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覃晶晶

安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450522080001...>>

20日
短线
18.75%
(第540名)
60日
中线
18.7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斯瑞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5-10 10.78 17.31 51.58% 14.59 35.34%
14.59 35.34%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营业收入11.80亿元,同比+18.71%;归母净利0.98亿元,同比+26.04%;扣非归母0.81亿元,同比+54.21%。2023年Q4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12.70%、环比+0.49%;归母净利2990万元,同比+52.23%、环比+89.24%;扣非归母2595万元,同比+20.63%、环比+72.20%。 2024年Q1营业收入2.87亿元,同比+14.26%、环比-7.54%;归母净利2456万元,同比+13.49%、环比-17.86%;扣非归母2127万元,同比+13.73%、环比-18.03%。 盈利能力提升,高强高导铜合金和医疗零组件毛利显著增长2023年公司总毛利2.48亿元,同比+31.9%。其中主要业务高强高导铜合金、中高压电接触材料、高性能金属铬粉、医疗影像零组件毛利依次为9790、6647、1143、1123万元,依次同比变动+40.2%、+0.6%、+16.6%、+42.2%,占比依次为39.5%、26.9%、4.6%、4.5%。2023年公司毛利率22.18%,同比+2.55pct,主因公司国际市场业务快速增长,国内业务产品销售结构持续优化。 铜合金下游需求提升,火箭喷管进入量产阶段2023年,高强高导铜合金营收5.34亿元,同比+20.83%,毛利率18.33%,同比+2.54pct。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提振连接器需求,全球轨交市场稳定发展,公司轨道交通大功率牵引电机端环、导条业务稳步增长。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爆发式增长,公司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2024年,公司将快速推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零件、组件产业化项目》投资建设。项目预计实现年产约300吨锻件、400套火箭发动机喷注器面板、1,100套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外壁等零组件,建设总周期约5年。 CT&DR球管市占率稳步提升,推进新产能建设2023年,医疗影像零组件营收4832.94万元,同比+21.16%,毛利率23.24%,同比+3.85pct。随着国内下游医疗影像装备企业快速发展,公司在国内市占率稳步提升。得益于部分产品逐步实现批量供应,单位成本逐步降低。2023年公司启动“斯瑞新材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一)”,建设“年产3万套医疗影像装备等电真空用材料、零组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2024年公司将启动厂房建设,力争年内建成。项目预计实现年产30,000套CT球管零组件、15,000套DR射线管零组件、500套直线加速器零组件、3,500套半导体产品组件和30,000套高电压用VI导电系统组件的产能,建设期4年。 高性能铬粉和中高压电接触材料营收稳步增长2023年,高性能铬粉营收5991.19万元,同比+25.34%,毛利率19.08%,同比-1.42pct。中高压电接触材料营收2.81亿元,同比+7.52%,毛利率23.68%,同比-1.62pct。2023年公司完成了年产2000吨高性能金属铬的研发制造基地建设。 光模块材料具备放量潜力2023年,公司启动“斯瑞新材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一)”,其中“年产2,000万套光模块芯片基座/壳体材料及零组件项目”建设后将实现年产2,000万套光模块芯片基座、1,000万套光模块芯片壳体,其中光模块芯片基座已实现向市场批量供应,光模块芯片壳体处于样品验证阶段,建设期5年。公司下游主要客户包括天孚通信、环球广电、东莞讯滔、Finisar等。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90、21.61、28.10亿元,实现净利润1.40、1.88、2.6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5、0.34、0.47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45.4、33.9、24.3倍。公司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维持17.31元/股,对应24年PE约69.2倍。 风险提示: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永兴材料 钢铁行业 2024-05-09 45.52 70.60 97.32% 45.95 0.94%
45.95 0.94%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和 2024年一季报2023年营业收入 121.89亿元,同比减少 21.76%;归母净利润 34.07亿元,同比减少 46.09%;扣非归母净利润 32.39亿元,同比减少47.66%。 2024年 Q1营业收入 23.00亿元,同比减少 31.07%、环比减少 7.44%; 归母净利润 4.68亿元,同比减少 49.70%、环比增加 32.19%;扣非归母净利润 3.08亿元,同比减少 67.04%、环比减少 15.67%。 特钢新材料业务显著增利,锂价影响锂电业务承压营收方面, 2023年锂电新能源业务、特钢新材料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 52.82、 69.07亿元,同比分别-39.55%、 +0.96%,占营收比例分别为 43.33%、 56.67%。 毛利方面, 2023年锂电新能源业务、 特钢新材料业务毛利分别为36.85、8.25亿元,同比分别-51.22%、+37.38%。毛利率分别为 69.76%、11.94%,同比分别-16.69pct、 +3.17pct。 锂电新能源业务: 2023年公司实现碳酸锂销量 2.69万吨,同比增长36.43%,单吨收入 18.83万元/吨, 同比下降 56.7%。 单吨营业成本5.31万元/吨,同比下降 4.16%。 单吨毛利 13.52万元/吨,同比下降64.4%。 合计净利润 28.79亿元。 公司碳酸锂吨净利同比-19.54万元/吨, SMM 电池级碳酸均价同比-22.36万元/吨, 公司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维持经营稳定。 2024Q1,公司实现碳酸锂销量 0.69万吨,同比增长 14.8%, 合计净利润 3.51亿元。 特钢新材料业务: 2023年公司实现不锈钢产品销量 31.03万吨,同比增长 3.62%,单吨收入 22258元/吨,单吨毛利 2658元/吨, 单吨净利 1701元/吨,合计净利润 5.28亿元。 深化采选冶一体化布局,降本增效助力成本管控√资源端: 公司主力矿山化山瓷石矿积极开展增储工作,完成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工作,证载生产规模由 300万吨/年变更为 900万吨/年。 300万吨/年锂矿石高效选矿与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相关部门审批,正式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具备 600万吨/年选矿能力,此外矿石原料输送项目、矿山改扩建项目完成立项。 √冶炼端: 公司通过焙烧配方和工艺优化等,提高锂收得率,降低能源消耗,推动副产品综合利用。 并正在进行多项研发项目, 进一步增强公司云母提锂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降本增效取得成果,碳酸锂单吨营业成本同比下降 4.16%。 特钢业务优化产品结构和比例, 吨利提升明显2023年公司坚持“产品围绕市场”,瞄准国家产业政策方向调整产品结构和比例, 在产品总销量增长的基础上, 提升棒材产品占比。 公司吨钢毛利提升明显, 整体单吨毛利 2,000元/吨以上产品销量占比超过40%。 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持续进行制程改善和技术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锂离子电池业务逐步放量2023年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正式由建设期进入运营期, 公司以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工艺创新为重点,成功开拓市场签约多个项目, 销售对象涉及列车交通、海上风电、火储联调、风光储氢、工程机械等领域。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年-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117.98、 128.05、136.9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9.87、 26.24、 29.5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3.69、 4.87、 5.47元/股,目前股价对应 PE 为 12.9、 9.8、 8.7倍,维持“买入-A”评级, 6个月目标价调整为 73.8元,相当于 2024年 20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雅化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4-05-09 10.97 15.45 73.77% 11.48 4.65%
