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5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20 14.81 -- -- 15.08 1.82% -- 15.08 1.82%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公司 1H23实现营收 3265.55亿元,同比增加3.3%;实现归母净利润 70.85亿元,同比增加 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6.69亿元,同比-7.2%,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 20亿政府补助。 销量:1H23同比承压,自主品牌海外市场表现亮眼1H23公司实现整车批售 207.2万辆,同比-7.28%,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分别销售 50.3/45.1/41.1/52.0万辆,同比分别-12.4%/-11.0%/+12.3%/-16.4%。1H23公司在海外市场销量达到53.3万辆,同比增长 40%,整车出口继续在国内行业领跑。MG 品牌连续四年排名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第一。 2Q23业绩高增,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Q2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43.02亿元,同/环比分别+208.6%/+54.6%,实现扣非净利润 35.06亿元,同/环比分别+203.5%/+62.1%。公司 2Q23毛利率 9.5%,同/环比-0.0/-0.3pct;净利率 3.5%,同/环比+1.7/+0.5pct。 费用端看,2Q23四费费用率为 8.9%,同/环比分别-0.6pct/-0.3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8%/3.0%/-0.2%/2.3%,同比-0.5/+0.1/-0.0/-0.6pct,环比-0.1/-0.8/-0.4/-0.3pct,费用率保持稳定。 打造技术新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公司立项并实施了“新一代全栈 3.0智能车解决方案、电动车能量闭环技术、先进制造集成技术、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VMC)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并通过共享平台、敏捷开发、供应链优化等多项举措,从技术、效率、规模等多维度全面提升成本竞争力。 多款重磅车型上市有望提振下半年销量在今年成都车展上智己 LS6、荣威 D7等多款具有爆款潜质的车型亮相,智己 LS6率先搭载 800V 碳化硅电轴并全系搭载 IM AD,价格 23万元起,预计将于 2023年 10月开启交付;荣威 D7采用了全新的电感化设计语言,相较于现有的荣威序列车型更具辨识度,新车共分为 EV 和DMH(插混)两种不同的动力版本,多款优质车型有望助推下半年销量向好。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为7550.2亿元、7666.3亿元和 8059.5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150.8亿元、159.7亿元和 176.0亿元,以 9月 15日收盘价计算 PE 为 11倍、11倍和 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销售不及预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汽车行业政策不及预期。
崔琰 6 1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05 14.60 -- -- 15.08 3.29% -- 15.08 3.29%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H1公司总营收为 3,265.6亿元,同比+3.3%;归母净利润为 70.9亿元,同比+2.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56.7亿元,同比-7.2%。 其中 2023Q2实现总营收 1,806.4亿元,同比+35.3%,环比+24.0%; 归 母 净 利 润 43.0亿 元 , 同 比+208.6%, 环 比+54.5%;扣非归母净利润 35.1亿元,同比+203.5%,环比+62.1%。 分析判断: 需求改善 利润表现亮眼受需求改善影响,公司收入增幅明显。公司 2023Q2实现总营收 1,806.4亿元,同比+35.3%,环比+24.0%;扣非归母净利润 35.1亿元,同比+203.5%,环比+62.1%。主要受益去年上海因疫情停工停产以及今年 Q1需求下行导致的低基数,Q2销量同环比明显回升,2023Q2公司集团销量 118.0万辆,同比+16.4%,环比+32.5%。 毛利率环比微降,单车投资收益下滑。公司 2023Q2单季度毛利率为 9.5%,同比-0.02pct,环比-0.29pct,环比微降主要因上通五菱产销占比环比提升,纯电小车毛利率相对较低。合资销量因前期低基数同环比表现较优,2023Q2上汽大众批发27.7万辆,同比+13.8%,环比+22.4%;上汽通用批发 26.5万辆,同比+14.1%,环比+42.5%,但由于 Q2价格战终端折扣明显放大(根据 Thinkercar 折扣数据),投资收益增速低于销量增速,2022Q2公司来自于联营及合营投资收益为 22.89亿元,环比+0.8%。燃油车市场逐步被新能源取代,公司合资品牌处于转型的阵痛期。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 7、8月同比略有下滑,金九银十需求有望向上,Q3市场表现预计基本持平,Q4环比有望实现明显提升。 智己 LS6开启预售,引领高端化升级8月 25日,智己 LS6亮相成都车展并开启预售,定价 23万-30万元。新车定位中大型的轿跑 SUV,轴距 2950mm,以空间、颜值、快充、智驾为核心卖点。新车提供“准 900V”和“准 500V”双平台策略,“准 900V”采用双碳化硅高性能充电平台,峰值充电功率达 396kW,实现充电 5分钟补能 200公里;“准 500V”可在 80%公共充电桩上实现近九成的满功率充电,峰值功率 231-250kW。智驾方面,LS6搭载 Orin X 芯片、激光雷达,根据网上车市援引的对智己汽车品牌公关事业群执行总监陆达的采访,LS6现在已经在全国逐渐铺开高速NOA 功能,年底将辐射全国 333城市;同时今年 9、10月去高精地图 NOA 及城市 NOA 也会分别正式公测;2024年,百城开放通勤模式,这些功能后续也在 L7和 LS7两款车上更新。根据网上车市,智己 LS6在开启预售后一小时订单超2,000+,预售后 8小时订单达 6000辆。根据明镜 Pro,LS6将于 10月中旬将发布并实现上市即交付,我们判断 LS6产品力、价格竞争力强,有望丰富智己汽车的产品矩阵和售价区间,成为高端纯电的重要增长驱动力。 海外持续热销 全球化海阔天空海外销量快速增长,欧洲市场领先。2022年公司累计出口101.7万辆,同比+45.9%。2023年增长持续,1-7月海外销量达 63.0万辆,同比+31.6%,保持良好态势。在欧洲市场,1-7月自主品牌 MG 销量达 13.5万辆,同比+148%,表现亮眼。 根据证券日报网,7月 4日下午,上汽集团宣布公司目前正计划在欧洲地区建立整车工厂,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相对欧洲主流竞品在产品力方面优势明显,海外建厂有助于出海销量进一步向上。 