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海能技术 机械行业 2024-03-05 11.65 -- -- 11.47 -1.55% -- 11.47 -1.55% -- 详细
公司主营有机元素分析系列、色谱光谱系列、样品前处理系列、通用仪器系列四大类仪器,毛利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有机元素分析系列/色谱光谱系列/样品前处理系列/通用仪器系列产品营业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38.73%/19.94%/19.63%/12.14%。实验分析仪器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公司下游客户较为分散,主要为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等。 公司毛利率水平维持在60%以上的高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实验分析仪器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国外厂商占据主要份额,国内实验仪器市场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呈现出竞争激烈且分散的格局。实验分析仪器的种类繁多、单一品种市场规模较小,产品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技术,关键部件工艺精度要求高,技术壁垒较高,市场对品牌的信任度需逐步建立和巩固。2020年国内高效液相色谱仪市场规模在50亿-55亿元之间,气相色谱仪市场规模在20亿-25亿元之间,预计到2025年,中国色谱仪市场规模将达到157.5亿元,其中高效液相色谱仪市场规模约为80.8亿元,气相色谱仪市场规模约为36.7亿元。科学仪器行业一直是我国被发达国家所制约的关键领域,国产品牌市占率较低。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政策持续落地,科学仪器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公司竞争优势显著。 (1)公司采用“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核心产品非标件自产率平均达到了近60%,解决上游零件供应商加工水平不一、交货周期难以控制的问题,有效提升了产品可靠性、稳定性,降低成本。 (2)公司坚持“多品牌、多品种”发展战略,持续扩充产品矩阵,不断拓展其产品线和应用领域,完成五大品牌和四大产品系列的布局。 (3)公司早期布局元素分析和样品前处理两大业务领域,其中凯氏定氮仪和微波消解仪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是公司基本盘。公司将重点加大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等产品的研发、市场投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增速可期。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3元和0.66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0倍和16倍。公司是国内科学仪器领军企业,全产业链模式打造产品高可靠性,高自研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持续扩充产品矩阵,自研+控股+参股完善业务布局,未来成长可期,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未能实现产业化、市场开拓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海能技术 机械行业 2023-10-30 11.79 -- -- 12.58 4.57%
12.33 4.58% -- 详细
10 月 27 日晚间公司披露 2023 年三季度业绩,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6 亿元( 21.33%),实现归母净利润 0.17 亿元(-24.35%),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 0.12 亿元(-13.26%);单三季度实现收入 0.73 亿元( +13.94%),实现归母净利润 531 万元(-51.2%),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 453 万元(-43.41%)。经营分析色谱进入投入期,研发及市场推广投入持续加大: 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 0.55 亿元(+42.3%),研发费用 0.38 亿元(+25.9%)。预计,主要系色谱类产品市场拓展及新产品研发导致相关费用增加。 市场方面,随着公司产品实力获得认可(3 月公司悟空 K2025高效液相色谱仪顺利通过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的验证评价工作,成为该验评中心第一台通过验评的国产科学仪器)市场投入加大预计将有效带动公司液相色谱销售量提升。 研发方面,由于药厂为液相色谱主要应用场景, 当前研发预计主要围绕药厂广泛使用的网络版高效液相色谱工作站,随着公司相关研发的投入加大,预计未来将服务更多使用场景。近期公司完成了对 G.A.S 的少数股东权益收购, 通过一揽子交易方式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公司持有 G.A.S 股权比例提升 25%至 93%。G.A.S.长期致力于痕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技术的自主研发,是全球较早将高灵敏度的离子迁移谱技术与高分离度的气相色谱技术完美结合的企业之一,产品应用范围从传统离子迁移谱的军事安防领域逐步拓展到民用食品风味分析、环境 VOCs 分析、人体呼出气分析等研究领域。 通过对 G.A.S 的增持,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在色谱领域的竞争实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50/0.64/0.77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9/15/1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和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核心零部件进口风险、下游应用需求低于预期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股票流动性风险和限售股解禁风险等