11.48 4.65%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18.95亿元,同比-17.72%;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99.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104.76%。 2024年Q1实现营业收入18.52亿元,环比-23.58%,同比-39.03%;实现归母净利润0.15亿元,环比由亏转盈,同比-97.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8亿元,环比由亏转盈,同比-98.64%。 锂价波动毛利率承压,民爆业务毛利率同比改善2023年公司毛利合计16.02亿元,锂盐业务贡献4.66亿元,占比29.1%;民爆行业贡献10.82亿元,占比67.5%。 √锂业务:2023年碳酸锂由短缺转至过剩,锂价承压。公司锂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43.56pct至5.62%;重点子公司方面,雅安锂业实现净利润4.74亿元。 √民爆业务:民爆业务营收33.96亿元,同比提升12.21%。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2.52pct至31.85%。重点子公司方面,雅安公司实现净利润5.56亿元。 锂盐产量同比增加,扩能项目有序推进2023年,公司全年实现锂盐产品产量、销量分别为31261吨、29397吨,分别同比+9.89%、-7.16%。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锂盐综合产能7.3万吨,主要产品产能为氢氧化锂6.3万吨、碳酸锂0.6万吨。公司雅安锂业二期3万吨氢氧化锂生产项目已于2023年建成投产,且已达产。公司对锂产业进行扩能规划,2023年已启动雅安锂业三期高等级锂盐生产线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有序推进中。 公司锂业务客户订单充足。(1)与特斯拉合同续签至2030年,每年20.7万吨-30.1万吨氢氧化锂。(2)供给SKON氢氧化锂至2025年,合同数量不少于2万吨,不高于3万吨。(3)供给LGES氢氧化锂至2025年,不超过3万吨。(4)供给宁德时代氢氧化锂至2026年,合同数量4.1万吨。(5)供给LGC氢氧化锂至26年,合同数量3万吨。 Kamativi锂精矿已完成首批发运,自控+外购实现资源保障公司目前开采项目为津巴布韦Kamativi锂矿,已完成项目一期建设,首批锂精矿已于2024年发运回国。随着2024年二期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实现年供给35万吨以上自控锂精矿,自给率超过60%,能满足公司现有大部分锂盐产能对锂精矿的需求,公司也实现了自控锂矿+外购锂矿的资源保障体系。 √包销方面:主要有银河锂业12万吨/年锂精矿、Core7.5万吨/年锂精矿(2023年3月额外获得1.85万吨)、ABY12万吨/年锂精矿。 公司2023年与DMCC签订锂辉石矿承购协议,每年提供至少50万吨锂辉石DSO矿产品,4年合计200万吨,另外公司2024年与DMCC签订5年协议,约定2024年交付第一批产品,锂辉石精矿不少于1.5万吨/年,将在Q4发运,2025年-2028年交付数量不少于12.5万吨/年。公司与Pilgangoora协议约定,2024年向公司供应锂辉石精矿2-8万吨,2025-2026年供应锂辉石精矿10-16万吨。 √参控股方面:李家沟产能计划18万吨/年,公司拥有优先供应权;参股澳洲EFE、EVR公司,公司拥有项目优先合作权,其中EVR拥有澳大利亚肖河锂锡钽项目及奥地利韦因贝尼项目和东阿尔卑斯山锂矿等锂资源项目。公司控股中非实业,其拥有纳米比亚达马拉兰矿区4个矿权。公司控股普得科技,间接持有KMC公司60%股权。KMC公司拥有津巴布韦Kamativi矿区锂锡钽铌铍等伟晶岩多金属矿100%矿权。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5.98、76.54、125.49亿元,实现净利润9.87、11.57、16.6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6、1.00、1.44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12.6、10.8、7.5倍。公司维持“增持-A”评级,6个月目标价调整为15.5元/股,对应24年PE为18倍。 风险提示:锂价大幅波动,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宁波韵升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5-08 6.24 7.70 47.51% 6.44 3.21%
6.44 3.21%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53.69亿元,同比-16.23%;归母净利润-2.2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01亿元,由盈转亏。其中23Q4营业收入13.46亿元,同比-4.37%、环比+0.59%;归母净利润0.19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0.037亿元,由亏转盈。 24Q1公司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28.25%,环比-23.76%;归母净利润-43.15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686.94万元。 稀土跌价拖累业绩表现,Q2有望好转价:23Q3/23Q4/24Q1镨钕氧化物均价分别为48.6/49.0/38.2万元/吨,分别环比+0.8%/+1%/-22%。截至4月30日,Q2镨钕氧化物已自35.4万元/吨反弹至40.4万元/吨,上涨14%。Q2原料价格反弹,有望提振下游采购意愿,将有利于公司业绩表现改善。 营收:23年公司钕铁硼产品营收46.76亿元,同比-13.81%。其中以磁组件形式提供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销售收入为1.42亿元。23年公司成品销量10788吨,同比+12.22%。24Q1公司主营业务营收9.48亿元,同比-23.86%,稀土跌价影响产品价格、利润表现及下游采购积极性。另外Q1为下游需求淡季,行业需求普遍偏弱,亦对销量形成拖累。 下游结构:23年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工业及其他领域销售收入分别为18.32/11.02/17.42亿元,在钕铁硼产品营收中占比分别为39.2%/23.6%/37.3%。24Q1三个领域收入分别为4.01/1.88/3.59亿元,在钕铁硼产品营收中占比42.3%/19.8%/37.9%。 募投项目延期,看好长期需求公司目前具备钕铁硼坯料产能21000吨/年。据公司《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公告》,由于行业周期性调整及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对包头1.5万吨募投产能进行延期,将预期投产时间自24年4月延后为25年6月投产5000吨,26年6月剩余产能投产。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供应商地位持续夯实,其中国内新能源主驱配套180万套,按乘联会统计的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73.6万辆计,市场占有率达23.2%。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确立了公司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的领先地位。公司与方正电机、卧龙电驱等各大主驱系统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另外在新兴领域,人形机器人、eVTOL新兴需求崛起,具备较大潜力。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76、61.77、83.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4、4.84、6.6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5、0.44、0.60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17.9、14.2、10.3倍,维持“增持-A”评级,6个月目标价调整为7.7元,相当于2024年22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4-05-06 47.95 74.40 78.16% 53.00 10.53%
