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姜雪晴

东方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机械、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2060001,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历,7年汽车行业研究经历,具有证券从业人员执业资格。曾供职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20日
短线
12.5%
(--)
60日
中线
6.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新泉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4 40.99 38.32 -- 41.39 0.98% -- 41.39 0.98% -- 详细
事件:公司完成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购买。 公司推进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彰显长远发展信心。公司于6月18日发布公告,截至公告发布日公司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非交易过户和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买入公司股票925.9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9%,成交金额3.96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成交均价约42.79元/股。公司在4月29日发布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6月3日参与认购的员工完成3.96亿元的认购资金缴纳,认购金额接近4亿元的上限,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及核心员工对公司发展的信心。此次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充分调动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和业务技术骨干,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外饰业务及集成化产品有望提升单车价值量,有望打开新增长空间。公司不断拓展新能源市场,进入国际知名品牌电动车企、理想、吉利、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企新能源车型配套体系;在传统内饰件稳健发展的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外饰业务,2023年保险杠总成及外饰附件营收均实现翻倍以上同比增长;公司积极推进常州外饰件基地项目及上海智能制造基地升级一期扩建项目,常州工厂投产后将新增年产能保险杠总成50万套、汽车轮眉饰板50万套、尾门/翼子板总成50万套、门内护板总成50万套;上海扩建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年产能仪表板总成50万套,同时将能够满足客户Tier0.5级配套要求,为客户配套模块化、系统化的集成产品,预计外饰产品及集成化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单车配套价值量,增强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粘性,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持续推进欧美产能布局,海外业务有望成为重要增长点。公司持续推进北美及欧洲市场布局,北美方面,公司拟投资400万美元在加利福尼亚州设立新泉美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600万美元在得克萨斯州设立新泉(得克萨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截至目前以上美国子公司均已设立完成,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开拓北美新客户、新订单。墨西哥新泉扩建项目预计亦将于2024年12月投产,随着墨西哥工厂销售规模持续扩张、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预计规模效应下其盈利能力有望改善;欧洲方面,公司拟向斯洛伐克子公司增资4500万欧元,此次增资有望进一步提升斯洛伐克工厂产能,增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助力公司加速拓展欧洲市场。 预测公司2024-2026年EPS2.31、3.06、3.96元,可比公司2024年PE平均估值24倍,目标价55.4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需求低于预期、乘用车、商用车产品配套量低于预期、海外工厂盈利低于预期。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12 13.20 19.80 47.43% 14.38 8.94% -- 14.38 8.94% -- 详细
长安汽车5月销量同比增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长安汽车2024年5月整体销量20.68万辆,同比增长3.3%,环比减少1.6%;1-5月累计整体销量110.90万辆,同比增长12.0%。根据乘联会初步统计,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批发/零售销量分别同比+0%/-3%,长安汽车5月销量同比增速优于行业平均。 5月自主品牌销量持续增长,深化提速布局泰国市场。5月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12.32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0.1%;1-5月累计销量68.36万辆,同比增长8.5%。5月自主品牌海外销量3.33万辆,同比增长72.9%,环比增长5.2%;1-5月累计销量17.39万辆,同比增长80.8%。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5.50万辆,同比增长87.8%,环比增长6.4%;1-5月累计销量23.55万辆,同比增长72.7%。长安启源5月交付1.36万辆,环比增长14.6%,1-5月合计交付5.78万辆。预计长安启源A07、A05和Q05将于下半年迎来升级焕新,并推出长安启源E07;到2025年,预计长安启源将向全球市场推出包括C798、C657、C390和B216在内的10款全新数智进化汽车产品。深蓝汽车5月交付1.44万辆,环比增长12.8%,1-5月合计交付6.72万辆,预计深蓝G318车型将于6月上市。阿维塔5月交付4569辆,同比增长162.9%,环比降低12.9%,1-5月累计交付2.43万辆,同比增长170.8%。 5月10日,阿维塔旗下第三款全新产品—阿维塔07亮相,新车定位中型SUV,预计将拥有纯电动以及增程两种动力形式(首次采用增程版本,预计年内阿维塔11和12将有望增加增程版本),预计价格在25-35万元。出海方面,长安牵手泰国产业链,本地化发展持续提速。2023年11月长安进入泰国市场,辐射全球右舵市场,并于泰国罗勇府开工奠基首个海外基地。预计该基地将于2025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首期产能10万台,后续将扩容至20万台,2024年聘请本地员工超过600人,本地化率超过80%,预计2026年本地化率将达到90%。