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3-08-28 5.20 -- -- 5.53 6.35% -- 5.53 6.35% -- 详细
事件: 8 月 24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及《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预案》等。 扣非净利润高增长,能源电力新签订单饱满。公司 2023H1实现营业收入 2,817.48 亿元,同增 5.91%,归母净利润67.78 亿元,同增 11.1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6.00 亿元,同增 39.91%。分业务看,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营业收入2,549.70 亿元,同增 8.66%,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90.99%,主要系公司持续深化业务调整转型升级,在巩固水利水电工程承包及勘测设计等传统主业的同时,新能源及抽水蓄能工程承包等业务规模增长;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22.65 亿元,同增 2.33%,主要系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新能源投资与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0.37 亿元,同比增长 19.32%。2023 年 1-7 月,公司新签合同额 6547.11亿元,同增 5.73%,其中能源电力新签合同金额 3455.35 亿元,同增 39.18%。 毛利率小幅提升,新能源业务盈利能力较强。2023H1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12.01%,同比提升 0.46pct。分业务看,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毛利率为 9.31%,同比提升 0.30pct;电力投资与运营毛利率为 45.22%,同比提升 3.53pct,其中新 能 源 投 资 与 运 营 业 务 毛 利 率 为 55.69% , 同 比 提 升0.46pct;其他业务主要包括设备制造与租赁、砂石骨料的开发销售、商品贸易及物资销售、特许经营权及服务业等,毛利率为 31.35%,同比提升 8.15pct,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境内特许权经营收入和毛利规模占比增加。 新能源子公司分拆上市,提升公司估值水平。公司筹划分拆下属控股子公司电建新能源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截至预案公告日,公司直接持有及间接控制电建新能源股份比例合计 79.975%,为电建新能源控股股东,本次发行股数占电建新能源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 10%且不高于 25%。电建新能源是公司旗下从事境内风力、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投资、运营和管理业务的唯一平台,2022 年实现营收 83.95 亿元,归母净利润 18.52 亿元,占公司比重分别为 1.5%、16.20%,业绩贡献占比较大。本次拆分上市有利于公司抢抓新能源板块高估值机遇,增强资本实力,提升业务发展能力,促进公司盈利水平和整体估值的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4 年营收分别为 6,457.36 亿元、7,181.23 亿元,分别同增 12.77%、11.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0.32 亿元、149.25 亿元,分别同增 13.96%、14.53%,EPS 分别为 0.76 元/股、0.87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6.89 倍、6.01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能源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3-05-01 7.39 -- -- 7.99 5.97%
7.83 5.9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业绩符合预期,新签订单饱满。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5,716.49亿元,同增1.16%,归母净利润114.35亿元,同增15.9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51亿元,同增26.71%。 分行业看,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营业收入5,043.64亿元,同增6.7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8.57%,主要是境内新能源、水利水电及铁路等工程承包业务规模增长;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8.14亿元,同增11.49%,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二是境外水电发挥区域一体化优势,加强流域优化调度,发电量增加。2022年新签合同10,091.86亿元,同增29.34%,其中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水资源与环境占比44.88%/35.33%/17.51%。 2023Q1新签合同金额3,223.75亿元,同增30.21%,其中能源电力新签合同额同比高增207.44%。 期间费用优化,现金流有所改善。公司2022年综合毛利率为12.08%,同比上升0.15pct。分行业看,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毛利率为9.86%,同比减少0.46pct,主要是人工、原材料及物流等价格上涨的影响;电力投资与运营毛利率为40.13%,同比减少1.40pct,主要原因一是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火力发电业务燃煤成本增加,二是平价上网政策推行,新投产的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上网电价不再享受可再生能源补贴。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8.06%,同比下降0.55pct,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20.36%/+7.78%/-17.02%,销售费用下降主要系房地产业务置出所致,财务费下降主要系汇兑净收益增加所致。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308.32亿元,较上年同期多流入95.84亿元,主要系工程回款导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及收到的税费返还增加所致。 积极布局新能源和抽水蓄能,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公司持续深化业务转型升级,在巩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传统主业的同时,积极获取新能源和抽水蓄能建设任务。2022年新签光伏发电业务合同金额1,936.48亿元,同增409.88%,风电业务合同金额1,455.39亿元,同增68.21%,抽水蓄能电站业务合同金额243.45亿元,同增20.27%。2022年,公司建设的世界首个县域级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在湖北随州启动送电,张北坝头风电场等电建新能源为北京冬奥会输送绿色电力,河北丰宁、山东沂蒙、吉林敦化等抽水蓄能电站陆续并网投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年营收为6,686.97亿元,同比增长16.78%,归母净利润为136.15亿元,同比增长19.06%,EPS为0.7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10.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能源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3-05-01 7.39 -- -- 7.99 5.97%
