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29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骏创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8 12.11 -- -- 12.29 1.49% -- 12.29 1.49% -- 详细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快速增长, 推动公司营收稳步提升顺应汽车轻量化趋势, 实现营收和利润同步快速增长, 具体来看: (1) 收入端: 2024年 Q1公司实现营收 2.1亿元, 同比+32.1%, 归母净利润 0.26亿元, 同比+33.1%, 营收与利润实现同步大幅度增长。 根据中汽协数据, 2024Q1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211.5万辆和 20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 28.2%和 31.8%, 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客户需求增长, 公司配套于新能源汽车客户的汽车塑料零部件随之增加。 (2) 费用端: 2024Q1整体期间费用率为 10.8%, 同比 -2.6pct。 其中 2024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7.3%/3.2%/-0.5% , 同 比 分 别 -0.6/+1.9/-1.6/-2.3pct。 其中管理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增加管理人员薪酬、 折旧摊销费用、 差旅费用、 商业保险等办公费用; 财务费用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3) 利 润 端 : 2024Q1公 司 毛 利 率 / 净 利 率 分 别 为27.1%/12.0%, 同比分别-0.8pct/-0.2pct。 深度配套 T 公司, 海外扩张奠定中长期成长空间配套 T 客户奠定成长空间, 设立美国子公司, 持续推进北美产能布局。 2017年, 公司成功为 T 客户的一级供应商解决了产品品质异常问题, 并通过了 T 客户对公司技术、 工艺、体系、 价格等方面的评审, 成为其直接合格供应商。 2019年, 迅速积累定点项目, 扩大与 T 客户的合作。 为匹配 T 客户产能扩张, 公司 2021年开始海外扩张。 2021年成立骏创北美, 2022/2023年骏创北美收入分别为 880/5341万元, 收入占比分别为 1.50%/7.64%, 增长迅猛; 2022年, 公司为进一步开拓北美市场, 成立骏创墨西哥, 通过骏创北美间接持股 70%。 2024年 4月公司表示,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 公司配套于主要客户 T 公司的产品外销收入增幅较快,已在美国设立子公司, 未来将积极拓展海外汽车零部件市 场, 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开拓北美新客户、 新订单, 海外业务有望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9.8、 13.0、 16.3亿元,EPS 分别为 1.18、 1.58、 1.98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10.3、 7.6、 6.1倍, 考虑到公司未来产能释放的预期, 给予“买入”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 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 (2)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3) 核心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4) 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5) 海外产能建设及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7 13.33 -- -- 13.59 1.95% -- 13.59 1.95% -- 详细
5月销量同比增长,新能源及出海策略顺利6月 6日, 长安汽车发布 5月产、销快报: 公司 5月总销量20.68万辆,同比上升 3.3%, 1-5月公司总销量 110.90万辆,同比上升 12.0%。 其中自主品牌 5月销量 17.10万辆,同比上升 4.7%, 1-5月销量 93.24万辆,同比上升 11.6%。 自主乘用车 5月销量 12.32万辆,同比上升 1.3%, 1-5月销量 68.36万辆,同比上升 8.5%。 自主品牌新能源同比大幅上升: 5月公司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售 5.50万辆,同比上升 87.8%。 1-5月销售 23.55万辆,同比上升 72.7%。 海外销量同比大幅上升: 5月公司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3.33万辆,同比上升 72.9%, 1-5月销售 17.39万辆,同比上升80.8%。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1,850.7、 2,197.9、2,563.1亿元, EPS 分别为 1.08、 1.29、 1.57元,当前股价对应 PS 分别为 0.7、 0.6、 0.5倍, 考虑公司新能源战略与出海战略稳步推进,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 新车型推广不及预期; (2) 汽车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3) 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隆盛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7 18.15 -- -- 19.43 7.05% -- 19.43 7.05% -- 详细
