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6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4-17 11.66 -- -- 12.72 9.09% -- 12.72 9.09% -- 详细
事件:公司控股子公司格拉默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2025年一季度格拉默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87亿欧元,同比基本持平;预计实现经营性息税前利润0.24亿欧元,同比增长154.26%;预计实现净利润970万欧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控股子公司格拉默2025年一季度业绩超我们此前的预期。 格拉默2025Q1业绩超预期,海外整合效果开始显现。收入端,格拉默2025Q1实现营业收入4.87亿欧元,同比基本持平。利润端,格拉默2025Q1预计实现净利润970万欧元,同比扭亏为盈。分地区来看,格拉默中国区的经营此前一直保持盈利稳定,预计2025Q1格拉默海外经营改善明显,预计主要系去年公司对格拉默欧洲区持续推进整合+北美区TMD剥离等措施开始体现效果。 座椅事业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绑定核心团队共享发展红利。公司此次员工持股计划面向的对象为座椅事业部核心骨干员工,总人数不超过100人。持股计划的解锁条件为2025年座椅事业部营业收入达到40.050.0亿元,净利润达到0.8-1.5亿元;2026年座椅事业部营业收入达到70.0-100.0亿元,净利润达到4.0-5.0亿元。此次座椅事业部的员工持股计划也体现出公司对乘用车座椅业务的发展充满信心。 格拉默业务整合稳步推进,乘用车座椅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收购格拉默后,在管理层和组织架构调整、全面推行降本措施、调整产能布局、拓展格拉默中国区业务等多方面持续推进格拉默的整合工作,后续随着整合工作的推进,格拉默盈利能力将稳步提升。此外,公司目前正大力布局乘用车座椅总成业务,公司在成本控制、服务响应等方面相比外资座椅企业有着较大的优势。当前,公司已经累计获得了多个新能源汽车座椅定点,并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乘用车座椅的正式量产,长期看好公司在乘用车座椅市场的份额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6亿元、10.97亿元、13.84亿元的预测,对应的EPS分别为0.51元、0.87元、1.09元,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3.50倍、13.85倍、10.9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整车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海外整合不及预期。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4-16 12.04 -- -- 12.72 5.65% -- 12.72 5.65% -- 详细
事件: 格拉默发布 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预计 25Q1归母净利润 6540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同时公司发布 2025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拟授予座椅事业部核心骨干等员工股权激励。 格拉默 25Q1迎业绩拐点, 2025年全年展望积极。 2025Q1格拉默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540万元(2024Q1为亏损 4143万元) , 同比大幅扭亏, 主要得益于 2024年对北美区域的资产处置以及对欧洲区域实施人员成本优化措施。 2025年格拉默预计全年收入约 19亿欧元, 同比持平, 经营性 EBIT 目标 6000万欧元左右(25Q1预计为 2390万欧元) , Q1达成率较高, 预计全年有望兑现业绩目标。 授予座椅事业部股权激励, 划定 25-26年座椅事业部业绩高增。 公司近日发布 2025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拟授予座椅事业部核心骨干等员工股权激励, 业绩考核目标为2025年座椅事业部实现 40-50亿收入、 0.8-1.5亿净利润, 2026年座椅事业部实现70-100亿收入, 4-5亿净利润, 彰显公司对座椅事业部发展前景、 盈利目标的积极信心。 业绩大拐点明确, 座椅业务&海外资产均迎来盈利拐点: 座椅业务盈利拐点已至, 全面进入规模化阶段: 乘用车座椅业务自 2021年实现 0到 1以来持续斩获多个客户多个车型项目, 乘用车座椅破局加速 1-N, 当前座椅客户已实现新势力&自主&合资全覆盖, 截至 2025年 2月 28日, 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共 21个。 2023/2024年座椅业务分别实现 6.55、 31.1亿元收入, 2024首次实现年度扭亏平衡。 伴随后续更多新项目投产放量, 座椅业务将全面进入规模化阶段。 TMD 资产剥离, 格拉默迎来盈利拐点: TMD 为控股子公司格拉默在北美市场的全资子公司, 也是格拉默重要出血点, 21-23年 TMD 利润分别为-3亿元 、 -12.2亿元(含减值) 、 -2.6亿元, 而 21-23年格拉默利润分别为 64.6万欧元、 -7856万欧元(含减值) 、 341万欧元, 剥离亏损包袱后格拉默业绩将得以显著修复。 自主座椅龙头破局者, 本土替代全面引领, 全球替代未来可期。 乘用车座椅赛道优质。 1) 空间大: 当前国内 1000亿, 全球 3000亿, 预计 25年国内 1500亿, CAGR=17%; 2)格局好: 全球 CR5>85%, 国内 CR5>70%且均为外资; 3) 消费属性最重要配置, 加速升级促进提价&替代。 持续看好公司在大空间、 好格局、 消费升级加速的乘用车座椅赛道的加速破局, 在手订单充沛, 当前已实现新势力&自主&合资全覆盖, 有望持续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格拉默赋能, 全面引领乘用车座椅的本土替代。 此前公司也公告斩获宝马海外订单, 实现座椅全球化的 0到 1, 本土替代升级全球替代, 有望借助格拉默全球化背景和产能打开全球座椅市场, 看好公司中长期有望打造为全球乘用车座椅新星。 盈利预测: 预计 25-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6.8亿元、 10.8亿元、 13.3亿元, 25同比大幅扭亏, 26-27年同比增速为 59%、 24%, 对应 PE 分别为 22X、 14X、 11X, 公司作为自主座椅龙头破局者, 座椅&海外双盈利拐点已至,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新业务盈利爬坡不及预期、 海外不及预期等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4-15 11.40 14.80 19.55% 12.72 11.58% -- 12.72 11.58% -- 详细
