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马梦泽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40523060003...>>

20日
短线
2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航重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12 15.71 -- -- 18.86 20.05% -- 18.86 20.05% -- 详细
事件:4月8日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4年第一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6.48亿元,同增13%左右;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增18%左右。 双流水专项进展顺利,外贸增长强劲。1)2024年或是公司产能/产品优化成效迎来收获期的一年。2023年公司大锻生产能力初步形成——①西安新区先进锻造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于23年部分投入试制并实现效益2309.53万元;②宏山锻造于23年8月完成了该事项的工商变更;2024年600MN项目有望贡献产值——主设备大型模锻液压已完成安装,预计2024年12月具备试生产条件。24Q1陕西宏远多项经营指标刷新历史新高,助力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2024第一季度外贸实现收入2.64亿元(+96.42%)。 2023年,贵州安大外贸份额同增100%,新增订单+48%至3.4亿元;液压环控业务切入大型柴油发动机市场,公司有望持续把握国际转包和外贸市场上升机遇。 24Q1净利润率预计12%(同比/环比+0.5pct),一体化降本持续兑现。公司一体化降本取得初步成效:①原材料:中航特材24Q1圆满完成原材料保供任务,积极推进下料配送、材料循环等产业链延伸;②机加:安飞24Q1交货率、新品开发率均破新高;③增材:中航激光24Q1顺利通过承制资质扩项、产品研制实施方案双项评审;④返回料:青海聚能钛实现钛合金屑料绿色循环制造,降低生产成本50%以上。 经营计划+预计关联交易彰显增长信心,基本面有望迎向上拐点。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预算目标119亿元(yoy+12.51%),利润总额预算目标18.6亿元(yoy+15.86%)。 公司2024年预计关联交易总额153.50亿元中,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预计实现45亿元,较2023年实际发生增长38.86%。 聚焦主业需求景气+产品产能优化+配套层级提升一体化降本,航空锻造龙头有望持续高质量发展。1)聚焦主业提质增效,需求景气持续。①聚焦主业:公司基本完成为期十年低效资产剥离及军品主业聚焦;②提质增效:二期股权激励落地。③行业景气:据我们23年8月发布的《产能结构优化和一体化降本,打造航空通用基础结构件制造平台》测算,未来10年增量军机及航发锻件市场空间逾2500亿元。2)布局高附加值材料牌号和大型锻件产能,产品结构优化引领盈利能力改善。①难变形金属在装备中占比提升,有望带来更高毛利贡献;②公司通过内部建设(18年和21年定增)+外部收购(宏山锻造80%股权)横向补足高附加值大锻产能。3)提升配套层级一体化降本,打造航空通用基础结构供应商。①上游布局:依托聚能钛、中航上大等平台,牵头钛合金/高温合金返回料攻关;②下游布局:成立安飞公司整合精加工产能,提升整体功能部件交付能力;③厂所协同:成立技术研究院提升配套层级实现一体化降本。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118.45/138.02/154.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6.06/18.81/21.8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8/1.27/1.47元,对应PE分别为15X/13X/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波动风险;外贸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锻件业务规模效应不及预期。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4-04 33.46 -- -- 36.61 9.41% -- 36.61 9.41% -- 详细
事件:3月31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437.34亿元,同比增长17.89%;实现归母净利润14.21亿元,同比增长12.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22亿元,同比增长45.85%。公司2023Q4实现营收174.26亿元,同比增加18.67%;实现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加30.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加87.52%。 长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6%,2024年年主业预计持续增长。1))收入及利润端,2023年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22亿元,同比增长45.85%,主要系产品获利能力增强。