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丰药房
|
医药生物
|
2025-05-20
|
27.43
|
--
|
--
|
28.80
|
3.26% |
|
28.33
|
3.28% |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240.62亿元、归母净利润15.2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4.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3%、8.26%、9.96%。其中2024年Q4实现营业收入68.43亿元、归母净利润4.1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1.28%、2.49%。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60.09亿元、归母净利润4.4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64%、10.51%、9.65%。 行业环境+关店压力下业绩仍有韧性,提质增效下利润率有望改善,加大分红力度提升股东回报。2024年受宏观环境、监管趋严等多方面影响,零售药房行业整体承压、竞争力较弱的中小连锁加速出清。公司2024年主动关闭门店1078家(下半年居多)、对收入同比增长带来短期影响,但整体仍有韧性。 随着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门店成本优化,叠加亏损门店关闭带来的利润,预计2025年规模效应释放将驱动盈利质量改善。2024年度(含中期分红)公司共计派发现金红利7.8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提升至51.56%,提高股东回报。 专业化门店网络健全,中西成药收入占比继续提升。公司坚持“区域聚焦,稳健扩张”的发展战略,深耕中南华东华北市场,2024年新增门店2512家(自建1305家、并购381家、加盟826家)。截至2025一季报,公司门店总数1.47万家(含加盟店3880家)。其中专业化门店方面,截至2024年年报,公司拥有院边店688家、DTP专业药房318家,其中双通道门店259家,开通门诊统筹医保药房4600+家,经营国家集采品种超2800个SKU,并与近200家专业处方药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依托统筹医保接入与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升级,公司2024年全年中西成药收入达180.4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77.46%,同比提升0.06个百分点,处方外流承接效应持续显现。 积极拥抱线上新零售:公司线上业务收入21.27亿元(含税),其中O2O贡献17.21亿元,B2C贡献4.06亿元,O2O多渠道多平台上线直营门店超过10,000家,累计会员人数达1.04亿,会员销售占比为82.03%。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认为零售药房行业集中度提升处方外流两大趋势不变,在具备挑战的外部环境之下龙头优势将会放大,同时提质增效加速利润释放,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59/20.25/22.97亿元,对应PE19/16/14x。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竞争加剧、需求波动、处方外流不及预期等影响。
|
|
|
百普赛斯
|
医药生物
|
2025-01-17
|
46.72
|
--
|
--
|
58.49
|
25.19% |
|
59.94
|
28.30% |
|
详细
公司公布 2024年业绩预告: 预计 2024年实现营收 6.45-6.60亿元,同比增长 18.64% - 21.40%;归母净利润 1.2-1.4亿元,同比下降8.85% - 21.87%;扣非归母净利润 1.1-1.3亿元,同比下降 7.41% -21.65%。其中境外非新冠业务收入增长 20%以上。 24Q4业绩同环比均大幅增长: 根据预告区间的平均值计算, 24Q4实现收入 1.89亿元、同比增长 44.2%、环比增长 15.2%;归母净利润 0.47亿元、同比增长 82.8%、环比增长 73.6%;扣非归母净利润 0.36亿元、同比增长 127.8%、环比增长 41.4%。 我们认为公司业绩超预期的原因可能包括: 海外投融资复苏带动的 beta 修复: 2024年海外 biotech 资金环境逐步好转,根据招商医药团队对海外创新产业链的持续跟踪,也有相当一部分海外上游公司感受到 biotech 前端需求的逐步修复,例如: Thermo Fisher 在 25年 1月 JPM 大会上对 24Q4和2025年的增长表示出了较强信心; Biotechne 等多家公司也在24Q3公开电话会中表示观察到了中小 biotech 的改善迹象(详见招商医药 24年 12月发布的海外创新产业链 2024Q3跟踪)。百普赛斯具备扎实的海外基础,近年来海外子公司的设立和人员的扩建亦助力公司全球份额持续提升,作为最前端的生物试剂供应商有望优先受益于海外 beta 修复。 市场驱动到供应链驱动的逐步转型: 公司客户的研发管线主要集中在临床前或临床早期阶段,随着项目推进、临床端产品需求具备潜力,用量上也望随着管线推进逐步放大。 公司客户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 截至 2024年底,公司业务已拓展至全球近 80个国家和地区,赢得超 10,000家工业和科研客户的信赖与认可),在临床产品的储备开发+销售团队拓展+GMP 级别厂房( 2024下半年投产)等一系列准备下, 逐步由“广度”向“广度+深度”转型。 紧跟市场动态,积极完善产品布局: 2024年度公司销售产品达5,700余种, 在细胞与基因治疗、 ADC 等热门领域的扎实积累逐步体现成效, 并积极拥抱前沿技术(神经科学领域、类器官等)与新模式的结合(例如将重组蛋白试剂与基因剪辑、自动化、 AI技术等相结合) 。 利润端受益于收入高增长下人工等费用的摊薄,预计股权激励费用冲回、汇兑收益等也带来一定正向影响。 公司近两年由于人员投入较快、净利润暂时承压, 2024H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中人工薪酬加总共 1.21亿元、占收入比例 41%( 2023H 仅24%),考虑到人工成本偏固定、人员增长也将逐步温和,随着收入的快速提升、 后续利润弹性有望逐步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看好公司作为国内重组蛋白试剂龙头,全球竞争力逐步提升,随着后续收入提速以及费用控制加强利润率将逐步改善,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 1.29、 1.58、1.96亿元,对应 PE43/35/28x。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国际政治,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风险
