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26 16.44 -- -- 16.70 1.58% -- 16.70 1.58% -- 详细
事件: 长安汽车发布2023年年报。 全年实现营收1512.98亿元,同比+24.78%,归母净利润113.27亿元,同比+45.25%,扣非归母净利润37.82亿元,同比+16.19%; 2023年Q4实现营收430.91亿元,同环比+20.03%/+0.88%,归母净利润14.45亿元,同环比+60.76%/-35.18%,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环比-72.66%/-91.95%。 量价齐升助推全年营收同比向上, 2023Q4同环比双升。 营收方面,从经营层面来看,公司2023年整车业务总体销量为255.31万辆,同比+8.82%,持续领跑自主品牌车企;从价格层面来看, 2023年单车ASP(整车收入/重庆+河北+合肥销量)为9.70万元,同比+18.71%。分季度看, 2023Q4整车销量为68.34万辆,同环比+2.71%/+4.51%, 其中, 自主新能源销量为16.74万辆, 同环比+45.67%/+28.12%, 尽管Q4折扣加大,在车型结构优化叠加高单价新能源产品放量下, 2023Q4营收仍稳健增长。 海外业务放量拉动2023Q4毛利环比向上,控费效果逐季向好。 毛利率方面,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18.36%,同比-2.13pct, 我们判断主要受深蓝并表、行业竞争加剧迫使部分车型价格下调等多重因素扰动; 2023Q4实现毛利率19.55%,同环比-1.34/+1.2pct,环比上升或由于Q4拥有更高毛利率的海外业务增长(2023Q4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同环比分别+105.94%/+8.53%)拉动盈利向上。期间费用方面, 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1.2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05%/2.71%/3.95%/-0.59%,同比+0.81/-0.20/+0.39/+0.25pct,销售、研发费用增加主要受深蓝并表影响; 2023Q4期间费用率同比+3.04pct,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2.05/-0.10/+0.90/+0.19pct,环比-0.15/-2.20/-0.55/-0.36pct, 控费有效。 合资亏损扰动2023Q4盈利, 自主燃油车基本盘稳固。 归母净利润方面, 公司2023年Q4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环比均大幅下滑,主要系长安福特计提大额减值等非经常性损益扰动,以及阿维塔、马自达等联营/合营企业亏损扩大导致投资收益环比-688.42%,若扣除联营及合营投资收益影响, 2023Q4公司并表业务(主要包含自主燃油车+启源+深蓝)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69亿元,环比+48.93%,考虑到两个新能源品牌仍处于投入亏损期且Q4折扣力度加大,公司自主燃油车业务盈利能力仍然坚挺,若2024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实现放量,公司自主盈利攀升有望兑现。 2024年电动智能新车规划饱满,产品周期开启有助新能源品牌加速扭亏。根据年报及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披露的信息,燃油车方面, 2024年公司将推出C928和逸动序列等5款焕新产品; 新能源方面,将推出启源E07(将在2024北京车展首发并开启盲定)、 启源C798、深蓝G318(已于2024年3月18日发布,预计于北京车展公布预售价、 5月上市、 6月开启交付)、阿维塔15(预计2024Q3发布)等8款全新新能源车型, 并且长安启源A07(真香版已于2024年3月上市)、深蓝SL03和S7(2024年2月SL03纯电版全系已上新,增程款深蓝SL03、 S7均已上新荣耀版)等全新改款车型也将陆续上市。 智能电动新品周期开启,有望推动公司新能源车业务量利齐升,并达成2024年集团新能源车销量75万辆的目标。 投资建议: 公司2023年业绩表现基本符合我们先前预期, 但考虑到国内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或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公司盈利释放空间且合资板块新能源转型仍将带来短期阵痛,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17/116.79/141.85亿元(原2024/2025年预测分别为102.74/126.20亿元),对应EPS为0.99/1.18/1.43元(原2024/2025年预测分别为1.04/1.27元),按照2024年4月24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16X/14X/11X。我们认为,公司燃油车业务基本盘稳固,在“新能源新品周期开启+海外产能建设稳步推进+中央车企新能源业务有望单独考核+合资减值以优化资产质量+与华为在智能化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们认为公司电动智能化转型将加速实现并带动业绩兑现,中长期向上逻辑清晰,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行业“价格战”态势加剧、原材料成本上涨、新车型推出和交付速度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表现不及预期等风险。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温氏股份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24-04-26 19.18 -- -- 19.60 2.19% -- 19.60 2.19% -- 详细
3月肉猪出栏量和均重均有所增长。 公司2024年3月销售肉猪262.05万头, 环比+36.34%,同比+26.42%; 收入47.27亿元, 环比+41.61%,同比+26.02%; 销售均价14.73元/公斤,环比+3.08%,同比-3.09%;测算头均出栏体重122.5公斤, 环比+0.8%, 同比+2.9%, 3月出栏体重小幅上升。 2024Q1销售肉猪718万头,同比+28.3%;测算销售均价14.3元/公斤,同比-4%。 2月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15.6元/公斤,较1月环比下降, 2024Q1生猪板块环比或减亏。 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表, 截至2024年2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约155万头,与2023年底持平, 预计2024年底再增加5-10万头。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屠宰产能,目前有4个生猪屠宰项目已投入运营,合计年屠宰产能约400万头。另外还有3个生猪屠宰在建项目, 建成后合计年屠宰产能约300万头。 公司2024年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目标为15-15.6元/公斤,出栏目标为3000-3300万头。 3月肉鸡价格下降, 生产成绩保持高水平。 公司2024年3月销售肉鸡9759.60万只, 环比+40.02%,同比+1.77%; 收入27.85亿元,环比+33.77%,同比-2.79%; 毛鸡销售均价12.98元/公斤, 环比-4.49%,同比-2.70%。 2024Q1销售肉鸡2.67亿只,同比+0.2%,测算销售均价13元/公斤, 环比-5.7%, 同比+1.29%, 肉鸡价格环比下降, 2024Q1肉鸡板块盈利环比或收窄。 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表, 公司肉鸡生产成绩持续保持高水平状态, 2月毛鸡出栏完全成本约13元/公斤, 成本稳中有降。 预计2024年公司黄羽鸡出栏量同比增长5%-10%, 毛鸡出栏完全成本目标为13.2-13.6元/公斤。 公司经营稳健,资金支持保障。公司债务结构较为合理,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表,截至2023年末, 债务中长债约占55%,短债约占45%,短期偿债压力较小。 目前公司资金储备较为充足。 截至2024年2月末,公司各类可用资金超100亿元,其中非受限资金超80亿元。 债务压力不大, 整体经营情况稳健。 投资建议: 公司是生猪和黄羽鸡养殖龙头企业, 出栏量稳健增长, 生产成绩保持高水平,随着猪鸡价格逐步向好, 盈利能力有望逐季改善。由于猪鸡价格的波动, 我们调整2023-2025年盈利预测,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29/54.73/179.9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5/0.82/2.70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7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猪鸡价格上涨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 大规模疫病风险;需求不及预期。