在“海纳百川”计划的指引下,长安泰国持续本地化发展,预计2030年前导入至少15款全新产品,开拓泰国及东南亚汽车市场,打开海外增长空间。 公司成为全国首批L3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单位。2024年6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研究确定了9个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联合体,长安汽车成为全国首批L3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的单位。公司申报车型SL03i配备的L3级交通拥堵自动驾驶系统(TJP)准入试点是长安汽车“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公司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看好公司“电智化”转型进程。 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89.02、107.04、118.14亿元,维持可比公司24年平均PE估值22倍,目标价19.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长安福特销量低于预期、长安马自达销量低于预期、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低于预期、行业价格战影响盈利。
精锻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5-14 9.62 11.59 42.56% 9.76 1.46%
9.76 1.46%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 2023 年营业收入 21.03 亿元,同比增长 16.3%;归母净利润 2.38 亿元,同比下降 3.9%;扣非归母净利润 2.07 亿元,同比下降 3.8%。 4 季度营业收入5.98 亿元,同比增长 10.9%,环比增长 7.2%;归母净利润 0.50 亿元,同比下降32.6%,环比下降 17.4%;扣非归母净利润 0.39 亿元,同比下降 42.3%,环比下降27.1%, 2023 年利润端受可转债利息支出、员工持股计划费用支出、汇兑损益波动等因素影响略有承压。 2024 年 1 季度营业收入 5.04 亿元,同比增长 12.4%;归母净利润 0.47 亿元,同比增长 1.8%;扣非归母净利润 0.44 亿元,同比增长 2.8%。 据2023 年年报, 2024 年公司经营计划为集团营收同比增速不低于 25%。 公司拟向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5 元。 毛利率因产品结构调整下降, 费用率及现金流连续改善。 2023 年毛利率 25.6%,同比下降 2.8 个百分点; 4 季度毛利率 24.1%,同比下降 2.3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2.0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预计主要系产品结构调整所致。 2024 年 1 季度毛利率27.4%,同比下降 0.7 个百分点。 2023 全年期间费用率 13.1%,同比下降 0.3 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0.7 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 0.8 个百分点,主要系可转债费用增加及汇兑收益减少所致。 2024 年 1 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5.7%,同比下降 1.0 个百分点。 2023 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5.45 亿元,同比增长10.4%; 2024 年 1 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0.58 亿元,同比增长 20.0%。 在手订单充裕, 积极拓展新业务。 2023 年公司获得通用、长城、沃尔沃、 GKN、ZF、 伊顿、 H 公司等客户新项目定点, 全年新立项的新产品项目 41 项, 完成样件提交/小批量试生产的项目 64 项, 实现批产的新项目 35 项。 2023 年总成类产品营收4.14 亿元,同比增长 40.3%,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近 20%; 2023 年公司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产品销售额占比 22.9%,同比提升 1.8 个百分点。 2024 年公司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模块轴、齿类零件的市场开发, 同时加大铝合金材料和铝合金锻件的市场推广力度,培育新增长点;此外,公司积极参与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兴领域,预计新业务将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产能布局稳步推进, 加快国际化布局。 2023 年天津工厂/重庆工厂/宁波工厂分别实现营收 2.70/1.79/0.4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8.9%/74.7%/28.7%, 天津工厂二期、重庆精工新工厂、宁波新工厂等项目稳步推进,差速器总成、电机轴产能实现量产。 为匹配海外客户属地化配套需求,公司加快海外产能布局,海外泰国工厂一期布局预计将于 2024 年底完成,计划在年内规划欧洲/北美生产基地,预计海外产能布局将为公司海外业务发展提供保障。 调整收入、毛利率、费用率等,增加 2026 年预测, 预测 2024-2026 年 EPS 分别为0.62、 0.77、 0.91 元(原 24-25 年 0.71、 0.90 元) ,可比零部件公司 24 年 PE 平均估值 19 倍,目标价 11.78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齿轮业务配套量低于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乘用车行业需求低于预期。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13 14.17 19.34 44.01% 14.47 2.12%
14.47 2.12% -- 详细
长安汽车4月销量同比增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长安汽车2024年4月整体销量21.01万辆,同比增长 15.5%,环比下降 18.9%; 1-4 月累计整体销量 90.22 万辆,同比增长 14.2%。根据乘联会初步统计, 4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批发/零售销量分别同比+10%/-2%,长安汽车 4 月销量同比增速优于行业平均。 4 月自主海外及新能源销量延续同比高速增长,与华为合作稳步推进。 4 月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 12.31 万辆,同比增长 9.7%,环比减少 21.5%; 1-4 月累计销量56.04 万辆,同比增长 10.3%。 4 月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3.16 万辆,同比增长 93.2%,环比减少 4.9%; 1-4 月累计销量 14.06 万辆,同比增长 82.8%。 4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 5.17 万辆,同比增长 129.7%,环比减少 2.5%; 1-4 月累计销量 18.05 万辆,同比增长 68.6%。 