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产业
|
医药生物
|
2023-09-13
|
63.37
|
76.16
|
21.49%
|
63.64
|
0.43% |
-- |
63.64
|
0.43% |
-- |
详细
推荐逻辑:1)化学发光正当时,集采利好国产替代。百亿发光市场长期被外资龙头占据,IVD集采将助力国产替代步伐,利好国内IVD龙头。2)23H1海外端收入增速超过30%,中大型机占比提升至55%(+21pp)。随着仪器装机提速和后续试剂放量,海外将成为第二条成长曲线。3)化学发光试剂布局完善,小分子夹心法与质谱结果相关性达0.98,助力差异化检测。 化学发光正当时,集采利好国产替代。免疫诊断是我国体外诊断(IVD)市场最大的细分赛道,2017年市场规模为184亿元,预计2022年达到445亿元,CAGR为19.3%。其中化学发光以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稳定的特点成为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占比约90%)。化学发光市场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化学发光试剂集采利好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厂商,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公司试剂毛利率接近90%,位于行内前端水平且检测种类齐全,在集采中处于优势地位。 海外中高速装机提速,有望打造第二条成长曲线。公司拥有全类型测速的化学发光仪器,满足海外客户对低、中、高速各类检测需求,2017-2022年海外新增装机量高速增长,CAGR为36.3%。随着X系列上市海外和8家海外子公司的设立,中大型仪器占比逐年升高,21H1、22H1和23H1中大型机占比分别为18%、34%和55%,仪器结构逐渐向中大型机转移。23H1海外端收入为6.5亿元(+31.6%),占比达到34.8%,随着仪器装机和后续试剂发力,海外端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条成长曲线。 化学发光试剂布局完善,小分子夹心法助力差异化检测。公司拥有国内获批最多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截至2023H1已获批国内化学发光检测试剂158个(223个注册证),涵盖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传染病等各类检测项目,满足终端客户多元化需求。2017年公司布局小分子夹心法,攻克临床上免疫竞争法检测小分子难的痛点,与质谱检测相关性达到0.98,助力在小分子检测领域“弯道超车”海外龙头。现已获批25-OHVitaminD、E2、ALD等多个小分子夹心法试剂。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国产替代和海外放量两条线对公司业绩的催化作用,未来盈利能力提升可期。综合以上假设测算,我们预计2023-2025年营收为40/52/68亿元,同增31%/30%/30%。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17/21/28亿元,同增25%/29%/30%,对应PE估值为29/23/17倍。采用相对估值法,给予公司2024年28倍估值,对应目标价76.1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及监管政策风险;海外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
|
海泰新光
|
机械行业
|
2023-09-12
|
49.75
|
63.90
|
22.91%
|
52.87
|
6.27% |
-- |
52.87
|
6.27%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收入 2.2亿元(+20.3%),归母净利润 5985万元(+48.1%),扣非归母净利润 5009万元(+65.2%),经营现金流净额 9471万元(+70.6%)。 疫情影响减弱,三季度恢复超预期。剔除股份支付费用 4774万元后,内生归母净利润 1亿元(+15.3%),较上半年业绩有所提速。分季度看,22Q1/Q2/Q3单季度收入分别为 0.66/0.75/0.8亿元(+26.3%/+3.6%/+35.5%),二季度受疫情防控影响,三季度疫情影响减弱,增速恢复超预期。盈利能力看,前三季度毛利率 89.7%(+1.5pp),主要因收入结构变化,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若剔除股份支付的因素,内生归母净利润率 45.8%,维持高水平。 核心产品人工心脏瓣膜继续引领增长。分业务看,前三季度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外科软组织修复三个板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27%、18.6%、13.9%,其中,人工心脏瓣膜收入 6796万元,同比增长 42.8%,继续引领公司增长。 持续加大研发,在研产品有序推进。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 4460万元,占营收比重高达 20.2%,持续加大研发布局潜力管线。公司核心在研产品有序推进,在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领域,介入瓣中瓣 Renato?和球扩 TAVR Renatus?于 3-4月已完成临床试验入组,预计 2023年 2季度提交产品注册;Renatus?升级款分体式介入主动脉瓣系统预计年底完成动物实验和注册检验,有望 2023H1启动临床;限位可扩张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目前处于注册审评阶段,预计年内获准注册。在外科软组织修复板块,眼科生物补片于 2020年 5月正式开展临床试验研究,2022年 4月 7日完成全部患者入组,上半年有 41位患者完成 1年随访,预计 2023年 Q2前申报注册;公司血管生物补片已完成患者入组,目前已完成结题,预计 2022年 9月提交注册申报。