百诚医药 医药生物 2024-04-26 69.22 -- -- 69.30 0.12% -- 69.30 0.12% -- 详细
业绩保持高增长。 公司发布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10.17亿元、归母净利润2.72亿元、扣非归母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5%、 40.1%、 52.5%; 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3.04亿元、归母净利润0.70亿元、扣非归母0.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7%、44.0%、 58.0%。 2024Q1实现营收2.16亿元、归母净利润0.50亿元、扣非归母0.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0%、 42.1%、 41.0%。 公司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总体符合预期。 订单充沛,人员扩张。 1)订单充沛: 2023年,公司新增订单为13.60亿元(含税),同比增长35.1%;在手订单15.86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18.9%。 2)人员扩张: 2023年末,公司共有技术研发人员1249名, 同比增长33.4%, 占全体人员71.5%。公司持续扩张技术团队支撑项目储备及业务发展,前景可期。 受托研发:临床前研发和临床业务均快速扩张。 2023年,公司受托业务收入5.31亿元(YoY+77.97%),实现毛利率57.2%,较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 其中,临床前研究与临床服务收入分别为3.38亿元(YoY+54.8%)、 1.93亿元(YoY+141.3%),毛利率分别为64.8%、 44.0%,分别较去年同期变动4.3和-1.3个百分点。 随着公司二、三类药物研发项目数量增加,客户临床试验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自研成果转化: 储备充分支撑高速发展。 2023年公司自研转化收入为3.92亿元,(YoY+77.7%),实现毛利率78.6%,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1)积极布局优质项目研发,众多药品国内申报居前列: 2023年, 公司项目注册申报178项,其中22个药品为全国前三申报, 2个药品为全国首家申报; 获得批件63项,其中9个药品全国前三获批, 3个为全国首家获批。 2)项目储备持续扩充,转化项目创近年新高: 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立项尚未转化的自主研发项目近300项, 较往年增加50余项,预计主要是公司拓展至非化药领域药品研发所致; 其中, 完成小试阶段135项,完成中试放大阶段59项,在验证生产阶段19项; 同期, 成果转化了104个项目, 较去年增加34个, 创近年新高。 权益分成: 多个项目获批, 24年收入可期。 2023年, 公司权益分成实现收入0.30亿元,同比下降48.7%,主要当期新药品尚未获批及受缬沙坦集采影响。 截至2023年末, 公司拥有销售权益分成的研发项目达到85项,其中已经获批的项目为13项,随着药品生产销售推进,全年权益分成高增可期。 CDMO: 协同效应下加速放量。 2023年, 公司对外实现CDMO业务收入0.52亿元(YoY+152.4%),毛利率为42.1%,较上年同期提升10.7个百分点, 预计主要是业务量增加产 能 持 续 爬 坡 致 毛 利 率 提 升 。 同 期 , 赛 默 制 药 对 内 外 合 计 实 现 收 入 1.93亿 元(YoY+221.6%),承接项目360余个,对内完成280个受托研发项目CDMO服务。 赛默制药加速了受托及自研的项目推进, 产能充沛, 整体有望进入快速增长期。 投资建议: 公司收入端略超预期,利润端受人员增加、固定资产增加等略低于预期,综合考虑,我们适当调整2024/2025年盈利预测, 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6、 5.08、 6.71亿元, EPS分别是2.51元、 3.45、 4.66元,对应PE分别20.0、 14.8、 1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融资环境恶化风险,订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及政策风险等。
立华股份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24-04-25 21.94 -- -- 22.45 2.32% -- 22.45 2.32% -- 详细
事件: 4月21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54亿元,同比+6.28%;归母净利润-4.37亿元,同比-149.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152.91%。 主要由于2023年猪鸡价格低迷。 2024年Q1实现营业收入36.62亿元,同比+7.34%; 归母净利润8003.15万元(2023年Q1亏损3.91亿元);扣非后归母利润4334.56万元(2023年Q1亏损4.17亿元), 一季度扭亏为盈,表现超预期。 黄羽鸡业务稳健增长, 2023年实现盈利。 (1)黄羽鸡业务: 2023年公司销售黄羽鸡4.57亿只,同比+12.16%,占全国黄羽鸡出栏量12.71%(同比+1.8pct);销售收入134.54亿元; 销售均价13.69元/公斤,同比-8.79%。 2023年公司黄羽鸡业务合作农户数6750户,同比+1.47%。 2023年全年公司斤鸡完全成本下降至6.8元以下, 其中2023年Q4斤鸡完全成本降至6.5元左右。 2023年黄羽鸡市场低迷, 但公司黄羽鸡板块仍实现盈利。 2024年Q1公司销售黄羽鸡1.13亿只,同比+11.68%;销售收入31.91亿元,同比+11.15%;销售均价12.92元/公斤,同比-1.54%。 2024Q1公司斤鸡完全成本降至6.3元左右。 预计公司黄羽鸡出栏量保持8-10%的年增长目标。 (2)屠宰业务: 公司积极开展黄羽鸡屠宰业务, 目前湘潭、扬州、惠州和泰安等地屠宰加工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潍坊、合肥等地项目正顺利推进中,预计2024年投产。 预计公司2024年屠宰量达6000万只, 熨平鸡周期变化带来的行业波动,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生猪养殖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2023年公司销售商品猪85.51万头,同比+51.51%; 销售收入16.58亿元,同比+14.58%; 商品猪销售均价15.10元/公斤,同比-26.56%。 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养猪板块亏损约4.8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影响近8,000万元。冬春季节疫情对成本造成阶段性影响,导致四季度完全成本阶段性上升,亏损有所加大。 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表,剔除疫情影响, 2023年养猪板块的完全成本为16.5-17元/公斤。 2024年Q1公司销售商品猪19.31万头,同比-18.56%;销售收入3.25亿元,同比-8.71%;销售均价14.59元/公斤,同比-1.91%。 2024年Q1生猪完全养殖成本17.6元/公斤左右,其中3月回落至每公斤16元以下。 公司养猪产能布局在江苏、安徽以及山东等地,靠近消费市场。 目前公司已建成生猪产能约160万头,存栏能繁母猪约6万头, 生产成绩保持在较高水平, 为后续出栏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预计2024年生猪出栏100-120万头, 同比增长16.9%-40.3%, 完全成本目标为16元/公斤,生猪板块盈利仍有修复空间。 2024年Q1盈利能力改善明显。 