|
|
|
拱东医疗
|
机械行业
|
2024-12-26
|
29.27
|
--
|
--
|
31.40
|
7.28% |
|
31.40
|
7.28% |
|
详细
短期随着下游去库存好转及基数的消化、业绩拐点将至, 中长期我们仍看好国 当前股价: 28.44元产耗材“CDMO”企业的国际优势,公司在“传统医疗为基础+IVD 定制为主线+药包材/细胞培养等新兴业务拓展支点” 的全球业务布局下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业绩拐点将至,股权激励彰显恢复信心。 受疫情受益产品高基数、 客户周期性“去库存”、 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 2023业绩短期承压。 2024以来,随着下游去库存及基数的消化,收入端逐季度环比回暖,利润趋势向上, 2025年有望延续进一步向上恢复的趋势。 2024年 12月公司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 目标 2025/2026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不低于 20%/22%,彰显恢复信心。 拱东医疗在产业链上可被定义为利用自身产能及技术优势,赋能设备耗材企业的耗材“CDMO” 。 由于相关公司近两年经历较大波动,我们分析总结了疫情前后行业逻辑的变与不变。 ①不变: 国产制造 alpha 仍强劲,漫长严苛的审核流程铸就强粘性,客户是企业能力最佳背书,单客户漏斗式放量模式仍可期待。 ②变化一: 库存周期带来短期扰动,但我们认为去库存已进入尾声, 证据包括 a)主要海外客户的存货周转情况及存货占总资产比例向好并企稳; b)海外客户在公开电话会中对“库存水平”的表述向好; c)去库存逻辑类似的生物工艺耗材等赛道已基本完成库存消化。 ③变化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本土化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出海视角, 海外企业生产去中心化,出海投资生产基地或为客户提供多元选择分散风险。 国内视角, 供应链稳定考量+政策对境内生产产品的支持有望推动海外企业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或给上游带来更多合作机会。 公司国内海外双开花,多条业务线接力增长。 拱东医疗坚持“客户定制” +“通标通用” 并行, 客户深度与广度拓展并重( 2017-2023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CAGR23%), 逐步形成以传统医疗耗材为基础,以 IVD 定制耗材业务为主线,以药包材、细胞培养等新兴业务为未来业绩拓展支点的模式。 ①传统医疗: 防疫物资影响消化完成,集采放量稳定增长。 ②IVD 定制: 高粘性业务,先后与 IDexx、安图生物等国内外人用、动物用 IVD 厂家形成深度合作、 有望 与 大 客 户 绑 定 共 享 收 益 ( 例 如 与 安 图 生 物 2015-2019合 作 收 入CAGR43%) 。 ③药包材等新业务( 2023年收入 5951万元, +38.74%) : 截至 2024年 12月,拱东医疗已获批项目 10个、审批中项目 20个,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有望逐步进入收获期。 ④海外大客户逐步突破(借助疫情窗口期切入了更多海外 IVD、生命科学服务大客户供应链, 2023境外收入 5.31亿元,同比增长接近 22%) , 美国子公司 TPI 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选择。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短期随下游去库存好转及基数的消化、业绩拐点将至,多层次全球业务布局推动长期增长。 预计 2024-20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 1.91/2.51/3.21亿元, 对应 PE24/18/14x,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集采、 竞争加剧、国际政治、关税等风险。
|
|
|
大参林
|
批发和零售贸易
|
2024-11-14
|
17.32
|
--
|
--
|
16.70
|
-3.58% |
|
16.70
|
-3.58%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度报: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197.31亿元、归母净利润 8.5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8.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33%、 -26.93%、-26.31%。其中,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3.86亿元、归母净利润 2.0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42%、 -21.95%、 -26.47%。 收入稳健增长, 利润受行业环境、 新店次新店等多因素影响同比下滑。 分业务看, 2024年前三季度零售业务收入 163.52亿元( 同比+9.72%) 、毛利率37.26%( 同比-1.81pp) ,加盟及分销业务收入 29.52亿元( 同比+25.94%) 、毛利率 10.94%( 同比-0.57pp) 。 分产品看, 2024年前三季度中西成药收入147.14亿元( 同比+15.48%) 、 毛利率为 30.41%( 同比-1.62pp), 中参药材收入 22.69亿元( 同比+8.97%) 、 毛利率为 42.24%( 同比-1.12pp) , 非药品收入为 23.20亿元( 同比-4.25%),毛利率为 42.30%( 同比-3.44pp)。 费用端,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 46.07亿元( 同比+18.01%) 、 管理费用8.37亿元( 同比+0.24%) ,销售费用率 23.35%( 同比+1.32pp) 、管理费用率 4.24%( 同比-0.47pp) 。 随着新店次新店的爬坡及门店梳理提质增效,2025年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继续加强门店网络布局, 加盟业务快速扩张。 