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林子健

华鑫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050523090001。曾就职于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江淮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01 14.31 -- -- 16.91 18.17% -- 16.91 18.17% -- 详细
历史悠久、业务板块全面的综合型汽车集团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 1964 年,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产销和服务于一体,涵盖汽车出行、金融服务等众多领域的综合型汽车企业集团。 公司业务可分为两大核心业务板块: (1)整车业务: 公司现有主导产品:①重、中、轻、微型卡车;②多功能商用车、客车;③乘用车,包括 MPV、 SUV、轿车。 (2)核心零部件: 专用底盘及变速箱、发动机、车桥等核心零部件。 与华为合作,搭载华为最新技术的车型快速推进2023 年 12 月 1 日,华为与江淮签署了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华为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成立以来,累计投入已达 30 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 7,000 人的规模。 2022年,华为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荣获多项行业大奖, 2024 年初启动多城城区 NCA,成为业界标杆。智能座舱斩获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WIDC)“ TOPIntelligence 极智座舱奖”和“极限挑战奖”双项大奖;智能座舱语音获得汽车行业首个车载语音助手 A 级认证。2023 年江淮共销售 592,499 辆汽车,同比增长 18.4%,其中乘用车销售 357,051 辆,同比增长 18.2%,商用车销售235,398 辆,同比增长 18.7%。与蔚来合作期间,代工近 30万辆以上,有丰富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制造经验。依托江淮代工蔚来积累的先进生产经验以及华为领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车型有望成为江淮汽车高端代表作。 大众安徽 2023 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江淮有望持续获得投资收益2017 年大众安徽成立,江淮持有 25%股份,大众安徽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将建成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第三家 MEB 工厂, 基于集团 MEB 模块化电驱动平台打造纯电动汽车,首款车型于 2023 年下半年投产。未来大众安徽也承担SSP 平台车型的生产。随着产量的提升,江淮有望持续获得投资收益。 公司有望受益于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 月 23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了第四次会议,重点研究了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同时探索如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目前车龄 10 年以上乘/商用车保有量较大,相关政策或加速淘汰老旧车型。 据 2022 年公司财报, 公司轻型商用车业务,轻卡稳居行业第二;皮卡业务实现独立运作,全年销售超 5 万台,增速跑赢行业大势,进入行业前四,相关车型有望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 420.6、 468.5、 782.7 亿元, EPS 分别为 0.06、 0.13、 0.37 元,当前股价对应 PS 分别为 0.8、 0.7、 0.4 倍,考虑公司历史底蕴悠久、业务板块全面,叠加与华为合作,未来增长潜力较大,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新车型推广不及预期; (2)汽车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3)与华为合作进度不及预期。
赛力斯 机械行业 2024-02-23 69.30 -- -- 95.90 38.38% -- 95.90 38.38% -- 详细
推出问界品牌转型,成功抓住时代机遇汽车领域积淀深厚,抓住机遇完成转型。公司成立于1986年,2016年成立SFMOTORS进军电动车领域;2016年6月成功上市,于2021年与华为合作推出智选SF5,搭载华为鸿蒙座舱及博世自动驾驶方案。后续推出问界品牌,2023年9月推出的改款问界M7取得巨大成功,目前平均月销量近3万辆,于20万元以上SUV的车型中排名销量第一。2024年2月5日,赛力斯超级工厂建成投入使用,拥有超过1000台智能化设备,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年产能达70万辆。目前已开始交付问界M9,新款车型有望持续发力。 看点一:同华为深度合作,新能源车业务快速增长问界品牌快速上量,周销售量已超过理想:公司目前与华为合作推出三款车型,问界M5、M7及M9,价格覆盖25-60万区间段,车型包含五座及全尺寸六座SUV。M7销量从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依次为5248/12193/17039/25545/29997,环比431%/132%/40%/50%/17%。2024年1月的销量为29997台,位列20万以上SUV车型中销量第一,超过理想L7销量,打破20万以上理想一家独大局面。M7在2024年的1月1日至2月4日的周度销量分别为5487/6379/7030/7767/8360辆,上升趋势显著。M9于2月5日首批交付,随着产能的提升,销售端有望同步增加对问界M9的推广,M9价格定位在46.98-56.98万元,与M7共同覆盖25-60万区间段价格矩阵,有望充分发挥问界品牌效益,随着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接受程度的提升及华为深度赋能赛力斯的认可,预计问界销量进一步增加。 看点二:赛力斯品牌认效应持续提高,旗下品牌蓝电有望受益赛力斯旗下自有品牌蓝电快速上量:随着与华为合作的问界M7出圈,赛力斯品牌的曝光度提升,带动旗下新能源品牌蓝电销量的提升。