2023年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4.77亿元,同比-9.45%;固定资产68.06亿元,同比+18.66%;资产负债率43.02%,同比+5.37pct。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4.84%,同比-9.56pct;销售净利率-2.86%,同比-9.02pct,主要由于猪价价格低迷。 2024Q1销售毛利率8.99%,环比+4.15pct;销售净利率2.15%,环比+5.01pct, 随着猪鸡价格的回暖以及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预计2024年公司盈利水平将有明显改善。 投资建议: 公司是黄羽肉鸡养殖龙头企业, 黄羽鸡出栏保持8-10%的年增长目标, 同时生猪产能较为充足, 成本改善可期。 2024年黄羽鸡供需格局向好, 生猪产能供给压力减小,预计猪鸡价格好于去年,公司盈利水平有望继续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1/18.57/12.74亿元,同比分别+289.99%/+123.49%/-31.42%。 EPS分别为1/2.24/1.54元。对应PE分别为22.92/10.25/14.9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病风险;猪价上涨不及预期;宏观经济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兆易创新 计算机行业 2024-04-25 75.25 -- -- 79.68 5.89% -- 79.68 5.89% -- 详细
事件概述: 2024年4月20日,兆易创新发布2023年度报告与2024年Q1季度报告, 2024Q1实现营收16.27亿元, 同比为21.32%,环比为19.10%;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为36.45%,环比扭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为41.26%。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7.61亿元,同比为-29.14%; 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为-92.15%,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27亿元,同比为-98.57%。 减值损失以及存储、 MCU的降价是2023年业绩大幅下滑主要原因, 2024年或将大幅缓解。 在2023年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公司坚持以市占率为中心开拓市场,产品出货量达到31.22亿颗,同比为12.98%; 但由于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减值损失相对较大。 2023年公司实现减值损失合计6.13亿元,其中商誉减值3.73亿元,存货减值约2.4亿元。 2023年半导体周期下行,全球市场呈现了量价齐跌, 2023Q4以存储芯片为代表产品才逐步企稳,这也是导致公司2023年实现资产大幅减值,我们认为2024年公司再次大幅减值风险概率较低。其一,公司商誉减值来自于公司2019年收购思立微确认商誉13.05亿元, 2020-2022年计提商誉减值5.25亿元, 2023年预计商誉减值损失约3.73亿元左右,减值后商誉余额预计为4亿元左右。公司2023年传感器销售量1.79亿颗,同比为13.8%; 传感器均价为1.97元/颗, 同比为-28.8%,公司传感器总收入3.52亿元,同比为-18.97%; 传感器业务毛利率降低为16.00%。我们认为公司在行业低谷时期传感器销量还保持增长,产品市场地位在提升,并且价格在2024年大概率企稳,毛利率已经降低到近3年低谷,后期商誉继续大幅减值风险极小。其二, 测算出公司存储芯片2023年均价同比为-28.32%,MCU均价同比为-43.98%,公司产品价格在2023年已经深度下跌, 2023Q4全球芯片价格普遍企稳, 标准型存储芯片价格大幅上涨,利基型产品有望随着需求回暖逐步上升。 2024Q1公司存货为19.78亿元,环比为-0.65%,同比为-10.86%。 我们认为公司产品价格在2024年大概率保持相对稳定,并且晶圆代工厂价格2023年下半年已经降价, 2024年或将企稳,公司再次因为降价发生大幅减值的概率相对较小。 2024年公司减值风险或大幅降低,随着需求逐步回暖,公司或有望迎来产品量价小幅上升。 公司存储芯片销量2023年保持增长, 2024年总销量或将继续增长;存储价格或有望上涨; 此外公司利基型DRAM产品或将较大幅度量价齐升。 2023年公司存储业务收入为40.77亿元, 占比总收营收比例为70.78%, 同比为-15.51%。 展望2024年,公司存储业务大概率迎来量价齐升以及产品结构升级利好。其一, NOR产品不断丰富,下游市场从消费向工业、汽车、物联网、电信等市场不断渗透。 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二的NOR Flash公司,可提供多达16种容量选择(覆盖512Kb到2Gb)、四种不同电压范围以及多达20种不同的封装选项,可满足客户不同应用领域对容量、电压以及封装形式的需求。公司推出的GD25UF系列1.2V低电压超低功耗SPI NOR Flash产品,在针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物联网设备或其它单电池供电的应用中,能显著降低运行功耗,有效延长设备的续航时间。 此外,公司SPI NOR Flash车规级产品2Mb~2Gb容量已全线铺齐,为市场提供全国产化车规级闪存产品。目前公司55nm工艺节点全系列产品均已量产,并持续开展工艺制程迭代。 其二,公司SLC NAND产品不断实现中高端市场渗透。 在NAND Flash产品方面, 公司目前38nm和24nm两种制程全面量产,并正在以24nm为主要工艺制程,容量覆盖1Gb~8Gb,其中SPI NAND Flash 在消费电子、工业、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了全品类的产品覆盖。公司38nm SLC NAND Flash 车规级产品容量覆盖1Gb~4Gb,搭配车规级SPI NOR Flash,为进入车用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其三, DDR3L产品量产,未来利基DRAM或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DDR3产品在2023年9月量产入市,公司已经具备DDR3和DDR4两条产品线多个产品型号, DDR3L产品能提供 1Gb/2Gb/4Gb 容量, DDR4产品能提供 4Gb, 可以同时满足客户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容量的产品需求。 后续公司会继续研发 LPDDR4产品,预计到2025年,公司DRAM产品能覆盖主要利基市场需求,并实现量产供应。 整体上,公司存储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技术迭代不断更进、下游市场不断丰富,公司存储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公司MCU产品不断丰富,车规级产品陆续量产入市。 公司MCU主要为基于 ARM CortexM 系列、以及基于RISC-V内核的32位通用MCU产品。 GD32?系列MCU采用了ARM?Cortex?-M3、 Cortex?-M4、 Cortex?-M23、 Cortex?-M33、 Cortex?-M7和RISC-V内核,广泛应用如工业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能源电力、医疗设备等)、消费电子和手持设备、汽车电子(包括汽车导航、 T-BOX、汽车仪表、汽车娱乐系统等)、计算等。公司GD30系列产品,围绕 MCU 相关生态建设,涵盖了专用电源管理产品、高性能电源产品。 公司MCU产品已成功量产46大产品系列、超过600款MCU产品供市场选择。 2023年公司GD32A503系列车规级MCU产品市场拓展稳步推进,并进一步推出GD32A490系列高性能车规级MCU新品,以高主频、大容量、高集成和高可靠等优势特性紧贴汽车电子开发需求。 整体上, MCU产品不断丰富,应用市场不断扩展,公司短期受益行业回暖,长期受益产品升级与国产渗透率提升。 投资建议: 公司产品覆盖高中低端市场, 存储与MCU不断向工业、汽车等领域拓展, 同时自研品牌DRAM产品或将高速增长, 中长期受益产品结构升级与国产化率提升;短期看大概率受益2024年半导体产品需求回暖、价格上涨。 2023年行业周期下行,公司经营情况短期承压, 2023年公司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2024Q1业绩开始好转, 我们调整了2024-2026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4、 2025、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9、 15.62、 19.00亿元(2024、 2025原预测值分别是11.25、 15.5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4、 2025、 2026年PE为42、 32、 25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利基产品涨价不及预期; 2)研发不及预期; 3)新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11 17.88 -- -- 18.90 5.70% -- 18.90 5.70% -- 详细
