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09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长春高新 医药生物 2025-04-25 85.79 117.54 31.62% 90.00 4.91% -- 90.00 4.9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4.66亿元,同比减少7.55%;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减少43.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30亿元,同比减少37.32%。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29.97亿元,同比减少5.66%;实现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减少44.9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减少41.87%。 公司处于创新转型期,短期业绩承压。2022年以来公司开始加速创新转型,转型期间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6.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2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19.97%;其中研发费用21.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75%。其他费用方面,因持续增强销售队伍人才引进及合规建设导致销售费用提升,2024年同比增长11.81%;因子公司金赛药业新BU管理架构的调整及相关下一级子公司的设立,相关费用在会计处理方面较以前年度有所变化,导致管理费用有所提升,2024年同比增长25.59%。 创新转型持续推进,部分产品进入兑现阶段。根据财报披露目前公司已有多个重点在研创新药品种进入兑现阶段,其中IL-1β单抗伏欣奇拜单抗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受理;亮丙瑞林注射乳剂用于晚期前列腺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受理,用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绝经前乳腺癌适应症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重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用于女性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控制性排卵适应症上市申请已受理,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用用于治疗14-18岁(不包括18岁)患有特发性低促性腺性性激素功能减退症(IHH)的青少年男性相关适应症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此外,K3R小分子拮抗剂GS1-144、TSHR单抗GenSci098、PD-1单抗GenSci120、KIF18A抑制剂GenSci122、TP53Y220C选择性重激活剂GenSci128等多个早期品种也在快速推进中。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8.35亿元、146.11亿元、154.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21亿元、31.15亿元、35.5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6.92元、7.64元、8.71元,对应PE分别为12.3倍、11.2倍、9.8倍;给予公司2025年PE17倍估值水平,对应6个月目标价为117.54元/股,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医药政策变化的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标榜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5-04-25 23.08 29.50 26.66% 23.58 2.17% -- 23.58 2.17% -- 详细
事件: 4月 23日,标榜股份发布 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收 1.29亿元,同比+3.3%;实现归母净利润 0.31亿元,同比-4.3%。 公司 2025年 Q1营收稳健增长: 公司 2025年 Q1实现营收 1.29亿元,同比+3.3%,环比-16.23%,保持稳健增长,公司核心客户一汽大众 2025年 Q1实现销量 38.08万台,同比-4.82%,环比-18.74%,公司营收增速优于公司核心客户一汽大众的销量增速,主要由于奇瑞、零跑等新能源客户逐步放量。公司 2025年 Q1的综合毛利率为 34.30%,同比-0.27pct,基本持平。公司 2025年 Q1的期间费用率为 11.97%,同比+0.6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20/ +0.45/ -0.24/+0.27pct。公司 2025年 Q1实现归母净利润 0.31亿元,同比-4.3%,环比-4.71%。 长期看,四大核心成长逻辑助力公司高成长: 我们认为,多重因素驱动公司未来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1)行业空间持续扩容,尼龙管路具有轻量化、易加工、易安装等优势,有望全面应用于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2)新能源客户的拓展,公司 2024年在比亚迪、奇瑞新能源、零跑等新客户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欣旺达、苏州汇川等新能源客户,并成功获取数个全车尼龙管路的项目定点; 3)海外业务的放量,公司成本优势显著,目前已拓展安波福、特科拉、舍弗勒等海外客户,海外业务有望持续放量; 4)零部件自制率的提升,目前公司正积极推动零部件的国产替代,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5)其他业务领域的探索,公司 2024年成功开发新客户小鹏汇天,业务范围延伸至低空经济。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A”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 1.4/1.6/1.8亿元,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 19.5/17.1/14.7倍,考虑到公司新能源业务的放量与新业务的拓展, 我们给予公司 2025年 25倍 PE,对应 6个月目标价 29.5元/股。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圣泉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5-04-24 25.20 29.80 19.58% 25.38 0.71% -- 25.38 0.71% -- 详细