4月 9日,公司发布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涉及标的股票规模不超过 570万股,受让价格为 5.54元/股,参与对象不超过 100人。 4月 11日,公司发布格拉默 25Q1业绩预增公告,格拉默 25Q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预计 0.65亿元, 超预期,当日格拉默股价上涨 5.6%。 评论: 发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释放座椅业务增长决心。 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 象主要为公司座椅事业部的核心骨干员工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 不超过 100人。计划使用已回购的不超过 570万股 A 股普通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 0.45%),受让价格为 5.54元/股,总金额上限 3157.8万元。股票分两期解锁,每期解锁 50%, 公司层面考核: 1) 解锁期 1: 2025年座椅事业部营收考核触发值/中间值/目标值为 40/45/50亿元,净利润考核触发值/中间值/目标值为 0.8/1.2/1.5亿元,对应净利率 2.0%/2.7%/3.0%; 2) 解锁期 2: 2026年座椅事业部营收考核触发值/中间值/目标值为 70/85/100亿元,净利润考核触发值/中间值/目标值为 4.0/4.5/5.0亿元,对应净利率 5.7%/5.3%/5.0%; 3) 触发值/中间值/目标值达成后对应解锁比例 60%/80%/100%。 个人层面考核: 个人绩效考核需为合格及以上,才可解锁。 格拉默预计 25Q1盈利超预期,实现全年业绩增长的良好开局。 25Q1格拉默预计实现: 1)营收 4.87亿欧元、同比-2.2%; 2)经营性 EBIT 0.24亿欧元、同比+1.54倍,对应经营性 EBIT 利润率 4.9%、同比+3.0PP,实际经营能力大幅提升; 3)净利润 0.097亿欧元、同比扭亏为盈,对应净利率 2.0%。 25Q1格拉默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65亿元、去年同期-0.41亿元、超预期。 公司“Top 10”计划实施的重组措施成效渐显,并前瞻性调整格拉默 欧洲产能以适应需求下滑。基于当前业绩,格拉默执行董事会重申2025年预 期:营收预计约 19亿欧元、同比持平;经营性 EBIT 目标维持约 0.6亿欧元。 2025年有望开启公司战略整合后利润释放的新篇章。 乘用车整椅方面,公司已从订单、人员、布局等全方位做足准备。 公司: 1)订单储备充足, 截至 2025年 2月底,累计在手项目定点 21个; 2)研发团队扩容, 2024年座椅研发人员末研发人员较 2023年增加约 175人,并发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绑定核心团队; 3) 产能方面,国内多地基地已投产或投建,同时携手格拉默布局欧洲、东南亚。 2024年公司乘用车座椅营收 31亿元、同比+3.75倍,首次实现全年盈亏平衡,毛利率达 12.7%。随 2025年在手订单陆续投产放量,座椅业务利润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格拉默方面,格拉默 25Q1盈利超预期进一步释放了全年业绩有望兑现的积极信号,双重驱动下公司业绩拐点确定性较强, 2025年利润释放可期。 投资建议: 今年预计是公司业绩高速发展的起点, 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 6.1、 10.3、 14.0亿元,同比由亏转盈、 +70%、 +36%,对应当前 PE 23倍、 14倍、 10倍。 采用分部估值, 乘用车整椅业务预计 26年净利 4.5亿元、给予 25-30倍 PE,传统业务预计 26年净利 5.8亿元、给予 13倍 PE,合计给予公司 26年目标市值 188-210亿元,对应目标价 14.8-16.6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行业需求波动、座椅盈利爬坡不及预期、 汇率波动风险等。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4-15 11.40 -- -- 12.72 11.58% -- 12.72 11.58% -- 详细
事件: 公司披露控股子公司格拉默 2025Q1业绩,实现收入 487.4百万欧元,同比+2.3%;净利润 9.7百万欧元,扭亏为盈。 2025Q1格拉默扭亏为盈 业绩步入释放期。 根据公告,格拉默 2025Q1实现收入 487.4百万欧元、同比+2.3%,实现净利润 9.7百万欧元、同比扭亏为盈、同比提升 15.4百万欧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65.4百万元、同扭亏为盈、同比提升 106.8百万元;考虑格拉默营业收入占公司集团收入的 70%以上,我们预计公司集团层面 2025Q1同样实现显著增长。 格拉默业绩的释放,主要得益于公司"Top 10"计划实施的重组措施正在逐步显现成效,此前公司针对EMEA 地区产能做了针对性调整,以适应当地市场环境,且前瞻性与安贝格生产基地达成劳资协议, 也对业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看好格拉默重组措施 未来持续兑现成效,业绩步入释放期。此外格拉默董事会预计2025财年格拉默 营业收入达 19亿欧元、同比持平,经营性息税前利润达 0.6亿欧元、扭亏为盈。 智能电动突围 座椅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公司先后于 2021年 10月、 2022年 7月、 2022年 11月获得三家新能源主机厂座椅总成项目定点, 在乘用车座椅业务领域实现从 0到 1的突破并快速拓展,后陆续获得多个座椅定点。 