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桐彤

中银国际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300524040002...>>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捷顺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5-09 8.64 -- -- 8.81 0.46%
8.70 0.69% -- 详细
公司发布23年年报和24年一季报。23年实现收入16.4亿元(同比+19.6%),归母净利1.1亿元(同比+518.8%),扣非净利0.8亿元(同比+1182.2%)。 24年Q1实现收入2.4亿元(同比+3.3%),归母净利-0.1亿元(同比+3.6%),扣非净利-0.2亿元(同比+7.1%)。公司持续打造新增长点,传统业务企稳回升。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创新业务高增,重点发力停车资产运营。23年公司停车场云托管、智慧停车运营、停车资产运营等创新业务高增,全年实现收入5.6亿元(同比+64.6%),占比近34.4%,为业绩增长提供较大贡献。其中,停车资产运营业务实现收入2.2亿元(同比+136.8%),停车时长业务累计签约购买停车场时长规模超4.4亿元,停车场运营业务累计签约停车场50多个,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4年4月,公司发布绿色智慧停车、停车资产数字化运营管理等解决方案,有望进一步降本、增收、提质。 传统智能硬件业务企稳回升。公司持续推动传统业务从增量到存量的转型,智能硬件业务在克服地产新建项目需求下滑的不利因素影响后扭转了22年下滑的趋势,实现企稳回升,23年实现收入10.1亿元(同比+2.2%)。其中,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实现营收7.9亿元(同比+9.8%),稳步保持行业龙头优势。 销售、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公司加大对客服交付能力及售后存量经营的提升。23年公司合同转化平均周期缩短49%,项目转化天数缩减13%,人均效能提升20%;售后回款增长28%,客服利润增长46%。公司不断打磨技术,23年推出了绿色智慧停车、停车数字化运营以及柔性充电堆等创新产品方案,实现以技术创新带动业务突破。 估值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为1.9、2.4、2.9亿元(考虑公司加大创新业务营销投入力度,下修24、25年归母净利28%-33%),EPS为0.29、0.37、0.45元,对应PE分别为30X、23X、19X。公司持续打造新增长点,传统业务企稳回升,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新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成本管控不及预期。
福昕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4-05-08 60.52 -- -- 62.50 2.46%
62.01 2.46% -- 详细
公司发布 23 年年报和 24 年一季报。 23 年实现收入 6.1 亿元(同比+5.3%),归母净利-0.9 亿元(同比-5114.8%),扣非净利-1.8 亿元(同比-130.1%)。24 年 Q1 实现收入 1.7 亿元(同比+16.9%),归母净利-0.1 亿元(同比+6.5%),扣非净利-0.2 亿元(同比+21.5%)。随着双转型的深入推进以及 AI 的持续赋能,公司业务模式与产品有望进一步优化。 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研发投入增长与联营企业业绩波动导致归母净利下降。 公司 23 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1)公司加大研发和营销网络布局投入,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同增 17.9%、 25.6%、 20.0%, 相应费用率分别同增5.9、 3.7、 4.5Pcts。(2)联营企业受财政及客户预算等因素影响净利润下降,公司计提 3570.8 万元投资损失。 “订阅+渠道”双转型深入推进,海内外业务双轮驱动。 公司 23 年实现订阅业务收入 2.2 亿元(同比+75.6%), ARR 为 2.5 亿元(同比+80.6%),相关合同负债金额 1.6 亿元(同比+71.3%),产品订阅续费率达 91.0%。分区域看,北美、欧洲市场订阅收入同增超 80.0%。渠道转型方面,公司23 年实现渠道收入 2.1 亿元(同比+22.4%),北美、欧洲、中国市场渠道收入分别同增 8.6%、 59.5%、 45.5%。 AI 赋能数字办公服务。 公司持续迭代优化集成于核心 PDF 编辑器上的AI 功能,通过 Smart PDF Commands 功能逐步实现有关 PDF 功能指令的AI 化,截至 24 年 Q1 可实现 AI 化指令超过 100 个。 24 年 1 月,公司与核心 PC 渠道商戴尔签署 AI 版 Foxit PDF Editor 软件代理协议。 AI 赋能下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估值 预计 24-26 年归母净利为-0.02、 0.28、 0.49 亿元(考虑公司联营企业业绩波动导致 23 年归母净利下降,下修 64%-104%) , EPS 为-0.02、 0.31、0.53 元, 对应 PS 分别为 8.0X、 7.1X、 6.5X。 随着双转型的深入推进以及AI 的持续赋能,公司业务模式与产品有望进一步优化, 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订阅转型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成本管控不及预期。