事件:4月18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加15.14%;利润总额达到2.49亿元,同比增加44.42%;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加50.46%。 受益于AI高端需求,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披露,报告期内,受益于AI算力、高频通信、半导体封装的快速发展及电池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增加,公司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订单增加,实现销量1.7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1.08%,销售收入3.6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30%;合成树脂产品销量16.6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0.23%,销售收入12.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33%;生物质产品销量5.6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6.55%,销售收入2.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0%此外,大庆生产基地“100万吨/年生物质精炼一体化(一期工程)项目”持续平稳运行,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实现减亏。 持续研发布局,高端产能不断释放2024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加速高附加值产品量产,其中1000吨/年PPO树脂产线、100吨/年碳氢树脂产线于年内建成投产,产能逐步释放,产品性能达到5G/6G高频高速覆铜板要求,满足AI服务器芯片封装的低损耗需求,并进入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公司紧抓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全面布局M6-M8级高端覆铜板材料,重点推进超低介电常数树脂、高导热/低模量/低热膨胀系数封装材料等高端电子化学材料的研发,实现电子级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双马树脂、PPO/OPE、碳氢树脂等核心产品的全系列覆盖,并针对性开发适配Chiplet封装、ABF积层膜等先进工艺所需要的特种环氧树脂、特种电子酚醛固化剂、双马/多马树脂等产品。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收入分别为117.03亿元、132.71亿元、149.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6亿元、14.05亿元、16.66亿元,给予25年22倍PE,对应六个月目标价29.8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导入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
浙江鼎力 机械行业 2025-04-24 40.94 47.84 11.59% 43.75 6.86% -- 43.75 6.86% -- 详细
事件: 浙江鼎力发布 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7.99亿元,同比+23.56%,归母净利润 16.29亿元,同比-12.76%; 单 Q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6.65亿元,归母净利润 1.68亿元,同比-70.65%。 内需阶段性承压,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2024年高空作业平台内外销分别为 8.66、 9.34万台,分别同比-33.35%、 +21.81%,国内市场逐步由成长期切换为结构调整期,海外市场仍保持较好增长。 公司层面: ①产品结构: 公司全年臂式、剪叉式、 桅柱式高机收入分别为29.56、 34.44、 7.72亿元,分别同比+20.84%、 +14.41%、 +53.14%。 其中臂式系列近年已成为公司成长主动力,收入占比已达41.21%,其中臂式产品海外收入同比+46.99%,市场开拓顺利。 ②市场结构: 公司全年内外销分别实现收入 16.49、 55.23亿元,分别同比-22.23%、 +43.83%,内外销均显著跑赢行业;其中得益于 CMEC 并表以及新市场、新产品开拓, 公司出口收入占比已达70.82%,创下历史新高,有效对冲内需下行。 受 CMEC 并表影响,盈利能力短期波动。 公司全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 35.04%,同比-1.75pct, 受 CMEC 低毛利收入并表影响略有波动;净利率为 20.89%,同比-8.7pct,主要系 CMEC 合并后期间费用增加, 四费合计 8.24%,同比+4.41pct, 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1.27pct、 +0.65pct、 +2.7pct,财务费用率增加主要系汇兑损益由 2023年+1.05亿元减少至 2024年-0.52亿元。 我们认为公司盈利能力下滑系 CMEC 费用并表导致的短期波动,未来随着公司加大整合整理力度,盈利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差异化新品储备丰富。 2024年,公司持续实施全球化战略,完善海外渠道建设,实现对全球市场更深更广的覆盖;公司募投项目“年产 4000台大型智能高位高空平台项目”结项,臂式新产能爬坡顺利,公司臂式产品涵盖电动、混动、柴动三类动力源,最大高度达 44米,最大载荷 454kg,高米数、大载重竞争优势突出;传统通用产品外,公司以科研创新为引擎,推出船舶喷涂除锈机器人、隧道打孔机器人、大吸力纯电动玻璃吸盘车、路轨两用轨道高空车、无油设计纯电剪叉、模板举升车等众多差异化、高品质新产品,逐步拓展大型船厂、轨道交通等全新应用场景,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成长天花板进一步拔高。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总收入分别 90.7、102.5、115.9亿元,增速分别为 16.3%、 13%、 13.1%;净利润分别为 18.6、22.3、 26.7亿元,增速分别为 14.4%、 19.9%、 19.5%,对应市盈率分别为 11.1、 9.3、 7.8X。公司国际化业务底蕴深厚, 凭借较强产品竞争力提升以及差异化布局, 国际化业务长期仍具较大增长空间,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6个月目标价为 47.84元,相当于 2025年 13X 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 内需持续下行、 出口增速放缓、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 新项目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兴齐眼药 医药生物 2025-04-23 71.20 98.00 39.26% 72.90 2.39% -- 72.90 2.3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43亿元和3.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42%和44.54%。 得益于核心品种销售放量,2024年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收入端,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9.43亿元,同比增长32.42%。其中,滴眼剂、凝胶剂/眼膏剂、医疗服务、溶液剂分别实现营收13.66亿元(+106.08%)、3.63亿元(-2.88%)、1.33亿元(-62.13%)、0.62亿元(+19.16%)。 利润端,2024年公司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44.54%,得益于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等核心品种的销售放量,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 全面布局眼科产品管线,核心产品销售快速放量可期:公司持续深耕眼药领域,目前其产品已全面覆盖延缓儿童近视进展药、干眼治疗药、眼用抗感染药、眼用抗炎/抗感染药、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药、眼用非类固醇消炎药、缩瞳药和抗青光眼用药等多个品类。其中,公司的核心品种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于2024年3月获批,该产品是经过循证医学验证能够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目前青少年人群近视等疾病高发,产品销售空间较大;另一核心产品兹润环孢素滴眼液(Ⅱ)已列入《中国干眼专家共识:生活方式相关性干眼(2022年)》等16项指南共识,目前该产品已覆盖全国大部分核心医院且被纳入医保,看好其销售持续放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7亿元、9.00亿元、11.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3.2%、31.0%、26.3%;2025年给予公司当期PE25倍,预计公司2025年EPS为3.92元/股,对应6个月目标价为98.00元/股,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核心产品销售低于预期;核心产品竞争格局恶化风险等。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5-04-23 19.23 22.00 15.24% 19.65 2.18% -- 19.65 2.18% -- 详细
