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瑞医疗
|
机械行业
|
2024-11-05
|
264.41
|
--
|
--
|
296.00
|
11.95% |
-- |
296.00
|
11.9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94.9亿元(+8%),归母净利润106.4亿元(+8.2%),扣非归母净利润104.4亿元(+7.8%)。 24Q3短期承压,海外IVD增长较快。分季度看,2024Q1/Q2/Q3单季度收入93.7/111.6/89.5亿元(+12.1%/+10.3%/+1.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6/44/30.8亿元(+22.9%/+13.7%/-9.3%)。从盈利能力看,24Q3毛利率61.7%,同比下降5.5pp(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影响,公司计提的保证类质保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不再计入销售费用)。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0.7亿元(+42.5%),向全体股东派发二次中期现金分红约20亿元,分红比例超过65%。 体外诊断业务条线海外中大样本量客户突破,国内增长稳健。分业务线看: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本地化生产及中大样本量实验室突破,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实现了超过30%的增长。国内市场公司的化学发光、生化及凝血业务的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医学影像业务前三季度实现了超过10%的增长(主要由于去年推出的高端全身超声设备ResonaA20)。国内超声设备的终端采购市场低迷,整体市场规模有所下降,间接也使公司在医学影像上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前三季度虽然下滑超过10%,其中国际市场上得益于与高端战略客户的持续合作,业务增长超过10%。国内由于招标采购的延迟,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在国内市场下滑超过了20%,整体市场规模出现更大幅度的缩减。 持续高研发投入,产品升级不断。公司持续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尤其在高端领域不断突破。其中公司加速拓展“瑞智联”生态系统在院内的应用场景。基于公司在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输注泵等多产品的布局和优势,目前已经推出包括全院、重症、围术期、急诊、心脏科、普护在内的多场景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床旁所有设备数据,构建设备全息数据库,与医院已有的临床数据库互补并有机结合,助力大数据科研。营销、用服、研发的海外本地化平台,拓展全球本地化网络布局和全球仓网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1、155.2、184.4亿元,对应EPS为10.9、12.8、15.21元,对应PE为25、21、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政策控费风险,海外经营风险,新产品研发或不及预期。
|
|
|
振德医疗
|
纺织和服饰行业
|
2024-11-04
|
23.03
|
31.68
|
36.02%
|
24.78
|
7.60% |
|
24.78
|
7.60%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1.3亿元( -2.6%),归母净利润 3.1亿元(+2.3%),扣非归母净利润 2.3亿元(-20.6%)。 24Q1~Q3隔离防护用品销售减少以及汇兑损失增加。 24Q3单季营收 10.8亿元( +19.9%),归母净利润 1.5亿元(+131.7%)。 24Q3业绩符合预期。 24Q3公司实现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外营业收入 10.54亿元(+21.1%)。实现隔离防护用品(口罩、防护服、隔离衣、抗原检测试剂盒)收入 0.3亿元(-10.6%)。分季度看2024Q1/Q2/Q3单季度收入分别为9.6/10.8/10.8亿元( -25.9%/+7.3%/+19.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0.9/1.5亿元( -49.9%/-3.5/+131.73%)。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海外业务和国内院内业务,另外去库存的影响逐步降低,叠加 23Q3低基数。净利润端增速高主要是 24Q3资产处置收益近 1亿(绍兴鉴水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收购公司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小皋埠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房屋等资产产生资产处置收益) 。 院内表现优异,海外业务去库存影响消除。 从渠道端来看, 1)国内围绕医院、药房、电商进行渠道拓展, 零售端采取“线上+线下”协同发力。 24Q3院端高增,产品组合增加,医院覆盖也增加,从 2024年开始院线表现不错。去年下半年有医疗反腐影响手术量现在基本恢复。 线上及线下因为宏观经济消费能力下降,略有承压; 2)海外销售主要采取 OEM/ODM 模式,公司已与多个知名医疗器械品牌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未来将重点拓展现有客户的销售品类和合作份额。海外去库存影响消除,收入增速较高。 并购加速“国内产线丰富+海外渠道拓展”。 2021年底公司成立 BD团队收购并购新标的,不断丰富外延项目和拓展销售渠道。 1) 国内补充产品: 2023年 4月,收购江苏因倍思, 将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等产品补充至理疗产品线。 2) 海外渠道拓展: 2022年底公司通过收购英国子公司 Rociae Heathcare Limited整合社区医疗配送资源, 提升市场渠道覆盖和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4.2、 4.7、 5.7亿元。 预计公司 25年收入端增速 16.9%以及参考可比估值, 给予公司 25年 18倍 PE,目标价 31.6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市场开拓风险、贸易摩擦风险。
|
|
|
片仔癀
|
医药生物
|
2024-10-24
|
238.85
|
--
|
--
|
259.89
|
8.81% |
|
259.89
|
