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852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吕伟 4
中国长城 计算机行业 2023-06-07 13.75 -- -- 13.95 1.45% -- 13.95 1.45% -- 详细
飞腾为心、整机为基,构筑国产化坚固“长城”。2022 年公司计算终端方面:1)党政市场:持续发力,信创产品实现中央机关全覆盖和进入 31 个省市政府采购目录,加速向全国区县信创市场推广;2)行业市场:在邮储、工行、能建、中车、电科、电信等多家央企拿下优质项目,多个关键行业领域实现销售突破,为行业市场推广奠定基础。根据公司公开投资者交流纪要,2022 年累计24 个重大项目共计8.5 亿元,特别是国家某机关、某运营商、某银行以及某能源央企中国长城均为最大或唯一供货商。3)CPU 产品不断迭代:根据公司公开投资者交流纪要,飞腾公司基于S5000 系列平台的服务器产品正在加速推进中,中国长城基于S5000 系列平台的服务器产品完成首版主板开发测试。 立足“PKS”体系,“国企改革+生态完善”助力长期发展。1)央企改革大势所趋,CEC、CETC 央企改革有望迎来新机遇,公司有望受益。2)由飞腾CPU和麒麟操作系统组成的PK 体系逐渐胜出。CEC 基于飞腾麒麟有完整、成套和成熟的解决方案,自身实力强大,标杆效应可期。同时,“PKS”体系融合进一步加深。飞腾公司正式增选成为 openKylin 社区理事单位。3)CEC 的信创体系也与其他生态有效融合,长期看将推动产业发展。“护航计划”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中关村发展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起,CEC 旗下麒麟软件等公司加入生态。随着信创、AI 等产业的推进,不同生态间的有效融合有望进一步加深,进而推动产业发展。 AI 领域积极发力,依托体系进行AI 服务器、算力中心等布局。1)2023 年3 月,中国长城服务器产品在机架式存储式、塔式等多平台完成布局,其AI 服务器产品已和多家GPU 厂商、解决方案公司进行适配和应用。2)科技巨头合作:中国长城和百度联合研制的首款“PKS”国产AI 服务器AITF-2000 飞桨一体机是首个实现单switch 支持两块全高全长国内AI 加速卡的2U 服务器整机,灵活适配各类架构,并且具备智慧节能的特性。3)长城超云:公司联营企业长城超云布局AI 服务器,已在教科研、交通、能源、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实现部署,并在宁夏建设了新一代算力中心,通过部署海量高性能算力集群和GPU 算力集群,实现超高计算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化芯片龙头天津飞腾的主要股东之一,飞腾是国内CPU 领域重要的核心资产。公司立足核心优势在政府及行业信创中不断拓展市场,同时将受益于“PKS”体系的持续完善以及AI 领域的布局。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1、9.30、12.43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63X、47X、35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产化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新技术路线变革存在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
宝幼琛 10 7
中国长城 计算机行业 2023-06-07 13.75 -- -- 13.95 1.45% -- 13.95 1.45%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营业收入为 140亿元,同比下滑21.2%;实现归母净利润 1.20亿元,同比下滑 79.9%; 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为 22.0亿元,同比下滑 22.3%;归母净利润为-3.05亿元,同比下滑 161%。 投资要点业绩短期承压,静待修复2022年,受到信创市场周期性调整、国际业务订单及收入出现下滑以及大项目招标推迟等因素,营收受到较大影响;得益于产品销售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产品、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提升,以及原材料采购降本工作成效显现,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25.2%,同比上升 4.31pct;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费用达 13.2亿元,同比增长 5.98%。2023年一季度,由于结转订单下降及主要业务需求不足、主要联营企业减利等影响,收入下降导致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减少。未来在“信创+算力”双重利好下,公司业绩短期承压情况或将大幅改善。 深耕计算产业,产品谱系齐全随着疫后经济逐步复苏,信创产业坚持横纵拓深,从党政领域逐步拓展至金融、交通、能源等关键行业领域,信创市场潜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可控路线,已构建从芯片、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到应用系统等谱系最全、实力最强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体系。公司于信创进程中取得显著成效,分业务看,计算终端方面,公司信创产品实现中央机关全覆盖和进入 31个省市政府采购目录,在金融、物流、电力、通信等多个关键行业领域实现销售突破;计算部件方面,高性能服务器电源业务国内市占率达到 70%,位于国际前三位置;行业终端方面,三期试点客户参与率达 90%。随着信创景气度逐步复苏,公司将凭借自主可控产品体系及信创客户基础夯实龙头地位。 围绕飞腾,布局 AI 算力领域在 AI 浪潮下,叠加北京、深圳等城市密集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催生算力需求全面爆发。公司持续深耕通用算力领域,打造基于 ARM 指令集的飞腾 CPU 产品。凭借谱系全、性能高、生态完善以及自主化程度高等特点,飞腾将为从端到 云的各类设备提供核心算力,并与麒麟操作系统构建形成 PK体系。2020年,公司提出以 AI 服务器、AI 云、AI 边缘盒子以及 AI 端边云联动等为核心的 AI 解决方案,并于 2021年与百度成功联合研制了首款基于“PKS”体系的 AI-TF2000飞桨一体机。公司服务器产品在机架式存储式、塔式等多平台完成布局,AI 服务器产品与多家 GPU 厂商、解决方案公司进行适配且已在行业进行应用。随着 AI 算力需求井喷,或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176亿元、223亿元、285亿元,EPS 分别为 0.15、0.24、0.35元,当前股价对应 PE分别为 90、55、38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风险、产业政策变化风险、AI 增速不及预期等风险、公司产品迭代不及预期。
刘熹 2