4 月长安启源交付 1.18 万辆,深蓝汽车交付 1.27 万辆,阿维塔交付 5247 辆。 4 月 25 日,全球首款量产“可变新汽车”启源 E07 发布,启源 E07 基于 SDA 智能电动超级数字化平台打造,可实现 SUV 与皮卡之间双形态切换,据媒体报道新车预计将于 10 月上市,新车销量预期为 10 万辆/年;阿维塔 11 2024 款全面升舱,全系标配前排双零重力座椅、三颗隐藏式激光雷达、华为高阶智驾系统ADS 2.0 等,售价 30.08 万起。出海方面, 4 月 30 日长安汽车新能源品牌车型首次亮相中东,旗下深蓝汽车 DEEPAL S7 和长安启源 A05 两大重点车型参展阿联酋新能源汽车及智能交通展览会。目前长安汽车已在中东地区导入包含乘用车、皮卡和商用车在内的十余款车型,未来将继续加速扩大产品销售及服务网络,深化属地化运营。 据公司公告,公司预计不晚于 8 月 31 日与华为签订最终交易文件,预计合作落地后公司将有望持续受益于华为智能化技术赋能,智能化竞争力有望提升。 合资品牌 4 月销量同比向好。 长安福特 4 月销量 1.86 万辆,同比增长 32.9%,环比减少 13.3%; 1-4 月累计销量 7.42 万辆,同比增长 26.2%。长安马自达 4 月销量6051 辆,同比增长 52.0%,环比减少 1.3%; 1-4 月累计销量 2.53 万辆,同比增长41.7%。 4 月 25 日,长安马自达首款纯电数字平台的电动车型——MAZDA EZ-6 发布,新车基于长安 EPA 混动平台打造,搭载 14.6 英寸高清液晶触控大屏、 高通骁龙 8155 芯片、 零重力座椅以及智能电动尾翼,新车有望推动长马新能源转型加速。 预测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 89.02、 107.04、 118.14 亿元, 维持可比公司 24 年平均 PE 估值 22 倍,目标价 19.8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长安福特销量低于预期、长安马自达销量低于预期、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低于预期、与华为合作进度不及预期、行业价格战影响盈利
银轮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8 19.85 22.14 27.17% 19.64 -1.06%
19.64 -1.06%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 1季度营业收入 29.69亿元,同比增长 16.2%;归母净利润 1.92亿元,同比增长 50.9%;扣非归母净利润 1.79亿元,同比增长 62.3%。 1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 费用率略有下降。 1季度毛利率 21.6%,同比提升 1.4个百分点。 1季度期间费用率 13.2%,同比下降 0.3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主要系汇兑损失同比减少所致。 新客户、新项目持续突破,在手订单充裕。 公司深耕热管理领域,从商用车、乘用车、非道路热管理拓展至热泵空调、储能、数据中心等数字与能源领域热管理,持续突破新客户、新业务。 2023年公司累计获得 223个项目,新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超 61.06亿元,实现欧洲高端客户以及国内外客户新业务领域定点突破,新能源业务获得北美客户冷却系统及超充冷却模块、 国内造车新势力芯片冷却及集成模块、 比亚迪电池冷却板及冷却模块、宁德时代水冷板等项目;数字与能源业务获得阳光电源储能及光伏逆变器液冷机组、国内头部客户储能液冷、三变和江变等铝片式变压器换热器、日立能源等风电变压器换热器等新项目;数据中心液冷产品线实现拓展,集装箱式浸没式液冷产品主要服务海外客户, 应用场景包括矿机、边缘计算、预制式机房等, 同时向国内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客户拓展液冷模块等产品。 公司芯片冷却、 热泵、储能等产品聚焦头部客户,随着在手项目陆续投产放量,预计新能源汽车及数字能源业务将有望继续助力公司 24年营收及利润维持较高增速。 推进国际化产能建设,海外工厂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 公司海外产能建设全面提速, 2023年墨西哥工厂、 波兰工厂、美国莫顿后处理工厂均实现投产,墨西哥一期工厂在 4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墨西哥二期工厂预计 2024年批产,预计海外产能持续释放将有望带动海外工厂盈利能力继续改善。 预测 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1.06、 1.43、 1.79元,可比公司为汽车热交换器及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公司,维持可比公司 24年 PE 平均估值 21倍,目标价 22.2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配套量低于预期、工业及民用业务配套量低于预期、海外工厂盈利低于预期。
爱柯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6 19.51 25.41 71.81% 20.06 2.82%
20.06 2.82% -- 详细
业绩好于市场预期。2023年营业收入59.57亿元,同比增长39.7%;归母净利润9.13亿元,同比增长40.8%;扣非归母净利润8.76亿元,同比增长45.1%。4季度营业收入17.23亿元,同比增长39.1%,环比增长8.3%;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30.9%,环比增长56.5%;扣非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39.4%,环比增长44.2%。2024年1季度营业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30.7%;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36.9%;扣非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44.9%。 2023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9元。 毛利率环比连续提升,现金流大幅改善。2023年毛利率29.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4季度毛利率29.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6个百分点。2024年1季度毛利率29.7%,同比基本持平,环比较23年4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 2023全年期间费用率10.6%,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主要系汇兑收益同比减少2233万元所致。2024年1季度期间费用率13.3%,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主要系可转债确认财务费用1562万元所致。2023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06亿元,同比增长101.8%,主要系销售回款增加所致;2024年1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57亿元,同比增长73.5%。 