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杜向阳

西南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码:S1250520030002,曾就职于兴业证券...>>

20日
短线
42.86%
(第136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上海莱士 医药生物 2025-05-02 6.72 8.28 20.52% 7.01 4.32%
7.04 4.7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收入81.8亿元,同比+2.7%,实现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23.3%,扣非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13.5%。 收入端稳健,利润端受基数效应影响快速增长。2024公司各季度收入分别为20.6/22/20.6/18.6亿元(-0.3%/+19.5%/+1.3%/-8.2%),收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自营血制收入44.3亿元(+2.5%),代理人白收入36.3亿元(+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4.8/6/3.6亿元(+5.3%/-7%/+8.8%/不适用)。2024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5.1亿元,其中GDS投资收益贡献3.3亿元,处置万丰奥威股票贡献1.8亿元。2023年公司计提GDS投资收益-1.7亿元。费用方面,2024年销售费用率5%,同比+0.8pp,管理费用率5.6%,同比+0.9pp,研发费用率3.1%,同比+0.9%,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系股权激励成本和合并广西莱士影响,研发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研发投入增加。2024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4298万元,主要系应收账款坏账损失。 采浆量创新高,持续推进凝血领域研发创新。2024年公司血浆采集突破1600吨,2025年3月公司收购南岳生物预计新增9个在采浆站,除并购事项涉及的浆站,公司及子公司有共计分布于11个省(自治区)的44家单采血浆站。公司深耕凝血领域,临床转化加速。2024年3月5日公司在研药物SR604注射液的“血友病及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出血预防”适应症获批临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89、97、108亿元,公司并购+研发战略有望逐步落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采浆量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5-05-01 213.66 269.18 19.72% 232.95 9.03%
242.52 13.5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367.3亿元(+5.1%),归母净利润 116.7亿元(+0.7%)。同日,发布 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总收入 82.4亿元(-12.1%),归母净利润26.3元(-16.8%)。 24年国内短期承压,海外收入高增长。分季度看,2024Q1/Q2/Q3/Q4单季度收入 93.7/111.6/89.5/72.4亿元(+12.1%/+10.3%/+1.4%/-5.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6/44/30.8/10.3亿元(+22.9%/+13.7%/-9.3%/-41%)。从盈利能力看,24年毛利率 63.1%,同比下降 3pp(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影响,公司计提的保证类质保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不再计入销售费用)。 体外诊断业务条线海外中大样本量客户突破,国内短期有所承压。分业务来看,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35.6亿元,同比减少 11.11%,其中微创外科业务同比增长超过 30%,国际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了同比双位数增长。 截至 2024年 12月 31日,“瑞智联”生态系统在国内实现装机医院数量累计超千家,2024年新增项目超过 600个,其中新增三甲医院超过 350家,增长迅猛。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37.7亿元,同比增长 10.82%,收入体量首次超过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其中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同比增长超过 30%,国内市场,受到 DRG 2.0落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检验项目价格下调等多重政策因素的影响,部分试剂的检测量和价格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为国内体外诊断业务的快速增长带来了阶段性挑战。公司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5亿元,同比增长 6.60%,其中国际医学影像业务同比增长超过 15%,超高端超声系统 Resona A20上市首年实现超 4亿元收入。 持续高研发投入,产品升级不断。截至 2024年 12月 31日,公司共计申请专利 11773件,其中发明专利 8435件;共计授权专利 57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2850件。公司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推出了瑞智重症决策辅助系统、UX7系列 4K 三维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4K 三维电子胸腹腔内窥镜系统、腔镜吻合器、A3/A1麻醉系统等产品。在 IVD领域,公司推出 MT 8000C 智慧凝血流水线、M680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M980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CL2600i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BS-1000M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riCyte M 系列流式细胞仪、FA-N 系列全自动微生物培养仪等产品。在医学影像领域主要推出了超高端妇产彩超 Nuewa A20、科研专用机 Resona Y、高端台式彩超 Resona/Nuewa I9精英版等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1.7、152.7、175.8亿元,对应 EPS 为 10.86、12.6、14.5元。考虑到公司未来几年的稳健增长,以及作为最具国际化的医疗器械龙头,我们认为可以给予公司 2025年 25倍估值,对应股价 271.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政策控费风险,海外经营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亿帆医药 基础化工业 2025-05-01 11.32 13.66 2.48% 13.65 20.58%