隆盛科技长期从事 EGR 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3年开启非道路工程机械 T4阶段、乘用车混合动力 EGR 市场、天然气重卡喷射气轨总成市场新空间。业务拓展至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新能源汽车精密零部件以及航空航天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公司铁芯业务随之高增,目前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国内 EGR 龙头,受益于 PHEV 放量混动汽车实现节油的关键在于混动系统发动机采用高压缩比技术路径,但较高的压缩比会带来爆震倾向大、改善油耗程度有限等问题。混动系统发动机中引入 EGR 可吸收部分放热量,降低负荷区泵气损失、最高燃烧压力和温度峰值,有效抑制高压缩比下产生的爆震倾向问题,并可改善发动机油耗。目前,主流车企均采用 EGR 技术以改善 PHEV 车型的油耗和抗爆震性。 公司从 2004年创办至今一直专注于 EGR 业务的拓展和技术的提升,牵头制定了 EGR 相关行业标准,在商用车特别是轻型商用车领域,是国内头部企业。 随着乘用车插混技术和增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 EGR 也迎来新增量,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目前公司 EGR 产品配套的新能源车企有比亚迪、吉利、奇瑞、上汽、东安动力、智新科技等。公司 EGR 系统模块产品已全面覆盖比亚迪第四代 DMI 混动发动机,同时,公司已完成配套开发比亚迪第 5代 DMI 发动机 EGR 系统产品。 铁芯客户优质,需求高增公司前两大电机铁芯客户特斯拉和联合电子 2023年分别位列国内驱动电机供应商装机量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同时,2023年公司成功开发了弗迪动力、星驱动力、金康动力、博世等一系列直供客户,间接供货比亚迪、吉利、蔚来、上汽、奇瑞、理想、长安、赛力斯、小米、光束汽车、日系汽车品牌等。公司电机铁芯配套包括 Model 3、Model Y、长安深蓝、阿维塔、吉利银河、帝豪、领克 06/07/08、问界 M7/M9、比亚迪方程豹、理想 MEGA、蔚来 ET5、小米 SU7、上汽智己、荣威、奇瑞智界的一系列优质车型。 目前公司马达铁芯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固有客户项目稳定供应并有增长,去年4季度新承接的某国内头部新势力铁芯项目批产,车型爆款量能迅速增加,二季度有望持续快速增长,保证公司的高速发展。公司建设投资的无锡隆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胡埭新工厂项目一期设备投入已经完成,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公司新投入 7条冲压产线将在 2024年逐步到位,能满足客户更多的订单需求。除了马达铁芯产品外,公司已经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开发铜排,Busbar,平衡盘,ECU 冲压件等相关产品,计划为电驱动客户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产品应用到新能源电机驱动系统上。 精密零部件客户优质,稳健发展产品主要供给国内外 Tier1的头部企业和国内头部的新能源企业,例如欧美及合资客户(博世、联合汽车电子、博泽、马勒、慕贝尔等)、日系客户(东海理化、日立、塔尔基、理昌、阿尔卑斯等)、国内客户(延锋恺博、均胜电 子、蔚来、金康动力、图达通、中国中车等);其中,公司产品还直接配套国内头部两家手机转型进入汽车板块的优质客户,后续将继续稳健发展。 航空航天业务勾勒第三成长曲线公司控股子公司微研中佳拥有宇航产品、军工产品、精密模具、工装、自动化装备的设计/加工/制造和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成套方案的解决能力,为国内航天、卫星、空间站等业务提供产品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大型军用无人机结构件、小型军用无人机结构件、卫星太阳翼铰链、卫星太阳翼压缩释放机构、卫星太阳翼驱动机构、卫星姿态控制机构、空气分子泵及叶片等项目的精密零件及部件。2024年第一季度,微研中佳与国内商业航天独角兽银河航天签署为期 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就卫星能源模块、通讯模块、控制模块的核心零部件的精密加工、生产组装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投资建议:公司 EGR 受益 PHEV 放量,铁芯业务客户优质,产能正在快速提升,积极布局航天等新业务。我们预计 2024、2025、2026年公司分别盈利 2.29、3.05、3.70亿元,分别对应 18.3、13.8、11.3X PE,维持 “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爱柯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7 15.45 -- -- 15.48 0.19% -- 15.48 0.19% -- 详细
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优化2024Q1整体营收表现亮眼,盈利提升显著,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具体来看:(1)收入端:公司2023/2024Q1实现营收59.6/16.4亿元,同比+39.7%/+30.7%;归母净利润9.1/2.3亿元,同比+40.8/%+36.9%。(2)费用端:2023年整体期间费用率为10.6%,同比+0.4pct。其中,2023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4%/5.40%/4.71%/-0.97%,同比-0.1/-0.5/-0.1/+1.1pct,财务费用变化主要系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益减少所致。2024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4%/5.20%/5.06%/1.80%,同比-0.1/-0.7/-0.1/+0.8pct。(3)利润端:公司2023年毛利率达29.1%,同比+1.3pct;2024Q1毛利率达29.7%,同比持平;2024Q1净利率达14.9%,同比+0.9pct,盈利能力稳定提升。 全球化布局持续优化,产能陆续释放具备增长潜力有序推进产能建设,为公司全球市场份额提升奠定基础。据公司公告,公司计划新增匈牙利产能基地保障欧洲客户配套,此外墨西哥一期于2023Q3投产,配套北美整车厂客户;墨西哥二期工厂已于2023年开工建设,计划于2025年释放产值,生产中大件铝压铸产品;马来西亚生产基地也在推进中,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竣工,用于完善产业链配套,保障原材料供应;同时规划压铸车间和配套的加工车间,用于直接出口美国的汽车铝合金零件生产。