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3-02-02
|
159.88
|
--
|
--
|
173.50
|
8.52% |
|
173.50
|
8.52% |
-- |
详细
Q4 主业延续高增长,看好双驱动持续兑现下,2023-2025 年主业高增长延续。 业绩:符合预期 ,Q4 主业延续高增长1 月30 日公告业绩预增:公司预计全年收入101.13-103.45 亿(YOY118%-123%),归母净利润32.93-33.47 亿元(YOY208%-213%),扣非净利润31.89-32.36 亿(YOY241%-246%)。其中Q4 收入23.01-25.33 亿(YOY34%-48%),归母净利润5.72-6.26 亿(YOY53%-67%),扣非净利润5.06-5.53 亿(YOY49%-63%)。 拆分: 根据公告“预计公司小分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115%,预计公司新兴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145%”。我们预计2022Q4 扣除大订单后主业收入增速延续Q1-Q3 水平。 展望:双驱动持续兑现,看好2023-2025 年主业高增长延续参考我们更新报告《凯莱英:从产能变化看凯莱英成长空间20221227》数据推演结果:我们仍然看好公司2021-2025 年收入复合增速进一步加速至30%-35%,驱动力:商业化持续兑现驱动小分子CDMO 高增长,供给加速需求旺盛驱动新兴业务高增长。我们看好公司小分子CDMO 全球TOP2 和新兴业务加速下市值天花板突破。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EPS 为8.98、7.22 和7.63 元/股,2023 年1 月31 日收盘价对应2022 年PE 为18 倍(对应2023 年PE 为2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创新药研发投入景气度下滑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风险、汇兑风险、业绩不达预期风险、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3-02-01
|
167.00
|
--
|
--
|
173.50
|
3.89% |
|
173.50
|
3.89% |
-- |
详细
2023 年1 月30 日公司披露业绩公告,预计2022 年将实现营业收入101.13-103.45 亿元,同比增长118.01%-123.01%;净利润32.90-33.50 亿元, 同比增长207.69%-213.30% ;归母净利润32.93-33.47 亿元,同比增长207.97%-213.02%;扣非归母净利润31.89-32.36 亿元,同比增长241.00%-246.02%。业绩超预期。 经营分析四季度稳健增长:公司Q4 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3.01-25.33 亿元,同比增长34.10%-47.62%,与前三季度相比增速有所降低主要系四季度大订单交付有所减少;净利润5.69-6.29 亿元,同比增长51.97%-67.99% ; 归母净利润5.72-6.26 亿元, 同比增长52.77%-67.19%;扣非归母净利润5.06-5.53 亿元, 同比增长49.20%-63.06%。 小分子业务强劲增长,规模效益有效释放:公司持续保持小分子CDMO 全球领先地位,预计2022 年小分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15%。大订单驱动公司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常规小分子业务稳步推进。2022 年公司全面实施精益管理,运营效率提升叠加规模效益有效释放,大订单持续高质量交付助推全年业绩高速增长。 利润端来看,2022 年整体利润增速大幅快于收入增速,我们预计主要系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和规模效应等因素。 战略新兴业务全面开花,国内市场进入收获期:公司“双轮驱动”战略有效实施,加速推进化学大分子、临床CRO、制剂CDMO、生物大分子及CGT CDMO 等新兴业务板块高速发展,各新兴业务板块的服务客户及项目数量持续增长,预计2022 年新兴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45%;国内市场进入收获期,各项业务客户池进一步扩充,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持续兑现,预计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40%。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新兴业务及规模效应带来的利润增厚超预期,我们小幅上调了2022 年的盈利预测(+10.13%),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实现归母净利润33/28/32 亿,对应PE 分别为19/22/19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风险;新业务研发拓展不及预期;管理层减持风险;环保、质量风险;上游原材料涨价风险。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2-28
|
134.30
|
--
|
--
|
174.55
|
29.97% |
|
174.55
|
29.97% |
-- |
详细
