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紫忆

东莞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340522110001...>>

20日
短线
25%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武汉蓝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3 28.98 -- -- 29.40 1.45% -- 29.40 1.45% -- 详细
公司主营研发和质检领域电池测试设备。 公司产品线涵盖微小功率、 小功率至大功率电池测试设备, 形成了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的双轨市场布局, 其中企业客户贡献七成营收。 公司客户覆盖国内外知名高校、 科研机构, 与中科院、 清华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 企业类客户方面, 公司已成功进入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领军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2019-2023年, 公司毛利率水平维持在60%以上, 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展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电池检测设备市场迎来广阔增长前景, 预计到2025年, 企业研发和质检领域的市场规模将突破8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27%。 市场细分来看, 锂电池测试设备可分为面向高校科研、 企业研究及质检领域的设备和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的化成、 分容设备。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电池测试设备市场在2021年已达到1.69亿至2.03亿元, 公司在此领域占据21%-25%的市场份额, 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预计到2025年, 企业研发、 质检领域电池测试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超80亿元, 2021-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7%。 锂电池化成和分容测试设备市场竞争激烈,但增长潜力巨大,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公司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1)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源自其对研发创新的持续投入和技术的领先, 产品以高精度和稳定性著称。 公司技术优势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 其软件配套也较为完善, 2023年毛利率高达65.58%, 凸显其市场竞争力。 (2)公司持续扩充新产品, 快速迭代现有产品线, 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依托现有技术优势, 公司致力于开发高精度电池测试设备, 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大功率设备在2023年实现了显著的收入增长, 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未来营收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3)在高校和科研市场, 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高用户粘性, 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企业端,公司凭借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 与下游企业建立了长期且牢固的合作关系, 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优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08元和2.62元, 对应估值分别为14倍和11倍。 公司是国内电池检测设备领军企业, 具备深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显著的技术优势, 产品高精度与稳定性兼备, 叠加完善的软硬件配套服务。 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快速的产品迭代策略,推动了业绩的稳步增长, 未来成长可期, 给予公司“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原材料供应风险、 下游客户风险。
海能技术 机械行业 2024-03-05 11.65 -- -- 12.08 1.60%
11.84 1.63% -- 详细
公司主营有机元素分析系列、色谱光谱系列、样品前处理系列、通用仪器系列四大类仪器,毛利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有机元素分析系列/色谱光谱系列/样品前处理系列/通用仪器系列产品营业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38.73%/19.94%/19.63%/12.14%。实验分析仪器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公司下游客户较为分散,主要为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等。 公司毛利率水平维持在60%以上的高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实验分析仪器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国外厂商占据主要份额,国内实验仪器市场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呈现出竞争激烈且分散的格局。实验分析仪器的种类繁多、单一品种市场规模较小,产品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技术,关键部件工艺精度要求高,技术壁垒较高,市场对品牌的信任度需逐步建立和巩固。2020年国内高效液相色谱仪市场规模在50亿-55亿元之间,气相色谱仪市场规模在20亿-25亿元之间,预计到2025年,中国色谱仪市场规模将达到157.5亿元,其中高效液相色谱仪市场规模约为80.8亿元,气相色谱仪市场规模约为36.7亿元。科学仪器行业一直是我国被发达国家所制约的关键领域,国产品牌市占率较低。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政策持续落地,科学仪器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公司竞争优势显著。 (1)公司采用“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核心产品非标件自产率平均达到了近60%,解决上游零件供应商加工水平不一、交货周期难以控制的问题,有效提升了产品可靠性、稳定性,降低成本。 (2)公司坚持“多品牌、多品种”发展战略,持续扩充产品矩阵,不断拓展其产品线和应用领域,完成五大品牌和四大产品系列的布局。 (3)公司早期布局元素分析和样品前处理两大业务领域,其中凯氏定氮仪和微波消解仪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是公司基本盘。公司将重点加大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等产品的研发、市场投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增速可期。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3元和0.66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0倍和16倍。公司是国内科学仪器领军企业,全产业链模式打造产品高可靠性,高自研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持续扩充产品矩阵,自研+控股+参股完善业务布局,未来成长可期,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未能实现产业化、市场开拓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奥迪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2-02 13.79 -- -- 17.68 28.21%
17.68 28.21% -- 详细
公司主营超声波传感器和执行器。 公司传感器产品包括测距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压触传感器; 执行器产品包括电声器件、 雾化器件等。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在下游的智能汽车、 智能仪表、 智能家居、 安防、 消费电子五个领域。 公司客户覆盖国内整车厂Tier1同致电子、 德赛西威、 豪恩汽电, 以及智能水表、 气表国际厂商肯斯塔、 美国耐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截至2023年三季度, 公司营业总收入33,662.25万元, 同比增长25.22%; 归母净利润6,414.99万元,同比增长50.28%; 扣非净利润6,118.88万元, 同比增长62.09%。 多传感器融合是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 随着L2级别迈向L3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进程加速, 公司超声波传感器市占率和搭载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为确保全天候、 高可靠性应用, 目前各大汽车厂商主要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作为自动驾驶感知支持, 其中超声波雷达不可或缺。 未来几年, NOA功能将成为高阶智能驾驶市场的主流, 随着搭载NOA功能的车辆密集落地, 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进程有望加速, 车载超声波雷达单车搭载量将进一步提升, 带动公司车载超声波雷达需求量增加。 公司竞争优势显著。 (1)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 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是行业标准的单一主要起草单位, 具备全流程覆盖的产业链研发生产能力, 掌握换能芯片制备核心技术。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7%-9%。 (2)公司以“实现产品升级和技术升级”为发展战略, 积极拓展高毛利率新产品, 前瞻布局下游应用领域,如压触传感器、 基于MEMS超声波传感器方案的CPD系统和超声波镜头清洗方案。 (3)公司打入汽车制造厂商前装供应链, 为整车厂及其Tier1服务十余年, 与同致电子、 豪恩汽电、 三股东德赛西威签约,深度绑定下游客户。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58元和0.68元, 对应估值分别为24倍和20倍。 公司是国内超声波传感器龙头, 专注于下游五大领域。 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主研发全流程覆盖; 持续扩充产品矩阵, 前瞻布局新产品, 积极拓展下游应用领域; 深度绑定下游客户, 提供适配产品与方案, 未来成长可期, 给予公司“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景气度风险、 原材料采购风险、 产能过剩及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3-11-08 5.22 -- -- 5.22 0.00%
5.39 3.26%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了2023年三季报。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14.0亿元, 同比增长6.1%; 归母净利润94.9亿元, 同比增长10.2%; 扣非归母净利润92.5亿元, 同比增长32.3%。 2023年Q3,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96.5亿元, 同比增长6.6%; 归母净利润27.1亿元, 同比增长7.9%, 扣非归母净利润26.5亿元, 同比增长16.7%。 点评: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 境外新签合同增速亮眼。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 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6.1%、10.2%和 32.3%, 业绩增长较为稳健。 前三季度经营净现金流-359 亿元,上年同期为-179 亿元。 2023 年 1-9 月, 公司新签合同额约 8168 亿元,同比增加 5.7%; 其中, 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 6643 亿元, 同比减少 0.3%,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 1525 亿元, 同比增加 43.2%; 能源电力、 基础设施、水资源与环境新签合同额分别占累计新签合同金额的 53.0%、 29.3%、15.2%。 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有所提升。 2023 年前三季度, 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1.0 个百分点至 12.9%, 或因公司业务结构优化; 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0.7 个百分点至 8.1%, 其中销售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0.2%、 2.9%,均同比持平; 财务费用率为 1.7%, 同比提升 0.5 个百分点。 