截止至 3Q2024,公司门店已覆盖全国 21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 , 门店数合计 16453家,其中直营门店 10718家,加盟店 5735家。 2024年 1-9月净增门店合计 2379家,其中自建门店 841家,并购门店 420家,加盟门店 1570家,关闭门店 452家。 华南地区以成熟品牌效应实现销售稳步增长,同比增长 4.68%;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通过门店并购带动销售提升取得持续高速增长,同比增长46.61%;华中、华东地区依托直营和加盟模式推动扩展保持平稳增速,同比增长分别为 10.12%/17.8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市占率稳步向上, 并且在全国医保统筹向药房放开的大趋势下, 若后续广东开放药房门诊统筹、大参林有望优先受益,维持“增持” 评级。 考虑到行业环境、闭店加速及新开门店前期投入,预计 2024-2026实现归母净利润 9.86/11.39/13.40亿元,对应 PE19/17/14x。 风险提示: 统筹推动节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门店拓展不及预期等。
|
|
|
华大智造
|
机械行业
|
2024-11-12
|
50.44
|
--
|
--
|
56.19
|
11.40% |
|
66.99
|
32.81%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同比下降15.19%,归母净利润-4.63亿元,扣非净利润-4.97亿元。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0亿元、同比下降13.22%,归母净利润-1.65亿元,扣非净利润-1.73亿元。多重因素影响下业绩短期承压。 收入端,受宏观环境、地缘政治、市场竞争等多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短期下降。毛利率受产品组合等因素影响,整体在区间内波动,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61.47%(相较于去年同期+1.72pct),2024年第三季度毛利率58.38%(相较于去年同期-4.66pct)。销售和管理等期间费用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6.32/4.00/5.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8%/13.58%/-13.80%;其中第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2.24/1.54/1.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5%、23.10%和-13.53%。 费用投入提升而收入同比下降、导致期间费用率大幅提升,美元、欧元的汇率波动亦导致本报告期持有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汇兑损失同比增加,故利润短期仍有压力。公司持续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例如2024年上半年公司推出了新一代测序试剂StandardMPS2.0,标志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迈入Q40质量标准时代;公司利用独有的CoolMPS测序技术,成功研发了高通量基因测序迄今为止最长的单端读长试剂SE600。 拓展战略合作伙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例如,2024年11月华大智造宣布与HCA(国际人类细胞图谱联盟)达成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助力全球人类细胞图谱的深入研究。2024年10月与燃石医学、比利时精准医学公司OncoDNA、解码DNA等公司,9月与ABLD全资子公司AdvancedDxBiologicalLaboratoriesUSA、浩瑞基因、拉丁美洲最大医疗诊断公司Dasa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推动肿瘤精准医疗、微生物测序、农业基因编辑等多领域高质量发展。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产龙头基因测序仪供应商,在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下迎难而上、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海外业务稳定持续放量,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地缘政治、市场竞争、外汇等因素影响及前三季度业绩表现,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3/-1.39/0.54亿元。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
|
|
老百姓
|
医药生物
|
2024-11-12
|
19.20
|
--
|
--
|
20.99
|
9.32% |
|
20.99
|
9.32%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32亿元,归母净利润6.3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2.06%、-5.94%。其中Q3单季度收入52.92亿元,归母净利润1.2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37.32%、-19.10%。 受行业环境以及公司关店、新店次新店爬坡等多因素影响,短期业绩承压。 ①收入维稳:2024前三季度零售和加盟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33.1/28.0亿元,同比增长1.7%/-0.4%。分产品看,2024年前三季度中西成药、中药和非药品分别实现收入129.7/12.0/20.6亿元,同比增长5.0%/-8.3%/-13.2%。②火炬项目改进营采商销全流程,提升毛利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33.87%,稳步同比提升1.36pct。③因前期门店快速扩张及新店初期运营不成熟,费用率有所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22.04%,较2023年同期的20.92%上升1.12pct;管理费用率为5.09%,较2023年同期的4.39%增加0.7pct。 “优势省份+下沉市场”双轮驱动。