金山办公 计算机行业 2023-06-07 480.00 -- -- 458.00 -4.58% -- 458.00 -4.58% -- 详细
微软 Office 365Copilot 在多家大客户试点应用,提价幅度明显,Copilot应用或将提速。2023年,金山办公开启全面 AI 转型,WPS AI 进展有望超预期,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投资要点: 微软 Office 365Copilot 扩大试用范围,探索定价模式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微软 600多家大客户(美国银行、沃尔玛、福特和埃森哲等)将试用 Microsoft Office 365中的人工智能功能,包括自动在 Word 文档中撰写文字和自动创建 PPT 等增值功能。其中,至少已有 100家客户已经额外分别为 1000个订阅账户支付了 10万美元的年费(100美元/年/账号),该价格对比经典版本至少提升 40%。预计,微软接下来将试点范围再扩大数百家公司。 微软在探索 AI 功能广泛应用时的两种潜在定价模式:1)将 AI功能作为基本的 Office 订阅的附加功能来收费,2)将 AI 功能添加到所有企业用户的 Office 中,在客户更新订阅计划时全面提高所有订阅的价格。 金山办公 ALL in AI,做大模型的应用者2023年年初,金山办公决定彻底转型 AI,凡是跟 AI 无关的业务都要砍掉。公司 CEO 章庆元表示,公司将保持 Office 核心竞争力,做大模型的应用者,把金山办公的 API 架构定为核心战略。公司 AI 团队主要负责两方面:1)积极学习各大模型。2)做「分诊台」小模型,比如根据用户的场景、需求,给它匹配最适合的大模型,从而实现分流。 WPS AI 锚定三大战略方向,接入公司全线产品金山办公 WPS AI 于 4月 18日正式发布,最先应用于在线内容协作编辑工具“轻文档”。5月 16日,公司宣布 WPS AI 将把大模型能力嵌入四大组件:表格、文字、演示、PDF,支持桌面电脑和移动设备。目前,WPS AI 未来将锚定 AIGC、阅读理解和问答、人 机交互三个战略方向发展,并接入金山办公全线产品。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我国 Office 龙头,将受益于 AIGC 赋能和会员体系的优化升级。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53/22.92/29.85亿元,EPS 分别为 3.58/4.97/6.4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1.48/94.83/72.83X,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影响下游需求,信创推进速度不及预期,AIGC应用落地不及预期,单一产品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等。
唯捷创芯 计算机行业 2023-06-07 73.13 -- -- 72.00 -1.55% -- 72.00 -1.55% -- 详细
PA赛道龙头厂商,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公司主营业务为射频前端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此外,还包括部分射频开关芯片、Wi-Fi射频前端模组及接收端模组产品。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以及无线宽带路由器等通信设备。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机品牌厂商以及华勤通讯、龙旗科技、闻泰科技等业内知名的移动终端设备ODM厂商。公司与上述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服务与合作关系,品牌客户的深度及广度是公司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壁垒。在射频功率放大器分立器件和模组产品的细分领域,公司紧跟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已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是中国射频功率放大器行业的中坚力量。公司是兼具规模与盈利能力的领先射频功率放大器厂商。在射频前端芯片产品线发展迅速的基础上,公司也在不断研发、开拓新产品线,并于2021年成功推出接收端模组,其产品包括LNABank以及L-FEM两类。作为较早推出该类产品的国内厂家之一,接收端模组产品性能良好、集成度高且已向头部手机厂商批量出货,整体毛利率较高,将持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2022年,公司主要产品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实现业务收入200,492.4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8.49%;其中5G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8,859.56万元,占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的44.32%。 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升级,L-PAMiD产品放量在即:在射频功率放大器领域,公司将紧跟国际领先厂商步伐,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努力实现从跟随者到同行者的角色转换。随着5G商用化进程加速,公司将更快实现5G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的创新迭代,不断增强产品性能,向高性能、高集成度方向深化产品布局,满足更广泛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在分立射频开关领域,公司拟不断加强射频开关的研发设计和客户市场拓展,进一步丰富射频开关产品线型号,加强终端客户的渗透率,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射频前端整体解决方案。在其他射频前端产品领域,公司将基于射频前端的研发设计核心技术,通过持续迭代、增加Wi-Fi射频前端模组、L-PAMiD、各类接收端模组和基站射频前端等多种射频前端产品拓宽产品线宽度。2022年度,公司进一步提升高集成度产品L-PAMiF销售市场份额,并在L-PAMiD产品上实现了小批量出货,成为国内较早推出并首家实现向头部品牌客户批量销售该产品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根据YoleDevelopment的预测,2025年全球移动射频前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4亿美元,其中: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9.31亿美元,分立射频开关和LNA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12亿美元,连接SoC芯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3.95亿美元。