7.83 5.95%
详细
事件2023年4月26日中国电建发布2022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726.1亿元、YOY+1.23%,归母净利润114.4亿元、YOY+1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5亿元,YOY+26.7%。Q4单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755.2亿元、归母净利润28.2亿元。 投资要点新能源基建步伐稳健,新签订单规模高增。分业务看,22年工程承包/电力投资运营/其他业务分别实现收入5043.6/238.1/412.6亿元,YOY+6.7%/+11.5%/-40.0%,其中工程承包占比88.6%,贡献核心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下降系房地产开发业务置出所致。订单方面,22年新签10091.9亿元,YOY+29.3%,能源电力新签订单高增至4529.4亿元、YOY+88.8%、占比44.9%,其中光伏/风电/抽水蓄能订单分别增长409.9%/68.2%/20.3%,新能源业务进一步扩张。22年公司在手订单16069.5亿元,YOY+9.72%,订单充沛未来收入无虞。 清洁能源装机扩张,绿色砂石储量充沛。电力投资运营方面,截至22年公司控股并网装机规模2038万KW、YOY+17.3%,其中风电764.4万KW(+21.6%)、水电685.5万KW(+5.8%)、光伏发电272.4万KW(+87.6%),清洁能源占比达84.5%。砂石资源方面,截至22年公司在手绿色砂石采矿权22个、绿色砂石储量85.7亿吨、设计年产能4.7亿吨、投资规模1003.7亿元,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盈利水平提升,现金流持续改善。22年公司毛利率同增0.14个pct至12.21%,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境内特许权经营规模增长所致。 22年期间费用率维持在8.0%的水平,销售/财务费用较21年分别下降20.4%/17.0%,系房地产业务置出及汇兑净收益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同增6.2%,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22年经营性净现金流308.3亿元,较21年增加45.10%,主要来源于工程回款以及税费返还的现金增加。减值损失50.3亿元,较21年多计提4.7亿元。 “中特估”背景下,建筑央企估值有望修复。23年国资委将央企主要经营指标调整为“一利五率”,对资产使用效率和创利能力提出要求,更加注重现金流安全和可持续投资能力的提升。随着考核指标落地,公司有望进一步修复估值水平、实现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格局。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28.22(下调5.1%)/169.03(下调6.0)/206.41亿元。按照23年4月27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10.0/7.7/6.3倍。我们看好“十四五”期间公司在新能源发电运营领域的业务进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投资建设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3-03-16 7.66 -- -- 8.15 6.40%
8.15 6.40%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发布主要经营情况公告,2023年1-2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1736亿元,同比增加43.3%;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1507亿元,同比增加48.8%,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229亿元,同比增加15.2%;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水资源与环境新签合同额分别占累计新签合同金额的55.1%、27.9%、15.6%。 点评: 公司2023年2月新签同比高增50.5%,签署重大项目合计金额134.33亿元。 (1)分月度来看,1-2月分别新签合同金额898亿元、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50.5%,2月单月新签合同订单增速环比上升13.4pct,主要是由于能源电力板块业务的高速增长,带动新签订单增速强劲; (2)分业务来看,2月新签订单中能源电力494亿占比58.9%(1月占比为51.5%),同比增长565.85%,基础设施189亿占比22.5%,水资源与环境155.4亿占比18.5%。能源电力业务占比过半,是驱动公司新签订单高增的重要增长点。 (3)分地区来看,2月新签订单境内771亿元,同比上升57.1%,境外67亿元,同比上升1.9%。 (4)重大项目方面,签订了浙江景宁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约为62.57亿人民币,装机容量为1400MW;签订了乌尔禾2000MWp光伏发电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合同,合同金额约为71.76亿元人民币。 2023年专项债限额同比多增1500亿,有望带动基建投资。202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本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位,公司作为能源电力建设龙头,订单有望维持高增。 清洁能源建设龙头,布局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突出,具备“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公司拥有完整的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水利电力建设一体化(规划、设计、施工等)能力和业绩位居全球第一,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战略重心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向能源电力、涉水业务、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主业集中,是全球水电、风电建设的领导者,清洁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军地位日益巩固。