在先心病植介入领域,无支架生物瓣带瓣管道目前正在补充注册审评资料,复杂先心带瓣补片正在准备注册申报,Salus 介入肺动脉瓣及输送系统预计 2022年底完成患者入组 。此外,公司还有众多产品处于临床或设计阶段,庞大在研管线有序推进支撑公司长线发展。 盈利预测和评级:考虑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0. 9、1.5、1.9亿元,作为以动物源性植介入材料为平台的创新龙头,未来潜力巨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销售不及预期、疫情反复、竞争加剧风险。 3中报,实现收入 2.7亿元(+36.5%),实现归母净利润 8933万元(+11.9%),利润受股份支付影响较大,剔除后归母净利润增速约为 31%23Q2业绩承压,订单交付受到短期波动。2023H1医用内窥镜收入 2.1亿元(+46.3%),收入占比 79%;光学产品收入 0.6亿元(+7.3%),收入占比21%。其中 2023Q2较 2023Q1环比下降约 20%,整体增速放缓,系史塞克1788推广有所延迟,其中摄像及供应链环节为推迟上市的主要原因。预计1788机型大批量推广上市将在 2023Q4,在此前后,公司新订单预计将会落实及在手订单的交付亦将会回归正轨。 海外:与史塞克合作进一步加深,行业 BETA 效应明显。公司深度绑定史塞克后形成规模效应,业绩驶入快车道。荧光替代白光全球行业趋势明显,公司迎来行业红利期。公司掌握底层光学设计及光学制造,研发能力首屈一指。2023年下半年,海泰新光将重点落实针对美国市场的新一代宫腔镜试生产,为明年量产做好准备。 国内:布局内销多品类镜体,研发创新厚积薄发。针对 2023年下半年的战略规划,公司将重点落实:1)完成关节镜、宫腔镜、腹腔镜的国内注册并以此扩大国内市场内窥镜的销售;2)开发鼻窦镜、神经内镜等小镜种;3)完成二代 4K 荧光内窥镜系统的国内注册;4)开发 3D 内窥镜摄像系统;5)建立起内窥镜系统的全国经销渠道;6)完成用于集合杆菌筛查的细胞自动扫描仪开发和注册;7)持续开发工业激光、口扫以及显微镜系列产品并进一步扩大光学产品业务;8)开发消费级别的掌静脉模组和终端产品,扩大掌静脉产品适应面。 整机逐步形成产品梯队未来可期,摄像系统进步明显。行业趋势即将进入多技术融合阶段,即荧光+4K+3D等多技术的归元合一。从整机业务线来看,1)公司 4K 除雾荧光整机已于 2023年 2月获得产品内注册,此款机型未来除了作为自有品牌销售,预计也将与史塞克达成合作于三甲医院进行投放;2)二代荧光整机预计 9月底有望获批上市。产品通过三条渠道布局国内市场,即将进入放量期。二代荧光整机摄像系统自研,成像效果及稳定性进步明显;3)整机产品梯队初见雏形,3D 摄像系统已完成原理样机,预计 23年将开始进一步研发,此外多品类整机也在陆续布局。 盈利预测和评级:考虑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9、2.6、3.1亿元。作为国内硬镜龙头,未来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推广或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
|
|
一心堂
|
批发和零售贸易
|
2023-09-12
|
21.80
|
--
|
--
|
23.88
|
9.54% |
-- |
23.88
|
9.54%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86.8亿元(+8.9%); 实现归母净利润 5.1亿元(+2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1亿元(+26.9%); 2023Q2公司实现收入 42.4亿元(+6.8%),实现归母净利润 2.7亿元(+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6亿元(+13%)。 医保资质门店数量稳步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积极争取达标门店的医保资质申报,持续提升医保资质门店占比。截至 2023H1末,直营门店数量 9569家,2023H1公司新增门店 531家,搬迁门店 103家,关闭门店 65家,净增 363家。云南门店数量占比超过一半,达到 5269家。截至 2023H1末,公司已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达 9023家,较上年年末净增加 569家医保门店,同比上年同期净增加 942家医保门店,同比增加 4.4%。2023年1-6月公司医保刷卡销售占总销售的 43.8%。 线上线下融合持续深化,运营效率不断提高。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零售总销售额达到 3.8亿元,其中 O2O业务完成销售 3.1亿元,B2C业务完成销售 7397万元,形成以 O2O业务为主线,自营平台为辅的电商业务布局。截至 2023H1,公司 B2C业务已开通天猫、京东、拼多多、美团等所有主流 B2C平台,专注优化用户服务链及供应链搭建,实现集团级的供应链高效利用。 业务多元化跨界成效大。1)个护美妆业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打造新零售业务新模式新窗口,增加年轻消费群体进店频次,提升会员开发力度,带动门店全品类销售增长,其中销售贡献主要集中在云南(占比 85%),省外发展空间广阔。2)彩票代销业务:截至 2023H1末,彩票销售 2852万元,同比增长 192.1%,公司在云南、广西、山西、海南、贵州、重庆、天津等多个省市地区开通销售点两千多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9/13.8/16.2亿元,分别同增 17.5%/16.3%/17.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增门店不及预期风险。
|
|
|
东阿阿胶
|
医药生物
|
2023-09-11
|
48.69
|
--
|
--
|
49.83
|
2.34% |
-- |
49.83
|