53.00 10.53%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24.89亿元,同比+29.62%;归母净利7.17亿元,同比+33.35%;扣非归母7.23亿元,同比+47.63%。其中2023年Q4营业收入9.12亿元,同比+22.82%、环比+60.26%;归母净利1.99亿元,同比-11.25%、环比+15.48%;扣非归母2.22亿元,同比+20.17%、环比+36.07%。 24Q1公司营业收入6.31亿元,同比+25.99%,环比-30.84%;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26.35%,环比-14.94%;扣非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27.97%,环比-25.65%。 基础业务稳健发展,生命科学业务提振毛利水平2023年公司总毛利12.11亿元,同比上升43.4%。其中吸附材料、系统装置毛利依次为7.96、3.71亿元,依次同比变动+31.9%、+82.9%。 其中扣除盐湖提锂大项目后,基础业务收入19.69亿元,同比+20.12%,占全年总营收的79.1%,基础业务稳健发展。 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48.9%,同比+4.88pct,得益于公司生命科学业务维持较高增速和占比增加,生产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加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吸附材料、系统装置毛利率依次为51.13%、44.92%,依次同比变动+7.16pct、+1.59pct。 加大研发投入,高价值吸附材料推进新品开发2023年公司吸附材料产量4.93万吨,同比+1.63%;销量4.77万吨,同比+10.47%。2023年,研发费用支出1.47亿元,占营收5.93%,高价值吸附分离材料新品不断被开发。2023年系统装置产销量175套,同比+73.27%。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公司提供的多系列吸附产品和整线技术可应用多领域,环保领域系统装置增加明显。 生命科学板块高增,品牌价值初步形成2023年公司生命科学领域实现销售收入4.44亿元,同比+40%,保持高速增长。生命科学受到GLP-1市场高景气拉动,固相载体需求增长明显,拉动收入占比持续上升。两年内公司新建固相载体车间和琼脂糖/葡聚糖车间,产能分别为120t和70000L,并配套完成品控和认证体系。公司生科领域形成全球化营销和技术服务网络,客户数达到500个显著增加,项目覆盖从临床前研发到商业化各阶段。水处理板块市场渗透率提升2023年实现水处理与超纯化吸附材料销售收入5.13亿元,同比+22%。公司对标国际顶尖品牌,高端饮用水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超纯水市场覆盖率持续提高,高端饮用水已形成稳定的长单客户群,价格维持基本稳定。公司在电子、核电领域大客户推广率趋近70%,在面板领域实现了多家大型面板企业的商业销售,在半导体领域在多个新品制造企业进行全线测试或开始商业化应用。 提锂产业化能力突出,在手订单高质量交付2023年,公司获取4个大型产业化项目订单,新增合同额近5亿元,营业收入达5.2亿元。新增订单包括国投罗钾5000吨提锂系统装置和吸附剂、阿根廷哈纳克3000吨提锂整线、麻米措吸附剂订单等。 公司已完成或正在执行12个盐湖提锂项目,合计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8.6万吨,其中5个项目已成功投产运营。公司坚定履约,保障高水平交付。年度重点项目国能矿业结则茶卡项目首条产线正在进行安装,预计I期项目整体将于2024年投产。除锂之外,公司还拓展了提镍、提钴等新能源金属业务,贡献营收约2亿元,总体来看金属资源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57、36.42、46.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42、11.64、14.9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86、2.31、2.96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25.1、20.3、15.8倍,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调整为74.4元,相当于2024年40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创新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5-06 4.24 6.84 72.95% 4.42 4.25%
4.42 4.25%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28.44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归母净利润9.58亿元,同比下降12.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81亿元,同比下降17.33%。 2024年Q1实现营业收入177.79亿元,同比增长7.78%,环比下降8.22%;实现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6.02%,环比上升17.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16.04%,环比上升15.74%。 产能逐步释放,铝加工业务稳步增长量:2023年产量471.96万吨,同比+11.78%。其中棒材产量340.93万吨(同比+9.19%),销量324.91万吨(同比+11.53%);型材产量8.78万吨(同比-12.04%),销量8.35万吨(同比-13.12%),;板带箔产量55.15万吨(同比+9.71%),销量50.70万吨(同比+2.18%);铝杆线缆产量67.10万吨(同比+34.90%),销量66.98万吨(同比+34.58%);结构件产量2312.62万件(同比-36.49%),销量2659.02万件(同比-29.99%)。 营收:以上细分产品营收分别为486.02亿、25.01亿、95.85亿、113.71亿、2.03亿,营收占比分别为66.72%、3.43%、13.16%、15.61%、0.28%;毛利:以上细分产品毛利分别为11.18亿、4.97亿、3.71亿、3.25亿、-0.08亿;毛利率分别为2.30%、19.86%、3.87%、2.86%、-3.81%;同比-0.06pct、-0.72pct、-0.25pct、+0.31pct、+4.24pct。 积极推进全球项目布局,打造绿铝绿能高端产品优势推进海外项目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公司2023年在越南启动10万吨3C消费电子型材项目,建设全球性3C消费电子型材供应链工厂。在有效满足下游核心客户全球化供货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公司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将巩固公司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地位。公司已在墨西哥开展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等项目,公司汽车下游客户已有多家在墨西哥建厂生产。 积极提升绿铝占比,扩大再生铝处理产能。2023年,公司采购绿电铝42.52万吨。公司持续提升绿电铝占原材料的占比,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占比达到50%以上。2023年,公司综合循环利用再生铝101.39万吨,引进多条进口再生铝回收处理生产线,未来公司再生铝的处理能力将突破200万吨。公司在云南与格朗吉斯的合资项目建设进度顺利,预计于2024年投产使用。加速汽车轻量化产能布局。公司汽车轻量化型材板块经过2年多的建设运营,已进入多家国内外知名整车厂商核心供应链,与汽车领域国内外诸多头部Tier1企业建立长期深度的合作。截至年报公布,公司已成为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小米、理想、奔驰、宝马、奥迪、远景动力等诸多国内外头部汽车品牌供应商。2023年公司与全球著名的热交换器轧制铝材龙头企业格朗吉斯签订《合资合同》,共同在云南开展建设年产32万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项目。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45.3、751.7、76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76、14.80、15.8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2、0.34、0.36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13.4、12.4、11.6倍,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维持6.97元,相当于2024年22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赣锋锂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4-12 39.90 50.20 75.22% 39.86 -0.10%