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连锁网络已覆盖全国18个省级市场、150余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共开设门店15,591家(直营10,300+加盟5,291)。2024年1-9月新增门店2,368家(直营1,264+加盟1,104),关闭门店351家(直营144+加盟207),其中优势省份及重点城市新增门店2,045家(占比86%)。同时,公司积极开拓下沉市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长极。截至2024三季报,公司地级市及以下门店占比77%,2024年1-9月新增门店中,地级市及以下门店占比80%。 推进门诊统筹落地提升门店客流。截至2024年三季报,公司已有5,347家(其中直营4170家,加盟1,177家)门店的门诊统筹资质落地,直营门店中门诊统筹占比为40.49%;公司纳入门诊统筹且可使用互联网处方(可互可刷)的门店达到4,191家(其中直营3,384家,加盟807家),直营门店中可互可刷占比为32.85%。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看好公司通过拓店提高市占率、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火炬计划助力毛利率持续改善,同时积极拥抱统筹医保政策、享处方外流红利,维持“增持”评级。综合考虑不确定的行业环境及前三季度业绩情况,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10/9.30/10.87亿元,对应市盈率19/16/14x。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需求波动、门店拓展不及预期等。
|
|
|
益丰药房
|
医药生物
|
2024-11-12
|
25.63
|
--
|
--
|
27.25
|
6.32% |
|
27.25
|
6.32% |
|
详细
公司发布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2.19亿元,归母净利润11.1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8%、11.14%、13.01%。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56亿元,归母净利润3.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1%、6.38%、6.51%。 业绩表现稳健、盈利能力维持行业领先水平。①行业压力下收入端仍稳定增长:公司2024前三季度收入同比+8.38%,其中零售业务151.84亿元、同比+6.84%,批发业务14.80亿元、同比+17.56%。分地区看,公司2024前三季度中南/华东/华北地区分别实现收入77.77/67.31/21.56亿元,同比增长7.85%/4.81%/17.31%。分品类看,公司2024前三季度中西成药/中药/非药分别实现收入130.53/16.51/19.60亿元,同比增长8.79%/8.95%/0.15%。②通过降本增效、促销调整等方式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公司2024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毛利率40.39%,相较于2023同期上升0.84pct,单Q3季度为41.13%,相较于2023同期上升2.50pct。③期间费用整体稳定。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25.99%,较2023年同期(下同)+0.48pct;管理费用率为4.39%,+0.12pct。 扩张趋于稳健,门店网络梳理完成后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盈利效率优势。至2024三季报公司门店总数15,050家(含加盟店3,625家)。公司2024年1-9月新增门店2,254家(自建1,262家,并购353家,加盟639家),迁址及关闭门店454家。其中第三季度公司新增门店679家(自建420家、并购60家、加盟199家),扩张节奏逐步趋于稳健,并加速了闭店(单Q3迁址及关闭门店365家)。主动进行门店梳理有利于公司提质增效、进一步巩固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零售药房行业集中度提升处方外流两大趋势不变,在具备挑战的外部环境之下龙头优势将会放大,益丰药房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和领先的精细化管理能力维持业绩稳健增长,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前三季度业绩表现,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18/17.57/20.43亿元,对应PE21/18/15x。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竞争加剧、需求波动、处方外流不及预期等影响。
|
|
|
百普赛斯
|
医药生物
|
2024-11-04
|
40.00
|
--
|
--
|
48.00
|
20.00% |
|
51.91
|
29.78% |
|
详细
公司公布 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63亿元,归母净利润8349.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8353.9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12.34%、 -34.85%、-32.85%。 2024年 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64亿元, 归母净利润 2679.46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2584.5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13.81%、 -26.64%、 -24.46%。 常规业务收入延续环比增长态势,境外业务表现突出。 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扣除新冠影响后的常规业务销售收入达到 4.43亿元,同比增长 18.9%,其中境外常规业务实现了超过 20%的显著增长。 2024Q3常规业务实现收入 1.58亿元、同比增长 18.7%,相较于 Q1的 1.38亿元和 Q2的 1.46亿元实现了进一步环比提升。 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增长导致净利率暂时承压。 