15.21 34.3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26.8%;实现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170.0%。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4.8%。 自有产品高速增长,亿立舒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1)2024年公司医药自有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50.6%,国内医药自有产品实现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56.7%,其中收入达千万的自有产品合计实现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67.2%。2025年一季度,公司创新药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27.7%,按发货口径计算,亿立舒发货同比增长293.6%、易尼康发货同比增长1158.2%。 公司持续推进重点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其首个自主研发I类大分子创新药亿立舒于2024年10月底开始陆续向德国、希腊和塞浦路斯等市场发货,目前已在中国、美国、欧盟、巴西、阿曼和挪威等34个国家获准上市销售,实现对外发货超过27万支,国内终端市场已逐步放量;2)2024年公司维生素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同比减少10.2%,维生素B5(泛酸钙)目前市场价格仍处底部,公司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保持细分领域领先地位。3)2024年公司医药其他产品/高分子材料产品/医药服务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1.8/0.9亿元,分别同比-8.5%/+6.7%/-20.7%。 减值扰动消除、期间费用率下降,2024年扭亏为盈。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率47.4%,同比-0.4pp。费用率方面,因各项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公司2024年分别实现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23.7%/7.9%/1.4%/5.7%,分别同比-3.8pp/-1.5pp/-0.0pp/-2.0pp。公司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1.1亿元,2023年因对F-627相关专利技术的无形资产计提了非常态减值,资产减值损失8.9亿元,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大幅收窄。上述因素综合影响下,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率7.5%,实现归母净利润3.9亿元,较2023年扭亏为盈,较2022年增长101.8%。 2025年目标清晰。2025年公司将推动亿立舒产品在美国、巴西和中东市场的上市销售。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力争实现销售千万级产品35个、五千万级产品10个、过亿产品8个。研发上,公司计划完成3项生物类似药的中国IND、同时争取完成创新药N-3C01的Pre-IND申请、推进F-652的临床试验开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亿元/8.7亿元/10.3亿元,EPS分别为0.51元/0.72元/0.85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产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海外经营风险等。
南微医学 机械行业 2025-05-01 59.53 -- -- 67.97 14.18%
68.86 15.67%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实现收入 27.6亿元(+14.3%),实现归母净利润 5.5亿元(+13.9%)。同日,发布 2025年一季报, 实现收入 7亿元(+12.8%),归母净利润 1.6亿元(+12.2%), 24年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收入高增。 24年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收入高增。 分季度看, 24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 6.2/7.1/6.8/7.4亿元(+12.7%/+20%/+13.4%/+11.5%); 从盈利能力看,2024毛利率为 67.7%(+3.1pp), 主要系 1) 海外高价产品占比提升; 2) 自动化生产以及生产环境技术改进,降本增效显著; 从费用来看, 销售费用率 23.5%,管理费用率 13.4%, 研发费用率 6.3%。 海外高速放量, 渠道建设日益完备。 分区域看, 国内市场销售收入约 13.8亿元(+2.1%), 国际市场销售收入约 13.6亿元(+30.4%)。 2024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面临大国博弈、地区冲突和多重挑战。国内医改持续深化,对医疗器械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更多企业加入竞争,价格持续走低。 2024年公司积极推动全球管理架构升级,设立欧洲区域总部,优化管理欧洲各营销子公司及非洲、中东等地区业务资源,欧洲区域业绩显著提升;加强美洲地区团队建设,不断细化营销区域,优化营销战略,美国自有品牌销售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内镜设备耗材化趋势初现, 聚焦一次性内镜技术夯实第二增长曲线。 