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辰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4-11-04
|
56.85
|
72.22
|
--
|
82.58
|
45.26% |
|
82.58
|
45.26% |
|
详细
事件概述:10月30日,索辰科技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85.18万元,同比增长58.23%;实现归母净利润-7064.72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523.18万元。 前三季度保持快速增长,国产化趋势依旧收入端来看,公司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85.18万元(yoy+58.23%),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收3110万元,同比增长0.75%,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放缓,我们认为主要系受订单确收时点的影响。考虑到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占全年比重较小,我们对公司完成股权激励目标依旧乐观。成本端来看,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2.63%,较23年同期下滑23.50%,主要系收入结构中毛利率较低的仿真产品开发收入规模扩大。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披露,预计全年工程仿真软件业务(毛利率90%+)占比将较前三季度将有所增加,整体毛利率有望与2023年基本持平。费用端来看,由于仍处于高速发展及扩张期,公司持续加大各项费用的投入,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31.96%、96%、47.2%。 收购WIPL-D源代码,加强电磁仿真能力根据官方公众号,公司近期收购了欧洲电磁仿真软件WIPL-D全套源代码,成为WIPL-D软件产品亚太地区唯一所有权人。WIPL-D是一款基于高阶矩量法(HOMOM)开发的三维全波电磁仿真设计产品套件,具有仿真精度和可靠性高、仿真速度快、使用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电子、半导体、计算机、通信等多个领域。WIPL-D能够广泛应用在电磁兼容(EMC)、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分析、天线及天线阵设计、天线布局、天线罩设计优化、微波电路设计仿真、近场微波成像仿真等诸多应用场景。 我们认为此次收购将加强公司电磁CAE的能力,并对公司打造多学科多物理场仿真解决方案形成助力。 成立机器人事业部,民用领域拓展进展不断根据公司公众号,2月20日,公司成立机器人事业部,目标机器人仿真及力学控制业务。其中,力学控制业务将提供力觉-运动的闭环控制方案,包括多体动力学解算技术、六维力矩传感器,以及高精度的位姿测量系统等。力学控制是机器人运动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影响机器人行动稳定性及精确度。公司凭借CAE积累的结构力学物理理论、软件建模能力,有望实现产品性能的提升,长期来看有望伴随机器人行业实现放量。此外,5月公司还与广汽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本次合作旨在利用索辰科技的先进CAE工具和解决方案,加速广汽集团的汽车设计和制造创新,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投资建议:CAE作为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中重要的一环,具有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公司为国内CAE行业龙头,产品较全、产品性能对标海外龙头Ansys,具有稀缺性。短期来看,公司受益于下游国防科技领域国产替代的需求,业绩确定性强;中长期来看,公司布局新产品,开拓民用市场,优化商业模式,成长路径清晰,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9/5.79/7.75亿,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72.22元,相当于2024年15倍的动态市销率。 风险提示:军用领域不及预期、民用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
|
鼎阳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1-01
|
30.21
|
37.20
|
6.96%
|
35.22
|
16.58% |
|
35.22
|
16.58% |
|
详细
事件概述10月30日,鼎阳科技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1.50%;实现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下降23.00%,扣非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下降25.35%。 24Q3边际大幅改善,高端化战略持续推进24Q3公司经营大幅改善,单三季度实现营收1.31亿元,同比增长14.29%,环比增长9.16%。从产品结构看,公司高端化战略持续推进,前三季度高端产品营业收入占比为24.16%,较去年同期提升3.18pcts,其中单价5万以上的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8.37%,单价3万以上的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4.39%,从而拉动四大主力产品平均单价同比提升14.67%。利润端,公司单三季度实现利润3320.65万元,同比下降6.76%,环比增长18.31%。我们认为高强度的费用投入仍对利润产生了一定的压制,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8.03%,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1.76%,两者合计对净利率产生了约-7.2pcts的影响。但受益于高端化,公司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62.1%,较2023年同期提升0.46pcts。此外,汇兑损益的增加和政府补助的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当期利润。 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发布,彰显增长信心2024年8月,公司公布了新一期的股权激励计划。从激励对象来看,本次激励对象包含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人员,总计101人,占员工总数比重较高。从解除限售条件来看,本次股权激励将于2024/2025/2026分三阶段解除限售,解除限售条件为,以2023年为基数,2024-2026每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率不低于20%,或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不低于10%,或单价5万以上的产品营收增长率不低于30%。我们认为,本次股权激励在保障公司核心人才团队稳定的同时,也彰显出公司对于未来三年,尤其是高端产品的增长信心。 投资建议:鼎阳科技作为国内电子测量仪器领先企业,在拓展下游行业应用的同时,长期受益于基础工具链国产化和产业链升级带来的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36/6.69/8.1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8/1.96/2.50亿元,维持“买入-A”评级。 考虑到公司短期的成长性以及长期的行业空间,给予6个月目标价37.2元/股,相当于2024年40倍的动态市盈率。风险提示:1)技术研发突破不及预期;2)政策支持不及预期;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