投资建议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维持盈利预测,预 计 公司 2023-2025年 收 入 为 8,033/8,387/8,533亿 元 , 归 母 净利 润 为 163.3/175.7/190.0亿 元 , 对 应 EPS 为1.40/1.50/1.63元,对应 2023年 8月 31日 14.36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10/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04 14.35 -- -- 15.08 5.09% -- 15.08 5.09% --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65.5亿元(同比+3.3%),实现归母净利润 70.9 亿元(同比+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6.7 亿元(同比-7.2%)。单二季度看,公司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806.4亿元, 同环 比分 别增 长 35.3%/23.8%,归母净 利润 43.0 亿元 ,同 环比208.6%/54.6% , 实 现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35.1 亿 元 , 同 环 比 分 别 增 长203.5%/62.1%。 平安观点:上半年新能源车结构调整,海外出口业绩亮眼。上半年公司实现整车销量207.2 万台,同比下降 7.3%,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 五 菱 分 别 销 售 50.3 万 /45.1 万 /41.1 万 /52.0 万 , 同 比 增 长-12.4%/-11.0%/+12.3%/-16.4%。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 37.2 万台,同比下滑 5.3%,主要是由于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结构调整所致,上汽乘用车凭借新能源出口,上半年新能源车批发销量达到 15.5 万台,同比增长102.3%(乘联会数据)。出口方面,公司上半年海外销量 53.3 万台,同比增长 40.0%,其中 MG 品牌深耕欧洲市场,上半年销量 11.5 万台,同比增长 143%。 合资新能源转型侵蚀利润,国内自主亏损扩大。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达到62.4 亿元,根据公司业绩电话会内容,上半年公司整车投资收益为 18.9亿元,同比下降 22.1%,主要是由于两大合资公司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新能源车亏损,燃油车销量下滑所致。公司上半年自主业务毛利率为 0.8%,根据母公司报表口径,剔除投资收益后,上半年集团自主业务净亏损达到19.6 亿元,同比 22 年同期由盈转亏,根据公司半年度业绩电话会信息,这主要是由于 22 年同期成本基数较低以及 23 年上半年海外业务的盈利并未体现在母公司报表中。 新能源转型坚决,自主、合资双循环。公司在上海车展期间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战略,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能源车销量 350 万台,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 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2023 年下半年智己 LS6 将上市交付,荣威品牌将推出品牌旗下的重磅车型荣威 D7,提供插混和纯电两种动力类型。 我们预计以上两款车型将具备较强的价格优势,有望加强和塑造智己、荣威的新能源声浪。合资品牌方面,上汽大众通过 ID.3降价已打开销量规模,上汽通用预计在四季度将推出凯迪拉克第二款奥特能平台车型 OPTIQ。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上半年业绩情况以及下半年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依然存在,我们调整公司 2023~2025年净利润预测为 124.1 亿/135.1 亿/147.9 亿元(原净利润预测为 128.9 亿/142.9 亿/151.1 亿元)。我们认为公司目前估值水平低,如果下半年新能源车能够取得成功,公司估值有望得到提升,此外公司在海外市场领先优势大,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公司改善自主盈利的重要抓手,依然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燃油车销量下滑程度可能超预期,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承压;2)智己、飞凡两大新能源品牌销量可能不达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8-31 14.31 -- -- 15.08 5.38%
15.08 5.38% -- 详细
事件:1H23 公司实现营收 3266 亿,同比+3.3%;归母净利润 71 亿,同比+2.5%;扣非归母净利润 57 亿,同比-7.2%,非经常损益主要为计入政府补助 20 亿。2Q23 公司实现营收 1806 亿,同/环比分别+35.3%/+23.8% ; 归 母 净 利 润 43 亿 , 同 / 环 比 分 别+208.6%/+54.6% ;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35 亿 , 同 / 环 比 分 别+203.5%/+62.1%。 1、收入端:2Q23 营收同环比均高增,车型结构改善推动自主板块均价上行。1H23 公司实现营收 3266 亿(同比+3.3%),集团销量 207 万(同比-7.3%);其中 2Q23 公司实现营收 1806 亿(同/环比分别+35.3%/+23.8% ), 集 团 销 量 118 万 ( 同 / 环 比 分 别+16.4%/+32.5%)。分品牌看,1H23 大众/通用/上通五/上汽自主(上汽乘用车+智己)销量分别为 50 万/45 万/52 万/42 万(同比分别-11.0%/-12.4%/-16.4%/+15.0%),单车均价分别为 10.7 万/13.8 万/5.2 万/9.7 万(同比分别-0.4 万/+0.4 万/-0.1 万/+0.8 万)。整体看,自主板块单车均价上行受益于高价车型占比提升(1H23 名爵&荣威电动车占比较 2022 年提升 15.3pct)2、利润端:公司成本费用端控制良好,合资板块仍承压。1)毛利率:1H23 公司毛利率为 9.7%(同比+0.2pct),2Q23 公司毛利率为9.5%(同/环比分别持平/-0.3pct);2)费用率:1H23 公司四项费用率同比+0.2pct,2Q23 四项费用率同/环比分别-1.0pct/-1.7pct,费用率整体控制良好;3)利润率:1H23 公司扣非净利率为 1.7%(同比-0.2pct ), 2Q23 公 司 扣 非 净 利 率 为 1.9% ( 同 / 环 比 分 别+1.1pct/+0.5pct)。 1H23 公 司 扣 非归 母净利 润为 57 亿( 同比 -7.2%),其中测算对大众/通用单体投资收益分别为 2.7 亿/2.6 亿(同比-11.4 亿/-8.8 亿),对合/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为 46 亿(同比+1 亿),整体投资收益稳定主要因为合并销售公司数据后增利(1H23 销售公司积极促消费、降库存)。 自主技术步入兑现期,行业龙头地位依旧。 1)自主纯电星云架构+混动 DMH 双线布局:依托“星云纯电平台”+“全新一代 DMH 双电机混动技术”,公司自主品牌在纯电混动领域全面发力,基于新架构打造的荣威 D7 EV/DMH 预计于 2023 年内正式上市。新品规划方面,到2025 年智己/上汽乘用车分别将推出 3 款/10 款全新车型;2)前瞻技术布局即将落地:3Q23 预计智己 LS 6 将率先搭载 800V 碳化硅电轴;2024 年固态电池技术、整合侧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技术(VMC)将量产落地;2025 年“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全栈 3.0 智能车解决方案将全面落地;3)携手奥迪,加快智能电动技术输出: 7M23 公司宣布与 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 我们认为此次合作的核心在于公司强大的智能电动技术储备,新合资模式有望加快公司技术资源整合及成果落地。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为7625.7 亿元、7929.2 亿元和 8183.6 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161.7 亿元、175.1 亿元和 195.8 亿元,以 8 月 30 日收盘价计算 PE 为 10.2倍、9.4 倍和 8.4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品推出及销售不及预期;芯片短缺缓解程度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上升超预期
