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328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安杰思 机械行业 2024-03-19 78.50 124.24 51.40% 83.90 6.88% -- 83.90 6.88% -- 详细
公司深耕内镜耗材领域, 海外先行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企业。 公司海外发展起步较早, 于 2014年实现境外规模销售, 2023Q1-3海外销售收达入 1.66亿元(占比约 51%) ; 公司产品涵盖内镜微创诊疗耗材及仪器,主要产品市占率逐年提升,公司 2018-2022年营收 CAGR达到 24.9%, 归母净利润达 31.2%。 2022年公司止血夹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15.7%, 全球市占率达 4.0%。 止血夹产品“3+N” 联盟地区未入围, 我们预计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 我们估算联盟地区用量不足全国用量的 15%;公司测算止血夹产品集采数量对应销售额约为公司 2023年国内营收的 5.7-6.3%,约占公司整体营收的 2.9-3.2%, 体量较小。 对于未来可能的价格联动, 我们认为公司在供应链管理、 自动化生产及产品迭代中具有优势, 仍具备维持较高毛利率的能力。 双极产品翻开 ESD 诊疗新篇章, 未来看好“设备+耗材” 一体化模式。 双极回路技术可大幅减少 ESD 手术热损伤风险, 扩大手术适用人群, 更适合于植入型医疗器械患者。 公司具备完整双极诊疗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可搭配高频手术设备、 一次性使用双极高频切开刀、 双极高频止血钳、 双极电圈套器使用。 公司已获得相关产品 FDA、 CE 和国内注册证, 并在欧洲形成双极产品批量销售; 2023年国内双极设备推广受疫情及反腐影响, 看好未来“设备+耗材” 一体化模式。 海外推进自有渠道建设, 自主品牌销售有望贡献营收新增量。 公司目前海外销售以 ODM 为主, 正逐步转型开展自有渠道建设。 截止 2023Q3, 自有品牌经销占比已提升至 16.8%。 疫后公司加大海外销售团队参与学术展会和客户拜访力度, 已完成欧洲分公司的选址工作,积极开拓空白市场和新客户,2023H1实现海外新客户数量增长1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收入 CAGR 为 35%,归母净利润 CAGR为 34%, 当前股价对应 PE 21/17/13倍。 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 考虑到公司创新双极产品的技术先进性, 给予公司 2024年 27倍 PE, 对应目标价 124.24元,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政策风险; 海外自有品牌产品推广进展不及预期; 双极产品市场推广情况不及预期。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4-03-19 190.04 263.00 39.63% 192.30 1.19% -- 192.30 1.19% -- 详细
Q4 利润符合预期、毛利率大超预期、高分红回报股东。 公司 23 年营收 4009亿元,同增 22%,归母净利 441 亿元,同增 44%,扣非利润 401 亿元,同增 42%,为业绩预告中值。其中 23Q4 营收 1062 亿元,同环比-10%/+1%,归母净利 130 亿元,同环比-1%/+24%,扣非净利 131 亿元,同环比+8%/+39%,毛利率 25.7%,同环比 3.1/+3.2pct; 归母净利率 12.2%,同环比+1/+2pct。 Q4 公司预计负债大增 197 亿。公司拟以 23 年归母利润的 50%给与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分红 50.28 元,对应股息率 2.8%。 Q4 电池出货量 120gwh、好于此前预期。 23 年公司电池出货量 390gwh,同比+35%,其中动力出货 321gwh,同比增 33%,储能出货 69gwh,同比增47%,年末库存 70gwh,同比持平。 23 年产能 552gwh,产能利用率 70.5%,在建产能 100gwh。我们预计 Q4 动储出货量 120gwh,同环比+20%,好于此前预期。从份额看,公司 23 年全球份额微增至 36.8%,且近几个月国内份额回升明显,我们预计 24 年全球份额稳中略升,全年出货量 480-490gwh,增 25%,其中动力 395gwh,储能 90-95gwh。 Q4 电池盈利水平超预期、出口大幅提升。 23 年动力电池毛利率 22.97%,同比增 6pct;均价 1 元/wh,同比-9%,单 wh 净利 0.1 元,同增 0.03 元。Q4 预计均价 0.8 元+,环降 20%, 我们预计若加回返利近 150 亿,则均价0.95 元/wh+,环降 5-10%,符合预期, 毛利率预计 29%,环比大增 7pct,单 wh 净利 0.12 元,环比提升 0.03 元。 23 年储能均价 0.98 元/wh,同降9%,毛利率 23.8%,同比+7pct,单 wh 净利 0.1 元,同增 0.03 元。 23 年公司海外收入 1310 亿元,同增 70%,毛利率 25%,同比 4pct,较国内高 3pct,预计对应出货量 110gwh,占比 30%。展望 24 年,预计公司均价同降 20%至 0.82 元/wh+,单 wh 利润微降至 0.088 元,仍远好于二线。 材料回收、技术授权等利润下滑明显,主业盈利更凸显。 锂电材料 23 年收入 336 亿元,同增 29%,毛利率 11.4%,同降 10cpt,预计利润贡献 4 亿元,同降 85%。矿产资源 23 年收入 77 亿元,同增 72%,毛利率 20%,同+7pct,其中下半年毛利率提升 13pct 至 24.5%,全年贡献利润 6.7 亿元。其他业务23 年收入 144 亿元,同降 12%,毛利率 46.5%,同降 27pct,其中 2H 毛利率 32%,环降 33pct,全年利润贡献 46 亿元,同-53%。 预计负债激增、大额计提矿产减值、现金流大增。 Q4 公司期间费用 97 亿元,环降 21%,期间费率 9.1%,同环比降 2.6pct,其中财务费用-31 亿元,大幅减少主要系汇兑收益贡献;销售费用 77 亿元,环+120%,费率 7.3%,预计质保金计多计提 20-30 亿元。减值损失 30 亿元,环比增加 7.5 亿元,年内计提矿产相关无形资产 18.5 亿元资产减值损失、矿产及电池固定资产减值 26 亿元,充分释放风险。 Q4 末公司存货 454 亿元,较 Q3 末微降 7%,库存仍维持极低水平;预计负债 515 亿元,环比 Q3 末增加 197 亿元,预计质保金贡献( 50-60 亿元),另一方面为返利计提 140 亿元。 Q4 经营现金流净额 402 亿元,同环比+14%/+158%,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基本维持 24-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期 463/568/705亿元,(此前 24-25 年预期 463/564 亿元),同增 5%/23%/24%,对应17x/14x/11x,基于公司全球电池龙头地位,给予 24 年 25x,目标价 263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超预期。