|
|
|
华勤技术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0-30
|
58.00
|
73.80
|
11.82%
|
66.15
|
14.05% |
|
78.28
|
34.97% |
|
详细
事件概述近日,华勤技术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0.10亿元,同比增长17.15%;实现归母净利润20.50亿元,同比增长3.31%,扣非归母净利润16.94亿元,同比增长2.50%。 手机回暖叠加高性能计算业务强劲增长,24Q3增速显著提升收入端,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0.10亿元,同比增长17.15%,其中单Q3营收为366.12亿元,同比增长45.36%,增速较上半年显著提升。分业务来看,1)智能终端业务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57亿元,其中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大幅增长;智能穿戴类产品出货量增长迅速,公司预计全年智能手表增长超50%,TWS耳机有望翻倍。 2)高性能计算业务营收为459亿元,占主营收入的60.4%。3)汽车与工业产品业务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1%,占收入比重为1.4%,公司目前与多家主机厂及Tier0.5合作,在座舱、车控、智驾、网联等产品上持续突破。4)AIoT业务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41%,占收入比重达4.4%,高增长主要系公司为泛AIOT领域产品丰富度最高的ODM之一,多个品类实现量产出货。利润端,我们观察到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公司的研发、管理、销售费用率均较23年同期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毛利率下滑的不利影响。 数据业务实现翻倍增长,充分受益于AI景气度2024Q3公司高性能计算业务营收为459亿元,占主营收入的60.4%,环比提升0.4pcts。分产品看,1)数据业务前三季度营收翻倍增长。 第三季度头部CSP客户出货量持续增长,实现AI服务器、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高性能网络交换机的全栈突破和合拢。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2023年将超过500亿美元,2024年预计实现20%的增长,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AI市场整体增长趋势的基础上,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2)笔电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公司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市场份额、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并积极拓展新品类和新客户。24H1公司已量产出货了多款AIPC。3)平板领域,公司始终保持全球ODM排名第一,维持了较高市场份额。 收购易路达切入特定客户,协同效应显著7月,公司公告计划拟收购易路达80%股份,价格初步确定为港币28.5亿元,并且易路达承诺,在2024-2026年累计实现净利润之和将不低于7.5亿港元。我们认为易路达与公司在音频领域的技术和客户互补性较高,协同效益显著。一方面,易路达在特定客户的新产品开发上有深厚积淀,有助于拓宽公司的客户资源;同时其在声学零部件制造上具备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与公司的智能产品整机研发能力、运营能力和制造技术和规模方面实现互补。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ODM厂商,当前积极布局企业级数据中心和汽车电子两大高景气方向,有望拥抱AI乘势而起。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1012.1/1221.8/142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8/36.9/44.1亿元。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73.8元,相当于2025年20倍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1)消费电子行业周期波动的风险;2)新业务研发及推广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4)汇率波动的风险;5)ODM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四维图新
|
计算机行业
|
2024-09-03
|
7.21
|
9.19
|
10.32%
|
10.58
|
46.74% |
|
11.79
|
63.52% |
|
详细
事件概述近日,四维图新发布2024年半年报。公司2024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7亿元,同比增长11.08%;实现归母净利润-3.56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64亿元。 业务转型期,124H1业绩承压收入端,公司2024H1实现营收16.67亿元,同比增长11.08%;Q2单季度实现收入9.60亿元,同比增长20.91%,主要增量来自于11)智云业务24H1实现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5.82%,其中数据合规运营项目持续增长,推动合规业务收入稳步攀升;22))智芯业务24H1实现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13.55%,主要来自于SOC产品收入的大幅提升。利润端,为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33..11%%,较去年同期下降1122..51pcts,是公司利润承压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公司毛利率下降有三点原因:1)导航业务中客户定制化需求增加致成本增长;2)随着数据合规服务和数据运营业务规模增长,项目云资源及环境建设成本占比提升;3)智芯业务受到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6.08pcts。 中标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项目,布局车路云一体化2024年8月,公司公告子公司世纪高通科技收到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标通知书》,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建设项目路侧智能感知设备-1标段项目,中标金额共2.5亿元。我们认为,本次中标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相关业务承接能力,为公司后续开拓车路云一体化提供宝贵经验。2024年7月3日,五部委《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北京、上海、重庆等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且北京、武汉、杭州、鄂尔多斯、福州等城市已先后开启项目招标。 投资建议:四维图新是我国领先的导航地图提供商,公司凭借在地图领域的优势衍生出数据合规、高精度地图等服务,并进行云化转型;另一方面结合芯片、算法等领域的积累,向新型Tier1转型,并取得了多家头部车厂的智能驾驶方案定点。我们认为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36.4/40.6/46.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79/-5.43/-1.80亿元,给予增持-A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2024年仍处于转型阶段,我们给予6个月目标价9.19元,对应2024年PS为6倍。风险提示:11)相关产业政策不及预期;22)汽车行业需求不及预期;33)智能网联技术及商业化落地进展不及预期;44)研发持续高投入。
