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郭雪

德邦证券

研究方向: 环保及公用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20522120001。北京大学环境工程/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双硕士,北京交大环境工程学士,拥有5年环保产业经验,2020年12月加入安信证券,2021年新财富第三名核心成员。2022年3月加入德邦证券,负责环保及公用板块研究。...>>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1.32%
(第163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旺能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3-23 18.07 -- -- 18.68 0.32%
18.12 0.2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13.59%,归母净利润 7.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10.06%,扣非归母净利润 6.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7.74%;其中单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减少 105.12%;归母净利润 1.73亿元,同比增长 5.49%,业绩略低于预期。 垃圾焚烧主及餐厨项目不断投产,支撑收入稳步增长。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 1200吨完工并投入正式运营,750吨投入试运营;餐厨项目 140吨正式运营,800吨试运营。新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餐厨垃圾处置项目投入正式运营带来公司收入稳步增长。此外,截至 2022年底,公司有 23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 2个餐厨项目已符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门相关规定要求并已纳入可再生能源补贴清单,其余符合条件的项目正在积极申请纳入补贴清单。 动力电池回收项目一期正式运营,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公司于 2022年 1月 4日收购的立鑫新材料公司,目前一期动力电池提钴镍锂项目(镍钴提纯量 3,000金吨/年,碳酸锂提纯量 1,000吨/年)正式运营。根据公司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锂电池再利用实现营业收入 1.61亿元,业绩贡献逐步显现。浙江立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看好公司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布局,背靠美欣达保障渠道优势。 收购南通回力布局再生橡胶,积极布局资源化再生。2022年 7月,公司以人民币33,110万元收购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 77%股权,目前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一期 3万吨丁基再生橡胶生产线正式运营。南通回力拥有年处理 20万吨废轮胎的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其中丁基再生橡胶 5万吨/年;轮胎再生橡胶 12万吨/年; 硫化橡胶粉 3万吨/年。随着后续产能进一步释放,公司业绩将迎来新的增长。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主营业务稳步增长,同时积极布局资源再生业务,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保障。根据业绩快报情况,我们略微调整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 33.71亿元、48.16亿元、61.74亿元,增速分别为 13.6%、42.9%、2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3亿元、10.23亿元、12.6亿元,增速分别为 10.1%、43.4%、23.1%,对应 PE 分别为 11.1X、7.8X、6.3X,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电价下调的风险;金属价格波动;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锂电池回收市场不及预期。
九丰能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3-14 23.55 -- -- 24.68 3.39%
24.35 3.4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公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54亿元,同比增长29.56%,归母净利润10.90亿元,同比增长75.87%。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96亿元,同比增长1794.6%,基本每股收益1.76元/股。单四季度看,2022Q4实现营业收入37.46亿元,同比下降45.3%,实现归母净利润1.49亿,同比上升1294%。 国际价格剧烈波动下LNG盈利能力提升,海陆双资源池优势凸显。2022年国际天然气供需结构性错配问题依旧,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运行。公司凭借良好的资源池优势,实现天然气销售量146.35万吨,较2021年的202.58万吨有所下滑,但收入同比增长27.2%,毛利率同比提升1.72pct,成功实现顺价。2022年,公司先后完成华油中蓝28%股权收购、远丰森泰100%股权收购项目,获得陆地资源池近百万吨规模扩张,待森泰和华油中蓝新建产能陆续投产后,陆上资源量有望进一步翻倍。同时,公司拟通过参与中国油气控股重组交易事宜,共同开发鄂尔多斯盆地三交区块煤层气资源,进一步向上游延伸,获得第一手天然气资源。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陆上资源池不断扩充,公司顺价能力有望进一步稳定,实现天然气销售量价齐升。 LPG主业稳定增长,化工领域带来新机遇。2022年,公司LPG销售量为197.9万吨,同比提升11.6%,实现收入103.7亿,同比提升32.8%。业务拓展方面,除华南地区外,公司积极拓展湖南、广西等周边市场,与惠州市港口投资集团等相关方达成协议,拟共同投资建设液化烃码头项目(5万吨级),并与惠州港公用液体化工码头、湖南宇新化工等相关方共同投资建设配套LPG仓储基地,打造“码头+库区”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埃克森美孚乙烯项目、湖南宇新化工可降解塑料项目、化工园区的其他潜在客户相关项目以及公司LPG业务提供一体化配套服务。 化工领域终端客户占比有望提升,驱动LPG业务增长。 森泰收购完成助力公司纵向扩展能源服务,充分打开成长空间。公司能源服务板块包括两方面:(1)能源物流服务:公司依托于自身扎实的码头和船舶资产,将LNG船运、LNG接收与仓储、LNG槽运等资产,通过优化机制与运作模式,向第三方全面开放。截至2022年,公司自主控制8艘运输船,其中4艘LNG船舶(2艘自有,1艘待交付,1艘在建),4艘LPG船舶(2艘租赁,2艘在建),全部LNG、LPG船舶投运后,年周转能力预计达400-500万吨。此外,公司在东莞市立沙岛的接收站最大可靠5万吨级船舶,同时配套16万m3LNG储罐、14.4万m3LPG储罐等,可实现LNG/LPG年周转能力各150万吨。(2)能源作业服务业务:利用森泰井口气资源,向上游资源方提供井口天然气回收利用配套作业并获取相对稳定收益。我们认为公司由能源贸易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拓展,有望延伸产业链,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特种气体多点开花,深化一主两翼格局。森泰成功纳入公司业务范围后,有望进一步发挥其在氦气提取方面的优势:内蒙森泰具备较成熟的BOG提氦能力,2021年起已实现良好业务收入,2022年实现氦气产量18万方,2023年,公司将积极实施内蒙森泰BOG提氦项目扩产改造及四川泸县新建粗氦精制项目建设,由点及面扩展氦气产能。