39.86 -0.10%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72亿元,同比减少21.16%。2023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9.47亿元,同比减少75.87%;扣非归母净利润26.76亿元,同比减少86.59%。其中2023年Q4营业收入72.90亿元,同比减少48.70%、环比减少3.28%;归母净利润-10.6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6.76亿元,同环比均转亏。 2023年锂产品单吨毛利承压,电池业务利减量增锂系列产品贡献主要营收及毛利,锂电池系产品毛利率维持稳定。 2023年锂系列产品营收244.65亿元,同比-29.25%,占总营收比例74.20%;锂系列产品毛利率12.53%,贡献毛利30.65亿元。2023年电池业务营收77.07亿元,同比+18.98%,占总营收比例23.38%;电池业务毛利率17.96%,贡献毛利13.84亿元。 锂系列产品产销增幅放缓,单吨毛利下滑明显。(1)量:2023年锂系列产品产销分别为10.43、10.18万吨,同比+7.25%、+4.57%,库存7240吨。动力储能类锂电池产销10615.8MWh、8199.2MWh,同比+56.46%、+20.38%,库存3285.7MWh。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销2.79、2.79亿只,同比+71.53%、+53.83%,库存3489万只。(2)价:2023年SMM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含税均价依次为25.88、26.33万元/吨,同比-46.4%、-43.8%。(3)利:2023年锂系列产品单吨毛利为3.01万元/吨LCE,同比-84.89%。 权益锂资源量全球领先,矿端及冶炼端产能持续扩张资源量稳定提升,权益资源量达到4804万吨LCE,采选项目同步推进。公司在原料端布局了锂辉石(Goulamina、MtMarion、Pilgangoora、Avalonia、赣州宁都河源等)、盐湖(PPG、Cauchari-Olaroz、Mariana、一里坪盐湖、德宗马海湖等)及锂云母(松树岗钽铌矿、内蒙古维拉斯托锂矿、湖南香花铺等)、黏土(Sonora)等多类资源,锂资源储量全球领先。 锂精矿保障提升,MtMarion、Pilgangoora及Goulamina有望持续放量。(1)MtMarion为公司主力矿山,90万吨混合精矿扩产建设工作已于2023年基本完成,公司包销MountMarion锂精矿总产量的49%。(2)Cauchari-Olaroz一期年产4万吨碳酸锂项目已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建设,预期于2024年达到设计产能;公司已获得一期项目规划年产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中76%的产品包销权。(3)Pilbara矿业每年向公司提供16万吨锂精矿;在上述供应的基础上,2024年将会向公司提供额外15万吨的锂精矿,2025年至2026年将向公司提供额外10-15万吨的锂精矿。(4)赣锋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以认购新股的方式对马里锂业增资,完成后赣锋国际将持有马里锂业55%股权,从而间接持有Goulamina项目55%权益。2024年1月19日,赣锋国际拟以不超过6500万美元增持马里锂业5%股权,收购完成后,LEO将持有Goulamina项目40%权益,赣锋将持有Goulamina项目60%权益。 电池业务稳步发展,固态电池再获突破公司的锂电池业务已覆盖固态锂电池、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聚合物锂电池、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等5大类20余种产品,并将固态技术应用其中。2023年重庆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完成一期封顶,固态电池pack实现交付;交付大型储能项目逾百个,总应用规模超过11000MWh。 公司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目前正在筹划及建设中的锂电池项目包括赣锋锂电江西新余6GWh新型锂电池三期;重庆赣锋20GWh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东莞赣锋10GWh新型电池及储能项目;赣锋锂电敕勒川乳业开发区10GWh电池生产项目等。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再获突破。据赣锋锂电公众号,2023年8月赣锋锂电固液混合锂离子电池在纯电动SUV——赛力斯SF5上正式交付装车;9月正式发布的赣锋锂电超级半固态“新锋”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是赣锋锂电在电池技术路线的又一全新突破。 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1.33、359.39、422.85亿元,预计净利润40.47、49.69、61.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1、2.46、3.03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19.5、15.9、12.9倍,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调整为50.2元/股。 风险提示:锂价大幅波动,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盛新锂能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24-04-04 20.12 35.21 162.37% 20.76 3.18%
20.76 3.18% -- 详细
公司发布32023年度报告2023年盛新锂能实现营业收入79.51亿元,同比-33.96%。2023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02亿元,同比-87.35%;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97.72%。其中2023年Q4营业收入13.23亿元,同比-66.09%、环比-29.29%;归母净利润-3.9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同环比均转亏。 业绩转亏与矿盐价格倒挂相关,23年碳酸锂均价为25.9万元/吨,同比-46.36%;氢氧化锂均价26.3万元/吨,同比-43.84%。 产销稳步增长,单吨利润下滑产能产量方面:据年报,2023年公司已建成锂盐产能7.7万吨和金属锂产能500吨(其中致远锂业:碳酸锂2.5万吨、氢氧化锂1.5万吨、氯化锂0.2万吨;遂宁盛新:氢氧化锂3万吨;盛新金属:碳酸锂/氯化锂0.5万吨+盛威锂业:金属锂500吨);锂产品产量5.67万吨,同比增长19.03%;锂精矿产量为17.3万吨。 销量方面:2023年锂盐销量5.29万吨,同比增长11.45%。 单吨收入及毛利:2023年公司锂盐不含税单吨收入、单吨成本、单吨毛利依次为14.72、12.10、2.62万元/吨。 子公司方面:致远锂业净利润0.089亿元(H1为2.97亿元)、遂宁盛新净利润0.24亿元(H1为亏损1亿元)、奥伊诺矿业(业隆沟锂矿)净利润3.59亿元(H1为1.75亿元)。 自有资源逐步扩张,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自有资源:公司现主要持有业隆沟、木绒锂矿、津巴布韦萨比星、阿根廷SDLA盐湖等锂矿项目。 1)业隆沟锂辉石矿已于2019年11月投产,原矿生产规模40.5万吨/年,折合锂精矿约7.5万吨/年;2)公司拥有萨比星锂钽矿项目总计40个稀有金属矿块的采矿权证,其中5个矿权原矿生产规模90万吨/年,折合锂精矿约20万吨/年,已于2023年5月投产;3)公司合计持有惠绒矿业48.06%股权,惠绒矿业已探明Li2O资源量98.96万吨,平均品位1.62%,正在办理探矿权转采矿权相关手续;4)公司拥有阿根廷SDLA盐湖项目的独立运营权,在产年产能为2500吨LCE;5)公司将推动阿根廷Pocitos盐湖年产2000吨LCE的氯化锂晶体中试生产线建设。公司锂盐业务上游锂矿石资源的保障力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包销资源:与金鑫矿业、DMCC公司、Pilbara等境内外企业签署了长期承购协议。 冶炼产能稳步提升,放量节奏良好公司现有2.5万吨碳酸锂产能,4.5万吨氢氧化锂产能、0.7万吨氯化锂产能;另外印尼盛拓1万吨碳酸锂产能、5万吨氢氧化锂产能正在建设中,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公司锂盐产能超13万吨,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另外盛新金属规划产能为年产1万吨锂盐(已投产5000吨),利用盐湖锂资源原料生产电池级碳酸锂或氯化锂;盛景锂业在射洪经济开发区锂电产业园规划建设2万吨碳酸锂;盛威锂业规划金属锂1000吨产能,一期600吨金属锂项目已建成500吨产能,剩余产能积极建设中。 投资建议:假设碳酸锂2024-2026年维持12万元/吨,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11、97.41、101.70亿元,预计净利润10.95、15.51、16.6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9、1.68、1.80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17.1、12.1、11.3倍,维持“增持-A”评级,6个月目标价调整为35.7元/股。 风险提示:锂价大幅波动,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盐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4-04 16.50 27.00 54.73% 18.55 12.42%