2023年 5月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量产, 5-12月累计交付 6.5万套,实现营收 6.55亿元; 2024年累计交付 33万套,实现营业收入 31.10亿元。 截至 2025年 4月10日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 21个,生命周期总金额达 888-935亿元,一般车型生命周期为 5-7年,在手订单如在同一年量产,可实现年收入 148-156亿元,为继峰本部 2024年收入的 230%-242%,收入增量显著。 全面协同 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 公司 2019Q4并表格拉默后, 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 2023年随格拉默全球 COO 李国强先生上任后,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推动全面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地。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移动中控系统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 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收入为267.50/299.50/359.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6.61/9.50/13.47亿元,对应 EPS为 0.52/0.75/1.06元,对应 2025年 4月 11日 11.15元/股的收盘价, PE 分别为 21/15/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整合进展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4-14 10.58 -- -- 12.72 20.23% -- 12.72 20.23%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员工持股增强团队竞争力考核目标彰显座椅业务信心。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参加对象主要为座椅事业部的核心骨干员工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人员总数不超过100人、股份总数不超过5,700万股(占股本总额0.45%),股份来源于此前回购股票、员工受让价格为5.54元/股,为2025/4/9收盘价的53%。本次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主要针对座椅事业部,对座椅业务的收入、利润、利润率设置考核目标,彰显公司对座椅业务快速发展和盈利的信心。1)解锁期一:2025年座椅事业部收入考核触发值/中间值/目标值为40/45/50亿元,净利润考核触发值/中间值/目标值为0.8/1.2/1.5亿元,净利率为2.0%/2.6%/3.0%;2)解锁期二:2026年座椅事业部收入考核触发值/中间值/目标值为70/85/100亿元,净利润考核触发值/中间值/目标值为4.0/4.5/5.0亿元,净利率为5.7%/5.3%/5.0%;3)触发值/中间值/目标值对应完成系数为60%/80%/100%。 智能电动突围座椅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先后于2021年10月、2022年7月、2022年11月获得三家新能源主机厂座椅总成项目定点,在乘用车座椅业务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快速拓展,后陆续获得多个座椅定点。2023年5月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量产,5-12月累计交付6.5万套,实现营收6.55亿元;2024年累计交付33万套,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21个,生命周期总金额达888-935亿元,一般车型生命周期为5-7年,在手订单如在同一年量产,可实现年收入148156亿元,为继峰本部2024年收入的230%-242%,收入增量显著。 全面协同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公司2019Q4并表格拉默后,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2023年随格拉默全球COO李国强先生上任后,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推动全面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地。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移动中控系统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为267.50/299.50/359.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61/9.50/13.47亿元,对应EPS为0.52/0.75/1.06元,对应2025年4月10日10.58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20/14/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整合进展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4-03 11.13 -- -- 12.72 14.29% -- 12.72 14.29%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约222.55亿元,同比约+3.17%;归母净利润约-5.67亿元,同比约-378.01%。其中24Q4,营收约53.49亿元,同比约-5.03%,环比约-9.33%;归母净利润约-0.35亿元,同比约-170.15%,环比约+94.04%。 