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雨晴

兴业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90523070007...>>

20日
短线
25%
(--)
60日
中线
5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飞科电器 家用电器行业 2024-03-15 47.59 -- -- 51.35 3.36%
54.00 13.47%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50.60亿元, 同比+9.35%; 归母净利润 10.20亿元, 同比+23.90%;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8.86亿元, 同比+14.88%; 毛利率为 57.10%, 同比+3.47pct: 归母净利率为 20.15%, 同比+2.37pct。 23Q4实现营收 10.66亿元, 同比+16.72%; 归母净利润 1.93亿元, 同比+138.02%;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72亿元, 同比+138.61%; 毛利率为 54.80%, 同比+1.08pct; 归母净利率为 18.07%, 同比+9.21pct。 产品渠道升级, 博锐快速成长, 营收增速稳健。 分产品, 2023年个护电器/生活电器/其他产品收入 47.7/1.0/1.8亿元, 同比+9.7%/-24.3%/+33.8%。分地区,2023年国内/国外收入为 50.4/0.06亿元, 同比+9.5%/-28.3%。 分渠道, 2022年直销/经销渠道收入为 26.0/24.5亿元, 同比+10.0%/+8.9%, 直销与经销业务同步增长, 直销收入占比维持在 51%以上。 公司持续推进高端产品升级与新兴渠道拓展, 2023年中高端销售占比 50.95%, 同比+5.73pct。 同时, 公司加强品牌差异化布局, 成功培育子品牌博锐, 2023年博锐实现收入 8.69亿元,同比+115.48%, 销额占比提升至 17.17%, 同比+8.44pct。 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提升, 低基数下 Q4业绩显著改善。 产品高端升级带动均价提升, 2023全年毛利率大幅提升。 公司优化渠道结构, 提升营销转化率, 销售费用有所优化, 23Q4销售/管理 /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29/+1.06/-0.04/-0.11pct 至 31.70%/6.03%/2.04%/-0.16%。 毛利提升叠加低基数及税收返还, Q4公司业绩显著改善。 盈利预测与评级: 公司为国内个护小电龙头, 推新卖贵夯实剃须刀主业优势,细分品类延伸拓展成长空间, 营销加码助力品牌转型, 业绩改善持续兑现。 调整 2024-2026年 EPS 预测为 2.82/3.25/3.65元, 3月 11日收盘价对应动态PE 为 17.2x/15.0x/13.3x, 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成本继续上涨,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涛涛车业 机械行业 2024-03-13 53.87 -- -- 66.36 23.19%
80.48 49.40% -- 详细
深耕休闲车行业,产品畅销欧美。公司成立于2015年,产品涵盖全地形车、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电动自行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等。2017-2022年公司营收规模由4.9亿元增长至17.7亿元,5年CAGR为29.4%。 主业性价比显著,基本盘稳固。1)小排量ATV:全球ATV市场相对稳定,未来9年小排量ATV(<400cc)稳中有升,公司小排量ATV性价比突出,有望受益行业增长。2)电动滑板车:2023年全球产值近20亿美元,未来4年CAGR为14.1%,全球格局高度集中,公司产品矩阵持续完善,业务有望进一步扩张。3)电动平衡车:2022年全球销额5亿美元,行业处于成长初期,全球格局分散;公司产品主打性价比与年轻化,份额有望稳步提升。 新业务空间广阔,加速打造第二曲线。1)大排量ATV、UTV:未来大排量在ATV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且UTV已成全地形车行业销量增长主动力,公司积极布局,有望带来可观增量。2)电动自行车:2023年全球销额319亿美元,未来7年CAGR为10%,市场份额分散;公司双品牌运营,已在北美建立起良好口碑。3)电动高尔夫球车:2023年全球销额21.5亿美元,未来5年CAGR为5.7%,全球份额由外资寡头垄断;公司可发挥协同效应,复用原有渠道、供应链、品牌,发展潜力充足。 成本优势+运营优势,竞争力突出。1)产业集群化(地处“永武缙”五金带)+产业一体化(核心零部件自产自研),控本能力突出;2)全渠道网络+多品牌布局+本土化运营,运营能力突出。 盈利预测:公司为休闲车出海领军企业,依托成本优势与运营优势,新品类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为21.25/27.74/36.26亿元;2023-2025归母净利润为2.81/3.45/4.44亿元,3月8日收盘价对应动态PE为21.2/17.2/13.4,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渠道拓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
海信家电 家用电器行业 2024-01-11 22.46 -- -- 26.88 19.68%