目前推出的车型蓝电E5,售价区间为9.98-12.19万,从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的销量分别为925、1556、3474、5289辆。随着问界及蓝电品牌的上量,赛力斯预计对供应商的话语权有望持续提高,或将要求供应商更高产品价格年降。 看点三:共享鸿蒙智行品牌宣发,有望凭借先发优势进一步拓宽护城河赛力斯可以借助其他鸿蒙智行车企的宣发进一步曝光:一方面,鸿蒙智行品牌车型会共享销售渠道,消费者在接触鸿蒙智行的过程中会同步加深对赛力斯的品牌认知。另一方面,凭借自身在车型上的先发优势,赛力斯较早的完善了车型不同价格区间带的覆盖,目前赛力斯规划车型SUV,预计将会领先北汽及江淮的SUV车型,期间赛力斯凭借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共享鸿蒙智行的品牌宣发,进一步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加深消费者品牌认知,拓宽护城河。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361.2、1119.6、1522.7亿元,EPS分别为-1.75、-0.12、1.68元,当前股价对应PS分别为2.9、0.9、0.7倍,考虑公司问界系列车型的品牌出圈,M9新车型的销售潜力较大,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M9推广不及预期(2)鸿蒙智行品牌其他车企及理想L6影响超过预期
三祥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2-23 12.28 -- -- 12.98 5.70% -- 12.98 5.70% -- 详细
汽车胶管总成商,专精特新小巨人耕耘汽车胶管二十载。三祥科技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车用胶管及其总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整车厂商及其零部件配套厂商、售后零部件供应商等供应车用胶管及总成产品;主要产品包括制动系统软管及总成、动力转向系统软管及总成、汽车空调系统软管以及加油口等。公司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的液压制动橡胶软管系列产品连续十年被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胶管胶带分会评为国内同行业企业产量排名第一,研发底蕴雄厚。 公司增长动能持续释放。公司2021年至2023Q3的营收分别为6.1/7.2/6.2亿元,同比增长8.0%/18.4%/18.9%;净利润分别为0.82/0.67/0.70亿元,同比增长80.0%/-18.3%/30.8%;2022年的利润下滑主要系美元升值、IPO奖励等原因带来管理费用增长0.19亿。公司2023年Q3重回增长轨道,后续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汽车胶管价值量可观,维修后市场增长空间仍大221021年汽车胶管市场规模约22909亿元,其中配件维修胶管约1100亿元,维修后市场规模增长空间仍大。汽车胶管属于汽车零部件配套必备的基础部件,其单车用量相对稳定,中国每辆汽车配套使用的胶管约为20米,按照平均售价计算,每辆车所用胶管金额约为750元。汽车胶管具备消耗属性,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增长空间仍大,据德勤测算,2020年汽车后市场规模为1.42万亿元,到2025年有望至1.74万亿元,CAGR达4.1%。假设2021年市场汽车维修量为总产量5%,按照按照20米的单车胶管用量、75元的单车价值量,2021年,我国汽车胶管市场规模分别为209亿元,其中配件维修胶管市场规模约10亿元。对比美国而言,中国汽车维修后市场有望随汽车保有量增长而持续扩大,汽车胶管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购收购oHarco进军北美市场,海外市场构建售后高盈利能力海外售后市场为汽车胶管供应商的战略高地。由于售后市场客户主要为零售商、贸易商企业,自身没有生产环节,产品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或下游零售商,议价空间较大,毛利率相对较高。同时,售后市场客户主要集中在境外。以2021年为例,公司主机配套市场毛利率为21.6%,售后市场毛利率为46.5%,可比公司川环科技和鹏翎股份,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25.21%/22.3%,系其销售收入基本均来自于国内整车厂客户,由于整车厂客户集中度较高、议价能力较强,因此其毛利率相对较低。 公司通过并购扩张海外市场。因看重Harco公司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合格供应商资质及潜在市场价值,公司2015年通过收购Harco公司进军北美市场,目前已经进入美国汽配连锁巨头AutoZone、AdvanceAutoParts、O'Reilly的供货网络,在北美市场具备一定的市场地位。公司于2020年在泰国设立子公司三祥泰国,有望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客户资源积累深厚,募投产能保障业绩公司有着深厚的客户积累,主要分为前装与售后两类客户:前装市场: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上汽通用、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东风日产等优质主机厂,国际主要新能源整车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售后市场:公司主要客户包括BrakeParts、FerdinandBilsteinGmbh和AlliancePartsWarehouse以及美国大型汽配零售商AutoZone、AdvanceAutoParts、O’Reilly等国际知名企业。 公司募投资金扩产,保障业绩释放。新增汽车液压制动软管2,500万米、汽车空调软管1160万米、冷却水管及燃油管等异型管650万支。发行人拟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入1.8亿元,项目建设期36个月,投资回收期7.35年(税后)。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8.95、10.87、13.11亿元,EPS分别为0.92、1.22、1.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2、9.9、7.8倍,考虑公司客户积累深厚,海外扩张预期确定性较强,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海外出货量不及预期;(2)核心客户流失风险;(3)宏观景气度波动风险;(4)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安培龙 计算机行业 2024-01-12 58.73 -- -- 59.20 0.80%
