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崔琰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及零配件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3110002,曾就职于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7.14%
(第639名)
60日
中线
22.86%
(第108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崔琰 6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18 13.50 -- -- 14.38 6.52% -- 14.38 6.52% -- 详细
事件: 6月 13日, 深蓝全新硬派 SUV 深蓝 G318上市, 售价为两驱标准版17.59万元;两驱舒享版 18.59万元;两驱空悬版 19.99万元;四驱舒享版 19.99万元;四驱空悬版 22.99万元;无忧穿越版 31.80万元。 其中两驱标准版纯电续航为 100km,将于今年 8月交付, 新车上市 60分钟订单突破 3,000辆。 可城可野, 性能优秀, G318热销潜质充分。 车身尺寸方面, 深蓝 G318长宽高 5010x1985x1960mm, 轴距 2880mm, “得房率”高; 动力方面, 深蓝G318搭 载 深 蓝 超 级 增 程 2.0, 两 驱 标 准 / 舒 享 / 空 悬 版 纯 电 续 航 分 别100/190/184km,馈电油耗 6.1L;四驱舒享/空悬版纯电续航分别 184/174km,馈电油耗 6.7L; 座舱配置方面, 新车配备航空级人体工程座椅, 支持前排座椅通风加热, 后排座椅放倒后可以形成一张 1.8米的大床; 越野性能方面, 深蓝 G318搭载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 配豪车级 R-EPS 转向系统; 空悬+CDC+主动魔毯, 拥有 348mm 的同级最高电池包离地间隙, 可实现原地调头功能,提升复杂路况下的通过性, 可轻松应对涉水、雪地、崎岖、泥地、 沙地; 智能驾驶方面, 深蓝 G318配备 L2级智能驾驶+主动安全系统支持跟车巡航、智慧偏移、车道居中、智能限速、并线辅助、 AEB 紧急制动,提升行车安全性; 此外,针对户外出行, G318提供车内 3.3kW、车外 6kW 外放电功率,确保户外用电; 拥有拖挂资质, 配备行李架 PLUS 和 1.6T 拖钩,支持各种户外装备。 G318具备强价格竞争力 重塑硬派 SUV 格局。 前期受价格昂贵、油耗较高等因素影响,硬派越野市场主要由高价进口车型(路虎、奔驰 G、丰田普拉多)主导; 国产车价格多集中在 25+万元, 2023年整体市场规模仅 20+万辆。 深蓝G318价格竞争力强, 作为 20万左右硬派 SUV 将填补市场空白, 且 G318硬件配置强,具备优越机械素质和越野能力, 同时馈电油耗 6-7L, 相对传统燃油硬派越野燃油经济性显著改善,可城可野, 有望开辟蓝海市场, 重塑硬派 SUV 格局。 自主新能源加速成长 新能源盈利拐点可期。 5月公司自主新能源批发销量为 5.4万辆, 1-5月累计批发销量 23.5万辆,同比+72.7%;其中深蓝 5月销量1.4万辆, 1-5月累计销量 6.7万辆, 同比+125.0%, 伴随深蓝出口上量+G318上市,我们看好深蓝整体销量及 ASP 提升, 新能源盈利拐点可期。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电动智能转型,叠加华为智能化赋能,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1,830/2,086/2,3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0.1/105.0/134.5亿元, EPS 分别为 0.81/1.06/1.36元,对应 2024年 6月13日 13.37元/股的收盘价, PE 分别为 17/13/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与华为合作推进不及预期;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自主新能源车型交付不及预期; 行业“价格战”加剧。
崔琰 6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10 13.25 -- -- 14.38 8.53% -- 14.38 8.53%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5月产销快报:集团5月批发销量为20.7万辆,同比+3.3%,环比-1.6%;2024M1-5累计批发销量110.9万辆,同比+12.0%。自主乘用车5月批发销量为12.3万辆,同比+1.3%,环比+0.1%;2024M1-5累计批发销量68.4万辆,同比+8.5%;长安福特5月批发销量为1.8万辆,同比-8.3%,环比-3.8%;2024M1-5累计批发销量9.2万辆,同比+17.6%;长安马自达5月批发销量为0.59万辆,同比-13.6%,环比-1.5%;2024M1-5累计批发销量3.1万辆,同比+26.3%。 5月批销相对平稳阿维塔持续亮眼。5月公司自主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2.3万辆,同比+1.3%,环比+0.1%,表现相对平稳。新能源方面,受益深蓝销量环比提升,5月自主新能源批发销量为5.4万辆,2024M1-5累计批发销量23.5万辆,同比+72.7%,环比+6.4%;5月深蓝销量14,371辆,阿维塔4,569辆,阿维塔销量稳步提升。北京车展上,深蓝官方宣布G318车型5月开启预定,6月正式交付。展望未来,公司将推出深蓝G318、启源CD701、阿维塔15/16等重磅车型,产品周期强劲,将驱动新能源转型加速。 海外销量加速成长打开全球市场。2024年5月自主海外销量3.3万辆,同比+72.9%,环比+5.2%;2024M1-5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7.4万辆,同比+80.8%,表现亮眼;出口有望延续增长,为销量、业绩端提供支撑。公司在泰国布局的全球“右舵生产基地”首期产能将在2025年Q1实现投产,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后总产能将增加至20万辆。公司预计到2024年完成东盟和欧洲两大重点区域市场的进入,全球化思路清晰、步伐坚定,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华为合作稳步推进发力智能化。2023年11月,公司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深化合作;2024年1月16日,华为已完成目标公司的注册,名称为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2024年5月6日,公司公告预计不晚于2024年8月31日签订最终交易文件。我们认为华为深耕智驾、座舱核心技术;公司作为目标公司股东,有望享受目标公司技术、产品资源,受益华为智能化赋能,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加速智能电动转型。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电动智能转型,叠加华为智能化赋能,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1,830/2,086/2,3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1/105.0/134.5亿元,EPS分别为0.81/1.06/1.36元,对应2024年6月6日13.19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6/12/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与华为合作推进不及预期;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自主新能源车型交付不及预期;行业“价格战”加剧。