海能技术 机械行业 2023-08-24 12.41 -- -- 13.29 7.09%
13.29 7.09%
详细
业绩简评2023年8月22日晚间,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25.86%;归母净利润1138.5万元,同比增长1.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20.4万元,同比增长31.61%。 经营分析液相色谱国产替代正当时。上半年公司色谱光谱业务实现营收2636.1万元(+45.84%),毛利率55.27%(-5.28pp)。其中,液相色谱业务单元悟空仪器上半年实现收入1622万元,22年全年收入为2175万元,上半年增长强劲。国内液相色谱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2年中国进口金额约64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不到5%。 目前公司产品已顺利通过中国农科院国产科学仪器验评中心验证,可靠性和稳定性获得客户认可,持续服务国产替代。此外,上半年公司增资海胜能光布局近红外光谱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与元素分析产品的业务协同。 通用仪器业绩增长显著。上半年公司通用仪器系列实现营收1605.3万元(+81.46%),毛利率64.73%(+4.16pp)。主要受益于电位滴定仪、食用油品检测仪等产品收入大幅增长。 有机元素分析与样品前处理基本盘稳固增长。上半年公司有机元素分析系列实现营收5120.1万元(+13.89%),毛利率77.14%(+1.31pp);样品前处理系列实现营收2595.1万元(+13.95%),毛利率66.34%(+0.04pp)。 海外业务初见雏形,实现高速增长:上半年,公司境外业务持续拓展,收入2857万元,同比增长190.31%,毛利率53.13%,主要受益于有机元素分析系列及前期重点布局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产品大幅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PE估值为18.1/15.1/1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和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核心零部件进口风险、下游应用需求低于预期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股票流动性风险和限售股解禁风险等。
海能技术 机械行业 2023-08-23 12.10 -- -- 13.29 9.83%
13.29 9.83%
详细
事件:海能技术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1.3亿元,同比+25.9%。实现归母净利润11.4百万元,同比+1.3%;其中单Q2实现收入0.8亿元,同比+13.9%,环比54.2%,实现归母净利润12.9百万元,同比-6.6%,环比+943.5%,与行业季节性特点匹配。 大力开拓全球市场,科学仪器类营收大幅增长。公司以提升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业务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大力开拓境外市场,有机元素分析系列产品及前期重点布局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系列产品国外收入大幅增长,国外业务实现营收28.6百万元,同比+190.3%。 分产品看,色谱光谱系列仪器、通用仪器营收分别达26.4、16.1百万元,同比+45.8%、+81.5%。 投资+新设子公司,提升企业综合实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设海能基石技术有限公司、海能有为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旨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和区域布局;增资济南海森、海胜能光,加大海森药物溶出仪产品的生产、销售、运营优势,增加近红外光谱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投入,有助于丰富公司产品矩阵,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募投项目构建生产运营全产业链,节约生产成本。募投项目“海能技术生产基地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造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旨在通过提升零部件自产化率,解决非标件的质量、成本、稳定性等供应链管理问题,并建立和巩固成本优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完全达产当年,将为公司节约成本1512.0万元,有效降低公司生产成本,优化发展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项目已于2022年年底开始建设,计划在2026年开始投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0.7亿元和0.9亿元,对应PE为17倍、14倍、12倍。公司为国内分析仪器行业引领者,考虑到行业国产替代需求日益强烈,叠加未来公司募投项目逐步建设投产。综上,维持“买入”投资评级,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税收优惠政策变化、规模扩张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控制权变动风险,研发投入风险,收入季节性波动风险。
海能技术 机械行业 2023-08-09 12.40 16.53 61.11% 13.29 7.18%
