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呈祥

开源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90523060002...>>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33.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信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4-19 7.31 -- -- 7.54 3.15% -- 7.54 3.15% -- 详细
新时期聚力新打法,预计 Q1 经营业绩保持平稳从基本面来看, 中信银行近年依托集团协同优势、重视客户分层经营, 在资产扩张、成本压降和改善资产质量方面亮点较多。 2023 年归母净利润为 670 亿元(YoY+7.91%), 增速为已披露年报的上市股份行第二高, 显示了较好的增长韧性。 我们预计其 Q1 经营业绩保持平稳, 维持中信银行 2024-2026 年盈利预测,预计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21/793/829 亿元, YoY+7.5%/10.0%/4.6%;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 年 PB 分别为 0.5/0.4/0.4 倍,维持“买入”评级。 背靠央企筑牢对公基础, 零售势能加速释放, 理财规模稳居市场前三中信银行背靠大型央企中信集团,对公客户基础深厚, 2023 年对公贷款收益率以 4.43%排名上市股份行第二高,获取优质对公项目的能力较强,或为其 2024Q1的贷款投放奠定较好基础。 目前零售转型进展顺利, 2023 年末消费贷和经营贷分别高增 19%和 21%, 对扩表的正向贡献较强。 负债端主要聚焦压降成本, 2023年存款成本率以 2.12%位居上市股份行第二低,仅高于招商银行。同时表外理财增势亮眼, 截至 2024-04-14 理财存续 17744 亿元, 稳居市场第三,高于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 通过丰富产品货架,表外理财和表内存款有望形成良性互动,客户粘性的增强可带来更多低成本资金, 从而减少高息揽储, 不断压降负债成本。 适时加大拨备计提力度, 不良率有望维持低位, 资产质量不断改善近年加大了不良处置力度, 2023 年末不良率降至 1.18%, 其中对公贷款、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同比分别下降 35BP、 49BP 至 1.37%、 2.59%。 受银行业零售风险暴露的影响, 2024Q1 中信银行或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以保持资产质量整体稳定,全年净利润增速有望稳中向好。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监管政策收紧, 公司转型不及预期等
光大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3-29 3.19 -- -- 3.23 1.25%
3.23 1.25% -- 详细
营收降幅边际缩窄,非息收入实现正增光大银行 2024 年实现营收 1457 亿元(YoY-3.92%),降幅较前三季度略有收窄。净息差同比下降 27BP 至 1.74%,主要由于零售贷款收益率下降较多的同时存款成本率同比上升,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 5.43%;受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中收同比下降 11.39%,投资净收益同比下降 7.35%,但受益于汇兑损益、 其他非息收入的高增, 全年非息净收入同比微增 0.60%。 受拨备计提力度加大影响, 全年归母净利润为 408 亿元(YoY-8.96%)。 2023 年归属于全行普通股股东的现金分红比例为 28.41%, 同比略上升, 分红维持高位稳定。 基于其 Q4 显著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 我们下调 2024-2025 年和新增 2026 年盈利预测,预计其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5/470/513 亿元(原值 485/527 亿元), YoY+6.7%/8.0%/9.1%;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 年 PB 为 0.3/0.3/0.3 倍;考虑其营收降幅缩窄、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较大的同时不良生成基本可控, 维持“增持”评级。 对公贷款支撑较足, 个人经营贷维持高增光大银行对公优势显著, 2023 年末对公贷款余额 2.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14%,增速高于总贷款增速(6.01%)。 行业分布上,制造业、租赁商服和交运行业的贷款占比显著上升,或与其深厚的对公客户基础密不可分。零售贷款方面, 个人经营贷同比高增 16%,而消费贷、按揭和信用卡同比均有下降,或与零售需求较弱有关。 2023 年末吸收存款 4.02 万亿元(YoY+4.60%),增速较前三季度有所上升,其中活期存款占比 30.18%,同比上升超 2pct,有效减轻了负债成本压力。此外,理财规模增速亮眼, 2024 年末达到 1.31 万亿元(YoY+10.53%), AUM 总量 2.73万亿元(YoY+12.42%), 财富管理成色不断彰显。 不良率同比持平,不良生成率同比下降,资产质量总体稳定近年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资产质量不断改善, 2023 年末不良率较 Q3 末下降 0.1pct 至 1.25%,同比持平; 全年核销和处置不良贷款 516 亿元, 我们测算 2023年不良率生成率为 1.52%, 同比下降 0.02pct。 拨备覆盖率边际增厚至 181.27%,加之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较 Q3 末均有提升, 估值修复空间有望打开。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监管政策收紧, 公司转型不及预期等。