健帆生物 机械行业 2024-03-19 23.69 32.13 35.46% 23.76 0.30% -- 23.76 0.30% -- 详细
产业趋势:血液灌流符合血液净化的发展趋势,临床优越性已然得到充分证明。 尽管公司近年在一系列外部因素扰动下,业绩出现波动,但我们认为其技术本身是先进的、符合行业发展方向的、具有临床有效性和优越性的。业绩波动是一时的,但产业趋势是长效的、稳定的。与产业趋势保持高度契合是公司走出低谷,顺利渡过调整阶段,开启新的增长篇章,实现长期成长的关键要素。 决定血液净化质量的核心因素即在于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对不同血液净化手段进行对比(高容量血液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可得出结论:只有高对流容量和高清除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而血液灌流对于中大分子毒素和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能力在一众血液净化手段中表现突出。同时,血液灌流是有靶点的吸附,不会同时间清除人体内的有益物质,副作用更少。 公司系列学术成果已形成一套完整体系,为血液灌流整体行业/治疗技术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其中最重磅的是由陈香美院士与蒋更如教授主导的两个针对健帆HA130的RCT研究,有关结果指出健帆血液灌流产品能够改善血液指标和透析并发症,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全因死亡率,延长患者寿命。学术成果也已经发表在国际杂志《AnnalsofTranslationalMedicine》上。国家卫健委《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1(2021版))》也明确指出:每周11次次AHA树脂血液灌流器(健帆产品名)与血液透析器串联治疗2h,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HiPTH和和β2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改善瘙痒症状。 基本面逻辑:全球及我国血液净化患者保持增长,公司渗透率提升空间十分可观。 患者数量:全球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数量持续增长。2015年全球肾脏替代患者数量超过300万,2030年全球肾脏替代患者数量预计将超过540万。我国CKD发病率10.8%,慢性肾脏病患者约1.2亿人。我国透析患者总量保持10%左右的较稳定的年复合增速,但新增透析患者数量、透析患病率和发病率等指标在近年均呈现加速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血液透析患者总数量达到84万人,2012-2022年复合增速为13%,2019-2022年复合增速为10.1%。 公司:渗透率: (1)按已经覆盖患者数量计算:截至2022年,公司肾病产品对透析患者的渗透率(使用健帆血液灌流器进行联合治疗的血透患者数量/血液透析患者总数量)约为32%,相比疫情前2019年渗透率的22%提升了约10pct,而2019年相比2014年则又提升了约9pct左右,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阶段在2017-2021年,预计与公司推出权威临床试验成果并逐步学术规范化有关。 (2)按市场空间计算:经测算,国内方面,公司肾病理论销售空间约为262亿元,肝病约为176亿元,脓毒症领域约为271亿元,加上其他各项细分领域,国内空间合计超过700亿元。若按销售金额计算渗透率,那么公司对于已经覆盖的主要适应症的整体渗透率大概在3%-4%,且仅是国内部分,海外则还远远低于国内。 治疗频次提升带来弹性:健帆血液灌流患者平均治疗频次从每月1次提升至每月4次将带来上量弹性,在同患者基数口径下,能够带来4倍于之前的市场空间,从而充分抵消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形式的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 公司近两年一系列调整已见成效,有望走出低谷。 2022-2023年,公司集中对渠道库存与销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与改革,具体表现为狠抓团队执行、深化学术推广、升级组织架构、优化资源投入、变革考核激励聚焦使用、去库存、促进销售团队专业化转型、利用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等。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记录,目前公司经销商库存水平保持下降趋势,在好转的过程中,说明改革措施已见成效。 新产品拓展与国际化打开公司中长期天花板。 针对尿毒症、肝病、脓毒症、红斑狼疮等不同的病症,公司已研发出不同的产品HA系列、KHA系列、BS系列、CA系列、DNA免疫吸附柱等,还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症研发出不同的产品类型、治疗更多种类的疾病。2022年,公司新增5个产品注册证(血液透析器、3个不同配方的血液透析粉液产品及柠檬酸消毒液)、1个新产品CE证书,进一步丰富了公司血液净化全产业链的产品种类。未来新的注册证等成果预计也会不断涌现。 公司现阶段海外收入占比虽然不足5%,但新冠治疗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增强了公司品牌影响力,叠加公司对海外业务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海外长期放量可期。截至2023年中,公司累计在87个国家实现产品销售,涵盖肾病、中毒、肝病、危重症、风湿免疫疾病等领域,并在德国、越南、伊朗、俄罗斯、土耳其、沙特等13个国家进入医保目录。公司海外团队持续壮大,推进本土化建设,并聘请国际血液净化领域顶级权威专家担任医学顾问,如:Ronco教授(意大利维琴察国际肾病研究院院长、创始人)、Vanholder教授(欧洲的肾脏病学会前主席)。 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32.13元。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8.5%、104.6%、33.2%,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45.4%、113.8%、35.0%,成长性突出;维持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32.13元,相当于2024年25倍的动态市盈率。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的不确定性、渗透率提升速度不及预期、国际业务及新产品放量的不确定性、假设及测算不及预期。