新能源、智能化产品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新能源、智能化零部件订单获取及产品量产,2023年新能源汽车用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约30%;2023年铝合金压铸板块获得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寿命期内预计新增销售收入占比约90%,其中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占比约30%,三电系统占比约40%,智能驾驶与热管理系统占比约10%。公司获得理想、蔚来、Stellantis、Canoo、孚能科技、汇川技术、蜂巢易创、巨一科技等整车企业及Tier1多项新能源、智能化领域项目,同时开发多项大型汽车结构件新项目,预计中大型零部件尤其是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将有助于公司持续提升单车配套价值,为公司长远发展打开新增长空间。 持续推进国内外产能布局。马鞍山一期工厂于2023年投产,主要产品为动力、储能电池托盘一体化压铸结构件,二期计划有序推进;墨西哥一期生产基地已于2023年投产,墨西哥二期(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及三电系统零部件生产基地)已启动建设,计划于2025年正式投产;拟设立欧洲匈牙利子公司并建立生产基地,预计累计总投资额不超过8600万欧元。国内外产能逐步释放、欧美基地布局逐步完善,预计将持续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助力公司开拓全球新客户、新订单。 调整收入、毛利率、费用率等,增加2026年预测,预测2024-2026年EPS分别为1.21、1.53、1.92元(原24-25年1.28、1.63元),按24年PE估值,可比公司24年PE平均估值21倍,目标价25.4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汽车铝合金铸件配套收入低于预期、新能源车产品收入低于预期、募投项目达产时间晚于预期。
华域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6 16.79 25.30 54.46% 16.99 1.19%
16.99 1.19%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 1 季度营收 370.21 亿元,同比增长 0.6%;归母净利润 12.63 亿元,同比降低 11.9%;扣非归母净利润 10.85 亿元,同比降低 7.9%。 1 季度公司营收整体表现稳健, 利润端预计受产业链降价压力、 海外工厂产能爬坡、汇率波动等综合影响承压。 1 季度毛利率暂时承压, 费用率及现金流改善。 1 季度毛利率 12.5%,同比下降 1.3个百分点,预计主要受下游客户降价、新项目爬坡等因素影响。 1 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0.3%,同比下降 0.4 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0.3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 0.5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同比增长 0.4 个百分点,主要系利息支出及汇兑损失增加所致。 2024 年 1 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12.24 亿元,同比增长116.7%,主要系公司货款结算周期变化所致。 业外客户及海外市场持续开拓。 公司客户结构继续优化, 2023 年业外客户(含出口) 营收占比超过 50%,主要业外客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奇瑞、一汽大众等; 2023 年新获订单中国内自主品牌配套金额超过 40%,新能源业务超过 65%。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汽车座椅和被动安全等进入特斯拉、大众、通用、奥迪、宝马、奔驰等全球客户配套体系,轻量化铸铝、油箱系统及汽车电子等业务也已推向全球市场。 1 季度上汽集团销量整体承压, 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销量下滑幅度较大,预计业外客户及海外市场将成为公司营收稳步增长的重要助力。 推进业务整合创新及降本增效, 增强整体竞争力。 根据公司公告, 2024 年公司力争实现合并营业收入 1706 亿元, 并将营业成本控制在 1485 亿元之内, 根据以上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估算公司全年毛利率约为 13.0%。 公司将继续加快电驱动、智能化、热管理等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布局,加强各业务板块在架构、芯片、软件等方面的协同整合,满足不同客户在零部件到系统方面的多层次需求,提升整体竞争力;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持续的降价压力,公司将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持续做好业务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完善穿透式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以提振盈利水平。 预测 2024-2026 年 EPS 分别为 2.30、 2.42、 2.55 元,参照可比公司估值, 维持2024 年可比公司 PE 平均估值 11 倍,目标价 25.3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需求低于预期影响盈利、主要配套整车降价影响盈利
岱美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5-06 9.84 11.12 11.87% 10.14 3.05%
10.50 6.71%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营业收入58.61亿元,同比增长13.9%;归母净利润6.54亿元,同比增长14.8%;扣非归母净利润6.79亿元,同比增长26.0%。4季度营业收入14.53亿元,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5.0%;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7.3%,环比下降42.7%;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80.2%,环比下降43.8%。2024年1季度营业收入15.89亿元,同比增长15.8%;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26.9%;扣非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48.6%。1季度公司业绩稳步增长,预计主要系顶棚等业务前期所获订单持续放量所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同时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3股。 1季度毛利率同环比改善,现金流大幅改善。2023年毛利率27.3%,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4季度毛利率25.1%,同比提升1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0个百分点。 2024年1季度毛利率27.8%,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环比较23年4季度提升2.7个百分点。2023全年期间费用率12.6%,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主要系利息费用增加2591万元及汇兑收益减少6514万元所致。