核心观点继峰本部稳健增长,格拉默分部持续深化整合继峰分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4.31亿元,同比约+60.27%;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79亿元,同比约+41.82%。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以乘用车座椅业务为核心的战略新兴业务快速发展,来自新业务的收入实现大幅增长,随规模效应显现,战略新兴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格拉默分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61.04亿元,同比约-9.14%;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25亿元,2023年同期约-0.35亿元。受德国宏观经济下行、汽车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海外营收有所下降。为减少公司在美国TMD公司上的战略资源投入,改善格拉默美洲区域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格拉默于2024年完成对美国TMD公司的出售。据格拉默财报,预计2025年营收约19亿欧元,operatingEBIT约0.6亿欧元。 期间费用率24Q4同环比有所改善,净利率环比有所修复2024年公司毛利率约14.04%,同比约-0.71pct,净利率约-3.06%,同比约-4.02pct。24Q4,公司毛利率约13.00%,同比约-2.44pct,环比约-1.08pct;净利率约-0.65%,同比约-1.47pct,环比约+11.04pct;期间费用率合计约12.15%,同比约-2.07pct,环比约-6.9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环比分别约+0.01pct/-4.85pct/+0.13pct/-2.37pct。 多业务齐头并进,乘用车座椅走向全球公司传统业务座椅扶手和头枕经营稳健,新兴业务品类扩张至隐藏式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领域,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座椅方面,乘用车座椅获得多家主机厂定点,客户涵盖海外豪华车企、国内造车新势力龙头企业、国内传统高端合资车企、国内传统头部自主车企。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共21个。 投资建议关注格拉默整合措施推进、座椅赛道及新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量。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约253.5亿元、283.6亿元、300.6亿元,同比分别约+13.9%、+11.9%、+6.0%。归母净利润分别约6.9亿元、10.1亿元、13.2亿元,同比分别约+221.2%、+47.4%、+29.9%。截至2025年3月28日,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1.7、14.7、1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汇率风险。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4-02 11.65 14.80 19.55% 12.69 8.93%
12.72 9.18%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22.55亿元,同比+3.17%,实现归母净利-5.67亿元,同比-378.01%;其中,24Q4公司实现营收 53.49亿元,同比-5.03%,实现归母净利-0.35亿元。 座椅实现盈亏平衡、出风口&冰箱大幅增长2024年继峰母公司实现营收 64.31亿元,同比+60.27%,实现归母净利 2.79亿元,同比+41.82%,①其中座椅实现收入 31.1亿元,销量 33.30万件,测算得单车价值量 9424元,座椅业务首次实现盈亏平衡;②智能出风口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05亿元, EBIT 金额为 0.44亿元,大幅盈利;③车载冰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 1.21亿元,在开始贡献收入的首年, EBIT 实现盈利, 2024年增量三大业务座椅、智能出风口、车载冰箱均大幅增长。 ④其他传统业务头枕扶手等收入约为 29亿元,同比-5%,预计是因为国内大众等销量下滑。 24Q4单季度看, 公司实现营收 53.49亿元,同比-5.03%,环比下降 9.33%,其中①Q4预计乘用车座椅约为 11亿元,环比微增, ②TMD 在 24Q3剥离导致 Q4收入下滑。 24Q4实现归母净利-0.35亿元, 24Q4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32%/7.46%/2.61/0.75%,环比分别+0.09/-4.84/+0.11/-2.36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下降估计为剥离 TMD 影响,研发费用率提升估计主要为座椅新项目在四季度量产。 格拉默: TMD 剥离轻装上阵、欧洲裁员短期波动2024年格拉默收入 161.04亿元,同比-9.14%,格拉默收入下滑主要的原因为欧洲汽车市场需求疲软,格拉默在欧洲区实施了人员优化措施,并出售了多年亏损的美国 TMD 公司; 2024年格拉默实现归母净利-6.25亿元, 2024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为受到德国宏观经济下行、汽车市场需求疲软,以及格拉默在欧洲区实施了人员优化措施,并出售了多年亏损的美国 TMD 公司的影响,公司出现较大亏损,其中 1~8月 TMD 亏损 0.32亿美元。 展望 2025年, 北美整合、欧洲人员优化后, 2025年管理费用将持续下降,格拉默经营向好。 座椅业务快速释放, 2025年底部反转2025年公司触底反弹, 在 2024年三季度剥离 TMD 后,公司轻装上阵,同时由于座椅业务规模效应较强,座椅业务在 2024年扭亏后, 2025年随着收入增长座椅盈利将快速提升。 座椅进入增长快车道,截至 2025年 2月 28日,公司在手座椅订单 21个, 根据客户规划量预测所有订单生命周期累计收入达 900亿元,客户覆盖新势力、传统车企等,在合肥、常州、芜湖、福州等生产基地已如期建成并投产,在天津、宁波、长春、北京、义乌基地按计划已完成布局并投入建设中,同时欧洲、东南亚基地稳步推进。展望 2025年,亏损的 TMD 剥离后预计归母净利增加约 2亿元(参考 2023年 TMD 亏损 0.44亿美元),乘用车座椅预计实现盈利 1亿元(按照 1%的净利率测算), 2025年公司利润有望超6亿元。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 9.3、 11.8亿元,对应当前市值, PE 为 23、 16、 12倍,维持“买入-A”评级,考虑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的产能、收入、利润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给予公司 2026年 20倍 PE, 12个月目标价 14.8元/股。 风险提示:乘用车座椅拓展不及预期。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4-02 11.65 -- -- 12.69 8.93%