|
|
|
虹软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4-09-02
|
25.30
|
31.18
|
--
|
40.44
|
59.84% |
|
40.44
|
59.84% |
|
详细
事件概述8月26日,虹软科技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1亿元,同比增长11.97%;实现归母净利润6145.89万元,同比增长22.82%,扣非归母净利润5379.43万元,同比增长21.70%。 智能车业务持续高增,带动业绩稳步提升2024H1,公司收入稳步提升。分业务来看,1)智能手机视觉业务实现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6.43%,主要系公司加速了TurboFusion技术和产品的推广,除继续在各客户旗舰机型平台应用外,还在更多高端机型上落地应用,并已逐步向市场主流机型渗透。2)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业务实现营收0.43亿元,同比增长93.19%,主要由于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定点数量的增加及其相应的定点产品量产交付,逐渐实现放量。此外,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90.35%)),主要由于智能驾驶业务完成前后装动能转换,毛利率由22年的44.12%上升至24H1的87.28%。我们认为,伴随着公司智能驾驶业务的放量,营收占比的持续提升,公司毛利率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智能商拍产品持续升级,全面入驻主流电商平台2023年10月,公司推出智能商拍产品PhotoStudioAI智能商拍云工作室,通过AIGC技术为商户降低产品拍摄成本。2024H1,公司的智能商拍业务在产品侧和渠道侧均进展显著。1)产品侧:2024H1,PSAI产品上线了AI模特视频生成功能,用户仅需要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生成写实、优雅的动态视频,全方位展示服装上身后的效果,其是国内商拍赛道率先推出的,具有高保真、高物理还原度的模特视频生成产品。22)渠道侧:公司积极拓展与国内主流电商平台的合作。 2024H1,PSAI率先进入面向国内电商平台的商家工作台和服务市场,陆续入驻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千牛商家工作台和1688平台、抖店微应用、抖店服务市场。下半年,PSAI进一步迈向国际电商平台市场,已入驻TikTok应用和服务市场,服务包括面向英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TikTok跨境商家。后续公司还会接洽和赋能更多的主流电商平台舱外项目导入顺利,SADAS产品获得定点客户推广方面,2023年公司新增与长安新能源、长城、睿蓝、极氪、吉利、合众、长安、岚图、奇瑞、北汽新能源、一汽红旗等车厂在内的多个前装量产定点项目。产品覆盖推广方面,①舱内:公司舱内外算法产品搭载量持续提升,DMS、OMS、FaceID、TOF手势、舱外体态识别拍照、健康监测、AVM、智能尾门、哨兵监测等算法的量产出货车型累计已有数十款;②舱外:公司算法产品逐步量产交付,具备3D能力的AVM自推出以来累计获得了几十款车型的定点,并有近二十款实现量产,基于AVM摄像头的扩增产品如智能尾门、视觉的哨兵监测也已完成OEM客户的定点导入并实现量产。此外,具备红外夜视能力的ADAS产品也成功完成定点导入。长期来看,我们看好公司在智能汽车尤其是智能座舱的领域中,延续此前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优势,依托稳定的产业链基础、优秀的商业模式、可靠的工程化落地能力,以及视觉算法技术领先性,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实现中长期增长动能切换。 投资建议:公司以AI视觉算法为核心,深耕智能手机摄像技术,并通过技术外延切入智能汽车赛道。当前公司两大核心业务均迎来积极变化,业绩实现反转。此外,公司积极布局AIGC、XR等前沿技术领域,未来发展值得期待。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8.39/10.27/12.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2.03/2.88亿元,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软件授权的商业模式和在AIGC领域的前瞻布局,我们采用PS进行估值,给予6个月目标价31.37元/股,对应2024年15倍动态市销率。 风险提示:1)公司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的风险;2)智能手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国能日新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27
|
32.78
|
41.46
|
--
|
34.29
|
4.61% |
|
49.70
|
51.62% |
|
详细
事件概述:8月24日,国能日新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母净利润为3,470.18万元,同比增长4.6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832.55万元,同比增长12.23%。 功率预测服务基本盘稳增,创新业务高速发展分业务来看,①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为1.32亿元,同比增长3.27%,占比59.02%,该业务毛利率为73.05%。截至2023年底,公司功率预测服务的新能源电站数量增至3,590家,细分行业市占率保持领先。2024年上半年,受益于公司核心技术领先优势及积极的市场拓展策略,服务电站规模较期初净增超过200余家,该净增数量超越往年历史同期水平。②并网智能控制产品收入5,346.17万元,同比增长43.60%,占比23.86%。③新能源管理系统业务收入为1,304.78万元,同比增长82.43%。④创新产品(包含电力交易、储能能量管理系统、虚拟电厂及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的业务收入1,592.08万元,同比增长172.65%,占比7.11%。报告期内,公司电力交易相关产品已实现在山西、山东、甘肃、广东和蒙西的布局并在上述省份均已陆续应用于部分电力交易客户。 上半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6.75%/9.2%/18.5%,分别同比+0.72/+0.13/-2.93pct,公司研发投入4714.4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05%。 新能源装机市场维持高景气,加码虚拟电厂布局受益于新能源光伏组件及风电机组整机价格维持低位等因素影响,新能源装机市场呈现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1.02亿千瓦,同比增长31%,其中集中式光伏4,9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288万千瓦;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584万千瓦,同比增长12%,其中陆上风电2,501万千瓦,海上风电83万千瓦。光伏、风电新增装机均再度刷新历史数据。新能源装机市场在2024年继续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这将为公司主营业务带来良好的市场环境。