一系列创新产品获得市场准入,胰腺囊肿引流支架获得国产品牌第一张注册证,子公司康友医疗的 TTS 微波消融产品完成 FDA、 MDR 注册,射频消融系统甲状腺和肝适应症取得国内注册证。公司持续推广 EDAT(内镜直视下阑尾炎治疗术)创新术式,受到各级医院的欢迎。目前,各类创新产品及国内外医工转化创新项目,如新一代胆道镜和支气管镜、缝合夹、热穿刺支架、新一代 EUS/EBUS针、创新缝合器等已立项,不断夯实公司研发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 8.6、 10.5亿元, 公司作为内镜诊疗创新器械龙头,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贸易关税风险、 研发失败风险、政策控费风险、 汇率风险、 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振德医疗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5-04-30 18.64 -- -- 20.88 8.52%
21.08 13.09%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实现营收 42.6亿元(+3.3%),归母净利润 3.85亿元(+94.1%)。 同日,发布 2025年一季报,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9.9亿元(+2.9%),归母净利润 0.51亿元(-30.2%)。 24年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收入增速稳健。 24年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收入增速稳健。 分季度看 2024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 9.6/10.8/10.8/11.4亿元( -25.9%/+7.3%/+19.9%/+2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0.9/1.5/0.78亿元(-49.9%/-3.5/+131.7%/+176.1%)。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海外业务以及去库存的影响逐步降低。 另外,公司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后的核心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实现了增长。 24年归母净利润高增,主要因为1) 23年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形成利润低基数; 2) 隔离防护用品销售下降以及绍兴鉴水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收购公司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小皋埠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房屋等资产产生资产处置收益。 国内院内表现优异,海外业务去库存影响消除。 公司实现境内主营业务收入17.7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8.96%,其中隔离防护用品实现境内收入 1.5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4.22亿元,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后公司报告期内实现境内收入16.15亿元,同口径较上年同期增长 18.08%。其中,公司实现国内市场医院线收入 11.12亿元,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后实现国内市场医院线收入 10.61亿元,同口径较上年同期增长 21.69%;公司实现线上和线下零售线业务收入 5.94亿元,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后公司实现线上和线下零售业务收入 4.88亿元,同口径较上年同期增长 9.77%;其他为公司直销业务。 从渠道端来看, 1)国内围绕医院、药房、电商进行渠道拓展, 零售端采取“线上+线下”协同发力。 24年院端高增,产品组合增加,医院覆盖也增加; 2)海外销售主要采取 OEM/ODM 模式,公司已与多个知名医疗器械品牌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未来将重点拓展现有客户的销售品类和合作份额。海外去库存影响消除,收入增速较高。 坚持创新驱动,持续研发投入。 公司以创面/造口产品、感控材料等领域为主要研发方向,完成博士后工作站课题《海藻酸盐基复合水凝胶的仿生构建及原位诱导皮肤创伤修复研究》的中期考核,项目进度和指标要求均达到设定目标; 进一步深入与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围绕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创面/造口的胶流体改性的技术开发项目,取得进展;在新型抗菌材料方面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开发的里程碑阶段,推进在低毒、选择性抗菌、无耐药风险、促进慢性难愈创面愈合方面的新型材料和技术应用,完成了选择性抗真菌妇科凝胶的配方设计及抗真菌有效性验证;完成了用于糖尿病创面修复的抗菌敷料的凝胶体系设计及相关验证研究,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 4.3、 5.2、 6.3亿元。 预计公司 25年收入端增速 16.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市场开拓风险、贸易摩擦风险。
赛诺医疗 医药生物 2025-04-28 9.51 11.70 8.43% 11.26 18.40%