崔琰 6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06 24.98 -- -- 26.28 5.20% -- 26.28 5.20%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5月产销快报:公司批发销量9.1万辆,同比-9.5%,环比-3.5%;其中,哈弗4.7万辆,同比-15.3%,环比+0.0%;Wey牌0.3万辆,同比-50.4%,环比-35.8%;皮卡1.5万辆,同比-18.8%,环比-16.4%;欧拉0.6万辆,同比-43.4%,环比+28.1%;坦克2.0万辆,同比+94.9%,环比-0.7%。 坦克维持强势增长高端化持续发力。公司5月批发销量9.1万辆,同比-9.5%,环比-3.5%;其中,5月新能源约2.5万辆,同比+3.8%,环比+9.9%;5月新能源占比达到27.0%,同比+3.4pts,环比+3.3pts。2024M1-5销量10.6万辆,同比+60.0%;分品牌来看,5月坦克销量持续强势表现,批发销售2.0万辆,同比+94.9%,环比-0.7%;2024M1-5坦克销量9.0万辆,同比+97.5%;哈弗5月销售4.7万辆,2024M1-5销量25.2万辆,同比+7.9%。高端化方面,20万元以上车型2024M1-5销售11.1万辆,同比+108.73%。2024年长城汽车以坦克为主的高端化产品表现强劲,有望拉动毛利率,打开盈利空间。 海外销量同比延续增长全球化稳步推进。2024年5月,公司海外批发销量为3.4万辆,同比+37.2%,环比-4.6%。2024年1-5月海外批发销量为16.3万辆,同比+65.2%。5月21日,公司宣布欧拉品牌开启全球化2.0,目标冲击全球100个国家地区,产品阵容达到全车系覆盖,出海模式从单品出海到生态出海进阶。公司全球化战略计划到2030年实现海外销售超百万辆。我们认为,公司燃油及混动产品具有优质产品力,在海外市场极具竞争力。看好公司海外布局加速推进带来销量的持续提升。 智能化深度布局产品力全面进阶。智能化方面,公司深度布局,业务涵盖电子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享生态、云平台等众多领域,重点打造CoffeeOS智能座舱、CoffeePilot智能驾驶两大智能化产品;5月28日,魏牌咖啡系列全系车型开启新一轮CoffeeOSOTA升级迭代。新品方面,定位五座电动SUV的魏牌新摩卡Hi4、2.4T乘用皮卡、2.4T商用皮卡、2024款欧拉好猫、2024款欧拉好猫GT木兰版于5月上市。2024年将成为城市辅助驾驶元年,公司有望抓住技术变革机遇,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力进阶带来销量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新品国内外推广顺利,智能电动化新周期开启,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占比快速提升,高端智能化路线愈发清晰。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2,257.3/2,669.6/3,016.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8.2/135.6/145.5亿元,对应2024年6月3日收盘价25.98元/股,PE为21/16/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WEY、哈弗等品牌所在市场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崔琰 6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05 236.90 -- -- 259.87 9.70% -- 259.87 9.70%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 5月产销快报, 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 33.0万辆,同比+38.2%,环比+5.9%; 2024M1-5累计批发 126.7万辆,同比+27.1%。 5月纯电动乘用车销售 14.6万辆,同比+22.4%,环比+8.9%; 5月插混乘用车销售 18.4万辆,同比+54.1%,环比+3.7%。 荣耀版促进需求 5月销量持续同比高增。 受公司荣耀版车型持续上量带动销量增长及 5月出口拉动,公司批发销量持续表现亮眼,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33.0万辆,同比+38.2%,环比+5.9%; 2024M1-5累计批发 126.7万辆,同比+27.1%。分品牌看,王朝+海洋/腾势/仰望/方程豹销量分别为 31.5万辆、12,223辆、 608辆、 2,430辆, 2024M1-5累计分别 119.9、 4.7、 0.51、 1.6万辆。 油耗 2.0时代开启 加速抢夺合资燃油市场份额。 2024年 2月起,公司推出荣耀版改款,以价换量效果显著, 2024Q1、 2024年 4月,比亚迪在 20万元以下混动市场份额 60.1%、 65.7%。 5月 28日,比亚迪发布 DMi5.0技术,DMi5.0拥有 46.06% 发动机热效率, 2.9L 百公里亏电油耗, 2100公里综合续航,伴随 DMi5.0技术,首搭载 Dmi5.0技术的秦 L、海豹 06发布,双车同价,9.98-13.98万元。 我们认为, DMi5.0有望强化公司在插混领域技术领先地位,格局优化逻辑加强,且秦 L、海豹 06定价超出此前预期,后续伴随 5.0新车型进一步上市, 公司有望进一步抢夺合资燃油车市场份额,实现销量向上。 目前, 10万元以下/10-15万元/15-20万元市场空间约 280/640/4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 46%/25%/41%,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混动市场格局优化,公司销量有望继续高增。 2024加大海外布局有望拉动盈利水平向上。 出口方面, 5月出海销量达 3.7万辆,同比+267.5%,环比-8.6%, 2024M1-5累计出海 17.6万辆,同比+176.7%,持续高增态势。 2024年,公司将加大海外市场投入,巴西、乌兹别克、匈牙利、印尼布局工厂,同时加速出口,我们判断公司出海有望在欧洲、东南亚、澳新迎来快速发展, 2024年出口销量有望达 50万辆,同比+105.8%,出海亦有望提振盈利。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向上,加速出海成为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 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营收为 8,336.0/10,003.3/11,603.8亿元,归母净利润 398.1/511.8/636.1亿元, EPS 13.68/17.58/21.85元,对应 2024年 5月 31日 229.02元/股收盘价, PE 分别为17/13/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车市下行风险, 新车型销量、需求不及预期, 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崔琰 6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04 229.01 -- -- 259.87 13.48% -- 259.87 13.48% -- 详细