12.72 9.18%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222.6亿元,同比+3.2%,归母净利润-5.7亿元。 事件评论2024年座椅业务快速增长,营收达29亿。公司2024收入实现222.6亿元,同比+3.2%,其中汽车内饰73.5亿元,同比+1.0%,商用车座椅54.0亿元,同比-16.7%,头枕42.3亿元,同比-9.7%,乘用车座椅29.0亿元,座椅扶手19.4亿元,同比-11.1%。分部门来看,继峰分部实现营收64.3亿元,同比+60.3%;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41.8%;格拉默分部实现营收161.0亿元,同比-9.1%,归母净利润-6.3亿元,主要受出售TMD及欧洲车市景气下行影响。毛利率端,公司2024年毛利率14.0%,同比-0.7pct。费用端,公司2024年期间费用率14.8%,同比+1.4pct。全年计提3.0亿元资产减值及0.4亿元信用减值。利润端,公司出售TMD及格拉默欧洲区人员优化短期拖累公司2024年度盈利,实现归母净利润-5.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率-2.5%,同比-3.5pct。展望未来,公司已减轻拖累业绩的TMDLLC,且座椅业务快速放量带动收入业绩双升,看好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提升。 2024年四季度全球车市高景气。公司2024Q4实现营收53.5亿元,同比-5.0%,环比9.3%,主要系出售TMDLLC影响短期收入略有波动。毛利率端,公司2024Q4毛利率13.0%,同比-2.3pct,环比-1.1pct。费用端,公司2024Q4期间费用率12.1%,同比-2.0pct,环比-7.0pct。2024Q4计提0.2亿元资产减值及0.1亿元信用减值。利润端,公司2024Q4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对应归母净利率-0.7%,同比-1.5pct,环比+9.3pct,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亿元,对应扣非后归母净利率-0.2%,同比-1.0pct,环比+9.5pct。 国产座椅崛起新星,海外整合完成带来巨大盈利弹性。公司在格拉默加持下,凭借自身生产、研发效率优势及高自制率带来的成本优势快速突破全球各大整车厂,在手订单丰富,未来订单落地放量,公司乘用车座椅项目盈利可期。同时,公司开拓空调出风口和车载冰箱业务,均已获多家定点,不断打开远期成长空间。海外方面,公司海外整合成效逐步体现,未来随海外盈利能力改善将带来巨大利润弹性。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7、10.9、13.4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2.4X、13.6X、11.1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行业下游销量不及预期;2、行业价格战持续加剧。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2-06 11.74 -- -- 12.49 6.39%
12.72 8.35% -- 详细
预计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转亏,利空逐步缓释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为-5.90~-4.80亿元(2023年为2.04亿元);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70~-4.60亿元(2023年为2.22亿元),主要系美国TMD出售产生亏损和格拉默欧洲区整合产生费用。单季度来看,取2024年业绩预告的中值,预计2024Q4归母净利润为-306.32万元(2023年同期为4969.9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74.09万元,同比-50%。考虑到公司2024年全年净利润端出现亏损和格拉默海外区还在整合中,我们下调2024-2026年业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1(-0.28)/6.82(-1.29)/10.61(-2.3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3(-0.02)/0.54(-0.10)/0.84(-0.19)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PE分别为21.6/13.9倍,我们长期看好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的拓展、智能座舱新业务的延伸和格拉默海外区的修复,因此仍维持“买入”评级。 乘用车座椅业务定点不断,智能座舱相关业务打造新增长曲线(1)乘用车座椅业务:截至2025年1月6日,公司累计获11家客户的25个座椅项目定点,实现海外豪华车企、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传统高端合资车企+传统头部自主车企多样化客户布局,预计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收入累计达911.90亿元,全球座椅潜在龙头蓄势待发。(2)智能座舱相关的新兴业务:公司隐藏式出风口业务快速增长,2024H1收入同比+75%至1.66亿元;车载冰箱2024H1开始贡献收入,实现2200万元销售额,智能化战略新兴业务将贡献新增长曲线。 格拉默海外区持续修复,静待利润回升(1)美洲区,美国TMD非公司核心业务,2024H1美国TMD净利润为-0.97亿元(格拉默美洲区EBIT约为-0.74亿元),为格拉默美洲区主要亏损来源,因此进行剥离,长期有望显著改善美洲区的盈利能力。(2)欧洲区,公司也在持续深化整合,包括降低人工和管理费用、加强采购管理等,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客户放量不及预期。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1-28 11.68 -- -- 12.49 6.93%