18.55 12.42% -- 详细
公司发布32023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79亿元,同比-29.80%。2023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9.14亿元,同比-49.17%;扣非归母净利润87.24亿元,同比-43.15%。其中2023年Q4营业收入57.89亿元,同比-19.67%、环比-0.79%;归母净利润23.14亿元,同比-33.56%、环比+360.67%;扣非归母净利润32.19亿元,同比-2.15%、环比+599.65%。 钾肥与锂盐业务贡献主要利润,毛利率同比下滑,营收方面,2023年钾肥、锂盐业务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46.18、63.61亿元,依次同比-15.51%、-44.49%,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7.74%、29.48%。 毛利方面,2023年钾肥、锂盐业务毛利分别为75.02、46.08亿元,依次同比减少45.4%、56.28%。毛利率方面,受益于主营产品价格景气,钾肥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28.1pct至51.32%,锂盐业务毛利率同比提下滑19.51pct至72.45%。 盐湖提锂成本优势凸显,钾肥产销保持稳定锂盐::(1)量:2023年碳酸锂产销分别为3.61、3.76万吨,2023年库存0.26万吨。(2)价:2023年公司单吨锂盐含税售价16.92万元/吨,2023年SMM电池级碳酸锂含税均价为25.88万元/吨,低于市场均价。(3)成本:2023年单吨锂盐成本4.86万元/吨、单吨毛利12.26万元/吨,利润空间相对较大。 钾肥:(1)量:2023年钾肥产销依次为492、560万吨,同比+13.33%、-15.07%,2023年库存67.24万吨。(2)毛利:2023年公司单吨钾肥售价、成本及毛利依次为2610、1444、1165元/吨。 新建项目稳步推进,锂盐产能持续扩张据公司2023年报,公司现有钾肥产能500万吨/年,产能利用率100%;碳酸锂产能3万吨/年,产能利用率100%,新建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预计于2024年年底建成,届时公司碳酸锂年产能将进一步提高。 公司在统筹盐湖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加强可持续发展方面持续发力。锂方面,公司盐湖提锂技术具备成本优势,锂价步入底部震荡,下方空间较为有限。钾方面,由于地缘事件等导致进口钾肥运输费用上升,海内外新增钾肥产能有限,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产量恢复不确定性较大,供给端或偏紧。而需求端伴随经济复苏有望维持较高增速,钾肥价格中枢有望上移,或助力公司业绩释放。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1.21、222.66、259.73亿元,预计净利润75.20、85.71、110.3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8、1.58、2.03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11.9、10.5、8.1倍,维持“增持-A”评级,6个月目标价维持27.0元/股。 风险提示:锂价大幅波动,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中国铝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4-02 7.49 8.67 13.63% 7.73 3.20%
8.77 17.09%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50.71亿元,同比下降 22.65%;实现归母净利润 67.17亿元,同比上升60.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6.14亿元,同比上升 111.27%。 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95.53亿元,环比-1.00%;实现归母净利润 13.64亿元,环比减少 29.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85亿元,环比减少 17.65%。 业绩符合此前业绩预告。此前业绩预告预计 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 63亿元至人民币 73亿元, 中值 6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66亿元至 76亿元, 中值 71亿元,此次业绩落在此前业绩预告范围内。 年度减值金额大幅收窄,四季度集中减值使得业绩环减。 2023年四季度公司资产和信用减值合计 6.99亿元, 2024年全年资产和信用减值为 6.09亿元,较 2022年大幅改善 46.89亿元。 原铝及氧化铝盈利改善,煤炭产量历史最高。 量: 据公司公告,报告期内公司① 2023年原铝产量 679万吨(同比-9万吨), Q4产量 186万吨(环比-1万吨)② 2023年冶金氧化铝产量 1667万吨(同比-97万吨), Q4产量 421万吨(环比-2万吨);精细氧化铝产量 499万吨(同比+70万吨), Q4产量 216万吨(环比+121万吨)③ 2023年煤炭产量 1305万吨(同比+231万吨), Q4产量 336万吨(环比-11万吨)价: 据同花顺, 2023年 SHFE 铝收盘价 18624.9元/吨,同比-6.5%(或-1289元/吨),成本端氧化铝均价 2900.6元/吨,同比-1.5%(或-42.9元/吨),预焙阳极均价 4762.9元/吨,同比-1852元/吨。铝土矿均价 449.22元/吨,同比+32元/吨,烧碱均价 2688.57元/吨,同比-850.17元/吨。 2023年 Q4SHFE 铝均价 18981元/吨,环比+198.5元/吨,同比+225.7元/吨;氧化铝均价 2958元/吨,同比+181.3元/吨,环比+99.8元/吨;预焙阳极均价 4100.5元/吨,同比-2993.5元/吨,环比-104.52元/吨;铝土矿均价 460.53元/吨,同比+38.87元/吨,环比-3.25元/吨;烧碱均价 2652.88元/吨,同比-980.17元/吨,环比+130.97元/吨。 考虑一吨电解铝需要约 0.47吨预焙阳极及 1.9吨氧化铝, 2023年原料成本端环比下移对吨毛利影响为增厚 842.43元, 2023年 Q4原料成本端环比上涨对吨毛利影响为减少 124.3元。 考虑一吨氧化铝需要 2.7吨铝土矿和 0.14吨烧碱, 2023年原料成本端波动对吨毛利影响为同比增厚 28.87元/吨, 2023年 Q4原料成本端波动对吨毛利影响为环比减少 8.46元/吨。 利: 据公司公告,① 2023年原铝板块税前利润 112.43亿元,税前吨利 1653.38元/吨,较 2022年提升 233.7元/吨。 ② 2023年氧化铝板块税前利润 9.85亿元,税前吨利 151.07元/吨,较 2022年提升 110.54元/吨。 ③ 2023年能源板块税前利润 20.98亿元,较去年减利 1.03亿元。 分红: 据公司公告,按公司目前已发行股本总数 17,158,381,228股计算,本次派息总额约为 13.73亿元(含税),约占公司 2023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20.44%,较 2022年提升5.7pct。 国资委控股铝业龙头,国企改革催化经营效率提升,我们看好国企改革背景下公司经营质量提升。 √肩负保障资源安全重任,资源保障得到提升。 据公司公告, 2023年新增国内铝土矿资源量 2100万吨,同时公司拓宽铝土矿供应渠道,国际贸易实现同比增长;此外,宁夏能源新增获取煤炭资源量 2.71亿吨。截止至 2023年底,公司拥有铝土矿资源量23亿吨。 2023年 12月 19日,公司公告拟与控股股东中铝集团及中国铜业、中铝资本共同出资人民币 20亿元设立中铝(雄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现金及资产出资人民币 6亿元,持有合资公司 30%的股权。 公司参与建设中铝集团统一、高效的矿产资源发展平台,有利于提升公司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实现资源保障需要。 √稀缺的电解铝量增标的,我们持续看好国企改革背景下公司经营质量提升。国内电解铝新增产能稀缺,此前公司公告为盘活云铝限制指标资产,云铝(权益 29.1%)拟向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转让 10万吨电解铝产能指标,同时公司内蒙古华云三期电解铝项目已开工建设,未来青海内蒙区域有望贡献电解铝产能增量。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估为 2332.54、 2376.05、 2407.02亿元,预计净利润 88.05、 105.37、 112.7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51、 0.61、 0.66元/股,目前股价对应 PE 为 14.4、 12.1、 11.3倍。考虑公司仍有量增属性且经营效率改善,我们给予 2024年 17倍 PE,上调为“买入-A”评级, 6个月目标价调整为 8.67元/股。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限电压产超预期,环保风险及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银泰黄金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3-27 16.41 20.10 23.39% 21.04 26.29%