11.94 25.55%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4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4.6亿元(+33.6%),归母净利润150万元(不适用),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52万元(亏损缩窄 64.8%);同日,发布 2025年一季报,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1亿元(+10.8%);归母净利润297万元(不适用),24年业绩符合预期,神经介入部分产品因为集采,价格承压,导致整体收入增速有所承压。后续 25年神经介入亦将受到集采落地的影响且创新产品获批时间预计都在 25Q2~25Q3,因此预计创新产品对 25年贡献较小。海外冠脉支架 FDA 获批后预计将助力海外收入增速进一步提升。 24年业绩符合预期,冠脉业务收入高增。冠脉介入业务 24年营业收入 2.53亿元(+59.2%),主要系国家二轮冠脉支架带量集中采购政策落地实施的第二年,两款进入集采范围的冠脉支架产品销量和冠脉球囊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所致。公司自主研发的棘突球囊在京津冀“3+N”联盟集采中获得小组第一,顺利进入联盟集采,棘突球囊也因此成为公司冠脉业务的新引擎。1)分季度看,24Q1/Q2/Q3/Q4单 季 度 收 入 分 别 为 0.91/1.23/1.05/1.4亿 元(+24.5%/+39.2%/+25.8%/+42.2%);2)从盈利能力看,2024年毛利率为61.9%,主要系球囊和支架产品的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及生产工艺提升所致。销售费用率为 17.2%,管理费用率 19.5%,研发费用率为 30.6%,财务费用率为 0.8%,费用率下降明显。 神经介入陆续步入收获期,多款重磅产品打开成长天花板。神经介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05亿元(+13.1%)。销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公司主要产品植入量平均增长率超 40%,进院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公司产品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充分认可。24年收入增速 13.1%主要系神经介入球囊产品单价下行并叠加颅内支架和 9款神介新品销量增长等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公司神经介入产品在研项目涵盖了神经介入领域的缺血、出血及通路等方面。未来 2款重磅产品将陆续获批帮助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1)颅内自膨药物支架: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手术;2)密网支架:使用新型合金材料,能够在 X光下全显影,该产品部分规格可兼容 0.017in微导管释放,可处理颅内远端中小血管的动脉瘤,商业化未来可期。两款产品预计 25年下半年或 26年放量。同时,由于神经介入多款产品(例如取栓支架,出血类产品,通路类产品)相继步入集采,后续预计神经介入产品将有集采降价压力。但由于部分子领域产品线竞争格局依旧较好,创新性也较强,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规模效应带来的正面影响,未来出厂价及毛利率的短期下降后预计将会回升。考虑到目前神经介入在成长周期,行业 beta 仍旧存在。 推进海外销售,加快国际化布局。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应对国内介入耗材集采常态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公司在海外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市场拓展、产品注册、临床试验和海外合作等方面持续进行布局。目前,公司已经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以及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展开了海外业务。多款冠脉介入产品已在欧洲、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获得注册证,并逐步与当地经销商展开合作。 盈利预测及估值建议:预计公司 2025-2027年营收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28%,考虑到公司冠脉支架入集采后放量趋势明显,以及公司神经介入多款产品步入收获期,公司业绩预计后续将由创新产品带动。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失败或注册延迟的风险,重要原材料供应风险,海外市场运营风险及汇率风险。
佰仁医疗 机械行业 2025-04-28 116.69 -- -- 114.68 -1.72%
114.68 -1.72%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实现收入5.02亿(+35.4%),归母净利润1.46亿元(+27%)。同日,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收入1亿(+31.3%),归母净利润3251万元(+290.7%)。2024年公司手术量仍保持增长趋势,研发费用增加明显,产品加速布局,24年业绩符合预期。 24年业绩符合预期,新品上市带动长期增长。分季度看,2024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0.8/1.1/1/2.1亿元(+17.5%/+11.3%/+13.3%/+8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8/0.27/0.24/0.88亿元(-28.9%/-17.4%/10%/95.4%)。长逻辑来看:国产替代空间大,行业生物瓣膜对机械瓣膜的替代,手术量的提升,以及打造瓣膜病全生命周期管理带来的市占率的提升。从盈利水平看,毛利率为88.3%(-1.5pp),系低毛利产品占比提升、脑膜集采降价以后拉低整体毛利率、以及新产品上市致使部分板块产品成本增加,毛利出现小幅变化。销售费用率24.3%(-2.9pp),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研发费用率29.6%,研发费用率增长较为明显,研发管线布局丰富,球扩TAVR放量在即,预计多款重磅产品会在25~26年上市,对公司的业绩产生较大的贡献。 24年各业务线均实现稳健增长。分业务看,2024年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1)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板块同比增长64.3%,其中人工生物心脏瓣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5.06%,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2)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同比增长15.2%;3)外科软组织修复板块分别同比增长20%,保持了相对均衡的收入结构。 持续加大研发,打造瓣膜病全生命周期管理。2024年公司按既定战略继续夯实基础研究,持续加大投入实验室和研发团队建设,加快推进十余项在研产品的研发和多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产品如期完成入组和结题。报告期研发费用约为1.51亿元,同比增长53.26%,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17%,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研发投入已取得显著成果,先后获得“血管生物补片”“心脏瓣膜生物补片”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三项新产品注册;“经导管瓣中瓣系统”创新产品的注册也即将完成审评审批。“眼科生物补片”“胶原纤维填充剂-1”以及“心包膜”三个均为填补空白的产品提交注册申请并获受理;“介入肺动脉瓣及输送系统”作为创新通道产品已提交注册;此外,消化外科生物补片、心外射频消融治疗系统、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均已完成临床试验,待陆续提交注册申请。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创新产品“微创心肌切除系统”临床试验入组即将完成,临床效果显著。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9、2.6、2.8亿元。作为以动物源性植(介)入材料为平台的创新龙头,未来潜力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开拓风险、贸易摩擦风险。