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中79.01%(269.09亿元)将于2024年确认收入,2022及2021年同期末该项目比例为70.44%(305.07亿元)/42.82%(207.61亿元),叠加航空发动机及衍生品期末库存量较上年同比增加50.14%,主要系未到交付期所致,伴随合同产品有序交付,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2)分业务看,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408.93亿元,同比增长18.17%,毛利率增加0.38pct至10.54%,主要是客户需求增加,产品交付增加,单位固定成本略有下降;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收入19.48亿元,同比增长18.04%,毛利率增加1.49pct至14.42%,主要是出口订单增加,毛利率上升主要是订单增加,固定成本占比下降;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2.62亿元,同比减少16.90%,毛利率减少3.60pcts至19.73%,主要是民品收入减少,毛利率下降主要是非航业务减少,规模效应下降。3)经营计划看,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97.62亿元(预计值,并非业绩承诺,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13.78%,2020-2023年完成度分别为108.05%/107.09%/96.53%/103.48%),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收入464.82亿元(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13.67%),外贸出口转包收入20.79亿元(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6.72%),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6.33亿元(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141.6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12亿元(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6.40%,2020-2023年完成度分别为106.11%/101.33%/100.69%/104.64%)。 毛利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1))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三费占比为5.23%,同比提升0.34pct,其中销售费用为4.74亿元,同比增加4.18%;财务费用为2.48亿元;管理费用为15.67亿元,同比增加13.80%。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减少22.10%至5.53亿元,主要是课题项目投入减少。2)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1.08%,同比提升0.26pct;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3.47%,同比下降0.17pct。伴随产品技术成熟度提高及高附加值维修业务放量,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迎拐点并持续改善。 黎阳增收入同增45%,南方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1))西航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4亿元,同增21.12%;剔除投资收益后利润总额2.76亿元,同增1.15%;销售利润率2.13%,同比下降0.42pct。2))黎明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35亿元,同增+19.16%;利润总额6.78亿元,同减13.61%;销售利润率2.58%,同比减少0.98pct,或受新型号成熟度影响,未来盈利能力有望回升。3))南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75亿元,同比下降0.86%;利润总额4.48亿元,同增13.48%;销售利润率5.76%,同步提升0.73pct。4))黎阳动力:实现营业收入49.08亿元,同增45.07%;利润总额-0.69亿元,同减189.37%。根据公告2021年2月黎阳三代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生产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预计项目达产后的年营业收入为40亿元,年均利润总额为4.68亿元,将持续受益于先进中推型号放量。 国内唯一全品类军用航发整机制造领军企业,前端列装+后端翻修需求提速,业绩有望持续增长。1)产能扩张下先进型号步入全面批产阶段,型号熟练度提升盈利水平迎拐点。“十四五”军用航发在总量和代际差距追补和国产化率提升局面下国产先进航发列装加速,新型号步入全面批产阶段,公司将享受高确定性和高景气度下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经济以及基本面的持续改善;2)实战化训练带动航发修理量飞跃式增长,扩张高附加值维修能力延长产业价值链。航发维修具备高附加值属性和全周期现金流优势,目前三代涡扇处于翻修飞跃增长期,四代有望未来实现接力,公司近年深入强化军用航发独立修理能力以应对广阔的维修市场,高附加值维修业务起量有望延长产业价值链、提升公司利润率水平;3)商用航发国内配套及国际转包+燃气轮机业务注入长期业绩弹性。伴随以CJ-1000A发动机为代表的商用航发逐步国产化,公司作为核心配套企业将持续受益;同时公司作为数家外国发动机制造公司的近百种零件的海外唯一供应商,将持续受益于海外航空零部件产能向国内转移以及自身积极调整对外合作战略背景下外贸转包业务持续增长;公司燃气轮机产品谱系完备且在分布式供能和工业发电等领域潜在空间大。 投资建议:考虑产品结构调整、型号研制进度及税改政策对公司业绩可能产生影响,我们下调2024-2025年收入至502.42亿元、571.55亿元(原值512.98亿元、591.89亿元),新增2026年收入648.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8亿元、19.26亿元、22.3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2元、0.72元、0.84元,对应PE分别为55X、47X、40X,航空发动机技术难度大,研制生产壁垒高,公司作为航空发动机行业龙头,在行业内的垄断性和稀缺性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不及预期;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4-03 36.26 -- -- 39.32 8.44% -- 39.32 8.44% -- 详细