2.34%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1.7亿元,同比+18.7%,实现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7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83.6%,公司利润端稳步改善。 业绩稳步兑现,阿胶龙头迎来增长新起点。公司核心产品阿胶块2018年因渠道库存积压,公司清理渠道库存并减少发货,2019业绩出现大幅下降,近年经过调整,目前渠道库存周期已经降至合理区间,预计未来阿胶块发货有望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8.7%,利润端实现5.3亿元,同比增长72.3%,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存货方面,2023年上半年公司存货为12.2亿元,同比下降12.6%;经营性现金流方面储备充裕,公司整体经营向好。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加大销售投入促进新品放量。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70.3%,同比增长4.1pp,净利率24.5%,同比增长7.7pp,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费用方面,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为7.5亿元,同比上涨7.7%,销售费用率为34.8%,同比下降3.5pp,公司加大电商渠道投入导致销售费用提升,但由于收入增速快于费用增速,销售费用率有所降低。线上销售布局助力公司新品放量。 管理层调整到位,新产品布局助力公司发展。近年公司管理层持续调整,目前已调整到位,管理团队成员在产品营销、战略制定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预计将为阿胶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带来新的驱动力。此外,公司产品类型逐渐丰富,在阿胶块、复方阿胶浆、“桃花姬”三大核心产品外,增加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生活习惯的阿胶速溶粉,以及发展男士滋补条线产品如龟鹿二仙口服液、健脑补肾口服液等,具有丰富市场推广经验以及管理经验的管理层调整到位,公司新大单品打造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1.64元、1.82元、2.05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30倍、27倍、24倍。公司23年改革动作持续落地,看好全年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经营风险,市场竞争格局加剧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信邦制药
|
医药生物
|
2023-09-11
|
4.63
|
--
|
--
|
4.77
|
3.02% |
-- |
4.77
|
3.02% |
-- |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2.6亿元,同比+3.6%,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18.7%,扣非后约1.6亿元,同比+24.7%。 医疗服务板块短期承压,长期仍然具备发展潜力。公司坚持肿瘤专科、综合医院齐头并进的网络布局,2023年上半年剥离贵医安顺医院,目前公司旗下拥有6家医院,以贵阳市肿瘤医院、白云医院、乌当医院三家核心医院为中心,向省内其他县市辐射扩张。公司旗下贵州省肿瘤医院是贵州省唯一的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白云医院、乌当医院是有较高知名度的三级综合医院,利用核心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学技术等方面的领头作用,带动集团内其他医疗机构共同发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医疗服务板块收入9.2亿,同比-5.7%;其中肿瘤医院实现收入4.4亿元,其余综合医院实现收入4.8亿元;上半年门急诊51.5万人次、出入院共10万人次、放疗3.5万人次、手术1.4万台次。由于贵州省肿瘤医疗服务需求空间大,省内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公司医疗服务板块长期看仍具备发展潜力。 医药流通板块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药品业务进一步扩大。公司医药流通业务销售网络覆盖全省,已形成全品类配送体系,具有区域性集团化企业优势。2023年上半公司医药流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3.9%。其中,药品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7.3%,占比86%(+2.7%);器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13%,占比14%(-2.7%)。 医药制造板块持续放量,中药饮片收入大幅上涨。受中药政策利好影响,中药饮片销售大幅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医药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同比+8.8%。其中,中成药业务收入1.6亿元,同比-14%,占比41.2%(-11pp);中药饮片业务收入2.3亿元,同比+33.7%,占比58.8%(+11pp)。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15元、0.18元、0.23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30倍、26倍、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事故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等。
|
|
|
东山精密
|
计算机行业
|
2023-09-08
|
18.91
|
30.90
|
71.95%
|
18.99
|
0.42% |
-- |
18.99
|