惠泰医疗 机械行业 2024-03-19 451.85 567.83 26.75% 458.78 1.53% -- 458.78 1.53% -- 详细
电生理:集采加速医院准入和手术放量,心脏脉冲消融系统进展居前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就医条件的改善、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患者认知的提高,中国的心脏电生理手术量和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预计2025年中国的心脏电生理手术数量达到57.46万例(2021年-2025年的CAGR为28.00%),2025年中国心脏电生理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157.26亿元(2021年-2025年CAGR为24.34%)。 2017-2022年公司电生理业务从0.97亿元增长至2.92亿元。2022年福建电生理集采中,公司电生理产品全线中标,多个品类在所在竞价单元中所有品牌的需求量名列前茅,截至2023年6月,公司通过报量在全国头部大中心的准入渗透率从27%提升至70%。 此外,公司心脏脉冲消融系统是融合“压力感知/贴靠指示+磁电双定位三维标测+脉冲消融”三大特色功能于一体的消融系统,预计于2024年底-2025年Q1获批,标志着公司即将进军房颤市场。 随着脉冲消融导管、脉冲消融仪、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射频仪和压力感应消融导管等临床试验顺利进行,以及集采的促进作用,公司有望加速进口替代趋势。 冠脉介入:集采有望进一步助推通路类产品放量,治疗类产品不断布局2022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注册总病例数为129.39万例(数据未包含军队医院病例)(2017年-2022年的CAGR为11.43%)。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中国的PCI的渗透率为824.1台/百万人,而美国的渗透率为2772.5台/百万人,目前存在着三倍的差距。随着国民医疗支付能力和意愿的增强,以及政策支持和介入心血管手术的可及性提高,中国的PCI手术量预计将保持快速增长。 河南牵头19省通用介入类耗材集采涵盖了造影导丝、血管鞘等2022年医保结算费用排名靠前重点耗材,最终的降价相对温和。京津冀“3+N”联盟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冠脉微导管-单腔普通分类中泰尔茂未中选,公司有望实现市占率进一步的提升。 惠泰在冠脉介入领域不断布局,棘突球囊有望2024年获批。 外周和神经介入:行业发展初期,公司新品层出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外周介入以通路类耗材为主,逐渐向治疗类布局。外周介入在研项目腔静脉滤器已完成临床试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进入注册审评阶段,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公司通过参股湖南瑞康通拓展神经介入领域布局,目前已有血管通路、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类产品,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8236万元。迈瑞医疗入驻,有望赋能产品力和全球竞争力根据公司2024年1月28日发布的公告,深迈控及其一致行动人珠海彤昇合计持有惠泰约1646万股,占惠泰总股本的24.61%,惠泰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深迈控。预计本次交易完成后,在惠泰独立发展的基础上,两家公司将共同制定业务发展战略、研发和营销体系等各方面的整合规划,赋能惠泰不断提升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51亿/22.21亿/30.0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79%/34.52%/35.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6亿/6.88亿/9.31亿元,分别增长49.61%/28.43%/35.37%;EPS分别为8.01/10.29/13.93。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失败及注册风险,科研及管理人才流失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行业政策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等。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4-03-19 62.23 -- -- 63.13 1.45% -- 63.13 1.45% -- 详细
2024年 3月 15日, 拓普集团发布 2023年年度业绩快报, 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7.29亿元, 同比增长 23.36%; 归母净利润 21.53亿元,同比增长 26.61%; 扣非归母净利润 20.25亿元,同比增长 22.33%,业绩同比稳步增长。 投资要点: 公司 2023年业绩同比稳健增长, 经营战略与降本增效持续推进。 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7.29亿元, 同比增长 23.36%; 归母净利润 21.53亿元, 同比增长 26.61%。 其中单四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5.77亿元, 同比增长 14.07%; 实现归母净利润 5.56亿元, 同比增长 13.2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25亿元, 同比增长8.92%。 公司盈利水平稳定, 2023年公司净利率 10.91%, 与 2022年 10.62%同比基本持平, 其中单四季度公司净利率 9.97%, 同环比均无较大波动。 2023年公司持续推进战略落地, 提升运营能力, 降低各项成本, 经营绩效持续提升。 新兴项目进展顺利, 优质客户助力公司持续向上。 产品端, 公司新兴项目进展顺利, 智能汽车+机器人部件的双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推进。 