21.00 27.97%
详细
公司发布32023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1.06亿元,同比-3.29%;实现归母净利润14.24亿元,同比+26.7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11亿元,同比+37.21%。其中2023年Q4营业收入10.11亿元,同比-48.1%、环比-59.94%;实现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57.8%,环比-2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146.6%、环比-14.2%。 金价上涨增厚业绩,424年计划产量不低于88吨黄金产量:23年公司合质金产量7.01吨,同比-0.71%(-0.05吨)。 其中黑河银泰、吉林板庙子、青海大柴旦分别产量2.16吨(同比-0.82吨)、1.8吨(同比-0.22吨)、3.05吨(同比+0.98吨)。黄金销量7.34吨,同比+6.53%(+0.45吨),合质金库存降至0.55吨(-0.33吨)。公司计划24年黄金产量不低于8吨。 黄金价&&利:23年公司矿产金销售均价449.64元/克,同比+14.4%,与黄金现货价格变动基本一致。23年公司矿产金单位成本176.42元/克,同比略增+5.3%。据此计算,公司矿产金吨毛利273元/克,同比+47.73元/克。 铅锌银:23年公司矿产银产量193吨,同比+1.18%(+2.26吨);矿产银销量194.63吨,同比+7.61%(+13.77吨),矿产银库存下降至12.81吨(-1.63吨)。铅精矿产量9494.45吨,同比-19.44%(-2291.34吨),销量9475.61吨,同比-15.77%(-1773.83吨)。锌精矿产量16502.17吨,同比-6.73%(-1190.41吨),销量17837.76吨,同比+17.96%(+2716.43吨)。矿产银单位成本2.34元/克,同比增+27.9%。铅精粉单位成本8022.34元/吨,同比+18.1%。锌精粉单位成本7777.03元/吨,同比-8.8%。 资源量:公司按JROC规范更新资源量数据,截至2023年底公司保有探明+控制+推测金金属量146.66吨,现阶段开采可行性较低的潜力资源量金金属量10.12吨,合计金属量156.78吨。保有探明+控制+推测银金属量7,856.90吨,铅金属量613,705吨,锌金属量1,283,552吨,铜126,201吨。 探矿找矿成果累累,矿山增储工作持续推进玉龙矿业:2023年玉龙矿业1118高地金属矿补勘项目顺利通过评审备案,标志着外围矿权探矿增储工作取得新突破,未来将全力推进探转采手续办理。 青海大柴旦:青海大柴旦青龙沟金矿的采矿权证(扩大矿区范围)已经办理完成,细晶沟金矿(新立)采矿权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已经审查完毕,等待进一步批准意见。2023年5月,自然资源部高原荒漠区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与青海大柴旦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拟通过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黑河洛克::黑河洛克受让取得东安金矿外围探矿权,有利于提升公司资源储备,保证黑河洛克的资源接续,后续公司及子公司将积极推进相关勘探工作。 吉林板庙子:2023年,板石沟金及多金属矿共完成钻探量12,535.10米,实现找矿突破。东大坡区有工业矿体的赋存,初步估算资源量金金属量1.732吨,平均品位3.03克/吨。 重视资源扩张布局海外,黄金产量增长空间可观公司重视资源扩张,积极布局海外。公司计划充分发挥东北、西南区域产业基地优势,以现有矿山周边为主,兼顾外围,瞄准已确定的重点项目,确保实现突破。计划布局海外重要成矿带,积极推进收购工作。24年2月,公司公告拟收购Osino,其主要资产为位于纳米比亚的TwinHills金矿。TwinHills金矿黄金资源量99.21吨,另外Osino还拥有Ondundu金矿探矿权,推断资源量约27.99吨。据公司公告,TwinHills金矿项目计划在2024年7月启动项目建设工作,并于2026年投产,预计矿山寿命期内平均年产金约5.04吨。 规划目标明确,黄金产量增长空间可观。公司规划十四五末矿产金产量12吨,金资源量及储量240吨;2026年末矿产金产量15吨,金资源量及储量达到300吨;2028年末矿产金产量22吨,金资源量及储量达到500吨;十五五末矿产金产量28吨,金资源量及储量达到600吨以上。黄金产量远期增长空间可观。 积极分红回馈股东2023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80元(含税),共计7.77亿元,股息率1.7%(以3.22收盘市值计算)。 投资建议:3月以来金价屡创新高,金价中枢上移有望持续增厚公司业绩。公司产量规划目标明确,量增空间可观。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68、107.09、122.04亿元,预计净利润18.86、24.17、27.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8、0.87、1.01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24.1、18.8、16.3倍,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20.4元/股。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金属价格大幅波动,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藏格矿业 基础化工业 2024-03-25 29.60 32.29 34.15% 33.19 12.13%
33.19 12.13%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2.26亿元,同比-36.22%;实现归母净利润34.20亿元,同比-39.5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75亿元,同比-37.25%。其中2023年Q4营业收入10.37亿元,同比-58.23%、环比-25.58%;实现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69.69%、环比-52.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26亿元,同比-58.98%、环比-34.08%。 碳酸锂跌价影响利润,巨龙铜业投资收益可观:氯化钾:(1)产销方面,2023年,公司氯化钾产量109.42万吨,同比-16.3%,产能利用率54.71%,销量129.34万吨,同比+17.4%。 其中,2023Q4氯化钾产量32.79万吨,环比+38.9%;销量29.73万吨,环比-26.8%。(2)售价成本方面,2023年氯化钾含税均价2709.64元/吨(同比-28.6%),平均成本1088.83元/吨(同比+7.58%),平均毛利1309.08元/吨。2023年Q4氯化钾含税均价2674.5元/吨,平均成本1266.9元/吨,平均毛利1100.0元/吨(环比+374.5元/吨)。 (3)截至2023年Q4,公司氯化钾库存升至7.7万吨。(4)2024年公司计划生产氯化钾100万吨,销售104.2万吨。 碳酸锂:(1)产销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碳酸锂产量12062.5吨,同比+14.5%,产能利用率120%,销量10314.5吨,同比-3.7%。其中,2023年Q4碳酸锂产量3840.5吨,环比+3.4%,销量2554吨,环比-11.8%。(2)售价成本方面,2023年公司碳酸锂含税平均售价21.69万元/吨(同比-52.46%),平均销售成本3.74万元/吨(同比+18.76%),平均毛利15.46万元/吨。2023年Q4,碳酸锂含税平均售价12.83万元/吨,平均销售成本3.3万元/吨,平均毛利8.1万元/吨(环比-8.3万元/吨)。(3)截至2023年Q4,公司碳酸锂库存升至2253吨。 (4)2024年公司计划生产电池级碳酸锂10500吨,销售10500吨。 铜矿:公司持有巨龙铜业30.78%股份,2023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约12.96亿元,同比+78.81%。其中Q4确认投资收益2.78亿元。2023年巨龙铜矿矿产铜15.4万吨。巨龙铜矿持续扩大铜精矿产能,2024年2月22日,巨龙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获有关部门核准,项目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达产后年矿产铜将达30-35万吨,成为国内采选规模最大、全球本世纪投产的采选规模最大的单体铜矿山。 