8.81%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4.5亿元,同比增加11.2%;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加11.7%;扣非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加11.3%。 多元拓展销售渠道,多单品发力扩充产品矩阵。单三季度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9.6%,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公司肝病用药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20.2%,心脑血管用药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1.7%。收入增长主要原因系公司强化市场策划及拓展销售渠道,2024年起,公司旗下所有“片仔癀体验馆”升级为“片仔癀国药堂”,优化提升品牌形象体系,同时与多家头部知名连锁药店合作,实现终端门店覆盖超过10万家,公司也加强海外市场开拓,积极接洽柬埔寨、越南、新加坡、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片仔癀意向合作伙伴。公司集中优势力量,培育复方片仔癀含片、茵胆平肝胶囊、川贝清肺糖浆等系列产品,不断丰富片仔癀系列“大单品”矩阵。前三季度化妆品业务实现收入5.3亿元(+21.9%),主要在于公司不断推动化妆品业务项目建设,不断打造珍珠霜、珍珠霜、美白祛斑膏等化妆品爆款产品。 牛黄价格上涨造成毛利压力,成本压力有望缓解。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5.4%,同步下降3pp,其中医药制造业毛利率66.9%,同比减少8.4pp,主要原因是片仔癀重要原材料天然牛黄因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根据康美中药网的数据,天然牛黄的价格从2023年初的50万元/千克,上涨到2024年6月的最高165万元/千克。相关部门公开征求《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公告对来自于不存在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地区),且符合中国海关检疫要求和药品质量检验要求的牛黄,允许其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放开进口政策的放开有利于增加国内天然牛黄的供给,控制牛黄价格上涨,有利于片仔癀产品控制成本,改善盈利水平。 积极投入创新研发,成效显著。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研发布局,2024年上半年,公司取得1个化药1类新药的临床许可(治疗淋巴瘤创新药PZH2113),拟用于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的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另外,片仔癀与上海璃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治疗纤维肌痛的化学药品1类新药PZH2107(LDS片)完成Ⅰ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临床研究报告》。目前,片仔癀多个在研新药项目进入重要研究阶段,有3个化药1类新药、3个中药1.1类新药和1个中药1.2类新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同时,公司积极探索片仔癀及优势品种在肝病、肿瘤、炎症、抗病毒等方向的临床优势,系统开展片仔癀治疗病毒感染等30余项药效机理研究、片仔癀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等10余项临床研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1.5亿元、37.0亿元、44.3亿元,对应PE分别为46、39和33倍。考虑到片仔癀产品的竞争格局较好,以及成本下行预期下,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稳定性,维持片仔癀“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费用管控不及预期、核心品种销售不及预期、成本上涨等风险。
|
|
|
上海莱士
|
医药生物
|
2024-09-09
|
7.01
|
--
|
--
|
8.68
|
23.82% |
|
8.68
|
23.82% |
-- |
详细
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4年半年报,24H1实现收入42.5亿元(+9%),归母净利润12.4亿元(+0.2%),扣非归母净利润11.3亿元(-6%)。24Q2实现收入22亿元(+19.5%),归母净利润4.8亿元(-7%),扣非归母净利润5.4亿元(+9.2%)。 收入端快速增长,毛利率稳定。分产品看收入,24H1公司自营血制品收入22.5亿元(+2%),进口人白收入19.5亿元(+18.9%),进口人白拉动收入增长。从利润率来看,Q2销售毛利率42%(+0.8pp),3+N集采后公司毛利率保持稳定,预计系公司灵活调整销售渠道,对冲院内降价影响。 一过性费用及营业外支出影响表观利润率,下半年有望回升。Q2公司营业外支出6648万元,系一次性对外慈善捐助影响。费用方面,24Q2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9%/5.1%/2.6%,同比-0.1pp/+1.5pp/+0.3pp。费用率提升,预计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经营权无形资产摊销、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利润率有望回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8.1亿元、100.8亿元、11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28.1亿元、31.7亿元。公司自营血制品业务盈利能力突出,代理进口人白提升产业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采浆量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
|
迈瑞医疗
|
机械行业
|
2024-09-04
|
238.67
|
--
|
--
|
351.60
|
46.43% |
|
349.49
|
46.43% |
-- |
详细