天坛生物 医药生物 2025-04-04 20.24 -- -- 23.61 16.02%
23.49 16.06%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报,全年实现收入 60.3亿元,同比+16.4%,实现归母净利润 15.5亿元,同比+39.6%,扣非归母净利润 15.2亿元,同比+37.5%。 四季度收入快速增长。 公司各个季度收入分别为 12.2/16.2/12.3/19.6亿元(-5.4%/+15.8%/-7.4%/+69.1%)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3.2/4.1/3.3/5亿 元(+20.9%/+34.3% /+1.6%/+123.6%)。 2024年销售毛利率 54.7%( +3.9pp), 销售费用率 2.2%(-3pp),管理费用率 8%(-1.1pp),研发费用率 2.4%(-0.3pp)。销售费用率下降预计主要系市场开发费、职工薪酬同比降幅较大。由于为去年同期子公司成都蓉生偿还长期借款 3.66亿元, 24年筹资活动支付现金增加。受收购国药集团西安生物制药的影响,本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4600万元。 收购中原瑞德拓展浆站,持续推进研发新品。 2024年公司实现血浆采集 2781吨,同比增长 15.2%。 成都蓉生以总金额 1.85亿美元收购中原瑞德,进一步开拓血浆资源,扩大采浆规模和生产规模。 公司持续推进在研管线开发,成都蓉生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于 2024年末递交上市申请,系国内首家;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于 2025年 1月递交上市申请。兰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获批上市。 贵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 16.9亿元、 18.6亿元。 公司浆站资源丰富新产品持续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采浆量不达预期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新产品推广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并购资产运营整合不及预期风险。
康龙化成 医药生物 2025-04-02 26.99 -- -- 28.52 5.67%
28.52 5.67%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2.8亿元,同比增长 6.4%;实现归母净利润 17.9亿元,同比增长 12.0%; 实现经调整Non-IFRS 归母净利润 16.1亿元,同比下降 15.6%。 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4.6亿元,同比增长 16.1%; 实现经调整 Non-IFRS 归母净利润 5.0亿元,同比增长 1.7%。 公司业绩逐季度回升。 分季度来看, 随行业景气度与海外市场需求的复苏,公司2024年 Q1至 Q4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6.7/29.3/32.1/34.6亿元,分别同比-2.0%/+0.6%/+10.0%/+16.1%, Q2至 Q4分别环比+9.8%/+9.5%/+7.6%; Q1至 Q4分别实现经调整 Non-IFRS 净利润 3.4/3.5/4.2/5.0亿元,分别同比-22.7%/-28.8%/-13.2%/+1.7%, Q2至 Q4分别环比+3.7%/+18.7%/+19.7%。 2024年公司收入与利润逐季度回暖。 公司全年及前三季度经调整 Non-IFRS 净利润同比下滑是2023年末新增贷款、 宁波新产能投产等扰动因素综合影响所致。 实验室服务—稳健向上, 生物科学收入快速增长。 2024年公司实验室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70.5亿元(+5.8%), 收入占比 57.4%,毛利率 44.9%(+0.6pp), 其中, 生物科学持续加强和实验室化学的联动,并大力拓展新分子类型的业务机会,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占比 54%+。 CMC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 35%+, 大规模新药生产项目持续增加。 2024年公司 CMC 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29.9亿元(+10.2%),占总收入的 24.4%, 毛利率 33.6%( -0.1pp)。伴随客户需求的逐渐复苏以及客户产品管线持续向后期推进,公司 CMC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 35%, 大规模新药生产项目持续增加。此外,公司实现创新药商业化生产突破,助力客户研发的 2个创新药制剂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宁波 API 生产车间首次接受美国 FDA 新药批准前检查(PAI)。 临床研究服务—盈利能力阶段性承压,市场份额提高。 2024年公司临床研究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18.3亿元(+5.1%), 收入占比 14.9%, 毛利率 12.8%( -4.2pp),由于国内市场服务价格竞争加剧,以及执行订单结构变化, 盈利能力阶段性压力。 得益于公司一体化平台的协同性,公司临床服务项目数量持续增加(临床 CRO进行中的项目 1062个; SMO进行中的项目 1600+个),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3亿元、 20.4亿元和 24.0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8倍、 24倍和 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外医药融资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外关税政策及货币政策不符合预期的风险、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微电生理 机械行业 2025-03-31 19.51 -- -- 23.14 18.61%