据公司官方公众号(2023/11/6) , 公司成功研发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闭式空气悬架系统(C-ECAS), 已建立国内首家闭式空气悬架制造工厂, 该项目已经于 2023年 11月正式量产下线, 后续将逐步投入量产, 预计将投产超过 40万台。 机器人电驱系统部件方面,据公司官方公众号(2024/1/8) , 公司 2条电驱系统生产线于 2024年 1月 8日正式投产, 年产能为 30万套电驱执行器。 新增产能也已经启动规划设计。 客户端, 公司与头部优质车企, 如理想、 华为赛力斯、 比亚迪等客户深度合作, 供应产品既包括减震产品、 内饰功能件、 轻量化底盘零部件等传统品类, 有包括热管理系统、 空气悬架新型品类, 后续公司将向更加高端、 整车价值更高的车型配套,单车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为国内平台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龙头,在客户、 品类的持续开拓下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结合最新情况,我们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5年实现营业务收入267、 349亿元, 同比增速为 35%、 31%; 实现归母净利润 29.2、40.3亿元, 同比增速 35%、 38%; EPS 为 2.5、 3.5元, 对应 PE估值分别为 24、 18倍,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1) 新能源客户销量不及预期; 2) 热管理、 空悬、 线控制动、 机器人执行器等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 3) 全球产能拓张速度不及预期; 4) 汇率、 关税、 原材料价格波动; 5) 行业整体景气度不达预期。
江航装备 机械行业 2024-03-19 9.49 -- -- 9.80 3.27% -- 9.80 3.27%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12.14亿元,同比增长 8.89%,实现归母净利润 1.93亿元,同比下降 20.90%; 投资要点 交付项目增多, 2023年度营收同比增长 8.89%: 2023年度营收为 12.14亿元,同比增长 8.89%,原因为下游需求增长,订单增加;实现归母净利润 1.93亿元,同比下降 20.90%,原因是受行业政策变化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子公司特种制冷业务收入规模及净利润下降,同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募集资金理财收益减少,以及同期政府补助减少。 2023年度公司毛利率达到 38.38%, 同比下降 4.61pct,原因主要是受行业政策、市场价格影响较上年下降。 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军用民用多点开花: 公司 2023年上市流通的限售股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及限售期间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增加的股份,共涉及股份数量为 436,704,36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55.19%,该部分限售股于 2023年 7月 31日起上市流通。 2023年公司军用航空成功获得多个新研项目配套,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稳固。民用航空方面收到中国商飞发来的 C929机组氧气系统、旅客氧气系统、惰化系统共 3个工作包的邀标书。 2023年度,公司申请专利134件,其中发明专利 97项,占比 72%;授权专利 68项,其中发明专利 31项。 下游需求稳中有升,有望受益于军工行业发展: 公司业务聚焦于航空氧气系统、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飞机副油箱、航空氧气地面设备等航空产品和航天生保系统环控产品以及军民用特种制冷产品。公司已成为国内航空氧气系统及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专业化研发制造基地,国内大型飞机副油箱及军用特种制冷设备制造商。拥有军工科研生产质量保密等多项资质, 有利于能和军工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国防军费支出持续增长,对公司发展形成利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并考虑公司在航空产业链的核心地位,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4(-0.96)/2.89(-1.48)/3.40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31/26/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2)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 3)公司盈利不及预期; 4)宏观政策超预期调整。
翔宇医疗 机械行业 2024-03-19 48.67 -- -- 49.58 1.87% -- 49.58 1.87% -- 详细
翔宇医疗是国内康复器械行业龙头之一,深耕行业二十余载。翔宇医疗成立于2002年,深耕康复器械行业20余年,客户资源与工艺技术积累深厚。在技术密集型的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逐步实现由“单设备研发生产-科室解决方案-全院临床康复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区域康养一体化”的迈进,目前已成为国内康复医疗器械龙头企业。 “政策支持++需求旺盛++技术进步”共同驱动康复行业增长,带动康复器械扩容。2022年中国广义上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79亿元,近年来维持近20%的增长。展望未来,综合医院康复科配置率、康复床位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测算2021-2026年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有望每年带来241亿元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发展空间广阔。