1季度期间费用率12.6%,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预计系汇率波动影响。2023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24亿元,同比增长155.4%;2024年1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53.0%。 传统业务盈利能力改善,顶棚业务助力单车价值提升。公司产品线从遮阳板、头枕、顶棚中央控制器等单品逐步拓展至顶棚及顶棚系统集成,实现模块化、总成化供货。2023年公司遮阳板/头枕/顶棚中央控制器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8.61/10.06/5.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9.2%/21.2%;毛利率27.5%/32.6%/17.2%,分别同比提升4.4/3.5/3.1个百分点;销售单价67.73/76.97/106.98元,分别同比提升4.7%/5.8%/5.4%。2023年公司顶棚及顶棚系统集成业务进入收获阶段,全年实现营收3.34亿元,毛利率26.2%;销售单价达2417元,远高于公司传统业务。随着公司顶棚业务产能持续释放,预计公司单车配套价值量将有望持续稳步提升。 顶棚产能扩张将为公司中长期增长奠定基础。2023年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9.08亿元,用于墨西哥顶棚基地建设项目(预计年产顶棚系统集成产品30万套、汽车顶棚产品60万套)以及舟山顶棚产品建设项目(预计年产顶棚产品70万套),预计2025年投产。据公司公告及投资者问答,公司顶棚业务已获得特斯拉、Rivian、通用、福特等北美车企定点,预计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全球顶棚产能布局将逐步完善,未来将有望继续获取顶棚项目新客户、新订单,顶棚业务将有望成为公司中长期增长的核心动能。 调整收入、毛利率、费用率等,增加2026年预测,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6、11.29、13.94亿元(原24-25年10.31、13.15亿元),可比公司24年PE平均估值21倍,对应目标价为14.9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北美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低于预期、特斯拉及其它车企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乘用车遮阳板、头枕、顶棚产品配套量低于预期。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4-04-29 63.31 78.08 45.64% 65.77 3.89%
65.77 3.89% -- 详细
业绩好于市场预期。 1季度营业收入 56.88亿元,同比增长 27.3%;归母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 43.4%;扣非归母净利润 5.96亿元,同比增长 41.8%。 1季度毛利率略有改善, 费用率下降。 1季度毛利率 22.4%,同比提升 0.6个百分点。 1季度期间费用率 9.3%,同比下降 0.8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 0.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 0.8个百分点。 1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4.58亿元,同比下降 32.5%,主要系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下游优质客户放量有望促进公司业绩向上。 公司持续深化与美国创新车企、赛力斯、 理想、 小米、 比亚迪、吉利、 奇瑞、长城等客户的 Tier 0.5级合作关系,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 1季度理想、赛力斯等主要客户销量表现亮眼, 理想汽车/问界销量分别达 8.04万辆/8.58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 52.9%/636.3%, 为公司 1季度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奠定基础,规模效应下公司盈利能力继续改善。 2023年重庆工厂、安徽工厂、湖州长兴工厂相继建成投产, 为比亚迪、理想、赛力斯等主要客户就近配套,预计优质客户市场份额提升将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机器人业务及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公司机器人执行器项目继续推进, 后续将根据客户需求快速迭代并进入量产; 据公司公告及公众号,公司 2条机器人电驱系统生产线于 1月 8日正式投产,年产能 30万套电驱执行器;后续拟投资 50亿元在宁波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基地,规划用地 300亩。为满足海外客户属地化配套需求,公司加快海外产能布局, 23年拓普波兰及北美工厂均已投产并实现盈利,后续将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预计机器人业务及海外工厂将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 预测 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2.44、 3. 13、 4.14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 维持可比公司 2024年 PE 平均估值 32倍,目标价 78.0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 NVH 产品、内饰功能件产品、轻量化底盘产品、热管理产品配套量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超预期。
银轮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23 17.75 22.14 27.17% 20.48 15.38%
20.48 15.38%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 110.18亿元,同比增长 29.9%;归母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 59.7%;扣非归母净利润 5.81亿元,同比增长 90.4%。 4季度营业收入 30.26亿元,同比增长 22.0%,环比增长 10.8%;归母净利润 1.69亿元,同比增长 11.1%,环比增长 6.6%;扣非归母净利润 1.67亿元,同比增长 38.5%,环比增长 7.9%。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元。 2024年公司经营目标为: (1)营业收入目标 130亿元,争取完成 135亿元,以 130亿元测算营收同比增速约 18%; (2)海外经营体实现整体盈利,实现归母销售净利率 6%以上。 4季度毛利率同环比向上, 费用率略有改善。 2023全年毛利率 21.6%,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4季度毛利率 22.9%,同比提升 3.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 1.0个百分点。 2023全年期间费用率 13.3%,同比下降 0.