公司毛利率维持稳定( 2024Q3毛利率 91.09%、同比下降 70bp),净利率由于人员增长带来的职工薪酬及运营费用增加短期承压( 2024Q3净利率 15.41%、同比下降 774bp) 。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 30.11%、 同比增加 9bp,管理费用率 19.08%、同比增加 296bp,研发费用率达到 26.56%、同比增加 338bp。 随着团队建设的完善及收入增长的恢复,利润率有望逐步回暖。 持续加强临床端布局和海外投入, 迎接行业机遇。 ①公司客户的研发管线主要集中在临床前或临床早期阶段,未来随着项目推进、 临床端产品需求具备潜力。 截止 2024H, 公司已成功开发近 40款高质量的 GMP 级别产品,包括细胞因子、细胞激活用抗体和磁珠、全能核酸酶以及 Cas 酶等,适用于 CGT药物的规模化生产和临床研究。公司位于苏州的 GMP 级别生产厂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更好支持临床和商业化生产的需求。 ②根据招商医药对海外创新产业链的持续跟踪,随着美联储降息落地,海外 biotech 资金环境逐步好转,需求有望优先恢复。 公司具备良好海外客户基础,且今年加大欧洲等领域的销售、研发及生产投入, 强化供应链优势,确保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看好公司作为国内重组蛋白试剂龙头,全球竞争力逐步提升,考虑到公司尚处成长期、百斯医学和苏州 GMP 工厂等项目亦在投入期,一定程度会影响短期利润,随着后续收入提速以及费用控制加强利润率将逐步改善,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结合三季报业绩表现, 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 1. 11、 1.43、 1.83亿元,对应 PE43/33/26x。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国际政治,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风险
|
|
|
派林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4-11-04
|
22.17
|
--
|
--
|
24.01
|
7.52% |
|
23.84
|
7.53%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8.90亿元,归母净利润5.4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49%、66.38%、84.71%。 2024年第三季度,派林生物实现营业收入7.54亿元,归母净利润2.1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7%、17.86%、21.81%。 2024年前三季业绩强劲增长,盈利效率进一步提升。在白蛋白等产品国产和进口供给均快速提升、供需节奏出现短期错配的背景下,公司业绩表现仍强劲,主要得益于供给端的快速改善。公司2023年采浆量超1200t、相较于2022年受疫情影响的采浆情况快速提升,在3个季度左右的传导周期下为2024年业绩提供良好支撑,预计全年业绩将维持较快增长。同时从吨浆效率维度,一方面,公司破免、纤原等高毛利产品在地方联盟集采中顺利中标、逐步放量;另一方面、通过经销商管理等方式进一步控费提效,2024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9.98%(相较于2023年报下降228bp)、管理费用率6.93%(相较于2023年报下降81bp)、2024三季报净利率28.71%(相较于2023年报提升245bp)。此外,公司海外业务逐步看到成效,2024H1巴基斯坦出口销售实现收入180万元,销售占比0.16%,公司将积极推动巴西法规注册,继续拓展海外渠道。 派斯菲科新浆站全部获采浆许可,短期采浆有望维持高增长。公司共拥有浆站38个,其中广东双林19个(含德源的6个浆站在采共17个,2个待验收),派斯菲科19个单采血浆站,其中9个浆站均为近期验收开采新浆站(铁力(22年8月)、尚志(22年11月)、龙江(23年5月)、巴彦(23年8月)、庆安(23年9月)、拜泉(24年3月)、依安浆站(24年4月)、桦南浆站(24年10月)、肇东浆站(24年10月)),鸡西浆站搬迁后也于24年5月获采浆许可。公司浆站覆盖区域人口基数高、采浆潜力大,在新浆站增量贡献、新疆德源合作激励深化、存量浆站潜力挖潜等因素共同驱动下,全年采浆高增可期。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看好公司浆量进入快速释放期,支撑业绩稳定较快增长,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72/9.30/10.80亿元,对应PE21/18/15x。 风险提示:价格波动,竞争加剧,集采等风险。
|
|
|
益丰药房
|
医药生物
|
2024-09-04
|
18.31
|
--
|
--
|
28.07
|
51.65% |
|
27.77
|
51.67%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 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17.62亿元、归母净利润7.9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6%、13.13%、15.77%。 其中第二季度实现收入57.91亿元、归母净利润3.9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5%、6.05%、8.12%。 行业压力下业绩表现亮眼,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净利润快速增长。在不确定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下,零售药房行业面临较大客流压力,而益丰药房报告期业绩仍然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门店的内生式增长,同行业并购的外延式增长,以及公司加盟配送的业务扩张。其中分行业看,2024H零售和批发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03.98、9.97亿元,同比增长8.32%、20.91%。分产品看,2024H西药及中成药、中药、非药收入分别问88.78、11.65、13.53亿元,同比增长10.11%、14.82%、0.40%。同时受益于营业收入增长和管理效益精益,公司盈利效率进一步提升,2024H毛利率40.05%(2023年报为38.21%)、净利率7.31%(2023年报为7.00%)。 继续坚持“区域聚焦、稳健扩张”的发展战略:“区域聚焦”战略使公司迅速占领区域市场,获得超过行业平均的盈利水平和较高的销售与利润提升。