光大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2-02 3.14 -- -- 3.35 6.69%
3.38 7.64% -- 详细
业绩拆分: 盈利能力稳中有升,经营底子较为扎实光大银行对公贷款发力基建+制造业,客户基础深厚,零售转型效能加速释放;资产质量稳中向好,财富管理战略坚定、品牌效应突出, 未来中收增长势头可期。我们预计其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9/485/52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3%/5.49%/8.69%; 当前股价(2024-01-31)对应 2024 年 PB 为 0.3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资产端对公优势稳固, 负债端存款成本下降空间较大资产端: 第一大股东为光大集团,拥有齐全的金融牌照,为银行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平台。 2023 年上半年对公贷款增量为 2011 年至今最高水平,对公压舱石作用仍存,近年发力基建+制造业贷款。 零售银行方面, 2023 年上半年的营收、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贡献度均已高于公司银行。负债端: 存款成本下降空间较大,有望缓释息差下行压力。 近年对公核心存款占比显著上升至 89%, 存款稳定性大幅提升。 2023 年光大银行共 3 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1Y/2Y/3Y/5Y 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累计下降 20BP/50BP/65BP/65BP。我们测算光大银行存款成本率每下降 10BP,对于净息差的正向拉动约 7BP。 资产质量: 主动管控能力加强,拨备连续 6 个季度反哺利润多种策略消化不良资产, 2008 年得以卸下历史包袱。 2020 年前后加大处置力度,不良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资产质量的主动管控能力加强。 2022Q2-2023Q3 拨备连续 6 个季度反哺利润, 2023Q3 末拨备覆盖率约 175%。 财富管理:勇开行业先河, 财富管理战略坚定推进“三大北极星” 指标使得财富管理的考核导向更加清晰。(1)零售金融: 利用覆盖面广的线下网点+引流效果强的云缴费平台+光大理财齐全的产品货架, AUM增长有支撑。(2)集团协同:发挥 FPA“压舱石”作用,加快“商投私”一体化发展,截至 2023 年 6 月末 GMV 同比增长近 43%。 风险提示: 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业务转型的风险等。
中信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1-25 5.65 -- -- 6.77 19.82%
8.00 41.59%
详细
营收增速边际改善,ROE同比持平中信银行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2058.96亿元,同比下降2.60%,降幅较前三季度略有收窄。全年实现税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8.87亿元(YoY+2.00%)、670.16亿元(YoY+7.91%),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3年加权平均ROE为10.80%,与2022年同期持平。根据2023年业绩快报,我们调整2023年盈利预测为营收2058.96亿元(原值2110.3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70.16亿元(原值652.31亿元)、加权平均ROE为10.8%(原值12.4%);维持2024-2025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其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5/7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10.4%;当前股价(2024-01-22收盘价)对应2024年/2025年PB分别为0.3/0.3倍,维持“买入”评级。 Q4单季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税前利润作为继五大行之后首家A+H上市的股份行,对公客户基础较为坚实,零售业务进入势能加速转化期。单季来看,Q4实现营收496.68亿元(YoY-2.55%),降幅较Q3有所收窄,营收动能有所增强;Q4单季实现税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44亿元(YoY-8.38%)、155.83亿元(YoY+3.89%),两者增速均较Q3有所放缓,我们推测或由于Q4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 不良率较较Q3末末降下降4BP,拨备安全边际较为充足近年来中信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不良率降幅明显,2023年末较Q3末下降4BP至1.18%,同比下降9BP,存量风险不断减小。此外,2023年末拨备覆盖率为207.59%,较Q3末下降近2pct,但同比仍上升6.4pct,拨备安全边际较为充足。我们认为,中信银行近年注重存量不良贷款的处置,再加上增量风险基本可控,未来盈利能力有望稳中向好,估值修复空间有望打开。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监管政策收紧,公司转型不及预期等。