崔琰 6 1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8-10 15.28 -- -- 15.40 0.79%
15.40 0.79% -- 详细
事件概述8月8日,公司发布2023年7月产销快报:单月批发销量40.0万辆,同比-21.0%,环比-1.4%。公司1-7月累计批发247.2万辆,同比-9.8%;上汽大众7月批发9.9万辆,同比-23.6%,环比+3.3%。1-7月累计批发60.2万辆,同比-14.5%;上汽通用7月批发8.5万辆,同比-25.9%,环比-8.3%。1-7月累计批发53.6万辆,同比-13.8%;上汽乘用车7月批发7.2万辆,同比-16.9%,环比-0.9%。1-7月累计批发48.3万辆,同比+6.7%;上汽通用五菱7月批发11.1万辆,同比-23.3%,环比-0.6%。 1-7月累计批发63.1万辆,同比-17.7%。 分析判断:7月需求坚挺新能源转型加速7月环比表现优于行业。据乘联会初步统计,7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01.7万辆,同比-6%,环比-10%。7月公司批发销量40.0万辆,同比-21.0%,环比-1.4%,环比表现优于行业。 新能源需求向上,转型加速。7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9.1万辆,同比-13.8%,环比+6.1%。根据上汽集团公众号,全新纯电家轿云朵开启盲订10天内订单破万,新车搭载与大疆车载合作研发的灵犀智驾系统,能够实现包括城区记忆行车(32TOPS)/城区领航驾驶(80TOPS)在内的L2+智能驾驶功能,顶配车型拥有侧气帘、氛围灯、电动尾门、手机无线充电等配置,将于8月10日上市,我们判断宝骏云朵产品力强劲,为该价格段稀缺的具备智驾能力的车型,有望驱动新能源产销向上。 智己合作奥迪新能源高端化加速智己LS7引领高端化升级,合作奥迪技术输出。根据新车部落,LS77月销售1,572台,上市4月累计销售9,309台,在中大型纯电SUV市场销量表现较优;定位中型SUV的智己LS6将于Q3在成都车展正式上市,持续发力高端市场。根据新京报汽车,上汽集团于7月27日宣布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携手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公司的纯电专属化上汽星云平台具备大空间、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高技术延展性等特点,800V碳化硅技术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50KM,零束发布的全栈3.0解决方案可实现先进的中央计算和区域控制,我们认为此次合作是对上汽智能电动技术的认可,有望充分发挥公司在电动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 飞凡销量亮眼,新能源转型加速。飞凡F7于3月下旬上市,搭载全感官联动式巴赫座舱,对比同级竞品价格具备比较优势+车内空间宽裕。根据飞凡汽车公众号,7月飞凡整体交付达2,060辆,连续3月销量突破2,000辆,近期全新极智AI系统OTA升级,新增行泊一体遥控泊车功能,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覆盖城市增至205个,我们判断飞凡F7产品力较强,智驾体验提升有望驱动购买率向上,带动公司加速新能源转型。 海外持续热销全球化海阔天空海外销量快速增长,欧洲市场领先。2022年公司累计出口101.7万辆,同比+45.9%。2023年增长持续,7月公司海外销量达9.7万辆,1-7月海外销量达63.0万辆,同比+31.6%,保持良好态势。在欧洲市场,1-7月自主品牌MG销量达13.5万辆,同比+148%,表现亮眼。根据证券日报网,7月4日下午,上汽集团宣布公司目前正计划在欧洲地区建立整车工厂,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相对欧洲主流竞品在产品力方面优势明显,海外建厂有助于出海销量进一步向上。 投资建议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为8,033/8,387/8,53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63.3/175.7/190.0亿元,对应EPS为1.40/1.50/1.63元,对应2023年8月8日15.33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1/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8-01 15.20 20.30 37.16% 15.60 2.63%
15.60 2.63% -- 详细
事件:上汽集团与奥迪签署谅解备忘录,携手开发电动车型。 公司将与奥迪合作共同开发电动车型,开启合资合作新篇章。7月 27日,公司公告,宣布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携手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满足中国客户对高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开启了与合资品牌合作的新篇章。 公司智能化、电动化技术实力为此次合作奠定基础。公司于 2014年启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网联化”新四化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化汽车、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布局,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形成多项核心技术: (1)2022年公司推出首个纯电专属化系列平台——上汽星云,具备大空间、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高技术延展性等特点,能够派生出多种类的纯电专属架构,覆盖多品类、多级别的整车产品,目前已在智己 LS7、MG MULAN 等车型应用。 (2)智己汽车800V 碳化硅平台正式亮相,首发搭载智己 LS6,预计将 2023年内量产上市。智己LS6四驱版本将搭载前后双碳化硅电驱,实现极限速度 252km/h、零百加速<3.5s的高性能表现,同时仅需 5分钟即可增加 200km 续航,15分钟增加 500km 续航,充电效率出众。 (3)上汽零束于 2022年发布“银河”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3.0,包括智能车操作系统 ZOS、智驾计算平台 ZPD、智舱计算平台 ZCM、舱驾融合计算平台 ZXD;全栈 3.0解决方案通过搭载舱驾融合的高性能超算平台,实现先进的中央计算和区域控制,为用户带来人-车-环境全场景的融合智能体验。