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国能日新智慧能源作为公司参与虚拟电厂运营业务的市场主体,负责全国各地政策与虚拟电厂商业模式的探索、梳理,为客户提供虚拟电厂建设、资源评估、虚拟电厂运营等参与电力市场的一站式服务,辅助客户开展虚拟电厂业务,创造增值收益。在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资质申请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国能日新智慧能源已获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浙江、江苏、华北、湖北等省份电网的聚合商准入资格,此外该子公司也正在全国其他区域开展辅助服务聚合商资格申请工作。 投资建议:国能日新作为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领跑者,在功率预测领域服务规模方面连续多年处于行业首位。基于功率预测的核心技术能力不断深化能源数据服务优势、拓展业务边界,并乘政策东风积极布局电力市场交易辅助决策和虚拟电厂等面向未来的新兴业务,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收入分别为5.73/7.18/8.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1.37/1.75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给予6个月目标价41.46元,相当于2024年40倍的PE。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相关政策和商业模式推进不及预期;电力交易和虚拟电厂等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
|
|
道通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06
|
24.87
|
32.45
|
--
|
24.58
|
-2.81% |
|
40.29
|
62.00% |
|
详细
事件概述8月1日,道通科技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2亿元,同比增长27.22%;实现归母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104.51%,扣非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增长52.59%。 24H1业绩大幅增长,新老业务均表现亮眼收入端,公司2024上半年实现营收18.42亿元,同比增长27.22%。 分业务线看,作为公司传统业务的汽车数字诊断稳健增长,实现收入14.38亿元(yoy+18.0%),其中ADAS为1.77亿元(yoy+23.97%),TPMS为3.29亿元(yoy+33.83%),软件升级服务为2.11亿元(yoy+26.32%)。同时,公司新能源业务开启放量,实现营收3.78亿元(yoy+92.37%)。分地区看,北美依旧是公司业绩的主要贡献来源,2024上半年营收为9.55亿元,同比增长30.93%;欧洲地区受益于新能源业务和TPMS的快速增长,2024上半年营收为3.20亿元,同比增长39.04%。 利润端,2024上半年公司利润大幅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104.51%。主要系:1)公司约95%的收入来自于境外,毛利率较高,24H1为56.28%,较去年同期上升2.16pcts;2)新能源业务已渡过投入期进入放量阶段,摊薄了各项费用率,2024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63%/7.10%/16.43%,较去年同期-0.78/-0.59/-0.67pcts。 新能源业务布局趋于成熟,有望持续高增产品侧,2023年公司发布了高功能超充桩DCHiPower、小直流桩DCCompact、商用交流桩ACUltra三款充电桩产品,覆盖较为全面的充电场景需求,其中DCHiPower搭载液冷技术,充电10分钟即可补能400公里,性能领先;此外,公司推出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充电桩运维管理平台、充电桩App应用等云服务产品,完善充电桩配套生态。销售侧,公司与超过10家领先垂直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在全球建设30多个合作示范站,站点遍布欧、美、亚太地区的关键交通枢纽,成功签约多家全球排名领先的大型企业客户,营销侧布局成效显著。产能侧,2023年公司进一步布局海外产能,在越南生产基地新增直流充电桩产能,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工厂并于2023年年底投产,降低《基础设施法案》带来的供应链风险。我们认为,公司新能源业务布局趋于成熟,考虑到海外充电桩供需缺口仍较大,后续有望持续高增。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汽车诊断业务竞争优势显著、格局稳定,新能源业务发展空间广阔,且具备一定的差异化技术和渠道优势。预计公司2024/2025/2026收入分别为40.18/48.14/59.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96/7.01/8.63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33.0元,对应2024年PE为25倍。 风险提示:1)汽车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智能网联技术及商业化落地进展不及预期;3)汇率波动上升。
|
|
|
东方中科
|
批发和零售贸易
|
2024-05-13
|
24.18
|
26.97
|
1.62%
|
24.30
|
0.41% |
|
24.28
|
0.41% |
|
详细
事件概述:1)近日,东方中科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07亿元,同比下降0.53%;归母净利润为-0.85亿元,同比下降109.5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33亿元,同比下降257.68%。 2)4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3.30%;归母净利润为-0.28亿元,同比增长15.1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31亿元,同比增长19.90%。 收入端保持较快增长,盈利能力有望修复收入端,分业务来看,1)测试业务实现收入25.57亿元(YoY+29.98%),其中①仪器销售业务实现收入18.82亿元(YoY+19.56%),在行业需求下行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较高的增长,公司行业地位进一步上升;②新能源汽车测试业务实现收入4.93亿元(同比北汇信息22年全年+31.68%),保持高增,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并购后公司加大对北汇信息的渠道拓展力度,市场份额提升;2)数字安全和保密业务(万里红)收入4.50亿元(YoY-57.40%),其中各项业务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主要由于下游政务开支承压,部分项目延期或取消。成本端,公司23年毛利率同比+0.68%为20.17%,测试业务同比+0.13pcts为19.39%,主要由于营收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测试业务(毛利率36.33%)占比提升,我们认为伴随着北汇的高速增长,公司毛利率有望持续优化。23年公司利润端短期承压,主要由于1)费用端合并北汇信息,叠加万里红收入端承压,各项费用率有所上升,三项费用率合计+6.53pcts达26.41%;2)公司计提万里红商誉减值2.48亿。根据公司年报,2024年万里红将通过战略调整、业务优化和精细化管理等多项举措,提高业绩韧性和经营效率,24年公司各项费用率有望下降,利润端将有所改善,24Q1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已回正。 