1、收入vs固定资产:复合增长一致性更强 拉长看10年:2012-2021年10年间凯莱英收入复合增长30.45%,固定资产净值复合增长率21.99%, CAPEX复合增长率32.47%,人员复合增长23.00%。参考2016-2021年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摊销折旧相对稳定,这也带来了收入和固定资产复合增速一致性较强。 2、2025vs2021:固定资产有望增长2倍附近 在不考虑其他项目CAPEX情况下,假设2025年以上在建工程(10.47亿)+2022年Capex(30-36亿)全部转固,2023-2025年新增CAPEX投资(52-57亿)转固70%,计算得到2025年固定资产原值有望达到108-117亿。保守起见我们假设2025年固定资产原值达到90-100亿,意味着2021-2025年固定资产复合增长约在30%-34%。 3、2021-2025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速望进一步加速至30%-34% 考虑到2016-2020年(2021年因为大订单导致固定资产周转率快速提升,我们预计2023年后会逐步回归2020年以前正常水平)固定资产周转率相对稳定,我们假设2023-2025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保持2016-2020年水平,意味着2021-2025年收入复合增速也有望做到30%-34%。 我们看好公司小分子CDMO全球TOP2和新兴业务加速下市值天花板突破。 4、业务拆分:CDMO和新兴业务双驱动持续兑现 收入中新兴业务占比快速提升,商业化占比维持50%+。商业化持续兑现驱动小分子CDMO高增长,供给加速,需求旺盛驱动新兴业务高增长。 展望2023-2025年,我们认为商业化项目收入占比仍有望保持在较高比例(受益于商业化项目持续进入兑现期)。伴随着更多产能投入使用,以及需求端持续爆发式增长,公司新兴业务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0-31
|
149.09
|
--
|
--
|
160.57
|
7.70% |
|
174.55
|
17.08% |
|
详细
Q3主业收入环比显著加速,看好双驱动兑现下主业收入持续高增长, 维持推荐。 事件: 发布 2022Q3业绩,超出我们先前预期2022年 10月 27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 2022Q1-Q3实现收入 78.12亿元(YOY167.25%),归母净利润 27.21亿(YOY291.58%),扣非净利润 26.83亿(YOY350.16%)。其中 Q3实现收入 27.70亿元(YOY138.25%),归母净利润9.81亿(YOY269.40%),扣非净利润 9.84亿(YOY304.25%)。三季度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8.39亿, 略高于净利润水平, 同比增长 722%,显示较高经营质量。 根据此次公告, 2022Q1-Q3实现归母净利润已接近我们前次全年预期。 考虑此次利润端超预期来自大订单影响下的利润率提升超预期, 我们上调 2022年全年利润预测。 拆分: Q3主业收入加速,我们预计同比 40%左右公司公告:“小分子业务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71.36亿,同比增长 168%,新兴业务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6.71亿元,同比增长 154%;国内市场进入收获期,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10.9亿元, 同比增长 160.7%”。 通过计算得出: 2022Q3主业收入加速。 2022Q3实现小分子 CDMO 收入 24.92亿(YOY138.26%),新兴业务收入 2.78亿(YOY130.38%)。新兴业务和 CDMO业务均呈现很强劲的增长势头。参考 2022H1大订单交付绝对值 30.33亿,我们预计 2022Q3扣除大订单后主业收入同比增速预计 40%附近,主业收入增速环比明显提速(中报点评数据: 2022H1扣除大订单收入 20.09亿, YOY 14.12%)。我们预计 Q4主业收入增速仍有望延续 Q3趋势。 盈利能力:大订单规模化效应&汇兑收益带来净利率显著提升2022Q3毛利率 46.75%,同比提升 1.76pct,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受益于大订单带来规模化效应提升,一方面来自于汇率正向影响。 2022Q3扣非净利率 35.52%,同比提升 14.54pct。其中财务费用率下降 8.01pct(汇兑收益影响最大),研发费用率下降 1.56pct,管理费用率下降 3.62pct。 展望:看好双驱动下主业高增长我们强调公司小分子 CDMO 业务有望进入商业化项目和后期项目兑现期,保持收入增速维持高复合增速。新兴业务进入新的成长兑现期, 我们预计其成长性比小分子 CDMO 业务更强, 驱动公司 2023-2025年整体收入增速维持高增长我们看好公司市占率持续突破。 盈利预测与估值参考前文讨论,我们对公司 2022年净利润进行上调。 通过我们拆分我们也观察到 Q3大订单交付环比有下降趋势,我们预计 Q4确认绝对值也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对 2022年收入端略微下调。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 EPS 为 8.47、 7.68和 8.13元/股(前次预测为 EPS 为 7.52、 7.65和 8.11元/股,由于股本转增导致EPS 调整), 2022年 10月 27日收盘价对应 2022年 PE 为 16倍(2023年 PE 18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创新药研发投入景气度下滑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风险、汇兑风险、业绩不达预期风险、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0-31
|
149.09
|
--
|
--
|
160.57
|
7.70% |
|
174.55
|
17.08% |
|
详细