公司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强大实力为此次合作奠定基础。 上汽与奥迪强强联合,有望提升在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力。此次合作下,公司有望充分发挥在智能电动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奥迪形成协同效应,快速、高效地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型,打造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随着合作进一步深化,公司在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力也有望持续提升,从而促进公司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提升。 调整收入、毛利率及投资收益等,增加 2025年预测,预测 2023-2025年 EPS 为1.45、1.67、1.82元(原 2023-2024年 1.81、2.05元),参照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给予 2023年 14倍 PE 估值,目标价 20.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汽乘用车销量低于预期、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低于预期影响盈利。
崔琰 6 1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7-11 14.06 -- -- 15.65 11.31%
15.65 11.31% -- 详细
事件概述7月 7日,公司发布 2023年 6月产销快报:单月批发销量40.6万辆,同比-16.1%,环比+1.2%。公司 1-6月累计批发207.2万辆,同比-7.3%; 上汽大众 6月批发 9.6万辆,同比-24.0%,环比+3.3%。1-6月累计批发 50.3万辆,同比-12.4%; 上汽通用 6月批发 9.3万辆,同比-25.8%,环比+1.1%。1-6月累计批发 45.1万辆,同比-11.0%; 上汽乘用车 6月批发 7.2万辆,同比-12.4%,环比-1.7%。1-6月累计批发 41.1万辆,同比+12.3%; 上汽通用五菱 6月批发 11.2万辆,同比-6.7%,环比+1.5%。 1-6月累计批发 52.0万辆,同比-16.4%。 分析判断: 6月需求回暖 新能源转型加速6月需求回暖,销量环比向上。根据乘联会初步统计,6月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批发 223.0万辆,同比+2%,环比+11%。6月公司批发销量 40.6万辆,同比-16.1%,环比+1.2%。需求复苏叠加上通五菱驱动,销量环比向上。 新能源需求向上,转型加速。6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 8.6万辆,同比-6.0,环比+13.1%。其中,根据上汽通用五菱公众号,五菱缤果单月销量突破 1.9万辆,上市后 3个月累计销量6万辆,在 A0级轿车中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新车宝骏云朵也将于 7月开启预定。根据别克公众号,中大型 SUV 别克 E56月交付(首个完整月)3,587台,中大型轿车别克 E4也已经正式发运并将开启交付。展望未来,公司新车将快速上市,E5、E4、缤果、云朵强产品力持续驱动下,我们预计公司产销有望稳步向上,新能源加速转型。 智己+飞凡 新能源高端化加速智己 LS7引领高端化升级。智己 LS7于 2月发布,指导价30.98-45.98万元,新车兼具性能与豪华体验,车内联动电动滑轨、零重力浮感座椅等技术有效提升座舱舒适度与空间利用率。供给驱动需求,LS7上市以来需求良好,根据 IM 智己汽车公众号,LS76月销售 1,948台,上市 4月累计销售 7,737台,累计锁单 10,688台,平均订单金额 35.6万元,继续领跑 中大型纯电 SUV 市场。定位中型 SUV 的智己 LS6将于 Q3在成都车展正式上市,持续发力高端市场,为公司贡献增量。 飞凡 F7销量亮眼,新能源转型加速。飞凡 F7于 3月下旬上市,搭载全感官联动式巴赫座舱,高速领航覆盖 200+城市,推动品牌高端化升级,根据飞凡汽车公众号,新车亮相首月现金订单超 1.2万辆,从 4月下旬开启全国多地集中交付,6月交付达 2,336辆,我们判断飞凡 F7对比同级竞品价格具备比较优势+车内空间宽裕,有望带动公司加速新能源转型。 海外持续热销 全球化海阔天空海外销量快速增长,欧洲市场领先。2022年公司累计出口101.7万辆,同比+45.9%。2023年增长持续,6月公司海外销量达 9.5万辆,同比+12.9%;1-6月海外销量达 53.3万辆,同比+40.0%,保持良好态势。在欧洲市场,自主品牌 MG 销量达 11.5万辆,同比+143%,新能源占比超 50%。根据证券日报网,7月 4日下午,上汽集团宣布公司目前正计划在欧洲地区建立整车工厂,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相对欧洲主流竞品在产品力方面优势明显,海外建厂有助于出海销量进一步向上。 投资建议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维持盈利预测,预 计 公司 2023-2025年 收 入 为 8,033/8,387/8,533亿 元 , 归 母 净利 润 为 163.3/175.7/190.0亿 元 , 对 应 EPS 为1.40/1.50/1.63元,对应 2023年 7月 7日 14.41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10/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7-10 14.06 -- -- 15.65 11.31%
15.65 11.31% -- 详细
公告要点:上汽集团 2022年 2月产销量分别为 381,872/321,966辆,同比分别+39.71%/+30.63%,环比分别-18.37%/-29.32%。其中:上汽乘用车 2月产销量分别为 64,314/64,407辆,同比分别+97.91%/+114.69%,环比分别-6.88%/-4.67%;上汽大众 2月产销量分别为 97,457/90,604辆,同比分别+62.91%/+79.41%,环比分别-22.16%/-30.63%;上汽通用 2月产销量分别为 75,108/76,006辆,同比分别-7.91%/-0.80%,环比分别-31.78%/-30.91%;上汽通用五菱 2月产销量分别为 116,241/66,000辆,同比分别+59.16%/+0.97%,环比分别-9.72%/-40.03%。 上汽整体产批同比上行,上汽自主表现较好。1)上汽自主产销同环比表现好于集团整体。环比来看,春节假期因素影响下,2月上汽集团整体产批环比下滑,其中上汽自主产销环比表现好于其余细分品牌,RX5、MG5等主力车型销量破万,新能源车全球销量超过 9000辆。近期智己L7即将上市交付,我们预计将提振上汽自主销量表现同时助力品牌向上;同比来看,除上汽通用产销同比下滑-7.91%/-0.80%外,上汽集团整体及其余细分品牌产销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上汽自主表现最佳。2)新能源同比增速表现较好:2月份,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批分别为6.13/4.53万辆,同比分别+72.30%/+48.42%,环比分别-21.38%/-37.33%。 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小微电动车保持快速增长;上汽乘用车公司新能源车销量超 9000辆;上汽大众新能源车销量超过 6300辆。3)出口同比持续高增长:2月份上汽海外整体销量 5.61万辆,同环比分别+69.34%/-14.25%。2022年纯电 MG EH32为代表的多款新能源产品将陆续登陆欧洲,公司预计上汽自主品牌在欧洲年销量达 12万辆。 