氢气方面,公司结合产业发展情况,对原有的氢能发展规划进行了升级:中短期内,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天然气领域的优势,利用天然气重整制氢等工艺,通过现场制氢或管道输氢模式供给下游。公司参股企业中油九丰(持股比49%),在多地拥有LNG加气站,有望借助政策东风布局氢能业务。长期看,公司将布局电解水制氢、输氢技术及制氢加氢一体站等方面,在氢气能源属性领域寻求突破。 投资建议与估值:我们调整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的收入分别为264.57亿元、285.02亿元、304.94亿元,增速分别为10.5%、7.7%、7.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6亿元、15.58亿元、17.35亿元,增速分别为21.6%、17.5%、11.3%。对应PE分别为11.6X、9.9X、8.8X。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波动风险,上游采购及其价格波动风险,新冠疫情风险,汇率波动风险,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英科再生 2023-03-07 42.32 -- -- 45.96 8.60%
45.96 8.6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2亿元,同比增加3.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减少3.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9亿元,同比下降2.20%;基本每股收益1.74元/股,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韧性凸显,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2022年受国际宏观环境、原油与汇率波动以及国内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冲击下,公司整体经营呈现较强发展韧性,业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时,公司持续加强新基地投建、新产品开发、新渠道营销力度,随着马来西亚“5万吨/年PET回收再生项目”和越南“年产227万箱塑料装饰框及线材项目”两个海外基地项目投产,公司将凭借营收规模优势有效应对海外消费需求冲击,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欧洲碳税价格突破100欧元/吨,再生塑料价值被市场低估。当地时间2月9日,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的协议,具体生效日期为2023年10月1日,在此影响下欧盟碳价不断上涨,并于2月突破100欧元/吨。公司产品再生PS粒子较新料PS粒子减少84%碳排放,再生PET粒子较新料PET粒子减少60%碳排放;根据我们测算,按100欧元/吨的碳价计算,公司生产每吨再生PS粒子、再生PET粒子将分别获得286欧元、204欧元碳收益。在高碳价的刺激下,再生塑料对原生塑料的替代将进一步加速,再生塑料价值有望得到市场重估。 投资建议与估值:根据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20.62亿元、30.98亿元、43.54亿元,营收增速分别达到3.6%、50.2%、4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3.68亿元、5.34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3.1%、58.4%、45.1%,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的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跨国供应风险等。
唯赛勃 2023-03-07 20.21 -- -- 20.86 3.22%
20.86 3.2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8亿元,同比减少 18.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21.31万元,同比减少 40.1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556.44万元,同比下降46.85%;基本每股收益 0.17元/股。 疫情影响暂时承压,疫后业绩修复可期。2022年受国内疫情尤其是上海地区疫情影响,公司第二季度进行了短期的停产,同时疫情反复导致供应链不畅,交付延迟,公司营收规模较去年同期下滑 18.7%。同时全球疫情、国际形势紧张等因素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价格波动,公司成本上升,毛利率下滑,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40.15%。随着疫情政策的优化,预计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望修复。 疫后复苏叠加国产替代,看好公司 2023年业绩释放。2023年,公司三大业务模块都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1)家用膜:2022年中国家用净水器销量下滑明显,加之上海疫情封控对公司生产影响,公司家用膜业务营收下降,预计 2023年随着家用净水器市场逐步回暖,公司家用膜业务有望触底反弹; (2)工业膜:国外企业垄断我国反渗透膜及纳滤膜市场,存在大量的进口替代空间,公司下游客户对国产膜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 (3)盐湖提锂:随着公司提锂中试项目顺利进行,预计 2023年盐湖提锂业务实现突破。 积极布局盐湖提锂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22年 11月,加拿大工业部要求中矿资源、盛新锂能、藏格锂业三家中国公司剥离其在加拿大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受此影响中资企业有望将锂资源开采更多聚焦于国内盐湖资源开发上,加快盐湖提锂项目建设。公司积极布局盐湖提锂业务,一方面积极与现有的膜系统供应商接洽,积极推动中试项目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作为盐湖提锂膜系统主要部件纳滤膜的生产商,自主开发了适用于西藏盐湖的低温预处理纳滤膜、高盐浓缩膜、自制淡水装备等核心部件,效果良好。预计公司 2023、2024年盐湖提锂业务收益将分别达到 1.23亿和 1.85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新引擎。 投资建议与估值:根据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 3.08亿元、5.72亿元、7.31亿元,营收增速分别达到-18.7%、85.7%、27.7%,净利润分别为 0.30亿元、0.99亿元、1.34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40.2%、227.2%、35.4%,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的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跨国供应风险等。
南网科技 2023-03-03 52.00 -- -- 53.43 2.75%