业绩简评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78.12亿元,同比增长 167.25%;归母净利润 27.21亿元,同比增长 291.58%;扣非归母净利润 26.83亿,同比增长 350.16%。单季度来看,公司 2022Q3实现营收 27.70亿元,同比增长138.25%;归母净利润约为 9.81亿元,同比增长 269.40%;扣非归母净利润 9.84亿,同比增长 304.25%。 经营分析“双轮驱动”战略有效推进,前三季度收入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期内,小分子业务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71.36亿,同比增长 168%,其中大订单的稳定交付如期推进大幅拉动业务高速增长、常规小分子业务稳步发展;新兴业务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6.71亿元,同比增长 154%。国内市场逐步进入收获期,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10.9亿元,同比增长 160.7%。 重视研发,技术驱动发展。公司坚持技术驱动发展理念,增加对科学中心能力建设和研发的投入,持续加大前沿技术探索,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研发投入 4.42亿元,同比增长 71.93%。 经营效率持续改善,利润率持续提升:利润端来看,前三季度整体利润增速大幅快于收入增速,我们预计主要系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和规模效应、经营管理改善、通过技术持续降低成本,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等因素。 多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未来成长确定性强。目前,公司已布局多个业务领域,小分子 CDMO、化学大分子 CDMO、制剂、CRO、生物药 CDMO、多聚体与高端辅料、合成生物学等多板块业务协同发展,逐渐形成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综合赋能平台,未来成长确定性强。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 30/28/30亿,对应 PE 分别为 18/20/18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风险;新业务研发拓展不及预期;管理层减持风险;环保、质量风险;上游原材料涨价风险。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0-31
|
149.09
|
--
|
--
|
160.57
|
7.70% |
|
174.55
|
17.08% |
|
详细
业绩持续高增长。公司10月28日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12亿元(+167.25%)、归母净利润27.21亿元(+291.59%)、扣非归母净利润26.83亿元(+350.16%),对应EPS 7.46元。其中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7.70亿元(+138.25%)、归母净利润9.81亿元(+269.40%),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态势。 常规业务稳健增长,新冠订单陆续交付。公司前三季度小分子业务实现收入71.36亿元(+168%),其中Q3单季小分子业务实现收入24.92亿元。据半年报披露,2022H1新冠订单贡献收入约30亿元,常规小分子业务贡献收入约16.4亿元。参照上半年新冠订单生产和交付节奏,预计Q3单季新冠订单贡献约15亿元收入,剔除新冠订单之外,常规小分子业务预计贡献收入约10亿左右,常规业务维持良好增长态势。 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国内市场进入收获期。公司前三季度新兴业务实现收入6.71亿元(+154%)。其中Q3单季新兴业务实现收入2.78亿元,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大分子业务、制剂业务、临床研发服务等多项业务协同发展,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公司前三季度国内市场收入达到10.9亿元(+160.7%),收入占比上升至15%,其中Q3单季国内收入3.99亿元。公司在国内市场具备良好客户基础,随着产能的扩张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国内市场业务进入收获期。 现金流良好,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2.8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8.39亿元,均高于公司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水平,现金回款状况良好。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4.42亿元(+72%),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管理费用为5.22亿元(+67%),人员和业务持续扩张;财务费用为-5.13亿元(去年同期-0.03亿元),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销售费用0.96亿元(+50%)。从盈利情况上看,受益于大订单的收入增量,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46.92%(+1.99pp),净利率为34.83%(+11.06pp),规模效应下各项费用率均有所下降,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3.05亿元、27.92亿元和34.0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8.93、7.55和9.1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8/19.9/16.3倍,维持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新药研发失败风险;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风险;行业竞争和客户流失风险。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0-31