事件概述: 5月 28日,比亚迪举办 DM 5.0技术暨秦 L DM-i、海豹 06DM-i 上市发布会, DM 5.0技术拥有全球最高 46.06% 发动机热效率,全球最低 2.9L 百公里亏电油耗,全球最长 2100公里综合续航,秦 L、海豹 06实测油耗平均值为 2.26L、 2.11L,售价 9.98-13.98万元。 油耗 2.0时代开启 格局优化逻辑再加强。 2024年 2月起,公司推出荣耀版改款,以价换量效果显著, 2024Q1、 2024年 4月,比亚迪在 20万元以下市场份额 17.5%、 24.2%;在 20万元以下混动市场份额 60.1%、 65.7%。我们认为,本次 dmi5.0技术实现油耗、续航的再次突破,有望强化公司在插混领域技术领先地位,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 中国 10万元以下/10-15万元/15-20万元市场空间约 280/640/4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 46%/25%/41%,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混动市场格局优化,公司今年 400万辆销量置信度提升,占新能源市场份额 30+%。 秦 L、海豹 06上市,加速抢夺合资燃油市场份额。 伴随 DMi5.0技术,首搭载 Dmi5.0技术的秦 L、海豹 06发布,双车同价, 80km 版 9.98-10.98万元,120km 版 11.98-13.98万元,长宽高达 4830/1875/1495毫米,轴距为 2790毫米。我们认为,秦 L、海豹 06定价超出此前预期,最低价下探至 9.98万元,有望进一步抢夺合资份额。后续伴随 5.0新车型进一步上市, 20万以下市场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王朝海洋相互复制,有望进一步抢夺合资燃油车市场份额,实现销量向上。利润端, 2024Q1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 28%,同比+7.3pct,环比+3.0pct,预计降价对整体利润影响有限。 2024加大海外布局 出海贡献利润增量。 2024年,比亚迪出海保持强劲势头,公司将加大海外市场投入,巴西、乌兹别克、匈牙利、印尼布局工厂,同时加速出口,我们判断公司出海有望在欧洲、东南亚、澳新迎来快速发展, 2024年出口销量有望达 50万辆,同比+105.8%,出海亦有望提振盈利。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向上,加速出海成为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 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营收为 8,336.0/10,003.3/11,603.8亿元,归母净利润 398.1/511.8/636.1亿元, EPS 13.68/17.58/21.85元,对应 2024年 5月 29日 224.70元/股收盘价, PE 分别为16/13/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车市下行风险, 新车型销量、需求不及预期, 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崔琰 6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14 14.57 -- -- 14.72 1.03%
14.72 1.03% -- 详细
事件:上汽集团发布2024年4月产销快报:4月集团批发销量36.0万辆,同比-3.7%,环比-5.6%;2024M1-4集团累计批发销量119.4万辆,同比-5.6%;上汽大众4月批发9.2万辆,同比+4.2%,环比+2.2%;2024M1-4累计批发34.0万辆,同比+8.1%;上汽通用4月批发5.0万辆,同比-37.9%,环比-19.9%;2024M1-4累计批发16.1万辆,同比-39.4%;上汽乘用车4月批发6.3万辆,同比-7.2%,环比-19.9%;2024M1-4累计批发22.6万辆,同比-14.7%;上汽通用五菱4月批发12.3万辆,同比+16.8%,环比+7.9%;2024M1-4累计批发34.7万辆,同比+16.5%。 合资销量回暖大众、五菱表现较好。上汽集团4月批发销量36.0万辆,受消费者观望情绪影响,销量环比下滑。分品牌看,4月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表现较好,批发销量环比分别+2.2%/+7.9%。结构端,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5万辆,同比+9.3%,环比-12.1%;2024M1-4累计销量28.5万辆,同比+35.4%。上汽荣威D7DMH持续热销,大众ID、通用、通用五菱4月新能源车销量分别1万辆以上、0.9万辆、4万辆以上,荣威D7、五菱星光定位10-15万元插混家轿,成功实现突破,市场表现较好。 智己L6将上市高端市场再突破。2024年4月智己销量3,000辆,2024M1-4累计销量13,001辆,受20-30万元价格带竞争加剧影响,LS6销量表现略有下降。4月8日,搭载超快充固态电池的智己L6开启预售,预售价23-33万元,新车基于与智己LS6相同的准500V/准900V碳化硅双平台打造,CLTC续航超1000km,全系配备数字底盘、四轮转向、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芯片和数字智能管理中枢,可实现蟹行移动、原地掉头,截至5月10日新车已收货订单2.1万辆,将于5月13日上市并交付。2023年20-30万元价格带的纯电车渗透率30.4%,剔除特斯拉纯电车渗透率仅15.2%,自主突破空间较大,我们认为L6有望凭借强产品力及价格优势抢夺市场份额。 海外持续热销全球化海阔天空。2024年4月海外销量9.2万辆,同比+2.7%,2024M1-4出海销量达31.9万辆,同比-8.1%,MG品牌在欧洲持续表现亮眼。后续,上汽将在海外市场投放14款全新智能电动“全球车”,进一步壮大海外产品矩阵,有望助力出海销量进一步向上。 投资建议: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收入7,678/8,023/8,280亿元,归母净利154.42/168.50/183.71亿元,对应EPS1.33/1.46/1.59元,对应2024年5月10日14.61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11/10/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崔琰 6
广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10 8.61 -- -- 8.85 1.61%
8.75 1.63%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4年4月产销快报,2024年4月公司汽车批发销售13.3万辆,同比-24.8%,环比-25.7%;1-4月合计销售54.3万辆,同比-24.3%。广汽本田4月批发2.5万辆,同比-2.9%,环比-53.1%;1-4月批发14.2万辆,同比-19.0%。广汽丰田4月批发4.9万辆,同比-32.2%,环比-24.9%;1-4月批发20.5万辆,同比-29.8%。广汽乘用车4月批发3.8万辆,同比+29.1%,环比+13.6%;1-4月批发12.3万辆,同比+9.2%。广汽埃安4月批发2.1万辆,同比-47.9%,环比-23.4%;1-4月批发7.0万辆,同比-41.2%。 自主全面向新广汽传祺持续发力。广汽新能源持续加速,广汽集团整体2024年4月新能源车型合计销售2.7万辆,同比-41.1%,占集团月度销量21.8%;其中,广汽传祺表现亮眼,4月销量3.8万辆,同比增长25.6%。分品类方面,广汽传祺MPV家族销售1.3万辆,同比+18.0%,蝉联中国市场MPV销量第一;影系列月销1.3万辆,其中GS3·影速1.0万辆,位居小型SUV销量前列。新品持续涌现,传祺M6MAX、第二代AIONV北京车展首发。我们认为,2024年广汽自主乘用车有望在新品驱动下,在MPV和SUV市场同步发力,维持销量向上。 合资品牌承压新能源转型推进。合资品牌方面,广汽丰田4月批发4.9万辆,同比-32.2%,环比-24.9%;1-4月批发20.5万辆,同比-29.8%。广汽本田4月批发2.5万辆,同比-2.9%,环比-53.1%;1-4月批发14.2万辆,同比-19.0%。2024年4月凯美瑞、汉兰达和赛那三大旗舰车型合共销售2.0万辆,销量占比39%;广汽丰田SUV家族车型销量3.0万辆,销量占比58%。我们认为,合资产品销量在自主崛起的趋势下存在一定压力,但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持续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转型,提升电动化车型占比;我们认为合资品牌新能源转型思路明确,中期看有望维持品牌份额。 智能化布局广泛无图智驾加速。在4月25日北京车展,广汽传祺宣布与华为围绕智能底盘、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研发,计划于2025年推出全新旗舰车型,加快智能化布局的广度和速度。广汽埃安同步推进无图智驾的落地,第二代AIONV将支持无图智驾、具备750km长续航能力、实现15分钟补能370km。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合资品牌龙头,自主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混动及智能双核驱动下加速对燃油车的替代。埃安产品力持续验证有望迎来腾飞。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预计2024-2026年收入为1,569.4/1,833.3/2,016.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8.6/64.1/75.6亿元;对应2024年5月8日收盘价8.71元/股,PE为16/14/12倍。 风险提示:合资车型销量不及预期;自主品牌盈利不及预期。