53.43 2.7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快报,预计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7.90亿元,同比增长 29.20%;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 2.06亿元,同比增长 43.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94亿元,同比增长 45.01%,基本每股收益 0.36元/股,业绩符合预期。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022年公司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开拓市场,不断获取新订单,营业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其中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29.2%、38.46%、40.19%、43.82%、45.01%。同时,公司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持续提质增效,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营业利润率达 12.18%,同比提升 0.81pcts;归母净利润率 11.49%,同比提升 1.17pcts。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速储能发展,公司区域竞争优势显著。2022年 11月 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按照“统一市场、协同运行”的框架,构建省间、省/区域现货市场,建立健全日前、日内、实时市场,稳妥有序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并与现有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做好衔接,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推动省/区域市场逐步融合,扩大省/区域市场范围,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过渡。 储能的盈利模式之一是实现峰谷价差套利,现货市场峰谷高价差为储能发展创造更大盈利空间,以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 2022年 4月结算试运行工作日报数据为例,最高价差为 1.38元/千瓦时,最低价差为 0.44元/千瓦时,推动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储能项目经济性将更加凸显。公司作为南方电网旗下的储能建设平台,深刻理解电网侧+电源侧需求,技术水平领先,实施经验丰富,在南网区域储能EPC 项目承揽上优势显著;当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且随着碳酸锂价格持续回落,储能电芯价格也出现一定下滑,此外公司自建 PACK 和集装箱产线已正式投产,将优化储能 EPC 项目成本,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储能业务的营收将持续高增,毛利率水平有望维持。 发布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针对电力系统调控的新形势,公司已发布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逐步加快,虚拟电厂运营商可逐步通过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获取收益,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将迎来发展机遇,据我们测算,预计 2025/2030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分别为 497.73/881.53亿元;公司有望凭借电网智能化优势快速实现虚拟电厂商业化,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与估值:根据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 17.90亿元、47.39亿元、71.20亿元,营收增速分别达到 29.2%、164.8%、50.3%,净利润分别为 2.06亿元、5.27亿元、8.13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44.2%、155.5%、54.2%,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客户集中度过高;上游组件价格上涨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青达环保 2023-03-03 26.31 -- -- 27.00 2.62%
27.87 5.93%
详细
事件:2023年 2月 27日,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快报,预计 2022年营业总收入为 7.59亿元,同比增长 20.89%;归母净利润为 5750.37万元,同比增长2.9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5298.17万元,同比增长 20.25%;基本每股收益为0.61元,同比下降 11.59%。 持续聚焦主业,营收保持稳健增长。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 7.59亿元,同比增长 20.89%,营业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主要系公司持续聚焦主业,专注节能环保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稳健提升。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5750.37万元,同比增长 2.90%,略低于我们此前的预期。对比来看,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5298.17万元,同比增长 20.25%,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接近,且显著高于归母净利润增速。综上,公司业绩增速较低或因受到非经常性损益变化的影响。 火电建设加速,传统业务或将持续受益。2022年 9月,国家发改委召开煤炭保供会议,要求 2022-2023年新开工煤电 1.65亿千瓦,2024年保障投运煤电机组8000万千瓦。2021年我国核准煤电机组装机仅为 1855万千瓦,同比下降57.66%。对比来看,未来几年火电投资加速明显,相关主辅机设备厂商有望持续受益。公司业务包括炉渣处理、烟气节能环保处理系统、清洁能源消纳系统、脱硫废水环保处理系统四大类,其中炉渣处理、省煤器等传统业务受火电基建加速影响较大,预计随着火电辅机招标逐步落地,业绩有望实现再次腾飞。 风光大基地配套火电灵改项目或将逐步落地,全负荷脱硝业务收入有望保持高增。2022年 11月 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 7080号建议的答复复文摘要》,提出“重点推动供电煤耗在 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煤电灵活性改造、“三北”地区和工业园区供热改造,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水平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截至 2022年 11月底,我国第一批大型风光大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也已经审批申报成功,并在有序开工建设当中。我们预计,随着风光大基地项目加快建设,灵活性资源需求量将不断增加,配套煤电灵活性改造项目或将逐步增多。公司积极布局省煤器给水旁路技术路线,具备全负荷脱硝系统供应能力,2017-2021年全负荷脱硝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117%,随着火电灵改项目招标的持续推进,全负荷脱硝业务收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深度布局全负荷脱硝与火电厂辅机设备,随着火电灵活性改造推进与火电建设加速,订单量有望快速提升,助推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具备较高成长性。根据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 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7.59亿元、9.77亿元、13.38亿元,增速分别为 20.9%、28.8%、36.9%;净利润分别为 0.58亿元、1.08亿元、1.45亿元,增速分别为2.9%、87.0%、34.6%,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
