产品的定价
将会有所下降。后续如国家或各省对重组八因子产品继续开展集采,公司也将积
极参与投标,安佳因如中标则会在中标省份采用中标价格,可能会对安佳因
在当地的销售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另外,随着竞争对手产品的陆续上市,市场形
势也会产生变化,公司也将根据市场情况保持灵活的市场销售策略,包括可能调
低产品单价,产品的整体销售收入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公司多款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已被国家纳入紧急使用。由于病毒传播情况、市
场需求和产品竞争情况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存在新冠疫苗收入较低,但研
发、生产和销售成本较高,导致产品出现财务减值和亏损的情况。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临床前研发风险
为使产品在临床药效、生产工艺等方面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降低产品临床
失败风险,增强产品上市后的竞争力,公司在相关产品的临床前研发工作中进行
了较大的投入。但公司完成临床前研发工作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可能最终无法
获得符合预期目标的临床前研究结果或者该临床前研究结果不足以支持进行新
药临床试验申请或者相关申请未能获得监管机构审批通过。如出现前述情形,公
司可能无法收回临床前研发成本,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可能因此产生重大
不利影响。
2、临床研发风险
公司在研药物取得上市批准前必须进行各种临床试验,以证明在研药物对于
人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临床试验进度方面,公司在临床试验时可能遇到各种
事件进而推迟临床试验的进度,可能导致公司开发成本增加、候选药物的专有权
期间缩短或公司的药品晚于竞争对手的药品上市。在临床试验结果方面,早期或
中期临床试验结果良好的产品不一定在后期临床试验中也有同样的表现,公司无
3
法完全避免在研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不如预期,并进一步导致公司取得候选药物
药品注册批件的时间延迟、取得的药品注册批件较预期的适应症范围窄,甚至无
法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或导致公司取得药品注册批件后药物退市。
3、对外合作的风险
公司在临床前及临床研发过程中需要与第三方如 CRO、研究者、试验中心
等开展合作。如果第三方未能完整履行合同义务、履行合同未达预期或未能遵守
相关规定,公司获得的试验数据准确性、合规性将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相关监管
机构不接受公司的临床数据、临床试验推迟甚至终止、公司的候选药物无法获得
监管机构的审批或实现商业化,变更第三方亦可能导致公司增加额外的成本及延
迟,从而可能会影响公司预期的开发时间表。
4、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
公司致力于新药的研发与生产,需通过专利等方法来保护在新药的研发与生
产过程中对公司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在研药品及技术。如果公司无法为公司的候
选药物取得及维持专利保护,或所取得的专利保护范围不够广泛,第三方可能开
发及商业化与公司相似或相同的产品及技术,并直接与公司竞争,从而对公司成
功商业化相关产品或技术的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公司亦可能面临其他公司或个人
伪造公司产品或其他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情况。若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未
能及时发现或制止不力,可能会对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品牌形象等方面产生负面
影响。
5、药品及技术迭代的风险
创新药的开发及商业化竞争十分激烈,且可能受到快速及重大技术变革的影
响。公司面临来自全球主要医药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的竞争,部分竞争对手有可
能开发出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显著优于现有上市药品或公司同类在研产品的创
新药物,若前述药物在较短周期内获批上市,将对公司产品和经营造成重大冲击。
6、人才竞争的风险
生物制药企业是高素质科研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
和技术水平是公司持续创新、长期保持技术优势的重要基础。公司与其他制药和
4
生物科技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人才方面存在激烈竞争。如果核心技术人员离
职,公司可能无法及时物色到适合的人选来替代离职核心技术人员。对人才的激
烈竞争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薪酬成本大幅增加,并对公司产品的开发以及经营业绩
的持续稳定增长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市场竞争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所处治疗市场已拥有较多的已上市竞品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的竞品,部分已上市竞品亦已进入医保目录。公司相关产品在入组、未来的市场
销售等方面面临激烈的竞争态势。如公司未能招募足够的受试者,公司相关产品
的商业化进程可能延迟;如公司于其主要产品实现商业化后未能在治疗效果、成
本控制、定价等方面取得预期优势,公司相关产品可能因其在市场中不具竞争力
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即使公司在研药物未来获准上市并取得市场认可,因
公司所处的药品市场竞争激烈,在任何时期均可能出现较公司在研药物更能为市
场接受、更具成本效益优势的同类产品,公司已上市产品可能无法达到销售预期。
2、原材料短缺的风险
公司为一家创新生物药研发公司,其在开展研发、生产相关业务时需向供应
商采购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虽然公司所需的部分原材料已实现自主研发、自主生
产,但剩余需采购原材料、设备如出现价格上涨,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设备
不满足公司的要求,公司未能与原材料、设备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公司
可能会出现原材料供应短缺、中断,或设备不能及时到货的情形,进而对公司业
务经营及财务造成影响。另外,受国际贸易摩擦和汇率等因素影响,公司研发生
产相关的进口原材料、设备价格可能会上升或者被限制出口,公司的业务经营及
财务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3、产品质量风险