事件: 三一重工发布 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83.83亿元,同比+5.9%,归母净利润 59.75亿元,同比+31.98%; 单 Q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00.23亿元,同比+12.12%,归母净利润 11.07亿元,同比+141.15%。 β 筑底复苏,挖机龙头再出发。 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2024年,挖机内销 10.05万台,同比+11.74%;出口 10.06万台,同比-4.24%。周期复苏、 挖机先行,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优先受益,同时持续开拓国际化市场,收入表现企稳回升。 1) 从产品结构上看: ①挖掘机械:收入 303.74亿元,同比+9.91%,连续 14年蝉联国内销量冠军; ②混凝土机械:收入 143.68亿元,同比-6.18%,连续 14年蝉联全球第一品牌;其中电动搅拌车连续4年国内市占率第一,收入首次超过燃油搅拌车。 ③起重机械: 收入 131.15亿元,同比+0.89%, 全球市占率大幅上升。 ④路面机械: 收入 30.01亿元,同比+20.75%,其中海外收入增速超过 35%。 ⑤桩工机械: 收入 20.76亿元,同比-0.44%,其中旋挖钻机国内市占率稳居第一。 2)从市场结构上看: 主营业务中, 国内收入 273.18亿元,同比-3.35%,主要系受混凝土、起重机械内需下行影响;出口收入485.13亿元,同比+12.15%,国际化收入占比已达 63.98%,其中亚澳、欧洲、美洲、非洲收入分别为 205.7、 123.2、 102.8、 53.5亿元,分别同比+15.47%、 +1.86%、 +6.64%、 +44.02%,新兴市场高景气以及公司持续投入下, 公司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 坚持高质量发展, 资本开支高峰已过, 经营质量进一步改善。 ①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全年实现毛利率、净利率 26.43%、 7.83%,同比+0.25pct、 +1.54pct,毛利率提升得益于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以及国内产品结构优化;净利率提升主要系收入企稳下,降本增效措施成效显现,期间费用率合计 17.91%,同比-1.36pct,其中销售、研发费用率下降 1.43pct、 1.06pct, 财务费用同比+0.89pct,若剔除汇兑影响表现更优。 ②现金流方面, 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148.14亿元,同比+159.53%,公司持续加强订单管理、严控风险,下游客户回款情况大幅改善。 ③资本开支方面, 2024年支出 29亿元,同比-35%,公司数字化硬件投入高峰已过,未来重点聚焦数字化营销、运营、研发等软性投入,经营质量有望继续向好。 治理机制持续优化, 分红率逐年提高, 拟发行 H 股运用资本活水。 ①回购激励: 2025年,公司计划回购股份 10~20亿元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创历史新高; 同时发布本年员工持股计划,设立规模不超过 5.35亿元,总股本占比不超过 1%,常态化的股份回购与员工激励有利于推动公司经营活力持续释放; ②港股上市: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 H 股,如若成功上市有利于公司全球化战略进一步深化、加强公司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③分红计划: 公司拟现金分红 30.3亿,同比+63%,分红率超过 50%,连续三年分红率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的收入分别为 902.8、1060、 1253.5亿元,增速分别为 15.2%、 17.4%、 18.3%;净利润分别为 85.1、 111.1、 138.2亿元,增速分别为 42.3%、 30.7%、24.4%;对应 PE 分别为 19.1X、 14.6X、 11.8X。周期上行龙头受益;同时公司凭借领先的国际化布局,全球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 业绩弹性显著,长期价值突出。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6个月目标价为 22元,相当于 2025年 22X 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 内需复苏不及预期、出口增长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贸易摩擦加剧风险。
虹软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5-04-22 42.25 49.73 16.63% 44.86 6.18% -- 44.86 6.18% -- 详细
事件概述近期,虹软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8.15亿元,同比增长21.62%;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99.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28.93%。 2025Q1实现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13.77%;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增长45.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长33.11%。 下游终端需求回暖,带动智能手机及智驾板块业务同步高增分业务来看,智能手机方向,受益于2023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回暖,行业温和复苏,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业务稳健增长。2024年实现营收6.75亿元,同比增长16.17%,毛利率91.39%,同比增加0.49个百分点;2025Q1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增长9.57%。 智能驾驶方向,受益于2024年各地政策补贴有效落地,汽车终端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加之公司车载视觉软件产品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持续高增长。2024年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71.20%,毛利率84.49%,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2025Q1实现营收0.30亿元,同比增长46.51%。 