国能日新 计算机行业 2023-02-22 101.50 -- -- 104.98 3.43%
104.98 3.43%
详细
新能源功率预测龙头,行业地位凸显。公司是服务于新能源行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核心业务为向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等新能源电力市场主体提供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2018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由 1.51亿元增长至 3.0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25.69%;归母净利润由 0.21亿元增长至0.5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42.18%。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9.82亿元,同比增长 12.48%,实现归母净利润 36.52亿元,同比增长 29.32%。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的增长主要系下游需求扩张以及存量客户增加,功率预测服务收入与利润持续增长所致。 风光装机保持高增,功率预测主业持续高景气。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逐步推进,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提升,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 2060年展望》,预计我国 2020年至 202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15.62%,2025年-2030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10.76%,保持快速增长。风光装机快速增长及其波动性特征催生新能源功率预测需求,预计 2019-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6.2%,到 2024年市场规模为 13.41亿元,新能源功率预测行业具备广阔成长空间。从市占率来看,2019年,公司在光伏/风电功率预测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22.10%/18.80%,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新能源功率预测产品预测精度高、对客户需求及时响应,为公司发展构筑壁垒。从盈利模式来看,公司基于类 SaaS 模式,通过硬件+服务的模式取得收入和利润,客户粘性更高。 深度拓展新能源信息化需求,打造 N 项增长极。1)公司立足功率预测业务,拓展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新能源管理系统、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等衍生类业务。 其中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可实现电力生产管控,2017-2020年,公司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营收从 2670.35万元增长至 3577.66万元,预计有望保持增长。电源管理系统可有效保障电力消纳,政策催化下也有望实现增长。2)公司积极拓展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虚拟电厂、储能 EMS 等新兴业务,为公司发展打开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采用类 SaaS 经营模式,用户粘性较高,国内与公司从事相似产品和业务的企业有【广联达】、【用友网络】、【金山办公】作为可比公司,2022年平均 PE 为 123.85倍。公司深度布局新能源功率预测行业,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提升,公司客户数量有望实现快速提升,助推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具备广阔成长空间。我们预计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74亿元、4.85亿元、6.51亿元,增速分别为 24.7%、29.4%、34.4%;净利润分别为 0.75亿元、1.13亿元、1.61亿元,增速分别为 27.6%、49.3%、42.5%,按 2023年 2月 2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 PE分别为 95.42X、63.90X、44.86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发展不及预期;软件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的风险;数据采购的风险。
聚光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2-17 30.80 -- -- 33.80 9.74%
33.80 9.74%
详细
多业务布局的科学仪器领军者,孵化谱育科技主攻高端质谱技术,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引擎。公司成立于 2002年,以工业过程分析产品起家,2006年进军环境监测领域与高端实验室分析领域,成为环资监测仪器领域龙头;2015年开始孵化专注于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应用的子公司谱育科技,2017年至今进行战略转型,赋能升级。公司持股 75%的谱育科技目前已在科学仪器及高端质谱仪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及产业化成果,成熟掌握了离子阱、四极杆、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等多个质谱分析技术平台,成为公司业绩重要引擎之一。2017-2021年,谱育科技营业收入 CAGR 达 124%,净利润 CAGR 达 165%,2022H1质谱仪中标数量位列国产厂商第一,总排名第六,具备对标国外厂商的品牌认可度。新签合同方面,2021/2022H1,谱育科技新签订单分别为 13.4/6亿,yoy+65%、53%,远高于公司总体新签订单增速。 科学仪器千亿市场方兴未艾,政策助力国产仪器采购,替代空间广阔。全球科学仪器市场 2020年超 4000亿元,北美和欧洲占据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我国设备实力与国外龙头相比依旧具有一定差距。“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有望推动全科技行业长足发展。2021年,全国人大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提出设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采购国产仪器。我们认为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支持下,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快。 多年高比例研发投入打造技术护城河,技术积累即将进入收获期。截至 2022H1,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 28亿元。研发费用率由 2018年的 7.56%提升至 2021年的14.98%。多次获得科技部 863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专项资助,积累了二十余项新型技术平台,研制成功数十款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分析仪器,截至 2021年底,公司取得授权专利 633项,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实控人王健是斯坦福大学热科学专业博士,曾在美国 APPLIED OPTOELECTRONIC, INC.