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0.7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 0.4个百分点,主要系本期汇兑收益减少4282万元所致。 2023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90.75亿元,同比增长 26.7%,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 新项目定点进展顺利,新能源及第三曲线业务有望维持较快增长。 2023年商用车及非道路/乘用车板块营收分别达 45.16/54.28亿元,同比增长 11.7%/51.2%;毛利率分别达 24.4%/17.3%,同比提升 2.1/2.4个百分点。 2023年新项目定点再创新高,累计获得 223个项目,新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超 61.06亿元,其中国际订单 25.88亿元,占比约 42%。 新能源汽车板块获得北美客户冷却系统及超充冷却模块、比亚迪电池冷却板及冷却模块、宁德时代水冷板、 国内造车新势力芯片冷却及集成模块等项目; 商用车板块获得三一重工冷却模块、宇通客车冷却模块、柳工工程机械冷却模块、中国重汽冷却模块等项目。 2023年数字与能源业务营收 6.96亿元,同比增长 37.4%, 年内获得阳光电源储能及光伏逆变器液冷机组、国内头部客户储能液冷、三变和江变等铝片式变压器换热器、日立能源等风电变压器换热器等新项目,预计新能源汽车及数字能源业务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持续注入动能。 国际客户订单持续突破,海外工厂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2023年墨西哥工厂及波兰工厂相继投产,墨西哥工厂在 4季度实现盈亏平衡;据公司 1季度业绩预告, 1季度公司北美区域已整体实现盈利。随着海外产能布局逐步完善,国际客户订单突破呈现加速, 2023年 12月以来新获美国电动车企空调箱、欧洲零部件制造商新能源汽车空调箱及 chiller、欧洲车企全球电动车平台冷凝器、国际著名机械设备公司商用设备超大型冷却模块等多个国际客户项目定点。 随着海外订单陆续投产、 销售规模逐步提升、 海外经营管理逐步成熟,预计公司海外工厂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 调整收入、毛利率、费用率等,增加 2026年预测, 预测 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1.06、 1.43、 1.79元(原 24-25年 1.06、 1.39元),可比公司为汽车热交换器及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公司, 维持可比公司 24年 PE 平均估值 21倍,目标价 22.2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配套量低于预期、工业及民用业务配套量低于预期、海外工厂盈利低于预期。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9 127.12 144.51 65.93% 134.80 6.04%
134.80 6.04%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 2023年营业收入 219.08亿元,同比增长 46.7%;归母净利润15.47亿元,同比增长 30.6%;扣非归母净利润 14.67亿元,同比增长 41.4%。 4季度营业收入 74.38亿元,同比增长 54.2%,环比增长 29.4%;归母净利润 5.86亿元,同比增长 19.1%,环比增长 66.0%;扣非归母净利润 6.03亿元,同比增长57.1%,环比增长 79.6%。 2023年公司高阶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助力公司业绩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2023年公司拟向股东分红每 10股 8.4元。 4季度毛利率环比回升,现金流改善。 2023年毛利率 20.4%,同比下降 2.6个百分点,预计主要系智驾产品营收占比提升所致; 4季度毛利率 21.5%,同比基本持平,环比提升 2.8个百分点。 2023年期间费用率 12.9%,同比下降 2.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 0.2/0.3/1.8个百分点。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11.41亿元,同比增长 87.2%,主要系销售回款增加。 智能座舱业务持续开拓新市场、新产品。 2023年智能座舱业务营收 158.02亿元,同比增长 34.4%;毛利率 20.6%,同比下降 0.8个百分点。 公司传统业务持续开拓全球市场,突破 VOLKSWAGEN、 SEAT、 AUDI、 STELLANTIS、 SKODA、 TATAMOTORS、 CAT 等海外客户,涵盖欧洲、北美、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第三代座舱产品为理想、奇瑞、埃安、广汽乘用车等客户车型量产配套,并获得比亚迪、 奇瑞、埃安等客户新项目定点,第四代座舱域控制器获得理想、吉利、埃安、集度等客户新项目定点并已陆续量产;新产品方面, AR-HUD 已获项目定点, 车身域控制器获得理想、极氪、吉利等客户项目定点。 2023年公司智能座舱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突破 150亿元,随着产品线持续拓宽、国内外新客户持续突破,预计公司智能座舱业务将持续巩固竞争优势、 维持稳步增长。 智驾及网联服务业务快速成长。 2023年智能驾驶业务/网联服务及其他业务营收44.85/16.21亿元,同比增长 74.4%/167.4%; 智驾业务毛利率 16.2%,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 预计主要系产品结构调整所致。 公司在智驾域控产品领域持续领先,高算力平台在理想、 小鹏、埃安、 路特斯、 极氪等客户车型配套量产, 新获理想、埃安、极氪等超过 10家车企新项目订单;轻量级平台获得多个主流自主、合资品牌项目定点; 毫米波雷达获得埃安、红旗等客户新订单, 网联业务突破理想汽车、长安汽车、小鹏汽车、捷途汽车、 MERCEDES-BENZ 等新客户。 2023年公司智能驾驶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突破 80亿元, 随着以城市 NOA 为代表的高阶智能驾驶实现规模化应用,预计公司智驾业务仍将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调整收入、毛利率及费用率等,增加 2026年预测, 预测 2024-2026年 EPS 为3.55、 4.49、 5.65元(原 24-25年 3.58、 4.73元),可比公司为汽车电子及零部件相关公司, 2024年 PE 平均估值 41倍,目标价 145.5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 车载娱乐系统、车载信息系统和驾驶信息系统配套量低于预期; 车联网、液晶显示屏及 ADAS 业务收入低于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09 15.42 20.32 46.61% 15.47 0.32%