麻米错项目建设进行时,老挝钾盐矿麻米错项目:2023年7月,麻米错项目收到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麻米错盐湖矿区锂硼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麻米错项目采矿证前置手续共10项,截至年报发布,已完成9项手续的批复工作,剩余1项手续正在推进办理中。 2024年,公司计划持续推进麻米错盐湖首期5万吨碳酸锂项目,加快建设、尽早投产。 老挝钾盐矿项目:截至年报发布,公司已完成巴俄矿区199.28平方公里的野外勘探工作,《勘探报告》正式提交老挝政府开展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过程中;赛塔尼矿区勘探区面积198.97平方公里,目前野外勘探工作正在根据勘探计划顺利推进中。2024年,公司计划推进巴俄矿区报审可行性研究、启动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与老挝政府展开特许经营权协议谈判、开展项目建设的准备工作;并继续完成老挝塞塔尼矿区的野外勘探,立足现有的勘探工作基础,跟进落实勘探建设,可研及环评报告的编制及评审,采矿权证的获取等相关工作。 积极分红回馈股东,继续维持高股息率2023年半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总额12.56亿。2023年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0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12.56亿,据此计算,2023年公司合计将现金分红25.13亿。 投资建议:铜价在供给硬约束下易涨难跌,巨龙铜业产能扩张进行时,投资收益增长空间可观。锂价步入底部区间,公司锂盐具备低成本优势,麻米措盐湖首期5万吨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公司高分红凸显投资价值。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65、41.08、52.30亿元,预计净利润30.42、34.41、46.7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93、2.18、2.96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15.9、14.1、10.4倍,维持“增持-A”评级,6个月目标价33.15元/股。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金属价格大幅波动,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西部矿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3-21 17.73 24.83 38.33% 22.08 21.25%
21.64 22.05%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27.48亿元,同比增长6.24%;实现归母净利润27.89亿元,同比-18.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56亿元,同比-22.00%。其中2023年Q4营业收入105.15亿元,同比-17.8%、环比+10.1%;实现归母净利润5.92亿元,同比-43.8%、环比-14.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76.8%、环比-75.7%。 2023年全年产量基本完成计划目标产量:2023年全年,公司产量基本完成目标。2023年铜精矿产量13.1万金属吨,钼精矿3401金属吨,铅精矿6.0万金属吨,锌精矿12.0万金属吨,铁精粉119.4万吨,精矿含金208千克,精矿含银123.4吨。其中铜钼计划完成率分别为99%和96%。铅、锌超额完成23年生产计划,计划完成率分别为107%和103%。铁精粉和精矿含金计划完成率分别为77%和80%,主要因铁矿计划性停产,及贵金属相关原矿品位低于计划指标。 价格:铜钼铅铁金银同比上涨,锌锂承压。2023年,铜期货均价68027元/吨,同比+1.7%;钼均价3861.2元/吨度,同比+37.6%;锌期货均价21489元/吨,同比-13.8%;铅期货均价15772元/吨,同比+3.1%;铁矿期货均价847元/吨,同比+10.3%;黄金期货均价450元/克,同比+14.7%;白银期货均价5579元/吨,同比+17.7%。碳酸锂现货均价26.2万元/吨,同比-47.3%。 玉龙铜业利润微降,东台锂资源拖累投资收益。2023年,玉龙铜业实现净利润33.04亿,同比-7.1%,主要受到选厂改扩建对年内铜产量的影响。西部铜业实现净利润3.25亿,同比+10.4%,获各琦铜矿生产经营平稳。东台锂资源净利润8.46亿,同比-76.1%,主要受到锂价下行拖累。 204年玉龙铜矿进入放量年,铜精矿计划产量同比6+2.6万吨玉龙铜矿迎来放量年。受益于玉龙铜矿一二选厂改扩建项目已于2023年11月完成,玉龙铜业矿石处理能力提升至2280万吨/年。 铜钼2024年产量计划增量显著,分别较去年计划+2.6万吨(+19%),+454吨(+13%)。 2024年生产计划:公司计划生产铅精矿51,777金属吨、锌精矿109,407金属吨、铜精矿158,715金属吨、钼精矿3,995金属吨、铁精粉1,426,882吨、精矿含金242千克、精矿含银128.10吨、电铅35,558吨、锌锭125,000吨、电解铜217,890吨。 营收利润计划:2024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390亿元,利润总额39亿元。 分红比例43%,持续凸显投资价值20323年分红比例43%:公司发布利润分配方案,以2023年度末公司总股本238,3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元(含税),共计分配11.91亿(43%股利支付率),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按3月15日收盘市值计算(469亿),公司24年股息率2.54%。 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明朗:公司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年-2026年),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除特殊情况外,公司在当年盈利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的情况下,采取现金方式分配股利,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可分配平均利润的30%。 投资建议:铜在供给硬约束下价格中枢有望延续上移,公司玉龙铜矿24年迎来增产放量,维持高分红水平凸显公司投资价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8.33、411.53、433.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76、41.59、46.3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3、1.75、1.95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12.1、11.3、10.1倍,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25.5元,相当于2024年15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资源价格波动风险等
中矿资源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3-20 39.35 49.25 83.77% 42.90 5.69%
41.59 5.69%
详细
公司拟收购赞比亚Kitumba铜矿65%权益2024年3月15日公告,公司全资下属公司AfricanMineralsLimited拟以合计基准对价5,850万美元现金收购JunctionMiningLimited65%股权,其主要资产是位于赞比亚的Kitumba铜矿项目。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持有Junction65%的股权,拥有Kitumba铜矿项目65%的权益。 Kitumba铜矿增储潜力可观,成本具备优势Kitumba铜矿资源量丰富,增储潜力可观。Kitumba矿床是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据2015年资源量估算报告显示,Kitumba铜矿区累计探获的保有铜矿产资源量为2,790万吨,铜金属量61.40万吨(边界品位1%),铜平均品位2.20%。赞比亚是位于中非铜矿带上的产铜大国,赞比亚Kitumba铜矿项目资源量较大,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具有较好的开发基础。矿区内已探获区域之外仍存在Kakozhi、Mushingashi和Mutoya等数处重力和磁异常与激电异常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已有工作表明异常区发育有相同类型的IOCG型铜矿化,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与找矿远景。