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研发保持高投入销售及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率16.29%,同比下降1.3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0.49%,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 2025Q1销售费用率16.46%,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9.27%,同比下降5.83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的持续下降也进一步说明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不断提升。 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公司2024年确认研发费用3.98亿元,同比增长9.69%,研发费用率48.81%;2025Q1确认研发费用0.98亿元,同比增长5.13%,研发费用率46.72%。持续高研发投入是公司在下游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背景下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智能超域融合顺利推进,加码AI眼镜投入2024年,公司已完成智能超域融合(TurboFusion)技术面向智能手机从旗舰机型到高端、主流机型的全面渗透,并在中低端机型市场实现规模化落地。继续探索AIGC与TurboFusion技术的深度融合,优化图像在夜景、逆光、长焦等场景的基础画质,推动影像计算智能化升级,同时实现了TurboFusion视频解决方案的落地。此外,公司加大AI眼镜投入力度,针对主流AI眼镜芯片进行全栈适配,并与高通建立深厚合作关系,围绕AR1Gen1芯片平台深入协作。截至年报发布时,公司已成功助力雷鸟V3完成国内首款AI眼镜的发售。 智驾业务稳步推进,智能商拍完成多平台覆盖智驾方面,VisDrive一站式车载视觉软件解决方案产品不断拓宽车型覆盖范围,健康监测算法、法规类产品、手势识别算法引擎均获得多个量产车型定点,并于2024年上半年推出基于智能SoC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目前处于量产技术验证阶段,2025年有望导入量产。 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全面推进海外布局,已获多款车型的全球定点项目。 智能商拍方面,2024年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图像生成垂直大模型体系实现从十亿级到百亿级参数量的跨越式提升,根据年报披露,PSAI产品已完成淘宝千牛、1688、抖音抖店、TikTok、京东京麦、拼多多和Shein等平台入驻,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 投资建议:公司以AI视觉算法为核心,深耕智能手机及智能汽车赛道,并加大在AI眼镜等端侧AI设备方向的布局,有望充分受益AI带来的端侧设备创新周期。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9.97/12.26/15.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1/3.12/4.10亿元,对应PE估值69.69/53.82/41.03倍,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软件授权的商业模式和在AIGC领域的前瞻布局,我们采用PS进行估值,给予6个月目标价49.73元,对应2025年20倍动态市销率。 风险提示:1)行业需求复苏不及预期;2)全球宏观环境或带来不利影响;3)公司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5-04-21 5.49 6.49 17.57% 5.56 1.28% -- 5.56 1.28% -- 详细
事件: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万亿元,同比下降3.5%,归母净利润461.87亿元,同比下降14.9%;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606.07亿元,同比下降5.67%,归母净利润64.84亿元,同比下降38.89%。2024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15元(含税),叠加2024年中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2024全年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24.29%(同比+3.47pct)。 收入业绩整体承压,Q4营收降幅有所收窄。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万亿元,同比下降3.5%,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及公司房建业务结构优化等内外部影响,公司营收同比下滑,Q1-Q4各季度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4.67%、1.16%、-13.62%、-5.67%,Q4公司营收降幅有所收窄。公司各业务营收及增速分别为:房建1.32万亿元(yoy-4.5%)、基建5509亿元(yoy1.0%)、房地产开发与投资3062亿元(yoy-0.8%)、勘察设计108亿元(yoy-7.9%)。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461.87亿元,同比下降14.9%,归母业绩增速下滑幅度大于营收增速主要系费用率增加和计提减值增加所致。 毛利率同比提升,现金流大幅改善。 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9.86%(同比+0.03pct),房建和基建施工业务毛利率均有所提升。各业务毛利率分别为:房建7.4%(同比+0.1pct)、基建10.0%(同比+0.2pct)、房地产开发与投资17.3%(同比-0.9pct)、勘察设计21%(同比-0.3pct)。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4.95%(同比+0.24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06pct/+0.06pct/0.07pct/+0.05pct,其中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4.4%,主要系地产业务加大广告投入,支付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费/销售佣金等有所增长。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信用减值约200.904亿元,同比增加57.88亿元。在费用率增加和减值增加影响下,公司销售净利率2.87%(同比0.38pct)。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57.74亿元,同比增加43%,其中Q4经营性净现金流927.83亿元(yoy+238.85%),主要由于公司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现金流管控所致。 房建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基建/境外新签合同增速亮眼。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4.50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境外新签合同2213亿元,同比增长19.0%。2024年,公司房建新签合同2.65万亿元(yoy-1.4%),其中工业厂房/教育设施新签合同分别增长16.0%/4.2%,房建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公司基建业务再获市场突破,新签合同1.41万亿元(yoy+21.1%),其中能源工程/水务及环保/水利水运新签合同分别同比增长85.6%/76.3%/8.6%。公司为全球建筑工程龙头企业,房建工程业务结构持续调整,合同质量稳步提升,工业厂房、科教文卫体设施、商业综合等公共建筑领域新签合同额合计占比提升至65.6%。 