“聚焦水能砂城数,集成投建营”是公司重点发展导向,水能砂城数融合发展是公司区别于其他建筑央企的独特优势,公司结构调 整和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为能源电力建设龙头,未来成长可期。预计公司2022/202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60/0.6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12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增速下滑;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3-03-13 7.52 -- -- 8.15 8.38%
8.15 8.38%
详细
公司概况:全球清洁能源建设龙头公司是全球清洁低碳能源和环境建设的领军企业,背靠大股东中国电建集团,业绩增长稳健,21 年营收4489.80 亿元,归母净利润86.32 亿元,其中电力投资运营盈利能力瞩目。公司在手订单丰厚,22 年新签合同10091.9 亿元,YOY+29.3%。22 年公司剥离房地产板块,与电建集团优质电网辅业进行资产置换,加快清洁能源发电项目进展。23 年公司募集资金134 亿元用于支持海上风电及抽水蓄能业务。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新能源和抽水蓄能为核心主业,积极构建清洁能源业务布局。 新能源建设提速,业务增长注入动力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用电规模提升,22 年国内用电/发电量分别为8.6/8.4 万亿kWh,预计25 年将增至9.5/9.4 万亿kWh。用电需求刺激国内电力工程建设持续发力,22 年电源/电网工程投资分别增至7208/5012 亿元,电源投资增速迅猛,占比已升至59%,电网工程投资近年稳定在5000 亿元左右。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拉动国内装机容量扩充,22 年发电装机总规模增至25.6 亿KW,其中风光装机为7.6亿KW,预计“十四五”末期有望突破17 亿KW。借助行业东风,公司以能源电力工程为基,逐渐向电力投资和运营业务延伸。截至21 年末,公司控股并网装机的风光规模774 万KW,预计25 年将增至5650万KW。风光运营业务毛利率高,随着公司持续推进新能源业务,有望带动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提升。 抽水蓄能迎来发展期,水利建设投资增长可期国内终端能源电气化成为趋势,但随着清洁能源渗透率提升,反调峰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储能系统保证电网稳定性。抽水蓄能作为最成熟的储能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转换效率高、持续发电时间长的优点,2021 年国内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为3640 万KW,预计2030 年将升至1.2 亿KW,市场前景广阔。22 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10893 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近年政策频发利好水利工程建设,公司在水利建设各环节均有优势,17 年以来新签订单持续走高,21 年已增至3104 亿元。作为国内水利水电龙头,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和政策加持实现业务扩张。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 年收入分别为4834.12/5405.47/6095.35 亿元,归母净利润102.40/135.08/179.89 亿元。按照23 年3 月9 日收盘价计算,22-24 年PE 为12.8/9.7/7.3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投资建设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3-01-23 6.94 -- -- 7.14 2.88%
8.15 17.44%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发布主要经营情况公告,2022年1-12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10,092亿元,同比增加29.3%;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8,168亿元,同比增加32.6%,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1,923亿元,同比增加17.1%;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水资源与环境新签合同额分别占累计新签合同金额的44.9%、35.3%、17.5%。 点评: 公司2022年1-12月累计新签同比增加29.3%。(1)分月度来看,1-12月分别新签合同金额655亿元、557亿元、1,264亿元、863亿元、524亿元、1,909亿元、421亿元、453亿元、1,085亿元、1,031亿元、570亿元、7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0%、12.7%、121.1%、84.0%、128.7%、-13.7%、25.4%、102.9%、140.5%、-2.3%、-52.0%,12月单月新签合同订单增速有所回落;(2)分业务来看,12月新签订单中能源电力548亿元占比72.1%(11月占比为64.3%),基础设施158亿占比20.8%,水资源与环境30.3亿占比4.0%;(3)分地区来看,12月新签订单境内327亿元,同比下降70.7%,境外433亿元,同比下滑7.7%。 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为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次发行价格为6.44元/股,发行股数为20.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33.96亿元。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拟用于精品工程承包类项目、战略发展领域投资运营类项目、海上风电勘察和施工业务装备采购类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的主营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2基建投资增速高企,电热燃气投资增速表现最优。2022年全年基建投资完成额为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12月基建投资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从基建投资三大分项来看,2022年全年电热燃气、交运仓储、水利环境投资完成额分别为4.1万亿元、7.5万亿元、9.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9.3%、9.1%、10.3%;12月单月电热燃气、交运仓储、水利环境投资完成额分别为0.52万亿元、0.77万亿元、0.