23.14 18.6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4年实现收入4.13亿元(+25.5%),归母净利润5207万元(+815.1%))。业绩高增长符合预期,海外收入增速超60%。 24年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收入增速超60%。分季度看,2024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0.9/1.1/0.9/1.2亿元(+71%/+21.4%/-1.5%/+31.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4/0.13/0.25/0.1亿元(+144.7%/+11.8%/+163.9%/+277.4%)。细化来看,截至24年底公司三维手术覆盖医院超过1100余家,三维消融系列产品自上市以来累计手术量超过70,000例。公司压力监测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手术量超过4000例,覆盖医院400余家,较上年医院覆盖量增长70%以上。从盈利水平看,24年毛利率为58.7%(23年毛利率63.5%,系集采降价后毛利率有所下降且新产品目前还未享受到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预计后续会有所改善)。销售费用率26.8%,研发费用率18.7%(研发费用率有所下降,系项目评估较为谨慎且冷冻平台部分产品获证后相应研发投入有所减少所致)。此外,公司通过新产品引入和复杂手术器械的推广,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国内外业务协同发力,全面进军房颤治疗市场。公司TrueForce压力导管、一次性使用星型磁电定位标测导管、IceMagic冷冻消融系列产品等产品用于药物难治性、复发性、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公司在房颤领域率先完成布局,先发优势明显。同时,消融产品线如期实现从普通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到微孔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磁定位微电极射频消融导管、压力监测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等产品的升级。 加大研发,同时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在完成“射频+冷冻”协同布局的同时,不断完善“冰、火、电、磁”的技术产品矩阵。自主研发的Magbot一次性使用磁导航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上市许可。公司产品第四代Co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获得欧盟CE认证;子公司上海鸿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FashPoint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目前该产品已在临床试验阶段,可与Co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联用以实现更加精准的靶点消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69、0.95、1亿元(考虑到税率的提高)。由于国内电生理标的的稀缺性以及考虑到公司TrueForce、IceMagic等重磅产品进入放量期,未来潜力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开拓风险、贸易摩擦风险。
三鑫医疗 医药生物 2025-03-28 7.74 9.56 19.65% 8.29 4.54%
8.52 10.0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15%),归母净利润2.3亿元(+10%),扣非归母净利润2.1亿元(+16%)。 24年业绩符合预期,毛利率略有提升。分季度看,2024年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3.3/3.6/4/4.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15%/+14%/+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0.5/0.6/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7%/+17.8%/+19%/-9%,主要系公司血液净化类产品增速较快带动。从盈利能力看,2024年毛利率为35.3%(+0.4pp),销售费用率为5.6%(-0.4pp),管理费用率为7.2%(+0.2pp),研发费用率为4.3%(+0.3pp),整体净利润率为15.2%(-0.7pp),盈利能力略有波动,系影响部分来自资产减值损失约1058万元。 血液净化类产品增速较快。分业务来看,2024血液净化类产品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8.2%,主要系1)国内以联盟集采形式多次开展医用耗材带量采购,集采范围内的所有产品均中标;2)国外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浓缩物、血液透析管路经营业绩快速增长,血液透析设备全球竞争力加强,出口订单规模快速扩大,销售数量同比增长120%。输注类产品收入约1.9亿元,同比下降18.9%。 心胸外科收入0.73亿元(+2.8%)。2022年公司进入血管介入新赛道,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获批上市。截至2024年底,公司持有102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河南联盟血透耗材集采落地,公司报价策略清晰。本次血透集采降幅相对温和,国产厂商报价策略清晰,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针对血液透析器(高通量)等相对成熟品种报价相对较高,如威高降幅43%,三鑫医疗降幅50%,按规则一中选申报价排名分别为第二、第四。通过较好的中标价,国产企业有望保留盈利空间。针对相对竞争格局较好产品如透析用留置针(4家外资、1家国产),三鑫医疗作为该产品国产第一张注册证,针对性报价较低,降幅为70%,从而有望通过集采快速实现以价换量。预计25年开始基本上能全国落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9、3.2亿元。考虑到公司在技术、产品、渠道、品牌和服务五方面的竞争优势,未来成长性突出,给予2025年2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9.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或大幅下降,血液净化产能释放或不及预期。