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3亿元(+11.1%),实现归母净利润75.6亿元(+1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3.8亿元(+16.4%)其中24Q2营业收入111.6亿元(+10.4%),归母净利润44亿元(+13.7%)扣非归母净利润43.4亿元(+13.9%)。 24H1业绩符合预期,IVD业务持续高增。分季度看,2024Q1/Q2单季度收入93.7/111.58亿元(+12.1%/+10.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6/44亿元(+22.9%/+13.7%)。从盈利能力看,24H1毛利率66.3%(+0.65pp)。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3%(-1.04pp)、4%(-0.3pp)、8.6%(-1.37pp)、-1.4%(+1.66pp),公司净利率36.9%(+2.03pp)。体外诊断业务条线增速明显,多因素拉动业绩快速增长。 分业务线看:1)生命信息与支持24H1收入80.1亿元(-7.6%),其中微创外科增长超过了90%,硬镜系统实现了翻倍增长高值耗材业务如超声刀开始逐步放量。国内由于医疗行业整顿和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导致了今年上半年招标采购活动持续推迟,预计积压的采购需求总量未来将得到释放。海外市场的采购需求已经基本复苏,产品加速渗透高端客户群,数智化解决方案的优势不断扩大,拉动国际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上半年实现了双位数增长。2)体外诊断业务24H1收入76.5亿元(+28.2%),其中化学发光增长超过30%。试剂等耗材类业务在门诊、手术等诊疗需求的持续增长下同样增长迅猛且确定性高。国内体外诊断业务上半年增长超过25%。其中国内血球业务上半年增长超过30%。海外方面,中大样本量客户的渗透速度仍在持续加快,上半年成功突破了超过60家海外第三方连锁实验室,并完成了首条MT8000流水线的装机,推动国际体外诊断业务上半年增长超过30%。3)医学影像24H1收入为42.7亿元(+15.5%),其中超声高端及以上型号增长超过40%。在国内市场,因行业整顿和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的影响,上半年招标采购的活跃度依然不容乐观,各主要进口品牌上半年在国内均出现下滑。 在国际市场,虽然中低端超声采购需求的景气度持续受到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低迷的冲击,但公司加大海外高端市场的覆盖投入力度,加速高端客户突破的进程。持续高研发投入,产品升级不断。24H1研发费用17.8亿元,公司持续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尤其在高端领域不断突破。其中公司加速拓展“瑞智联”生态系统在院内的应用场景。基于公司在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输注泵等多产品的布局和优势,目前已经推出包括全院、重症、围术期、急诊、心脏科、普护在内的多场景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床旁所有设备数据,构建设备全息数据库,与医院已有的临床数据库互补并有机结合,助力大数据科研。营销、用服、研发的海外本地化平台,拓展全球本地化网络布局和全球仓网布局,2024年底之前预计将有包括墨西哥在内的10个以上海外本地化生产基地启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5、166.5、199.5亿元,对应EPS为11.34、13.73、16.45元,对应PE为22、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政策控费风险,海外经营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
|
|
智翔金泰
|
医药生物
|
2024-09-04
|
27.28
|
--
|
--
|
36.40
|
33.43% |
|
36.40
|
33.43%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半年报,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亿元。 2024年年8月,赛立奇单抗(GR1501)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获批上市,公司正式迈入商业化进程。公司自身免疫性疾病产品线商业化团队已初具规模,核心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创新药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药品推广和商业化经验,公司将会持续稳步推进商业化团队建设,以满足公司上市产品的商业化推广需求。 IL-4单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于处于III期临床。GR1802注射液为IL-4Rα单抗,已有7个适应症处于临床阶段,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处于III期临床阶段,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处于II临床阶段,青少年、儿童特应性皮炎处于I临床阶段。 GR1801是国内首家进入III期临床的抗毒狂犬病病毒G蛋白双抗。GR1801是全球首个用于狂犬病被动免疫的双抗,同时靶向G蛋白位点I和III,满足WHO关于抗狂犬病病毒抗体开发的建议——采用针对不同抗原位点的多株单抗组合成“鸡尾酒式”组合,以保证对不同病毒株或病毒的不同基因型的有效性。 在研管线快速推进,GR1603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入进入II期临床。公司在研产品15个,均为自主研发,其中9个产品获批临床,赛立奇单抗(GR1501)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于2024年8月获批上市,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于2024年1月上市申请获受理;GR1801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被动免疫适应症、GR1802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和GR2001预防破伤风适应症已进入III期临床;GR1802哮喘、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适应症、GR1603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和GR1803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0.6、3.2、7亿元。考虑公司研发实力强劲,自身免疫疾病市场广阔,首款创新药GR1801获批上市,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
|
|
开立医疗
|
机械行业
|
2024-09-03
|
30.68
|
36.80
|
7.29%
|
43.06
|
40.35% |
|
43.06