长沙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1-23 7.09 -- -- 8.12 14.53%
8.40 18.48%
详细
营收维持较高增长,盈利能力稳中向好长沙银行 2023 年全年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 248.03 亿元、 74.63 亿元(YoY+8.46%、 +9.57%), 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Q4 单季实现营收 60.51 亿元,同比增长 8.54%;单季税前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44 亿元、 16.1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19%和 10.89%,增速均较 Q3 有所提升。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84.75 亿元、 95.98 亿元, YoY+12.59%、 +13.26%, 当前股价(2024-01-19 收盘价) 对应 2024 年/2025 年 PB 分别为 0.4/0.4 倍, 维持“买入”评级。 贷款前置发力+存款维持高增,存贷比边际下降长沙银行曾于 2023 年 9 月 21 日公告称,截至 8 月 31 日总资产已突破万亿元,为湖南省首家万亿城商行、 A 股第 8 家万亿级城商行。 2023 年末,长沙银行总资产为 1.02 万亿元(YoY+12.74%), 这与其较高的贷款增速密不可分。 2023 年末贷款余额 4883.91 亿元, 同比高增 14.64%,其中 Q4 单季贷款仅新增 3.18 亿元,主要是 2023 年信贷投放前置发力, Q1 已投放全年的 50%, Q2 投放 33%。 长沙银行政务金融血脉深厚, 近年政信类贷款发展势头较好。此外, 负债端优势持续显现, 2023 年末存款余额 6588.57 亿元,同比高增 13.86%; 存贷比为 74.13%,较 2023 年三季度末下降 3pct, 主要由于四季度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存款的季节性波动小于贷款。 不良率边际下降,拨备安全垫增厚, 资产质量稳健近年来长沙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 不良率 2022Q3-2023Q3 曾连续 5个季度持平,为 1.16%, 而 2023 年末不良率边际下降 1BP 至 1.15%, 我们测算其不良贷款余额边际下降至 56.16 亿元。 2023 年末拨备覆盖率为 314.21%, 较Q3 末上升近 3pct,拨备安全垫较厚。 我们认为,长沙银行近年注重存量不良贷款的处置、 初见成效,再加上增量风险基本可控,资产质量已进入不良“额率双降”、拨备覆盖率上升的良性发展阶段。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监管政策收紧, 公司转型不及预期等。
中信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2-29 5.27 -- -- 6.07 15.18%
6.77 28.46%
详细
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实业潮, 36 年蝶变升级作为继五大行之后首家 A+H 上市的股份行, 对公客户基础较为坚实,零售业务进入势能加速转化期;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加上全牌照的集团赋能,各项业务增量空间有望打开,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我们预计其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2/715/78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0%/9.6%/10.4%;摊薄 EPS 为 1.33/1.46/1.61元,当前股价(2023-12-26)对应 2023 年 PB 为 0.4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新打法: 对公持续领跑,零售提速提质对公: 底色鲜明且韧性较强,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 对公优势同时体现在资产端和负债端,近年重视客户的精细化运作——战略客户的存贷贡献度均较高,政府机构类、小微客户分别侧重于存款和贷款端。 2023 年推出的“天元司库”为业内首个银行自主研发的司库管理系统, 助力对公央企客户打造一流财务体系,有望反哺存贷业务、 沉淀低成本存款。零售:进入势能加速转化期。 践行“零售第一”战略,零售银行业务的营收贡献度升至 2023 年 6 月末的 41.4%,税前利润贡献升至 26.5%。表内零售贷款结构均衡, 2023 年上半年个人存款增量为 2008 年至今最高水平; 表外零售银行贡献超 6 成中收, 2023 年 6 月末 AUM 规模为上市股份行第二。 新动力:擦亮“协同”名片,打造三大核心能力集团具有全国首张金控牌照,集团赋能下,中信银行有望筑牢三大核心能力: 1、 财富管理: 成为“新零售”版图的核心和战略支点。 板块融合: 2022 年零售交叉销售约贡献 1/4 的 AUM 增量。公私联动:私行和代发为主要阵地,私行 AUM占零售 AUM 约 1/4;代发工资有效带动对公基础客户。 集团协同: 中信金控具有较为完备的财富管理架构, 依托中信金控推出“中信优品”。2、 资产管理: 可借助信银理财的牌照优势,实现资产管理能力迭代升级; 与中信证券已开启 FOF 等领域的协同。3、 综合融资: 联合融资: 2023 年上半年实现联合融资规模 0.98 万亿元,超同期综合融资增量。 风险防控: 协同集团内公司成功探索出产融协调的风险化解新模式。 入主中国华融 AMC,有望持续赋能中信银行的风险处置。 风险提示: 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业务转型的风险等
