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川宁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7-10 12.60 13.69 6.70% 13.04 3.49% -- 13.04 3.4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业绩持续亮眼表现。 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30-7.70亿元,同比增长86.76%-97.00%,扣非净利润7.30-7.70亿元,同比增长85.95%-96.14%;单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77-4.17亿元,同比增长75.19%-93.76%,环比增长7.03%-18.37%。单季度来看,公司利润端环比持续良好表现,主要系(1)抗生素中间体景气度持续,下游需求旺盛,主要产品实现量价齐升;(2)生物制造技术提升及工艺优化促进抗生素中间体边际产量提升+成本下降拓宽利润空间。 生物制造全方位降本优势凸显,叠加中间体市场景气度持续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延续良好表现。 1)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先进生物制造企业的全方位竞争优势持续显现,包括合成生物及AI技术赋能发酵工艺优化、区位优势带来的资源禀赋,促进整体成本管控能力持续提升。赋能工艺优化方面,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记录,目前公司已经将大量的生产数据提供给金珵科技,AI模型已做出相应的分析和智能化改进方案,根据数据进行专业模型建设,目前已经在公司进行验证,公司将根据AI的迭代和发展不断的实验,促进发酵水平提升;此外在合成生物学方面,AI对关键酶的构建、酶的活性和研发效率上均有明显的提升,有望全面赋能发酵生产工艺。发酵原材料方面,子公司瑾禾生物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拥有年加工12万吨大豆、20万吨小麦(大麦)及8万吨油葵的能力,截止2024年4月公司已流转土地近八万亩,玉米作为公司重要原材料之一,采购价格相较内地便宜20%以上,整体来看,公司具备较强的上游发酵原材料供给和成本管控能力。 2)考虑到海外6-APA新产能暂无明显影响,头孢及硫红系列实现量价齐升,有望助力2024年下半年公司业绩延续良好表现。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记录,头孢类中间体价格2023年触底反弹,2024年一季度小幅回暖,目前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合成生物学布局有序进行,部分品种商业化贡献增量。 目前公司合成生物学品种中,红没药醇和5-羟基色氨酸已经量产,麦角硫因预计今年生产,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暂时采用代理商模式,麦角硫因等产品公司正在积极开发下游客户;此外,在PHA方面,公司将根据初期PHA生产并投放市场后的反映情况,确定产品市场优势及公司成本优势,与微构工场共同推进PHA项目的大规模产能布局。目前公司合成生物品种以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大宗化合物品种布局,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13.69元。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4.5%、13.2%、10.1%,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29.4%、22.3%、18.4%,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13.69元,相当于2024年25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抗生素中间体市场景气度不及预期;AI及合成生物学赋能工艺优化不及预期;新业务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
川宁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1-22 8.79 -- -- 9.72 10.58%
10.20 16.04%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1月16日,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报。公司2023年预计归母净利润9.0亿元(+118.7%)~9.9亿元(+140.6%),23年Q1-Q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亿元/2.15亿元/2.49亿元,分别同比+74.4%/+57.8%/+160.2%。按照预报口径,则23年Q4归母净利润为2.60亿元(+229.1%)~3.50亿元(+343.0%)。 2024年1月12日,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构工场”)与川宁生物宣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加速生物制造产业化落地,重点推动PHA可降解材料的产业化,2024年将开启产能合作。 事件点评2023年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川宁生物是抗生素中间体较大规模、产品类型齐全的企业。2023年抗生素市场需求恢复,公司主要产品销量上涨,产品价格维持较高水平。23年Q1-Q3营收分别为12.70亿元/11.47亿元/11.64亿元,分别同比+27.4%/+16.3%/+21.8%。公司净利润也同比上升,23年Q1-Q3分别为1.75亿元/2.15亿元/2.49亿元,预计23年Q4归母净利润为2.60亿元(+229.1%)~3.50亿元(+343.0%)。 公司现金流情况良好,财务费用下降明显。公司前三季度货币资金11.0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1.03亿元,现金流情况良好。2023年利息支出减少及汇兑收益增加,导致财务费用相较去年同期下降,23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为4414.97万元,同比-51.00%,预计2024年财务费用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发酵技术、成本优势明显,产能充沛,销量增长明显。公司在新疆伊犁地域优势明显,原材料、能源、人工、地理方面成本较低,公司独创500m3发酵罐大幅提升单批产量和效率。