|
40.35% |
-- |
详细
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24H1公司实现营收10.1亿元(-2.9%),归母净利润1.7亿元(-37.5%),归母扣非净利润1.55亿元(-43.3%),实现毛利率67.4%(-1.6pp)。单Q2公司实现营收5.3亿元(-6.5%),归母净利润7038万元(-47.7%),归母扣非净利润6273万元(-57.5%)。24H1短期承压,静待招投标回暖。24H1短期承压,静待招投标回暖。分季度看,2024Q1/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4.8/5.3亿元(+1.3%/-6.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27.6%/-47.7%)。24H1随着国内医疗反腐以及国内医院开标终端医院采购减少,给超声业务线的招投标带来较大影响,对内窥镜影响相对较小。超声毛利率-3.53pp主要因为竞争加剧,内镜毛利率保持73%附近。 从费用率方面来看,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8.4%/6.2%/21%/-2.9%。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投入强度,公司员工数量在上半年增加超过300人,员工总数突破3000人,公司的研发、营销团队实力进一步增强。在行业低谷期加大战略投入,对短期业绩存在影响,但将为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提供重要助力。24H1超声业务略有下滑,医用内窥镜业务保持平稳。超声收入约6.1亿(-5.9%),医用内窥镜收入约3.9亿(+2.8%)。1)超声业务线:国际持平,国内-10%左右。另外,24H2预计受到医疗设备依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利好,预计将会有需求提振;2)医用内窥镜:主要分为软镜及硬镜两部分。 内镜业务线国内国际都小幅增长。预计未来海外将逐步发力。未来公司将大力发展微创外科硬镜业务,新一期的股权激励也针对国内硬镜收入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研发助力创新升级,产品迭代更为迅速。在过去三年中,公司在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上不断深化,成功推出了P80/S80系列超高端产品以及S60/P60系列高端产品。这些产品采用了先进的平台技术,结合了人性化的工程设计和优化的操作流程,配备了高清晰度4D成像、弹性成像、造影功能、自动识别以及自动测量等先进功能,为不同临床需求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公司还基于高端产品平台开发了P50Elite、P40Elite、P20Elite、P12Elite系列以及P10等紧凑型产品线,这些产品覆盖了全身介入治疗和妇产科专业领域,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在消化与呼吸内镜领域,公司推出了HD-580系列内镜,相比HD-550系列内镜,该产品在图像质量和临床细节表现上有大幅提升,公司软镜产品在“镜体操控+图像质量”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微创外科领域,公司的SV-M4K100系列硬镜获得了认证,并启动了多个外科研发新项目,逐渐形成了外科科室的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了在外科领域产品系统化的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6、6.69、8.41亿元,对应EPS为1.15、1.55、1.94元,对应PE为26、19、15倍。考虑到软镜业务国产化率仍在进一步提升,以及远期空间较大,虽然短期受到医疗反腐以及政策延迟影响,后续预计业绩会随着需求逐步回暖。给予2024年32倍估值,对应目标价36.80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新产品研发、注册及认证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
|
|
|
黄山旅游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08-30
|
10.50
|
13.40
|
16.02%
|
12.32
|
17.33% |
|
13.98
|
33.14%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收8.3亿元,同比下降0.4%;归母净利润为1.3亿元,同比下降34.1%;毛利率为50.2%,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7.6%,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Q2营收为5.0亿元,同比下降0.3%;归母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下降21.5%。2024H1黄山景区客流为214.0万人,同比增长2.3%;7月客流为48.14万人,同比增长8.4%。 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为:(1)黄山市的免门票政策:24H1黄山市政府对黄山市A类景区推出“免减优政策”,导致公司有效购票人数减少,景区业务的营收同比下滑16.0%;(2)6月持续强降雨影响客流释放:黄山市6月下旬持续强降雨,导致黄山景区关闭一周;(3)酒店及徽菜业务成本端略有压力:公司2024H1徽商故里门店同比去年增加,以及公司旗下太平湖漫心酒店在Q1落地,新项目落地导致公司折旧摊销同比增加,酒店业务毛利率减少2.7个百分点,徽菜业务毛利率减少4.3个百分点;(4)公司所得税费用同比增加68.8%:主要系2022年公司亏损,故2023Q1所得税费用可扣减,且2023年上半年公司享受部分税收减免政策,导致公司2024H1所得税费用同比大幅增加。(5)费用率有所提升:公司2024H1销售费用率为2.8%,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广告宣传及营销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率为20.4%,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 索道及缆车业务韧性较强,景区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增强。公司索道及缆车业务营收为3.1亿元,同比增长1.3%,与黄山景区客流增速基本相当;毛利率为88.5%,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毛利占比为65.3%,索道及缆车业务在当前消费环境下仍有较强韧性。池黄高铁开通后,太平湖景区交通明显改善,黄山西站距离太平湖仅15公里;花山谜窟的花海艺境正在逐步推进中,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北海宾馆及黄山东海景区、东大门索道预计明年落地,打开黄山风景区未来发展空间。北海宾馆改造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完成,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外立面基层施工70%以上,北海宾馆改造前为接待国内外政府领导人及社会名流的高端酒店;黄山东海景区及东大门索道预计在2025年中旬落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4.9、5.6亿元。公司坐拥黄山优质旅游资源,有望实现客流持续增长,给予公司2025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13.4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景区客流复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