华特达因 医药生物 2025-03-27 27.08 34.23 12.64% 31.90 10.53%
31.63 16.80%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21.34亿元,同比下降14.1%;归母净利润 5.2亿元,同比下降 11.9% 。营收下滑主要是由于竞争加剧、出生率不及预期、 维生素 AD部分区域进集采等因素影响。从业务板块来看,公司主营医药业务,医药产业收入为 2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98.2%。 明星产品伊可新筑业绩基石, 《共识》 推出有望打开新市场空间。 伊可新为中国驰名商标,多年来一直位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2024年,根据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的品牌价值评估,伊可新品牌的价值达到 37.14亿元人民币。伊可新品牌荣获西鼎奖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畅销品牌称号;小葫芦形象荣获西湖奖最受欢迎 IP 奖;伊可新维生素 AD 滴剂荣获西湖奖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奖及米内网 2024中国医药品牌榜零售终端获奖品牌;伊可新 DHA 藻油+ARA 凝胶糖果荣获京东健康母婴营养行业峰会用户喜爱单品奖。 2024年 3月,《中国儿童维生素 A、维生素 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建议补充时长从 3岁调整为 18岁。 公司将伊可新的适用年龄由 0-6岁扩展到 0-18岁, 有望丰富公司产品格局。 加强研发创新。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4.8%,较 2023年提升 0.9pp。达因药业坚持“量身定制儿童药物”研发理念,加大儿童用药研发力度,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系列。达因药业承担的“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全部按期推进;本年度完成丙戊酸钠口服溶液、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等 6项新产品申报,获得 1项生产注册批件, 6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1项国外专利授权。 依托专家共识、广告、线下推广等,推动营收规模提升。 达因药业以《中国儿童维生素 A、维生素 D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为抓手,坚持核心营销策略、坚持品牌建设不动摇,制定、落地伊可新推广策略;以产品包装升级为契机,以产品差异化的功能优势为突破口,在零售和电商平台启动与落地达因钙、 DHA 等推广策略。加强渠道建设,强化与重点经销商、超大型连锁客户的战略合作和深度合作,持续开展各项市场推广活动;拓展新零售业务,探索新零售路径,强化公司“专注儿童健康三十年”专业化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5-2027年 EPS 分别为 2.28元、 2.39元、 2.70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13倍、 12倍、 11倍。 看好儿童用药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作为领军企业有望业绩释放,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集采降价风险。
爱美客 机械行业 2025-03-26 183.55 224.06 29.90% 189.95 1.25%
185.84 1.2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 2024年实现营收 30.3亿元,同比+5.5%,实现归母净利润 19.6亿元,同比+5.3%,其中 Q4实现营收 6.5亿元,环比-9.5%,实现归母净利润 3.7亿元,环比-19.9%。 溶液类与凝胶类产品同比增速有所放缓,毛利率水平略有波动、整体较为稳定。 2024年溶液类产品收入 17.4亿元,同比+4.4%,毛利率为 93.8%,较 2023年下滑 0.7pct,从销量来看, 2024年销量 634.6万支(同比+23.4%),平均单价274.8元/支(同比-15.4%),价格下滑较多、或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凝胶类产品收入 12.2亿元,同比+5.0%,毛利率为 98.0%,较 2023年提升 0.5pct,从销量来看, 2024年销量 89.4万支(同比-11.2%),平均单价 1360.5元/支(同比+18.3%)。 加大研发投入, 在研医疗器械、药品等管线产品进展顺利。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10.0%,较 2023年提升 1.3pct,公司研发实力突出,目前在研产品进展顺利, 用于纠正颏部后缩的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获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重组透明质酸酶、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去氧胆酸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米诺地尔搽剂利多卡因丁卡因乳膏、注射用 A 型肉毒素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进入审评阶段,后续均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收购韩国 REGEN Biotech,Inc.85%股权, 发力国际市场。 据公司三月十日公告,爱美客国际拟以现金方式支付对价,以 1.90亿美元收购Mount Beacon HoldingsLtd.、 IRC Limited、 MR. KWANG SIK CHOI持有的标的公司 85%的股权。 REGEN 为童颜针艾塑菲韩国原研企业, REGEN 核心产品包括 AestheFill 和PowerFill 已在全球多地获批,此次收购有望为公司国际拓展带来技术优势和打造海外营销网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5-2027年 EPS 分别为 6.94元、 8.54元、 10.61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27倍、 22倍、 18倍。公司在研产品进展顺利,看好后续全球营销网络搭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价格下降风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润三九 医药生物 2025-03-21 32.06 -- -- 45.97 9.50%