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22.0%、-0.2%。2022年基建投资及三大分项同比增速均有较高水平,三大分项中电热燃气投资增速表现最优。 公司作为清洁能源电力建设龙头有望获得较好支撑。 清洁能源建设龙头,具备“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公司水利电力建设一体化(规划、设计、施工等)能力和业绩位居全球第一,战略重心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向能源电力、涉水业务、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主业集中。公司拥有完整的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拥有代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水电领域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际领先的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和勘测设计能力,是全球水电、风电建设的领导者,清洁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军地位日益巩固。“聚焦水能砂城数,集成 投建营”是公司重点发展导向,水能砂城数融合发展是公司区别于其他建筑央企的独特优势,公司结构调整和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维持“买入”评级:预测公司2022-2023年EPS分别为0.60/0.6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估值为11.54/11.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增速下滑;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12-29 6.94 -- -- 7.25 4.47%
8.15 17.44%
详细
中国电建发布主要经营情况公告,2022年1-11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9332亿元,同比增加50.1%;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7841亿元,同比增加55.4%,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1490亿元,同比增加27.0%;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水资源与环境新签合同额分别占累计新签合同金额的42.7%、36.5%、18.6%。 公司2022年11--11月累计新签同比增加50.1%,订单增速强劲。 (1)分月度来看,1-11月分别新签合同金额655亿元、557亿元、1,264亿元、863亿元、524亿元、1,909亿元、421亿元、453亿元、1,085亿元、1,031亿元、5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0%、12.7%、121.1%、84.0%、128.7%、-13.7%、25.4%、102.9%、140.5%、-2.3%,11月单月新签合同订单增速回落; (2)分业务来看,11月新签订单中能源电力366亿占比64.3%(10月占比为41.8%),基础设施166亿占比29.0%,水资源与环境21.8亿占比3.8%; (3)分地区来看,11月新签订单境内333亿元,同比下降15.4%,境外238亿元,同比上升24.7%。 稳增长政策频出,基建仍为主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推动经济巩固回稳基础、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提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条件的项目不得停工,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对扩投资带消费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清洁能源建设龙头,布局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突出。公司水利电力建设一体化(规划、设计、施工等)能力和业绩位居全球第一,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战略重心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向能源电力、涉水业务、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主业集中。公司拥有完整的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拥有代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水电领域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际领先的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和勘测设计能力,是全球水电、风电建设的领导者,清洁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军地位日益巩固。 具备“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公司具备投资融资、规划设计、施工承包、运营管理和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优势和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重点强化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城市区域性综合开发和现代交通等四大主业产业链,在产业链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现代化产业链。“聚焦水能砂城数,集成投建营”是公司重点发展导向,水能砂城数融合发展是公司区别于其他建筑央企的独特优势,公司结构调整和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投资建议:预测公司2022-2023年EPS分别为0.68/0.7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估值为10.03/9.77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新签订单增速下滑;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11-25 7.50 -- -- 8.06 7.47%
8.06 7.47%
详细