任高级研究员,具备深厚半导体领域积淀;姚纳新为北京大学生物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系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 MBA,曾任阿里巴巴美国公司负责人,其余核心技术人员均为相关领域内高水平人才,公司已建立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强的研发团队,赋能长期增长。目前公司多个在研项目已完成研发工作,即将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公司有望纵向深入细分领域,享受研发成果贡献的良好业绩增量。 “4+X”多业务布局,核心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公司近年来积极布局生命科学和半导体检测等领域,建立谱聚医疗、谱康医学、聚致生物和聚拓生物等生命科学版块面向临床诊断、细胞分析、蛋白分析、核酸分析等应用场景开展业务。 2022年 6月,红杉中国领投,谱聚医疗引入财务投资人,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并充实资本实力,谱聚医疗有望加速布局医疗领域。同年,公司研制的 EXPEC7350三重四极杆 ICP-MS 已在半导体上游供应商实现了销售和产品交付,并已陆续在国内主要芯片制造企业开展前期验证工作,逐步进入集成电路制造主要领域。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科学仪器行业龙头,业务布局涵盖环境监测、工业分析、生命科学、半导体等多个领域,产品矩阵完善,多年研发成果逐渐贡献业绩,业务高端化转型成果初显,随着子公司谱育科技订单逐步落地,业绩有望改善,具有 较 大 发 展 潜 力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分 别 实 现 销 售 收 入 为34.81/46.08/55.25亿元,同比增长-7.2%、32.4%、19.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46/1.6/3.77亿元,同比增长-48.7%/146.4%/134.9%。首次覆盖,给予“增持”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新技术开发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风险, PPP 项目风险,并购整合风险。
江苏雷利 家用电器行业 2023-02-13 32.89 -- -- 34.32 4.35%
34.32 4.3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亿元-2.93亿元,同比增长5%-20%;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5亿元-3.60亿元,同比增长40%-55%。 非经常性损益致业绩略低于预期,产品结构持续改善未来可期。根据公司公告,预计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为-6000万元~-7000万元,系2022年全年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产生的浮动盈亏和银承票据的贴现利息支出;预计公司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5亿元-3.60亿元,同比增长40%-55%。根据公司业务结构,2021年公司传统家电业务的营收占比达56.33%;2022年在疫情干扰、地产行业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下,公司克服国内传统家用电器电机市场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电子泵、储能泵、工控电机、医疗用音圈电机、空心杯电机、激光雷达电机等产品的研发投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份额,改善产品销售结构,产品毛利率环比持续改善。预计随着疫后经济复苏以及地产政策的放松,我国家电市场将迎来景气度回升,公司家电业务业绩有望大幅提升。 政策利好叠加技术优势,新能源业务静待放量。2月3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大幅提高我国车辆电动化水平,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80%。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打造“控制+微电机+精密铝压铸”的一体化、轻量化的产品体系,重点布局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公司主打的机电一体化水泵产品已成功应用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通过电子油泵,激光雷达等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产品切入上汽、蔚来等头部车企供应链;在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控制器领域已经和上海海立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布局机器人赛道,公司产品技术领先有望实现进口替代。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将机器人应用推广作为科技创新、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重点方向。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公司可提供“空心杯电机+精密齿轮箱+丝杆”的模组产品,用于高精度机器人、航空航天、导弹制导系统等。当前,国内厂商的高端丝杆多进口自国外,而公司具备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搭配自制的、定制化的电机和精密齿轮箱,模组产品相较于其他外购部件再集成的厂商,拥有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预计在政策扶持下,公司产品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作为国产微特电机龙头,积极布局医疗、新能源汽车、储能、工控、机器人等领域,动态退出红海市场,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根据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2年-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年-2024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95亿元、36.97亿元、46.49亿元,增速分别达到2.6%、23.5%、2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亿元、4.24亿元、6.20亿元,增速分别达到18.8%、46.2%、46.1%,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家电销售量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三峡能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2-10 5.63 -- -- 5.75 2.13%