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广东、河北、北京、天津十省市拥有连锁药店14,736家(含加盟店3,426家)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增门店1,486家,包括自建门店842家,并购门店293家,新增加盟店440家,关闭和迁址89家。预计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围绕优势地区稳步扩张,同时加强自有门店梳理、优化门店网络。 积极拥抱互联网机遇,加强新零售体系建设。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建档会员总量9,616万,会员整体销售占比77%。O2O多渠道多平台上线直营门店超过10000家,2024H互联网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20.18%。其中,O2O实现销售收入8.78亿元,同比增长26.33%;B2C实现销售收入2.18亿元,同比提升0.4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零售药房行业集中度提升处方外流两大趋势不变,在具备挑战的外部环境之下龙头优势将会放大,益丰药房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和领先的精细化管理能力维持业绩稳健增长,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已经上半年业绩表现,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22/18.75/22.03亿元,对应PE14/12/10。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竞争加剧、需求波动、处方外流不及预期等影响。
|
|
|
华大智造
|
机械行业
|
2024-08-26
|
39.81
|
--
|
--
|
41.98
|
5.45% |
|
62.76
|
57.65%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报: 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2.09亿元、归母净利润-2.98当前股价: 39.75元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3%、-204.23%、-139.27%。 其中第二季度实现收入 6.78亿元、归母净利润-0.9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70%、 -287.76%、 -478.04%。 主航道业务环比改善,未来边际向好。 2024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90亿元,同比下降 17.04%, 系宏观环境、地缘政治、市场竞争等各方面的影响所致。 其中基因测序仪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 10.05亿元,同比下降 8.40%,二季度环比增长 23.61%;实验室自动化收入 0.97亿元,同比下降 16.70%,二季度环比增长 46.47%;新业务实现收入 0.88亿元,同比下降 16.70%,二季度环比增长 21.22%。 装机量及试剂耗材销售量环比均有改善。 ①仪器设备: 2024H1收入同比下降12.26%, 二季度环比增长 12.23%, 各型号基因测序仪新增装机 454台,创历史同期销售装机数量新高。 ②试剂耗材: 2024H1收入同比下降 3.82%,二季度环比增长 32.36%。 ③核心型号增长较快: DNBSEQ-T72024H1收入同比增长 14.96%,二季度环比增长 29.02%,其中试剂收入同比增长 26.60%,二季度环比增长33.80%; DNBSEQ-G992024H1相关收入同比增长82.94%,二季度环比增长 45.55%,其中相关试剂收入同比增长 146.56%,二季度环比增长 56.01%。 公司在海外市场持续渗透,加强全球化业务网络的建设: ①国内地区: 基因测序仪业务二季度环比增长 32.63%, 测序平台新增客户 74家,累计合作用户超 940家; ②亚太: 装机量持续增长,基因测序仪新增客户近 20家, 完成了经销商机制体系搭建; ②欧非: 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营销渠道横向拓展,在德国欧洲新总部正式启用,二季度基因测序业务环比增长 42.42%; ③美洲: 新增客户近 20家, DNBSEQ-T7RS 及 DNBSEQ-G99均实现超 10台新增装机,本地化布局进一步加强, 首批投产的 DNBSEQ-G99基因测序仪成功下线, 上半年基因测序业务实现收入 0.84亿元,同比增长 13.38%。 公司围绕更高质量、更长读长、丰富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保持行业领先。 2024年上半年,公司推出了新一代测序试剂StandardMPS 2.0,标志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迈入 Q40质量标准时代; 公司利用独有的 CoolMPS 测序技术,成功研发了高通量基因测序迄今为止最长的单端读长试剂 SE600;在应用场景上,公司持续推动 DCS 多组学在大人群队列研究、血液疾病研究、肿瘤临床等领域的应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产龙头基因测序仪供应商, 在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下迎难而上、 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海外业务稳定持续放量 ,维持“强烈推荐 ” 评级, 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0.35/4.45亿元。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风险, 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等
|
|
|
一心堂
|
批发和零售贸易
|
2024-05-16
|
22.46
|
--
|
--
|
22.73
|
1.20% |
|
22.73
|