事件:长安汽车发布2024年3月产销快报。公司3月汽车批发销量为25.90万辆,同环比分别+5.73%/+69.64%,2024年Q1累计批发销量69.21万辆,累计同比+13.87%。其中,自主乘用车3月批发销量为15.69万辆,同环比分别+2.06%/+87.36%,2024年Q1累计批发销量为43.73万辆,同比+10.43%;长安福特3月批发销量为2.15万辆,同环比分别+38.83%/+63.05%,2024年Q1累计销量为5.56万辆,同比+24.09%;长安马自达3月批发销量为6132辆,同环比分别+1.98%/+55.01%,2024年Q1累计销量为1.93万辆,同比+38.82%。 3月批发销量强势回升,出口增长态势延续。1)整体情况:公司2024年3月单月总体批发销量、自主品牌销量、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均同环比上升,主要系春节后终端需求回暖及零部件短缺情况缓解后产能加速释放。2)海外:公司2024年3月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达3.33万辆,同环比分别+39.88%/14.63%,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15.08%,2024年Q1累计海外销量为10.90万辆,同比+80.10%,出口态势持续向好。此外,在3月25日曼谷国际车展上,Lumin、深蓝S07和L07新增续航版本上市,有助于满足泰国用户多元化出行需求,有望推动4月海外销量延续向上态势。 标杆车配置升级稳固燃油车业务基本盘,产品周期强劲驱动新能源销量高增。燃油车方面,第三代CS75PLUS冠军版、第二代UNI-V、第三代逸动三款新车于2024年3月20日上市,标杆车型通过技术迭代升级、价格调整来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助于保持持久的产品竞争力,巩固公司在燃油车市场的基盘。新能源方面,公司2024年3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批发销量为5.30万辆,同环比分别+47.49%/+128.19%,2024年Q1累计批发销量12.88万辆,同比+52.36%,超行业平均。此外,根据乘联会统计,公司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位居行业第三。分品牌来看:1)UNI序列下插混UNI-Z于3月28日上市,售价11.79-13.19万元,为首搭新蓝鲸动力平台的量产车型,发动机性能的提升能够带来更优质的驾乘体验和更低的油耗,有利于为长安汽车“存量要增”战略赋能;2)深蓝2024年3月单月交付13048辆,环比+30.56%,Q1累计交付40084辆,继阿维塔后,深蓝也将加入华为HI模式,公司与华为合作的车型从高端车逐步向新能源主流市场车型过渡,有助于提升长安汽车品牌整体智能化形象,华为赋能下深蓝品牌的销量弹性可期;3)启源2024年3月交付量为15228辆,自A07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7万辆,在拥有高性价比优势的A07真香版的加持下,启源4月放量可期;4)阿维塔2024年3月单月交付5016辆,同环比分别+125.84%/+104.15%,2024年Q1累计交付14532辆,零部件短缺问题缓解后,销量提振明显,随着标配华为ADS2.0+800V高压超充的2024款阿维塔12上市,阿维塔4月销量及交付量有望持续向好。 首款硬派越野G318发布,国道充电桩建设先行。深蓝G318于2024年3月18日正式发布,作为长安汽车首款中大型硬派SUV,将基于EPA1平台打造,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四驱版本,采用承载式车身,搭载集成原力超集电驱2.0(电驱总成工况效率达92.59%,全球第一)、原力智能增程2.0(1L油可发3.63度电)和金钟罩电池2.0(60公里衰减无感知)的深蓝超集增程2.0技术,馈电油耗、车身扭转刚度、空间表现等均显著优于坦克400Hi4-T、方程豹5等30万级自主硬派SUV。该车预计将于北京车展公布预售价、5月上市、6月开启交付,上市首月销售目标为1万辆。此外,深蓝宣布每销售一辆G318将计提318元用于318国道生态保护和充电桩建设,并计划至2026年,通过供应商建站运维、深蓝负责场站租赁的方式,沿318国道川藏沿线铺设不低于1000个深蓝交流慢充充电桩以满足用户的补能需求,有望带动新能源车企服务再升级。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燃油车业务基本盘稳固,与华为在智能化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新能源新品发布节奏紧凑,海外产能建设稳步推进,我们认为公司电动智能化转型将加速实现,中长期向上逻辑清晰,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36/102.74/126.20亿元,对应EPS为1.15/1.04/1.27元,对应PE为15/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价格战”态势加剧、原材料成本上涨、新车型推出和交付速度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表现不及预期。
新宙邦 基础化工业 2024-04-09 36.27 -- -- 37.49 3.36% -- 37.49 3.36% -- 详细
事件:2023年公司收入下滑,业绩整体承压。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84亿元,同比下降22.53%,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亿元,同比减少42.50%,实现扣非净利润9.56亿元,同比下降44.20%。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1亿元,同比下降18.47%,实现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2.33%,实现扣非净利润2.11亿元,同比下降26.82%。 短期电解液价格探底,公司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公司电池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53亿元,同比下降31.74%。受电解液板块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虽然公司2023年电池化学品销量21.12万吨,同比增长47.41%,但是电解液售价大幅下滑,以铁锂电解液为例,2023年年末售价较年初售价下降63.58%,收入同比降幅较大。公司面对行业竞争压力,在稳住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推进海外市场拓展,加速波兰新宙邦产能落地,2023年海外收入占25.22%,同比+10.11pct。公司内部贯彻降本增效,全面把控各环节成本,材料成本同比-24.35%、人工成本同比-19.05%、能源成本同比-29.22%。 有机氟化学品盈利新高,海德福项目进展顺利。2023年公司有机氟化学品实现营业收入14.25亿元,同比增长21.45%,盈利能力历史新高,毛利率达69.91%。公司按照“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经营策略,目前一代产品市场份额稳定,二代产品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三代产品推广顺利。公司加速推进氟化工产能建设,海德福(一期)部分产线已于2023Q4投产且进展顺利,整体将于2024年中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远期公司通过海斯福布局3万吨/年的高端氟精细化学品,实现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双线并行,进一步完善氟化工产业链。 