5.75 2.1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快报,预计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237.70亿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 44.9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70.99亿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 10.5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为 71.33亿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 21.98%。 营收保持高增,业绩略低于预期。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采用未经调整公布值进行计算,2022Q4,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63.64亿元,同比增长 46.7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92.90亿元,同比下降 43.5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 97.58亿元,同比下降 6.38%。2022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系 2021年公司出售所持金风科技股票,处置收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所致。2022Q1-Q3公司单季度营收增速分别为 51.84%/55.68%/61.74%,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52.29%/50.67%/60.18%,对比来看,2022Q4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现象。从发电量来看,2022年公司总发电量为 4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6.21%,其中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水电/独立储能的发电量分别为226.13/113.35/134.41/9.20/0.41亿 千 瓦 时 , 同 比 增 速 分 别 为 16.21%、240.29%、41.50%、17.80%,海上风电增速保持高速增长。 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探,装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InfoLink Consulting 预计 2023年全年组件价格平均为 1.673元/W,相对 2022年平均 1.929元/W 有明显跌幅。 我们预计,随着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探,2022年被延后项目有望逐步动工,进一步推升光伏装机规模快速提升。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重要的战略实施主体,公司计划“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装机规模不低于 500万千瓦,并保持增长趋势。我们预计随着项目建设进程加速,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政策催化储能产业发展,公司积极布局。2023年 1月 28日,新疆自治区发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我区新型储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文件,提出“构建新型储能容量市场,明确给予新型储能与抽水蓄能相同容量电价机制”。 我们预计未来此项政策有望逐步推广到其他省份,并带动新型储能发展。根据公司发布的调研问答纪要: 1)抽水蓄能方面,甘肃、青海、辽宁、新疆、陕西、山西等地的项目已有序开展前期工作,2022年 12月 30日,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正式获核准批复,成为青海首批核准抽蓄项目之一;2)电化学储能方面,在甘肃、河南、江苏等 19个省份已配置或欲配置电源侧电化学储能,合计 6GWh。随着公司储能项目逐步落地,有望为新能源装机规模提升提供保障。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围绕“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的战略目标,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未来成长性高。根据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37.70亿元、297.90亿元、367.90亿元,增速分别为 53.5%、25.3%、2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0.99亿元、88.26亿元、111.48亿元,增速分别为 25.8%、24.3%、26.3%,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西子洁能 机械行业 2023-02-03 16.68 -- -- 18.35 10.01%
19.95 19.60%
详细
事件:2023 年1 月20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0-2.40 亿元,同比下降57.17%-42.90%;预计2022 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0.18-0.27 亿元,同比下降94.67%-92.01%;预计基本每股收益为0.25 元/股-0.33 元/股。 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短期业绩承压。2022 年公司业绩下降主要系原材料涨价、市场竞争激烈等影响。公司是余热锅炉龙头企业,主要原材料为各类钢材,约占公司生产成本的60%-70%。2020 年8 月,钢材价格上涨带动公司成本持续上升。由于公司产品交付周期为3-12 个月,2021 年材料价格上涨,高位采购的材料在2022 年实现交付,对当期毛利产生较大影响。此外,近年锅炉行业竞争激烈,订单毛利率也有所下降,影响公司2022 年毛利水平。我们预计2023 年公司毛利率有望修复,有望带动整体业绩提升。从钢材价格来看,2022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跌5.45%,并有望逐步恢复正常水平;从订单毛利率来看,公司逐步放弃低毛利率订单,订单质量逐步提升,盈利能力有望得到保障。 火电灵活性改造有望加速,增持赫普能源彰显发展信心。2023 年1 月6 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提出“为支撑‘双碳’战略和系统稳定运行,煤电机组通过灵活性改造和节能减排改造,逐步向清洁低碳化转型,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政策再次强调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考虑近期组件价格下降或将推动风光装机加速,灵活性资源需求提升,2023 年火电灵活性改造或将提速。公司于2023 年1 月12 日发布公告,拟增持赫普能源10%股权,预计将持有赫普能源25.2%股权,增持股权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发展信心。 光热+光伏一体化优势显著,光热订单未来可期。光热电站自带储能、调峰功能,在电网调频、持续电力输出方面优于光伏,光热+光伏一体化发展具备广阔发展空间。国际太阳能光伏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10 月15 日,我国光热项目招投标规模1005MW,在建项目规模2695MW,在建规模为已投运规模的4.6倍。公司与塔式光热发电龙头可胜技术合作,可提供吸热器、换热器、熔盐储罐等设备。2022 年11 月14 日,公司成功中标中广核吉西鲁固直流100MW 光热发电项目蒸汽发生系统,预计随着光热电站建设加速,未来订单有望稳步提升。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是余热锅炉行业的龙头企业,预计火电灵活性改造+光热电站+零碳园区的发展,订单量有望快速提升,助推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具备较高成长性。我们预计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81 亿元、101.12 亿元、114.08 亿元,增速分别为32.0%、16.5%、12.8%。净利润分别为1.81 亿元、4.44 亿元、6.91 亿元,增速分别为-56.9%、144.9%、55.7%,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国林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2-03 17.96 -- -- 18.48 2.90%