1.20%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3.80亿元、同比-0.29%,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45.6%,扣非后净利润7.33亿元、同比-25.94%;其中2023Q4实现营业收入45.67亿元、同比-15.51%,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141.03%,扣非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84.34%。2024Q1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同比+14.96%,归母净利润2.42亿、同比+1.03%,扣非归母净利润2.46亿、同比+2.14%。 2023年业绩短期承压,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①集中呼吸道疾病用药需求爆发导致的基数问题;②2023年全年门店扩张提速,导致相关费用增加;③价格调整导致的毛利率下滑(2023年药品零售业务毛利率37.97%、相较于2022年的40.98%下降3.01%);④2023年补税及税收滞纳金一次性影响2.4亿元:由于公司接受所在地主管税务局对2020-2022年纳税情况税收辅导,房租费由总部统一签订合同按视同销售的有关规定等计算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并自税款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后续公司通过修改业务流程,总部与独立纳税门店签房租合同,并由独立纳税门店直接取得房租费发票等方式,可避免上述税款及滞纳金的发生。 以西南市场为核心,逐步提升省外门店占比。截至2024年Q1,总门店数达到10,746家,其中云南门店数5455家,云南以外门店数5291家、占49.24%。未来公司将持续提升云南省外门店数量占比,全面提升大西南市场占有率,重点布局华南、华北区域,形成以西南为核心经营区、华南为战略纵深经营区、华北为补充经营区、华中和华东为逐步探索经营区的市场拓展格局。 云南统筹医保政策优化,公司毛利率有望逐步改善。5月8日云南医保局发布《云南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定点零售药店销售价格由定点零售药店自行制定,倡导参考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价格销售医保药品。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定点零售药店医保目录内药品执行医保支付标准”,相较于2023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政策放宽了价格限制,公司毛利率有望因此逐步修复。 多元化经营吸引客流、增厚利润:泛健康品类2023年实现销售3.7亿元,其中美妆品类占比60%,个护23.5%,食品、奶粉、日化27.5%。公益彩票2023年销售流水7,698万元(其中一心便利852万元),为门店带来新的客流增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看好公司逐步加强云南省外布局,统筹医保政策优化下产品价格和毛利率逐步修复,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75/11.42/13.53亿元,对应市盈率14/12/10倍。 风险提示:统筹推动节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门店拓展不及预期等。
|
|
|
益丰药房
|
医药生物
|
2024-05-16
|
37.91
|
--
|
--
|
38.62
|
1.87% |
|
38.62
|
1.87%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年报和 2024 一季报:2023 年收入 225.99 亿元,归母净利润14.12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13.6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3.59%、11.90%、10.92%。其中,2023 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7.00 亿元,归母净利润 4.13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3.9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47%、-5.81%、-9.25%。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9.71 亿元,归母净利润 4.07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0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3.39%、20.89%、24.26%。 高基数压力下业绩高增,考虑到基数节奏预计后续季度仍将有亮眼表现。 2022 年 12 月到 2023 年 1 月,由于集中呼吸道疾病爆发导致的集中购药需求,使得 2022Q4 和 2023Q1 业绩基数相对较高,但公司凭借新店次新店内生爬坡、外延并购及加盟、以及 2024 年初新一轮呼吸道疾病频发等因素共同推动业绩维持稳定增长,2023Q4 单季度收入达 67.0 亿元、创季度新高,2024Q1 单季度收入 59.7 亿元、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考虑到 2023Q2 和 Q3基数相对较低,预计后续季度增速仍将亮眼。 基本达成门店拓展指标,高新店及次新店占比蓄力后续增长。公司坚持“区域聚焦,稳健扩张”的发展战略,通过“新开+并购+加盟”的门店拓展模式,深耕中南华东华北市场,2023 年新增门店 3,196 家(自建 1613、并购 559、加盟 1024),2024Q1 新增门店 701 家(自建 364、并购 166、加盟171),截至 2024 一季报,公司门店总数 13,920 家(含加盟店 3,157家)。 强化专业化药事服务能力,乘医保统筹东风。截至 2023 年年报,公司拥有院边店 675 家、DTP 专业药房 305 家,其中双通道门店 246 家,开通门诊统筹医保药房 4,200+家,经营国家医保协议谈判药品 250+,医院处方外流品种 800 多个,并与 150 多家专业处方药供应商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随着公司药事服务能力提升以及接入统筹医保对处方外流的催化,2023年公司中西成药收入占比 75.68%、相较于 2022 年的 74.15%进一步提升。 投资评级与盈利预测: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通过拓店提高市占率、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同时各项政策推动下处方外流趋势愈发明朗,头部企业有望优先受益。预计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9、21.53、26.29 亿元,对应 PE26/22/18x,维持 “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宏观环境波动、处方外流不及预期等影响
