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何畏

南京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投资咨询证书号:S062051801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惠泰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5-01 386.64 -- -- 397.99 2.94%
397.99 2.94%
详细
公司业绩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31.71%,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53.71%。公司一季度业绩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符合此前市场预期。 公司产品线丰富,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专注于电生理和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形成了以完整冠脉通路和电生理医疗器械为主导,外周血管和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为重点发展方向的业务布局。国内电生理市场方面,由于国产品牌上市相对较晚,且国产厂家在技术上与进口厂家有一定差距,导致国内市场高端产品仍以外资品牌为主;近些年国产厂商技术实力发展较快,正逐渐缩小与外资厂商的差距;公司的电生理电极导管和射频消融电极导管均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产品,先发优势助力公司成为国内电生理市场中排名第一的国产厂商。冠脉通路器械市场方面,除支架类产品外,冠脉通路类产品仍然由进口品牌所主导,国产品牌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工艺不够成熟加之医生操作和使用习惯的限制,整体市场占有率较低;公司近年来依靠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和丰富的产品线逐渐靠近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外周血管介入市场方面,与冠脉介入相比,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我国仍处于发展早期,市场份额主要被外资厂商所占据,国产产品相对匮乏,产品线处在补齐阶段;未来3-5年,随着公司在研产品的上市,与外资品牌差距将进一步缩短,国产替代趋势逐步显现。整体上,公司产品线丰富,有望持续抢占进口厂商的市场份额,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66亿、22.49亿、30.14亿,同比增长37.00%、35.00%、34.00%。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8亿、6.41亿、8.70亿,同比增长33.61%、34.10%、35.58%,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51、38、28倍,给予“买入”评级,建议逢低关注。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集采降价风险。
海泰新光 机械行业 2023-04-25 74.31 -- -- 105.68 0.65%
74.80 0.66%
详细
公司业绩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58.76%,实现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增长35.40%。公司一季度业绩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符合此前市场预期。公司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长主要原因是受到股份支付等因素影响,如果剔除掉股份支付对期间费用的直接影响,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9.74%。 公司产品线丰富,荧光整机系统打开成长空间。公司医用内窥镜器械产品包括荧光/白光腹腔镜、内窥镜光源模组、摄像适配器/适配镜头等。公司积极布局自主品牌的光源、摄像系统等核心部件及手术外视系统、内窥镜系统等整机系统,正积极向临床医用光学成像解决方案领域拓展。 基于公司在荧光内窥镜领域突出的技术实力及产品性能,公司核心产品荧光内窥镜系列被国际主流医疗器械品牌美国史赛克所采用,应用于其在全球推出的首款高清荧光腹腔镜整机系统,成为该设备中核心部件的唯一设计及生产供应商,包括高清荧光内窥镜、高清荧光摄像适配镜头和荧光光源模组。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内窥镜光源系统和摄像系统的开发、注册和产业化,其中内窥镜冷光源和4K超高清荧光摄像系统均已获得了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双证齐全,结合已在国内销售的内窥镜产品4K白光和荧光腹腔镜,形成了集光、机、电、算技术为一体的自主品牌内窥镜整机系统。荧光内窥镜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内窥镜产品,因其能实现表层以下组织的荧光显影(如胆囊管、淋巴管和血管显影),可以同时对白光视野和荧光视野进行成像,对术中精准定位和降低手术风险起到关键的作用,近几年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我国荧光内窥镜市场相较全球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国产厂商技术不断成熟,国产产品逐步上市,国内市场使用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公司作为荧光内窥镜行业优质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63亿、8.68亿、11.20亿,同比增长39.00%、31.00%、29.00%。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1亿、3.22亿、4.19亿,同比增长31.91%、33.87%、29.82%,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38、28、22倍,给予“增持”评级,建议逢低关注。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惠泰医疗 2022-12-08 304.00 -- -- 332.00 9.21%
369.78 21.64%
详细
公司产品线丰富,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专注于电生理和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形成了以完整冠脉通路和电生理医疗器械为主导,外周血管和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为重点发展方向的业务布局。国内电生理市场方面,由于国产品牌上市相对较晚,且国产厂家在技术上与进口厂家有一定差距,导致国内市场高端产品仍以外资品牌为主;近些年国产厂商技术实力发展较快,正逐渐缩小与外资厂商的差距;公司的电生理电极导管和射频消融电极导管均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产品,先发优势助力公司成为国内电生理市场中排名第一的国产厂商。冠脉通路器械市场方面,除支架类产品外,冠脉通路类产品仍然由进口品牌所主导,国产品牌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工艺不够成熟加之医生操作和使用习惯的限制,整体市场占有率较低;公司近年来依靠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和丰富的产品线逐渐靠近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外周血管介入市场方面,与冠脉介入相比,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我国仍处于发展早期,市场份额主要被外资厂商所占据,国产产品相对匮乏,产品线处在补齐阶段;未来3-5年,随着公司在研产品的上市,与外资品牌差距将进一步缩短,国产替代趋势逐步显现。