国内产能方面,安徽马鞍山生产基地一期工厂(主导产品为动力、储能电池托盘一体化压铸结构件)于2023年投入量产,二期工厂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国内外产能落地将是公司订单落地的保障,实现公司产品在新能源背景下由小件拓展中大件,提升配套单车价值量。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77.3、98.8、124.4亿元,EPS分别为1.15、1.48、1.7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5、10.5、8.9倍。考虑公司竞争优势显著,海外扩张确定性较高,战略布局长远,未来增长潜力较大,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海外出货量不及预期;(2)核心客户流失风险;(3)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7 25.66 -- -- 25.72 0.23% -- 25.72 0.23% -- --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6 252.00 315.90 26.23% 254.30 0.91% -- 254.30 0.91% -- 详细
公司是国内新能源车领军企业,产能渠道布局领先公司成立于 1995年,凭借多年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实践,公司已经构建了从上游电池原材料、 IGBT、 SiC 等关键组件,到中游新能源三电系统、混合动力平台、整车电子、底盘、内饰等核心部件,再到下游汽车销售及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深度研发与精细成本控制能力。产能方面,公司目前国内合计规划产能已达 475万辆,海外合计规划产能已达 110万辆。渠道布局方面,公司五大渠道网络的总数已达到约 4099家,同时公司 2024年第一季度单店平均销售量达 176.4辆,单店销售效率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目前已实现全价格段布局,高研发投入推动品牌向上公司早在 2007年就前瞻性地提出了“袋鼠”企业发展模式,并开始布局新产业、新赛道的一体化产业构建。通过十余年的实践,公司目前已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覆盖,有效降低了原材料价格剧烈变化的风险,同时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因此在 20万元以下车型拥有了一定的定价主动权。此外,公司依托国内汽车行业第一的研发投入金额,构建了一个包含刀片电池、第五代 DM 混动技术、 e 平台 3.0EVO 等多项颠覆性技术及应用的技术鱼池,推动比亚迪品牌的持续向上发展。 “产能出海”与“舰队出海”双管齐下助力公司全球化扩张预计到 2024年,公司将迎来海外投产的高峰时期。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合资工厂已经正式投产,泰国工厂与巴西工厂均计划于 2024年下半年正式投产,产能面向中亚、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叠加公司近两年将交付使用 8艘大型汽车运输船,公司出海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在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向上的大背景下,公司有望实现国内与海外市场份额的同步提升。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 394.79、 548.30和 684.21亿元,按照最新股本测算,对应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 13.56、 18.83和 23.50元/股,按照最新股价测算,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18.48、 13.31和 10.67倍。考虑到公司在新能源车的成本控制、技术研发、市场声量、出海布局中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新能源渗透率不及预期与海外贸易壁垒增多风险、公司智能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江淮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6 15.85 -- -- 16.18 2.08% -- 16.18 2.08% -- 详细
5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商用车销量同比上升6月 12日,江淮发布 5月产、销快报: 公司 5月总销量 3.46万辆,同比下滑 11.8%, 1-5月公司总销量 17.32万辆,同比下滑 8.3%。 乘用车同比下滑: 5月公司乘用车销售 1.46万辆,同比下滑 30.9%,其中轿车销售 0.67万辆,同比下滑 0.1%, SUV 销售 0.65万辆,同比下滑 49.5%, MPV 销售 0.13万辆,同比下滑 7.5%,新能源乘用车销售 0.27万辆,同比下滑 6.0%。 1-5月公司乘用车销售 6.46万辆,同比下滑 28.7%,其中轿车销售 2.7万辆,同比下滑 9.4%, SUV 销售 3.0万辆,同比下滑42.1%, MPV 销售 0.73万辆,同比下滑 15.4%,新能源乘用车销售 1.1万辆,同比上升 21.8%。 商用车销量同比上升: 5月公司商用车销售 2.0万辆,同比上升 10.4%。 1-5月公司商用车销售 10.9万辆,同比上升10.6%。 与华为合作,搭载华为最新技术的车型快速推进2023年 12月 1日,华为与江淮签署了《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 ,双方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5月 20日,江淮迎来 60周年庆,江淮官微称江淮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与华为携手打造的豪华智能新能汽车即将推出。位于肥西中派片区的江淮高端新能源汽车基地“超级工厂”,将负责江汽和华为合作车型的生产,目前,“超级工厂”设备安装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分系统调试及人员招聘。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484.9、 692.0、 807.1亿元, EPS 分别为 0. 12、 0.27、 0.44元,当前股价对应 PS 分别为 0.7、 0.5、 0.4倍, 考虑公司历史底蕴悠久、业务板块全面,叠加与华为合作,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 新车型推广不及预期; (2) 汽车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3)与华为合作进度不及预期。