13.29 7.18%
详细
公司简介海能技术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实验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布局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和通用仪器四大产品系列。目前,公司成熟期产品元素分析及样品前处理业务基本盘稳固,培育期业务液相色谱增长强劲,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看点。公司 2022年 10月 14日于北交所上市,募资 1.088亿元,发行价格 10.88元/股。 投资逻辑液相色谱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静待放量拐点。据海关进口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液相色谱进口金额超 64亿元人民币,进口台套数 22477套,国产化率约 5%左右,国产替代前景广阔。自公司推出 HPLC 产品K2025以来,色谱光谱系列营收高速增长,20-22年 YOY 分别为 240%、105%、89%,销售规模及产品竞争力均处于国内第一梯队。近期,K2025顺利通过国家级权威机构的全面测评,有望进一步打开国产替代市场,为公司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基本盘稳固,新业务有序开展。基本盘方面,政府招采网数据显示公司凯氏定氮仪和微波消解仪采购台套数均位于行业第一,为公司持续贡献现金流。新业务方面,公司于 2016、2020、2021年累计投资 5096万元,持有 GC-IMS 领军企业 G.A.S.公司 67.9%的股权,并推动该业务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落地。此外,公司还参股白小白布局实验室洗瓶机,投资海胜能光完善红外光谱布局等,不断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毛利率卓越、现金流稳定。公司采用全产业链布局的生产模式,非标定制件自产化率超 70%,成本优势显著,2022年,综合毛利率超 69%,领先国内科学仪器同行;同时公司以间接销售为主并采用预收款模式,保障了良好的现金流。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我 们 预 测 , 23-25E 归 母 净 利 润 0.55/0.65/0.79亿 元 , 同 比+22.31%/+20.06%/+20.76%,对应 EPS 分别为 0.67/0.80/0.97。参考可比公司莱伯泰科、鼎阳科技、坤恒顺维、普源精电平均 PEG1.53倍,考虑北交所流动性,我们给予公司 23年 PEG 1.2倍,对应目标价 16.8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和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核心零部件进口风险、下游应用需求低于预期风险、股票流动性风险和限售股解禁风险等。
海能技术 机械行业 2023-05-22 15.32 18.79 83.14% 16.55 8.03%
16.55 8.03%
详细
推荐逻辑:我国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将带动对实验分析仪器需求的持续增长,行业发展景气。2021 年市场规模达到345.4 亿元,同比增长21.9%。目前我国分析仪器的进口率超过80%,其中色谱仪市场进口率超过90%。在政策大力推动下,高端分析仪器国产替代潜力空间巨大。2)公司是有机元素分析和样品前处理领域领先者。两大优势单品“凯氏定氮仪”和“微波消解仪”销量全国第一。有机元素分析系列收入持续增长,为公司构筑稳健基础盘。3)公司重点布局色谱仪领域,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公司因具有与国际厂商相当的色谱仪技术水平,在未来国产化趋势中占据先发优势。 业绩表现亮眼,营收规模稳步上升。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归母净利润4443.5 万元,近四年的CAGR 为17.0%。公司营收稳健增长,未来增长确定性强。 实验分析仪器市场持续景气,国产替代释放需求空间。中国重视发展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市场规模由2015 年的328.3 亿元增长至2021 年的345.4 亿元,预计2025 年达到418 亿元。我国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实验分析仪器进口依赖度高现状仍存,进口率达83.7%。未来,随着国产替代进口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产实验分析仪器市场需求将继续释放。 有机元素分析和样品前处理领域地位领先,着力色谱仪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公司拥有凯氏定氮仪和微波消解仪两大优势单品。在2021 年招标的212 台凯氏定氮仪中,公司以96 台位居第一。公司作为微波消解仪领域主要供应商之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4.3%。随着国产替代进口逻辑演绎,公司逐步推进色谱系列产品布局,开发对标进口厂商的相关产品,创造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 亿元/0.7亿元/0.9 亿元,CAGR为22.02%,对应PE 为23倍/18倍/15 倍。考虑到2023年同行业平均估值为33 倍,公司作为国内简短科学仪器的引领者,快速扩张产品线,全产业链布局建立公司成本优势。综上,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27 倍PE,对应目标价为19.17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或新技术未能产业化的风险、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市场开拓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控制权变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