1-10月新签同比高增55.5%,大额订单承接能力增强公司22年1-10月累计新签合同额8761亿元,同比增长55.5%。分业务看,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其他业务分别实现新签合同额3615/1715/3242/189亿元,分占总额的41%/20%/37%/2%。10月单月实现新签1031亿元,对应各业务分别新签合同额431/175/370/54亿元;10月单月公司新签5亿元以上项目共有30个,合同额共计664.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个新签项目、合同额同比高增277%,公司大额订单承接能力增强。 10月新签同比高增141%,境外业务新签同比大增183%分地区看,国内外新签订单均实现高增,境外订单承接表现更佳。公司22年1-10月国内/境外累计新签订单合同额分别为7508/1253亿元,分占新签总额85.7%/14.3%,同比分别增长61.4%/27.5%。10月单月来看,国内/境外分别新签合同额843/188亿元,同比大增133%/183%,公司坚定贯彻全球发展战略,国际竞争力持续凸显。 加速推进电力投建营,定增注入新能源转型升级新活力截至22H1,公司已成功置入电建集团优质电网辅业资产,上半年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8%,优质辅业资产效益初显。2022年5月,公司拟定增149.63亿元推动战略发展转型,其中55/40/10/44.63亿元分别投向精品工程承包项目/投资运营项目/海上风电勘察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目前公司非公开发行申请已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方案落地后预期将进一步增强公司资金实力,为公司集中发力新能源和抽水蓄能投建营领域注入强大动力,加速公司新能源业务转型升级。 项目+资金+开工落地全维度政策加持,看好基建低估龙头企业的价值9月26日,发改委表示将继续坚持适度超前推进重大工程建设。10月27日,国常会指出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要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11月7日,发改委提出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用好政府出资产业引导基金来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11月10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财政水利相关资金941亿元,较同期增加44亿元。11月21日,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到“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国企估值偏低,亟需完善契合国企特点的估值方法”。公司基建订单维持高景气度,稳增长发力基建逻辑验证,看好基建央企稳健增长带来的估值回归价值!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22-24年营业收入6006.40、6843.30、7647.29亿元,同比增长33.97%、13.93%、11.75%,归母净利润109.02、126.10、146.86亿元,同比增长26.29%、15.67%、16.46%,现价对应PE10.34、8.94、7.6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新能源投资、建设不及预期;公司新能源投建营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海外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11-10 7.30 -- -- 8.06 10.41%
8.06 10.41%
详细
清洁能源建设龙头,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公司以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业务为三大主业,以新能源和抽水蓄能为核心主业,承担了我国80%以上河流及水电站的规划设计任务、65%以上的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任务,具有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装备制造和投融资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为业主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是对公司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近年来贡献八成以上的营收;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毛利率高达40%以上,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清洁能源控股并网装机容量占比达到83.47%。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有望提速,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从2012至2021的十年间,我国清洁能源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逐年提升,从2012年的占比28.50%提升至2021年的45.40%,增长了16.90个百分点。从新增装机容量来看,2021年清洁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73.40%,清洁能源已成为主力。根据《“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2025年末拟初步实现风电及光电总装机分别达5.36、5.51亿千瓦,截止2021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635.04GW,预计四年内复合增速达14.38%,预计未来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作为新能源建设领域的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抽水储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建设水平领先。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也是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一个储能方式,公司是抽水储能建设领域的绝对主力,参与了国内90%以上抽蓄电站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水平领先,参与了一系列国家及行业规程规范的编制,成立了新能源和抽水蓄能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成立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在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预计2022-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将超过14%。在政策的驱动下,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订单持续高增。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3年的基本每股收益是0.68元和0.70元,当前股价对应PE是10.58倍和10.3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俄乌局势不确定性或使得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成本压力增大的风险;装机容量增速不及预期;政策风险导致公司盈利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疫情反复影响施工进度的风险;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等。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11-04 7.18 -- -- 8.06 12.26%