风神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5 5.88 -- -- 6.03 2.55% -- 6.03 2.55% -- 详细
事件描述河南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发布,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扩能增效项目”列入其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充分利用风神轮胎西厂区现有产能,投资14.64亿元,建设年产2万条巨型工程子午胎生产线以及生产厂房、动力站等配套设施。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审查同意了该项目的节能报告,目前各项审批手续已基本完成,预计6月份开工建设。 事件点评巨胎作为轮胎行业的金字塔顶,高壁垒享受高溢价。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巨型全钢子午线工程轮胎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全球全钢巨胎产量约为22.1万条,至2026年将上升至33.8万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于巨胎的使用环境异常苛刻且工作时间长,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从研发到生产以及客户导入均需投入大量资源,所以单位价值较高;此外,巨胎为易耗品,年度更换需求稳定,所以市场规模相对较大,替换客户基本为大型工矿企业,如卡特彼勒、五矿、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资源品的长景气周期,预计巨胎需求持续向好。 公司作为巨胎头部企业,深耕多年终放量。公司布局巨胎市场多年,在多矿种经历6000-8000小时的长周期测试后,终于于2023年实现了巨胎49、51、53、57、63寸的持续放量,随着巨胎新建产能的爬坡,以及针对客户需求产品的新品推出,销量显著增长,越大的尺寸将会有更高的盈利,产品结构也在持续改善。目前2万条巨胎环评已经报批,成长空间持续打开。 TBR业务接地气,倍耐力工业胎海外协作打开想象空间。公司自2023年对TBR业务做了接地气的调整,推出了多种单品,对产品花纹和子品牌都做了增强,扭转了红海市场的颓势。虽然公司目前没有海外工厂,但是中国化工橡胶同样也是倍耐力工业胎的控股股东,对其现有集团下同类国内及海外资产的协同整合,也为海外布局打开新思路。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59\0.70\0.93,对应公司6月21日收盘价5.84元,2024-2026年PE分别为9.9\8.3\6.3,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政治经济变动风险:国际竞争环境日益复杂,逆全球化趋势不断抬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断链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天然橡胶是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作为大宗商品面临贸易政策、汇率、资本市场状况等风险;国际贸易壁垒提升风险:随着欧美对中国轮胎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活动,巴西、印度等过也逐渐加入进来,增加了我国轮胎企业的出口成本等。
力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5 3.43 -- -- 3.95 15.16% -- 3.95 15.16% -- 详细
近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7.68亿元,同比-21.79%;实现归母净利润2421.22万元,同比-84.35%,主要系本期收入规模减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研发投入增加等,导致净利润减少;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320.77%;2024年Q1,实现营收14.06亿元,同比+28.55%,环比-42.32%;实现归母净利润1544.04万元,同比-62.05%,环比+141.1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02.94万元,同比-64.44%,环比+107.75%。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至5.95%(同比-2.89pcts);2024年Q1,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6.54(环比+4.56pcts)。 分产品来看,2023年,乘用车及其配件/摩托车及其配件/内燃机及其配件分别实现营收37.34/20.33/4.00亿元。 汽车板块低开高走,未来整体逐步向好。2023年,乘用车及其配件实现营收37.34亿元,同比下降35.52%。年初,受到促销政策导致汽车消费提前透支和市场价格波动引发持续观望等多重因素影响,汽车消费恢复相对滞后;随着国家和地方促销政策的有力推动,市场需求逐步释放。2023年,公司成功推出睿蓝7、曹操60、S6Pro、X6Pro四款车型。在研发方面,推出了新一代GBRC水晶架构,对硬件、软件层进行迭代升级;在电池开发搭载上实现换电与非换电,以及不同规格胶囊电池的可自由切换,保障用户里程无忧。同时,力帆已具备比较完备的自动驾驶开发流程体系,其中搭载激光雷达的11V5R1L高阶L2+智能驾驶车型睿蓝7也即将在2024年量产发布。海外市场方面,获取燃油车欧盟证书、俄罗斯OTTC证书等认证。 摩托车板块国际市场蓬勃发展,研发端持续发力。2023年,摩托车及其配件实现营收20.33亿元,同比下降4.37%。摩托车板块,公司主力打造的产品有KPV350、蓝鲟150、NEW-KPR200、星舰3X四款车型。 2023年,受行业整体销量下降影响,摩托车业务略有下滑,但海外市场方面需求强劲。2023年,全国摩托车出口832万台,同比增长8.8%,公司整体海外业务同比亦增长了14.80%。