长沙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0-30 7.76 -- -- 7.54 -2.84%
7.54 -2.84%
详细
Q3单季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保持高增速。长沙银行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187.51亿元、58.45亿元(YoY+8.44%、+9.21%),盈利稳中向好。其中,由于上半年贷款投放情况较佳、净息差在同业具有优势,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增势亮眼(YoY+14.59%)。非息收入主要受公允价值变动、汇兑损益的波动影响,同比有所下降。分拆来看,Q3单季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分别高增10.61%、20.31%,中收则受到2022年高基数、资本市场低迷等影响实现负增(YoY-)。总体来看,Q3单季PPOP仍延续正增长,盈利能力稳健。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75.27/84.75/95.98亿元,YoY+10.51%/12.59%/13.26%,当前股价(2023-10-26收盘价)对应2023-2025年PB分别为0.5/0.5/0.5倍,维持“买入”评级。Q3跻身“万亿城商行”,扩表步伐较快,存贷供需两旺。 Q3末总资产为1.02万亿元(YoY+15.81%),长沙银行曾于9月21日公告称,截至8月31日总资产已突破万亿元,为湖南省首家万亿城商行、A股第8家万亿级城商行。较快的扩表步伐,与其强劲的资产获取能力密不可分--Q3末贷款余额同比高增15.16%,主要与Q1、Q2信贷投放高景气有关(单季YoY+71.40%、+35.31%)。Q3新增103亿元贷款,仅为2022年同期的一半,主要由于2022年贷款投放后置、基数相对较高。此外,长沙银行政务金融血脉深厚、县域金融的省内覆盖率较高,负债端优势持续显现--Q3末存款余额高增,增速环比略有下降;存贷比,较2022年同期上升0.7pct。 不良率连续5个季度持平、关注率边际下降,资产质量稳健。近年来长沙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不良率连续5个季度持平,为,我们测算其不良贷款余额约为56.62亿元,环比增加1.3亿元。受认定趋严等因素的影响,关注率曾于Q2末环比上行13BP至1.64%,但Q3已出现改善信号,环比下降1BP至1.63%。拨备覆盖率为311.26%,略高于2022年同期,拨备安全垫较厚。我们认为,长沙银行近年注重存量不良贷款的处置、初见成效,再加上增量风险基本可控,资产质量已进入不断优化的良性发展阶段。此外,Q3末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资本充足率均边际增厚,后续信贷放量势头可期。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监管政策收紧,公司转型不及预期等。
苏州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0-25 6.55 -- -- 6.37 -2.75%
7.03 7.33%
详细
Q3单季营收增速转负, 净息、非息边际承压。 苏州银行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 91.88、 37.62亿元(YoY+1.81%、21.36%), 分拆来看, Q3单季营收、 PPOP 同比分别下滑 4.96%、 9.30%, 增速均为 2020Q1以来单季最低值。 但由于资产质量持续优异, 加上拨备安全垫充足,单 期 计 提 拨 备 的 压 力 大 幅 减 轻 , 反 哺 利 润 的 高 增 ( 单 季 归 母 净 利 润YoY+22.19%)。 我们维持苏州银行的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7.44/56.55/66.82亿元,同比增长 21.1%/19.2%/18.2%, 当前股价(2023-10-23收盘价)对应 2023-2025年 PB 分别为 0.6/0.6/0.5倍, 维持“买入”评级。 对公贷款景气度仍较高,成为扩表主要支撑。 Q3末总资产为 5835.10亿元(YoY+14.51%), 其中贷款余额增速仍然较高(YoY+18.00%)。 对公贷款投景气度持续较高, Q3单季新增贷款 55亿元,其中约 37亿元为对公贷款贡献, 依托苏州“工业立市” 的地区优势,苏州银行常年在制造业、租赁商服等行业具有较为强劲的信贷投放能力。 Q3零售贷款增势仍然疲乏, 单季仅新增 18亿元,同比下降约 60%,连续 5个季度同比负增长。 整体来看,苏州银行的对公色彩浓厚,前三季度净息差为 1.71%,较上半年下降 3BP,降幅与前值持平。 单季不良生成率仅 0.24%, 拨备覆盖率高位增厚。 苏州银行的资产质量持续优异,已成为其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支撑项。 Q3核销 1.1亿元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较此前有所加大,得益于此, 不良贷款实现“额率双降”,不良率环比下滑 2BP 至 0.84%。我们测算, Q3单季度不良生成率仅 0.24%,资产质量的护城河相对稳固。 关注率环比上行 11BP 至 0.84%, 但由于拨备的安全垫较充足(拨备覆盖率高位增厚至 524%),因此关注率的边际上升对资产质量的影响可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监管政策收紧, 公司转型不及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