投资建议:考虑电解液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滑,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11/111.80/140.11亿元(2024/2025原预测99.49/129.68亿元),同比+20.40%/+24.07%/+25.32%,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13/16.18/22.32亿元(2024/2025原预测14.85/20.37亿元),对应当前P/E为22x/17x/12x,考虑到公司为电解液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工商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4-09 5.33 -- -- 5.64 5.82% -- 5.64 5.82%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31亿元(-3.73%, YoY),实现归母净利润3640亿元(+0.97%, YoY)。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规模为44.70万亿元(+12.84%, YoY),不良贷款率为1.36%,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213.97%。 发挥头雁效应,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2023年工商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12.84%至44.70万亿元,较快增速体现公司在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发挥的头雁效应。 在普惠、绿色、科技、公用事业、基建等领域驱动下,公司类贷款同比增长16.77%至16.15万亿元。零售贷款方面,公司大力推广信用贷款产品,个人贷款增长5.1%至8.65万亿元。 投资方面,工商银行积极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实施, 政府债投资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同比增长17.49%至8.72万亿元,带动金融投资规模同比增长12.49%至11.85万亿元。 净息差随行业收窄,存款成本率受定期化影响上行。 受利率下行影响, 2023年工商银行净息差较2022年收窄31bp至1.61%。节奏上来看, Q1重定价旺季受影响较大,收窄15bp,Q2与Q3各下降5bp, Q4受存量住房贷款利率下降影响,净息差收窄6bp。贷款端,总体收益率较2022年下降24bp至3.81%。其中,个人贷款收益率受住房市场利率下降及结构变化影响明显下降。 此外,存款端刚性加剧也对息差产生压力, 受企业及个人定期存款占比上升影响,工商银行整体存款成本率较2022年上升14bp至1.89%。 中间业务收入受市场影响下降。 2023年工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7.71%至1193.57亿元。以下两个因素拖累较大:一方面, 受资本市场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因素影响,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对公理财、资产托管等业务收入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公司继续让利实体经济, 担保及承诺业务费率下降,收入减少。 其他业务方面, 受宏观经济及居民消费放缓影响,结算、投资银行、银行卡手续费增长放缓。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结构分化。 2023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6%,较2022年末下降2bp, 保持近年最低水平。关注类贷款占比与逾期贷款占比也处于近年低位。 对公方面, 受益于良好客户基础,整体不良率下降15bp至1.81%。 其中,制造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行业、批发零售业等不良额较高的行业不良率均下降。 零售方面, 受居民消费及住房市场放缓影响,信用卡与住房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 带动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10bp至0.70%。 不良处置方面,公司加大清收力度,收回已核销贷款149.15亿元,较2022年增加53.86亿元; 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低于2022年,主要是因为营收压力之下计提力度有所放缓,相应调节核销力度以保持拨备覆盖率稳定。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增量与结构更平衡的信贷导向下,公司规模增长预计放缓。降息效果在重定价中逐步体现,资产收益率预计进一步收窄,同时,随着存款降息重定价推进,负债端成本率有望改善进而缓冲息差下行压力,预计公司净息差继续收窄但斜率放缓。公司客户基础良好,风险出清较彻底,在宏观经济放缓时保持良好韧性,预计公司资产质量保持稳中有进。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3 11、 8807、 9203亿元,对应增速为-1.42%、 5.97%与4.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07、 3774、 3955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0.91%、 4.63%与4.79%。期末归属于普通股股东每股净资产为10.19、 10.86与11.57元,对应4月3日收盘价5.33元的PB分别为0.52、0.49与0.46倍。公司经营稳健、客户基础良好,分红比例稳定,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聚和材料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8 55.58 -- -- 61.60 10.83% -- 61.60 10.83% -- 详细
业绩量利齐升,后续技术迭代有望继续驱动。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2.9亿元,同比+58.21%;实现归母净利润4.42亿元,同比+13.0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96亿元,同比+10.10%。其中, 2023Q4营收28.91亿,同比+77.96%;实现归母净利0.01亿,同比-98.56%,环比-99.25%。 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9.82%,同比-1.73pct,其中,2023Q4毛利率为6.72%,同比-5.68pct,环比-5.41pct。受益于管理费用率下降, 2023年公司三费费用率为1.61%,同比-0.13pct。 银浆出货及收入大幅上升。 2023年公司实现光伏银浆收入102.04亿,同比+57.64%;光伏银浆毛利率为9.64%,同比-1.77pct。2023年公司银浆出货量为2002.96吨,同比+45.76%,其中2023Q4出货约549吨,同比略降。 Q4压力释放,新技术驱动留有空间。 四季度由于N型替代加速叠加下游电池端供过于求,下游电池盈利承压,导致公司银浆销量及盈利能力下降。预计后续随着公司TOPCon银浆占比持续提升及LECO银浆导入,公司银浆业绩有望继续稳定上行。 一体化及国际化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公司通过收购江苏连银布局上游一体化产能, 并投建常州建设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国际化方面,公司泰国基地600吨银浆项目已于10月达产,日本研发中心已启动。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光伏银浆龙头, 运营、战略布局及资金等优势明显, 同时新技术导入有望驱动业绩继续上行。但鉴于行业供需格局变化导致下游电池片盈利继续承压,辅材产业链价格整体下行, 同时竞争加剧, 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 实 现 营 业 收 入 135.36/162.80/199.29亿 元 (2024-2025年 原 预 测 值 分 别 为139.85/166.01亿元),同比+31.54%/+20.27%/+22.41%,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7.03/8.40/10.23亿元(2024-2025年原预测值分别为8.36/10.51亿元),对应当前P/E为13.53x/11.32x/9.29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光伏全球装机波动风险; (2)新技术导入风险; (3)供应链保供风险; (4)上下游价格波动风险。