22.38 24.6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2022 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900-2800万元,同比下降63.17-75.01%;扣非归母净利润1800-2700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3.49-75.66%。 公司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业绩下滑幅度较大。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全国多地区持续暴发疫情,辐射地区较广,公司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部分客户复工延缓和物流受阻等原因,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下滑,短期承压。随着后续公司加紧恢复生产,业绩有望逐步修复。 新疆乙醛酸项目前期投入较大,随着产能释放,未来将支撑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2021 年募投3.6 亿于新疆石河子建设2.5 万吨高品质乙醛酸项目,前期投入较大,相关成本、费用增长较快,对公司利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公司公告,该项目已于6 月份开始试生产,根据公司 11 月28 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计划22 年12 月将产能爬坡进度提到50%,后续公司将根据产能爬坡进度与意向客户签署订单。根据我们此前测算,公司新疆项目可生产晶体乙醛酸 2.5 万吨,折合水溶液 4 万余吨,按照高品质乙醛酸溶液销售单价为 1.42 万元/吨,乙醛酸溶液毛利率为 57%,项目满产后可带来每年收入约5.68 亿元,毛利润约3.24亿元,未来将支撑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半导体清洗臭氧专用设备国产替代持续推进,随着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臭氧清洗需求将逐步扩大。据公司 12 月19 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子公司青岛国林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目前研发的半导体清洗专用臭氧设备主要有两种:高浓度臭氧气体发生器和高浓度臭氧水发生器,其中高浓度臭氧水发生器设备主要用于芯片高阶制成的清洗,清洗工序在整个芯片生产过程中大约占比30%;臭氧水主要是代替作为传统清洗液的氨水、双氧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作为一种氧化剂进行清洗氧化。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臭氧清洗需求将逐步扩大,公司产品有望打入我国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打破进口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与估值:考虑到2022 年公司业绩受疫情影响严重,我们下调2022 年-2024 年业绩预期, 预计2022 年-2024 年的收入分别为3.33 亿元、8.29 亿元、11.58 亿元,增速分别为-32.8%、148.7 %、39.7%,净利润分别为0.23 亿元、1.36 亿元、1.74 亿元,增速分别为-70.0%、496.3%、27.7%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疫情影响生产进度的风险;核心技术更新及技术泄密的风险;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长江电力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2-02 20.85 -- -- 21.49 3.07%
21.50 3.12%
详细
事件:2023年 1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快报,预计 2022年营业总收入为 520.13亿元,同比下降 6.53%;归母净利润为 213.99亿元,同比下降18.55%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214.77亿元,同比下降 11.04%;基本每股收益0.9410元,同比下降 18.55%。 全年来水偏枯,短期业绩承压。2022年公司业绩承压主要系长江年度来水严重偏枯因素影响,公司发电量较上年减少所致。根据公司发布的 2022年发电量情况公告,2022年公司境内所属四座梯级电站发电量为 1855.8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10.92%。随着乌白电站资产注入完成,公司已拥有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等长江干流 6座水电站的全部发电资产,在梯级调度方面也由“四库联调”变为“六库联调”,预计年发电量可增加 60-70亿千瓦时,公司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立足金下基地,推动水风光一体化发展。2022年 12月 21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文表示“拟依托流域梯级水电调节能力,通过多能互补、一体化开发等方式,带动周边 60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进一步打造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走廊”。十四五期间,预计公司风光装机可达到 1500万千瓦,同白鹤滩装机规模体量相当。2022年 9月 28日,金下基地首个光伏电站小羊窝 50兆瓦光伏电站投产,预计年发电量 8600万千瓦时。随着新能源建设的稳步推进,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新突破。 抽水蓄能建设加速,未来发展可期。抽水蓄能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等功能,在保障大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司积极推动抽水蓄能业务的发展,2022年 6月 23日,公司与秦皇岛市签署青龙沟 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开发协议;2022年 10月 20日,甘肃张掖 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获核准,并于 10月 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 11月,重庆奉节菜籽坝120万千瓦抽蓄电站获核准。随着公司抽水蓄能业务的加速发展,将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动能。 投资建议与估值:乌、白电厂资产注入落地,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六库联调”带来运营效率提高。此外水风光一体化+抽水蓄能打开发展空间,公司未来具备一定成长性。根据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 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20.13亿元、574.86亿元、608.90亿元,增速分别为-6.5%、10.5%、5.9%,净利润分别为 213.98亿元、255.20亿元、281.54亿元,增速分别为-18.6%、19.3%、10.3%,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来水不及预期;电价波动风险;抽水建设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中国核电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2-02 6.05 -- -- 6.11 0.99%