12.69 8.6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业绩预告, 预计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 5.9亿元~4.8亿元,较 2023年由盈转亏。 2024年因出售亏损资产 TMD 100%股权以及格拉默欧洲整合措施产生较多减值和费用,产生了较大一次性损失和费用, 业绩低点确立。 24年公司盈利大幅转亏主要是: 1)出售亏损资产 TMD 100%股权, 产生了较大的一次性减值。 2) 为进一步提质增效, 格拉默在欧洲区实施人员成本优化的措施, 产生了较大一次性费用。 业绩大拐点明确, 座椅业务&海外资产均迎来盈利拐点: 座椅业务盈利拐点已至, 全面进入规模化阶段: 乘用车座椅业务自 2021年实现 0到 1以来持续斩获多个客户多个车型项目, 乘用车座椅破局加速 1-N, 当前座椅客户已实现新势力&自主&合资全覆盖, 截至 2024年 7月 31日, 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共 18个。 2023年座椅业务实现 6.55亿元收入, 2024上半年实现近 9亿元收入, 24Q2座椅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伴随后续更多新项目投产放量, 座椅业务将全面进入规模化阶段。 TMD 资产剥离, 格拉默迎来盈利拐点: TMD 为控股子公司格拉默在北美市场的全资子公司, 也是格拉默重要出血点, 21-23年 TMD 利润分别为-3亿元 、 -12.2亿元(含减值) 、 -2.6亿元, 而 21-23年格拉默利润分别为 64.6万欧元、 -7856万欧元(含减值) 、 341万欧元, 剥离亏损包袱后格拉默业绩将得以显著修复。 自主座椅龙头破局者, 本土替代全面引领, 全球替代未来可期。 乘用车座椅赛道优质。 1) 空间大: 当前国内 1000亿, 全球 3000亿, 预计 25年国内 1500亿, CAGR=17%; 2)格局好: 全球 CR5>85%, 国内 CR5>70%且均为外资; 3) 消费属性最重要配置, 加速升级促进提价&替代。 持续看好公司在大空间、 好格局、 消费升级加速的乘用车座椅赛道的加速破局, 在手订单充沛, 当前已实现新势力&自主&合资全覆盖, 有望持续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格拉默赋能, 全面引领乘用车座椅的本土替代。 此前公司也公告斩获宝马海外订单, 实现座椅全球化的 0到 1, 本土替代升级全球替代, 有望借助格拉默全球化背景和产能打开全球座椅市场, 看好公司中长期有望打造为全球乘用车座椅新星。 盈利预测: 考虑海外不确定性, 结合业绩预告调整公司盈利预测, 调整 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4亿元、 6.8亿元、 10.8亿元(前值为-4.1亿元、 10.1亿元、 12.8亿元) , 25同比大幅扭亏, 26年同比增速 61%, 对应 25-26年 PE 分别为 22X、 14X,公司作为自主座椅龙头破局者, 座椅&海外双盈利拐点已至,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新业务盈利爬坡不及预期、 海外不及预期等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1-28 11.68 -- -- 12.49 6.93%
12.69 8.65%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5.9~-4.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7~-4.6亿元。 事件评论2024年四季度全球车市高景气。2024Q4全球汽车产销高景气,其中中国乘用车销量887.6万辆,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32.5%;美国轻型车销量419.3万辆,同比增长7.7%,环比增长8.4%;欧洲汽车销量318.8万辆,同比增长0.8%,环比增长10.0%。 受益于下游销量增长及国内座椅等新业务放量,公司2024Q4收入有望实现较好增长。 出售TMD及格拉默欧洲区人员优化短期拖累公司2024年度盈利。根据公告,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5.9~-4.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7~-4.6亿元,业绩预亏主要系1)公司于2024年对外出售了TMDLLC100%股权,该交易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约-3,310万美元(约-2.35亿人民币);2)对格拉默在欧洲区实施人员成本优化的措施产生了较大一次性费用。单四季度来看,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0.03亿元(中枢),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亿元(中枢),同比下滑50.1%。展望未来,公司已减轻拖累业绩的TMDLLC,且座椅业务快速放量带动收入业绩双升,看好公司2025年盈利能力提升。 国产座椅崛起新星,海外整合完成带来巨大盈利弹性。公司在格拉默加持下,凭借自身生产、研发效率优势及高自制率带来的成本优势快速突破全球各大整车厂,在手订单丰富,未来订单落地放量,公司乘用车座椅项目盈利可期。同时,公司海外整合成效逐步体现,未来随海外盈利能力改善将带来巨大利润弹性。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4、7.4、11.7亿元,对应2025-2026年PE分别为19.9X、12.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下游销量不及预期;2、行业价格战持续加剧。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1-27 11.68 -- -- 12.49 6.93%