|
|
科锐国际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08-30
|
12.79
|
20.02
|
--
|
22.13
|
73.03% |
|
26.46
|
106.88% |
-- |
详细
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3H2公司营收为55.4亿元,同比增长16.6%,归母净利润为0.9亿元,同比下降11.7%;Q2单季度看,实现营收29.0亿元,同比增长22.9%,归母净利润为0.5亿元,同比下降29.3%,归母净利润下降原因主要是因为今年政府补助在Q1到位(去年在Q2)、公司海外业务利润下滑。 公司利润端承压,但费用端仍小幅下降。2023H2公司毛利率为6.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5%,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2022H1期间费用率为4.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5%、3.0%,同比分别下降0.4、0.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2%,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公司运营效能持续优化,期间费用率小幅下降。 国内业务回暖明显,海外业务利润下滑影响公司上半年业绩释放。2024H1受益于公司持续的降本增效,国内业务营收同比上涨24.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9%;海外业务发展略缓,尤其是欧洲及美国等区域子受多重宏观因素影响,招聘需求不活跃,带来收入和盈利同比均有下降。公司海外子公司Investigo在2024H1实现净利润245.4万元,同比下降93.0%。分业务看,公司中高端人才访寻业务及灵活用工业务恢复势头良好。2024H1公司为国内外客户成功推荐中高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岗位7797人,同比增长32.2%;在册灵活用工业务的岗位外包员工为3.9万人,净增长3200人,其中技术与研发类岗位时点在职人数占比为65.41%,同比提升7.68个百分点;灵活用工业务累计派出23.4万人次,同比增长14.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0、3.8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率复合增长率24.1%。公司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龙头企业,受益于国内外招聘市场复苏,给予公司2025年13倍PE,对应目标价20.0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法规变化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灵活用工业务增速不及预期风险。
|
|
|
祥生医疗
|
机械行业
|
2024-08-29
|
22.01
|
--
|
--
|
22.28
|
1.23% |
|
31.63
|
43.71%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实现收入2.5亿元(-16.5%),实现归母净利润0.81亿元(-27.3%)。其中24Q2实现收入1.1亿元(-18.5%),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39.8%)。 24H1业绩短暂承压,便携式超声维持增长态势。祥生医疗基本盘在海外市场(海外业务24H1占比81%)。海外市场24H1有所承压,其中美洲双位数上升,亚洲、欧洲、非洲皆有所同比下滑。美洲拓展应用领域增速较快,亚洲市场24Q1发货量较大,24Q2有所疲软,需求恢复后仍是主流大市场。24H1净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速,主要系汇兑收益同比大幅减少所致。分季度看,2024Q1/Q2单季度收入1.41/1.07亿元(-14.9%/-18.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6/0.36亿元(-13.3%/-39.8%)。从盈利能力看,24H1毛利率为60.1%(基本持平)。 海外市场全新重磅推出“SonoFamiy”,笔记本超声稳健增长。公司全新重磅整合推出的SonoFamiy系列产品,由高端推车式超声XBit,高端台式超声SonoMax、高端轻薄笔记本超声SonoAir和小型智能掌上超声SonoEye组成全方位的创新解决方案。2024H1祥生医疗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携全系列产品及创新解决方案亮相行业展会、学术会议等50余场。产品力方面:1)AI全方面赋能:人工智能云平台SonoAI已广泛搭载高端推车和便携产品线。2)SonoEye补基层短板:SonoEye掌超凭借便携、小型化的特点助力基层医疗市场下沉。3)SonoAir、SonoMax提高端水平:轻薄笔记本彩超SonoAir是便携产品线的重磅新品,自22年底从德国推向市场,现已获批FDA上市欧洲、拉美、北美、中东等地区。SonoMax23年首次在全球亮相,性价比相较Xbit更具优势。未来公司将围绕以“SonoMax、SonoAir和Xbit系列发力高端市场,SonoEye掌超赋能基层高质量诊疗”为工作重心,提高公司超声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聚焦AI,引领行业科技发展。24H1共开发出三项关键技术,包括微细血管成像技术、产科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小型超声系统的低能耗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便携式和高端超声设备的技术革新,也实现了产品的全面升级。微细血管成像技术通过应用N组超声平面波束技术,快速获取N帧显影图像,有效缩短了帧与帧之间的时间差。