|
149.09
|
--
|
--
|
160.57
|
7.70% |
|
174.55
|
17.0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了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12亿元和27.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7.25%和291.59%;实现扣非净利润26.83亿元,同比增长350.16%。 点评:各项业务均保持快增。公司收入强劲的增长,“双轮驱动”战略有效推进。 小分子业务前三季度实现收入71.36亿,同比增长168%,新兴业务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154%;国内市场进入收获期,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160.7%。 在手订单较为丰富。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3.0亿元,较年初增长128.56%,主要系公司已预收款项,待交付订单增加所致。公司持续扩建产能,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14.34亿元,较年初增长36.95%,主要系公司新业务板块产能搭建和扩张,以及小分子业务产能补充所致。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46.92%,同比提升1.99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高及成本下降等;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4.56个百分点至7.01%,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96个百分点至1.23%;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7.13个百分点至12.34%;财务费用率同比下6.48个百分点至-6.57%,主要受益于人民币贬值,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汇兑损益增加所致。受益于毛利率提升和费用率下降,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率同比提升11.06个百分点至34.83%。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驱动型的CDMO公司,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拥有深厚的技术实力,在手订单较为丰富。预计公司2022-202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8.4元、6.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倍、22倍,维持对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能扩建不及预期或产能过剩、汇率大幅波动、人才流失、业绩增速低于预期、大客户流失、行业政策风险等。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0-31
|
149.09
|
--
|
--
|
160.57
|
7.70% |
|
174.55
|
17.08%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三季报, 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78.12亿元(+167%,括号内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 27.21亿元(+292%); 扣非归母净利润 26.83亿元(+350%);经营性现金流 28.39亿元(+722%);业绩符合预期。 Q3保持高增速: 单季度看,公司 Q3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38%和 269%,环比增速分别为-7.0%和 20.9%;业绩环比下降主要因为新冠订单确认节奏。从盈利能力看,公司 Q3毛利率同比提升 1.76pct至 46.75%, 销售净利率同比提升 12.58pct 至 35.41%;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改善。 国内业务进入收获期,中小客户均保持高增速: 分客户类型看,公司 2022上半年不仅在大客户端保持同比 279%的高增速,来自中小制药企业的收入增速也保持同比 70%的高增速。公司国内业务进入收获期, 2022上半年海外和国内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177%和 262%,其中国内 NDA 阶段在手订单超过 35个。公司拥有国内一线小分子 CDMO 产能,全球医药融资短期困境不改公司订单高增速。 管线丰富,漏斗效应加强:公司丰富的项目管线是业绩的保证,公司 2022上半年完成 254个(+42%),其中商业化项目 34个(+21%), III 期项目 48个(+33%),临床前至 II 期项目 172个(+50%);早期项目的增厚加速后期项目的获取。此外,公司服务项目涉及 KRAS、 3CL、 JAK、TYK2等 20余热门靶点或大药靶点,项目占比超过 6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 2022年新冠大订单的加速确认和 2023年新冠订单的不确定性,我们将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26.2/27.1/31.0亿元调整为 31.4/26.1/29.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2-2024年 PE 分别为 18/21/19倍, 考虑到公司估值处于低位,虽然短期新冠业绩扰动,但我们看好公司长期业绩,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订单不确定性, 订单交付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0-28