我们认为,虽然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整体略显疲软,但是公司通过高端模组产品的量产将公司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至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29.74亿元、38.67亿元、46.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0%、30.0%、20.0%,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19亿元、5.10亿元、6.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9.5%、133.2%、26.9%,对应的PE分别为138.8倍、59.5倍、46.9倍。考虑到公司做为国内PA龙头厂商,射频前端模组产品不断突破,L-PAMiD产品放量在即,市场前景广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放缓的风险;新产品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吕伟 4
超图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3-06-06 21.00 -- -- 21.78 3.71% -- 21.78 3.71% -- 详细
事件概述:2023 年6 月4 日,公司发布2023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激励范围广,业绩考核目标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根据激励计划草案,此次激励拟授予激励对象股票期权1,000 万份,占激励计划草案及摘要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2.03%;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416 人,包括公司公告本激励计划时在公司(含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各级子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20.20元/股。 业绩考核目标体现长期发展信心:考核年度为2023 年-2025 年三个会计年度,以2022 年营业收入为基准,2023-2025 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0%、50%,90%。 根据此目标计算:2023-2025 年营业收入为19/24/30 亿元,2023-2025 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0%、25%、26%(仅根据股权激励考核客观目标计算,非业绩预测)。根据此计算,公司未来几年收入增速有望逐步提升,体现公司中长期内的发展信心。 紧抓数据要素、AI 等利好同时打造新的增长曲线。1)数据要素:数据治理是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先行环节,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关联融合。在数据治理方面,首先,公司提供数据治理软件工具。GIS 基础软件产品系列中的桌面端产品、三维产品即具备二维数据以及三维数据的数据生产、处理等功能。 此外,公司子公司已形成部分行业的数据治理工具,为行业提供数据整合、数据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第二,公司提供数据治理服务。目前公司已在一些省、市开展了数据治理业务,已经做了十几个城市的数据治理方面的业务。同时,公司紧抓大数据业务,为公司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奠定基础和抢占先机,2022年新签最终用户为大数据或大数据中心的合同 1.01 亿,同比增长130%。2)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公司专门成立了大企业 BU,负责人已到位,此前公司在 ToB这块已有一些积累,包括交付团队的积累,后续将进一步扩大团队。此外成立了跨 BU 的销售团队,基础软件销售团队同步支持B 端开拓,今年将深入开拓的自然资源以外的行业。3)AI:公司在遥感影像处理、地理数据处理等方面应用AI 技术,极大的加速地理空间数据生产的效率,同时基于实时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前期已有成功的应用案例。 投资建议:公司在国内GIS 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短期受疫情影响业绩出现波动,但考虑到公司自身市场地位以及在生态合作上的不断拓展,公司长期发展潜力不改。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2.76/3.67/4.71 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X、27X、2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进度存在不确定性;细分领域景气度存在波动可能。
纳芯微 计算机行业 2023-06-06 183.15 -- -- 176.99 -3.36% -- 176.99 -3.36% -- 详细
业绩持续高增长,重视研发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2022 年营业收入达16.70 亿元,同比增加93.76%;归母净利润达2.51 亿元,同比增加12.00%;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1 亿元,同比增加38.87%;实现归母净利润0.02亿元,同比减少98.14%;扣非归母净利润-0.23 亿元,同比减少126.84%。公司主要受惠于汽车电子、光伏、电力储能、功率电机驱动等下游应用领域整体需求旺盛,在高壁垒行业不断推出新品提升竞争力。 公司2020/2021/2022 年,研发投入为0.41/1.07/4.04 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比例17.05%/12.44%/24.17%,公司持续坚持加大研发投入,在高壁垒市场加大新品导入,从而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公司专注围绕下游应用场景组织产品开发,公司目前在汽车、泛能源、消费电子领域已能提供14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 新品高效推出,汽车与泛能源赛道高速成长公司在汽车电子、泛能源高壁垒赛道不断打造新品维持行业竞争力。细分产品上公司2022 年推出了:(1)传感器产品。推出高精度、具有共模磁场抑制的磁角度传感器;推出集成式电流传感器;推出车规线性磁传感器并进入试量产阶段;磁开关、磁轮速传感器研发进展顺利;推出了单片集成数字输出温湿度传感器;推出了表压、差压系列压力传感器等多款新品。(2)信号链产品。推出高精度、低功耗串联型电压基准,广泛应用于光伏、工业自动化、数字电源、充电桩等领域;推出公司首款车规嵌入式电机智能执行器。(3)电源管理产品。