公司抢抓电摩出海风口,摩托车板块部分车辆及零部件已获取欧洲EEC认证、美国EPA认证、美国CARB认证、美国DOT认证等;同时,持续搭建电动车及符合欧五排放标准的燃油摩托车产品。研发方面,摩托车板块完成300CC、400CC、600CC排量机车平台搭建;同时,完成力帆电喷平台升级及欧五电喷功能的基本开发。 换电方面,公司作为换电车辆的主机厂,具备推动换电生态标准化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积极协同地方政府及换电生态合作伙伴打造换电生态圈,充分发挥换电汽车节能环保、高效补能的优势,联合推动电池包标准化、数据基础设施高效化、可充可换双效补能模式的落地,并在电池按需租用、改善二手车保值率、助力电池回收等方面发力,精准抓取用户需求。 【投资建议】公司紧抓汽摩出海趋势,2024年一季度,利润端环比提升;汽车、摩托车板块均紧跟行业趋势,聚焦核心产品。因此,我们预测,2024-2026年,公司有望实现营业收入72.85/77.13/81.3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63%/5.88%/5.51%;归母净利润0.40/1.56/1.9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5.27%/289.48%/22.91%;对应EPS分别为0.01/0.03/0.04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342/88/72倍,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新泉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4 40.99 38.32 -- 41.39 0.98% -- 41.39 0.98% -- 详细
事件:公司完成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购买。 公司推进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彰显长远发展信心。公司于6月18日发布公告,截至公告发布日公司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非交易过户和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买入公司股票925.9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9%,成交金额3.96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成交均价约42.79元/股。公司在4月29日发布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6月3日参与认购的员工完成3.96亿元的认购资金缴纳,认购金额接近4亿元的上限,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及核心员工对公司发展的信心。此次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充分调动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和业务技术骨干,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外饰业务及集成化产品有望提升单车价值量,有望打开新增长空间。公司不断拓展新能源市场,进入国际知名品牌电动车企、理想、吉利、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企新能源车型配套体系;在传统内饰件稳健发展的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外饰业务,2023年保险杠总成及外饰附件营收均实现翻倍以上同比增长;公司积极推进常州外饰件基地项目及上海智能制造基地升级一期扩建项目,常州工厂投产后将新增年产能保险杠总成50万套、汽车轮眉饰板50万套、尾门/翼子板总成50万套、门内护板总成50万套;上海扩建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年产能仪表板总成50万套,同时将能够满足客户Tier0.5级配套要求,为客户配套模块化、系统化的集成产品,预计外饰产品及集成化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单车配套价值量,增强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粘性,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持续推进欧美产能布局,海外业务有望成为重要增长点。公司持续推进北美及欧洲市场布局,北美方面,公司拟投资400万美元在加利福尼亚州设立新泉美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600万美元在得克萨斯州设立新泉(得克萨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截至目前以上美国子公司均已设立完成,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开拓北美新客户、新订单。墨西哥新泉扩建项目预计亦将于2024年12月投产,随着墨西哥工厂销售规模持续扩张、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预计规模效应下其盈利能力有望改善;欧洲方面,公司拟向斯洛伐克子公司增资4500万欧元,此次增资有望进一步提升斯洛伐克工厂产能,增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助力公司加速拓展欧洲市场。 预测公司2024-2026年EPS2.31、3.06、3.96元,可比公司2024年PE平均估值24倍,目标价55.4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需求低于预期、乘用车、商用车产品配套量低于预期、海外工厂盈利低于预期。
立中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4 19.10 -- -- 19.28 0.94% -- 19.28 0.94% -- 详细