长 11.18%;归母净利润 30.07亿元,同比增长 30.47%;扣非归母净利润 29.10亿元,同比增长 32.78%。 盈利能力再创新高,研发投入持续加大。1)收入端,2023Q4实现收入 116.16亿元,同增 2.63%,产品交付稳步提升。报告期内,航空制造业务实现收入 459.53亿元,同增 11.39%;毛利率 10.99%,同增 1.01pct。2)利润端,2023Q4实现归母净利润 6.43亿元,同增 13.87%。3)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10.95%,同增 1.00pct; 销售净利率 6.51%,同增 0.95pct,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运营质效持续优化,实现经营业绩稳健增长。4)费用端,2023年公司三费占比为 1.58%,同比增加 0.09pct,其中销售费用为 0.13亿元,同比下降 26.5%,主要是展览费减少所致;财务费用为-2.85亿元,主要是汇兑净收益减少所致;管理费用为 10.05亿元,同比增加 10.48%,主要是管理咨询、股权激励等费用增加所致。研发费用为 9.76亿元,同比增加 31.8%,伴随新装备研制加速和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业链纵向延伸,链长地位进一步稳固。1)维修:2022年 4月,公司收购吉航公司60%股份并增资,成为其控股股东,进一步巩固航空维修和零配件制造业务,有望带来收入扩容。2023年吉航公司实现收入 9.7亿元(yoy+11.5%),公司积极搭建维修保障体系有望打开后市场空间;2)研发:2023年 1月,公司公告拟增资入股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顺畅新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流程,持续推进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提前布局新兴技术和产品。3)定增:2023年 12月,公司公告拟募资不超过 42亿用于沈飞公司的搬迁、复材产线以及钛合金产线能力建设,以及提升吉航公司维修能力等。2023年沈飞公司实现收入 453.4亿元(yoy+11.4%),净利润 29.6亿元(yoy+32.5%),充分发挥链长作用并持续优化供应链配套效率与质量。 放量提效,业绩有望持续兑现。1)公司跨代产品具备深度谱系梯次,新型号交付增长带动业绩持续向上。在十四五我国军机“补量”和“提质”的迫切需求下,公司作为国内歼击机/舰载机龙头,跨代产品具备深度谱系梯次,伴随新型号交付增长有望带动收入持续扩容。2)提质增效叠加规模及范围经济,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股权激励推动内部利润释放意愿,公司成为首个净利率突破 5%瓶颈的航空主机厂,未来叠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以及多批次产品带动规模/范围经济,公司盈利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3)聚焦研发-制造-维保核心能力,战略合作推进“大协作”持续升级。 “小核心大协作”推进公司聚焦核心能力建设,纵向延伸推进产业链转型升级、完善供应链管理机制。 投资建议:考虑增值税政策调整同时公司积极提质增效,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5年收入分别为 526.81亿元、605.58亿元(前值为 611.89亿元、728.89亿元),新增 2026年收入 687.70亿元;20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08亿元、45.20亿元(前值为 34.56亿元、42.29亿元),新增 2026年归母净利润 54.8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35元、1.64元、1.99元,对应 PE 分别为 27X、22X、18X,作为 国内歼击机龙头企业之一,将充分受益于军机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机列装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税改政策不及预期;业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达预期风险;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航发控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01 18.15 -- -- 20.00 10.19%
20.00 10.19% -- 详细
事件:3月 26日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53.24亿元,同比增长7.74%;实现归母净利润 7.27亿元,同比增长 5.5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88亿元,同比增长 14.40%。公司 2023Q4实现营收 12.24亿元,同比增长 2.89%;实现归母净利润 1.30亿元,同比减少 10.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4亿元,同比增长51.43%。 收入稳步增长,两机主业盈利能力提升。1)收入及利润端,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24亿元,同比增长 7.74%,主要系两机控制系统批产产品及国际合作订单及交付增加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 7.27亿元,同比增长 5.55%,主要是受订单拉动,公司营收规模增加带来毛利增加及公司期间费用降幅明显。