59.20 0.80% -- 详细
二十年陶瓷材料传感器深耕,铸就国产替代领头地位公司自 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陶瓷材料为发展主线,技术方案由 PTC 热敏电阻延伸至 NTC 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全面助力国产替代。 目前,公司温度传感器关键性能指标已接近全球领先厂商,在家电产品领域基本完成国产替代;氧传感器在材料制备、流延及预层压、丝印、涂覆等环节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在起燃时间、抗热冲击性能、绝缘性等关键指标与国际龙头企业同类产品接近;压力传感器方面, 公司为国内少数能够实现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规模化应用的企业, 核心发明专利“一种温度-压力一体式传感器”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该类型产品的技术垄断。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通过敏感陶瓷材料及 MEMS 两大技术平台孵化新产品,在汽车电子温度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领域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实现规模快速增长。 压力传感器全面布局,优势显著汽车电子为压力传感器主要应用场景,随着汽车性能提升、国内对汽车安全标准提升、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汽车行业对压力传感器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国内汽车压力传感器市场被森萨塔、博世等国际企业占据,公司在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温压一体传感器均打破海外巨头垄断,成为国内领先的压力传感器企业。 公司压力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及 MEMS 压力传感器,并正在开发基于 MEMS 技术的玻璃微熔压力传感器,三者分别适用于 0.5-15MPa、0.5MPa 以下、 5-600MPa 的中低压、低压、中高压范围, 实现高中低压全量程压力传感器覆盖。 作为国内少数能够实现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规模化应用的企业, 公司已与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东风汽车等整车厂,万里扬、全柴动力等零部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展望未来, 公司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有望持续实现国产替代, 维持较高速增长, MEMS 压力传感器、硅微熔压力传感器有望逐步放量,驱动长期增长。 布局 MEMS 压力传感器,前瞻把握行业趋势微小型化、集成化是传感器是重要趋势,以满足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MEMS 压力传感器具有小型化、易于批量生产、成本效益好、易于制造复杂结构等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公司在 MEMS 压力传感器领域取得诸多突破,成功开发出 MEMS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核心技术涉及的“高导热、高效率、高稳定性的陶瓷基板”项目荣获中国发明协会的“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具有温感功能的陶瓷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并与东风汽车等整车企业开展了合作,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此外, 公司参与制订的《MEMS 压阻式压力敏感器件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计划已实施,综合而言,公司在 MEMS 压力传感器领域成果显著,未来随项目定点放量,有望逐步贡献弹性。 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1.4/2.1亿元, EPS 为 1.24/1.89/2.79元,对应 PE 分别为 52/34/23倍。公司汽车电子传感器国内领先,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贡献短期弹性, MEMS 及硅微熔压力传感器保障长期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合作进展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易实精密 机械行业 2023-12-26 20.33 -- -- 22.00 8.21%
22.00 8.21% -- 详细
自主研发+欧州技术传承,打造汽车精密金属件小巨人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营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2015年控股易实零部件(中德合资企业,公司持股51%),2019年成立马克精密(中奥合资企业,公司持股51%),整合了先进的欧洲技术和管理理念。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公司形打造了复杂冲压折弯成型、高速深拉伸等各种金属精密加工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单元、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以及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系统,代表性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高压接线柱、制动系统铝嵌件、各类电磁阀壳体、空气悬架支撑环/扣压环等。 先进设备+核心技术+客户资源,铸就细分领域坚实壁垒①公司引进多种国际先进高端装备,如Bruderer高速精密压力机床、舒特多工位组合机床、比勒(Bihler)冲压成型折弯机、西铁城\斯达\津上CNC自动机床,整体处于行业领先水平。②经过长期技术积累,公司形成了多轴联动精密机加工、复杂冲压折弯成型、高速深拉伸、精密冲压、多工位冷镦,以及激光焊接等多项核心技术。