崔琰 6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9 26.04 -- -- 28.45 7.97%
28.11 7.95%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4年4月产销快报:长城汽车批发销量9.5万辆,同比+1.8%,环比-5.5%;其中,哈弗4.7万辆,同比-10.0%,环比-13.0%;Wey牌0.4万辆,同比+87.7%,环比+23.6%;皮卡1.8万辆,同比-3.1%,环比2.8%;欧拉0.5万辆,同比-47.4%,环比-22.2%;坦克2.1万辆,同比+87.5%,环比+8.0%。 坦克维持强势增长高端化稳步推进。长城汽车4月批发销量9.5万辆,同比+1.8%,环比-5.5%;其中,4月新能源约2.2万辆,同比+51.0%,环比+2.5%;4月新能源占比达到23.7%,同比+7.7pts,环比+1.8pts。2024M1-4销量37.0万辆,同比+18.2%;分品牌来看,4月坦克销量持续强势表现,批发销售2.1万辆,同比+87.5%,环比+8.0%;2024M1-4坦克销量7.0万辆,同比+98.3%;哈弗4月销售4.7万辆,2024M1-4销量20.5万辆,同比+15.1%。高端化方面,4月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2.6万辆,同比+98.2%。2024年长城汽车以坦克为主的高端化产品表现强劲,有望拉动毛利率,打开盈利空间。 海外销量高增出海成效显著。2024年4月,公司海外批发销量为3.6万辆,同比+65.7%,环比+0.9%。2024年1-4月海外批发销量为12.9万辆,同比+74.7%。4月12日,长城魏牌高山MPV在迪拜首批交付,开启中东市场。 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计划到2030年实现海外销售超百万辆。我们认为,长城燃油及混动产品具有优质产品力,在海外市场极具竞争力。看好长城汽车海外布局加速推进带来销量的持续提升。 智能化深度布局产品力全面进阶。长城在智能化方面深度布局,业务涵盖电子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享生态、云平台等众多领域,重点打造CoffeeOS智能座舱、CoffeePilot智能驾驶两大智能化产品。新品方面,4月25日北京车展上,长城新一代哈弗H6、新一代哈弗H9、魏牌蓝山智驾版、坦克700Hi4-T、2024款欧拉好猫、欧拉闪电猫耀夜版、山海炮Hi4-T等新车型亮相。 2024年将成为城市辅助驾驶元年,长城有望抓住技术变革机遇,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力进阶带来销量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新品国内外推广顺利,智能电动化新周期开启,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占比快速提升,高端智能化路线愈发清晰。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2,257.3/2,669.6/3,016.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8.2/135.6/145.5亿元,对应2024年5月6日收盘价26.25元/股,PE为21/17/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WEY、哈弗等品牌所在市场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崔琰 6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6 225.00 -- -- 231.99 3.11%
259.87 15.50%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4年4月产销快报,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31.2万辆,同比+49.0%,环比+3.5%;2024M1-4累计批发93.6万辆,同比23.6%。4月纯电动乘用车销售13.4万辆,同比+28.8%,环比-3.9%;4月插混销售17.8万辆,同比+69.0%,环比+9.8%。 荣耀版促进需求4月销量持续同比高增。受公司荣耀版车型带动销量增长及4月出口拉动,公司批发销量持续表现亮眼,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31.2万辆,同比+49.0%,环比+3.5%;2024M1-4累计销售93.6万辆,同比+23.6%。 分品牌看,王朝+海洋/腾势/仰望/方程豹销量分别为29.8万辆、11,122辆、952辆、2,110辆,2024M1-4累计分别87.6、3.5、0.44、1.3万辆。 王朝新车再亮剑基本盘持续夯实。王朝海洋重点车型改款焕新后有效撬动需求,4月汉、唐、秦、宋(宋L、宋PLUS)、元销量分别2.2、1.4、5.1、3.7、3.5万辆;海洋网方面,4月宋PLUS、海鸥、驱逐舰05、海豹、海豚销量分别4.4、3.5、3.3、1.4、1.0万辆;唐宋秦元系列以价换量效果显著。4月车展,搭载新一代插混平台的秦L、海豹06DM-i亮相,新车将于2024Q2上市,预计起售价12万元左右;海洋网的首款纯电中型SUV海狮07EV也首次亮相,预计今年5月正式上市,售价在20万元区间。2024年,比亚迪产品周期强劲,荣耀版推出、5.0平台新车有助于巩固20万元以下领先地位,促进份额提升。 腾势、仰望持续热销贡献利润增量。高端化方面,腾势、仰望4月延续热销,腾势4月销量11,122辆,2024M1-4累计销量3.5万辆,同比+1.1%;仰望4月销952辆,2024M1-4累计销量4,474辆。后续腾势旗舰轿车、运动轿车、豪华SUV,以及方程豹8/3,仰望U9/U7等高端品牌新车有望于今年上市。 高端车型上量有望拉动整体单车价值,打开盈利空间。 出口再破新高有望拉动盈利水平向上。出口方面,4月出海销量达4.1万辆,再破新高,同比+176.6%,环比+6.7%,2024M1-4累计出海13.9万辆,同比+159.4%,持续高增态势。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布局进一步加速,有望在欧洲、东南亚、澳新迎来快速发展,我们预计2024年出口销量有望达50万辆,同比+108%。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向上,加速出海成为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营收为8,336.0/10,003.3/11,603.8亿元,归母净利润398.1/511.8/636.1亿元,EPS13.68/17.58/21.85元,对应2024年4月30日218.50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16/12/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需求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崔琰 6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1 15.73 -- -- 14.82 -5.79%