从竞争格局看,国内外康复器械市场集中度较低,我们测算国产龙头企业翔宇医疗、伟思医疗、麦澜德、诚益通、普门科技2021年份额分别为5.74%、4.72%、3.75%、2.44%、1.98%,合计18.62%,预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翔宇医疗竞争优势显著,有望享受行业红利不断发展。11)产品丰富度业内领先,具备提供各类康复解决方案能力。公司产品覆盖康复评定、训练、理疗、辅具、护理五大门类,涉及500多种产品,可提供从“科室-全院-区域”多层级康复解决方案。22)行业标准制定者,学术界与业界地位领先。公司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国家专项计划次数、产品列入国家级推荐目录的数量显著领先同行,为行业发展奠定标准。33)具备康复全产业链供应与服务能力,商业化销售能力强。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市场渠道网络、学术推广体系、售后服务网络,“先款后货”的销售模式体现其在供应链中较强的话语权。 44)创新引领,加快布局前沿技术,丰富高端产品管线。公司不断加大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产品研发与布局,高端产品线有望不断丰富。55)战略先行打造康复产业高地,院外、海外市场值得期待。 公司致力于打造康养全生态产业链,持续推进行业资源整合;海外和院外的销售渠道的拓展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天花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7.4/9.5/11.8亿元,同比增速52%/27%/25%,归母净利润2.3/3.0/3.7亿元,同比增速83%/30%/24%。 给予公司2024年PE26-28x,价格区间为48.69-52.43元,对应市值区间为78-84亿元,较当前股价有4-12%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设备招采金额及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
三祥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3-19 11.52 -- -- 11.92 3.47% -- 11.92 3.47% -- 详细
汽车胶管总成商,增长动能持续释放公司发布 2023年业绩快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32亿元,同比增长 14.78%,主要受益于三个方面原因: (1)主机客户的量产项目增加; (2)售后订单增长; (3)重点加强空调管及加油口管的客户和产品开发。实现归母净利 0.84亿元,同比增长 29.86%,主要原因是美国子公司收到员工留任税收抵免(ERC)补助等,非经营性收益同比增加。扣非归母净利 0.62亿元,同比增长 3.18%,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收入同比增长,但受销售代理费增加、管理人员工资上涨、汇兑收益同比减少等影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公司 2023年 EPS 为 0.86元,同比增长 30.30%;总资产为12.11亿元,同比增长 10.94%,主要原因是当期盈利增加未分配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 6.83亿元,同比增长 1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 6.96元,同比增长 11.90%,主要原因是当期盈利增加未分配利润。 胶管维修后市场增长空间仍大,海外市场客户积累构建竞争优势胶管售后市场规模增长空间仍大。 2021年我国汽车胶管市场规模为 209亿元,其中配件维修胶管市场规模约 10亿元。 汽车胶管属于汽车零部件配套必备的基础部件,其单车用量相对稳定,中国每辆汽车配套使用的胶管约为 20米,按照平均售价计算,每辆车所用胶管金额约为 750元。 汽车胶管具备消耗属性,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增长空间仍大。据德勤测算, 2020年汽车后市场规模为 1.42万亿元,到 2025年有望至 1.74万亿元, CAGR 达 4.1%。 海外售后市场为汽车胶管供应商的战略高地。 由于售后市场客户主要为零售商、贸易商企业,自身没有生产环节,产品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或下游零售商,议价空间较大,毛利率相对较高。同时,售后市场客户主要集中在境外。以 2021年为例,公司主机配套市场毛利率为 21.6%,售后市场毛利率为46.5%。 公司目前积累客户资源深厚,主要分为前装与售后两类客户: (1)前装市场方面, 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上汽通用、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东风日产等优质主机厂,国际主要新能源整车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 售后市场方面,公司主要客 户 包 括 Brake Parts 、 Ferdinand Bilstein Gmbh 和AllianceParts Warehouse 以 及 美 国 大 型 汽 配 零 售 商AutoZone、 Advance Auto Parts、 O’Reilly 等国际知名企业。公司凭借售后市场的稳定与高盈利特征,有望穿越周期实现长期增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8.4/9.7/11.2亿元,YoY 分别为 15.7%/15.4%/15.4%;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13.8/10.9/9.0倍。考虑到公司在售后市场构筑的竞争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 (2)公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3)核心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4-03-19 190.04 -- -- 192.30 1.19% -- 192.30 1.19% -- 详细