35.10 9.48%
详细
事件:华润三九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2亿元,同比+11.6%;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4.0亿元,同比+5.0%;实现归母净利润33.7亿元,同比+1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15.0%。 三大业务板块齐发力,营收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医药行业实现营收237.0亿元,同比+12.8%。分板块来看:(1)CHC业务实现营收124.8亿元,同比+14.1%;毛利率60.9%,同比+0.7pp。999感冒灵带动细分品类中999抗病毒口服液、999小柴胡颗粒、999冰连清咽喷雾剂等品种实现较快增长。(2)处方药业务实现营收60.1亿元,同比+15.0%;毛利率47.5%,同比-4.6pp。国药业务精准把握市场重构契机,配方颗粒业务实现恢复性增长,联采区域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饮片业务全面中选全国集采,为市场持续拓展奠定坚实基础。(3)昆药业务实现营收52.1亿元,同比+7.3%;毛利率64.0%,同比-7.4pp。 融合并购持续推进,长期战略规划清晰。公司对外持续推动并购融合:(1)公司自2023年并购以来与昆药集团持续融合,正式推出777品牌,打造三七全产业链,推进建立大众对血塞通软胶囊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作用的充分认知。同时,2024年12月,昆药集团收购公司持有的华润圣火51%股权,充分利用圣火“理洫王”和昆药“络泰”血塞通软胶囊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三七口服制剂品类。(2)2024年8月,公司宣布收购天士力28%股份,有望助力公司加快补充创新中药管线,建立在中药领域的引领优势。未来华润三九将聚焦CHC业务;天士力聚焦创新中药、处方药业务;昆药集团将立足银发健康产业,致力于成为银发健康领导者。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成果频出丰富产品矩阵。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9.5亿元,较2023年增幅7.2%;研发费用率2.9%,基本保持稳定。公司围绕抗肿瘤、骨科、皮肤、呼吸、抗感染等领域持续发力,在研项目共计131项,自主研发的7个新品中2款化药1类新药已开展临床I期,有望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同时,公司温经汤颗粒、苓桂术甘颗粒、芍药甘草颗粒、益气清肺颗粒4个经典名方获批上市,感冒呼吸、皮肤、眼科、骨科、抗感染领域获得6个《药品注册证书》。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亿元、42.2亿元、47.2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提价不及预期风险等。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4-11-05 264.41 -- -- 296.00 11.95%
296.00 11.9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94.9亿元(+8%),归母净利润106.4亿元(+8.2%),扣非归母净利润104.4亿元(+7.8%)。 24Q3短期承压,海外IVD增长较快。分季度看,2024Q1/Q2/Q3单季度收入93.7/111.6/89.5亿元(+12.1%/+10.3%/+1.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6/44/30.8亿元(+22.9%/+13.7%/-9.3%)。从盈利能力看,24Q3毛利率61.7%,同比下降5.5pp(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影响,公司计提的保证类质保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不再计入销售费用)。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0.7亿元(+42.5%),向全体股东派发二次中期现金分红约20亿元,分红比例超过65%。 体外诊断业务条线海外中大样本量客户突破,国内增长稳健。分业务线看: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本地化生产及中大样本量实验室突破,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实现了超过30%的增长。国内市场公司的化学发光、生化及凝血业务的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医学影像业务前三季度实现了超过10%的增长(主要由于去年推出的高端全身超声设备ResonaA20)。国内超声设备的终端采购市场低迷,整体市场规模有所下降,间接也使公司在医学影像上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前三季度虽然下滑超过10%,其中国际市场上得益于与高端战略客户的持续合作,业务增长超过10%。国内由于招标采购的延迟,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在国内市场下滑超过了20%,整体市场规模出现更大幅度的缩减。 持续高研发投入,产品升级不断。公司持续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尤其在高端领域不断突破。其中公司加速拓展“瑞智联”生态系统在院内的应用场景。基于公司在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输注泵等多产品的布局和优势,目前已经推出包括全院、重症、围术期、急诊、心脏科、普护在内的多场景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床旁所有设备数据,构建设备全息数据库,与医院已有的临床数据库互补并有机结合,助力大数据科研。营销、用服、研发的海外本地化平台,拓展全球本地化网络布局和全球仓网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1、155.2、184.4亿元,对应EPS为10.9、12.8、15.21元,对应PE为25、21、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政策控费风险,海外经营风险,新产品研发或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