14.82 -5.79% -- 详细
事件: 2024Q1公司总营收为 370.2亿元,同比+7.1%,环比-14.1%;归母净利润为 11.6亿元,同比-83.4%,环比-19.9%;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1亿元,同比-92.5%,环比-34.1%。 受价格竞争影响 业绩短期波动。 收入端: 自主销量上升带动营收上升。 2024Q1公司自主乘用车销量 43.7万辆,同比+9.0%,环比+4.5%;营收 370.2亿元,同比+7.1%,环比-14.1%。 受 2024Q1长安品牌开展多项促销活动、 折扣加大影响, 公司销售单价有所下滑, 2024Q1单车 ASP 达 7.6万元, 同比-1.1万元, 环比-2.7万元。 利润端: 毛利下滑影响利润, 2024Q2降本可期。 2024Q1公司毛利率 14.4%,同比-4.1pct,环比-5.1pct, 环比下滑主要系价格竞争激烈,公司加大促销力度所致; 2024Q1归母净利润为 11.6亿元,同比-83.4%,环比-19.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1亿元,同比-92.5%,环比-34.1%。 后续 2024Q2加大执行年度降本计划+向产业链传导,利润端有望得到改善。 费用端: 费用率环比提升, 坚定支持转型。 2024Q1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 5.5%/3.5%/-0.7%/4.2%,同比+0.9/+0.5/+0.0/+0.2pct,销售费用增加主要系投入促销资源,研发费用率增加主要系新车型开发投入增加。 北京车展长安启源 E07和深蓝 G318两款重磅新车亮相, 深蓝 G318定位增程硬派越野 SUV,搭载空气悬架和 CDC 底盘,空间、动力表现出色, 将在 5月下旬开启预定, 6月交付; 启源 E07定位跨界 SUV,基于 SDA 数字化平台打造,电动、智能产品周期向上。 华为合作协议有望披露 加速发力智能化。 2023年 11月,公司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全面深化合作,具体协议有望于近期披露,我们认为华为深耕智驾、座舱核心技术;公司后续作为目标公司股东,有望享受目标公司技术、产品资源,受益华为智能化赋能,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加速智能电动转型。 海外销量加速成长 打开全球市场。 2024Q1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10.9万辆,同比+80.1%,环比+74.2%,同比大增,表现亮眼; 2024Q2出口有望延续增长,为销量、业绩端提供支撑。公司在泰国布局的全球“右舵生产基地” 首期产能将在 2025年 Q1实现投产,首期产能 10万辆,二期后总产能将增加至 20万辆。 公司预计到 2024年完成东盟和欧洲两大重点区域市场的进入,全球化思路清晰、步伐坚定,优质产品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电动智能转型,叠加华为智能化赋能, 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1,830/2,086/2,3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0.1/105.0/134.5亿元, EPS 分别为 0.81/1.06/1.36元,对应 2024年 4月29日 16.36元/股的收盘价, PE 分别为 20/15/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与华为合作推进不及预期;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自主新能源车型交付不及预期; 行业“价格战”加剧。
崔琰 6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4-05-01 23.87 -- -- 24.95 4.00%
24.82 3.98% -- 详细
事件概述: 根据 2024 年一季报, 2024Q1 营收 20.75 亿元,同比+15.8%,环比-5.8%; 归母净利 2.21 亿元,同比+29.4%, 环比-2.5%; 扣非归母净利 2.10亿元,同比+35.1%,环比-17.0%。 2024Q1 业绩符合预期 盈利提升显著。 1)收入端: 2024Q1 营收 20.75亿元,同比+15.8%,环比-5.8%, 同比增长主要系新能源齿轮、民生齿轮业务增长, 2024Q1 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198.0 万辆,同比+31.2%, 环比-34.1%;2)利润端: 2024Q1 归母净利 2.21 亿元, 同比+29.4%,环比-2.5%,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主要系规模效应加强。 2024Q1 毛利率达 22.7%,同比+1.9pct,环比-1.9pct, 受益新能源占比提升带来产品结构改善、降本增效及商用车、工程机械齿轮盈利修复,毛利率同比提升; 受规模环比下降影响, 毛利率环比略有下滑。 3) 费用端, 2024Q1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 0.9%/3.7%4.8%/0.5%,环比分别-0.3/-1.2/-0.7/-0.0pct,费用管控持续加强。 全球客户持续开拓 2024 海外建厂加速。 2023 年公司新能源齿轴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份额在 40%~50%; 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客户,相继获得丰田、某欧洲知名豪华品牌等客户的新能源车齿轮项目。 截至 2023 年末,公司已建成 500 万台套新能源汽车驱动齿轮产能,并稳步推进匈牙利建厂。 2024 年公司一方面依托国内 500 万台套新能源齿轮产能继续受益国内新能源增长,一方面积极推进匈牙利工厂建设,引进欧洲本土优秀人才、加强团队的国际化水平, 助力全球化扩张。 环动科技拟分拆上市 机器人减速器星辰大海。 2023 年, 子公司环动科技凭借自身机器人精密减速机的研发能力和批量交付能力,在国内 RV 减速机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谐波减速机产品也已成功供货。 2021/2022/2023Q1-3 环动科技收入分别 0.9/1.7/2.5 亿元,净利率分别 22.1%/29.6%/23.7%,盈利能力强劲。 2024 年 3 月,公司发布环动科技分拆预案,拟分拆环动科技至科创板上市, 并设立环动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浙江环动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布局前瞻新兴领域,对新结构的精密减速机进行探索与研发。 我们认为本次分拆为环动科技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有助于加速机器人关节业务国产替代,随着环动科技未来盈利能力的增强,双环作为母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也有望得到提升。 投资建议: 全球化加速+民生齿轮、 机器人关节开拓,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 年收入分别 103.2/124.5/149.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 10.5/13.3/16.6 亿元, EPS 分别 1.23/1.57/1.95 元,对应 2024 年 4月 29 日 24.05 元/股收盘价, PE 分别为 20/15/12 倍,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 RV 减速器销量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出预期,海外建厂进度不及预期