2024年 3月 15日, 宁德时代发布 2023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009亿元, 同比增长 22.0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41亿元, 同比增长 43.58%; 扣非后归母利润 401亿元, 同比增长42.10%。 投资要点: 动力和储能业务出货量高速增长, 单价有所下滑但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1) 出货量: 2023年公司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 390GWh, 同比增长 34.95%,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 321GWh,同比增长 32.56%; 储能电池系统销量 69GWh, 同比增长 46.81%。 2) 单价: 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单价为 0.89元/Wh, 2022年为 0.98元/Wh, 同比下滑9%; 2023年公司储能电池单价为 0.87元/Wh, 2022年为 0.96元/Wh, 同比下滑 9%。 3) 盈利: 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毛利率 22.27%,同比提升 5.10pct; 储能电池毛利率 23.79%, 同比提升 6.78pct。 海外市场拓展顺利, 营收快速增长, 占比显著提升。 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达 1310亿元, 同比增长 70%, 占比 33%, 同比提升 10pct。 主要为随着公司海外业务持续拓展, 前期海外客户定点陆续交付,因此境外销售收入相应增长。1)动力方面:公司获得 BMW、 Daimler、Stellantis、 VW、 Hyundai、 Honda 等多家海外主流车企新定点; 与Stellantis 签署战略谅解备忘录, 在欧洲市场向其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助力欧洲电动化转型; 与 Daimler、 Volvo 等头部重卡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根据 SNE Research 统计, 2023年公司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为 27.5%, 比去年同期提升 4.7个百分点。 2) 储能方面: 助力Nextera 实现 1.8GWh 规模的全球最大光储单体项目并网; 为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 ENEL 交付 6.4GWh 规模的全球最大储能项目群; 为西澳电力公司 Synergy 交付 3.8GWh 规模的澳洲最大独立储能项目。 根据 SNE Research 统计, 2023年公司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为40%, 连续 3年位列全球第一。 库存管理优化+原材料价格下降, 公司的库存水平大幅下降。 2023年末公司存货为 454亿元, 相较于年初 767亿元, 下降明显。 主要系 (1) 公司持续加强存货周转, 优化库存管理; (2) 部分原材料 价格下降。 拆分存货构成看, 发出商品/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占比分别为 40%/26%/11%/10%/9%, 发出商品和库存商品为大头占比 66%。 2023年末电池库存为 70GWh, 与 2022年末的库存水平相当。 积极响应“质量回报双提升” 行动, 以高额分红回报股东, 凸显公司领先优势。 公司历来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 自上市以来持续进行现金分红, 累计分红金额已达 91.05亿元, 其中 2018年至 2021年累计已实施的现金分红不低于 2018年至 2021年累计实现的合并归母净利润的 10%; 2022年度公司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回报, 将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 20%, 共计派发 61.55亿元现金分红。 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 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年度现金分红和特别现金分红50.28元(含税) , 合计派发现金分红 221亿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考虑到公司 2023年盈利修复明显, 且竞争优势仍然显著, 我们调整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至 462、580、 700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17、 14、 11倍, 基于公司的全球竞争优势依然显著,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 储能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行业竞争加剧; 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等。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4-03-19 190.04 -- -- 192.30 1.19% -- 192.30 1.1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营收4009.17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母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扣非净利400.92亿元,同比增长42.10%。其中2023Q4归母净利润129.76亿元,同比下降1.23%;扣非净利润131.11亿元。另外,公司2023年拟以年度现金分红和年度特别分红合计派发现金220.6亿元,拟向股东分红量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50.28元(含税),分红比例占合并归母净利润20%。 点评:点评:公司盈利逆势增长,为少数高分红高成长公司。营业结构来看,23年动力电池系统营收2852.53亿元(占比71.15%),同比增长22.01%;储能系统营收599.01亿元(占比14.94%),同比增长33.17%;电池材料及回收营收336.02亿元(占比8.38%),同比增长29.08%;电池矿产资源营收77.34亿元(占比1.93%),同比增长71.54%。盈利来看,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2.91%(YOY+2.66pct),动力电池毛利率为22.27%(YOY+5.1pct),储能电池毛利率为23.79%(YOY+6.78pct),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23年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凭借自身的优势,盈利能力逆势增长。