森马服饰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4-04-04 5.67 -- -- 6.35 11.99% -- 6.35 11.99% -- 详细
事件: 4月1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实现营收136.61亿元( +2.47%),归母净利润11.22亿元( +76.06%)。其中, Q4实现营收47.62亿元( +8.52%),归母净利润2.89亿元( -20.81%),基本符合预期。同时,公司发布分红计划,以股权登记日股本为基数,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未来三年将每年进行一次现金分红,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连续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低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休闲服饰重塑品牌形象,儿童运动提速发展。 2023年休闲服饰实现营收41.71亿元( -2.58%),下滑收窄。针对品牌老化问题,公司试水新基本店,多措并举打造“新森马”品牌形象(产品去风格化、迭代心智产品、提供家庭全场景购物体验等);儿童服饰实现营收93.73亿元( +4.92%),恢复正增长。公司成立儿童运动商品项目组,儿童运动赛道提速发展,其中彪马儿童品牌业务实现服装产品自主开发、自有品牌巴拉巴拉加快孵化运动户外产品线。? 门店提效,加码直播。 1)线下, 直营/加盟营收分别为13.74/57.79亿元( +19.19%/+9.68%,营收占比10.06%/42.31%),直营表现坚韧、加盟逐步从去库过渡到补库阶段。具体来看,直营/加盟门店数分别为681/7164家(较2022年分别减少42/172家),直营/加盟店效201.77/80.67万元/家/年( +26.54%/+12.32%,分别恢复至2021年的112.57%/87.67%),直 营 / 加 盟 坪 效 0.94/0.44 万 元 / ㎡ / 年 (+36.29%/+13.97%, 分 别 恢 复 至 2021 年 的116.26/87.22%)。公司谨慎开店、清理尾部门店,伴随门店结构优化、 全域零售提效以及消费复苏,店效和坪效大幅回升, 叠加2024年重启净开店预期, 公司有望迎高质成长。 2)线上, 线上实现营收62.28亿元( -3.51%,营收占比45.59%),其中天猫交易金额48.32亿元( -1.33%),抖音交易金额32.30亿元, 线上增速回落预计与传统电商疲弱有关,公司成立直播事业部、加码布局直播赛道,构建以抖音为核心的多元化平台直播矩阵。? 线上毛利率持续改善,费用管控健康。 1)毛利率, 受益于供应链提效、线上折扣率改善、新品提价等,毛利率提升2.72pct至44.02%。休闲服饰/儿童服饰/直营/加盟/线上分别为38.02%/46.78%/67.60%/39.18%/42.97%( -1.96/+4.90/+2.47/+1.85/+4.17pct), 直营和加盟毛利率同幅提升,公司推进线上线下同款同价, 线上毛利率明显提升,预计仍存较大提升空间, 是盈利增强的关键动能。 2)费率, 2023年期间费率为29.62%( -1.0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为24.11%/4.61%/2.06%/-1.16%( -0.36/+0.19/-0.16/-0.76pct)。 销售费用为32.94亿元( +0.98%),其中广告宣传费6.52亿元( -2.00%), 低于收入增长。 精准营销策略下,公司注重费投比、审慎控制广宣投放, 毛销差稳步提升3.08pct至19.91%,归母净利率提升3.43pct至8.21%。 存货周转向好, 现金储备充足。 存货周转天数159天(同比-22天),存货状况改善。销售净现19.41亿元( +65.08%),高于报表水平,与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摊销等非付现成本较大有关。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80.95亿元( +27.10%),现金储备充足。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休闲服饰和童装的双龙头,品牌、渠道壁垒和柔供能力突出。 门店优化+线上线下同款同价、 2024年或重启净开店,公司有望迎高质成长。因门店基数变化,我们调整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4/17.58/21.53亿元( 2024-2025年原预测值 为 15.48/17.85 亿 元 ) , 同 比 增 速 为 26.11%/24.27%/22.50% , 对 应 EPS 为0.52/0.65/0.80元/股,对应P/E为11/9/7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人口出生率下滑的风险;消费疲软的风险;门店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业务受阻的风险等。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24-04-04 24.00 -- -- 25.72 7.17% -- 25.72 7.17% -- 详细
事件:2024年3月26日,公司披露2023年度报告。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05亿元,同比下降30.97%,实现归母净利润18.91亿元,同比下降66.92%,实现扣非净利润18.24亿元,同比下降67.08%。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1亿元,同比下降44.29%,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89.74%,实现扣非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91.10%。 电解液价格下滑带动公司盈利承压。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25.92%,较上年下降12.05个百分点,主要归因于行业竞争加剧、电解液价格下滑、终端市场增速放缓。公司2023年期间费用率为9.97%,同比增长2.9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6%(+0.17pct)、4.16%(+1.70pct)、4.19%(+0.18pct)、0.97%(+0.87pct),管理费用较大是因为职工薪酬同比+16.7%,财务费用变动较大是因为2023年公司计提可转债利息。 电解液龙头地位稳固,核心原材料自供比例高。根据鑫椤数据,2023年公司电解液国内和全球市占率分别为36.4%和31.2%,均位列第一。六氟磷酸锂、LiFSI自供比例达到93%以上,部分核心添加剂自供比例达到80%以上。尽管电解液价格有所下滑,但在公司一体化布局加持下,公司电解液产品市占率及盈利水平仍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积极布局上游资源,日化材料盈利能力稳定。锂资源布局:1)2023年12月5日,公司公告使用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14个月,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10.7亿元;2)资源循环:公司碳酸锂提纯产线顺利投产,打造从原料端到高纯级碳酸锂的链条加工产能,完善公司在资源端的布局。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公司日化材料2023年实现收入10.17亿元,同比下降10.43%,但产品毛利相对稳定,2023年日化材料毛利同比增长7.6%。公司实施深度绑定大客户的营销策略,牛磺酸钠进入雅诗兰黛供应链体系,同时配合大客户进行其关键原材料的开发和供应,持续扩大在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MNC的市场份额。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为锂电电解液行业龙头,新型添加剂+粘结剂将助力公司发展新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55.96/187.95/226.86亿元,同比+1.24%/+20.51%/+20.70%,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5.67/21.25/28.20亿元,EPS分别为0.81/1.10/1.47元/股,对应当前P/E为28x/21x/1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需求波动风险;电解液厂商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天目湖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4-04-04 20.39 -- -- 22.89 12.26% -- 22.89 12.26% -- 详细