2月上汽集团整体补库,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补库,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去库: 2月上汽集团企业当月库存+59906辆(较 1月),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当月库存+6853辆、+50241辆(较 1月),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当月库存分别-898辆、-93辆(较 1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随公司智己+新 R 标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打开新能源市场,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大众及通用有望见底企稳。我们维持上汽集团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 250/262/271亿元预期,对应 EPS为 2.14/2.24/2.32元,PE 为 8.7/8.3/8.0倍。维持上汽集团“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控制低于预期;乘用车需求复苏低于预期;自主品牌 SUV 价格战超出预期。
崔琰 6 1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6-13 13.49 -- -- 14.65 6.16%
15.65 16.01%
详细
6月8日,公司发布2023年5月产销快报:单月批发销量40.1万辆,同比+10.2%,环比+7.2%。公司1-5月累计批发166.6万辆,同比-4.8%;上汽大众5月批发9.3万辆,同比+6.2%,环比+5.1%。1-5月累计批发40.7万辆,同比-9.2%;上汽通用5月批发9.2万辆,同比+10.8%,环比+15.0%。1-5月累计批发35.8万辆,同比-6.1%;上汽乘用车5月批发7.4万辆,同比+4.5%,环比+8.0%。1-5月累计批发33.8万辆,同比+19.5%;上汽通用五菱5月批发11.0万辆,同比+10.3%,环比+4.7%。1-5月累计批发40.8万辆,同比-18.7%。 分析判断:5月需求回暖新能源转型加速5月需求回暖,销量环比向上。根据乘联会,5月全国乘用车批发201.5万辆,同比+27%,环比+13%;5月公司批发销量40.1万辆,同比+10.2%,环比+7.2%,需求复苏叠加上通五菱驱动,销量环比向上。 新能源需求向上,转型加速。5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6.8万辆,同比+80.6%,环比+11.3%。其中,五菱5月批发11.0万辆,同比+10.3%,环比+4.7%,需求快速恢复。五菱缤果单月销量突破1.8万辆,环比+10%,上市后2个月累计销量4.2万辆,在A0级轿车中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根据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的微博,新车宝骏云朵也将于6月开启预售,预计上市即交付,云朵定位五座纯电家用车,轴距2700mm,预计售价15万元以内。展望未来,公司新车将快速上市,E5、缤果、云朵强产品力持续驱动下,我们预计公司产销有望稳步向上,新能源加速转型。 智己+飞凡新能源高端化加速智己LS7引领高端化升级。智己LS7于2月发布,指导价30.98-45.98万元,新车兼具性能与豪华体验,百公里加速4.5s,车内联动电动滑轨、零重力浮感座椅等技术有效提升座舱舒适度与空间利用率。供给驱动需求,LS7上市以来需求良好,连续3月销量突破2000台,5月销量达2009辆,成功获“中大型纯电SUV“销冠”,我们判断销量态势将保持良好,持续为公司贡献增量。 飞凡F7销量亮眼,新能源转型加速。飞凡F7于3月下旬上市,搭载全感官联动式巴赫座舱,推动品牌高端化升级,新车亮相首月现金订单超1.2万辆,从4月下旬开启全国多地集中交付,单周交付突破700辆,5月交付2301辆,我们判断飞凡F7对比同级竞品价格具备比较优势+车内空间宽裕,有望带动公司加速新能源转型。 海外持续热销出口海阔天空出口快速增长,欧洲市场领先。2022年公司累计出口101.7万辆,同比+45.9%。2023年增长持续,5月公司海外销量达9.2万辆,同比+6.6%,环比+2.4%,保持良好态势。在欧洲市场,自主品牌MG月销量已实现同比翻番,位列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新车销量榜前列。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相对欧洲主流竞品在产品力方面优势明显,出海销量有望稳步向上。 投资建议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为8,033/8,387/8,53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63.3/175.7/190.0亿元,对应EPS为1.40/1.50/1.63元,对应2023年6月9日13.80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0/9/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23 13.36 -- -- 14.37 5.12%
15.65 17.14%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报&1Q23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40.63亿元,同比降低4.6%;实现归母净利润161.18亿元,同比降低34.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9.92亿元,同比降低51.6%。公司1Q23实现营收1459.16亿元,同比降低20.0%;归母净利润为27.83亿元,同比降低49.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63亿元,同比降低56.3%。 2022&1Q23受疫情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业绩承压2022年4月起上海疫情进入高峰期,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受阻,消费者线下选购车辆受影响,2Q22集团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2.2%,2022全年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9%,预计销量下滑及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为2022年业绩下滑主因。1Q23受到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影响,集团旗下2大合资品牌和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受到冲击较大,1Q23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同比分别-31.7%/-32.3%/-41.0%,1Q23扣非净利率为1.5%,同比-1.2pct,拆分看,1Q23毛利率同比+0.5pct,三费费用率(不含研发)同比+1.0pct,研发费用率同比+0.5pct。 出口增长强势,自主品牌发力智能电动车型1、汽车出口领跑行业,MG 品牌表现亮眼。2022年公司海外汽车销量101.75万辆,同比+45.9%,整车出口连续7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MG品牌海外年销量突破50万辆,连续4年排名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第一。