崔琰 6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5-01 13.03 -- -- 13.90 6.68%
13.90 6.68% -- 详细
事件: 公司披露 2024 年一季报: 2024Q1 实现营收 52.87 亿元,同比+3.45%,环比-6.13%;归母净利润 0.19 亿元,同比-68.23%,环比-61.62%;扣非归母净利润 0.16 亿元,同比-75.56%,环比-67.80%。同时公告: 控股子公司格拉默继峰(德国)成为德国宝马乘用车总成供应商,将在欧洲地区为德国宝马开发、生产前后排座椅总成项目。 24Q1 符合预期 定点海外高端座椅。 1)收入端: 2024Q1 营收 52.87 亿元,同比+3.45%,环比-6.13%, 同比增长预计主要系客户销量提升; 2)利润端: 2024Q1 归母净利 0.19 亿元,同比-68.23%,环比-61.62%,根据此前公告,净利润环比承压主要系格拉默收入同比下滑、工厂产能利用率波动导致的成本上升、美洲地区新建商用车工厂爬坡成本以及汇兑损益的影响。 2024Q1 毛利率达 14.68%,同比+9.36pct,环比-10.73pct。 3)费用端: 2024Q1 销售/管理/ 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1.41%/9.14%/2.10%/1.81% , 环 比 分 别 - 0.08/+0.81/+0.40/-0.85pct,费用控制整体加强。 4) 新增定点: 根据公告,控股子公司格拉默继峰(德国)成为德国宝马乘用车总成供应商,将在欧洲地区为德国宝马开发、生产前后排座椅总成项目,项目预计 2027 年下半年开始量供,项目生命周期 8 年,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为 120 亿元。该项目为公司首次获得海外高端座椅订单,是公司由国内乘用车座椅供应商向全球乘用车座椅转型关键性的第一步,标志着公司实现乘用车座椅全球战略 0 到 1 的突破,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获得更多海外乘用车座椅订单。 智能电动突围 座椅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公司先后于 2021 年 10 月、 2022年 7 月、 2022 年 11 月获得三家新能源主机厂座椅总成项目定点, 在乘用车座椅业务领域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并快速拓展; 2023 年 2 月联合格拉默突破奥迪PPE 全球供应体系, 实现传统豪华品牌从 0 到 1 突破,乘用车座椅业务加速; 2023 年 3 月新增原客户的新车型定点,体现了客户对公司在合作过程中产品及服务能力的认可; 2023 年 6 月首获一汽大众座椅总成项目定点,实现从新能源到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全面覆盖; 2024 年 2 月再次获得原客户新车型定点, 2024年 4 月定点德国宝马。 2023 年 5 月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量产, 5-12 月累计交付6.5 万套,实现营收 6.55 亿元, 截至 2024 年 4 月 29 日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 10 个, 生命周期总金额达 691-738 亿元, 一般车型生命周期为 5- 7 年,在手订单如在同一年量产,可实现年收入 105-138 亿元,为继峰本部 2023年收入的 263%-344%,收入增量显著 全面协同 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 公司 2018 年收购德国格拉默, 2019 年完成交割并于 2019Q4 开始并表, 2020 年开启全面整合, 2023 年随格拉默全球 COO 李国强先生上任后,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强力推动全面降本增效措施的具体落地,主要措施包括: 1)过调整产能布局,重新梳理各产品线,提高产能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加强采购等供应链管理,推进采购向低成本区域转移; 3) 推行“卫星计划”,增加管理部门能力,并加强各区域管理人员“沉到一线”; 4) 提升工艺能力,深化工厂 VAVE; 5) 积极落实与客户协商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补偿机制; 6)加强细化财务月度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差异分析等,从而达到经营效益的持续提升。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积极拥抱,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 隐藏式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 移动中控系统和扶手、 3D Glass 玻璃技术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并突破特斯拉、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 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收入为242.50/287.50/319.50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3.82/8.67/11.76 亿元,对应 EPS为 0.30/0.69/0.93 元,对应 2024 年 4 月 29 日 13.03 元/股的收盘价, PE 分别为 43/19/14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整合进展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崔琰 6
上声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01 30.66 -- -- 31.12 1.50%
31.12 1.50% --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披露 2023年年度报告及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1) 2023年营收 23.23亿元,同比+31.52%, 归母净利润 1.59亿元,同比+82.40%, 扣非归母净利润 1.56亿元,同比+140.41%; 2) 2023Q4营收 7.33亿元,同比+29.10%,环比 16.47%,归母净利润 0.52亿元,同比+81.25%,环比+43.86%,扣非归母净利润 0.49亿元,同比 342.64%,环比 42.93%; 3) 2024Q1营收5.98亿元,同比+31.98%,环比-18.45%,归母净利润 0.58亿元,同比+95.38%,环比+12.93%, 扣非归母净利润 0.42亿元,同比+50.97%,环比-14.71%。 23年业绩符合预期, 24Q1迅猛增长。 1)营收端: 受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海外市场需求回暖与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变动影响, 公司产销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2023年公司营收 23.23亿元,同比+31.52%,其中车载扬声器、车载功放、 AVAS业务营收同比分别+33.78%/+34.47%/+51.01%,三大产品并驱放量。 2023Q4营收 7.33亿元,同比+29.10%,环比 16.47%。 