15.47 0.32%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7261.99亿元,同比增长0.7%;归母净利润141.06亿元,同比下降12.5%;扣非归母净利润100.45亿元,同比增长11.7%。4季度营业收入2182.29亿元,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3.9%;归母净利润26.99亿元,同比下降22.2%,环比下降37.6%;扣非归母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134.8%,环比下降84.9%。4季度集团销量164.35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7.2%、25.9%,2023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5.0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44.47亿元造成利润扰动。公司力争2024年整车销量达到545万辆,预计营业总收入超过7900亿元,营业成本约7000亿元。2023年度公司拟向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3.69元。 毛利率持续改善,现金流提升。2023年毛利率10.2%,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4季度毛利率10.7%,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2023年期间费用率10.0%,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23.34亿元,同比提升345.4%,主要系子公司上汽财务公司根据业务需求适当调整货款规模所致。 合资品牌利润承压,4季度销量环比回暖。2023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分别为121.50万辆、100.1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8.0%、14.5%;4季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分别为38.27万辆、27.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7%、下降12.5%,环比分别增长16.3%、1.3%。2023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32亿元、25.4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4.1%、54.4%,利润下滑主要系汽车行业变革,合资品牌加速新能源战略转型与营销模式焕新所致。2023年上汽集团合资品牌转型加力见效,全年实现投资收益149.49亿元,同比增长1.7%;4季度投资收益41.12亿元,同比增长4.4%。上汽大众积极探索营销全链路数字化客户运营,ID.3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朗逸、帕萨特、途观等车型销量回升势头巩固增强;上汽通用新设软件及数字化中心,推出别克微蓝6系列430km续航版和E5先锋版提升新能源品牌声量。 自主品牌销量向上,积极推进出海战略。2023年上汽乘用车销量98.60万辆,同比增长17.5%。智己LS6、荣威D7等新品上市后销量快速提升,成为细分市场爆款单品。智己L6将于4月8日发布,预计将搭载“智慧数字底盘”及“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实现突破1000公里超长续航。2024年公司将以MG品牌诞生100周年为契机,持续输出面向全球市场的电动智能车型,推动智己产品出海。 调整收入、毛利率、投资收益及费用率等,增加2026年预测,预测2024-2026年EPS为1.27、1.44、1.58元(原24-25年1.67、1.82元),参照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可比公司2024年16倍PE,目标价20.3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汽乘用车销量低于预期;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低于预期;行业价格战加剧。
华阳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8 27.17 37.49 40.10% 31.88 15.93%
31.50 15.94%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 71.37 亿元,同比增长 26.6%;归母净利润4.65 亿元,同比增长 22.2%;扣非归母净利润 4.40 亿元,同比增长 23.6%。 4 季度营业收入 23.40 亿元,同比增长 43.6%,环比增长 21.3%;归母净利润 1.67 亿元,同比增长 47.6%,环比增长 44.5%;扣非归母净利润 1.60 亿元,同比增长 47.6%,环比增长 44.4%。 2023 年公司拟向股东分红每 10 股 3.5 元。 4 季度毛利率同环比改善, 费用率下降。 2023 全年毛利率 22.4%,同比提升 0.3 个百分点; 4 季度毛利率 22.9%,同比提升 0.5 个百分点,环比提升 1.0 个百分点。2023 全年期间费用率 14.7%,同比下降 0.5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 0.2/0.6 个百分点。 2023 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4.42 亿元,同比提升 30.6%,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及收到的政府补助金额增加所致。 汽车电子业务客户持续拓展,产品迭代升级及量产落地顺利。 2023 年汽车电子业务营收 48.26 亿元,同比增长 28.9%;毛利率 22.1%,同比提升 0.8 个百分点。汽车电子业务突破大众 、 SCANIA 、一汽丰田、上汽大众等客户, 奇瑞、吉利、赛力斯、长安福特等客户营收大幅提升,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车企项目增加并陆续量产;同时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及量产落地, AR-HUD 产品全面覆盖主流技术路线并均实现量产,率先在国内推出 VDP(虚拟全景显示)产品并获国内首个量产项目定点;搭载国内外多类芯片方案的座舱域控方案均已量产, 推出行泊一体产品、舱泊一体产品; 支持 3D 沉浸式环绕音效的数字声学产品已量产,双 DSP 智能声学产品平台获得多个客户项目; 吸顶屏、偏摆屏、升降喇叭机构等精密运动机构产品完成升级换代,开发悬浮屏等新平台, 持续获取国内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定点项目。 精密压铸业务增长较快,产能持续扩张。 2023 年精密压铸业务营收 16.60 亿元,同比增长 25.4%;毛利率 26.1%,同比提升 0.2 个百分点。公司精密压铸业务持续获得博世、采埃孚、博格华纳、大陆、 比亚迪、 海拉、法雷奥、 Stellantis 集团、速腾聚创、大疆等客户新项目, 激光雷达部件、 HUD 部件、域控部件等智能化零部件项目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项目占比较大。 3500T 压铸设备进入试产阶段并获得多个新能源三电定点项目,产品领域逐步向中大件延伸。 浙江长兴轻量化精密压铸零部件项目预计将于 2024 年投产,产能释放将有望助力公司精密压铸业务加速发展。 调整收入、毛利率、费用率等,增加 2026 年预测, 预测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4、 7.93、 9.92 亿元(原 24-25 年为 6.13、 8.12 亿元) ,可比公司24 年 PE 33 倍,对应目标价为 37.95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电子业务配套量低于预期、精密压铸业务配套量低于预期、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24-04-04 17.11 25.82 74.22% 18.32 5.29%