|
149.06
|
183.25
|
31.37%
|
160.57
|
7.72% |
|
174.55
|
17.10% |
|
详细
事件:2022年10月27日公司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2022Q1-Q3公司实现营收78.12亿元,同比增长167.25%;实现归母净利润27.21亿元,同比增长291.58%,业绩延续高增长。 2022Q1-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1.58%,业绩延续高增长: 2022Q1-Q3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78.12亿元和27.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7.25%和291.58%。其中,2022Q3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27.70亿元和9.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8.25%和269.40%。得益于重大订单的快速交付,公司业绩延续高增长。 “双轮驱动”战略的引导下,各项业务持续蓬勃发展: 在“双轮驱动”战略的引导下,公司将服务能力从小分子领域积极拓展至化学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制剂、临床CRO等新领域,目前小分子CDMO和新兴业务均持续快速发展。其中,小分子CDMO业务目前项目持续增长且漏斗效应明显。截止至2022H1,该业务临床前/临床早期、临床III期、商业化阶段项目数量分别为172个、48个、34个,分别同比增长49.57%、33.33%、21.43%。新兴业务在手项目日渐丰富,截止至2022H1,化学大分子业务、制剂业务、临床研究服务新承接或新签署项目分别为50项、100项、170项,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在手订单超2.6亿元,新兴业务持续蓬勃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31.93亿元、27.12亿元、30.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8.6%、-15.1%、12.1%;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增长不及预期、新产能投产不达预期、汇兑损益影响、新兴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等。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0-28
|
149.06
|
--
|
--
|
160.57
|
7.72% |
|
174.55
|
17.10%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2三季报,Q3单季度实现营收27.70亿元(+138.25%),实现归母净利润9.81 亿元( +269.40% )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84 亿元( +304.25%)。与此前预告一致。 平安观点:大订单+常规业务推动Q3高增长,海外需求充裕支撑行业发展Q3公司在大订单及常规业务推动下继续实现高速增长。从单季度收入规模及毛利率(环比-1.50pct)推测,公司Q3常规业务收入占比高于Q2,常规业务增速向常态水平靠拢。 从多维度调研结果来看,海外医药外包需求保持充裕,大药企基本不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大部分biotech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管线收缩,而部分国内biotech则受到一定程度的融资影响。根据行业惯例,CDMO公司来年待执行的相当一部分订单会在本年度Q4期间确定。公司年内已增加多位BD员工,加大业务(尤其是海外业务)的开拓力度,预期Q4订单承接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合成大分子新增产能有望年内落地公司位于天津西区的新建研发和生产基地会在年底前启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司小核酸、多肽药物的产能瓶颈问题。我们估计明年除了小分子常规业务维持快速增长外,合成大分子也将产生较多业绩贡献。并且随着自产核酸单体、国产反应设备逐渐得到应用,相关业务的盈利能力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根据项目结算节奏,调整2022-2024年EPS预测为9.03、7.36 、8.50元(原6.83、7.23、8.93元)。当前市值及实业环境下,我们认为无需对行业景气度过度悲观或拘泥于表观业绩增速,继续看好行业及公司发展,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若全球药物创新投入和外包比例不及预期,会影响CDMO行业发展;2)药品研发失败将导致项目终止,CDMO丢失对应订单;药品上市销售不及预期,将导致CDMO订单无法顺利放量;3)若出现生产事故、监管机构警告信或其他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企业可能丢失订单乃至客户;4)主要客户来自欧美,订单以外币计价,汇率波动可能造成汇兑损益。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0-26
|
137.01
|
--
|
--
|
160.57
|
17.20% |
|
174.55
|
27.40% |
|
详细