新能源汽车测试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万里红盈利修复可期1)结合东方中科自身的业务以及渠道赋能,北汇信息发展迅速,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客户包括上汽、一汽、吉利、广汽、长安、北汽、长城、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小米等OEM客户,以及博世、大陆、TRW、华域、延峰、华为等厂商,客户开拓进展顺利。 伴随着公司新客户的不断拓展,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更新带来的持续性需求,我们认为公司新能源车测试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2)万里红短期业绩受下游预算限制压制,呈现负净利,伴随着信创、等保3.0的持续推进以及保密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以及公司的提质增效发展规划,盈利修复可期,①信创:2023年12月26日,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正式发布7项基础软硬件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党政信创或将加速招投标。②网安/保密:政策不断推动行业需求,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需求有望回暖。 创立子公司中科鸿略,积极布局鸿蒙生态2023年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中科鸿略,其源自万里红基础软件业务,研发团队早期参与国产自主操作系统的研发与迭代,2022年发布了移动OS标准版和移动OS教育版,同年9月发布了国内首款基于OpenHarmony操作系统的国产芯片平板电脑,随后陆续发布了多款基于OpenHarmony的平板电脑、云桌面终端、电子班牌、OPS电脑、IP电话等产品。目前,中科鸿略已成为鸿蒙生态圈的重要成员,是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会员、OpenHarmony项目组核心成员,客户主要分布于党政机关、工业物联网领域,以及大型金融机构等。此外,23年公司发布中科鸿略鸿蒙操作系统,可用于各种手持设备,移动设备、Iot设备、PC等,积极布局鸿蒙生态。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领先的电子测量仪器仪表解决方案提供商,背靠中科院体系,基本盘业务稳固。近年来,公司通过并购形成双主业模式,目前公司成长驱动力主要源于以下两点:1)新能源车测试业务:伴随公司资源与渠道赋能,北汇信息进入成长快车道;2)万里红盈利能力有望逐渐修复。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37.54/45.34/55.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2/1.36/2.29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我们给予12个月目标价27元,对应2025年PE为60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新能源车测试需求不及预期、政企业务需求不及预期。
|
|
|
概伦电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4-17
|
13.78
|
19.72
|
--
|
15.77
|
14.44% |
|
18.80
|
36.43% |
|
详细
事件概述概伦电子于4月13日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18.07%;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下降225.5%;扣非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下降307.8%。 设计类EDA首次占比过半,研发强度进一步加大收入端,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29亿元(yoy+18.1%)。EDA软件依然是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实现营收2.03亿元(yoy+10.9%),其中制造类EDA为1.00亿元(yoy-4.11%),主要系下游尤其是存储类的客户需求出现一定波动性;设计类EDA为1.02亿元(yoy+31.2%),首次占比过半,我们认为设计类EDA的高增来自于NanoDesigner等一系列公司近年推出的软件在客户侧的规模导入。此外,公司的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系统和技术开发解决方案业务也贡献了较大的业绩增量,分别实现收入0.82亿元(yoy+33.8%)和0.43亿元(yoy+30.2%),前者系公司产品的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后者系公司技术开发范围的拓宽以及国内下游景气度较高。 利润端,由于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具体来看,公司研发人员数量由2022年的224人增长至2023年的358人,且硕士及以上学历达75%,使得研发费用率上升至72%,较2022年提升22pcts。从全球来看,EDA属于高度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海外龙头企业如Synopsys、Cadence研发费用率长期维持在30%-40%的区间,而国内包括公司在内的EDA企业整体仍属于追赶阶段,需要更高的研发投入强度,因此我们预计公司研发费用率或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境内收入高增,产品矩阵日益丰富分地区来看,受益于国产替代需求,公司境内业务增速显著高于海外,2023年境内收入2.11亿元(yoy+36.51%),占比提升至64.34%,我们认为替代需求的红利有望长期延续。同时在供给侧,除了内生研发外,公司先后收购了购福州芯智联和比利时EDA公司Magwel,前者在板级和封装级设计具有领先地位,后者两大核心工具ESD设计验证和功率器件设计分析PTM被全球头部模拟和功率半导体厂家使用多年。我们认为,随着产品矩阵的日益丰富,公司正在持续打开可触及的市场空间,2023年公司客户数为149户,同比增长18.25%;单客户收入达到219.9万元,也较2022年有所提升。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少有的产品具备全球竞争力的EDA公司,当前充分受益于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和自主可控的机遇,同时通过内生研发、外延收购及生态建设,逐步从制造类EDA向设计类全流程EDA拓展。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4.28/5.39/6.6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5/0.29/0.88亿元,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19.72元,相当于2024年20倍的动态市销率。 风险提示:1)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2)海外市场风险;3)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4)无法找到收购或战略投资标的的风险;5)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
|
|
道通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4-04-09
|
21.00
|
30.83
|
--
|
28.05
|
31.63% |
|
27.87
|
32.71% |
|
详细