|
|
|
老百姓
|
医药生物
|
2024-05-15
|
26.75
|
--
|
--
|
36.33
|
1.88% |
|
27.25
|
1.87%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报和2024一季报:2023年收入224.37亿元,归母净利润9.2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8.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18.35%、14.68%。 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96亿元,归母净利润2.1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4%、21.17%、17.86%。2024年Q1收入55.39亿元,归母净利润3.2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10.27%、10.35%。 收入增长稳健,看好业绩逐季释放。在高基数压力下,公司2023年及2024Q1收入端仍维持稳健增长,其中零售和加盟业务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193.49/29.31亿元,同比增长9.96%/19.62%;2024Q1分别实现收入46.83/8.19亿元,同比增长2.18%/0.24%。利润端由于期间费用控制以及对于部分门店的及时调整表现较好(2024Q1毛利率35.2%、较2023全年提升2.65%,净利率6.61%、较2023提升1.60%),同时随着公司火炬项目的展开综合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年统采销售占比68.40%,同比上升约2.4个百分点,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到19.64%,同比上升约0.9个百分点)。 “聚焦+下沉”为核心,加速拓展全国市场:聚焦方面,重点发展150个地级市中的95个,到2023年末,公司在11个省份的市占率排名前三,其中4个省份市占率第一;下沉方面,地级市以下门店数占比76%,一二线市场门店数占比24%。扩张节奏稳健,公司2023年新增门店3388家(自建1471+并购331+加盟1586)、2024Q1新增门店642家。截至2024Q1,公司门店总数14109家(直营9470+加盟4639),其中华中、华东、华北地区分别拥有门店3413、2762、1423家。 积极拥抱统筹医保政策,吸引客流量:公司积极拥抱门诊统筹医保向零售药店放开政策,推动门店资质落地,探索统筹业务模式,自研合理用药规范系统,建有专门的统筹医保的运营部门。截至2024Q1,公司拥有门诊统筹门店4673家,其中直营门店落地门诊统筹占比39.78%,直营可用互联网处方的统筹医保门店占比30.67%。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看好公司通过拓店提高市占率、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火炬计划助力毛利率持续改善,同时积极拥抱统筹医保政策、享处方外流红利。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15/13.42/16.07亿元,对应市盈率19/16/13倍。 风险提示:统筹推动节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门店拓展不及预期等。
|
|
|
百洋医药
|
批发和零售贸易
|
2024-02-01
|
30.55
|
--
|
--
|
34.68
|
13.52% |
|
37.60
|
23.08% |
|
详细
百洋医药作为稀缺性一体化商业化平台,布局四大品类矩阵,在 OTC、 OTX、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多领域打造了成功案例,积累成熟品牌经验并延伸,凭借强 BD 能力和渠道“规模效应”,有望充分受益于医药新环境。 产业链分工细化,专业第三方商业化平台价值凸显。 随着医药政策和环境的变化,商业化外包服务CSO 公司能满足 Biotech、MNC、 医疗器械及护肤品企业等不同主体多样化的销售需求,实现共赢。 举例: 1) Biotech:经过近年发展, 国内创新药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但biotech 在商业化销售经验相对缺乏; 2) MNC: 在集采等压力下,许多原研企业进一步开拓零售市场。 与优秀 CSO 合作,能有效降低医药产品的销售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百洋医药作为国内品牌运营稀缺标的有望充分受益: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 现已覆盖全国 30余省市、 1万多家医院以及 37万多家药店。公司秉持让优质医药产品实现“不知道的人知道,不想买的人想买,想买的人买得到”的商业化目标, 致力于成为医药产品及消费大健康产品快速抵达下游消费者的“品牌高速公路” 。 四大品类打造成功案例, 形成多品牌矩阵: 公司通过迪巧、泌特等系列产品验证品牌运营能力,并将丰富经验进行延伸。 1) OTC: 培育大单品迪巧(22年收入 16亿元、 yoy+18%),打开类快消产品通路; 2) OTX: 打造旗帜产品泌特(22年收入 3.3亿元、 yoy+6%),拓展院内渠道; 3)重症药/创新药: 获罗氏、诺华等 MNC 认可,增长迅速。 4)高端医疗器械: 通过集团投资、合作创新研发等方式拓展高端器械(如同心人工心脏等), 打造新增长曲线。 BD 生命力持续绵延,边际效益提升: 1)成熟“大单品”背书下,吸引并精选更多优质项目,强化优势赛道布局; 2)加强现有客户的合作深度,提升大客户收入体量。当前,公司各类渠道布局已相对成熟,边际效应有望递增。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 投资评级。 我们看好百洋医药稀缺的商业化平台价值,在四大品类等领域打造成功案例验证能力,在较强的 BD 能力、作为“产业投资人” 的生态化创新体系和渠道规模效应下有望维持稳定较高增长。 预计 23-25年实现营收 78/90/106亿元, 归母净利润 6.6/8.6/11.2亿元,对应 PE 为 25/19/15倍。 首次覆盖, 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医药政策变化、品牌运营业务集中、市场竞争加剧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