此外,结合波束合成和斑点追踪技术,显著提升了超声图像的清晰度,使得微细血管的血流状态得以清晰展现。产科人工智能技术则专注于胎儿超声的标准切面识别,实现了全自动和实时识别扫查过程中的各种标准切面,并提供相应的测量数据。这项技术的应用简化了医生的操作流程,大幅缩短了寻找标准切面的时间,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识别产前超声标准切面方法的准确性问题,避免了对神经网络预测置信度的依赖,提高了标准切面的识别准确率。小型超声系统的低能耗技术通过系统层面的全面优化,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延长了设备的使用时间,为用户带来了更加高效和节能的使用体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超声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之一,以便携超为差异化特色。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4、3亿元。考虑到公司在技术、产品、渠道、品牌和服务五方面的竞争优势,未来成长性突出,给予2024年16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8.4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产品升级失败风险。
|
|
|
伟思医疗
|
机械行业
|
2024-08-29
|
22.02
|
29.26
|
--
|
24.42
|
10.90% |
|
35.50
|
61.22%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中报, 24H1实现营收 1.92亿元(-12.8%),归母净利润 0.5亿元(-29.7%), 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产生股份支付费用(税后)为 946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和所得税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0.6亿元,较上年同期(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19.21%。 其中 24Q2营收 1亿元(-16.4%),归母净利润 0.3亿元(-31.2%),24H1业绩短期承压,医美妇幼渠道业务高增。 24H1业绩短期承压, 毛利率有所下降。 分季度看, 24Q1/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 0.88/1.04亿元(-8.2%/-16.4%)。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22/0.28亿元(-27.7%/-31.2%)。 从盈利能力看, 24H1毛利率 70.6%, 略微下降,系与收入结构有关。 24H1四费率 50%,其中管理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与 23年相比有所提升。 精神与神经康复平稳增长, 医美妇幼渠道业务高增。 分业务看, 公司致力于三大康复领域: 盆底及产后康复、精神康复、神经康复。 24H1盆底及康复总占比约 38%, 精神康复占比约 36%,神经及运动康复占比约 18%, 医美及泌尿总占比约 8%。 其中盆底业务 24H1受到医疗反腐的影响,收入出现双位数下滑,精神康复业务及神经康复业务平稳增长,医美妇幼渠道增长约 100%(。 医美新品顺利上市,上半年高频电灼仪(私密射频) +塑形磁,在妇幼渠道与轻医美市场均持续取得销量突破,上半年销售均双双超过 50台;得益于私密射频、塑形磁初步放量,后续将发展成公司业绩驱动新引擎,为盆底转型和医美业务开拓提供动能;公司精神康复业务亦延续高景气发展,进一步巩固了细分赛道优势地位,其中经颅磁产品市占率长期稳定保持 30%以上,排名全国第一梯队; 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夯实中长期竞争力。 公司布局多元赛道,磁刺激、激光射频、康复机器人等领域新兴产品均推进顺利: 盆底射频和塑形磁驱动医美业务24H1翻倍,皮秒激光临床实验已完成,预计 24年底之前取证。此外经颅磁旗舰产品 Magneuro ONE 今年 2月取证,预计 24H2上市销售,高端机型助力公司在高端临床及科研市场的占比。康复领域物理因子平台产品研发顺利,采用模块化涉及,多种物理治疗模块可自由组合,提升产品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亿元(+2.8%)、 1.8亿元(+29.8%)、 2.2亿元(+18.4%), EPS 分别为 1.46元、1.9元、 2.25元。考虑到公司在技术、产品、渠道、品牌和服务五方面的竞争优势,未来成长性突出, 给予 2024年 2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29.2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
|
|
|
东阿阿胶
|
医药生物
|
2024-08-26
|
48.29
|
--
|
--
|
51.07
|
5.76% |
|
67.70
|
40.19% |
|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 2024年中报,2024H1实现收入 27.5亿元(+26.8%),归母净利润 7.4亿元(+39%),扣非后 7亿元(+42.8%)。2024Q2实现收入 13亿元(+17.9%),归母净利润 3.9亿元(+28%),扣非后约 3.7亿元(+33.6%)。 毛利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增强。2024H1公司毛利率 73.5%,较去年同期增长3.2pp,其中阿胶及系列产品毛利率 75.4%,同比增长 2.5pp,是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费用方面,公司 2024H1销售费用为 10亿元,销售费用率为36.4%,同比增长 1.7pp,公司发力新品布局,销售费用率提升。 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站稳滋补类龙头地位。公司积极构建双轮驱动业务模式,立足气血大补类产品,向男士滋补等其他滋补品类拓展。1)阿胶块:作为传承近 3000年的滋补类名贵中药材,以驴皮为原材料,是滋补类养生第一品牌,公司市占率稳居第一;2)复方阿胶浆:产品回归药品属性,拓展新适应症,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重要增长点;3)桃花姬:公司以品牌年轻化运营思路,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有望贡献公司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2.33元、2.68元、3.04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21倍、18倍、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经营风险,竞争格局加剧风险,消费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华东医药