事件概述道通科技于近期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1亿元,同比增长43.50%,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75.66%,扣非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262.50%。 传统业务复苏叠加充电桩放量,带动盈利能力回升收入端,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32.51亿元,同比增长43.50%。分业务线看,作为公司传统业务的汽车电子诊断显著复苏(yoy+24.1%)),其中SADAS同比增长75.34%,STPMS同比增长29.25%。同时,公司新能源业务开启放量,实现营收75.67亿元(yoy+493.2%)。分地区看,北美依旧是公司业绩的主要贡献来源,2023年营收为16.87亿元,同比增长62.54%。 利润端,公司2023年扣非前后的利润差异较大,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公司针对诉讼的和解费用3132万美元。在剔除非经的影响后,公司利润率较22022年显著修复,主要系新能源业务已渡过投入期进入放量阶段,摊薄了各项费用率,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01%/8.71%/16.46%,同比-1.30/-0.41/-9.09pcts。 新能源业务布局趋于成熟,有望持续高增产品侧,2023年公司发布了高功能超充桩DCHiPower、小直流桩DCCompact、商用交流桩ACUltra三款充电桩产品,覆盖较为全面的充电场景需求,其中DCHiPower搭载液冷技术,充电10分钟即可补能400公里,性能领先;此外,公司推出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充电桩运维管理平台、充电桩App应用等云服务产品,完善充电桩配套生态。销售侧,公司与超过10家领先垂直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在全球建设30多个合作示范站,站点遍布欧、美、亚太地区的关键交通枢纽,成功签约多家全球前50大型企业客户,营销侧布局成效显著。 产能侧,2023年公司进一步布局海外产能,在越南生产基地新增直流充电桩产能,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工厂并于32023年年底投产,降低《基础设施法案》带来的供应链风险。我们认为,公司新能源业务布局趋于成熟,考虑到海外充电桩供需缺口仍较大,后续有望持续高增。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汽车诊断业务竞争优势显著、格局稳定,新能源业务发展空间广阔,且具备一定的差异化技术和渠道优势。预计公司2024/2025/2026收入分别为38.72/46.09/55.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78/6.21/8.08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31.8元,对应2024年PE为30倍。 风险提示:1)汽车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智能网联技术及商业化落地进展不及预期;3汇率波动上升。
|
|
|
普源精电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3-26
|
36.04
|
48.36
|
32.17%
|
38.38
|
4.69% |
|
37.73
|
4.69% |
|
详细
事件概述普源精电于3月21日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6.34%;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16.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增长27.60%。 高端化持续推进,毛利率显著提升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6.71亿元(yoy+6.34%),单Q4实现营收1.98亿元(yoy-8.54%)。我们认为公司23H2出现的增速放缓主要是受制于宏观环境,部分国内客户推迟对测量仪器的采购,加之经销商的库存需要消化,导致行业需求端面临压力,叠加公司经济型产品换代产生的影响。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国产化和高端化仍是公司成长的驱动力。根据年报,2023年公司境内收入为4.03亿元,同比增长14.6%,显著高于整体增速。同时,公司高带宽和和高分辨率示波器收入占比达到54.3%,较去年同期提升12.6pcts,产品结构高端化也给公司带来了更高的利润水平,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56.7%,较去年同期增长4.01pcts,示波器毛利率为58.3%,同比提升3.31pcts。 13GHz示波器彰显技术领先性,放量可期2023年9月公司发布了新一代旗舰级示波器DS80000系列,其可以达到13GHz带宽、40GSa/s采样率、4Gpts的存储深度,再次刷新了国产示波器的性能上限。得益于性能的大幅提升,DS80000系列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了1)对于高速器件及系统性能验证,如高级抖动和眼图分析功能等;2)信号一致性分析,包括了PCIe、USB3.0、HDMI等高速协议;3)支持DDR2、DDR3全部速率的调试和分析。根据公司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信息,13GHz示波器全市场约30亿元,国内市场约10亿元,体量可观。我们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公司的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产品,尤其是高端新品的推出节奏,考虑到0DS80000属于高端仪器,验证时间通常在在11年以上,其有望在42024年开始放量,为公司增长注入新动能。 收购耐数电子,多维度协同效应显著根据年报,公司于2024年2月完成对耐数电子32.25%股权的收购,并获得耐数电子51.14%股权对应的表决权。根据收购公告,耐数电子专注于数字阵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其产品主要运用在遥感探测、量子信息、射电天文、微波通信等前沿应用领域,下游客户多为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客户质量较高,对于前端客户应用需求的把握更加前沿、精准。我们认为,一方面本次收购有助于公司扩大下游司其他高端产品,如1133zGHz示波器在遥感探测、量子信息、射电天文、微波通信等领域的导入;同时,也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掌握前沿客户的应用需求,更顺畅地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电子测量龙头,历经20余年发展,已在品牌、渠道、技术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作为“卡脖子”技术之一,电子测量仪器具备可观的国产替代空间,我们看好公司在行业红利加速释放的背景下,凭借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展。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收入分别为8.56/10.72/13.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2.07/2.83亿元,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49.2元,相当于2024年60倍PE。 风险提示:11)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22)上游原材料供应受限的风险;33)市场、渠道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44)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55)收购事项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索辰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4-03-01
|
99.91
|
109.33
|
38.69%
|