2)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7.46%,同比下降 0.30pct;销售净利率为 13.71%,同比下降 0.30pct。 3)分业务看,2023年①两机控制系统实现营收 46.94亿元,同比增长 10.06%;毛利率为 28.159%,同比增长 0.48pct;②国际合作实现营收 3.49亿元,同比增长 47.04%; 毛利率为 17.37%,同比下降 0.40pct;③控制系统技术衍生品实现营收 2.81亿元,同比下降 36.10%;毛利率为 21.23%,同比下降 8.60pcts。4)子公司看,2023年①西控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23.30亿元,同比增长 8.65%;实现净利润 2.69亿元,同比增长6.50%;②贵州红林实现营业收入 16.85亿元,同比增长 2.09%;实现净利润 2.68亿元,同比增长 9.42%;③北京航科营业收入 8.63亿元,同比增长 12.84%;实现净利润 1.14亿元,同比增长 26.09%;④长春控制营业收入 3.73亿元,同比增长 6.01%; 实现净利润 0.21亿元,同比增长 10.75%。报告期内公司型号任务批生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增强,研发投入持续加大。1)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三费占比为7.71%,同比减少 0.75pct,其中销售费用为 0.63亿元,同比增长 26.18%,主要系销售服务费及差旅活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为-0.91亿元,同比减少 84.97%,主要系利息支出减少 584万,利息收入增加 5020万,汇兑收益减少 1272万所致;管理费用为4.38亿元,同比增加 5.06%。2)研发层面,公司 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 7.25亿元,同比增长 17.23%,主要是国拨投入增加所致。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降低,同时研发投入持续扩大,为稳固核心竞争力及持续提升经营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定增产能建设处于爬坡期,2024年推进民用、低空及军品修理协同发展。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付票据及账款金额为 21.55亿元,较年初增长 29.52%;存货金额为 14.46亿元,较年初增长 6.03%,或表明公司备产备货积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定增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 18.01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 54%,在建工程同增 69.58%,新增产能有望于 2026年相继投产,有助于公司快速有效对接“两机”专项任务、补充短板及提升配套能力。2)2024年度营业收入预算 56亿元(预计值,并非业绩承诺),较 23年实际增长 5.2%。2024年公司将①积极拓展市场,推进军民燃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民用两机业务;围绕通航和无人机动力控制,抓住低空经济机遇,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拓展民用燃机市场,助力民用燃机进军分布式能源业务;积极配合主机开展双燃料、氢燃料等新一代航空动力的研制配套;加快修理配套能力建设。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持续打造燃油控制系统科技创新平台,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力推进重点实验室、UTC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全方位提升燃油控制系统产品协同创新能力。 投资建议:考虑产能建设进度、增值税政策调整,我们下调 2024-2025年收入至 61.45亿元、70.25亿元(原值 74.08亿元、90.27亿元),归母净利润至 8.78亿元、10.61亿元(原值 11.62亿元、15.02亿元);新增 2026年收入 79.1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71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67元、0.81元、0.97元,对应 PE 分别为 26X、21X、18X,公司是国内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的龙头企业,技术壁垒高、研发生产难度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不及预期;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中航重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19 16.60 -- -- 17.62 6.14%
18.86 13.61% -- 详细