0.42%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36.7亿元,同比-6.0%;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3.5%;扣非归母净利润5.8亿元,同比-14.8%。 业绩短期承压,新能源汽车业务逆势大幅增长。1)从营收端来看,公司Q2单季度营收71.6亿元,同比下降1.1%,环比增长9.9%;其中,公司新能源业务逆势上行,实现销售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约220.2%。2)从利润端来看,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下滑18.3%,环比下滑25.2%,主要受LED业务亏损的影响;23H1公司毛利率13.4%,同比下滑1pp;净利率约6.0%,同比增加0.6pp。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从事LED封装业务的子公司盐城东山股权转让事宜,未来若该业务剥离出去,有望改善公司整体盈利能力。3)从费用端来看,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2%,同比上升0.03pp;管理费用率为3.1%,同比增加0.37pp;研发费用率为3.3%。同比上升0.13pp。 聚焦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持续完善业务布局。消费电子方面,公司深度绑定A客户,供应的软板料号数量、ASP和份额不断提升;产品在可穿戴设备应用的拓展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量市场。与此同时,公司借助在电子电路及通讯设备领域积累的能力,积极推动新能源业务的拓展,目前公司的PCB产品及白车身、散热、壳体、电芯等功能结构件产品均获得下游客户广泛认可,并在T客户导入方面快速推进,供应料号和ASP实现快速提升。此外,公司成功收购了JDI旗下的后端车载显示屏模组组装工厂,顺利进入车载屏领域,进一步完善了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产品布局。 光电板块或将企稳修复,业绩端拖累有望逐步收窄。23H1公司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LED显示器件实现营业收入22.2、4.2亿元,分别同比+0.8%、62.9%;毛利率分别为0.6%、-47.0%。LED相关业务对业绩拖累较大,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毛利率受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单价下降等影响亦出现明显下滑。2023Q2面板行业景气修复、价格全线上涨,加上苏州晶端有望逐渐贡献业绩、LED业务出表进度持续推进中,业绩拖累影响有望逐渐减弱。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8/35.2/42.8亿元,给予公司24年15倍PE,对应目标价30.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业务开拓或不达预期;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回暖或不达预期;LED业务剥离进度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
|
长安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9-08
|
13.15
|
--
|
--
|
13.59
|
3.35% |
-- |
13.59
|
3.3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8 月份产销快报。8 月长安汽车总产量达到 20.4 万辆,同比增长 55.05%;总销量达 20.9 万辆,同比增长 51.01%。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达4.0万辆,同比增长 123.55%。1-8月长安汽车自主乘用车累计销量达 103.5万辆,同比增加 25.32%;自主品牌海外累计销量达 15.5万辆, 同比增加 19.48%;长安汽车自主新能源车累计销量约为 25.6万辆,同比增长 102.44%。 长安自主系列销量持续增长,合资品牌销量改善。自主系列方面,长安自主品牌汽车 8月份销量为 16.9万辆,同比增长 72.55%;其中乘用车销量增至 13.2万辆,同比增加 92.81%;自主品牌在海外累计销量稳定增长,8月海外销量 1.8万辆,同比增长 165.91%。合资品牌方面,长安福特 8 月销量 2.2 万辆,同比减少10.19%,环比增加6.80%;长安马自达8月销量0.8万辆,同比增加49.23%,环比增加 60.68%。 新能源销量同比增加,产品持续升级实现跃迁。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 8 月销量达 4.0万辆,同比增长 123.55%;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 1-8月累计销量约为 25.6万辆,同比增长 102.44%。深蓝汽车方面,8月深蓝 S7交付超过 1万辆,SL03焕新上市。阿维塔方面,阿维塔 11 鸿蒙版上市一周锁定订单突破 5000 辆;9月 5日,阿维塔 12在德国慕尼黑全球首发,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开启交付。启源方面,长安启源 A07 将于 9 月开启预定,E0 系列首款产品 CD701将于明年量产上市。到 2025 年,长安汽车将面向全球推出 20余款重磅产品。 长安定义新汽车标准,开启“数智新汽车”的新纪元。9 月 4 日,长安汽车召开“2023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长安汽车提出了新汽车四大标准分别是:场景可编排、硬件可插拔、生态可随需、系统自进化。在优化客户服务体系方面,长安汽车打造了“Quark 智算中心”,支持超 1000万智能汽车的接入与控制。另外,长安汽车创新开发的 SDA 平台架构,实现全球开创性产业化的中央+区域环网架构开发及车型搭载,系统时间同步精度控制在 1 微秒以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 年 EPS 分别为 0.93元、0.97元、1.17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14倍、14倍、11倍。公司 23年规划目标清晰,新车持续落地,看好全年加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或不及预期,产品发布节奏或不及预期。