121.38
|
21.49% |
|
121.38
|
21.49% |
|
详细
事件概述2月26日,索辰科技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公司于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20.10%;实现归母净利润5777.91万元,同比增长7.45%,扣非归母净利润5175.83万元,同比增长92.96%。 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收入端,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20.10%,营收增速略低于股权激励目标,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公司部分订单确认收入时点受下游军工影响产生波动。单Q4情况进一步验证,公司单Q4收入为2.70亿,同比增长17.30%,较前三季度放缓,我们认为公司递延的订单收入有望在124Q1确认。利润端,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5777.91万元,增速为7.45%,单Q4来看,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95亿元,同比下降5.94%,主要由于公司仍处于高速发展及扩张期,23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用于项目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 成立机器人事业部,民用领域拓展进展不断11)下游拓展方面:根据公司公众号,2月20日,公司成立机器人事业部,目标机器人仿真及力学控制业务。其中,力学控制业务将提供力觉-运动的闭环控制方案,包括多体动力学解算技术、六自由度力和力矩传感器,以及高精度的位姿测量系统等。力学控制是机器人运动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影响机器人行动稳定性及精确度。公司凭借CAE积累的结构力学物理理论、软件建模能力,有望实现产品性能的提升,长期来看有望伴随机器人行业实现放量。22)产品及推广方面:根据公司公众号,3月5号公司将发布仿真云平台新品,目前已跟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航等高校达成合作,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知名度,持续培养国内用户习惯。此外,公司不断拓展渠道端,如23年11月收购阳普智能、1月19日与青翼软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民用领域拓展有望加速。 国内ECAE仿真软件龙头企业,多重驱动力保障业绩持续增长目前国内CAE行业遇双重机会,1)国产化: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的统计,研发设计类软件国产化率约为5%,是工业软件中最容易出现“卡脖子”的环节,国产替代需求强、空间大。近年来,CAE相关工业软件国产化政策持续推出,CAE产品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2)产业结构升级: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离不开正向设计,而CAE为正向设计必须的软件之一,为CAE行业带来长期持续的成长驱动力。公司为目前国内CAE龙头企业,在产品的广度和深度上均处于国内较为领先的地位,公司未来的业绩驱动力主要为以下三点:1)军工数字化高景气度下,国防科技领域CAE国产化率的持续提升;2)民用市场的开拓。CAE软件基础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种领域技术和产品积累在民用市场能够复用,产品优势得以持续深化;3)推出云仿真平台,扩大潜在客户群体,优化商业模式。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公司受益于下游国防科技领域国产替代的需求,业绩确定性强;中长期来看,公司布局新产品,开拓民用市场,优化商业模式,成长路径清晰。 投资建议:CAE作为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中重要的一环,具有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公司为国内CAE行业龙头,产品较全、产品性能对标海外龙头Ansys,具有稀缺性。短期来看,公司受益于下游国防科技领域国产替代的需求,业绩确定性强;中长期来看,公司布局新产品,开拓民用市场,优化商业模式,成长路径清晰,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2/4.90/6.50亿,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160.20元,相当于2024年20倍的动态市销率。 风险提示:军用领域不及预期、民用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
|
容知日新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2-26
|
26.60
|
37.03
|
--
|
33.58
|
26.24% |
|
33.58
|
26.24% |
|
详细
事件概述2月21日,容知日新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公司于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下降8.96%,实现归母净利润6307.25万元,同比下降-45.65%。 收入端承压,4Q4利润端环比改善收入端,单Q4来看,公司实现营收1.98亿元,同比下降11.73%,主要由于石化、冶金等下游行业客户盈利能力承压,资本开支投入节奏放缓。利润端,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307.25万元,同比下降-45.65%,主要由于公司收入端承压,同时公司人员规模有所扩大,相关薪酬及费用有所增加。单单4Q4来看,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11.34%,单季度盈利能力环比改善。我们认为公司降本增效成效在Q4有所体现,在营收端承压的情况下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环比回正。 产品侧、市场侧持续推进,行业长期逻辑未变,静待下游回暖我们认为,行业长期成长逻辑未发生改变,设备智能运维已成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有力手段,根据公司公众号,以吉林建龙钢铁为例,关键设备非计划生产停机时间下降60%-90%,减少故障运维成本20%-30%,备件库存减少20%-30%,提高设备运维综合工作效率30-50%。 公司为行业内龙头,产品侧、服务侧、市场侧、数据侧优势持续巩固,产品侧,公司持续推出新品,满足多场景监测场景。根据公司公众号,公司推出智慧输送皮带一体化解决方案、往复式压缩机智能监测方案、冷凝液监测方案等。市场侧,公司参与工信部发布的《钢铁行业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技术要求》,体现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主要由于宏观经济因素下游资本开支承压,长期来看,工业智能化趋势确定,设备智能运维产品价值已受下游认可,公司积极面对行业变化,行业地位稳固,静待周期回暖带来的业绩修复。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工业设备智能运维和健康监测(PHM)行业的龙头,横跨风电/石化/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数据和案例的积累使得相关模型和算法先发优势显著。我们认为,公司将充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下游行业持续渗透及拓展、自身产品持续智能化更迭以及商业模式的逐渐升级,是新型工业化产业趋势下的核心资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4.98/5.88/6.56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3/1.01/1.23亿,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37.2元,相当于2024年30倍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修复情况不及预期、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市场推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