另外,公司的分红比例较高,彰显公司充沛的现金流以及对股东的回报,是市场稀缺的高分红高成长标的。 新能源车及储能行业空间广阔,公司份额全球领先。行业来看,根据SNEResearch统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406.1万辆,同增33.4%;动力电池使用量705.5GWh,同增38.6%;储能电池使用量185GWh,同增53%。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车及储能行业成长空间广阔。公司来看,2023年公司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390GWh,同比增长34.95%;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21GWh,同比增长32.56%,平均不含税单价为0.89元/Wh;储能电池系统销量69GWh,同比增长46.81%,平均不含税单价为0.87元/Wh。其中公司国内动力电池使用量171.9GWh,占市场份额44.5%,连续7年位列第一;海外动力电池占市场份额27.5%,同比增长4.7%。公司在储能电池领域为海内外多家电力公司提供储能系统设备框架采购,全球出货量市占率40%,连续3年位列第一。 产能持续扩大稳固市场地位,研发高投入引领行业技术。2023年,公司产能继续加大投入,产能为552GWh,并新增在建产能100GWh,产量389GWh,产能利用率70.5%。公司在电池方面已获得多家海外主流车企新定点,并参与多家洲际规模最大储能项目,海外客户及储能的拓展有望增大公司产能利用率。公司研发投入183.56亿元,同比增长18.35%,持续推出高比能、超快充、高安全、长寿命的新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4370、5325、62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6、568、699亿元,同比增长5.6%、22%、23%。维持“买入”评级风险因素: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天成自控 机械行业 2024-03-18 9.86 -- -- 10.31 4.56% -- 10.31 4.56% -- 详细
投资要点:工程机械商用车基本盘稳健,乘用车快速增长,航空小而美工程机械与商用车业务:经营多年且市占率高,是公司主要的收入与利润来源,增速保持稳健,筑牢公司基本盘。 乘用车座椅业务:客户开拓顺利,发展潜力巨大。公司自2016年进入乘用车座椅领域以来,先后进入上汽荣威i5、i6、ei5、ei6、科莱威以及上汽大通MIFA、飞凡汽车ER6等供应体系,新获东风乘用车、北汽新能源以及头部新能源等主机厂定点。2022年乘用车座椅销量超100万席,根据在手定点项目,公司2024年及2025年乘用车业务将迎来业绩拐点。 技术成本双重优势:多年积累打造技术实力,全产业链布局构筑成本优势。公司在汽车座椅领域耕耘多年,在座椅的生产制造方面具备丰富经验与较高技术水平。公司2016年开展乘用车座椅业务,先发优势明显:从座椅的设计开发,到骨架、滑轨、调角器等核心部件的生产,实现核心机构件自制,垂直产业链布局助力公司较同行具备显著成本优势。公司通过在郑州、南京、宁德、天台等地建厂,实现为主机厂客户的就近服务,提升响应速度。 航空座椅:推进产业链向国内转移,盈利水平有望提升。伴随全球范围内疫情影响转弱,航空业逐渐复苏。公司2021年获波音认证,进入波音系飞机供应体系,打开新市场、贡献业绩增量。公司推进航空座椅产业链国产化,目前碳纤维靠背板与金属结构件已实现在国内生产,伴随国产化持续推进,航空座椅业务盈利水平有望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为14.41、20.26、28.5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15、0.73、1.25亿元;2024年3月12日收盘价9.27元,对应EPS为0.08、0.24、0.53元,PE为118.75、38.34、17.36。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客户开拓不及预期;2)航空座椅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盈利水平;4)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风险(公司2020年8月因信息披露不及时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开特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18 10.93 -- -- 11.74 7.41% -- 11.74 7.41% -- 详细
业绩增长亮眼,执行器类产品结构性增长显著布公司发布32023年业绩快报:预计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5亿元,同比增长27.2%;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受益于公司销售规模扩大,执行器类产品销量大幅增加。归母净利为1.1亿元,同比增长45.5%;扣非归母净利为1.0亿元,同比增长50.5%;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原因包括三个方面:(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产品销售结构变化导致综合毛利率提高;(3)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同比降低。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9.3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3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9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6.0%。 考虑到公司在热管理领域的竞争优势,我们看好后续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新能源车带动单车价值量提升,新能源占比持续提高新能源车带动产品需求提升。公司温度传感器产品在传统燃油车上平均用量约为6-12个,在新能源汽车上平均用量约为28-39个,执行器类产品在传统燃油车上平均用量约为4-5个,在新能源车上平均用量约为11-14个。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不断发展,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或将有所增加,公司产品的单车用量亦将随之变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公司传感器类产品和执行器类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公司业绩增长趋势有望维持。 