8.06 12.26%
详细
中国电建发布 2022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70.93亿元,同比增长 2.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6.15亿元,同比增长 18.68%。 投资要点: 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稳健,业务结构调整推动盈利水平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受益于新能源领域高景气及基建领域稳增长,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70.93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6.15亿元,同比增长18.68%。其中单三季度营收 1308.66亿元,同比小幅下滑 3.71%,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13亿元、22.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31%、25.86%,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报告期内,公司置出房地产业务,业务结构得到优化,现金流情况持续好转,同时利润水平有所提高。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净利率同增 0.04pct 至 3.06%。 主营业务新签订单高增,收入有望维持增长。前三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 7730.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8.49%,其中能源电力合同3183.51亿元,预计将为公司持续带来业绩增长。分地区看,境内、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分别增长 55.39%、16.19%。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前三季度新能源领域维持高景气,基建稳增长持续发力,公司为能源建设及运营龙头,收入稳健增长,同时业务结构调整推动盈利水平持续提高。考虑到公司新签订单持续高增,且三季度利润增速较快,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净利润分别为 108.37、126. 11、148.9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 12、8.70、7.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风电新增装机增速不及预期;传统工程承包业务增速下降;新签电力能源合同落地存在不确定性;国际形势变动导致国际业务受阻;疫情反复影响宏观经济。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10-21 7.45 9.89 90.19% 7.95 6.71%
8.06 8.19%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2年1-9月经营情况公告,1-9月公司新签合同额7730.28亿元,同比增长48.49%。 9月新签工程合同规模同比翻倍增长,能源电力板块占比超40%。公司2022年Q1-Q3新签合同额为7730.28亿元,同比增长48.49%,经计算,Q3单季度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41.69%,9月单位新签合同额同比高增103.21%。在新签合同业务结构上,2022Q1-Q3,能源电力板块合同额占比最高,为41.18%,较2022H1占比持续提升;其次为基础设施板块,占比为37.15%,水资源和环境板块新签合同额占比为19.92%。整体看来,公司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均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增速分别为50.98%和48.49%,业务结构明显优化,根据公司中报内容,上半年公司新能源电力工程业务订单规模激增(yoy+167.40%),预计前三季度仍维持较高增长态势,助力未来业绩释放。 电力运营资产结构优化,2022年装机容量增长可期。公司投资建设运营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工程,目前控股的在运营发电装机容量规模可观,电力运营板块毛利占比大幅提升。截至2022H1末,公司控股并网装机容量19.12GW,清洁能源占比达83.47%,其中水电6.86GW(yoy+14.17%)、风电7.34GW(yoy+15.4%)、光伏1.77GW(yoy+23.5%)。2022 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获取新能源建设指标10.01GW,“十四五”期间集团(股份)公司计划新增控股投产风电、光电装机容量30GW,高毛利电力运营板块营收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助力整体业绩和盈利水平持续改善。 抽水蓄能批复项目体量充足,水利水电龙头有望充分受益行业提速。公司为国内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龙头主力,是国内最早从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研究应用的单位,抽水蓄能业务全面发力,2021年新签抽水蓄能电站业务合同金额202.4 亿元,同比高增342.9%,2022H1抽水蓄能工程新签合同额129亿元,批准成立项目公司开展前期工作的抽水蓄能项目22 个,批复开展投资建设和前期工作项目装机规模达23GW。公司发布公告,拟实施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150亿元,其中40亿元用于投建元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公司国内作为抽水蓄能建设领域的优质龙头,在“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大力发展背景下, 有望在后续工程建设订单承揽上实现新的突破。 投资建议:公司为水利水电建设行业龙头,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一体化能力和业务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大力发展新能源工程承包和投资运营业务,电力运营业务快速发展,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可观,电力运营业务有望助力未来盈利水平改善和估值提升。同时大力布局抽蓄业务,有望充分受益“十四五”期间我国抽水蓄能建设空间释放。我们看好公司在水利水电和新能源发电工程建设领域的持续成长以及电力运营业务带来的业绩增厚及估值提升。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5390.63元、6523.80亿元和7529.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06%、21.02%和15.4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7.20亿元、131.54亿元和156.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2%、22.7%和18.8%;EPS分别为0.71元、0.87元和1.03元,动态PE分别为10.3倍、8.4倍和7.0倍,PB分别为0.8倍、0.8倍、0.7倍,维持“买入-A”评级,目标价10.1元。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工程进度不及预期,项目回款风险等。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10-17 7.27 -- -- 7.80 7.29%