2024Q1营收 5.98亿元,同比+31.98%,环比-18.45%; 2)利润端: 公司持续加强成本与费用管控, 叠加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 盈利能力提升明显。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59亿元,同比+82.40%, 略低于此前业绩预告值。 2023Q4归母净利润 0.52亿元,同比+81.25%,环比+43.86%,同环比增长表现亮眼。 2024Q1归母净利润为 0.58亿元,同比+95.38%,环比+12.93%, 同比继续迅猛增长。 2024Q1公司毛利率为 24.67%,同比+1.26pct,环比-3.16pct, 净利率为 9.75%,同比+2.61pct,环比+3.13pct; 3)费用端: 利息支出增加+汇兑波动影响, 导致财务费用率明显提升。 2023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86%/7.26%/6.41%/-0.06%,同比分别+0.38/+0.12/+0.20/+1.18pct。 2024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1.37%/7.34%/6.74%/1.49% , 同 比 分 别 -0.32/-0.20/-0.35/+2.04pct, 环比分别-1.18/+0.47/+0.81/+1.29pct。 车载扬声器量价齐升, 市占率稳步提升筑牢强大基盘。 2023年,公司车载扬声器销售额同比+33.78%, 毛利率同比+7.63pct,实现量价齐升, 三大驱动因素: 1)深耕车载扬声器业务数十载,与国内外知名车企保持长期稳定合作; 2)音响系统消费者易感知, 成为新势力车型重要卖点之一,单车需求量提升明显; 3)紧抓消费升级市场机遇, 升级迭代扬声器系统产品, 发力中高端产品研发。 2021-2023年,公司全球市占率分别为 12.92%、 12.95%、 13.11%,国内市占率分别为 19.77%、 20.66%、 23.32%。在国内同行供应商中,公司车载扬声器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新客户持续扩张+新产品加速导入,蓄力公司未来成长。 1)新客户: 公司新近赢得 M 客户, T 客户等新客户、新项目, 预计 1-2年后陆续实现批量供货,客户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形成自主品牌+传统车厂+新能源车厂全覆盖; 2)新产品: 公司基于既有产品技术积累, 发力新产品拓展, 结合声学与电子信息技术,数字功放、 AVAS 等新产品已形成规模化收入,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极。 投资建议: 电动智能趋势下,车载声学以易感知、场景化必备特点成为智能座舱增配首选, 公司作为自主车载扬声器龙头,持续受益电动智能趋势及采购体系变化。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 32.01/41.96/48.33亿元,归母净利2.58/3.65/4.33亿元, EPS 为 1.61/2.28/2.70元。对应 2024年 4月 29日27.40元/股收盘价, PE 分别 17/12/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汽车电子产品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海运费价格波动等。
崔琰 6
新泉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1 47.44 -- -- 47.42 -0.79%
47.07 -0.78% -- 详细
事件: 公司披露 2024年一季报: 2024Q1实现营收 30.47亿元,同比+40.24%,环比-6.34%;归母净利润 2.04亿元,同比+34.75%,环比-16.52%; 扣非归母净利润 2.02亿元,同比+35.40%,环比-17.06%。 同时公告: 公司披露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合计份额不超过 4亿份,筹集资金总金额不超过 4亿元,参与认购员工总人数不超过 1,100人,股票来自公司此前回购及未来持续回购的股票。 Q1业绩符合预期 员工持股激发活力。 1)收入端: 2024Q1营收 30.47亿元,同比+40.24%,环比-6.34%,我们分析收入增长主要来自理想、广汽新能源、极氪等客户的销量提升; 2) 利润端: 2024Q1归母净利 2.04亿元,同比+34.75%,环比-16.52%,我们分析利润的同比增长主要系业务量增加带动利润提升。 2024Q1毛利率达 20.10%,同比+0.31pct,环比-0.68pct。 3)费用端: 2024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 1.71%/5.47%/4.63%/0.59%,环比分别+0.59/+1.17/+0.10/-0.15pct,费用率仍维持较高位置,根据公司一季度现金流量表, 2024Q1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加,我们分析费用的增长主要系支付年终奖带来。 同时公司披露披露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合计份额不超过 4亿份,筹集资金总金额不超过 4亿元,参与认购员工总人数不超过 1,100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已回购的公司股票、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包括但不限于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或法律法规许可的其他方式取得的公司股票,当前已回购 281.57万股,将在股东大会通过本员工持股计划后 6个月内完成标的股票的购买。 乘用车:横向拓品类 市占率稳步向上。 客户+: 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彰显竞争实力,有望随特斯拉不断成长,实现量价利齐升,此外还拓展理想汽车、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新客户,并取得蔚来、极氪、合创等新势力品牌项目定点,新能源驱动高成长。 产品+: 公司从内饰件(主副仪表板、门板、立柱等)逐步拓展到外饰件(保险杠、塑料尾门等),单车配套价值有望过万元,同时公司前瞻性布局碳纤维材料,外饰加速拓展。 2021/2022/2023年公司在乘用车领域市占率稳步提升,分别达8.69%/13.95%/20.38%。中长期看,全球车企降本压力加大下,内外饰进口替代加速,根据我们测算,全球内外饰市场规模达万亿元,我们判断公司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加速抢占份额。 产业布局: 公司积极进行基地建设,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2023H1公司新建常州外饰公司、对外投资设立参股公司纬恩复材,以满足未来现有客户新增车型及潜在客户的汽车饰件配套需求,加码未来订单,前瞻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响应能力。 2023年 11月在马来西亚、墨西哥工厂基础上,公告加码布局斯洛伐克工厂,海外产能已辐射至东南亚、北美及欧洲地区; 2024年 3月公司再次增资斯洛伐克新泉并设立新泉美国集团及新泉(德克萨斯),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我们预计公司外销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凭借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抢占份额。 商用车:底部向上可期 拓品类+全球化提份额。 