事件10月 23日,凯莱英发布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公告,公司前三季度预计累计实现营收 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65%;归母净利润约为 27亿元,同比增长约 290%。 简评2022Q3业绩增长强劲,前三季度整体实现收入跨越式发展。单季度来看,公司 2022Q3预计实现营收约 27.58亿元,同比增长 137%左右;归母净利润约为 9.60亿元,同比增长约 261%。前三季度整体实现收入跨越式发展。 利润端来看,前三季度整体利润增速大幅快于收入增速,我们预计主要系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经营管理改善和汇兑损益等。 大订单驱动小分子业务高速增长,新兴业务增长强势,整体订单持续增长。 我们认为,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大订单”效应以及产能释放。分版块来看,大订单的稳定交付如期推进、常规小分子业务稳步发展,新兴业务加速增长共同驱动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保持高速增长。订单层面,上半年来看公司小分子 CDMO 业务在手订单为 12.45亿美元,我们预计前三季度公司整体订单保持稳定增长,常规小分子、新兴业务板块订单保持快速增长,保证了未来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多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未来成长确定性强。目前,公司已布局多个业务领域,小分子 CDMO、化学大分子 CDMO、制剂、CRO、生物药 CDMO、多聚体与高端辅料、合成生物学等多板块业务协同发展,逐渐形成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综合赋能平台,未来成长确定性强。 投资建议考虑到 2022年业绩快速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等因素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拉动,上调部分盈利预测预期,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03/28.24/30.07亿元(分别上调 20%/11%/10%),对应 PE 分别为18/19/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合同履约不及预期,下游新药产品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环保和安全生产,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流失等。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0-25
|
145.00
|
--
|
--
|
160.57
|
10.74% |
|
174.55
|
20.38% |
|
详细
事件:2022年年10月月23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2022年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亿元,同比增长超超165%;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亿元,同比增长增长290%。 主业持续强劲,小分子及新兴业务有望持续强劲。分季度看,预计2022Q3营收约27.05亿元(+132.60%),归母约9.70亿元(同比+265.25%)。我们预计主业持续强劲主要系:①大订单持续兑现带来规模效应凸显;②公司近年加大新兴业务投入,新兴业务有望逐步迎来收获期;③公司收入以美元为主,三季度汇率波动对公司盈利带来一定正向影响所致。 子产能加速扩张,小分子CDMO提速有望持续。凭借领先的连续流化学、酶催化等技术优势,公司承接了大量临床前至商业化小分子CDMO项目,其中大订单签约彰显业务需求旺盛。为满足供应需求,公司加速扩充产能,2022年预计在天津、敦化、镇江等地区释放新产能,2022年底产能有望达5869.8m3(+34.3%),随着产能释放节奏加速,有望驱动小分子CDMO加速增长。 多领域、全产业链持续布局,有望带来增长新动能。凭借小分子业务多年积累的客户基础、技术底蕴和运营平台管理体系,公司自建化学合成大分子、生物工程、制剂及生物大分子CDMO平台,并购冠勤医药、医普科诺整合临床前及临床CRO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流程一体化外包服务。随着新业务领域持续发力,有望为公司不断贡献新的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大订单有望带来规模效应,我们调整公司2022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116.66、119.29、121.95亿元(调整前116.66、119.29、121.95亿元),同比增长151.48%、2.26%、2.23%(调整前151.48%、2.26%、2.23%),归母净利润30.93、31.36、32.72亿元(调整前25.72、26.04、27.02亿元),同比增长189.22%、1.41%、4.35%(调整前140.58%、1.22%、3.77%)。考考虑公司处于创新药研发生产外包高景气优质赛道,且凭借技术等综合优势成为国内CDMO领导者,引领行业快速增长,有望享受估值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原材料供应及其价格上涨的风险,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10-03
|
140.35
|
--
|
--
|
160.57
|
14.41% |
|
174.55
|
24.37% |
|
详细