公司布局了丰富的栅极驱动产品,持续扩充传统功率器件MOSFET、IGBT 栅极驱动产品,还陆续推出隔离驱动、非隔离驱动新品系列,公司新推出的电机驱动产品系列,成功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汽车车身电子、热管理及汽车区域控制等应用场景。 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全球化战略打造新增长渠道公司目前已在日本、韩国、德国三地设立销售办公室,公司开启国际化布局,逐步提高国际影响力。由于海外IC 供应格局稳定,客户面对有限的供应商会失去议价能力,因此需要新的供应商降本增效,公司抓住机会与行业领先客户保持深度合作,通过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支持公司客户实现面向全球市场的需求。2022 年公司外销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191.81%,主要供应给海外大型汽车客户、工业及光伏头部客户等,未来公司战略仍会以全球化布局,打造全球领先的芯片公司。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23.47、34.19、47.16 亿元,EPS 分别为2.24、4.14、5.01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82、45、37 倍,我们看好公司聚焦于汽车电子与泛能源市场的产品竞争力,继续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风险;存货跌价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晶合集成 计算机行业 2023-06-06 20.32 -- -- 20.00 -1.57% -- 20.00 -1.57% -- 详细
中国大陆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液晶面板驱动芯片代工全球第一公司成立于2015 年,由合肥建投和力晶科技合资建设,实控人为合肥市国资委,是安徽省首家12 英寸晶圆代工企业。公司目前主要提供150nm-90nm 制程和DDIC 工艺平台的晶圆代工业务。2020 年-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12/54.29/100.51 亿元,3 年CAGR 为157.79%。截至2022 年,公司 12 英寸晶圆代工产能为 126.21 万片,在液晶面板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市占率全球第一,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 DDIC 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份额持续提升,发展前途光明根据Frost & Sullivan 的数据,2015-2022 年全球和中国大陆DDIC 产量的CAGR为7.27%/18.60%,预计2024 年产量将分别达到218.3 亿颗/80.5 亿颗,未来随着OLED 领域及车载领域应用需求的增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0 年公司12 英寸显示驱动领域晶圆代工产量市场份额约为 13%,在晶圆代工企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联华电子和世界先进。公司深度绑定联咏科技、奇景光电、集创北方等DDIC 头部设计厂商,2024-2026 年客户预定公司未来产能逐年增加。同时,公司积极布局OLED 和车载领域,已启动28nmOLED 芯片工艺平台研发,与部分客户合作开始车用芯片研发,预计2022 年底车用芯片可达每月5000 片晶圆,为公司DDIC 工艺平台收入带来新的增量。 多元布局CIS/MCU/PMIC 等产品代工,打造综合代工平台公司在CIS/MCU/PMIC 等领域均有布局。CIS 方面,2012-2022 年全球CIS 市场规模CAGR 为14.54%,2024 年将达到 238.4 亿美元。公司已与CIS 领域排名全球前十设计厂商思特威在CIS 方面展开合作。MCU 方面,2022-2024 年全球MCU 市场规模CAGR 预计为 6.17%,公司110nm 微控制器平台已经进入风险量产阶段。PMIC 方面,预计中国PMIC 市场规模未来三年增速显著增加,公司正与杰华特合作研发150nmPMIC 技术平台,积极研发更高制程PMIC 技术平台。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98.32/119.90/152.16 亿元,同比增长-2.18%/21.95%/26.91%;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67/36.61/48.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15%/32.30%/31.16%。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1.38/1.82/2.39 元,对应PE 分别为 15/11/8 倍。考虑到DDIC 等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的DDIC 工艺平台晶圆代工业务份额领先,在手订单充足;同时公司在CIS/MCU/PMIC 等工艺平台的积极研发和布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爬坡不及预期、显示面板/汽车电子等领域需求不及预期、新工艺平台研发不及预期。
移远通信 计算机行业 2023-06-05 80.30 -- -- 94.13 17.22% -- 94.13 17.22% -- 详细
投资要点事件: 2023年 4月 25日, 移远通信披露 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37亿元, 同比增长 2.58%, 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亿元, 同比下降 209.14%。 23Q1业绩大幅承压, 高研发加码布局。 2023年 Q1, 公司营收 31.37亿元, 同比增长 2.58%, 环比减少 23.4%; 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一方面,受市场环境影响, 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 同时一季度低速率产品出货量较大,该系列产品价值量相对偏低, 公司本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小。 另一方面,公司加码布局对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的新业务新产品线, 包括局天线、 云服务、ODM 以及智慧城市等业务, 导致对应的研发投入较上期增加较大, 公司 2023Q1研发投入 4.39亿元, ODM 业务团队目前有 400多人, 大约有 160个项目同时在开发。 边缘 AI 智能模组赋能, 抢占未来市场。 随着数据量快速提升, AI 加速向边缘侧发展, 边缘计算应用有望加速渗透。 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发布的报告, 2022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规模为 147.88亿美元, 预计到 2030年将达到 664.78亿美元。 