博思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4-05-07 12.93 -- -- 13.24 2.40%
13.25 2.47% -- 详细
公司发布23年年报和24年一季报。23年实现收入20.4亿元(同比+6.5%),归母净利3.3亿元(同比+28.4%),扣非净利3.0亿元(同比+30.9%)。24年Q1实现收入2.6亿元(同比+15.7%),归母净利-0.6亿元(同比+3.6%),扣非净利-0.6亿元(同比+0.9%)。公司SaaS等可持续性收入占比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数字票证保持领先优势,SaaS等可持续性收入占比提升。公司财政电子票据业务已累计覆盖财政部及31个省和新疆建设兵团,医疗电子票据业务累计完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推广约7500家,非税收缴电子化业务累计服务27个省。23年数字票证板块结构持续优化,SaaS、运营、运维收入等可持续收入占比达45.0%。目前行业SaaS已在24个省份50多个行业数万家单位中实现应用,后续公司将持续拓宽SaaS业务场景。 内生+外延有望拓宽业绩。公司智慧财政业务共计参与19个省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后续将推进一体化2.0,24年Q1已中标上海市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大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公司23年收购智合力兴,进一步拓宽在智慧财政财务领域的业务范围,同时,公司未来有望通过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等方式,持续完善业务布局、拓展业务机会。 AI赋能数字采购。公司数字采购业务政府客户拓展覆盖18个省份及1个计划单列市,新产品公采云框架协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在14个省份得到推广;高校客户达280余所;央企客户达15家。公司积极探索AI在采购领域的应用,新成立智能采购事业部,打造的小博机器人通过算法和数据为客户提供商品治理和价格监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估值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为4.1、5.3、6.2亿元(考虑公司加大销售投入力度,下修24、25年归母净利17%),EPS为0.54、0.71、0.82元,对应PE分别为24X、18X、16X。公司可持续性收入占比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政府预算投入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4-04-26 42.78 -- -- 46.50 8.70%
46.50 8.70% -- 详细
近期,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6.5亿元(同比+4.4%),归母净利6.6亿元(同比+17.1%),扣非归母净利1.2亿元(同比-71.7%)。 公司坚定投入认知大模型研发,已在汽车、金融等领域实现落地应用。公司一季度收入延续增长态势,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一季度收入延续增长态势。23年公司加大认知大模型研发导致扣非归母净利同比下滑,四季度公司扭转下滑趋势,实现营收70.4亿元(同比+14.2%),归母净利5.6亿元(同比+295.8%)。24年一季度公司收入36.5亿元(同比+26.3%),归母净利及扣非净利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2.4亿元和1.0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司继续加大大模型投入以及公司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等的投资收益变动所致。 与华为强强联手,打造万卡国产算力平台。2023年10月,公司与华为联合发布首个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基于该平台训练完成的“讯飞星火V3.5”于2024年1月30日正式发布,进一步逼近GPT-4Turbo的最新水平。同时星火语音大模型将首次发布,在首批37个主流语种上已整体超越OpeAI公司推出的WhisperV3。 AI赋能金融、汽车业务,实现高速增长。23年公司汽车业务收入7.0亿元(同比+49.7%)。公司大模型相关产品已在奇瑞、广汽等多家头部车企实现应用;同时,公司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实现首单定点突破,并将于2024年实现量产出货。23年公司智慧金融收入2.9亿元(同比+23.0%),并与人保科技、工行安徽分行、国元证券等头部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估值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为10.7、18.0和20.0亿元(考虑公司加大大模型投入,下修36%-43%),EPS为0.46、0.78和0.86元,对应PE分别为91X、54X和49X。公司大模型已在汽车、金融等领域实现落地应用,一季度收入延续增长态势,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费用管控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