|
医药生物
|
2024-08-23
|
29.82
|
--
|
--
|
30.10
|
-0.33% |
|
38.48
|
29.04%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9.7亿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18.3%;扣非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13.9%;24Q2公司实现收入105.5亿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22.9%;扣非归母净利润7.9亿元,同比增长17.5%。 医药工业:保持稳健增长,产品管线持续丰富。2023年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实现营收67亿元(含CSO业务,+10.6%);归母净利润13.9亿元(+11.5%);净资产收益率12.3%。工业微生物板块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27.4%)。公司专注于内分泌、自免和肿瘤三大领域,实行“自研+引进”战略,加速创新项目和外部并购,扩充产品管线。截至2024H1公司拥有超过70项创新产品管线,创新转型稳步推进:1)肿瘤领域:ADC新药ELAHERE中国上市许可申请目前处于审评阶段,2024年3月在美国由加速批准转为完全批准,2024年4月获批加入国际多中心PSOC(铂敏感卵巢癌)III期临床研究推进卵巢癌前线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2L含铂化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FRα阳性复发性铂敏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维持治疗;迈华替尼片用于1LEGFR敏感突变的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5月获受理;公司首个自研ADCHDM2005(ROR1)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中美IND申请均已于2024年6月获批、8月完成中国临床首例受试者入组;公司首个自研小分子抗肿瘤药物HDM2006(HPK-1PROTAC)的中国IND申请于2024年8月获受理,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公司引进的创新ADCHDM2027(HDP-101)的中国IND申请已于2024年8月获受理,用于治疗BCMA阳性克隆性血液学疾病(如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内分泌领域: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DM1002截至2024年8月已完成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适应症II期临床全部入组,预计2024Q4获得顶线结果,同时已完成糖尿病适应症II期首例受试者入组;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HDM1005用于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适应症目前中国临床试验进展顺利,预计2024Q4获得Ia期、Ib期临床试验顶线结果并计划2025年初启动II期临床;FGF21R/GCGR/GLP-1R三靶点激动剂DR10624正在新西兰开展肥胖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Ib/IIa期临床,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同时高甘油三酯血症国内II期临床已启动,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首例入组。3)自免领域:ARCALYST用于复发性心包炎(RP)中国NDA申请获受理并于2023年12月纳入优先审评,目前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CAPS)和RP适应症上市申请均在审评过程中;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HDM3001(QX001S)用于治疗斑块状银屑病NDA申请目前处于审评过程中。 医美板块:医美板块表现亮眼,全球拓展效果显著。2024H1公司医美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10.1%),英国Sincair子公司销售收入达5.7亿元(-14.8%),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及EBD业务阶段性需求波动影响有所下滑;国内医美业务实现收入6.2亿元(+19.8%)。截至2024H1公司已有40款“无创+微创”医美领域高端产品,其中26款已上市。光学射频治疗仪V20注册补充资料于7月2日完成递交,有望于2024年国内获批;MaiLiExtreme注册申请于2024年4月获受理,有望于2025年国内获批;MaiLiPrecise于2024年4月底完成中国全部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EanséS型新增适应症于2024年5月完成中国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Lanuma于2024年6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目前正在开展全国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EanséM型于2024年6月完成中国临床试验全部受试者12个月随访。公司医美板块国际化步伐加快,产品注册及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为公司长期增长策略奠定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1.89元、2.16元和2.42元,对应估值分别为16倍、14倍和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在研或引进创新产品临床及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竞争格局加剧风险;仿制药品种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海外经营风险及汇率波动风险;医美行业政策风险及医疗事故风险等。
|
|
|
亿帆医药
|
基础化工业
|
2024-08-21
|
11.37
|
--
|
--
|
11.13
|
-3.05% |
|
13.92
|