坤恒顺维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2-06
|
36.00
|
39.20
|
54.15%
|
45.45
|
26.25% |
|
45.45
|
26.25% |
|
详细
2024年2月5日,坤恒顺维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人员等合计54人授予限制性股票46.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6%。本次股权激励的授予价格为33.80元,将于2024/2025/2026分三阶段解除限售。业绩考核的目标值为,以2023年收入为基数,公司2024-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不低于30%/69%/119.7%。 股权激励发布,彰显高速发展信心从激励对象来看,本次股权激励涵盖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等合计54名对象,占公司222022年期末总人数的447%,比例较高,对稳定核心员工有积极作用,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从授予价格来看,本次股权激励的授予价格为33.80元,较为接近公司当前股价,体现出公司对于自身中长期合理价值的判断。从解除限售条件来看,本次股权激励将于2024/2025/2026年分三阶段解除限售,目标值的解除限售条件为,以2023年收入为基数,公司2024-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不低于30%/69%/119.7%,即复合增速达330%,触发值对应的复合增速则约为22%。总的来看,本次股权激励在保障公司核心人才团队稳定的同时,也彰显出公司对于当前自身价值,及未来三年保持。高速发展的信心。 测试系统下游应用持续拓展,卫星互联网“卖铲人”率先受益根据三季报,公司新产品频谱分析仪已逐步导入各下游用户测试及试用,并且形成一定的订单。同时,随着产品矩阵的丰富以及行业应用的积累,公司各类系统级整体解决方案优势凸显,能更好的满足各行业总体单位和各类外场应用场景客户的测试仿真需求。进一步来看,作为卫星互联网的“卖铲人”,无论是在卫星载荷的研发阶段,还是在生产阶段,均需要配套的电子测量设备来进行支持。由于卫星互联网属于通信行业的细分领域,因此公司的拳头产品无线信道仿真仪,以及测试测量系统将充分受益于此前在通信行业的市场地位,降低导入难度。从节奏上来看,通常而言测量设备的需求将先于下游行业的放量周期,而随着两颗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于2023年7月成功发射,我国卫星互联网开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预计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于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投资建议:坤恒顺维是我国高端无线电测试测量领域的先行者,当前正在进行客户体系+产品矩阵+商业模式的全面升级,公司产品专注高端市场,研发投入保持高强度,持续推出新产品,打开市场空间,驱动业绩中长期增长。考虑到股权激励所带来的额外费用,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收入分别为2.83/3.73/5.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1.21/1.58亿元。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57.2元,相当于2024年40倍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1)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2)上游原材料和器件供应受限的风险;3)市场、渠道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4)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华勤技术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1-01
|
76.43
|
66.73
|
1.11%
|
80.50
|
5.33% |
|
82.87
|
8.43% |
|
详细
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ODM厂商,多品类战略带动业绩快速增长华勤技术是全球智能硬件ODM龙头。公司当前覆盖全部主流安卓机品牌,并拓展了平板、笔电、可穿戴等产品。得益于多品类战略,18-22年公司营收由309亿元增长至926亿元,利润由1.8亿元增长至25.6亿元。2023年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开启高增,Q3单季度实现营收41.5亿元,同增670%。 把握行业结构性增量,提升手机外品类市场份额行业层面,我们认为消费电子ODM仍有增长空间。此外,公司的α属性也值得关注,根据Counterpoint,公司占手机ODM份额由2017年的21%大幅上升至2021年的31%。当前,公司在笔电行业又有望复刻上述过程,根据2023半年报,公司2023Q2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四,打破了台湾厂商对于笔电ODM前五的长期垄断。我们认为在巩固手机、平板ODM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提升笔电等手机外品类的市场份额,是公司后续增长的关键。 掘金两大高景气方向,拥抱AI乘势而起公司分别于2017和2018年前瞻布局数据中心和汽车电子业务。我们认为,上述两个赛道均是AI产业变革下的高景气度方向。1)数据中心受益于GPT大模型推出带来的智算需求增加,AI服务器持续维持高景气,根据IDC数据,2023H1国内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达31亿美元,同增54%。公司产品于2023年导入数个国内头部互联网客户,23Q3实现营收41.5亿元,同比增长达670%。2)汽车智能化在Transformer+BVE的技术路径下,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规模化量产使得成本成为重要考量,为ODM模式创造了产业机遇。当前公司的布局包括座舱、车控、智驾、网联四大方向,其中基于8155平台的座舱域控已量产发货,并取得多个主流主机厂定点。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ODM厂商,当前积极布局企业级数据中心和汽车电子两大高景气方向,有望拥抱AI乘势而起。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864/1052/12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29.4/37.5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94.75元,相当于2023年25倍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1)消费电子行业周期波动的风险;2)新业务研发及推广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4)汇率波动的风险;5)ODM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6)假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