12.49 6.93%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业绩预告: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90~-4.80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70~-4.60亿元。 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一次性非经因素影响较大。根据公告,公司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5.90~-4.80亿元、同比出现亏损,中位数为-5.35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5.70~-4.60亿元、同比出现亏损,中位数为-5.15亿元。其中2024Q4实现归母净利-0.58~0.52亿元、同比-216.04%~+3.96%,中位数为-0.03亿元,同比出现亏损/环比亏损幅度大幅收窄;扣非归母净利-0.30~0.80亿元、同比160.91%~+60.43%,中位数为0.25亿元,同比出现亏损/环比亏损幅度大幅收窄。公司全年业绩出现亏损,分析主要原因:1)出售子公司TMD产生较大一次性损失;2)格拉默欧洲区实施人员成本优化,产生较大一次性费用。 智能电动突围座椅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先后于2021年10月、2022年7月、2022年11月获得三家新能源主机厂座椅总成项目定点,在乘用车座椅业务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快速拓展,后陆续获得多个座椅定点。2023年5月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量产,5-12月累计交付6.5万套,实现营收6.55亿元;2024H1累计交付8.9万套,实现营业收入8.97亿元。截至2025年1月25日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20个,生命周期总金额达881-928亿元,一般车型生命周期为5-7年,在手订单如在同一年量产,可实现年收入147-155亿元,为继峰本部2023年收入的366%-385%,收入增量显著。 全面协同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公司2019Q4并表格拉默后,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2023年随格拉默全球COO李国强先生上任后,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强力推动全面降本增效措施的具体落地。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车载冰箱、移动中控系统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为230.20/267.50/299.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35/7.82/11.13亿元,对应EPS为-0.42/0.62/0.88元,对应2025年1月24日11.69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9/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整合进展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1-10 11.37 -- -- 12.49 9.85%
12.49 9.85%
详细
公司增量业务进展不断,拖累业务积极整合修复公司披露收到某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2个整椅项目定点公告,乘用车座椅再度获得定点。考虑到公司乘用车座椅订单不断积累,同时格拉默海外区进入深度整合阶段,且智能化产品持续突破,我们维持2024-2026年业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3/8.11/12.9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1/0.64/1.0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PE分别为17.9/11.2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再获原客户其他车型定点,全球座椅潜在龙头蓄势待发常州继峰收到某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2个整椅项目定点,分别于2026年4月和2026年5月量产,生命周期均为3年,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合计为31亿元,该项目是原客户将其他车型再次定点给公司,彰显公司的产品力和客户对公司服务的认可。截至2025年1月6日,公司累计获11家客户的25个座椅项目定点,实现海外豪华车企、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传统高端合资车企+传统头部自主车企多样化客户布局,预计所有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收入累计达911.90亿元,随着公司在手订单的量产交付,规模效应将充分显现,全球座椅潜在龙头蓄势待发。 格拉默海外区持续修复,智能化产品打造新增长曲线(1)格拉默海外:美洲区,2024H1美国TMD净利润为-0.97亿元(格拉默美洲区EBIT约为-0.74亿元),为格拉默美洲区主要的亏损来源,剥离美国TMD后,长期有望显著改善美洲区的盈利能力。欧洲区,公司也在持续深化整合,包括降低人工和管理费用、加强采购管理等措施,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智能化产品,布局隐藏式出风口+车载冰箱等智能座舱相关的新兴业务:公司隐藏式出风口业务快速增长,2024H1收入同比+75%至1.66亿元;车载冰箱2024H1开始贡献收入,实现2200万元销售额,智能化战略新兴业务将贡献新增长曲线。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客户放量不及预期。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1-09 11.57 -- -- 12.49 7.95%