整体上,公司产品线丰富,有望持续抢占进口厂商的市场份额,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业绩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公司2020-2021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2.08亿,同比增长34.15%、87.70%,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61亿,同比增长60.82%。公司产品线布局完善,随着新产品不断上市,公司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43亿、17.15亿、22.81亿,同比增长50.00%、38.00%、33.00%。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2亿、4.42亿、5.85亿,同比增长54.85%、37.16%、32.53%,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62、45、34倍,给予“买入”评级,建议逢低关注。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集采降价风险。
安图生物 医药生物 2022-11-08 68.74 -- -- 69.52 1.13%
71.85 4.52%
详细
公司三季度业绩呈现稳健较快增长。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81亿元,同比增长21.75%;实现归母净利润8.99亿元,同比增长25.44%。 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11亿元,同比增长19.02%;实现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20.23%。公司整体业绩呈现稳健较快增长。 公司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注重核心材料的研发,不断丰富技术开发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635人,占员工总数的30.69%。公司2019-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1,190.63万元、34,637.05万元、48,595.4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1.64%、11.63%、12.90%,持续的研发高投入使公司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得到了保障。生物活性材料(主要包括抗原、抗体等)作为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关键原材料,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公司注重核心原材料的研发,经过十几年潜心研发和技术积淀,所需要的核心原材料抗原抗体已基本实现自给,保证了核心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公司建立了免疫检测试剂开发平台、微生物检测试剂开发平台、分子诊断检测试剂开发平台、生化检测试剂开发平台、抗原和抗体开发平台和仪器开发平台,公司强大的技术开发平台不仅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也使及时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成为可能。公司作为体外诊断行业优质龙头企业,在免疫诊断领域的竞争优势显著,并不断拓展分子诊断等业务,产品线逐步完善,预计业绩有望保持稳健较快增长趋势。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6.70亿、59.54亿、74.13亿,同比增长24.00%、27.50%、24.50%。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6亿、15.99亿、20.14亿,同比增长24.88%、31.48%、25.99%,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34、26、21倍,给予“买入”评级,建议逢低关注。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集采降价风险。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1-11-15 35.49 -- -- 37.59 5.92%
44.22 24.60%
详细
事件:公司以医药工业为主导,同时拓展医药商业和医美产业,是国内集医药研发、生产、经销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药龙头企业。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9.27亿,同比分别增长1.67%,实现归母净利润18.95亿,同比分别增长-20.7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62亿,同比增长-13.24%;公司整体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公司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稳健发展,医美业务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医药工业方面,公司深耕于专科、慢病用药及特殊用药领域,并在慢性肾病、移植免疫、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管线,其中多个品种在国内一线临床用药中占据重要位置,并通过自主开发、外部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重点在抗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的创新药及高技术壁垒仿制药进行深入布局。在医药商业方面,公司拥有中西药、医疗器械、药材参茸、健康产业四大业务板块,涵盖医药批发、医药零售、以冷链为特色的第三方医药物流、医药电商、医院增值服务及特色大健康产业,为客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在医美方面,公司聚焦于面部微整形和皮肤管理领域,公司近几年通过收购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在医美业务上的布局,目前主要的医美产品都在积极推进在国内的注册上市工作,预计未来医美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 公司积极推进研发创新,新品研发进展顺利。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外部并购和产品授权引进(License-in)等方式积极丰富核心领域产品管线,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将驱动业绩继续保持稳健较快增长。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2021-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58.80亿、396.16亿,同比分别增长6.52%、10.4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82亿、32.89亿,同比增长-1.35%、18.22%,对应2021-2022年PE分别为22、19倍,给予“推荐”评级,建议逢低关注。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集采超预期降价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