海外销量结构中,自主品牌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2/3,其中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8万辆,同比增长 207%;公司已在海外形成 2个“十万辆级”和 4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海外体系建设持续完善。2、智能创新持续发力。智己汽车 L7交付后,持续完善产品型谱,用户权益计划正式落地,第二款量产车型 LS7也已启动预售。飞凡汽车聚焦 R7上市,深化营销渠道建设,并打造多元化、全场景的能源补给生态。 Robotaxi 项目总运营里程超过 150万公里,发布自动驾驶技术架构2.0,并已投入运营。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为7508.8亿元、7705.5亿元和8147.5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36.8亿元、145.9亿元和162.1亿元,以今日收盘价计算PE 为12倍、11倍和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销售不及预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汽车行业政策不及预期。
崔琰 6 1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4 13.65 -- -- 14.34 2.65%
14.98 9.74%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全年实现营收7,440.6亿元,同比-4.6%,归母净利 161.2亿元,同比-34.3%,扣非归母 89.9亿元,同比-51.6%。其中 22Q4营收2,166.5亿元,同比-4.6%,环比+2.5%,归母净利润 34.7亿元,同比-17.1%,环比-39.6%,扣非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395.7%,环比-136.4%。23Q1营收 1,459.2亿元,同比-20.0%,环比-32.6%,归母净利润 27.8亿元,同比-49.5%,环比-19.8%,扣非归母净利润 21.6亿元,同比-56.3%,环比+231.1%。 分析判断: 22Q4&23Q1:合资需求承压 盈利同比下滑营收端:公司 22Q4总营收 2,166.5亿元,同比-4.6%,环比+2.5%。23Q1总营收 1,459.2亿元,同比-20.0%,环比-32.6%。主要因公司销量下滑:22Q4/23Q1公司批发销量分别为 153.2/89.1万辆,同比分别-16.9%/-27.0%。自主表现相对较好,合资销量有所承压:22Q4/23Q1上汽大众销量分别为35.9/22.6万辆,同比分别-8.4%/-31.7%;22Q4/23Q1上汽通用销量分别为 31.6/18.6万辆,同比分别-26.4%/-32.3%。我们判断主要因燃油购置税减半政策于 2022年底到期,合资燃油需求承压明显,2023电气化转型下有望迎来需求提振。 利润端:公司 22Q4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7/-16.5亿元,同比分别-17.1%/-395.7%。23Q1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8/21.6亿元,同比分别-49.5%/-56.3%。22Q4/23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9.5%/9.8%,同比分别+4.4pct/+0.5pct。业绩承压主要因合资板块投资收益下滑: 22Q4/23Q1公司联合营投资收益分别为 33.0/22.7亿元,同比分别-29.1%/-49.1%。我们预计短期合资盈利仍将面临一定压力,电动化转型成功有望加速盈利释放。 费 用 端 : 公司 22Q4销 售/管 理/财 务/研 发费 用率 分 别 为4.4%/4.6%/-0.3%/2.5%, 同 比 分 别+3.5pct/+0.9pct/-0.4pct/-0.6pct。23Q1销 售/管 理/财 务/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为4.0%/3.8%/0.2%/2.6%, 同 比 分 别+0.4pct/+0.4pct/+0.2pct/+0.5pct。我们判断新品加速投放及规模缩量双重影响,公司费用率有一定增加,预计销量环比改善后费用率有望边际下行。 智己+飞凡 新能源高端化加速智己 LS7惊艳亮相,引领高端化升级。智己 LS7于 2月发布,指导价 30.98-45.98万元,兼具性能与豪华体验:实现百公里加速 4.5s,车内联动电动滑轨、零重力浮感座椅等技术,有效提升座舱舒适度与空间利用率。截至 3月,LS7累计订单突破 1.5万,我们判断销量态势将保持良好,持续贡献公司增量。 飞凡 F7订单亮眼,五菱缤果空间表现占优。飞凡 F7于 3月下旬上市,搭载全感官联动式巴赫座舱,推动品牌高端化升级,亮相首月现金订单超 1.2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整体需求。五菱缤果于 3月 29日上市,指导价 5.98-8.38万元,车辆轴距达2560mm,对比同级竞品价格具备比较优势+车内空间宽裕,有望带动公司产销回暖。 海外持续热销 新能源提速在即出口快速增长,欧洲市场领先。2022年公司累计出口 101.7万辆,同比+45.9%。2023年增长持续,3月公司海外销量达9.7万辆,同比+92.1%,环比+15.5%,保持良好态势。在欧洲市场,自主品牌 MG 月销量已实现同比翻番,位列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新车销量榜前列,并加速登陆澳洲、墨西哥等地。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相对欧洲主流竞品在产品力方面优势明显,出海销量有望稳步向上。 新能源环比向上,预计快速恢复。3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6.5万辆,同比-12.4%,环比+46.2%。随行业需求回暖,新能源透支效应减弱。展望未来,公司新车将快速上市,产品力持续驱动下,我们判断 4月起环比有望快速恢复。 投资建议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考虑行业竞争加剧,调整公司盈利预测,将 2023-2024年营收由 9,050/10,097亿元调整为 8,033/8,387亿元,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由 231/298亿元调整为 163/176亿元。对应 EPS 由 1.98/2.55元调整为1.40/1.50元,新增 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营收、净利润、EPS 分别为 8,533亿元/190.0亿元/1.63元,对应 2023年 4月 28日 14.12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10/9/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4 13.65 -- -- 14.34 2.65%
