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威震

德邦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20524110001。 电子行业分析师,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学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曾任职于欧菲光证券部、安永战略咨询部门等, 2022 年 10 月加入德邦证券,主要覆盖消费电子板块。...>>

20日
短线
33.33%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领益智造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12-10 9.02 -- -- 9.77 8.31%
9.77 8.31% -- 详细
事件:12月6日晚,领益智造发布公告《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预案》称,拟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常州优融、上海迈环、万里扬管理、芜湖华安、常州青枫、常州星远、常州超领、江苏信保等8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江苏科达66.46%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截至预案签署日,标的公司的审计和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本次交易的具体交易价格尚未确定。拟并购江苏科达布局汽车饰件业务,拓展优质整车客户。 江苏科达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饰件总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客户提供包括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护板、立柱等在内的四大类产品总成和整套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奇瑞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理想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等多家知名整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主要配套车型包括智界S7、艾瑞泽8、星纪元ES、奇瑞iCarV23、荣威D7、荣威新陆尊、捷途X70、腾势D9、比亚迪夏、比亚迪海豹、理想L7/L8/L9等,客户和车型资源较为优质。财务方面,江苏科达2023年收入约8.15亿元,净利润约3550万元,净利润率约4.35%;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约6.56亿元,净利润约3825万元,净利润率约5.83%,较2023年明显提升。同时,江苏科达也在积极拓展新客户新车型,以及低空经济等新应用领域。根据常州日报报道,江苏科达有望为小米汽车后续车型提供内饰部件;根据今日钟楼公众号信息,江苏科达已与小鹏汇天达成合作,将共同攻关飞行汽车相关技术。 汽车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并购动作强化协同。公司传统主业为消费电子,2021年公司通过收购浙江锦泰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并成为多家新能源大客户重要供应商。公司汽车业务收入2023年约16.97亿元,2024上半年约10.18亿元,同比增长43%,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本次交易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在汽车领域产品矩阵,有助于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资源整合、开拓更多核心客户、加大各业务板块协同效益。尤其是在出海方面,领益拥有全球化生产基地,具有丰富的海外投资运营经验,本次收购完成后,领益有望助力江苏科达跟随下游客户完成出海建厂、开展属地化布局。 投资建议:随着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政的出台,资本市场迎来新的并购重组浪潮。我们认为,公司此次并购动作是积极响应政策的表现,后续公司或将通过更多并购重组举措,加强业务多元化和海外产能布局,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公司Q3单季度营收创新高,单季度净利润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已明显迎来拐点,预计公司2024至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8.23亿元/511.00亿元/593.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3亿元/30.94亿元/41.33亿元,以12月06日收盘价计算,对应2024年至2026年PE分别为31.21倍/20.21倍/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大客户依赖风险。
可立克 电力设备行业 2024-11-11 14.80 -- -- 14.55 -1.69%
14.55 -1.69% -- 详细
事件:10月29日,可立克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1)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2.87亿元,同比下降4.94%;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1.8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25.31%。2)2024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59亿元,同比增长2.64%;实现归母净利润4917万元,同比下降30.3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69万元,同比下降21.44%。 Q3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实现了稳健增长,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受费用端因素影响。具体来看,公司Q3毛利率约13.14%,同比提升0.03pct,环比下降0.03pct,变化较小,而Q3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1%/3.55%/3.17%/0.38%,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0.12pct/0.72pct/0.44pct/0.26pct,期间费用率的同比提升是导致Q3净利润率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Q3净利率约为4.36%,同比下降2.31pct,环比下降0.09pct。 磁性元件深化布局,开关电源快速增长。1)磁性元件方面,公司通过预研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充电桩、工业电源等新兴领域,积极开发变压器等高附加值产品系列,为长期利润增长提供保障。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已研发出MEB平台二代6.6KW&11KW系列产品,有效降低产品体积、增加可靠性,并提升效率。在充电桩领域,公司已成功研发40KW/60KW大功率的磁性元件产品。 在光储产品上,公司已成功研发新型三相差模电感。2)开关电源业务方面,公司在工业级PD电源及PD+DC/DC快充解决方案、投影仪及商显用高功率适配器、大功率智能充电器和大功率高性能工业电源平台等产品方面稳步推进,2024上半年开关电源业务已实现33.29%同比增长。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光伏储能业务所在行业竞争压力有所加大,我们调整公司2024至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至46.78亿元/52.13亿元/59.61亿元,调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81亿元/2.75亿元/3.73亿元,以11月04日收盘价计算,对应2024至2026年PE分别为33.35倍/21.90倍/16.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领益智造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11-06 8.49 -- -- 9.95 17.20%
9.95 17.20% -- 详细
事件: 10月 31日, 领益智造发布 2024年三季度报告。 1) 2024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14.85亿元,同比增长 27.75%;实现归母净利润 14.05亿元,同比下滑24.8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87亿元,同比下滑 29.54%。 2)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单季度营收 123.65亿元,同比增长 32.14%;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7.13亿元,同比增长 14.68%;实现单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13亿元,同比增长 0.24%。 Q3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 基本面迎来拐点。 得益于苹果 iPhone16新品发布和第三季度出货量的稳健增长,公司 Q3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 且首次突破百亿元。 IDC 数据显示 Q3苹果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约 5600万台,同比增长 3.5%, 彭博社报道称 iPhone16系列上市前三周中国销量同比增长 20%,且 Pro/Pro Max销量同比增长 44%。 公司作为苹果核心供应商之一,预计高端新品占比提升将给公司带来更多单机价值量增长。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 Q3单季度毛利率 17.21%,同比下降 4.2pct,环比提升 2.19pct; Q3单季度净利率 5.76%,同比下降 0.9pct,和环比提升 3.28pct。费用端,汇兑损失增加导致公司 Q3单季度财务费用 2.09亿元,同比、环比均大幅增加。 出于审慎性原则,公司 Q3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司合计 2.36亿元,较 23Q3同比增加 1.63亿元。 在以上汇兑、减值等因素影响下,公司 Q3净利率仍然实现了环比显著改善,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已明显迎来拐点。 苹果/安卓广泛布局,打造 AI 终端散热/电池/快充等精密件龙头, Q4业绩有望持续亮眼。 公司消费电子客户涵盖苹果、 华为、 荣耀、 小米、 OPPO、 vivo、 传音、联想、 三星等品牌厂商, 是精密功能件/结构件隐形冠军。苹果业务方面, 公司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涉及 iPhone/iPad/Mac 等产品线,具备石墨膜/热管/VC 均热板等散热零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和苹果原装充电器代工能力。 散热业务方面, 公司可提供石墨、 VC 均热板、中板中框等多种复合结构散热产品, VC 均热板可提供铜、不锈钢、纯钛等多种材质。 随着 10月份更多安卓旗舰新机发布,预计公司Q4业绩有望继续取得亮眼表现。 投资建议: 鉴于公司 Q3业绩取得较好表现, 我们上调公司 2024至 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至 418.23亿元/511.00亿元/593.81亿元, 上调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0.03亿元/30.94亿元/41.33亿元,以 11月 05日收盘价计算,对应 2024年至2026年 PE 分别为 31.87倍/20.64倍/15.4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大客户依赖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