根据招股书,公司主要抗生素中间体中,硫氰酸红霉素产能3,000余吨,市占率约44%,位居第二。头孢类中间体(7-ACA、D-7ACA和7-ADCA)产能共3000余吨,位居第一。青霉素类中间体产量约为6700吨/年,市占率18%,位居第二。从前三季度情况看,7-ADCA平均销售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上涨2.33%,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加368.04%。目前抗生素行业仍然保有每年4%的需求量增速,同时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态势促使当前公司硫氰酸红霉素产销两旺,为公司业绩的增长提供基础。 加码合成生物学,PHA提供成长弹性。公司建立上海研究院,已有十多个项目管线,项目逐步落地带来增量业绩。23年建设可年产红没药醇300吨、5-羟基色氨酸300吨、麦角硫因0.5吨、依克多因10吨、红景天苷5吨、诺卡酮10吨、褪黑素50吨、植物鞘氨醇500吨及其他原料的柔性生产基地。 此外,公司与微构工场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利用川宁生物现有产线进行PHA材料的生产,计划向全球客户提供不低于2000吨/年的PHA原料。公司研究院每年也将交付3个相关产品,PHA以及后续合成生物学产品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新动力。 投资建议抗生素需求恢复景气提升,合成生物学项目落地增量可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总营收分别为47.44亿元/55.44亿元/63.16亿元,同比增长24.2%/16.8%/13.9%,归母净利润9.38亿元/11.68亿元/14.08亿元,同比128.0%/24.5%/20.5%,对应PE分别为20.3/16.3/13.5。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农副产品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风险;合成生物学项目研发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环保风险;汇兑风险;国内外竞争对手降价带来的竞争格局恶化风险等。
川宁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21 9.20 -- -- 10.68 14.96%
10.58 15.00%
详细
公司是国内抗生素中间体领域领先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公司目前产品主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D-7ACA和7-ADCA)、青霉素中间体(6-APA和青霉素G钾盐)和熊去氧胆酸粗品、辅酶Q10菌丝体等。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抗生素中间体生产企业,公司开发并应用了诸多创新技术和创新工艺。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培育,掌握了高产量菌种制备技术、500立方发酵罐制备与优化设计、生产线高度自动控制、陶瓷膜过滤技术、纳滤膜浓缩技术、复合溶媒回收工艺技术等。 公司拥有资源成本以及环保优势。公司充分利用新疆伊犁地区的地理、资源及区位优势,从多维度降低生产成本,使公司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成本优势。公司始终坚持“环保优先,永续发展”的战略,始终秉承“树立全球抗生素行业环保典范”的理念。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分子筛、疏水性活性炭、MVR、特种膜、喷雾干燥等关键技术装备,解决了环保“三废”治理问题,在废水、废气、废渣三个方面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先进水准。在国家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日趋重视的背景下,抗生素中间体行业内的落后产能将逐步被淘汰,新增项目的审批难度也在加大,而公司在抗生素中间体行业形成了较高的环保壁垒,优势明显。 合成生物学助力公司维持抗生素行业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拥有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拥有3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酵技术、酶反应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正在承担或参与的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共有7项。公司拟于202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投资建设“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可年产红没药醇300吨、5-羟基色氨酸300吨、诺卡酮10吨、褪黑素50吨、植物鞘氨醇500吨等原料的柔性生产基地。此项目的实施是公司“双轮驱动战略”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一环,是公司完成合成生物学从选品—研发—大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等合成生物学系列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将标志着公司从资源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成功转变,从而实现公司效益的稳步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年、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5元和0.32元,对应估值分别为37倍和29倍。公司是国内是抗生素中间体领域领先企业,拥有资源成本以及环保优势,在合成生物学以及生物发酵方面有用多项技术创新。首次覆盖,给予对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产业政策风险、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和主要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及业绩波动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