深耕长三角地区, 已发展为一站式旅游龙头。 天目湖于1992年成立, 2017年于主板上市,公司不断完善自身产品矩阵,因地制宜先后推出天目湖、南山竹海、御水温泉、水世界等景区, 竹溪谷、遇系列酒店开业等加速公司业绩增长, 同时积极拓展业务类型,旅行社业务等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推动公司一站式旅游模式发展。 公司矩阵丰富, 不同业态协同发展。 1) 公司景区业务季节互补,二次消费拉动营收增量。 公司山水园、南山竹海景区游客集中于3-11月,御水温泉、水世界分别拉动冬季、夏日客流,使得公司在春夏秋冬各季均有亮点业务吸引旅客。此外, 景区二次消费占比逐步提高。 公司景区游船、索道、小火车等二次消费成为目前主要贡献点, 后续随着特色项目不断推出,有望进一步提升。 2) 围绕景区衍生酒店业务,拓展自身业务矩阵。 公司旗下御水温泉系列毗邻御水温泉;遇系列靠近山水园景区。公司充分利用景区辐射效应带动酒店、景区共发展。 3)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定制化业务,市场多元。 公司依托自身地理优势、配套设施等优势, 针对老年、亲子等群体推出疗养、旅居、亲子游等专业化、定制化服务项目, 使得公司相较于周边城市以及同质的旅游景点更具吸引力,同时有望提升公司口碑,提升自身知名度,促进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 国资控股强强联合,动物王国助力公司新业态。 公司通过三次股权转让引入国资,目前溧阳城发已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6.86%,公司实控人为溧阳市人民政府,政府入股后有望企业和政府能够实现互惠互利。一方面,公司借助国资优质资源,积极对外沟通,更好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政府背书+资源、品牌优势+媒体宣传+资金优势”有望助力企业实现内生外延双发展。另一方面,双方合作设立动物王国项目公司, 共同推进项目打造, 进一步丰富公司目的地旅游产品类型,有利于开拓客源市场,形成旅游目的地集聚区效应。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长三角一站式旅游龙头, 产品复合、市场多元,具备优质的一站式服务系统,同时拥有全文旅产业链产品的开发及运营能力, 中长期我们认为现有项目的增量、 新增项目的落实以及后续储备项目的投入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同时国资 控 股 联 合 有 望 推 动 企 业 资 源 更 优 。 预 计 公 司2023-2025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50/1.91/2.29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5.66/20.10/16.73倍。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旅游项目开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宏观经济影响消费。
诺泰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4-04 53.90 -- -- 56.50 4.82% -- 56.50 4.82% -- 详细
公司业绩显著超预期。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58.7%;实现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6.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102.3%。其中,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20.5%;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下降6.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增长12.2%。公司业绩增长显著超预期。 自主选品高速增长,定制类运营平稳。1)自主选品:多肽、制剂快速放量:2023年,公司自主选品实现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45.5%;毛利率为64.4%,较去年同期提升3.3个百分点;预计主要是多肽产品持续快速放量及制剂业务实现历史性突破所致。当前,公司在多肽领域具备单批次十公斤级以上的大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叠加报告期内产能释放,多肽原料药产能现已达吨级规模。我们认为,伴随药物专利到期,下游客户制剂ANDA获批,多肽产品2024年有望加速放量;制剂端有望伴随新产品获批稳步放量,自主选品收入维持高速增长可期。2)定制类:业绩平稳,长期合作稳固。2023年,公司定制类产品与服务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3.1%,整体相对平稳。公司凭借较强的研发与合成能力已赢得众多国内外知名药企稳固合作。 研发团队快速扩充,自研管线持续丰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要产品进展:①在研项目共37项,其中原料药项目21项、制剂项目16项。②公司已取得12个原料药品种的美国DMF/VMF编号,并于报告期内取得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原料药的FDAFirstAdequateLetter,可满足下游制剂客户在FDA的申报需求。③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注射用比伐芦定、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合作项目)国内注册获批。公司持续扩大研发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达266人,同比增长57.40%;研发投入1.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93%,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产能加速扩张,巩固竞争壁垒。1)募投项目“106车间多肽原料药产品技改项目”顺利投产,公司多肽原料药产能现已达吨级规模。2)新建601等多肽车间,预计2025年底多肽原料药产能将达数吨级,商业化生产能力逐步得到保障。3)中华药港口服固体制剂车间项目于2023年底投产,极大提升公司制剂产品的CDMO和生产能力。4)建德工厂多功能GMP车间通过评价验收并已投产,新增产能18万升,反应釜体积从100升至5000升不等,能够满足客户不同批量产品的生产。5)寡核苷酸产线于2023年7月投产,年产能10-20KG,能够满足公司寡核苷酸和多肽工艺从研发向中试放大转移。 BD团队建设加强,矩阵式拓展销售。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强BD团队建设,目前BD团队全面覆盖中国、欧美及亚太地区市场,新开拓巴西、希腊、意大利、加拿大、日韩等地区重要客户,客户结构量质齐升。成果方面,报告期内:(1)与国内某知名生物医药公司签署GLP-1创新药原料药CDMO合作,并约定客户终端制剂于国内获批上市后原料药阶梯式供货价格;(2)与客户签署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欧洲区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销售分成以实现双赢;(3)与客户签署口服司美格鲁肽原料药拉丁美洲区域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产品可商业化上市销售后,指定该客户独家采购并进行销售推广;(4)与欧洲某大型药企成功签约合同总金额1.02亿美元CDMO长期供货合同,将于2024年开始阶梯式供货。 投资建议:公司整体业绩超预期,多肽类等自主选品加速放量,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13.88/18.36/23.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3.05/3.9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6/1.43/1.87元,对应PE分别为49.8/36.9/28.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药品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微电生理 机械行业 2024-04-04 24.47 -- -- 26.09 6.62% -- 26.09 6.62% -- 详细