34.84 55.12%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 2024年 A 股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及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 A 股股份的公告。 2024年 A 股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显示, 公司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不超过 1391.6万股, 约占本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1%。 参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总人数不超过 279人(含董监高 8人), 受让价格为 10.78元/股。 根据测算, 公司预计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总费用为 1.46亿元,24-26年分别摊销 6344、 56 12、 2196、 488万元。 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 A 股股份公告显示,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 A 股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 回购金额为 1.88-3.76亿元, 回购价格不超过 27元/股。 考核目标积极, 彰显公司对未来的发展信心。 公司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考核年度为 2024-2026年, 分为公司和个人两个层面逐年考核。 其中, 公司层面要求以 2022年归母净利润(14.35亿元)为基数, 触发值为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较 22年增速不低于 98%/124%/155%(4年 CAGR 为 26%); 目标值为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较 22年增速不低于 122%/155%/194%(4年 CAGR 为 31%)。 若业绩达目标值及以上, 解锁 100%; 若业绩在目标值和触发值之间, 解锁 80%; 若业绩低于触发值, 解锁 0%。 整体来看, 公司考核目标较为积极, 彰显未来发展信心。 建立常态化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持续优化。 继 2023年初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后, 公司又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标志公司逐步建立起常态化激励机制, 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 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盈利预测与评级: 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年 EPS 为 2.02/2.32/2.68元, 1月 8日收盘价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10.5/9.2/7.9,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疲软、 原材料大幅上涨、 行业竞争加剧
海尔智家 家用电器行业 2023-12-18 20.28 -- -- 21.74 7.20%
25.25 24.51%
详细
事件:海尔智家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以约6.4亿美元(折合约45.59亿人民币)现金收购开利集团旗下商用制冷业务100%股权及资产,目标公司CarrierRefrigerationBeneuxB.V.2022年收入12.28亿美元,净利润0.58亿美元,净利率4.7%。 海尔切入高成长商冷赛道,完善家用+商用全场景制冷业务布局。全球商用制冷市场空间广阔,据公司公告,2023年欧洲、亚太及北美商用制冷市场中,冷库市场规模约110亿美元,预计2023-2028年CAGR为13%;食品零售市场规模约150亿美元,以商超展示柜为主,市场相对趋稳。通过本次并购,海尔可快速打造商用制冷平台,实现由家用标准化制冷向商用定制化制冷业务的拓展,促进“大冷链战略”实施,攫取业务新增量。 全方位资源协同,强化全球市场拓展。开利商冷深耕欧洲市场,产品包含商超用制冷柜、制冷机组及冷库用CO2制冷机组及配套服务,技术及客户资源积累深厚。海尔与开利商冷在中国拥有20余年合作基础,2001年成立合资公司拓展中国市场,该合资公司2022年税前利润率为7.1%。通过本次并购,海尔可充分利用开利品牌、技术、渠道等资源,结合自身产能、资金等优势完善欧洲市场布局,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国及亚太等快速成长的商冷市场。 加速入局CO2制冷技术,助力新兴品类升级。开利在CO2制冷领域拥有丰富技术经验及商业应用案例,符合商用制冷行业冷媒转型趋势。通过本次并购,海尔承接其研发团队及技术授权,未来进一步加强CO2冷媒技术研发及应用,通过供应链及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加速其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未来有望辐射央空、热泵等新兴品类布局。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内销经营韧性凸显,卡萨帝增速逐步回升,海外市场持续改善,管理效率进一步优化,国内外营收与盈利均处良性上行通道,未来想象空间丰富。预计2023-2025年EPS为1.75/1.98/2.25元,12月14日收盘价对应动态PE为11.5x/10.2x/9.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继续上涨,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