基建业务抢抓细分领域发展机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能源工程、水务及环保、水利水运等领域保持快速增长,新签合同额合计占比提升至53.7%。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855.7亿元、23815.6亿元和2472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4.2%、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5.4亿元、508.8亿元和53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10%、4.83%和4.17%,动态PE分别为4.7、4.4、4.3倍,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6.49元,对应2025年PE为5.5倍。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化债推进不及预期,项目回款不及预期,海外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地方财政收紧,原材料价格上涨。
春风动力 机械行业 2025-04-18 147.80 220.00 31.09% 173.70 17.52% -- 173.70 17.52% -- 详细
事件: 4月 16日,春风动力发布 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实现营收 150.38亿元,同比+24.18%,实现归母净利润 14.72亿元,同比+46.08%;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42.50亿元,同比+38.86%,实现归母净利润 4.23亿元,同比+45.20%。 摩托车业务表现优秀,电动两轮车业务逐步发力: 公司 2024年营收 150.38亿元,同比+24.18%,其中: 1)四轮车销售收入为72.10亿元,同比+10.85%,销量为 16.91万台,同比+15.47%,主要由于公司2023年调节库存导致基数较低; 2)摩托车内销收入为 30.94亿元,同比+44.44%,销量为 14.32万台,同比+44.21%,主要由于公司产品力强、持续热销,以及 450MT、 675SR、 800MT-X 等新品的上市; 3)两轮车外销收入为 29.43亿元,同比+30.22%,销量为 14.33万台,同比+46.67%,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拓展以及产品谱系的补齐; 4)极核销售收入为 3.97亿元,同比+ 414.15%,销量为 10.60万台,主要由于 AE2、 AE4、 AE5等新品的持续热销,以及渠道数量的加速扩张, 2024年渠道数量同比增长接近 15倍。 公司 2024年综合毛利率为 30.06%,同比-2.67pct,主要由于北美市场收入占比的下降,以及极核业务前期毛利率相对较低,其中: 1)四轮车的毛利率为36.51%,同比-1.94pct; 2)两轮车的毛利率为 21.68%,同比-2.41pct。公司2024年的期间费用率为 16.53%,同比-4.50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3.27/ +0.06/ -0.48/ -0.81pct,销售费用率同比下滑较多主要由于广告促销费用减少以及收入规模增长带来的费用摊薄。公司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4.72亿元,同比+46.08%。 两轮及四轮业务放量、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公司 2025年 Q1业绩优异: 公司 2025年 Q1实现营收 42.50亿元,同比+38.86%,主要由于公司产品的持续热销,以及 U10PRO 等四轮新品, 675NK、 700MT、 25款 450SR 等两轮新品陆续上市。 根据摩协口径, 2025年 1-2月公司摩托车销量为 3.63万台,同比+40.9%;全地形车销量为 2.38万台,同比+26.5%。 公司 2025年 Q1实现综合毛利率 29.73%,考虑到会计准则的变更,相比于 2024年略有下滑 0.33pct,主要由于极核销量的持续高增长。公司 2025年的期间费用率为 14.80%,考虑到会计准则的变更,相较于 2024年下滑 1.73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1.74/ +0.04/ +0.96/ -0.99pct。公司 2025年 Q1实现归母净利润 4.23亿元,同比+45.20%。 长期看,四大核心成长逻辑助力公司高成长: 1)全地形车产品结构改善: 公司深耕全地形车行业近二十年,已成为欧洲 ATV市占率第一,拥有深厚的品牌、技术、渠道积累。公司近年来加速布局空间更大、价值量更高的 UTV 及 SSV 产品, 2024年 8月上市 4款三缸平台新产品,包括 2款 UTV(U10/ U10Pro)、 2款 SSV(Z10/ Z10-4),兼具性能与价格优势,未来高端产品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2)国内中大排摩托车迎来新品周期: 公司深耕中大排摩托车多年,强大的产品打磨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特质,过往推出新产品成功率很高。公司 2024年以来加速完善产品谱系, 450MT、 675SR、 700MT、 800MT-X 等新品持续热销, 公司2024年国内中大排销量为 8.28万台,同比+114.5%,市占率达 20.83%,同比+9.47pct,未来在国内的销量及市占率仍有望持续提升。 3)中大排摩托车加速出海: 全球中大排摩托车市场空间大,公司全球市占率相对较低,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公司中大排摩托车产品力强,在国内市场已得到充分验证,全球化也已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中大排外销 6.69万辆,同比+63.8%。未来随着公司逐步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完善海外产品与渠道布局,出口销量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4)电动两轮车业务逐步发力: 电动两轮车行业高端化、智能化趋势明确,公司极核品牌以高端电摩入局,两年成为细分赛道第一,公司近期加速布局主品类航道、主价格航道, 2024年以来陆续上市 AE2、 AE4i、 EZ3i、 AE5i、 MO1i 多款踏板电自新产品, 覆盖价格带从 1万元以上逐步下探至 4000元左右,未来有望实现热销。此外,公司加速拓展渠道数量, 2024年极核渠道数量同比增长接近 15倍。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A”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 18.5/22.9/28.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 12.6/10.1/8.0倍,我们给予公司 2025年 18倍 PE,对应 6个月目标价 220元/股。 风险提示: 新车上市节奏不及预期、汇率及运费等外部环境变化风险、中美贸易环境变化风险。
洁美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5-04-18 16.63 20.51 13.19% 18.48 11.12% -- 18.48 11.12% -- 详细