公司的商用车客户主要包括一汽解放、北汽福田等, 受益于重卡销量 2023年周期向上, 带动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 公司未来将通过拓品类、 借重卡升级换代之际加速渗透其他客户等方式实现份额的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新势力供应链+自主品牌供应链+全球化布局,进口替代剑指全球内饰龙头: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逐步拓展特斯拉、理想、蔚来等新势力客户,积极建设产能辐射东南亚、北美、欧洲地区,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全球市占率的加速提升。看好公司业务加速突破及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驱动利润率提升,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 139.12/190.11/247.2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1.45/16.14/21.39亿元,对应 EPS 为 2.35/3.31/4.39元,对应 2024年 4月 29日 47.52元/股的收盘价, PE 分别为 20/14/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崔琰 6
伯特利 机械行业 2024-05-01 40.11 -- -- 42.21 5.24%
42.21 5.24% -- 详细
事件: 公司披露 2024年一季报: 2024Q1实现营收 18.60亿元,同比+24.04%,环比-21.45%;归母净利润 2.10亿元,同比+21.85%,环比-29.29%; 扣非归母净利润 1.92亿元,同比+18.55%,环比-38.66%。 收入同比高增 海外订单再进一步。 1)收入端: 2024Q1营收 18.60亿元,同比+24.04%,环比-21.45%,其中智能电控产品销量 9.23万套、 同比+28%,盘式制动器销量 6.85万套、 同比+13%, 轻量化制动零部件销量 278.49万件、同比+52%, 机械转向产品销量 73.93万套、 同比+54%。 2) 利润端: 2024Q1归母净利 2.10亿元, 同比+21.85%,环比-29.29%,我们分析利润的同比增长主要系收入增长带来;2024Q1毛利率达 20.75%,同比-0.75pct,环比-2.34pct,我们分析毛利率波动主要受产品结构及客户结构变动影响。 3)费用端: 2024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02%/2.52%/5.96%/-0.66%,环比分别-0.17/+0.69/-0.09/-0.22pct,费用管控持续加强。 4)订单端: 公司一季度新增定点项目总数 106项,并获得两个新客户定点: ①获得北美某新能源车企轻量化项目的定点,根据客户量纲,项目生命周期 5年内预计总销售收入约 1.22亿美元,预计最高年度销售收入约 3,146万美元; ②获得某德系合资车企的平台项目的 EPB 项目定点,根据客户量纲,项目生命周期 8年内预计总销售收入约 6亿元人民币,预计最高年度销售收入约 9,600万元人民币。 整合稳步推进 进击线控底盘。 转向布局落地,整合稳步推进。 2022年 5月, 公司收购万达45%的股权,成为万达的第一大股东;万达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 成,其中公司有权提名 3名董事。万达主要生产各类转向器、转向管柱系列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德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吉利等。公司正在稳步推进整合,参考 2016年以前的财务数据,万达的净利率在 7%-10%,我们认为在公司的整合协同下,万达的净利率有望提升至 10%甚至更高水平,并且也已正式启动了DP-EPS、 R-EPS、线控转向系统的研发工作。 剑指线控底盘,线控制动国产替代加速。 本次收购将完善公司在汽车底盘领域的布局,丰富和完善公司在汽车安全系统领域的产品线(制动+转向),后续将逐步完善分布式驱动和悬架,最终成为线控底盘供应商,掘金千亿市场,剑指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智能电动驱动线控制动 EHB 渗透率加速提升,公司基于 ESP 量产经验,研发出 One-Box 产品 WCBS(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在性能上优于目前主流 Two-Box 产品,紧抓博世 ESP 缺芯的窗口期,新项目持续突破。同时公司紧跟行业趋势,启动开发具备制动冗余功能线控制动系统 WCBS2.0,并开展对电子机械制动(EMB)的预研工作,国产替代加速。 把握窗口期积极扩产 全球化再进一步。 行业端: 1)智能化: 伴随全球智能驾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主动安全为主要功能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ADAS)已逐步实现产业化,产品包括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C)、自适应巡航系统(ACC)、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自动泊车系统(APS)等,上述功能的实现以制动系统电子化为基础,线控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渗透率快速提升, 2025年中国线控制动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60亿元,行业发展处于窗口期。 2)电动化: 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及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电子驻车制动(EPB)系统替代机械式驻车制动系统已成为行业趋势, 2025年中国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230亿元。 3)轻量化: 汽车轻量化作为降低传统燃油汽车油耗以及提升新能源车性能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大势所趋。 公司端: 1)智能化: 公司积极布局线控制动系统并成为国内首家规模化量产和交付线控制动系统的供应商, 1月 5日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建设年产 100万套线控底盘制动系统,有利于公司把握窗口期机遇、进一步扩大先发优势。 2)电动化: 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 EPB 量产的供应商, 现有 EPB 产能已接近峰值, 1月5日公告拟发行可转债扩产 100万套,可有效缓解公司产能瓶颈、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保持市场地位领先。 3) 轻量化: 公司 2012年起即从事轻量化制动零部件的产研销,至今积累大量产品开发经验、建立了完善的产品矩阵,并于2020年起开展全球化布局、筹建墨西哥生产基地, 2023年墨西哥年产 400万套轻量化零部件项目已投产, 1月 5日公告拟发行可转债扩建墨西哥产能,有利于公司轻量化业务优势进一步强化、全球化布局再进一步; 4月 29日公告获得北美某新能源车企轻量化定点,全球化客户持续推进。 投资建议: 公司客户和产品结构双升级,短期受益于 EPB 和线控制动等智能电控业务渗透率提升,中长期线控底盘有望贡献显著增量、墨西哥产能逐步爬坡、 拟发行可转债新增产能带动公司规模持续提升,预计公司 2024-2026年收入为 98.80/130.75/170.8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1.72/15.66/20.70亿元,对应 EPS 为 2.70/3.62/4.78元,对应 2024年 4月 29日 55.61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21/15/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