14.98 9.74%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7209.9亿(-5.1%),实现归母净利润161.2亿(-34.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9.9亿(-51.6%),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37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06.6亿(-20.4%),实现归母净利润27.8亿(-49.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6亿(-56.3%)。 平安观点:n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销量均突破100万台。2022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量530.2万台(-2.9%)。其中上汽乘用车83.9万台(+4.8%),上汽大众132.1万台(+6.4%),上汽通用1117.0万台(-12.1%),上汽通用五菱160.0万台(-3.6%)。公司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07.3万台(+46.5%),海外销量达到101.7万台(+45.9%),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销量在2022年均突破100万台。 n合资公司盈利承压,自主同比实现减亏。2022年上汽集团整车业务收入5050.7亿(-9.3%),投资收益147.0亿(-45.9%),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2022年分别实现净利润87.3亿(-14.3%)/55.8亿(-23.2%),两家合资公司合计贡献投资收益71.5亿(-18.0%)。集团2022年自主业务毛利率为2.4%,同比降低2.4个百分点,根据母公司报表口径,剔除投资收益后,集团自主业务净亏损达到42.3亿元,同比缩小49.3%。 n2023年一季度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承压,海外销量维持高速增长。2023年一季度,受汽车行业终端消费下滑,集团在一季度整车销量为89.1万台,同比下滑27.0%,其中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分别实现销量19.6万/22.6万/18.6万/19.3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2%/-31.7%/-32.3%/-41.0%。新能源车销量14.2万台(-26.0%),海外销量达到25.7万台(+49.6%)。一季度销量下滑导致公司在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8亿/21.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49.6%/56.3%。新能源战略发布,智己、飞凡23年两款新车竞争力较强。公司在上海车展期间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战略,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销量350万台,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2023年一季度智己、飞凡分别上市了智己LS7和飞凡R7,其中智己LS7起售价仅为30.98万元,相比同级别车型售价更低,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拥有丰富的资源赋能新能源车的发展,从智己、飞凡在23年的两款新车定价可以体现出公司新能源转型的紧迫感,公司海外市场起步早,市场规模大,将持续受益于我国汽车出口市场的增长。鉴于公司一季度业绩情况以及大众、通用两大合资公司燃油车销量可能持续下滑,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4年净利润预测为128.9亿/142.9亿(原净利润预测为216.5亿/236.7亿),新增公司2025年净利润预测为151.1亿。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燃油车销量下滑程度可能超预期,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承压;2)智己、飞凡两大新能源品牌销量可能不达预期;3)公司在插混车型方面布局相较其他车企动作偏慢;4)公司海外市场销量可能不达预期。
崔琰 6 1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13 14.76 -- -- 14.49 -1.83%
14.56 -1.36%
详细
事件概述3月 9日,公司发布 2023年 2月产销快报:单月批发销量 30.1万辆,同比-6.4%,环比+26.6%。公司 1-2月累计批发 53.9万辆,同比-30.6%; 上汽大众 2月批发 7.3万辆,同比-19.1%,环比+1.8%。1-2月累计批发 14.5万辆,同比-34.3%; 上汽通用 2月批发 6.8万辆,同比-10.3%,环比+23.9%。1-2月累计批发 12.3万辆,同比-33.8%; 上汽乘用车 2月批发 5.8万辆,同比-9.2%,环比+5.0%。1-2月累计批发 11.4万辆,同比-13.5%; 上汽通用五菱 2月批发 7.2万辆,同比+9.1%,环比+140.0%。 1-2月累计批发 10.2万辆,同比-42.1%。 分析判断: 2月需求回暖 新能源转型加速2月环比好于行业,新品驱动新能源转型。据乘联会统计,2月乘用车批发 159.8万辆,同比+9.0%,环比+10.0%,行业小幅恢复。公司批发销量 30.1万辆,同比-6.4%,环比+26.6%,疫后复苏叠加上通五菱销量驱动,需求缓慢回升。展望未来,随别克E5、五菱缤果陆续上市,我们预计公司产销有望稳步向上,新能源加速转型。 1)上汽大众:2月批发 6.8万辆,同比-10.3%,环比+23.9%。 新款途岳即将上市,中控屏由嵌入式改换悬挂式,发动机排量提升至 1.5T,最大马力达 160Ps,动力性能全面升级,预计将吸引一定需求; 2)上汽通用:2月批发 6.8万辆,同比-10.3%,环比+23.9%。 上月底,别克官方公众号披露 Electra E5部分信息,新车将搭载别克全新一代 VCS 智能座舱,配 12.6英寸全彩宽幅 HUD 抬头显示+30英寸 6K 屏+高通 8155芯片,着重改善用户智能化体验,有望刺激需求提振; 3)上汽乘用车:上汽乘用车 2月批发 5.8万辆,同比-9.2%,环比+5.0%。荣威 RX9、荣威 iMAX8于本月初上市,售价 17.58-24.38、18.58-25.58万 元 ,WLTC 综 合 油 耗 分 别 为 8.4、8.7L/100km,续航能力优越,我们判断出口预计保持快速增长; 4)上汽通用 五菱:2月批发 7.2万辆,同比+9.1%,环比+140.0%,需求快速恢复。3月 2日,五菱缤果在上海举办了新车首发亮相及品鉴会,车型整体设计采用复古流动线条,轴距为2560mm,采用前置前驱布局解放内部空间,定位年轻人市场。 新车已开启预订,有望贡献销量增量。 智己+飞凡 新能源高端化加速智己 LS7惊艳亮相,引领高端化升级。智己 LS7于上月发布,指导价 30.98-45.98万元,兼具性能与豪华体验:实现百公里加速 4.5s,车内联动电动滑轨、零重力浮感座椅等技术,有效提升座舱舒适度与空间利用率。截至目前,LS7累计订单突破 1.5万,排至 4月第一周的交付订单也已售罄,我们判断销量态势将保持良好,持续贡献公司增量。 飞凡 R7价格下探,飞凡 F7即将上市。2月初,飞凡 R7发布新年焕新价,车电分离模式价格调整至 19.59万起,购置门槛进一步下探,刺激需求向上。飞凡 F7将于本月下旬上市,搭载全感官联动式巴赫座舱,推动品牌高端化升级,亮相首月现金订单超1.2万,有望进一步提升整体需求。 海外持续热销 新能源提速在即出口快速增长,欧洲市场领先。2月公司海外销量达 8.4万辆,同比+49.3%,环比+9.3%,保持良好态势。在欧洲市场,自主品牌 MG 月销量已实现同比翻番,位列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新车销量榜前列,并加速登陆澳洲、墨西哥等地。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相对欧洲主流竞品在产品力方面优势明显,出海销量有望稳步向上。 新能源环比向上,预计快速恢复。2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 4.5万辆,同比-1.4%,环比+38.5%。随行业需求回暖,新能源透支效应减弱。展望未来,公司新车将快速上市,产品力持续驱动下,我们判断 3月起环比有望快速恢复。 投资建议公司面临行业性缺芯的不可抗力、积极深化内功,在组织力、产品力两大维度全面优化,同时在用户运营和经验策略角度加速转型。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 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预计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7,973/9,050/10,09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75/231/298亿元。对应 EPS 为 1.50/1.98/2.55元,对应2023年 3月 9日 14.93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10/8/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13 14.76 -- -- 14.49 -1.83%