事件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立中合金于近日获得某重要战略客户关于一体化压铸铝合金材料的项目定点。 本项目预计于 2024年 7月 1日开始执行,项目期为 2024年 7月 1日至 2027年 6月 30日,项目周期内销售量约 7.5万吨,交易金额预计超 15亿元。项目到期前 1个月无异议,自动顺延一年。 点评免热合金订单重磅落地, 公司性能优秀业内遥遥领先。2023年 12月 26日,立中集团公告取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免热处理合金材料认可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 2023年 12月 29日,立中集团公告与帅翼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经友好协商决定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展战略,进一步将铸造铝合金业务做大、做强。 2024年 5月 20日, 公司公告再获某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免热处理合金材料的资质认证。 立中集团为国内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合金材料的先行者,并已研发推出再生低碳、复合性能等衍生系列免热处理合金材料,拥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体化压铸市场加速成长,免热合金从 1到 10。 自 2020年特斯拉首次宣布将一体化压铸技术用于 ModelY 车型后,各车企纷纷跟进,新势力中蔚来、极氪、高合、小鹏已有应用一体化压铸的车型发布,沃尔沃、大众、奔驰等传统车企同样加速一体化压铸产业化进程,压铸厂文灿股份近日收到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一体化压铸共计 3个前舱、后地板项目,一体化压铸渗透率预计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免热合金材料作为一体化压铸的必然之选受益颇多,我们测算到 2025年国内/全球免热合金市场规模将达到 99.1/172.8亿元,国内企业中公司具备技术、客户、 产能三大优势,市占率将稳步提升。 车轮业务再获历史大订单, 盈利能力有望再提升。 公司子公司天津立中、立中墨西哥于近日分别收到某国际知名豪华车企(客户 1)和某国际知名车企(客户 2)铝合金车轮项目的定点通知。客户 1项目预计周期内销售金额约 81.99亿元;客户 2项目预计周期内销售金额约 9.56亿元。 此次公司拿下约 91.55亿的订单,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订单,年均销售金额 10.7亿元,也均为历史之最。此次拿下大订单,一方面彰显公司车轮高端铝合金车轮产品开发设计、技术质量、生产保障能力全球领先,另一方面公司车轮业务海外盈利能力高出国内,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再度提升。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66/11.86/13.91亿元,EPS 分别为 1.69/1.87/2.20元,对应 PE 分别为 11.41/10.26/8.74倍。维持“买入”评级。
保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4 33.77 -- -- 34.26 1.45% -- 34.26 1.45% -- 详细
【事项 】 近期,公司获得全球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温度传感器线束的 Global项目定点,生命周期总金额 1.8亿元人民币,根据项目计划,量产时间为 2026年二季度。 【评论】 持续新增定点项目,空悬与传感器业务未来可期。 据公司数据, 2024年以来,新获得定点 13个,全生命周期金额超 67.7亿元。其中,空悬产品定点 7个,总金额 54.6亿元,占比 81%;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定点 5个,合计金额 7.3亿,占比 11%; TPMS 全球项目定点 1个,合计金额 5.78亿,占比 8%。当前,公司空气悬架系统主要集中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公司通过对减震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逐步自制,产品性价比不断提升,上车价格将进一步下探,其市场空间也将同步扩大,公司有望拿下更多项目定点。同时,随着智驾级别不断升级,单车智能化程度提升,其对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公司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域控制器等智驾产品将迈入“快车道”。 传统业务份额提升,新业务快速成长。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58.97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 3.79亿元,同比+77%,扣非净利润 2.94亿元,同比+252%。 2024年 Q1,公司实现营收 14.83亿元,同比+25%,归母净利润 0.68亿元,同比-27%,扣非净利润 0.65亿元,同比-8%。 2023年公司 TPMS、汽车金属管件、气门嘴等传统业务份额提升,分别实现营收 19. 11、 14.21、 7.84亿元,同比+29%、 +6%、 +10%;空气悬架、传感器等新业务快速成长,分别实现营收 7.01亿元、 5.31亿元,同比+175%、 +45%。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客户降本需求旺盛,公司有望通过提升核心部件自制率、推动上游降本等方式挖掘内部降本潜力,同时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多新项目定点,实现收入和盈利的持续稳定增长。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后续降本增效有望逐步恢复。 2023年公司毛利率27.40%,同比-0.6pct;净利率 6.47%,同比+1.71pct。 24Q1公司毛利率29.45% , 同 比 / 环 比 +1.21/+3.27pct ; 净 利 率 4.60% , 同 比 / 环 比-3.42/+2.15pct。 Q1盈利能力承压,主要原因系股权激励费用、海运费上升等因素影响。展望 24Q2及全年,随着公司营收上升,激励费用占比将下降,同时伴随公司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其他费用,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恢复。 