事件:3 月 14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年报,公司 2023 年实现营收 105.77 亿元,同比增长 0.07%;实现归母净利润 13.29 亿元,同比增长 10.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89亿元,同比增长 8.81%。公司 2023Q4 实现营收 26.09 亿元,同比减少 8.49%;实现归母净利润 3.01 亿元,同比增长 5.80%。 同口径下收入同增 13%,产品/产能结构优化助盈利能力提升。1)收入端,2023 年实现营收 105.77 亿元,同比增长 0.07%,剔除中航卓越出表、增值税政策变化影响及税收政策变化影响,公司 2023 年营收同期可比口径增长 12.77%。主营业务看,①锻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83.61 亿元,同比减少 1.34%。其中锻铸造产品实现收入 82.64 亿元(yoy-2.01%)、锻造材料销售收入 0.97 亿元(yoy+137.43%)。②液压环控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9.88 亿元,同比增长 3.01%。其中,散热器实现收入 14.65 亿元,同比增长 10.07%;液压产品实现收入 5.13 亿元,同比下降 12.95%。2)利润及盈利能力端,2023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3.29 亿元,同比增长 10.70%;同时,2023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为 31.28%/13.21%,同比提升 2.04/0.62pct;其中锻造产品毛利率30.06%(yoy+1.75pct)。我们判断主要原因有:①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军品收入占比提升。23 年公司大型锻件研制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启动 50 项大锻件研制工作,6项完成工艺验证件试制;全年重点型号批产交付 32639 项 215.5 万件,新品交付 5837项 8.9 万件,开发新客户 28 家,开发新品 5241 项。②产能结构优化,等温锻造及大锻推进助力工艺完善。安大智能环锻生产线与宏远 365MN 模锻压机产出均超 6 亿元,景航 80MN 模锻压机实现产出 2.6 亿元。③规模效应牵引,整体成本费用优化。公司持续开展低成本可持续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原材料节材降耗工作。公司作为国内航空锻造龙头,需求放量叠加产能结构优化规模效应持续释放,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大锻双流水研发投入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1)费用方面,2023 年公司三费占比为 8.21%,同比提升 0.53pct,其中销售费用为 0.92 亿元,同比增加 20.31%;财务费用为 0.12 亿元;管理费用为 7.64 元,同比增加 0.98%。2)研发层面,公司 2023年研发费用为 6.61 亿元,同比增加 52.30%,主要是研制项目增加,研发材料费、试验费等支出增幅较大。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来看,①西安新区先进锻造产业基地建设项目:2023 年度该项目已部分投入试制,已实现效益 2309.53 万元。;②收购宏山航空锻造 80%股权(500MN 大型锻压机):于 23 年 8 月 18 日完成了该事项的工商变更;③航空精密模锻产业转型升级项目(600MN 模锻液压机):主设备大型模锻液压已完成安装,正在开展调试,完成批复建设内容 45%,预计 2024 年 12 月具备试生产条件。伴随新产品前期研发和新产能导入研发的投入,以及大锻件产能建设的加速推进,为稳固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持续提升经营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经营计划+预计关联交易彰显增长信心,基本面有望迎向上拐点。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预算目标 119 亿元(yoy+12.51%),利润总额预算目标 18.6 亿元(yoy+15.86%)。 公司 2024 年预计关联交易总额 153.50 亿元中,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预计实现 45 亿元,较 2023 年实际发生增长 38.86%。关联交易数额稳健增长为公司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及业绩持续兑现提供坚实基础。伴随大锻双流水持续推进、研发费用回归正常、宏山 锻造逐步实现盈利,公司基本面有望迎向上拐点。 聚焦主业需求景气+产品产能优化+配套层级提升一体化降本,航空锻造龙头有望持续高质量发展。1)聚焦主业提质增效,需求扩张景气持续。①聚焦主业:伴随无锡卓越出表,公司基本完成为期十年低效资产剥离及军品主业聚焦;②提质增效:二期股权激励落地。③行业景气:据测算未来 10 年增量军机及航发锻件市场空间逾 2500 亿元,以销定产背景下需求景气持续。2)布局高附加值材料牌号和大型锻件产能,产品结构优化引领盈利能力改善。①难变形金属在装备中占比提升,有望为公司带来更高毛利贡献;②公司通过内部建设(18 年和 21 年定增)+外部收购(收购宏山锻造 80%股权)横向补足高附加值大锻产能。3)提升配套层级一体化降本,打造航空通用基础结构供应商。①上游布局:依托聚能钛、中航上大等平台,牵头钛合金/高温合金返回料攻关;②下游布局:成立安飞公司整合精加工环节产能,提升整体功能部件交付能力;③厂所协同:成立技术研究院,着眼于提升配套层级并实现一体化降本。 投资建议:考虑增值税政策及关键件双流水研发投入,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 年营业收入为 118.45/138.02 亿元(前值为 163.92/200.49 亿元),归母净利润至 16.06/18.81亿元(前值为 21.26/27.54 亿元),新增 2026 年营业收入 154.50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85 亿元。2024-2026 年对应 EPS 分别为 1.08/1.27/1.47 元,对应 PE 分别为15.1X/12.9X/11.1X,公司龙头地位稳固,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波动风险;国际转包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锻件业务规模效应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