14.56 -1.36%
详细
公告要点:上汽集团2023年2月产量为310,033辆,同环比分别-18.81%/+12.57%,销量为301,342辆,同环比分别-6.41%/+26.60%。其中:上汽乘用车2月产销量分别为56,884/58,499辆,同比分别为-11.55%/-9.17%,环比分别为+9.88%/+5.03%;上汽大众2月产销量分别为77,469/73,303辆,同比分别-20.51%/-19.10%,环比分别+2.41%/+1.80%;上汽通用2月产销量分别为73,085/68,157辆,同比分别-2.69%/-10.33%,环比分别+44.73%/+23.92%;上汽通用五菱2月产销量分别为73,399/72,000辆,同比分别-36.86%/+9.09%,环比分别+3.15%/+140.00%。 2月受春节后消费复苏,集团及各品牌产批环比均改善。1)分品牌来看,上汽乘用车2月产批环比增幅小于集团整体,其中智己2月销量1,251辆,环比+146.75%,2月10日LS7上市销量有望继续提升;2月17日,飞凡F7首台批产试制车在临港智能工厂下线,预计3月底上市并启动交付;上汽通用五菱批发表现亮眼,环比+140.00%,主要原因为新能源国补退坡影响减弱,2月27日,五菱旗下首款混动旗舰产品五菱凯捷混动铂金版上市;上汽大众2月产批表现差于集团整体,新途岳即将上市;上汽通用2月产批表现较1月改善明显,别克E5上市交付步伐加快。2)分能源类型来看,上汽集团燃油车2月产批分别为26.05/25.67万辆,同比分别为-18.75%/-7.22%,环比分别+10.83%/+24.74%;新能源车2月产批分别为4.96/4.46万辆,同比分别-19.14%/-1.40%,环比分别+22.67%/+38.52%。3)分国内外市场来看,出口同比保持正增长。上汽集团2月出口8.37万辆,同环比分别+49.26%/+9.33%。MG品牌在欧洲市场月销量实现翻番,并名列多国新车销量榜前列。2月16日,全新一代SUV-Alvez在印尼国际车展上市,进一步丰富集团海外产品矩阵。 2月上汽集团补库。2月上汽集团企业当月库存+8,691辆(较1月),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当月库存分别+4,166、+4,928、-1,615、+1,399辆(较1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传统龙头转身,核心技术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化软硬件全栈布局,飞凡+智己推动自主品牌高端化,合资电动智能变革起步,有望实现销量攀升。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178.17/151.22/175.08亿元,对应EPS为1.52/1.29/1.50元,对应PE为9.79/11.53/9.96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产销低于预期;行业价格战超预期。
崔琰 6 1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2-14 14.82 -- -- 15.42 4.05%
15.42 4.05%
详细
事件概述北京时间2 月10 日,智己汽车正式发布新一代智能纯电中大型五座SUV-LS7。车身尺寸为5,049/2,002/1,731mm,轴距为3,060mm。LS7 将根据智能化配置和驱动力的不同分为六个版本,价格区间30.98-45.98 万。同时智己LS7 开启大定,预计于3 月交付用户。 分析判断: LS7 正式上市 开创SUV3.0 时代1)极致安全:独创黑科技打造最好的驾驶视野,拥有纵向106 度IMAX 级驾驶视野和国内最大的可视面积,使司乘获得更好的掌控感和安全感。eTAC 边缘扭矩控制技术可实现毫秒级别的防滑控制响应,响应速度3 倍于TCS。车身采用潜艇级钢材、硬顶笼式架构和PRB 电池包,车身扭转刚度可达36,000Nm/deg。配有前四活塞固定式制动卡钳及整合式Onebox制动系统,打造极致安全。 2)灵活场景:定位超级大五座SUV,右舱独家搭载SUV史上最长的电动滑轨1,955mm 电动滑轨,可完全连通副驾驶前后座椅,空间布局灵活可变,场景多元。首搭“零重力浮感座椅”,拥有121°的躺姿夹角,平均压力值仅为0.27N/cm2,实现轻松舒适的旅程。 3) 极致驾乘: 配备前后双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扭距725Nm, 零百加速仅4.5 秒,CLTC 续航达660km。采用100kWh 中高镍单晶高压高能电池,具备26 分钟400 公里超快补能。EVD 矢量四驱技术实现两驱/四驱切换仅需300ms,兼顾不同模式下的动力和效率。同时新车采用新一代专利闭式空气悬架系统,大幅提升不同路况下的驾驶体验。 4)硬件堆料领先,座舱差异化明显:智能驾驶:配备双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 超高算力智驾芯片,跨域融合智能感知硬件与软件算法,带来更加安全、舒享的驾驶体验;智能座舱:采用最新智能创新交互IM OS 2.0 软件,配备高通8155智舱芯片。AMOLED 2K 极清交互屏和24 扬声器系统带来极致的娱乐体验。 智己+飞凡 新能源高端化加速智己LS7 震撼发布,引领高端化升级。智己LS7 成功发布,根据公司官方公众号,盲订订单已破万台。LS7 延续了智己的高端化设计,我们判断智己有望形成较强的产品势能,高端化市场加速抢占份额。 飞凡R7 车电分离最低价下探至20 万元以内。今年2 月2 日起,飞凡R7 发布新年焕新价,车电分离模式价格调整至19.59万起,购置门槛进一步下探,有望提升整体需求。 海外表现亮眼 新能源提速在即海外销量表现稳健,欧洲市场出口领先。2023 年1 月公司海外销量达7.6 万辆,同比+17.1%,保持良好态势。MG4 Electric 在欧洲交付近5,000 辆。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相对欧洲主流竞品在产品力方面优势明显,出海销量有望稳步向上。 新能源短期透支,2 月提速在即。2023 年1 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2 万辆,同比-55.4%,环比-57.9%。受新能源政策到期影响,新能源透支效应明显。产品力持续驱动下,我们判断2 月起环比快速恢复。 投资建议公司面临行业性缺芯的不可抗力、积极深化内功,在组织力、产品力两大维度全面优化,同时在用户运营和经验策略角度加速转型。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 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7,973/9,050/10,097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5/231/298 亿元。对应EPS 为1.50/1.98/2.55 元,对应2023 年2 月10 日14.83 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10/8/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5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