事件: 4月 15日公司发布 2024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17亿元,同比增长 15.57%, 归母净利润 2.02亿元, 同比增长-20.91%; 扣非归母净利润 1.99亿元, 同比增长-21.94%。 载带龙头经营稳健,持续布局高端产品: 年报披露, 公司继续保持纸质载带高品质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一方面持续优化纸质载带系列产品结构,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加速技术迭代,报告期内, 公司电子封装材料营业收入 15.71亿元,同比增长 13.09%。 新产品方面,公司持续突破各类电子级薄膜产品,离型膜方面, MLCC 离型膜已向国巨、华新科、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主要客户实现稳定批量供货,并顺利进入韩日系大客户的批量供货导入阶段,其中韩系客户海外基地也通过产品认证测试; 偏光片用离型膜已向主要偏光片生产企业稳定批量供货。同时,公司自制 BOPET 材料为基础的 MLCC 离型膜低粗糙度产品、中高端偏光片离型膜、 OCA离型膜等新产品的开发,并开始在各家客户送样测试。光学级 BOPET膜及流延膜产品, 已在客户端全面展开使用自制基膜离型膜产品的验证及导入,并有多规格产品通过了验证进入批量导入阶段。 获得柔震科技控制权,产品线进一步拓展年报披露, 报告期内公司以受让柔震科技原股东股权的方式取得了柔震科技的控制权,收购的总价款为 3,000万元人民币,对应柔震科技出资比例的 56.8334%。 柔震科技专注于聚合物基金属复合膜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产品包括复合铝箔( PET 铝箔)、 复合铜箔( PET铜箔)以及涂碳复合铝箔三类核心产品, 目前柔震科技已与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及终端客户开展深度合作,且是部分锂电池客户复合铝箔的唯一批量供应商。 公司通过获得柔震科技控制权, 产品线进一步拓展至新能源复合集流体领域,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5年~2027年收入分别为 22.17亿元、 29.26亿元、 40.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4亿元、 4.36亿元、 7.27亿元, 给予 25年 30倍 PE,对应六个月目标价 20.51元, 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导入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
伟星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5-04-18 11.89 13.20 7.67% 12.60 5.97% -- 12.60 5.97% -- 详细
事件: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营收62.67亿元(yoy-1.75%),归母净利润9.53亿元(yoy-33.49%),扣非归母净利润9.17亿元(yoy-28.08%);2024Q4,营收24.94亿元(yoy-5.26%),归母净利润3.29亿元(yoy-41.09%),扣非归母净利润3.05亿元(yoy28.72%)。 工程业务下滑拖累整体营收,“同心圆”营收同比增长。 2024年,营收62.67亿元(yoy-1.75%),Q1-Q4各季度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11.19%、0.41%、-5.24%、-5.26%,或由于行业需求影响,公司营收增速逐季承压。各业务营收及增速分别为:PPR系列产品29.39亿元(yoy-1.72%)、PE系列产品14.23亿元(yoy6.90%)、PVC系列产品8.27亿元(yoy-8.09%)、防水净水及其他产品10.33亿元(yoy+12.94%),工程业务下滑或为整体营收承压的主要拖累项。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9.53亿元(yoy-33.49%),公司归母净利润降幅大于营收降幅,主要系毛利率下降/费用率增加/投资收益减少/减值增加多因素影响所致。 盈利能力承压,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 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41.72%(同比-2.6pct),主要系市场竞争加剧叠加收购公司毛利率偏低影响所致,其中Q4销售毛利率40.56%(同比-4.32pct、环比-2.55pct)。各业务毛利率分别为:PPR系列产品56.47%(同比-1.61pct)、PE系列产品31.40%(同比-2.92pct)、PVC系列产品21.75%(同比-5.95pct)、防水净水等其他产品31.50%(同比-2.67pct)。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22.16%(同比+2.3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2.10pct/-0.06pct/-0.10pct/+0.40pct,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4.04%,主要系市场需求疲软,公司加大市场投入和推广力度。2024年,公司投资收益0.26亿元,同比减少1.61亿元,主要因合营企业东鹏合立的投资收益同比减少1.67亿元。 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信用减值合计约1.07亿元(同比+0.90亿元),主要系收购公司商誉减值准备增加7397万元。在以上多因素影响下,期内公司销售净利率15.32%(同比-7.59pct)。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1.47亿元(yoy-16.49%)。 分红比例同比大幅提升,长期投资价值凸显。2024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叠加2024年中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2024全年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99%(同比+11.21pct)。公司作为高端零售PPR龙头企业,持续优化升级“产品+服务”模式,不断强化竞争优势,同时加快新业务培育和“同心圆”产业链拓展,防水业务市场快速渗透,净水业务积极探索可持续动销模式,期内公司零售业务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工程业务,积极做好优化调整和风险防控,确保业务经营质量。同时,公司国际化战略有序推进,2024年境外营收同比增长26.65%。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5.81亿元、71.24亿元和77.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2%、8.24%和8.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1亿元、11.96亿元和13.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9%、13.83%和12.40%,动态PE分别为17.8倍、15.6倍和13.9倍。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13.2元,对应2025年PE为20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
标榜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5-04-18 20.99 23.60 1.33% 23.79 13.34% -- 23.79 13.34% -- 详细