|
|
|
长安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9-08
|
13.15
|
--
|
--
|
13.59
|
3.35% |
-- |
13.59
|
3.3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3H1实现营收 654.92 亿元,同比+15.8%;归母净利润 76.53 亿元,同比+30.7%,毛利率 17.5%,同比-2.28pp,净利率10.6%,同比+0.32pp。其中 23Q2实现营收 309.36亿元,同比+40.6%,环比-10.5%;归母净利润6.83 亿元,同比-48.3%,环比-90.2%。 销量市占率提升,市场行动效果显著。2023 年 H1 公司实现销量 121.6 万辆,同比增长 8.0%,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 17.6万辆,同比增长 107.2%。公司制定并实施了以“百亿惠民购车季”“油电同价”等一系列市场行动,以有效应对市场价格竞争带来的冲击。2023 年 H1 长安乘用品牌(燃油)销量居中国品牌燃油车前列,CS75 系列销量居燃油车全品牌紧凑型 SUV 市场第一,深蓝SL03 销量稳步提升,市场行动效果显著。 深蓝 SL03 焕新上市,三冠实力三大升级。8 月 25 日,深蓝汽车举办了 SL03升级发布会,深蓝汽车分别对 SL03的外观设计、配置和舒适性方面进行三大升级。同时,深蓝 SL03搭载了一套“超级增程”混合动力系统,在低速或起步阶段可实现纯电驱动,续航里程可达 1200 公里以上。智能驾驶辅助方面,SL03配备了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辅助功能,还支持 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升级版 SL03 有望进一步提升集团销量市占率。 长安启源向数智进发,承载长安汽车战略转型使命。8月 27日,长安汽车举办了长安启源官方发布会。长安启源致力于“以软件定义汽车”,以 SDA 智能电动超级数字化平台为支撑,全面构建数智汽车的“全环境感知能力”“、全域服务化能力”、“多维自进化能力”。年内,公司将陆续发布长安起源 A05、A06、A07、Q05 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朝着“数智化”转型的当下,长安启源A07 将作为长安启源的起点,通过顶尖的智能化与新能源技术革新,开启长安汽车向数智转型的全新突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 年 EPS 分别为 0.93元、0.97元、1.17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14倍、13倍、11倍。公司 23年规划目标清晰,新车持续落地,看好全年加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或不及预期,产品发布节奏或不及预期。
|
|
|
我武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3-09-07
|
30.71
|
--
|
--
|
29.80
|
-2.96% |
-- |
29.80
|
-2.96%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3H1实现收入 3.9亿元(-0.7%),归母净利润 1.5亿元(-17.9%),扣非归母净利润 1.4亿元(-7.5%)。 二季度收入增速有所恢复。分季度来看,Q1/Q2分别实现收入 1.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3%/+6.2%,归母净利润 7048/781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3.2%/-12.6%,扣非归母净利润 6792/745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1.5%/-3.6%。 上半年公司粉尘螨滴剂实现销售收入 3.8亿元,同比增长-1.5%。23H1公司销售毛利率 95%,同比下降 0.8pp。上半年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38.1%/12.8%/6.8%,同比增长 3.5pp/1/1.5pp,预计销售费用率提升主要系 23H1学术推广及销售差旅较活跃所致。 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获批儿童适应症。2023年 5月,公司公告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获批扩展儿童适应症人群。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是一种变应原提取物,适应症扩展后,该产品可用于经过敏原检测为黄花蒿/艾蒿花粉过敏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或伴有结膜炎)的 4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患者。预计扩展儿童适应症有望推动该产品加速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 4.6亿元、5.9亿元、7.2亿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36倍、28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患入组或不达预期,产品研发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
|
|
西藏药业
|
医药生物
|
2023-09-06
|
50.50
|
61.95
|
24.75%
|
50.66
|
0.32% |
-- |
50.66
|