矿山收购完成后,公司计划启动外围找矿工作,并对Kitumba铜矿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根据可研工作成果确定下一步开发规划。 Kitumba铜矿目前仍处于待开发状态,预计投产后年产近近44万吨。据2015年预可研报告,该铜矿寿命约13年,在生命周期内平均铜年产量可达到3.7万吨,现金成本为1.6美元/磅(折合3527美元/吨),全现金成本1.93美元/磅(折合4255美元/吨),具备成本优势。项目预计资本开支4.33亿美元。 加快布局铜板块,全产业链发展公司加快对铜板块的战略布局,铜矿资源储备增加。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公司在赞比亚已拥有多座铜矿矿权。赞比亚西北省希富玛铜矿合计探获铜矿石量3,046.90万吨,铜金属量22.27万吨,平均品位0.73%;赞比亚卡希希铜矿总矿石量322.26万吨,铜金属量7万吨,平均含铜2.17%,2023年上半年共开采矿石量4.5万吨,铜平均品位2.47%。赞比亚卡布韦铜矿合计矿石量1,104.10万吨,铜金属量15.46万吨,平均品位1.4%。本次收购赞比亚Kitumba铜矿增加了公司的铜矿产资源储备,为公司铜资源矿业开发提供更加充足的资源保障,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2024年年33月公司收购纳米比亚bTsumeb冶炼厂,铜产业链已实现多环节布局。据中国有色金属报,2024年3月7日,中矿资源全资子公司收购DundeePreciousMetalsIns.(DPM)持有的DundeePreciousMetalsTsumebHolding(Pty)Ltd.(DPMTH)98%已发行股份,交易对价为4900万美元。DPMTH主要资产是位于纳米比亚的Tsumeb冶炼厂。Tsumeb冶炼厂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够处理高砷铜精矿等复杂精矿的特种冶炼厂之一。目前该冶炼厂精矿处理能力为26万吨/年,通过技术升级改造,预计精矿处理能力可提升至37万吨/年。 聚焦打造国际化矿业集团公司,铜板块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据公司2022年年报,公司着力打造以锂电新能源材料生产与供应、稀有轻金属资源开发与利用、固体矿产勘查和矿权开发为核心业务的国际化矿业集团公司。铜板块有望成为公司长期发展中重要的矿业开发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6.50、50.47、69.75亿元,实现净利润29.57、14.02、18.5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4.06、1.92、2.54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10.0、21.2、16.1倍。公司维持“买入-A”评级,12个月目标价调整为50.8元/股,对应25年PE为20倍。 风险提示:锂价大幅波动,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横店东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3-14 14.63 20.43 63.83% 15.63 3.92%
15.20 3.90%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97.21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归母净利润18.16亿元,同比增长8.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25亿元,同比增长26.58%。其中2023年Q4营业收入39.64亿元,同比减少25.58%、环比减少28.08%;实现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减少63.97%、环比减少62.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减少27.20%、环比增加1.30%。 光伏板块盈利高增,资产减值扰动业绩表现收入结构:2023年,公司光伏业务仍然公司营收比例最高的业务领域,贡献营收127.77亿元,同比增长1.47%,营收占比64.79%;锂电池业务是公司的新增长点,贡献营收20.51亿元,同比增长31.38%,营收占比10.40%;磁性材料贡献营收37.40亿元,同比下降11.03%,营收占比18.97%;器件贡献营收7.43亿元,同比上升3.03%,营收占比3.77%。 盈利能力:公司2023年毛利率20.73%,同比提升3.25pct。公司主营业务光伏板块盈利同比实现了高速增长,锂电板块盈利有所下降,磁材板块盈利保持稳定。光伏业务毛利率21.21%,同比提升6.35pct,实现毛利27.10亿元,同比+44.80%。锂电池业务毛利率6.93%,同比下降13.44pct,实现毛利1.42亿元,同比-55.28%。磁材业务毛利率26.49%,同比上升2.79pct,实现毛利9.91亿元,同比-0.55%。另外,公司对以PERC电池产线为主的部分设备进行了资产处置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对存在减值情形的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合计金额2.61亿元;对逾期无法赎回的理财产品2.86亿元全额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利润形成一定影响。 光伏业务:据公司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产量9928MW,同比增长19.60%,销售量9952MW,同比增长24.27%。公司采用轻资产扩张策略,在四川宜宾、江苏连云港、东南亚等地区加大产能布局,新增落地6GWTOPCon高效电池和5GWTOPCon高效组件,在建2GWTOPCon高效电池。目前已具备年产14GW光伏电池、12GW光伏组件的内部生产能力。 锂电池业务:据公司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产量3.44亿支,同比+65.24%,销售量3.40亿支,同比+75.36%,产销量快速增长主要系年产6GWh高性能锂电池项目投产,使产销量大幅增加。截至2023年底,公司锂电产业已具备7GWh锂电池的生产能力。公司在原有18650系列产品的基础上,新增了21700系列产品。公司锂电产业聚焦小动力,稼动率行业领先,市占率逆市提升。公司锂电产品在二轮车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欧美市场亦与多家知名品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储能产品在1500wh以下的产品中公司是头部客户的优选;工具和清洁类客户储备了多个项目,预计后续能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量市场。公司计划未来光伏产业加速全球化布局,以欧洲、中国、日韩市场为依托,进军北美、亚太、南美市场。 磁性材料业务:据公司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产量20.15万吨,同比增长7.17%,实现销量19.85万吨,同比增长7.87%。截至2023年底,公司具有年产23.8万吨磁性材料(包括永磁、软磁和塑磁等)生产能力,2023年公司在本部、广西、越南等地加大了先进产能布局。未来,公司磁材器件板块将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为首要任务,其中,永磁争取在存量博弈中寻求突破,软磁力拓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市场,塑磁要扩产增效,巩固细分领域小龙头地位。 投资光伏先进产能,推进磁材产业深度国际化公司42024年经营目标为,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和盈利双增长。公司目标光伏产品出货力争同比增长50%、锂电出货力争同比增长50%,磁材产业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深度国际化。 公司有序推进项目投资。2023年,公司全资子公司连云港东磁投资的年产5GW新型高效组件项目已于9月投产,全资子公司四川东磁投资的年产12GW新型高效电池项目一期6GW已于10月投产。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先进产能和产线技改投资,积极推进四川东磁二期6GWTOPCon高效电池、连云港东磁二期5GWTOPCon高效组件、东南亚2GWTOPCon高效电池片项目、越南和泰国磁性材料项目的落地;积极推进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争取投资建设GW级以上集中式电站和推进200MW分布式EPC项目。同时,公司内部还将推进多个产线技改项目,进行智造升级,以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7.77、307.14、337.27亿元,预计净利润20.27、23.89、25.5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5、1.47、1.57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为12.1、10.3、9.6倍,维持“增持-A”评级,6个月目标价调整为21元/股。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