事件: 4月 16日,标榜股份发布 2024年报,实现营收 5.14亿元,同比-10.0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亿元,同比-18.27%。 新能源业务逐步放量,公司 2024年 Q4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公司 2024年实现营收 5.14亿元,同比-10.03%,营收下降幅度小于核心客户一汽大众 2024年销量-13.36%的下降幅度,主要由于奇瑞、零跑等新能源客户逐步放量,公司 2024年新能源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0.82亿元,同比+25.30%。 公司 2024年实现综合毛利率 32.76%,同比-0.99pct,小幅下滑,主要由于产品和客户结构的变化。公司 2024年的期间费用率为 11.16%,同比+2.98pct,其中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增加较多, 管理费用率增加主要由于职工薪酬的增加,研发费用率增加主要由于新项目前期投入大。公司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18.27%。 分季度来看,公司 2024年 Q4实现营收 1.54亿元,同比-3.27%,环比+38.82%,受益于新能源项目的逐步放量,营收同环比增速均优于同期一汽大众销量的同环比表现,一汽大众 2024年销量 46.86万台,同比-12%,环比+24.05%。公司2024年 Q4实现综合毛利率 35.29%(调整前),同比+4.17pct,环比+1.73pct,同环比均大幅改善,同比改善主要由于毛利率较高的新能源项目逐步放量,环比改善主要由于规模效应。公司 2024年 Q4的期间费用率为 10.06%(调整前),同比+0.09pct,环比-3.23pct,环比改善较多主要由于收入规模增长带来的费用摊薄。公司 2024年 Q4的资产减值+信用减值合计 761.17万元,同环比均增加较多,主要由于计提存货跌价减值损失、应收款项预期信用损失增加。公司 2024年 Q4实现归母净利润 0.33亿元,同比-11.44%,环比+19.26%。 长期看,四大核心成长逻辑助力公司高成长: 我们认为,多重因素驱动公司未来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1)行业空间持续扩容,尼龙管路具有轻量化、易加工、易安装等优势,有望全面应用于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2)新能源客户的拓展,公司 2024年在比亚迪、奇瑞新能源、零跑等新客户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欣旺达、苏州汇川等新能源客户,并成功获取数个全车尼龙管路的项目定点; 3)海外业务的放量,公司成本优势显著,目前已拓展安波福、特科拉、舍弗勒等海外客户,海外业务有望持续放量; 4)零部件自制率的提升,目前公司正积极推动零部件的国产替代,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5)其他业务领域的探索,公司 2024年成功开发新客户小鹏汇天,业务范围延伸至低空经济。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A”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 1.4/1.6/1.8亿元,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 17.8/15.6/13.4倍,我们给予公司 2025年 20倍 PE,对应 6个月目标价 23.6元/股。
东山精密 计算机行业 2025-04-17 24.13 34.19 35.25% 25.79 6.88% -- 25.79 6.88% -- 详细
事件: 4月 14日公司发布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43,402.27万元 - 46,295.76万元,比上年度同期增长 50%-60%; 扣非归母净利润 39,196.05万元 - 41,809.12万元, 比上年度同期增长 50%-60%。 把握 AI 基建需求,主营业务销量显著提升: 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业务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核心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79,063.62万元,较上年增长 9.33%。 利润方面, 2024年公司针对 LED 业务进行优化管理,对部分低效设备进行整合优化,产生 1.64亿资产处置损失,并对 LED业务相关资产计提 5.95亿资产减值损失。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积极把握 AI 基建,公司电子电路、精密组件等产品作为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基础零部件,销量显著提升,带动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 积极回购股份,彰显发展信心: 4月 10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资金总额人民币 1亿元-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 48.78元/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0.12%-0.24%。 4月 11日公司发布公告,首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实施回购公司股份2,089,800股,最高成交价 24.23元/股,最低成交价 23.55元/股,成交总金额 50,240,898元。 公司积极回购股份,彰显发展信心。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年~2026年收入分别为 367.91亿元、 426.04亿元、 491.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89亿元、 29.17亿元、36.58亿元, 给予 25年 20倍 PE,对应六个月目标价 34.19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导入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宁波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5-04-14 23.75 28.09 13.54% 24.96 5.09% -- 24.96 5.09% -- 详细
事件: 宁波银行披露 2024年年报,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 8.19%(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为 7.45%),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 13.92%(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为 13.5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23%(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为 7.02%), 业绩实现稳健增长,我们点评如下: 2024年四季度,宁波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 3.78%,其中规模扩张 、净息差同比走阔、成本节约是主要驱动因素,而非息收入增长放缓、税收增加则对业绩增长形成拖累。 生息资产维持较快增长,增速有所放缓。 2024年四季度,宁波银行生息资产(日均余额口径)同比增长 16.01%,较 2024Q3增速下降 5.64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新增资产来看,去年四季度新增规模 576亿元,同比多增 162亿元,其中信贷投放弱于季节性,金融资产投资配置力度则显著增强,总体来看,生息资产扩张主要受信贷增速放缓的拖累,在此影响下,宁波银行在去年底利率下行阶段加大了对债券配置,弥补信贷增长的缺口。 信贷方面, 去年四季度新增 214亿元,同比减少 153亿元,一般对公信贷、零售信贷净新增额均低于 2023年同期水平,对公信贷投放减少可能主要是基于投放前置的影响,四季度开始调结构, 2024年全年新增一般性对公贷款仍较 2023年多 655亿元;而零售信贷增长偏弱可能主要是因为 2023年大规模投放后,零售信贷风险上升,基于控风险的压力,宁波银行适当放缓投放节奏, 2024年新增零售信贷较 2023年减少 654亿元。 总体来看, 2023年宁银消金大规模投放消费贷款后, 2024年宁波银行放慢了扩张的步伐,有意控制风险,子公司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上升势头趋缓。 同业负债支持负债增长。 去年四季度,宁波银行新增负债主要是同业负债以及应付债券;而存款增长则季节性放缓。从往年的经验来看,一季度是宁波银行存款增长的旺季,二季度及下半年则主要依靠同业负债,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 净息差环比走阔,表现优异。 