亿欧智库显示 2021-2025年中国边缘计算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年复合增速达到46.81%, 2025年边缘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达 1,987.68亿元, 增长空间广阔。 中国针对云边融合、 物联网、 网络切片、 边缘计算等政策频出, 中国边缘计算供应商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移远已成功推出多款 AI 智能模组、 5G+AI 模组, 可用于边缘计算与机器视觉能力检测设备。公司 RM500Q 系列 5G 模组已支持英伟达 JetsonAGX Orin 边缘人工智能平台, 未来将扩展计算密集型 AIOT 应用大颗粒场景。 在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 公司联合客户重点展示多款前沿的计算密集型和边缘智能解决方案, 为未来市场打开广阔空间。 车载模组迭代升级, 产品矩阵趋于完善。 公司形成覆盖 5G、 LTE-A/LTE、 C-V2X 车规级通信模组、 车载智能模组、 Wi-Fi&BT 模组、 GNSS 定位模组、 UWB 模组、车载天线等多产品矩阵, 以适应车载智能网联架构多种并存情况及车厂对差异化、安全化、 智能化的发展需求, 车载产品应用于 T-BoX、 智能座舱、 ADAS 自动驾驶、数字钥匙、 电池管理系统等多处场景。 公司车载 LTE 模组 AG35全球主流车厂出货持续增长, 5G NR+C-V2X 车规模组 AG56xN、 AG55xQ 逐步放量, 智能座舱模组 AG855G 导入量产项目, 4G 智能模组 AG660K、 AG600K, 以及 5G 智能模组 AG800D 分获定点, AG18C-V 2X+多频 GNSS 产品获全球头部车企定点,同时与 V2X 补偿器、 车载天线产品组合形成 V2X 方案。 车规级 Wi-Fi&BT 模组AF56C、 AF31G 与原有产品组合, 完善座舱方案, 车规级高精度定位 GNSS 模组 LG69T(AB)导入功能安全 ASIL-B 级别支持, 满足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感知要求。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 随着智能座舱的迭代升级和海外 FWA 的放量, 将进一步利好公司的发展。 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 186.84/ 246.82/ 315.19亿元, 同比 增长 31.3%/32.1%/27.7%, 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88/ 10.23/ 12.13亿元, 同比增长 42.7% /15.1% / 18.6%, 对应 EPS 4.70/5.41/ 6.42元, PE 17.0/ 14.7/ 12.4; 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风险; 外汇波动风险; 芯片采购风险; 原材料市场波动风险。
炬芯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6-05 40.32 -- -- 41.88 3.87% -- 41.88 3.87%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 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公司 2022年业绩有所承压。公司 2022年实现营收 4.15亿元,同比-21.20%;实现归母净利润 0.54亿元,同比-35.97%。 其中,蓝牙音频 SoC 收入 2.71亿元,同比-26.22%;便携式音视频 SoC收入 1.13亿元,同比-7.49%;智能语音交互 SoC 收入 0.26亿元,同比-26.76%。 伴随新品放量及下游需求复苏,2023Q1公司营收有所恢复。2023Q1公司实现营收 0.81亿元,同比-6.23%;实现归母净利润 0.08亿元,同比-23.68%。尽管整体市场仍处于低位,但进入 3月部分市场略有复苏,蓝牙手表出货创新高,已成为公司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公司高毛利率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环比有所提升。2023Q1公司实现毛利率为 41.00%,环比+4.34pct;实现净利率 9.84%,环比+5.08pct。 公司深耕低功耗智能音频 SoC 芯片,已进入众多知名终端品牌供应链。 公司擅长在低功耗的前提下提供高音质及低延迟的无线音频体验,并持续拓展国内外知名客户供应链。其中,蓝牙音箱 SoC 芯片已进入华为、哈曼、SONY、OPPO、罗技、安克创新、沃尔玛、小米、天猫精灵、漫步者等终端品牌,TWS 蓝牙耳机 SoC 芯片进入传音、realme、JBL、百度、TOZO、荣耀等终端耳机品牌供应链。 下游市场逐步修复+印度手表芯片放量,公司营收有望重回增长。展望全年,下游终端消费有望逐步修复,带动公司蓝牙音箱 SoC 等产品收入提升。此外,据 CCS Insight 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手表预计出货 1.84亿只,同比+16%,印度需求将增长 75%。公司于 2021年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表 SoC 芯片 ATS308X 系列,已应用于印度头部品牌 Noise、FireBoltt、boAt 等多款手表机型中,2023年预计有望持续放量。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2/0.88/1.45亿元,对应 5月 26日股价 PE 分别为 72/51/3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研发不及预期、下游拓展不及预期、消费需求持续疲软。
三旺通信 计算机行业 2023-06-05 68.57 -- -- 70.85 3.33% -- 70.85 3.33%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70.79万元,同比增长31.50%,实现归母净利润1162.91万元,同比增长36.0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48.07万元,同比增长40.52%。 聚焦高成长赛道,海外业务拓展顺利。公司报告期内积极应对经营环境变化,持续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同时不断完善供应链布局,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0.7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50%;其中,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212.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57.37%。报告期内,公司智慧能源、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行业板块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65.91万元、1893.14万元、923.02万元、618.31万元,占比分别为38.57%、26.40%、12.87%、8.62%。