0.32%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8.2亿元,同比+35.5%,实现归母净利润 6亿元,同比+127.2%,扣非归母净利润 5.8亿元,同比+112.7%。 2023年上半年新活素销量超过 460万支。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活素销量 460.5万支,销售收入 16.8亿元,同比+41.3%,销售收入占比为 92.5%。依姆多销售收入 6000万元,同比-36.3%,主要系海外部分市场发货不均衡、部分市场出现竞品等因素,诺迪康收入 4417万元,同比增长 122%,其他产品收入 2897万元,同比下降 14.4%。 2023H1公司利润率大幅提升。期间毛利率 95.8%(+1.2pp),毛利率提升主要系收入快速增加摊薄成本。销售费用率 56.1%(+1pp),管理费用率 3%(-1.4pp),研发费用率 0.4%(-5.3pp)。研发费用率下降较多主要系去年俄罗斯疫苗项目开发支出转费用化处理带来的高基数影响。2023年上半年净利率 33%(+13.2%),净利率大幅提升主要系收入快速增长,以及去年同期因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基数较低所致。 持续推进依姆多相关资产转换过户。2016年公司收购依姆多,收购完成后公司持续推进相关资产转换过户。依姆多生产转换共涉及 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需要进行生产转换的国家 5个),海外市场已有 2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获批的国家和地区由委托海外生产商 Lab. ALCALA FARMA 供货,其余国家和地区正在办理中。中国市场已完成依姆多上市许可持有人变更,并已委托有资质的生产厂生产依姆多产品;同时公司正在推进新增原料药供应商和药品生产厂的相关工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 10.2亿元、12亿元、15.8亿元。公司新活素竞争格局好,我们给予 2023年 1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61.9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活素销售或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失败风险,心血管植入产品研发进度或不达预期,资产价格波动风险。
|
|
|
恺英网络
|
计算机行业
|
2023-09-06
|
14.36
|
--
|
--
|
14.23
|
-0.91% |
-- |
14.23
|
-0.91% |
-- |
详细
事件:恺英网络发布 ] 2023半年度报告,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8亿元,同比减少 1.7%;实现归母净利润 7.2亿元,同比增长 15.4%;扣非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 13.3%。单季度来看,23Q2公司实现营收 10.2亿元,同比增长 4.2%;归母净利润 4.3亿元,同比增长 14.5%;扣非归母净利润 3.9亿元,同比增长 9.6%。 研发+发行+投资&IP 三大板块并举,夯实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研发、发行、投资+IP”三大板块驱动,全方位增强主业竞争力。研发业务板块,公司重视多维度立体化研发体系建设,23H1研发投入 2.06亿元,占营收 10.4%;发行业务板块,公司旗下 XY 发行平台上线运营至今累计推出精品游戏逾百款,公司发行运营的《天使之战》、《高能手办团》等多款游戏表现亮眼;投资+IP 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布局自研产品线外其他拥有差异化特色及创意玩法的研发工作室进一步补充公司产品线,深度挖掘和提升 IP 品牌价值。 游戏产品储备充足,支撑业绩后续增长。2023H1移动游戏实现营收 17亿元,公司产品储备充足且品类丰富,其中与腾讯联合开发运营的重点产品《石器时代:觉醒》已定档 10月 26日,在经典 IP 与腾讯流量加持下,潜在流水体量可期。此外,《龙腾传奇》《纳萨力克之王》《归隐山居图》等多款重点游戏均已获批版号。奇迹、传奇类产品版号储备充足,叠加浙江盛和并表,业绩增长内生动力充足。 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夯实长期发展根基。1)为顺应国家董事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公司进一步提升独董比例,目前第一大股东为董事长金锋持股 13.8%;2)传奇 IP 版权问题厘清,并与贪玩游戏、世纪华通升级至股权合作阶段;3)为优化资产结构,增强研发核心竞争力,公司收购盛和剩余 29%股权。良好业绩表现下,公司时隔五年再度宣布分红派息计划,预计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元(含税),合计派息金额逾 2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亿元、18.6亿元、2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2倍、18倍、15倍。公司为行业知名手游研发商,传奇游戏有望持续贡献稳定业绩与用户基本盘,储备项目丰富,业绩增量可期。综上,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点产品依赖风险,行业政策趋严风险,技术更新及淘汰风险。
|
|
|
东富龙
|
机械行业
|
2023-09-06
|
19.55
|
--
|
--
|
19.40
|
-0.77% |
-- |
19.40
|