8.06 10.87%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公告,2022 年1-9 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7730 亿元,同比+48%; 其中,国内/国外新签合同额约6665/1065 亿元,同比+55%/+16%。其中,22Q3 新签订单1959 亿元,同比+42%。 点评: 单月订单同比+103%,基建领域发力明显:22 年9 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1085 亿元,同比+103%;国内国外均明显升温:分区域来看,国内/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794/291 亿元,同比+84%/+182%,环比+44/+199pcts;基建订单发力明显:分业务来看,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其他业务新签订单为462/179/411/34 亿元,占新签订单总额比例为43%/16%/38%/3%,较上月环比-10/-1/+9/+2pcts,由此判断基建业务助力公司单月订单高增长。 光伏发电类大订单较多,或反映下游需求仍旺盛:22 年9 月,公司新签大订单(单个订单超5 亿元)31 个,其中光伏发电类项目数量最多(共10 个),或反映下游需求仍然旺盛;风电项目3 个,新能源项目仍占主导地位。新能源领域的高景气度,亦有助于公司风光发电资产规模稳步扩张。22 年9 月,公司单个订单平均金额为1.5 亿元,在年内处于中等水平(1-8 月分布于0.8-2.7 亿元), 由此判断9 月订单高增长并非由少数大订单集中释放所致,或主要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判断 22Q4“稳增长”仍然是政策主旋律,公司作为能源及基建领域龙头将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电建22 年9 月新签订单高增长,国内国外均呈现增速回升趋势,其中基建领域明显发力,判断受益于“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 基建投资景气度持续升温。公司在能源电力工程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将受益于“稳增长”背景下国家对能源网络的建设,同时我们也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间对新能源发电运营领域的业务开拓。维持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99 亿元、111 亿元、125 亿元。现价对应公司22 年动态市盈率为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建设需求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疫情扰动影响经营活动。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09-21 7.44 -- -- 7.80 4.84%
8.06 8.33%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公告,2022年 1-8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 6,645亿元,同比+42%; 其中,国内/国外新签合同额约 5871/774亿元,同比+52%/-5%。 点评: 单月订单显著提速,或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22年 8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 453亿元,同比+25%,环比+39pcts;从区域来看,主要由国内增长带动:国内/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 375/78亿元,同比+40%/-16%。分业务来看,22年 8月,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其他业务新签订单 239/81/129/4亿元,占新签订单总额比例分别为 53%/18%/29%/1%。从大额订单统计情况来看,22年8月,公司新签大额合同(合同额超过 5亿元的单个订单)共有 22个(1-7月分别为 14/13/33/25/23/76/14个),8月订单平均金额 0.77亿元(1-7月分别为 0.77/1.48/2.68/0.91/1.21/1.9/0.75亿元),由此判断 8月订单保持较快增长并非由少数大订单集中释放所致,更可能由于下游需求旺盛。 能源电力维持高景气度,22Q4或将继续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从订单类型来看,22年 8月,公司新签订单增长较快主要由于能源电力业务新签项目需求旺盛,能源电力业务新签订单占比为 53%,仅次于 22年 4月(1-7月该比例分别为 23%/13%/23%/73%/42%/47%/52%)。从大额订单披露情况来看,8月有较多风电、光伏 EPC 总承包项目签约,受益于下游需求持续高景气度。公司 22年 8月能源电力订单呈现出高景气度,或主要受益于“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以及国家能源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判断 22Q4“稳增长”仍然是政策主旋律,公司作为能源及基建领域龙头将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电建 22年 8月新签订单明显提速,能源电力领域需求呈现出高景气度。公司在能源电力工程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将受益于“稳增长”背景下国家对能源网络的建设,同时我们也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间对新能源发电运营领域的业务开拓。维持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99亿元、111亿元、125亿元。现价对应公司 22年动态市盈率为 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建设需求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疫情扰动影响经营活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