去年四季度,宁波银行单季净息差为 1.87%,环比提升 6bps,同比提升 4bps,对利息净收入增长形成支撑。具体来看: ①资产端收益率大致平稳。 去年四季度,宁波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89%,环比仅微降 1bps,保持基本稳定的态势,其中对公贷款收益率去年下半年变化不大,零售信贷收益率仍在明显下行。 ②负债端成本明显改善。 去年四季度,宁波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为1.96%,环比下降 10bps,主要受益于去年四季度存款挂牌利率下调驱动存款成本下行,以及同业负债成本下行幅度较显著。③2024年宁波银行净息差具备较强韧性, 较 2023年仅下降 2bps,表现也优于同业, 但考虑到 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有效信贷需求偏弱的影响,我们预计宁波银行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 非息收入增长放缓。 去年四季度,宁波银行非息净收入同比下降 12.3%,主要受其他非息净收入的拖累,预计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减少有关。 成本收入比同比改善。 去年四季度,宁波银行成本收入比为42.2%,同比下降 2.6个百分点, 2024年全年成本收入比较 2023年下降 3.5个百分点, 降本增效成果显现。 资产质量稳健,不良生成率下行。 去年四季度末,宁波银行不良率环比持平,其中对公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零售信贷不良率较去年中报微升,关注率较去年三季度末下降 5bps 至 1.03%,资产质量指标大致稳定。拨备覆盖率环比 24Q3下降 15.5个百分点至 389.35%,抵御风险的能力仍较强。 我们测算去年全年不良净生成率 1.15%,自去年一季度以来缓慢下行, 预计主要得益于今年控制零售消金信贷投放后,资产质量压力有所缓解。 2024年全年不良生成率较 2023年仍提升 28bps,处于过去几年偏高水平。 展望未来,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对外贸型企业经营将带来持续且深远的影响,宁波以及整个浙江中小微客群可能受外需下行的影响,宁波银行信贷增长以及资产质量趋势仍值得重点关注。 因贷款核销处置加快,所得税费用增加。 去年四季度,宁波银行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 96.5%,较 Q3增速提升 36.8个百分点,对净利润增速形成拖累,所得税费用增加主要是因为宁波银行以前预提了信用减值损失的这部分贷款,现在实质性变成坏账了(体现为今年以来贷款核销大幅增加, Q1核销转出同比增长 61%、 Q2同比增长 131%、 Q3同比增长 74%, Q4同比增长 32.6%),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大幅减少,进而导致递延所得税费用大幅上升,进而增加了所得税费用, 对利润形成拖累。 投资建议: 宁波银行 2024年营收表现稳健,但利润难以释放,经营层面的亮点体现在: ①在主动放缓消金子公司信贷投放速度的基础上,资产负债表仍维持较快扩张,在各主要业务区域市占率预计进一步提升; ②净息差具备较强韧性, 2024年全年息差降幅仅 2bps, 表现明显优于同业; ③2024Q1以来不良生成速度逐步放缓,预计受益于主动控制宁银消金公司消费信贷投放节奏,新增风险得以缓和; ④2024年大多数银行通过释放债券浮盈支撑营收增长,而宁波银行并未明显释放债券浮盈,这对 2025年营收可能会形成支撑。 ⑤分红率大幅提升至 22.77%,股息率提升至3.85%,回馈股东意愿增强。 隐忧在于: ①当前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未来演绎的方向具备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宁波银行客群以中小微的民营企业为主,其零售客群背后的主体也大多是中高端白领或企业主,其信贷增长、资产质量趋势仍值得重点关注; ②考虑到子公司补提拨备的需要,利润增速可能仍将低于营收增速。 预计 2025年宁波银行营收增速为 6.50%,归母净利润增速为5.48%,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6个月目标价为 28.09元,相当于 2025年 0.8X PB。 风险提示: 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级、零售信贷风险显著暴露。
徐工机械 机械行业 2025-04-11 8.52 9.90 9.76% 9.17 7.63% -- 9.17 7.63% -- 详细
事件: 徐工机械发布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拟用自有资金或其他合法资金回购 18-36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 13元/股,按 13元/股价格计算,拟回购股份占总股本的 1.17%-2.34%。 本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连续第三年实施回购计划, 回购规模创历史新高: 回顾公司历史回购,公司分别于 2015年、 2023年、 2024年发布回购计划并完成,回购规模分别约为 2.59亿元、 8.52亿元、 3.73亿元,分别占彼时总股本的 1.08%、 1%、 0.48%。本次回购系公司连续第三年回购,且规模较大,我们认为一方面反映了公司对当前行业格局和产业边际改善的判断,系对业绩增长的信心,另一方面是积极深化国改,持续完善长效激励机制。此举亦充分体现了国有大企业对社会、对市场的担当。 深化国改,践行股东回报计划: 公司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和激励机制等改革手段,持续推动自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也在 2024年底提出了《全球投资者未来三年(2025-2027)回报计划》,不仅在主业方面加强研发投入、提升基本面,也在股东回报方面,计划 2025-2027年累计现金分红率不低于 40%、提出控股股东常态化增持并支持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在内的中长期激励计划。 挖机内需逐步企稳复苏,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2023-2024年挖机行业销售增速分别为-25.4%、 3.1%,其中内销分别为-40.8%、 11.74%。 2025年一季度挖机行业销量 6.14万台,同比增行 22.8%,其中内外销增速分别为 38.3%、 5.5%,内销自 2024年转正后, 继续保持高增。 从内销分吨位结构来看, 小挖率先回正带动行业,中大挖也呈现企稳回正趋势。 我们看好工程机械行业内需复苏,结构性景气有望向全面景气升级,徐工市场地位突出,截至 2023年公司挖掘机位居全球第六,国内第二,有望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的收入分别为 940.8、1016.9、 1130.4亿元,增速分别为 1.3%、 8.1%、 11.2%,净利润分别为 60.1、 77.6、 96.9亿元,增速分别为 12.8%、 29.1%、 24.9%,对应 PE 分别为 15.9、 12.3、 9.9倍。公司作为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龙头, 短期受益于行业β改善,长期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与全球竞争力, 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6个月目标价为 9.9元,相当于 2025年 15X 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 国内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新兴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09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