【投资建议】 短期,随着新项目逐步进入量产,公司营收体量有望持续提升,同时伴随公司降本增效措施,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中长期,在汽车新能源、智能化趋势下,公司凭借空悬与传感器等产品拿下更多客户,同时不断完善在全球多个主要汽车市场的本地化经营能力,成长为国际化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74. 13、 94.60和 108.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48、5.97和 6.94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2. 11、2.82和 3.27元,对应 PE 分别为 17、 13和 11,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中集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1 9.82 12.46 34.56% 9.77 -0.51% -- 9.77 -0.51% -- 详细
全球物流及能源装备龙头,经营业绩显著改善。公司为全球物流及能源装备领域龙头,受益集装箱和海工景气复苏,公司1Q24收入同比+21.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656.2%,经营业绩显著改善。 集装箱行业景气提升,公司作为全球龙头业绩有望复苏。24年随着中美逐步进入补库存周期,全球商品贸易回暖,WTO预计24/25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速为2.6%/3.3%,较23年的-1.2%逐步复苏。集装箱需求和全球商品贸易量正相关,商品贸易复苏有望带动集装箱需求提升。同时红海航线改道后,航线拉长、航时增加使得部分集装箱无法及时回流,在岸港口可能面临集装箱空缺问题。船东为保证运输效率,如果加大运力投入或减少港口挂靠,将导致部分港口拥堵,进一步降低集装箱周转效率,刺激短期需求提升。1-4M24我国集装箱累计产量已同比+164%,呈现显著复苏趋势。公司是全球集装箱行业龙头,公告显示23年标准干货箱、冷藏箱、特种箱产量均保持全球第一。1Q24公司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同比明显回升,其中干货箱销量49万TEU,同比+499%。未来随着全球商品贸易复苏和短期地缘政治的催化,公司集装箱销量有望持续回暖,集装箱业绩有望持续复苏。 海工景气周期向上,公司海工业绩修复可期。21年以来全球原油需求复苏,海上勘探资本开支持续增长,带动海工油气装备需求上行。根据克拉克森,23年末全球钻井平台利用率88%,预计24/25年将提升到91%/93%。同时伴随着行业10年下行期,供给端产能大幅出清,供需错配下,钻井平台造价、租金持续上行。 公司海工装备技术领先,截至4M21公司建造和交付的深水半潜式平台全球份额25%,排名世界第一。此外,近年来全球海风景气向上,WindEurope预计24/25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5.0/6.7GW,同比+32%/+33%。我国23年海风新增装机6.8GW,我们预计24/25年新增装机10/15GW,保持较高增速,海风建设高景气有望带动风电安装船需求释放。公司能够批量设计、建造海上风电安装船、模块化升压站等装备,技术领先,海风业务收入有望实现长期增长。23年公司海工业务收入105亿元,同比+81%;净亏损0.31亿元,同比减亏3.03亿元。未来伴随行业周期上行,设备造价、租金持续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海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96/1676/181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4.0/34.2/44.7亿元,对应PE为22X/16X/12X。考虑到集装箱和海工行业景气度向上,以及公司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我们给予公司24年28倍PE,对应目标价12.46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全球商品贸易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1 252.88 -- -- 258.74 2.32% -- 258.74 2.32% -- 详细
在一个宏大叙事已经被反复讨论的产业发展中后段,我们为何要重新来探讨一些底层的思考?哪些问题是重新燃起我们研究的欲望的?哪些判断又是我们一叶障目而盲人摸象的?回首过往 3年的策略报告,以及最近的一些路演心得,我们汇总了这样一篇问答形式的点评报告,期待能引起大家新的讨论。 所有的问答将从比亚迪展开,探讨他短期、中长期的竞争力/壁垒,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而展开探讨汽车行业的一些底层逻辑和规律。同时特别针对与丰田的对标,来展望海外的机会和风险。 核心观点及话题: 需求在 2021年时就显示出了分化和退化,竞争加剧是必然结果。制造业在部分领域的先发优势必须被尊重,但同时方差也在被逐步抹平。 竞争让行业进入了烧钱抢份额的恶性循环。唯有破圈,才能打破这个死亡螺旋。跟随策略,红海思维下不可能发现蓝海。 品牌可承载的用户随着品牌的区隔度同步衰减,单个品牌的销量承载力有限。多品牌运营能力,是我们多次提过的“下一个时代的王”所必须的素质之一(另一个是下文提到的‘管理’)。类比曾经的大众,公司具备超越的硬件条件,但还需要沉淀。 出海不易,丰田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而当下似乎海外人心不齐。对于出海,不可刻舟求剑地预期成长路径,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直线成长,其中的市场、政策、宏观风险需要客观评估。 再次回到‘宿命论’,他绝对不是车型周期决定的,应该站在更高维度理解‘宿命论’的成因。是否有足够的东方智慧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企业经营惯性与市场环境间的偏离,是我们未来观察公司能够跨越周期的重要细节要素。 投资分析意见:竞争格局加剧,我们看好快速变革下仍能持续提升市占率的公司将有极大可能走到这场大变局的终点。综合考虑公司海外市场的表现,公司高端产品份额的提升,以 及 国 内 原 材 料 成 本 降 幅 的 缓 慢 释 放 , 上 调 公 司 2024-26年 营 收 预 测 由8105/9307/10506亿元至 8292/9689/10941亿元;上调净利润预测由 336/415/506亿元至 360/443/5 13。对应 PE 为 20/16/14倍,考虑到公司份额的持续提升,以及超越同行的盈利水平,维持增持评级。 