12.49 7.95%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继峰座椅(常州)于近期获得某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两个座椅总成项目定点。根据客户规划,上述两个项目预计分别于2026年4月和2026年5月开始量产,项目生命周期均为3年,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合计为31亿元。 再获原客户新项目,证明公司夯实的专业能力。本次新获定点项目是原客户将其他车型再次定点给公司,体现了客户对公司专业能力和优质服务的认可,同时在手订单的不断积累,也为公司将来释放规模效应奠定基础。 目前公司已实现多样化客户布局,获得奥迪、一汽大众等多个乘用车座椅项目定点,成功转型为全球乘用车座椅供应商。截至2024年7月31日,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共18个。 TMD剥离落地,轻装上阵增强未来成长确定性。为聚焦主业,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拟将TMDLLC100%股权进行出售。具体看,1)交易标的:TMDLLC主要产品为汽车定制塑料模塑部件等,2023年收入18.5亿元,净利润-2.6亿元,截至2024/8/31,净资产为5亿元;2)买方:APCLLC为FBGLLC控股子公司,其中FBGLLC主要产品为雨刷器、燃油泵、火花塞、过滤器等产品。我们预计剥离亏损子公司TMD后,公司将有效提升格拉默美洲区盈利能力及经营效率,业绩释放拐点愈加明朗。 布局新产品新业务,夯实业绩增长基础。1)出风口:业务快速增长,2024H1已获得在手项目定点约70个;2)乘用车隐藏式门把手和车载冰箱:在手订单持续积累,2024H1车载冰箱业务获得在手项目定点7个,隐藏式门把手业务也已获得不同客户项目定点。新业务的开拓将有效支撑收入增长基础,同时公司全面推动降本增效举措落地,通过调整产能布局、梳理产品线、加强采购向低成本区域转移等举措,有望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8.5/12.8亿元,分别对应PE-31/16/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剥离进度不及预期;宏观环境波动风险;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5-01-08 11.55 -- -- 12.49 8.14%
12.49 8.14%
详细
事件: 公司披露公告:近期收到《供应商定点意向书》,获得某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 2个座椅总成项目定点,将为客户开发、生产座椅总成产品。 再获原客户定点 座椅业务市场基础稳固。 本次新获定点项目为某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 2个座椅总成项目定点, 根据客户规划, 2个项目预计分别于 2026年 4月和 2026年 5月开始量产,项目生命周期 3年,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为31亿元。本次新获定点项目是原客户将其新的车型再次定点给公司, 体现了客户对公司在合作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和提供的服务的认可,同时在手订单的不断积累,也为公司将来的生产形成规模经济创造了条件。 智能电动突围 座椅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公司先后于 2021年 10月、 2022年 7月、 2022年 11月获得三家新能源主机厂座椅总成项目定点, 在乘用车座椅业务领域实现从 0到 1的突破并快速拓展,后陆续获得多个座椅定点。 2023年 5月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量产, 5-12月累计交付 6.5万套,实现营收 6.55亿元; 2024H1累计交付 8.9万套,实现营业收入 8.97亿元。 截至 2025年 1月6日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 20个,生命周期总金额达 881-928亿元,一般车型生命周期为 5-7年,在手订单如在同一年量产,可实现年收入 147-155亿元,为继峰本部 2023年收入的 366%-385%,收入增量显著。 全面协同 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 公司 2019Q4并表格拉默后, 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 2023年随格拉默全球 COO 李国强先生上任后,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强力推动全面降本增效措施的具体落地,主要措施包括: 1)调整产能布局; 2)加强采购等供应链管理; 3) 推行“卫星计划”,增加管理部门能力; 4) 提升工艺能力,深化工厂 VAVE; 5) 积极落实与客户协商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补偿机制; 6)加强细化财务月度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差异分析等。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车载冰箱、移动中控系统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 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收入为230.20/267.50/299.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49/7.82/11.13亿元,对应 EPS为-0.35/0.62/0.88元,对应 2025年 1月 6日 10.94元/股的收盘价, PE 分别为-/18/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整合进展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6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