-0.77%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期间实现营业收入 29.5亿元,同比增长 21.6%,实现归母净利润 4.3亿元,同比增长 5.8%。其中 2023Q2实现收入 15.3亿元,同比增长 28.4%,实现归母净利润2 亿元,同比增长2%。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2023H1 公司注射剂单机及系统板块实现收入 13.1亿元,同比增长 22.2%;生物工程单机及系统实现收入 5亿元,同比增长 2.6%;净化设备与工程实现收入 2.3亿元,同比增长 4.1%。分区域来看,上半年国内实现收入 23.7亿元,同比增长 31.5%,海外实现收入 5.8亿元,同比下降 6.9%,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约 19.7%。 毛利率有所波动。2023H1销售毛利率 38.9%,同比-3.2pp;其中注射剂单机及系统板块毛利率为 40.4%,同比下降 5.8pp;生物工程单机及系统板块毛利率为37.3%,同比下降 2.6pp。2023H1 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5 亿元、2.5 亿元、1.6 亿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8.6%、5.6%,分别同比增长 0.5pp、-0.2pp、-0.7pp。销售净利率为 15.6%,同比下降 2pp。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5亿元、11.4亿元、14.5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公司研发进展或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
|
|
|
顾家家居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09-06
|
44.53
|
--
|
--
|
43.90
|
-1.41% |
-- |
43.90
|
-1.41%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H1公司实现营收88.8亿元,同比-1.5%;实现归母净利润9.2亿元,同比+3.7%;实现扣非净利润8.4亿元,同比+7.3%。 单季度来看,2023年Q2公司实现营收49.2亿元,同比+10.0%;实现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16.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24.7%。 Q2内销需求逐步修复,增速回归稳健区间。 营销投入加码,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1.5%,同比+2.5pp,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行叠加公司降本增效所致。分产品看,2023年H1沙发/床类产品/集成产品/定制家具/红木家具/信息技术服务毛利率分别为33.7%/35.3%/27.6%/28.3%/3.6%/79.2%,同比+2.5pp/+0.9pp/+4.1pp/-4.6pp/-13.4pp/-1.2pp。分地区看,2023年H1内销/外销毛利率分别为36.6%/23.2%,同比+2.0pp/+3.3pp。费用率方面,2023年H1总费用率为19.8%,同比+1.8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6.1%,同比+1.1pp,上半年公司重视各销售节点营销活动落地,营销费用有所增加;管理费用率为2.2%,同比+0.4pp;财务费用率为-0.5%,同比+0.6pp,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同比减少;研发费用率为1.4%,同比-0.3pp。 综合来看,公司净利率为10.4%,同比+0.5pp。单季度数据来看,2023Q2毛利率为31%,同比+2.9pp;净利率为10.6%,同比+0.6pp,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2023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8亿,同比+2152.1%,现金流充裕;应收款项14.5亿,同比-21.0%;期末公司预收账款(合同负债)14.6亿元,同比-5.3%。 高潜品类保持较快增速,品类连带率逐步提升。分产品看,2023年H1沙发营收达到43.3亿元(-8.1%);床类产品营收达到19.2亿元(+11.2%);集成产品营收达到15.3亿元(+5.2%);定制产品营收达到3.9亿元(+11.0%);红木家具营收2408.8万元(-36.7%);信息技术服务营收4.2亿元(+1.8%)。上半年公司核心高潜品类床类产品及定制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长,此外随着公司一体化整家战略推进,套系化销售打法逐步成熟,集成产品与沙发和床类的连带率提升。 深入推进渠道变革,内销营收增长稳健。分地区看,2023年H1内销收入达52.3亿元(+2.7%);外销收入达34.5亿元(-5.8%),外销下滑主要受2022年底公司剥离玺堡业务,外销收入基数较高影响。内销方面,公司深入推进门店店态升级和渠道扩张,持续增加大店及整装新业态布局,上半年公司定制产品发布一体化整家店态8.0,整装业务顾家星选店态2.0成功发布,公司流量入口布局进一步完备。外销方面,公司持续提升价值链一体化运营效率,外贸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客户结构不断完善,外销盈利能力有望边际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2.51元、2.94元、3.37元,对应PE分别为17倍、15倍、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渠道扩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寿仙谷
|
医药生物
|
2023-09-06
|
41.77
|
--
|
--
|
42.50
|
1.75% |
-- |
42.50
|