核心假设风险:海外政策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格局恶化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1 12.18 -- -- 12.08 -0.82% -- 12.08 -0.82% -- 详细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90.07亿元,同比+4.63%;归母净利润18.86亿元,同比+39.62%,主要系公司吸收合并完成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政策对上年同期报表进行了重述;扣非归母净利润14.64亿元,同比+110.19%。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3亿元,同比-10.03%;归母净利润4.54亿元,同比+35.19%;扣非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99.01%。我们认为:公司防务航空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各子公司保质保量完成防务产品生产任务,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且科研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不断提升产品交付质量和进度;民用航空产业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多型产品完成CTSOA取证、STC适航取证,乘客电源、机轮刹车等加速设计更改,消防吊桶、光电吊舱等应急救援产品实现批量交付,有望为公司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主业航空产品稳步增长,研发投入不断扩大2023年,公司航空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47.38亿元,同比+8.63%,占总营收比例85%;防务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10.57%,均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公司毛利率29.73%,同比-1.81pct;净利率7.41%,同比-0.65pct。期间费用率为21.76%,同比-0.11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94%/8.45%/0.34%/12.03%,同比分别-0.04/-0.68/-0.85/+1.38pct。我们认为,航空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公司产品谱系全面,应用领域广泛,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机载产业链,具有明显的专业领域竞争优势,市场份额较大;且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同时具备较强的新产品、新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公司在航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望为其业绩稳步提升提供支撑。 吸收合并工作圆满完成,优势互升提高核心竞争力2023年,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交易顺利完成,更名为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机电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承担航空机电产品的市场开拓、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维修保障的全价值链管理,为航空装备提供专业配套系统产品,在国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我们认为,本次吸收合并有利于公司整合吸收合并双方资源,优化航空工业机载板块的产业布局,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竞争力,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产业,在协同发展、产业拓展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预计24年利润额保持增长公司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坚持打造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基于综合平衡,公司提出2024年经营计划,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5.22亿元,同比-1.67%,其中防务业务收入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及订货合同调整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有所下降;其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降本节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2024年预计实现利润总额24.37亿元,同比+8.0%。 盈利预测:基于公司预期2024年防务业务收入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及订货合同调整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其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我们合理下调预期:预计公司在2024-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从22.57/27.33亿元调整为20.84/23.48亿元,预计公司2026年归母净利润26.02亿元,调整后对应PE分别为28.59/25.37/22.8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科技创新风险,安全、环保、质量风险,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29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