2023 年 Q3公司毛利率环比 Q2 提升 0.6 个百分点至 12.3%, 销售净利率环比 Q2 下降 0.1 个百分点至 2.9%。 公司是清洁能源电力建设龙头, 投建营一体化快速发展。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 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 公司拥有完整的水电、 火电、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 运营核心技术体系, 水利电力建设一体化能力和业绩位居全球第一, 是全球水电、 风电建设的领导者, 清洁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军地位日益巩固。 投资建议: 公司是清洁能源电力建设龙头, 未来成长可期。 预计公司2023-2024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75元、 0.92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倍、 6倍, 维持对公司“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签订单增速下滑; 回款进度不及预期; 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3-03-16 7.66 -- -- 8.15 6.40%
8.15 6.40%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发布主要经营情况公告,2023年1-2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1736亿元,同比增加43.3%;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1507亿元,同比增加48.8%,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229亿元,同比增加15.2%;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水资源与环境新签合同额分别占累计新签合同金额的55.1%、27.9%、15.6%。 点评: 公司2023年2月新签同比高增50.5%,签署重大项目合计金额134.33亿元。 (1)分月度来看,1-2月分别新签合同金额898亿元、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50.5%,2月单月新签合同订单增速环比上升13.4pct,主要是由于能源电力板块业务的高速增长,带动新签订单增速强劲; (2)分业务来看,2月新签订单中能源电力494亿占比58.9%(1月占比为51.5%),同比增长565.85%,基础设施189亿占比22.5%,水资源与环境155.4亿占比18.5%。能源电力业务占比过半,是驱动公司新签订单高增的重要增长点。 (3)分地区来看,2月新签订单境内771亿元,同比上升57.1%,境外67亿元,同比上升1.9%。 (4)重大项目方面,签订了浙江景宁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约为62.57亿人民币,装机容量为1400MW;签订了乌尔禾2000MWp光伏发电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合同,合同金额约为71.76亿元人民币。 2023年专项债限额同比多增1500亿,有望带动基建投资。202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本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位,公司作为能源电力建设龙头,订单有望维持高增。 清洁能源建设龙头,布局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突出,具备“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公司拥有完整的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水利电力建设一体化(规划、设计、施工等)能力和业绩位居全球第一,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战略重心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向能源电力、涉水业务、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主业集中,是全球水电、风电建设的领导者,清洁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军地位日益巩固。“聚焦水能砂城数,集成投建营”是公司重点发展导向,水能砂城数融合发展是公司区别于其他建筑央企的独特优势,公司结构调 整和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为能源电力建设龙头,未来成长可期。预计公司2022/202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60/0.6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12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增速下滑;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
旗滨集团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3-02 10.94 -- -- 11.60 6.03%
12.13 10.88%
详细
深耕浮法玻璃行业,一体化战略带来新增量。公司是国内优质浮法玻璃原片制造龙头,提供一站式玻璃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以浮法玻璃为核心业务,将产品延伸至节能建筑玻璃、光伏玻璃、高铝电子玻璃、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截至2022H1,公司拥有25条优质浮法生产线,2条光伏玻璃生产线,2条高铝电子玻璃生产线,1条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线。浮法玻璃原片产品下游客户主要为玻璃批发商、深加工厂家等。公司客户集中度较低,截至2021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为7.92%。 浮法玻璃弹性可期,光伏玻璃供给高增需求强劲。浮法玻璃供给具有刚性,是典型的周期行业,2022年受下游地产需求疲软、疫情反复等影响,浮法玻璃行业景气度筑底,2022Q2产能达到近年相对高点,2022Q3驶入下行通道,全年实际在产产能同比下降0.75%,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价格承压,年均价同比跌幅达26.97%。在市场需求低迷的环境下,冷修明显增加,2022Q3和2022Q4冷修产线的数量分别为17和14条,日熔量分别为1.10万t/d和0.84万t/d,叠加窑龄到期因素,我们预计2023年浮法玻璃冷修将持续,供给有望进一步收缩;需求端,地产政策力度显著升级,竣工端率先驶入修复通道,2023年建筑玻璃需求有望持续提振;成本端,原材料价格中枢预期下移,业绩预期有所修复。