公司营收快速增长。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 +26.46%)、归母净利润0.06亿元( +85.17%)、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其中, 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0.93亿元( +36.11%)、 归母净利润-0.06亿元。 分产品来看, 2023年导管类、设备类和针鞘类产品收入分别为2.19( +32.0%)、 0.17( -60.0%)和0.84( +68.9%) 亿元。 报告期内, 公司营收增长稳健,导管和针鞘类收入增加预计因为公司三维手术量的持续攀升叠加集采落地带动了产品放量, 设备类收入下滑预计系医疗反腐短期影响设备招标所致。 海内外市场齐发力,三维手术量持续攀升。 1)国内市场: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2.51亿元( +17.15%),公司产品累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1000余家医院,三维手术累计突破5万例( 2023年同比增长超50%)。 TrueForce?压力导管已在多家中心完成了1000余例压力监测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冷冻消融系列产品已完成20多个省份的挂网,并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等多个中心开展试用。 2)海外市场: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0.69亿元( +59.50%),累计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21款产品获得CE认证, 4款产品获得美国FDA注册许可, 1款产品获得英国UKCA认证, 20款产品获得巴西注册证。 TrueForce?压力导管在西班牙、希腊,波兰等国家顺利开展首批临床应用。 集采加速产品放量,降本增效有望增厚利润。 1)参与集采方面, 2023年,公司完成福建电生理27个省份带量采购落地实施; TrueForce?压力导管、 EasyStars?星型标测导管等多款产品在北京DRG电生理集采中全线中标, 冷冻系列产品已申请增补;冷冻消融系列产品在内的4个组套及单品部件在京津冀“3+N” 电生理集采中全部中标。 2) 产量和成本控制方面, 公司积极应对集采等带来的市场变化, 不断提升企业效益。 2023年导管和设备类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91%和36.74%, 公司加快国产原材料替代, 除2023年转产的新产品之外,导管类产品平均成本降低10.52%。 随着集采政策的逐步落地执行和公司降本增效计划的持续推进,预计未来中选产品市占率将不断提高, 并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在研管线储备丰富。 1) 压力脉冲消融导管项目完成临床入组,已进入随访阶段; 通过投资商阳医疗,加快完善PFA领域研发布局,推进“射频+冷冻+脉冲电场”三大能量平台协同布局。 2) 肾动脉消融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3) 持续推进与Stereotaxis的合作,其核心产品第五代“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磁导航系统”已由公司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4年获得NMPA注册批准;已完成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磁导航模块开发,共同合作研发的磁导航消融导管已递交注册申请。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公司2024年、 2025年盈利预测不变,并新增引入2026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营收分别4.82/6.53/8.5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61/1.10/1.50亿元。 公司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随着产品加速放量, 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康龙化成 医药生物 2024-04-03 20.99 -- -- 20.83 -0.76% -- 20.83 -0.76% -- 详细
业绩稳健增长,龙头韧性彰显。2023年,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分别为115.4、16.0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2.4%、16.5%;实现Non-IFRS经调整归母净利19.0亿元,同比增长3.8%;剔除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因素,Non-IFRS经调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1.4%。Q4单季度,公司营收为29.8亿元,同比增加4.0%;归母净利为4.6亿元,同比增加11.7%。公司业绩受阶段性因素影响,伴随行业融资逐步回暖,整体业绩增速有望修复。2023年,公司服务全球客户超2800家,其中使用多个业务板块服务的客户贡献收入86.4亿元,占比74.9%,其中CMC约85%的收入来源于药物发现服务的现有客户;原有客户贡献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12.7%,占比92.6%。公司业务间协同效应显著,客户粘性强。 基石业务稳健增长,新业务成长良好:1.实验室:基石业务彰显龙头韧性,生物科学业务积极拓宽服务能力。2023年,公司实验室收入为66.60亿元(+9.4%),毛利率为44.3%(-1.3pp);我们认为在全球医药融资阶段性遇冷,大量客户早期项目放缓或取消的前提下,该业务仍能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共参与764个药物发现项目,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7%,印证公司临床前服务的专业能力与龙头效应显著。报告期内,公司高毛利的生物科学业务服务范围和科研能力持续提升,积极拓展小核酸/多肽/抗体/ADC/CGT等业务,收入占比已超51%。 2.CMC:强服务能力推动后期项目持续放量,盈利能力提升空间较大。2023年,公司CMC收入为27.11亿元(+12.6%),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速主要是后期及商业化订单增加所致。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CMC服务涉及885个项目,包括29(+14)个工艺验证和商业化项目、27(+3)个PhIII项目、170个PhI/II项目、659个临床前项目;毛利率为33.7%(-1.2pp);主要是产能处于爬坡期所致。 3.临床CRO收入快速增长,毛利率持续改善。2023年,公司临床CRO收入为17.4亿元(+24.7%),毛利率为17.1%(+5.6pp);主要是当前大环境下,药企优先推动临床阶段项目,基于前期积极布局,当前公司临床业务逐步放量,毛利率持续改善。报告期内,公司临床CRO服务项目1,035个,包括83个PhIII临床试验、443个PhI/II临床试验和509个其它临床试验;SMO服务项目1,450+个,覆盖120+个城市600+家医院和临床试验中心。 4.大分子与CGT仍处于投入期,收入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大分子与CGT收入为4.3亿元(+21.1%),毛利率为-8.3%(-6.1pp);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业务持续发展所致,板块仍处于投入期,盈利能力仍有显著提升空间。 投资建议:基于全球医药融资端环境仍待改善及新兴业务仍处于投入期,我们调低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7.6、20.6、23.7亿元,EPS分别是0.99元、1.15、1.33元,对应PE分别21.3、18.3、15.9倍。随着融资环境改善,公司基石业务稳健发展,新业务快速成长,前景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融资环境恶化。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