其中,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7.25%、73.93%。 销售与研发效率提升,盈利能力继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为1207.97万元、993.03万元、1361.36万元、48.51万元,费用率分别为16.85%、13.85%、18.98%、0.68%,费用率同比变动分别为-3.48pct、+7.87pct、-4.74pct、+0.64pct,销售与研发效率显著提升。公司毛利率一季度同比提升0.59pct至58.71%,带动净利率同比提升0.5pct至15.91%,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投资建议参考公司2023年一季报及行业景气度情况,相较前次报告,我们上调了公司的营业收入和毛利率预测,并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 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01亿元、6.81亿元、9.0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2亿元、2.74亿元,EPS为1.89元、2.66元、3.65元,对应PE为36倍、26倍、19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表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数字化推进不及预期;工业互联网应用渗透率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中美贸易摩擦。
法本信息 计算机行业 2023-06-02 15.32 -- -- 16.07 4.90% -- 16.07 4.90% -- 详细
专业的IT软件技 术服务提供商,多年来保持快速成长。公司成立于2006 年,专注数字化技术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数字化平台、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聚焦自主安全可控的实时智能计算关键技术和产品,助力金融、互联网、软件、通信、智能制造和公共服务等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公司在互联网/金融/ 通信/ 软件行业的服务收入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42.11%/28.83%/3.58%/2.92%,在金融、互联网、通信三大行业的服务收入合计占总营收的70%。 ChatGPT 助力软件行业企业降本增效。AI 浪潮下,ChatGPT 在软件行业的应用场景逐步拓展,运用于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销售及运维等环节,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1)软件开发层面:GPT 赋能企业软件开发,软件企业可以利用GPT 赋能软件设计环节,利用GPT 实现自动化程序设计和自动化软件开发,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速度和效率。 2)软件测试层面:GPT 可以用于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以及自动化测试报告生成,提高软件测试效率和准确性。随着GPT技术迭代升级,GPT 在软件行业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深化拓展,软件技术服务企业有望充分受益,迎来加速发展。 FarAI 人工智能平台广泛运用于各大领域。FarAI 人工智能平台利用前沿的计算机视觉、自然处理语言、智能识别等技术,在企业上云、云上持续开发持续集成、企业打造数据中台能力、数据资产管理、人工智能、自然语言识别以及RPA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解决方案和项目实施落地能力,广泛应用于金融、政企、电信、交通、互联网等领域。AI 赋能公司全流程自动化软件开发,公司利用AIGC技术赋能软件设计环节,并通过与公司自有的低代码平台和自动化测试工具联动,实现开发效率大幅提升。 加码布局信创,发力智慧汽车领域。公司加大信创相关技术投入,持续在FarData 大数据敏捷开发平台、FarAI 人工智能平台、RPA 等信创相关技术领域加大投入,着力于信创产品在行业应用中的落地和实施,推进信创生态建设。公司加大金融信创的投入,在金融行业核心及应用系统IT 服务领域为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提供服务,是国内金融信息技术服务重要供应商之一。公司持续加大云产业的投入,构筑多场景云服务能力,2022 年5 月,公司FarData 大数据平台获得华为云鲲鹏云技术认证,并正式加入华为云“沃土云创”计划,携手共建数字化云生态。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快速发展,“软件定义 汽车”成为行业共识,软件赋能重要性不断提升,推动汽车软件市场快速增长。公司在智慧汽车方向持续战略投入,在汽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创新营销和大数据建模等方面构建持续投入,与比亚迪、小鹏、理想等多家品牌厂商合作。 投资建议:公司是快速成长的信息技术提供商,深耕十余个行业提供丰富的行业解决方案,多年来业绩保持稳定高速增长。积极布局AI、金融信创、智能汽车等高成长性赛道,为公司带来全新发展机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的EPS 分别为0.63 元、0.96 元和1.32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景气度下降风险;人力成本上升导毛利率与净利率下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翱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6-02 80.00 -- -- 82.25 2.81% -- 82.25 2.81% -- 详细