凯莱英与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关于投资建设“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之投资协议》。公司拟投资40-50亿元人民币在泰兴投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泰兴管委会以挂牌方式将位于泰兴经济开发区总面积400亩的地块公开出让给凯莱英,作为项目建设用地并保障配套设施。 凯莱英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并新增募投项目。公司拟变更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项目“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创新药一站式服务平台扩建项目”及“生物大分子创新药及制剂研发生产平台建设项目”的用途,并将上述项目剩余资金全部投入至本次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和“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观点:一步一个脚印,各部分战略规划稳步推进本次投资和产能建设有助于提升公司服务响应能力。发挥公司多年积累形成的技术优势和可持续进化的研发平台优势,有助于公司借长三角区位优势辐射国内创新药优质客户,拓展并深度参与国内外创新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强化头部客户带动力。 募集资金使用调整有望加快公司新兴业务板块发展。公司拟将剩余未投入的募集资金53257.10万元中的40,000.00万元用于本次拟新增募集资金项目“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将13,257.10万元用于“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建设。本次变更募集资金金额占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的比例为23.41%。募集资金的变更是根据项目建设、募集资金的使用规则及效率的一个更新。生物大分子业务板块于2022年3月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者,鉴于此,公司变更了募投项目。 未来将小分子的优势扩展到化学大分子,前景可期。本次调整有助于切实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战略新兴业务板块的服务能力。 公司长期投资逻辑:看行业,作为持续蓬勃发展的创新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CDMO产业龙头,凯莱英有望迎来高速发展。随着全球整体新药研发生产外包渗透率不断提高,我国CDMO 行业受益于产能转移、利好政策和本土创新热潮,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看三年,凯莱英已建立技术水平和客户资源优势,大药企、Biotech 公司、国内客户共同推动业绩增长;看五年,夯实小分子,进军大分子,国内CRO+CDMO一体化发展,方向正确叠加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和强大的执行力,凯莱英有望跻身全球CDMO 第一梯队。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3亿元、27.47亿元、30.4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0.0%,2.7%、11.0%,对应PE 分别为19X,19X,17X。未来几年公司有望随着商业化项目的增多业绩呈现高速增长,后劲十足,我们长期看好公司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阶段项目下滑风险;商业化阶段项目波动风险;大分子CDMO 战略执行情况低于预期风险。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08-31
|
162.30
|
--
|
--
|
175.83
|
8.34% |
|
175.83
|
8.34%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报, 2022 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0.4 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归母净利润17.4 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0 亿元,同比增长382%。 点评: 大订单推动业绩快速增长,收入迈上新台阶。公司全力克服上半年疫情的不利影响,在“大订单”效应、产能释放带动下,小分子业务爆发式增长,小分子临床及临床前项目、商业化项目分别实现营收9.7 亿元(+16.7%)、36.8 亿元(+367%)。公司Q2 实现营业收入29.8 亿元,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增长,分别+203%/+44.5%。报告期内,完成临床前和临床早期项目、临床Ⅲ期,商业化阶段项目分别为172/48/34 个(+57/+12/+6 个),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漏斗效益凸显。公司产能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H1,公司传统批次反应釜体积近5300 立方,较年初增长12.8%,再结合连续性反应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充分满足公司小分子大订单和常规订单的产能要求。后续随着大订单的交付和公司常规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全年收入预计将首次突破100 亿,再上新台阶。 盈利能力提升显著,Q2 利润率水平大幅增长。