光伏玻璃方面,光伏行业景气度高,2014年至2022年累计装机容量CAGR达39.05%,预计到2025年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将达600-660GW,带动光伏玻璃需求。 成本优势构筑核心壁垒。公司作为浮法玻璃原片龙头具备规模优势,2019年以来公司浮法玻璃市占率超11%,可摊薄固定成本;依托成熟的运输体系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公司运输成本有显著优势,漳州、河源和醴陵硅砂基地距自供生产线运输距离较短,分别为为25公里、16公里和26公里;公司通过外购原材料集中采购、战略储备降低成本,使得2021年公司浮法玻璃毛利率为51.57%,同比提升14.34个百分点;公司硅砂矿质量好、自给率高,且持续扩充资源储备,截至2022年3月末,共有硅砂基地5个,分别位于漳州、河源、郴州、醴陵以及马来西亚,2021年硅砂自给率超50%。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3年每股收益为0.51元、0.84元,对应估值为22倍、13倍。公司是国内浮法玻璃龙头,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深加工产品带来新增量,未来成长可期,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建筑业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投融资压力及业务拓展风险、海外业务风险。
坚朗五金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2-02 99.31 -- -- 101.38 2.08%
101.40 2.10%
详细
深耕传统建筑五金,实施一体化战略。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门窗幕墙五金生产企业之一,提供一站式集成解决方案,以传统建筑五金为核心业务,将产品延伸至智能家居、卫浴及精装房五金产品等领域,收入占比持续上升。下游客户主要来自B端、小B端市场,集中度较低,从管理角度而言精细化要求较高,截至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比仅为2.75%。 千亿市场潜力可期,需求迈向中高端。建筑五金产品种类纷繁多样,工艺较为复杂,属于典型的离散制造业。根据我们的测算,到2025年,门窗五金市场空间将达到近800亿元,21-25五年CAGR为9.64%,传统建筑五金市场空间有望达1200亿元。建筑五金占房屋整体价值比不到2%,但对居住质量影响较大,随着地产行业从粗放走向精细,中高端建筑五金产品受到越来越多青睐,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供需端政策齐头并进,拐点已现落力复苏。2022Q4地产“三箭齐发”,“信贷+债券+股权”多层面融资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抑制暴雷风险;中央经济会议定调扩内需,将“支持住房改善”列为扩大内需的首点;刘鹤副总理两次强调“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我们认为随着供需两侧政策的逐步推出,购买力将持续恢复,建筑五金有望获得较好支撑。 渠道下沉+品类扩张+市场拓展,集成优势显著。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专业化直销渠道,近年在县城地区发力渠道下沉,业绩增速较快;持续导入新产品,扩大和延伸公司产品线,提高客户的复购率和客单价,产品放量可期;积极引导销售人员挖掘非房业务拓展机会,如学校、医院、酒店、厂房等新场景业务,深耕长尾市场,对冲地产行业下行的影响。打造专业的一站式高效集采平台“云采”,背靠公司高水平精细化管理,产品、渠道、信息化建设集成优势独步一时,护城河稳固。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年每股收益为1.51元,对应估值为66倍。公司是国内建筑五金龙头,主营中高端市场,渠道下沉、品类扩张,不断开拓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未来成长可期,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建筑业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并购整合风险、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3-01-23 6.94 -- -- 7.14 2.88%
8.15 17.44%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发布主要经营情况公告,2022年1-12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10,092亿元,同比增加29.3%;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8,168亿元,同比增加32.6%,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1,923亿元,同比增加17.1%;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水资源与环境新签合同额分别占累计新签合同金额的44.9%、35.3%、17.5%。 点评: 公司2022年1-12月累计新签同比增加29.3%。(1)分月度来看,1-12月分别新签合同金额655亿元、557亿元、1,264亿元、863亿元、524亿元、1,909亿元、421亿元、453亿元、1,085亿元、1,031亿元、570亿元、7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0%、12.7%、121.1%、84.0%、128.7%、-13.7%、25.4%、102.9%、140.5%、-2.3%、-52.0%,12月单月新签合同订单增速有所回落;(2)分业务来看,12月新签订单中能源电力548亿元占比72.1%(11月占比为64.3%),基础设施158亿占比20.8%,水资源与环境30.3亿占比4.0%;(3)分地区来看,12月新签订单境内327亿元,同比下降70.7%,境外433亿元,同比下滑7.7%。 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为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次发行价格为6.44元/股,发行股数为20.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33.96亿元。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拟用于精品工程承包类项目、战略发展领域投资运营类项目、海上风电勘察和施工业务装备采购类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的主营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2基建投资增速高企,电热燃气投资增速表现最优。