18.01 5.26%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 557.28 亿元,同比增长 11.9%;归母净利润10.83 亿元,同比增长 174.8%;扣非归母净利润 10.03 亿元,同比增长 219.2%。 4季度营业收入 144.18 亿元,同比增长 2.6%,环比增长 0.9%;归母净利润 3.04 亿元,同比增长 15.7%,环比增长 0.4%;扣非归母净利润 3.32 亿元,同比增长443.8%,环比增长20.8%。 2023年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中国市场强劲增长带动公司营收规模稳步提升,降本增效战略取得成效推动全年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2023 年公司拟向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6 元。 毛利率大幅提升,现金流显著改善。 2023 全年毛利率 15.1%,同比提升 3.1 个百分点; 4 季度毛利率 18.4%,同比提升 6.6 个百分点,环比提升 3.4 个百分点。 2023全年期间费用率 12.3%,同比提升 0.6 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提升 0.6 个百分点,主要系汇率波动及全球加息环境影响,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0.3 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 0.3 个百分点。 2023 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39.29 亿元,同比提升 81.1%,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并加强营运资金管控所致。 汽车电子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公司 2023 年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 167.89 亿元,同比增长 11.2%,毛利率 20.7%,同比提升 2.1 个百分点。公司实施“盈利提升”计划,不断优化汽车电子业务产品组合、物料及运输成本。在智能驾驶域控领域,公司发布与地平线合作的高性价比的智能驾驶域控产品 nDriveM 和基于高通SnapdragonRide 第二代芯片的 nDriveH,并积极探索面向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的中央计算单元解决方案,持续丰富智驾产品矩阵。公司利用全球化研发与生产优势推进 V2X 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应用,助力中国与海外市场双向落地。 2023 年公司新获汽车电子业务全生命周期订单 303 亿元,在 800V 高压快充领域,公司获某知名车企全球性项目定点,全生命周期订单金额约 130 亿元,汽车智能电动化变革与订单数量增长、结构优化助力公司长远高质量发展。 汽车安全业务盈利能力改善,积极扩大国内市场布局。 公司 2023 年汽车安全业务实现营收 385.28 亿元,同比增长 12.0%,毛利率 12.8%,同比提升 3.6 个百分点。公司采用多种措施提效率、控成本、降费用,汽车安全业务业绩大幅改善,毛利连续多个季度环比提升, 全球四大业务区域均已实现盈利,亚洲区域盈利能力表现突出。公司积极推进面向未来智能驾驶的主被动安全产品/技术的研发以及作为汽标委工作组成员参与新技术标准的制定,保持核心技术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 2023 年公司新获汽车安全业务全生命周期订单约 434 亿元,公司加大对国内头部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品牌拓展力度,对应的订单金额比重快速增长,汽车安全业务已完成对新能源销量榜 TOP10 客户的全覆盖。 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合肥新产业基地第一期正式投产并进入快速量产爬坡阶段。 2024 年公司将力争实现营业收入 600 亿元。 调整收入、毛利率、费用率等,增加 2026 年预测, 预测公司 2024-2026 年 EPS 分别为 1.01、 1.15、 1.24 元(原 24-25 年 0.87、 1.12 元) ,按 24 年 PE 估值,可比公司 24 年 PE 平均估值 26 倍,对应目标价为 26.26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电子及智能车联配套量低于预期、汽车安全配套量低于预期、盈利改善低于预期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12 14.32 21.34 58.90% 18.45 25.85%
18.46 28.91%
详细
前 2月长安汽车整体销量表现好于行业平均。长安汽车 2024年 2月整体销量 43.31万辆,同比下降 20.1%,环比下降 45.5%,同环比下降主要受春节假期影响;1-2月累计整体销量 43.31万辆,同比增长 19.4%。据乘联会初步统计,1-2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零售销量分别同比增长 9%/17%,长安汽车 1-2月累计销量增速高于行业平均。 2月自主海外及新能源销量同比维持增长,多款全新车型有望带动自主新能源销量向上。2月长安自主品牌销量 8.37万辆,同比下降 28.8%,环比下降 57.4%;1-2月累计销量 28.04万辆,同比增长 15.7%。2月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2.90万辆,同比增长 54.6%,环比下降 37.7%;1-2月累计销量 7.57万辆,同比增长 106.2%。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 2.32万辆,同比增长 12.9%,环比下降 55.8%;1-2月累计销量7.58万辆,同比增长 56.0%。2月深蓝汽车交付 9994辆,1-2月累计交付 2.70万辆;2月阿维塔交付 2457辆,1-2月累计交付 9516辆。2月深蓝 SL03/S7荣耀版、新款 SL03纯电版车型上市,新款车型售价进一步下探,同时在续航等配置上实现升级,更具性价比;深蓝越野车型 G318预计将在 3月正式亮相,搭载深蓝超级增程系统;全球首款超级增程皮卡长安猎手于 3月 1日正式上市,定价 13.99-21.69万元,长安猎手搭载蓝鲸 2.0T 超级大增程器,发电机最高效率达到行业领先的 97%,兼顾动力表现和经济性,后续长安汽车将向全球发布陆续推出长安猎手、P866等 4款新能源皮卡产品。预计深蓝 G318、长安猎手等多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将有望成为细分市场热销车型,带动长安自主新能源销量持续向上。 合资品牌 1-2月累计销量同比改善。长安福特 2月销量 1.32万辆,同比下降 8.0%,环比下降 37.2%;1-2月累计销量 3.41万辆,同比增长 16.3%。长安马自达 2月销量 0.40万辆,同比增长 2.4%,环比下降 57.0%;1-2月累计销量 1.32万辆,同比增长 66.9%。 预测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113.91、80.59、101.82亿元,维持可比公司 23年平均 PE 估值 19倍,目标价 21.8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长安福特销量低于预期、长安马自达销量低于预期、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低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