从季度同环比看,2022Q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8.3%/41.6%,同比分别+1.8pct/+13.7%,环比分别+3.0%/+17.4%,同环比均实现大幅提升,利润率水平再创新高,主要系:1)Q2 高毛利大订单交付量相较Q1 大幅增加;2)公司进一步优化运营体系,产能利用率和运营效率得到有效改进,助推公司盈利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3)公司收入以美元为主,二季度汇率波动对公司盈利带来一定正向影响。 新业务步入高速成长期,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极。公司上半年制剂、化学大分子、生物合成技术、生物大分子等新业务快速推进,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化学大分子业务同比增长211%,制剂板块同比增长79.4%,临床CRO 业务同比增长242%。上半年共完成新兴服务类项目476 个,总收入占比从2018 年的2.2%提高至7.8%。随着各大技术平台的建立和持续的更新迭代,以及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预计新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为公司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12.7/116.3/122.6亿元, 分别同比增142.7%/3.3%/5.4%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2/29.3/30.1 亿元,分别同比增173.1%/0.4%/2.6%。当前收盘价对应PE 分别为15.4/15.4/15.0 倍,公司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小分子CDMO企业,同时新业务的全面布局和高速发展为公司带来中长期增长动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订单流失;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核心技术人员流失;行业竞争加剧;订单交付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
|
|
凯莱英
|
医药生物
|
2022-08-30
|
167.93
|
--
|
--
|
175.83
|
4.70% |
|
175.83
|
4.70% |
|
详细
事项:公司8月25日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 主要观点:大订单交付拉动公司业绩高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41亿元(+186.4%),归母净利润17.40亿元(+305.3%),扣非归母净利润16.99亿元(+381.9%),对应EPS4.75元。其中Q2单季实现营收29.80亿元(+203.1%),归母净利润12.41亿元(+351.2%),扣非归母净利润12.12亿元(+443.4%)。大订单交付拉动公司业绩高增长,收入和利润逐季攀升。公司在手订单充裕,截至2022年8月25日,在手订单金额达14.7亿美元。 子小分子CDMO整体高增长,常规业务平稳。2022上半年,公司小分子CDMO实现收入46.44亿元(+187.3%),临床阶段CDMO收入9.68亿元(+16.7%),商业化阶段CDMO收入36.76亿元(+366.8%);其中新冠订单预计贡献约30亿收入,常规商业化CDMO业务收入预计在6.5亿左右,与去年同期7.87亿元相比有所下降,预计与订单排产顺序和产能释放节奏有关。剔除新冠订单影响,预计公司上半年CDMO业务整体收入在16亿元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大订单的顺利交付拉动板块业绩高增长,彰显公司在小分子CDMO领域的强劲实力。截至8月25日,公司小分子CDMO业务在手订单达到12.45亿美元(约85亿人民币),预计新冠药物之外常规业务订单金额约为40亿元,为公司未来小分子CDMO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新兴业务快速成长,国内市场增速亮眼。2022上半年,公司新兴业务实现收入3.93亿元(+173.9%),完成新兴服务类项目476个;具体来看,化学大分子、制剂、临床研究服务分别同比增长210.7%、79.4%、242%。公司新兴业务在手订单金额预计在15亿元左右,其中,生物大分子在手订单超2.6亿元,预计未来几年订单数量和金额有望持续增加,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国内地区实现收入6.91亿元(+261.6%),小分子CDMO业务国内客户确认收入3.82亿元(+259.5%),国内NDA阶段在手订单超过35个,随着在手项目陆续进入商业化,国内市场将进入收获期,有望持续高增长。 员工数量快速增长,产能建设持续推进。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2.63亿元(+60.7%),积极探索前沿技术,拥有八大研发中心。报告期内,员工人数达到8931人,半年内新增1805人,超过去年全年新增人数,职工薪酬支出同比增长近50%,处于持续扩张阶段。产能方面,传统批次反应釜体积约为5300m3,同时随着连续化反应车间和设备的投放,公司连续化产能同比增长近400%,进一步加速了产能释放,提高了生产效率。新兴产能方面,化学大分子、合成生物技术、生物药等新兴业务研发和生产建设也在进行中。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3.05亿元、27.92亿元和34.0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8.93、7.55和9.1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2/21.5/17.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客户新药研发失败风险;产能释放不达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和客户流失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