2022年全年基建投资完成额为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12月基建投资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从基建投资三大分项来看,2022年全年电热燃气、交运仓储、水利环境投资完成额分别为4.1万亿元、7.5万亿元、9.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9.3%、9.1%、10.3%;12月单月电热燃气、交运仓储、水利环境投资完成额分别为0.52万亿元、0.77万亿元、0.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22.0%、-0.2%。2022年基建投资及三大分项同比增速均有较高水平,三大分项中电热燃气投资增速表现最优。 公司作为清洁能源电力建设龙头有望获得较好支撑。 清洁能源建设龙头,具备“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公司水利电力建设一体化(规划、设计、施工等)能力和业绩位居全球第一,战略重心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向能源电力、涉水业务、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主业集中。公司拥有完整的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拥有代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水电领域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际领先的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和勘测设计能力,是全球水电、风电建设的领导者,清洁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军地位日益巩固。“聚焦水能砂城数,集成 投建营”是公司重点发展导向,水能砂城数融合发展是公司区别于其他建筑央企的独特优势,公司结构调整和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维持“买入”评级:预测公司2022-2023年EPS分别为0.60/0.6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估值为11.54/11.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增速下滑;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12-29 6.94 -- -- 7.25 4.47%
8.15 17.44%
详细
中国电建发布主要经营情况公告,2022年1-11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9332亿元,同比增加50.1%;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7841亿元,同比增加55.4%,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1490亿元,同比增加27.0%;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水资源与环境新签合同额分别占累计新签合同金额的42.7%、36.5%、18.6%。 公司2022年11--11月累计新签同比增加50.1%,订单增速强劲。 (1)分月度来看,1-11月分别新签合同金额655亿元、557亿元、1,264亿元、863亿元、524亿元、1,909亿元、421亿元、453亿元、1,085亿元、1,031亿元、5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0%、12.7%、121.1%、84.0%、128.7%、-13.7%、25.4%、102.9%、140.5%、-2.3%,11月单月新签合同订单增速回落; (2)分业务来看,11月新签订单中能源电力366亿占比64.3%(10月占比为41.8%),基础设施166亿占比29.0%,水资源与环境21.8亿占比3.8%; (3)分地区来看,11月新签订单境内333亿元,同比下降15.4%,境外238亿元,同比上升24.7%。 稳增长政策频出,基建仍为主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推动经济巩固回稳基础、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提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条件的项目不得停工,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对扩投资带消费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清洁能源建设龙头,布局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突出。公司水利电力建设一体化(规划、设计、施工等)能力和业绩位居全球第一,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战略重心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向能源电力、涉水业务、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主业集中。公司拥有完整的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拥有代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水电领域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际领先的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和勘测设计能力,是全球水电、风电建设的领导者,清洁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军地位日益巩固。 具备“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公司具备投资融资、规划设计、施工承包、运营管理和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优势和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重点强化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城市区域性综合开发和现代交通等四大主业产业链,在产业链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现代化产业链。“聚焦水能砂城数,集成投建营”是公司重点发展导向,水能砂城数融合发展是公司区别于其他建筑央企的独特优势,公司结构调整和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投资建议:预测公司2022-2023年EPS分别为0.68/0.7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估值为10.03/9.77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新签订单增速下滑;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