22.43% |
|
详细
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35.4%;实现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90.5%,业绩符合预期。 Q2业绩符合预期,利润端增速强劲。单季度来看,公司2024Q2实现收入13.1亿元(+29.9%),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144.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102%)。2024H1公司利润端同比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新增及原有医药自有产品(含进口)完成市场初步布局,销售毛利增长幅度大于费用增长幅度,以及取得与收益相关政府补助同比增加等所致。自有制剂实现快速增长,在研管线持续推进。分产品来看,2024H1国内医药自有(含进口)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88.3%),其中中成药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51.7%),化药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130.6%),生物药实现销售收入8673万元(+154.1%),国内药品中22个自有(含进口)产品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合计15亿元(+102.6%),其中过亿元产品5个、过五千万元产品3个,已形成长期可增长的“大品种群、多品种群”稳步发展态势。 创新药全球商业化积极推进。1)亿立舒:获欧盟委员会EC批准上市,截至2024H1已在中国、美国、欧盟、冰岛、挪威等31个国家/区域获准上市销售,并计划于2024年9月底开始陆续向境外部分市场发货;亿一生物向国内商业合作伙伴累计发货超过11万支,并实现终端市场销售加速放量;完成国内有效期延长,完成了说明书由48h给药变更为24h给药的补充申请资料递交,并将启动更短时间给药的研究工作;2)F-652:亿一生物与中国监管机构召开III类咨询沟通会,就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IIb临床试验设计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重度酒精性肝炎(AH)适应症II期临床试验获FDA默示许可。产能方面,上海国际创新中心项目完成结构封顶和主要设备采购;合肥基因重组生物制药基地CHO楼及制剂楼主体施工完成,1kL原液生产线主体施工基本完成。 公司未来增长逻辑未变,加速转型步入收获期。1)亿立舒(F-627)成功出海,创新管线梯队已成;创新管线聚焦肿瘤、炎症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类型,即将迎来收获期;2)国内独家中药+小尖特化药差异化布局,海外市场深度拓展。3)原料药板块业绩已在底部。公司原料药主要为维生素B5(泛酸钙),目前泛酸钙价格处于底部,原料药板块下行风险较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7.7/9.5亿元,EPS分别为0.44/0.63/0.7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产品临床及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竞争格局加剧风险;仿制药品种国谈、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海外经营风险及汇率波动风险等。
|
|
|
京新药业
|
医药生物
|
2024-08-15
|
10.83
|
--
|
--
|
11.76
|
8.59% |
|
13.99
|
29.18% |
|
详细
业绩总结: 公司 2024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1.5亿元(同比增长 11.02%),实现归母净利润 4亿元(同比增长 27.28%);扣非归母净利润 3.3亿元(同比增长 15.19%)。 成品药增速表现亮眼,毛利率提升以及销售费用率下降驱动扣非利润快速增长。 经营业绩稳定增长主要因为营销模式调整改革初步完成、营销力快速提升,仿制药集采品种带来增量,成品药业务恢复较好增长趋势。 扣非净利快速增长主要系四费率下降约 1pp、毛利率提高约 1pp。 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扣非净利增速主要系实现政府补助等其他收益约 7213万。 上半年, 成品药收入 13.01亿元, 同比增长 17.13%;原料药收入 5.01亿元,同比增长 5.66%;医疗器械 3.12亿元,同比增长 0.46%。 失眠新药地达西尼 2024年 3月正式销售,预计年底参加医保谈判。 2023年 12月初,公司第一个 1类新药、适用于失眠患者短期治疗的地达西尼胶囊获批上市, 并 2024年 3月 25日实现商业发货,学术推广活动有序推进,共召开全国上市会、区域上市会、药学会、专家顾问会、研究者大会、专题会等 30余场次,通过自营和代理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推进商业化过程,已开发医院 200余家。 和以往上市的同类治疗药物比,地达西尼采取全球首创的 GABAA 受体部分激动机制,避免了过度抑制作用,从而有效维持生理睡眠时间的同时降低日间损害和不良反应。并且由于其特殊的代谢酶系,可以显著降低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多措并举构建创新管线,精分新药、康复新肠溶胶囊等推进顺利。 在创新药研发方面, 持续深耕精神分裂、帕金森、抑郁、降血脂等领域,推动更多项目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JX11502MA 胶囊和康复新肠溶胶囊 II 临床进行中; JX2105胶囊 I期取到临床批件,临床 I期顺利推进;其他在研项目 10余个有序推进中。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京新药业在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三大疾病领域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产品梯队和发展格局。成品药恢复稳健增长,首款新药地达西尼有望为业绩持续注入动能。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5、 8.7和 10.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2、 11和 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非经常损益可持续性可能导致业绩波动、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带量采购政策影响等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