专注于无线通信芯片,国产通信基带芯片稀缺上市公司:公司是一家提供无线通信、超大规模芯片的平台型芯片企业。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同时拥有全制式蜂窝基带芯片及多协议非蜂窝物联网芯片研发设计实力,且具备提供超大规模高速SoC芯片定制及半导体IP授权服务能力。公司已经实现从2G到5G的蜂窝基带技术累积,构建起高效、完整的基带芯片研发、技术体系,在信号处理、高性能模拟/射频电路、通信协议栈、低功耗电路设计等多个方面拥有了大量的自研IP,且已经具备了WiFi、蓝牙、LoRa、全球导航定位等多协议的无线通讯芯片设计能力。公司继续深耕蜂窝物联网市场,目前已形成了面向各细分领域的完整解决方案,产品线覆盖中低速物联网市场Cat.1、高速物联网市场Cat.4、高速业务高端应用Cat.7及5G市场,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移远通信、日海智能、有方科技、高新兴、U-bloxAG等国内外主流模组厂商的重要供应商。公司的蜂窝基带芯片采用“主芯片+配套芯片”的形式进行销售,一套蜂窝基带芯片组由基带芯片作为主芯片,通常还会配以射频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构成,部分情况增加配套外购的存储芯片及功率放大芯片(PA)等。公司蜂窝基带芯片组中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均完全由公司自主研发设计。2022年公司芯片产品实现了持续迭代,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收入实现179,457.97万元,在主营业务中占比83.85%。其中蜂窝基带类芯片在公司芯片销售收入中占比最高,2022年蜂窝基带芯片实现收入164,350.22万元,在芯片收入中占比91.58%,在主营业中占比76.79%,覆盖移动宽带设备、智能能源、智能支付、定位追踪、智能可穿戴、车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非蜂窝物联网芯片在公司芯片收入中占比为8.42%,2022年实现收入15,107.76万元,覆盖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表计等多种应用场景。通信基带芯片具备较高的技术和专利门槛,尽管中国是全球蜂窝通信最大的市场,但终端产品的核心器件蜂窝基带通信芯片仍主要由境外企业供应。无论从国产化还是从上市公司的维度来看,翱捷科技都具备较高的稀缺性。 4G智能手机芯片量产版已流片,关注智能手机应用进展:根据StrategyAnalytics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高通、联发科、三星为主的企业构成全球蜂窝基带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从国内上市模组厂商、国内手机厂商的公开信息来看,其基带芯片供应商主要为高通等境外企业,国内有能力向其提供基带芯片的企业屈指可数。 公司4G智能手机芯片量产版已经于2023年第一季度成功流片,从目前测试结果看,各项技术指标符合项目预期。2023年度,公司对该芯片将持续进行投入,优化功耗、APP应用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性能指标;逐步完成海内外运营商的认证测试,保证芯片的稳定性、兼容性;同时并行对客户需求定制化的共同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市场推广等工作,以加速4G智能手机芯片商业化进程。智能手机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对于公司来说目前正处于从0到1的阶段,重点关注公司4G智能手机产品在客户中的导入进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至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26.75亿元、34.78亿元、46.9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0%、30.0%、35.0%,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68亿元、0.43亿元、1.8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6%、115.9%、322.5%。考虑到公司的稀缺性,且在持续推动4G智能手机项目走向落地,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建议。 风险提示:新品导入不及预期的风险、终端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晶圆产能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
东华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3-06-01 45.25 59.97 39.34% 45.27 0.04% -- 45.27 0.04% -- 详细
投资要点:公司核心技术聚焦于小信号抗干扰采集、放大以及分析,具备较强通用性,驱动公司产品从结构力学测试切入到PHM及电化学测试等更多领域。 公司核心技术聚焦于小信号抗干扰采集、放大及分析通用性强公司已形成以“抗干扰、智能感知以及力学模型优化算法”为核心技术,延伸拓展电化学分析测试、PHM业务、自定义测控业务以及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深入开拓军工&民用市场的多层次战略布局。公司目前已具有采集应变、振动、位移、压力、力、温度、扭矩等力学信号,以及电流、电压、阻抗等化学信号的能力。我们测算22年国内结构力学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6.41亿元,公司有望顺应行业发展继续切入其他领域。 切入在线诊断监测(PHM)开拓百亿级市场公司从科研仪器小市场切入PHM大市场,IOT ANALYTICS预测2026年我国PHM市场规模约32亿美元。公司军工PHM项目已获得广泛认可,并从军工切入到民用;以代理商形式推动民用PHM落地,民用PHM业务有望快速增长。 电化学检测设备逐步放量,完成物理信号向化学信号采集分析切换公司积极布局电化学工作站、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与仿真融合平台等新业务,电化学工作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应用广泛,业务增长空间广阔,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电化学站营收约0.93亿元。同时公司拟募资扩充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产能,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49亿,年净利润0.35亿,2023年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或有望落地少量订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收入分别为6.04/8.60/11.3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64.47%/42.52%/31.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2.56/3.3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51.37%/38.79%/30.43%。EPS分别为1.33/1.85/2.41元/股,3年CAGR为39.94%。DCF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60.09元,可比公司平均PE39.37倍,综合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45倍PE,目标价59.9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PHM渗透率不及预期、新品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国能日新 计算机行业 2023-06-01 70.30 84.48 30.43% 70.20 -0.14% -- 70.20 -0.14% -- 详细