在公司在研药品的临床试验中,以及药品上市后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公司均
面临产品责任或消费者保护责任的固有风险。药品质量是药品的核心属性,药品
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的有效性,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的有
5
效性则受限于多项因素,公司产品的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质量受较多因素影响。
如在原辅料采购、生产控制、药品存储运输等过程出现设施设备故障、人为失误
等因素,将可能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特别是公司目
前已有三款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而疫苗作为供健康人群使用的预防性产品,事
关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国家对其实行全生命周期的最严格监管,明确了严格的
生产准入制度并制定了严厉的罚则。无论疫苗还是其他生物制品,若发生重大的
质量安全事故,公司将面临主管部门的处罚并导致公司声誉严重受损,并且可能
危及公司拥有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及相关资质证照。
4、业务合规风险
医药行业作为监管机关执法最为严格和细致的行业之一,医药企业通常面临
更为复杂的业务合规要求,内容涉及学术会议、慈善捐赠、市场推广、商业流通
等,风险存在于商业贿赂、税务、药品质量安全及环保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医
药行业出现了多起企业员工、经销商、医生或终端药房涉嫌违法违规、承担刑事
责任的案例。如果没有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流程并加以严格执
行,就无法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员工个人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可能违
反我国反商业贿赂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能导致企业经营业绩下滑、企
业品牌形象受损,甚至使公司和管理层遭受监管执法部门的处罚。
5、拓展国际业务风险
公司始终致力于研发具有国际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创新生物药产品以及实现
自主研发和生产的生物药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公司可能需要在境外开展药物研
发、市场拓展等业务。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营环境、法律政策及社会文化不
同,如果该等国家或地区的经营环境、法律政策发生不利变化,或未来公司在该
等国家或地区的业务经营管理能力不足,或公司未能在该等市场取得许可或与第
三方达成合作协议,其经营会因此产生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营运资金周转不足的风险
公司研发投入耗费大量资金,后续还将继续投入资金推动在研药品的临床开
6
发及商业化,同时不断推动新的产品进入临床研究,因此资金需求将长期存在。
公司目前资金来源除了已上市产品的销售收入外,还包括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及
银行或第三方的债权融资。如果公司股权融资进展不顺或被要求提前偿还债务
等,公司将面临营运资金周转不足的风险。
2、应收账款超期或发生坏账的风险
随着公司多个产品上市并不断扩大销售规模,应收账款余额预计将不断增
加。如果宏观经济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主要客户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发
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催收不力、控制不当,可能造成公司应收账款超期或
者存在发生坏账的风险,将对公司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等产生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医药研发行业是一个受监管程度较高的行业,监管部门一般通过制订相关的
政策法规对医药研发行业实施监管。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
会医疗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药品价格改革制度、两票制、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法
规政策陆续出台,为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监管部门还可能根据市
场发展情况随时制订和调整各项法律法规或政策。以医保政策对公司的影响为
例,为提高公司产品在患者可支付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公司在其产品上市后,
将寻求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公司的产品能否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或其进入医保目
录的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产品在进入医保目录前无法进行医保报销,其实
现商业销售依赖于患者自付,该等情形将影响公司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即使公司
产品进入医保目录,政府部门亦可能限制销售价格或者限制报销比例,进而影响
公司的盈利能力。
四、重大违规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公司
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4 年上半年,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主要会计数据 2024 年 1-6 月 2023 年 1-6 月 本期比上年同
7
期增减(%)
营业收入 130,466.96 80,807.53 61.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570.57 -13,785.7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34,026.45 -2,200.48 -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126.53 -17,523.30 -
本期末比上年
主要会计数据 2023 年 6 月 30 日 2022 年 12 月 31 日 同期末增减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45,875.01 -59,946.16 -
总资产 303,766.14 271,853.62 11.74
本期比上年同
主要财务指标 2024 年 1-6 月 2023 年 1-6 月