1.7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报,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3.7亿元,同比增长+6.3%;归母净利润 0.9 亿元,同比增长+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8 亿元,同比增长+17.1%。 收入端:Q2 收入增长提速,扣非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公司 Q2 实现营收 1.7亿元,同比增长+13.4%,归母净利润 0.28 亿元,同比增长+20.0%,扣非归母净利润 0.22 亿元,同比增长+73.6%,表现亮眼,主要系上半年主要产品(主营业务毛利占比 71.28%)灵芝孢子实现营收 2.5亿元,同比增长+6.3%。预计公司下半年将持续发力,努力实现业绩目标。 费用端:费用管控良好,销售费用率下降。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44.4%(-4.9pp),主要系公司优化营销模式,致力建立自营团队,稳健管控费用致销售费用率逐渐下降;管理费用率为 11.4%(+1.2pp),主要系本期中介机构费及业务招待费增长所致;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基本持平,期间费用率主要受销售费用率影响,整体下降 4.6 个百分点。 渠道端:持续进行市场扩张,亚运东风助力发展势头。继 2022年累计签约城市代理商 14家后,公司今年将继续扩张省内外市场,清退部分业绩不达标的城市代理商并引进更优质的代理商,累计已签约加盟城市代理商 17家(含线上代理商 4 家)。同时深挖合作连锁大药房。上半年,新开 4 家直营专卖店;新增 5个单位集采渠道,新增进驻商超门店超 10个。天猫连续 6年 618获得灵芝类目销售额第一。分渠道看,公司实现浙江省内地区主营收 2.29亿元,占比 62.8%(-3.84 pp);省外地区主营收 0.42亿元,占比 11.5%(同比-0.83pp,后同);互联网主营收 0.94亿元,占比 25.7%(+4.67pp);互联网渠道占比均大幅增加。 在稳定和扩大国内销售的同时探索进军海外市场,先后入驻阿里国际站和亚马逊平台,并亮相老字号澳门展等多个跨境展会。借下半年杭州亚运会东风,公司作为赞助商,将签约明星运动员进行推广,助力品牌形象发展,展现国药风采,进一步增加品牌国际曝光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6亿元、4.6亿元、5.8 亿元,考虑到公司省外扩张带来业绩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推广或不及预期、销售渠道拓展不及预期风险,自然灾害风险。
|
|
|
伊戈尔
|
机械行业
|
2023-09-05
|
14.00
|
18.40
|
33.82%
|
14.45
|
3.21% |
-- |
14.45
|
3.21% |
-- |
详细
事件:公司 202 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5.7亿元,同比增长 13.4%;实现归母净利润 0.9亿元,同比增长 6.6%;扣非归母净利润 0.8亿元,同比增长 15.1%。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9.3亿元,同比增长 24.3%;实现归母净利润 0.7亿元,同比增长 43.2%,环比增长 274.1%;扣非归母净利润 0.7亿元,同比增长 52.5%,环比增长 296.4%。 Q2净利率同比提升,费用率较为平稳。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19.5%,同比增长 0.1pp;销售净利率为 5.7%,同比下降 0.4pp,其中 2023Q2净利率为 7.6%,同比提升 1.1pp。费用方面,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3%/9.7%/0.1%,分别同比-0.2pp/+0.2pp/+0.2pp,其中管理费用提升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激励费用同比增加 1324万元所致,财务费用率提升主要系报告期内银行借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所致。此外,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率为 4.5%,同比增长 0.03pp,公司加大新能源产品及孵化类产品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强产品竞争“护城河”。 能源产品业绩亮眼,LED照明业务受海外市场扰动出货短期承压。2023年上半年,公司能源产品实现收入 11.6亿元,同比增长 33.5%,其中新能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收入同比增长 55.2%;能源板块毛利率为 18%,同比增长 1.1pp,主要系产品规模效应及自动化产线降本增效带来的盈利提升。景观照明灯具收入为 3.4亿元,同比下降 27.9%,主要系欧美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出口下降所致; 毛利率为 25.2%,同比增长 1.4pp。我们认为,从已有案例来看,公司擅长实现产业链延伸,未来有望伴随箱式变电站及成套巴拿马电源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驱动公司整体盈利进一步向上。 募投多项目实现多元扩张,支撑未来长期快速发展。公司于 2020年/2022年先后两次通过非公开发行相继布局光伏、数据中心、储能等业务,并于 2023年实施定向增发,三次融资合计 29.3亿元。公司募投数字化工厂旨在提升自动化生产渗透率,进一步降本增效,叠加多元布局实现规模效应,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 36.3亿元、47.2亿元、60.5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26.1%/49%/33.3%。公司为国内磁性元器件老牌企业,产品和应用领域发展齐头并进,多业务有望给公司带来新业绩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形势波动的风险;原材料结构性价格和供应风险;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海外业务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出货不及预期的风险;巴拿马电源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