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基础、打造“源网荷储”产品矩阵。 公司以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基,衍生出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近两年以电力交易、储能EMS、虚拟电厂相关创新产品为延伸,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覆盖。公司IPO发行1773万股,发行价45.1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8.0亿元,用于新能源功率预测及大数据平台升级项目,和控制及管理类产品升级项目。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60亿元,同增20%,归母净利0.67亿元,同增13%。受益于2023年以来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提升,1Q2023实现营收0.82亿元,同增36%,归母净利0.10亿元,同增96%。 发电功率预测业务基本盘稳健,三大核心优势驱动市占率提升。 风光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并网后,功率预测正是保障电网稳定运营的关键。2022年公司功率预测服务电站数量达2958家,同增599家,其中替代友商276家,三大优势驱动市占率提升:①研发优势塑造强势产品力;②运维团队覆盖广泛、快速响应需求;③快速的产品迭代能力,紧跟电网政策。 电力市场交易、储能、虚拟电厂市场广阔,新业务齐头并进。 1)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有关通知,电改持续深化,电价机制更加合理,公司电力交易辅助决策支持平台目前已覆盖多个省份。2)新型储能政策陆续发布,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2.7GW。公司储能EMS产品内置“储能+电力交易”智慧组合策略,现已全面适配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3)《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电力负荷管理办法》等条例频频出台,有力支撑负荷聚合商发展,预计2030年虚拟电厂市场规模超千亿,公司已设立控股子公司重点拓展虚拟电厂运营业务。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4.74亿/6.29亿/8.39亿元,同比+32%/+33%/+33%,归母净利润1.05亿/1.35亿/1.72亿元,同比+57%/+29%/+27%,对应EPS为1.49/1.91/2.43元。考虑到功率预测业务优势,以及新业务潜在的增量空间,给予2023年80倍PE,目标价118.96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程度加剧;股东减持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光环新网 计算机行业 2023-06-01 11.69 15.10 25.21% 12.24 4.70% -- 12.24 4.70% -- 详细
投资摘要:我们看好光环有望迎来困境反转,IDC 行业供给侧洗牌接近尾声,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厂商集中。 供给侧:在国家“双碳”与“东数西算”的背景下,对各地数据中心PUE 提出严格的要求,将一线及环一线城市PUE 不达标的老旧机房陆续进行违规、落后产能清退,我们判断一线及环一线城市电力紧缺、能耗趋严的态势将延续;以北京及环京区域为主的一线及周边核心地段遍布大型互联网、云计算、科技创新类企业和政企用户,大规模机房紧缺,未来核心城市IDC 稀缺性价值持续提升。 需求侧:自Open AI 发布大模型后,国内科技创新类企业持续跟进,行业开启算力军备竞赛,算力呈现明显缺口,各家大模型的参数量级在呈指数级别增长。根据华为发布的《计算2030》,至2030 年AI 算力相较于2020 年将提升500 倍,经我们测算,大模型训练及推理两侧高功率机柜需求增量超45万台,市场规模超315 亿元,行业空间广阔。 2022 年公司业绩承压,全年公司实现营收71.91 亿元,同比-6.61%,归母净利润-8.80 亿元,同比转盈为亏,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部分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度和客户上架速度明显放缓,导致IDC 业务营业收入增速不及预期,我们认为2023 年随着宏观形势转暖,存量项目整体上架率将有望显著提高,推动盈利能力上升。 IDC:公司进一步强化优化京津冀的布局,强化集群资源优势,同时布局华中、长三角、新疆区域,与各地电信分公司打造地区重点项目。目前数据中心业务已经拓展至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燕郊、湖南长沙、浙江杭州、新疆乌鲁木齐等七个城市及地区,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拥有超过11 万个机柜的运营规模。经过我们测算,我们认为单在北京区域大模型算力需求将为公司带来4.5-7.4 亿元的营收。 云计算:AWS 推出Titan 大模型并将其作为云服务的一部分,我们看好AI 应用在AWS 下的潜力以及未来技术应用在中国区域的落地,随着AIGC 的不断发展,公司将进一步利用其全球优势和资源,通过亚马逊科技为公司带来业务增量;无双科技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依托文心一言打造全场景一站式广告营销AI 解决方案,我们认为无双科技在AIGC 加持的背景下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升。 公司与GPU 芯片设计公司摩尔线程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贯通上下游产业,探索智算中心新模式;与GPU 芯片设计公司沐曦集成电路、农林AIoT 公司滴翠智能战略合作,布局智能算力市场,自投算力中心。我们认为光环在AIGC 浪潮下全方位受益,开启成长新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光环新网2023-2025 年归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5 亿元、5.8 亿元、10.3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3 元、0.32 元、0.57 元,同比增加162.1%、6.2%、77.1%。参考可比公司,光环新网2023 年目标市值272.2 亿元,对应目标价格15.1 元,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趋严带来的风险;运营成本增加带来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852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