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28 -0.31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28 -0.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
0.76 -0.05 -
股收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
- - -
均净资产收益率(%)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减少31.29个百
36.48 67.77
(%) 分点
公司营业收入较上期增加 61.45%,本报告期营业收入 13.05 亿,较上年同期
增长 4.97 亿。主要系公司首个产品安佳因凭借突出的产能和成本优势,市场占
有率和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销售收入继续稳定增长。此外,安贝珠、安平希、
安佳润等产品亦在报告期内产生销售收入。
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均较上年扭亏为盈,主要系公司产品销售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以及
通过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等方式降本增效所致。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较上年有所降低,主要系报告期内研发投
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8
公司由高端人才团队领军,研发历史长、研发人员比例高、研发经费投入大,
拥有相对领先的技术平台,具备独立自主研发临床亟需且具有竞争优势的
“best-in-class”或“me-better”潜质的创新生物药的人才、技术、体系和经验,
依托独立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开发了拥有全球化商业权益的产品管线,具有较强
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长期快速增长的潜力,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公司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如下:
1、公司具备生物药生产工艺技术和产业化优势
公司自主研发建立了具有领先优势的生物药生产工艺技术平台和体系,突破
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具有产能和成本优势,例如:①公司按照 GMP 标准建立了
相对领先的重组凝血八因子蛋白的生产工艺和设计年产能最高可达到 100 亿 IU
的生产线;②建立了相对领先的 14 价 HPV 疫苗生产工艺,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进
入临床研究的 14 价 HPV 疫苗品种。2021 年 4 月,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无弹状
病毒污染昆虫细胞株生产的 14 价 HPV 疫苗向国家药监局提出的临床试验补充申
请获得批准,采用新工艺生产的临床样品开展临床研究可避免后续工艺变更的潜
在风险,从而加快临床整体研发进度;③公司建立和完善了三聚体蛋白开发和生
产工艺,并基于此开发了多价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当新变异株出现后,该三聚体
蛋白开发平台和经典的 CHO 重组表达系统可保证公司能够快速研发针对新变异
株的抗原分子,迅速完成疫苗迭代;④公司搭建了多糖结合疫苗的全套生产工艺,
包括荚膜多糖和载体蛋白的培养、纯化、偶联工艺,工艺可放大性强,质量稳定
可控。
2、公司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管线储备,兼顾产品管线的广度和深度
公司在发现及研发创新药的领域拥有较强的能力。公司能够独立进行靶点评
估、机制研究及验证,并且在临床药品筛选、功能学验证及开发生物药等关键步
骤中具有较强的能力。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已有 4 个产品获批上市,3 个疫
苗产品被国家纳入紧急使用,另有多个品种处于临床研究及上市审评阶段。此外,
公司还储备了涵盖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等多类别、丰富的早期候选药物
产品管线,可以持续不断地推出创新品种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3、公司已按照国际 GMP 规范建立了可用于独立开展商业化生产的生产线,
9
并持续在建符合企业发展趋势和需求的生物药生产基地
公司已参照国内和国际标准建立了 GMP 生产管理体系和规范,建成了多条
原液生产线和制剂灌装生产线,可生产水针制剂和冻干制剂。公司已利用该等生
产线成功完成多个生物药品种的试生产和生产工艺验证,11 个产品已获得北京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后续产线建设也将根据已上
市品种的商业化生产需求以及在研产品的临床试验用药需求统筹推进。通过大规
模的生产线,公司预期可拥有稳定的生产周期,且具有潜在的成本优势。
4、公司已建立拥有丰富生物药产品研发和生产经验的研发与管理团队
公司的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生物药产品研发、生产和营销经验,团队成员参
与过国际知名跨国药企多项药品的研发、生产、国际临床及注册申报、市场营销
工作,以及超过二十个生物药产品的上市前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工作。公司的创始
人谢良志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专家及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总体
组专家。公司的副总经理 YANG WANG(王阳)博士拥有二十多年的疫苗和抗
体药物研发和项目管理经验,曾主导宫颈癌疫苗的质量分析和质量标准建立工
作,是国际知名的生物药质控专家。
(二)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同行业上市公司及市场信息,查阅公司定
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未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
单位:万元
2024 年 1-6 2023 年 1-6
项目 变化幅度(%)
月 月
费用化研发投入 46,004.13 49,706.30 -7.45
资本化研发投入 1,587.59 5,055.72 -68.60
研发投入合计 47,591.73 54,762.02 -13.09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36.48 67.77 减少31.29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3.34 9.23 减少5.89个百分点
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部分资本化项目已完成临床研究,转入无形资产。
10