7.02 16.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 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89.5-92亿元,与上年同期(追溯重述前)相比,同比增加 11.34%-14.46%;扣非归母净利润89.4-91.9亿元,与上年同期(追溯重述前)相比,同比增加 14.1%-17.29%,业绩增长略低于预期。 业绩略低于预期或因管理费用增加。根据公司公告,2022Q4实现归母净利润9.2-11.7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 15.3亿元,下降 23.6%-40%。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为 3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111.8%,结合公司 2022年四季度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管理费用增加或因核电加大厂址开发力度,前期投入费用增加所致,预计四季度管理费用增长或将延续。 风光装机稳步增长,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控股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 1,253.07万千瓦,包括风电 420.74万千瓦、光伏 832.33万千瓦;另控股独立储能电站 21.1万千瓦;控股新能源在建项目 572.60万千瓦,其中风电 155.50万千瓦、光伏 417.10万千瓦。2022年全年新能源发电量累计为 140.4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 47.66%,其中:光伏发电量 75.1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 51.25%,风力发电量 65.3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43.72%。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长,一批自建及收购的风电、光伏项目陆续投产。 新能源补贴回笼支撑新能源项目持续开发,硅料价格下降公司有望受益。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核汇能下属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公司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 49.39亿元,其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为 49.14亿元,大额补贴回笼支撑公司新能源项目持续开发。此外,近期硅料价格下跌带动电池片价格下降,我们认为电池片的降价将加速产业链需求释放,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有望进入下行通道,公司新能源项目开发或将进一步加快。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核电+风光双核发展,在能源结构迫切转型背景下,公司未来成长性高。由于公司管理费用大幅增加,业绩略低于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 723.8亿元、794.2亿元、855.3亿元,增速分别为 16%、9.7%、7.7%,净利润分别为 92亿元、107.5亿元、119.4亿元,增速分别为 14.5%、16.9%、11.1%,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 电价下行的风险; 政 策 推进不及预期。
科汇股份 2023-02-02 14.76 -- -- 17.51 18.63%
19.99 35.4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05 亿元到3.2 亿元,同比下降17.42%-13.3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00 万元到500 万元,同比下降114.65%-90.85%。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600.万元到-300万元,同比下降135.15%-106.59%。 2022 年疫情持续散点多发,影响公司主营业务安装调试进程致使收入有所下降。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智能电网故障监测与自动化相关产品,需要技术人员实地安装、调试,2022 年受疫情影响,整体安装调试进程不及预期,致使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开关磁阻电机业务方面,由于其下游主要应用领域:纺织及锻造行业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需求有所降低。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放开,公司主营业务有望回归正轨,业绩修复确定性较大。2022 年12 月,公司公告拟与张店区政府签署《关于科汇绿色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园项目置换框架协议》,新园区搬迁后,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有望进一步高质量转型升级。 研发基础深厚,坚定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公司深耕电力设备领域多年,组建了一支长期稳定的优质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均是业内高水平人才,董事长徐丙垠先生兼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公司多年来重视研发投入,截至2022H1,公司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为25.41%,研发费用率达14.86%,先后多次承担国家863 计划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重点科技项目,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均由核心科研成果转化,研发成果对业绩具有良好驱动作用。2022 年12 月,公司公告由公司和若干单位联合完成的“大容量开关磁阻电机及其在重型电动螺旋压力机中的应用”项目获2022 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国际首次把开关磁阻电机应用于重型电动螺旋压力机,解决了我国航空基础锻件的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行业的竞争地位。我们看好公司多年研发投入带来的深厚技术储备,有望切入市场空白领域,打造先发优势。 依托多年研发优势,积极布局用户侧储能业务。公司目前形成了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储能柜、变流器与控制设备在内完整的储能产品线,强化在用户侧储能优化运行、孤岛运行、实现不间断供电等技术特色。2021 年,公司在厦门、南通、淄博等地实现了光储一体化运营系统的销售,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全资子公司青岛科汇处于用户侧储能新产品的研发、新业务的推广阶段,2022 年已进入投产期。随着储能业务推进,公司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蓄力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与估值:短期内公司业绩受到疫情影响有所承压,长期看,我们认为随着研发成果不断转化,新业务开展有望带来发展新动能。我们调整2022-2024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为3.12 亿元、4.59 亿元、5.43 亿元,增速分别为-15.4%、47.0%、18.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0.01 亿元、0.54 亿元、0.69 亿元,增速分别为-98.7%、7429.7%、26.8%。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业绩季节波动性风险,技术研发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