公司新能源营收占比持续提高。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收入分别为0.32/0.62/1.82亿元,2021-2022年同比增速分别为96.9%/191.6%,显著高于整体营业收入增速。新能源领域的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1.4%提升至2022年的35.4%,快速增长。其中,第一大客户比亚迪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7.3%增长至2022年的25.4%。 募投产能保障增长,未来业绩释放可期公司募投项目拟新增产能0500万套电机功率控制器与05000万个温度传感器,相比2022年底产能分别新增82.0%/76.1%;项目整体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实现年净利润2839万元。子公司云梦电子拟投资建设二期项目:本次项目投资为云梦电子二期扩建项目,新建生产车间2万平方米,主要用于NTC热敏电阻芯片的生产。随着产能的投产落地,公司的交付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保障,为公司未来的增长保驾护航。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6.5/8.2/10.3亿元,YoY分别为27.2%/25.5%/25.6%,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18.2/14.3/11.3倍。考虑到公司在热管理领域的竞争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2)公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3)核心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易实精密 机械行业 2024-03-18 13.87 -- -- 14.87 7.21% -- 14.87 7.21% -- 详细
空悬业务快速放量,营收业绩持续释放公司发布32023年业绩快报:预计2023年营业总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8.8%;归母净利润为0.53亿元,同比增长39.2%;归母扣非净利润为0.46亿元,同比增长31.1%;基本每股收益为0.60元,同比增长17.7%。报告期内营收规模和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1)空悬业务放量: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的收入和利润水平实现大幅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空气悬架零件的营收增长较快。 (2)产能持续释放:公司深耕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报告期内增加部分生产设备投入,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我们看好公司在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领域的竞争优势,后续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先进设备++核心技术++客户资源,铸就细分领域坚实壁垒公司的竞争优势显著,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先进设备:公司引进多种国际先进高端装备,如Bruderer高速精密压力机床、舒特多工位组合机床、比勒(Bihler)冲压成型折弯机、西铁城\斯达\津上CNC自动机床,整体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核心技术:经过长期技术积累,公司形成了多轴联动精密机加工、复杂冲压折弯成型、高速深拉伸、精密冲压、多工位冷镦,以及激光焊接等多项核心技术。 (3)客户资源:公司客户大多数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或细分行业龙头,如泰科、博世、博格华纳、大陆、联合电子、立讯精密、浙江孔辉等。公司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以制动系统铝嵌件产品为例,2021年公司全球市占率为29.2%。在新能源汽车高压接线柱领域,公司核心客户为泰科电子,2022年收入为7,697.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33.2%;泰科电子为全球第一大连接器厂商,在全球连接器市场占比约15.5%,充分验证了公司的竞争力。 高压接线柱绑定大客户泰科电子,空悬支撑环//压环等业务持续放量高压接线柱和母端子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产品。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包括,①高压接线柱和母端子,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BDU单元;②高压线束多孔铜件,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实现线束固定功能;以及③储能系统接触器零件,④充电盖板用冷镦衬套等。2020-2022年公司高压接线柱收入分别为996.8/2889.0/4776.6万元,主要客户为泰科电子和立讯精密,2022年二者销售额收入占接线柱收入比例分别为81.3%和18.7%。公司的空气弹簧用支撑环、扣压环业务有望快速成长,公司空气弹簧使用Bihler冲压成型折弯机加工、激光焊接技术焊接而成,产品直径在80-200mm左右,目前二代技术已量产,后续有望持续放量。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7/3.7/5.0亿元,YoY分别为17.9%/34.3%/36.7%;归属净利润分别为0.46/0.63/0.86亿元,YoY分别为21.5%/36.1%/37.3%,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29.0/21.3/15.5倍。考虑到公司“先进设备+核心技术+客户资源”铸就的细分领域壁垒,高压接线柱、空气悬架带来的高确定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2)公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3)核心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328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