(二)研发进展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要在研项目情况如下所示:
11
序 预计总投 本期投 累计投入 进展或阶段 拟达到
项目名称 技术水平 具体应用前景
号 资规模 入金额 金额 性成果 目标
SCT800(安佳因)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工艺和制
剂均不含白蛋白的第三代重组凝血八因子产品,具
正在开展上
上市销 有高产能、高稳定性等优势;经过十几年的研究,
1 SCT800 25,000.00 2,975.01 24,249.20 市后(扩展 适应症:甲型血友病
售 公司开发了高效的重组八因子产品生产工艺,建成
期)临床研究
了一条设计年产能最高可达 100 亿 IU 的原液生产
线。
SCT-I10A 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比纳武利尤
单抗更强的激活 PD-L1/PD-1 介导的免疫耐受 T 细
胞的生物活性,可通过调整肿瘤免疫微环境有效抑
制肿瘤生长;具有最弱的 ADCC 活性,且几乎没有
CDC 活性,预示其与其他同品种药物相比,更能降
上市审评阶 上市销 适应症:头颈部鳞状
2 SCT-I10A 80,000.00 3,891.75 70,260.05 低对 PD-1 阳性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提高临
段 售 细胞癌、肝细胞癌等
床疗效并降低药物相关副作用的潜在竞争优势。此
外,与帕博利珠单抗的临床前猴药代和药物积蓄数
据对比,SCT-I10A 体内清除速度更慢,多次给药
后的体内蓄积浓度更高,预示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
征。
SCT1000 为公司自主研发的针对第 6、11、16、18、
31、33、35、39、45、51、52、56、58、59 型 HPV
预防因感染 HPV 引
III 期临床研 上市销 的重组 14 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样颗粒疫
3 SCT1000 80,000.00 8,520.89 43,459.00 起的宫颈癌和尖锐湿
究 售 苗,基于已上市药物品种佳达修9 增加了 5 个新价
疣等疾病
型(HPV35、39、51、56、59 型),覆盖世界卫生
组织评估的 12 个高危致癌的 HPV 病毒型。
4 SCTV01 85,000.00 2,184.65 81,109.50 已被国家纳 上市销 SCTV01 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多个变异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
12
入紧急使用 售 株 S 三聚体蛋白与水包油佐剂混悬液新一代疫苗, 染所致疾病
具有高产量、高纯度和三聚体结构稳定等特点,可
诱导出针对 WHO 认定主要变异株的高滴度广谱中
和抗体和 Th1 偏向性 T 细胞免疫反应,且与单个变
异株疫苗相比,可激发更强、更广谱的变异株中和
抗体滴度,可更有效抵御变异株的感染风险。
SCT650C 是公司以同类最佳为目标,历经多年分子 适应症:中重度斑块
Ib/II 期临床 上市销 优化改造研制出的重组抗 IL-17 单克隆抗体创新药 状银屑病、中轴型脊
5 SCT650C 15,000.00 3,421.49 5,009.00
研究 售 物,与 IL-17 结合后可抑制下游细胞因子,阻断炎 柱关节炎等自身免疫
症信号传导。 性疾病
上市销 SCTC21C 是公司以差异化竞争优势为目标自主研 适应症:CD38 阳性血
6 SCTC21C 5,000.00 627.51 627.51 I 期临床研究
售 发的靶向 CD38 的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液系统恶性肿瘤等
适应症:CD20 阳性 B
上市销 SCTB35 是公司以差异化竞争优势为目标自主研发
7 SCTB35 5,000.00 411.22 411.22 I 期临床研究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售 的 CD20 双特异性抗体注射液。
等
上市销 SCTB14 是公司以差异化竞争优势为目标自主研发
8 SCTB14 30,000.00 952.32 952.32 I 期临床研究 适应症:多种实体瘤
售 的多种实体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注射液。
合
/ 325,000.00 22,984.84 226,077.80 / / / /
计
注:1、上述研发投入已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
2、上表仅列示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主要在研项目,不含临床前研究阶段产生的研发投入。2024 年上半年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前产生的研发投入为 23,618.7
万元(已剔除 2024 年 1-6 月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
3、上述研发投入包含资本化投入金额 1,569.06 万元(已剔除 2024 年 1-6 月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
4、SCTV01 项目预计总投调增 5,000.00 万元,系因根据监管要求及实际需要调整临床研究方案及研究周期等情况所致。
5、SCT650C/SCTC21C/SCTB35/SCTB14 项目预计总投仅为 I/II 期临床研发投入,III 期临床研究方案尚未确定,暂无法预计 III 期临床研发投入。
13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公司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基于
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新增业务。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不适用。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
及减持情况
2024 年 1-6 月,神州细胞现任及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
无变动。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
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一、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应当
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本报告不构成对上市公司的任何投资建议,保荐人提醒投资者认真阅读上市
公司半年度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
(以下无正文)
14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
公司 2024 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署页)
保荐代表人:
焦延延 邵才捷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