③公司客户大多数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或细分行业龙头,如泰科、安波福、博世、博格华纳、大陆、联合电子、立讯精密、浙江孔辉等。公司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以制动系统铝嵌件产品为例,2021年公司全球市占率为29.2%。在新能源汽车高压接线柱领域,公司核心客户为泰科电子,2022年收入为7,697.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33.2%;泰科电子为全球第一大连接器厂商,在全球连接器市场占比约15.5%,充分验证了公司的竞争力。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放量,公司进入成长快通道公司主营业务分为3大板块,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汽车通用零部件和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2022年收入分别为1.07/0.65/0.39亿元,占比分别为46.1%/27.9%/16.7%。公司自2016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零部件方面。2019年,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高压接线柱产品实现小批量出货,2022年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50.8%。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放量,同期公司整体收入CAGR高达47.2%,进入成长快通道。 看点一:绑定大客户泰科电子,新能源汽车业务成长可期高压接线柱和屏蔽罩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产品。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包括,①高压连接器高压接线柱和母端子,以及高压屏蔽罩,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BDU单元;②高压线束多孔铜件,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实现线束固定功能;以及③储能系统接触器零件,④充电盖板用冷镦衬套等。2020-2022年公司高压接线柱收入分别为996.8/2889.0/4776.6万元,占新能源汽车业务比重分别为49.4%/52.1%/44.7%;主要客户为泰科电子和立讯精密,2022年二者销售额收入占接线柱收入比例分别为81.3%和18.7%。 高压屏蔽罩和高速连接器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业务新驱动力。屏蔽罩:2022年3月,公司获得泰科电子新能源汽车高压屏蔽罩定点,7月实现量产,7-12月销量为29.5万只,销售金额约为91.1万元。根据主要客户泰科电子的询价邮件,预计2023年高压屏蔽罩的需求量在3,400万件以上;经过与赫尔思曼约2年沟通,有关高压屏蔽罩产品可行性分析已经完成,对方已于2022年12月接受了报价,同时通知高压屏蔽罩项目启动。高速连接器: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传输量的要求更高,提振了对高速传输连接器的需求。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已开展高速数据传输连接器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有望受益于高速连接器的需求提升。 看点二:空气悬架渗透率稳步提升,空悬支撑环/扣压环等业务放量在即成本下降+配套车型价格下探,空气悬架渗透率稳步提升。随着孔辉、保隆等国产厂商逐步量产,空气悬架成本已下降至8000元左右,配套车型已经开始朝着30万元以内市场下探,如新款岚图FREE,新车标配空气悬架,仅售26.69万元。我们认为,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内卷”持续加剧,更多20万元级别车型将搭载空气悬架,空气悬架渗透率有望继续稳步上升。据盖世汽车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前8个月,国内标配空气悬架的新车销量约为33.6万辆,渗透率达2.6%,而去年同期只有10.3万辆,渗透率不足1%,搭载量同比增幅高达226%。 受益于孔辉科技交付放量,支撑环、扣压环业务有望快速成长。公司空气弹簧用支撑环、扣压环,主要用于空气弹簧的支撑和气囊的密封,使用Bihler冲压成型折弯机加工、激光焊接系统焊接而成,产品直径在80-200mm左右,目前二代技术已量产。孔辉科技为公司支撑环、扣压环核心客户,其是国内首家实现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OEM量产供货的企业,目前获得岚图、理想、极氪、比亚迪、长安、阿维塔、埃安、奇瑞等14家车企涉及40余个车型的空气悬架系统或空簧总成定点资格。根据盖世汽车统计数据,2023年1-8月,孔辉科技空悬标配出货量13.6万辆,国内市场份额高达40.6%。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8/3.8/5.2亿元,YoY分别为22.5%/34.6%/37.0%;归属净利润分别为0.46/0.62/0.86亿元,YoY分别为20.8%/36.3%/37.4%,2022-2025年净利润CAGR为31.3%,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26.2/19.2/14.0倍。考虑到公司“先进设备+核心技术+客户资源”铸就的细分领域壁垒,高压接线柱、空气悬架带来的高确定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2)公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3)核心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精锻科技 机械行业 2023-11-30 10.83 -- -- 11.29 4.25%
11.29 4.25% -- 详细
深耕精密锻造三十载,差速器锥型齿全球第二、全国第一深耕精密锻造三十载,拥抱电动汽车新时代。精锻科技成立于1992年,专注于汽车精密锻造齿轮及其他精密锻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汽车差速器锥齿轮、差速器总成、汽车变速器结合齿及其他产品(异形件、轴类件、盘类件、VVT等)。精锻科技作为行业领先的精锻齿轮供应商,积极拓展新能源电动车领域和轻量化领域的新客户新产品,2020-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2.0/14.2/18.1亿元,YoY分别为-2.1%/18.3%/27.0%。从产品应用行业来看,新能源汽车对齿轮强度和精度要求更高,公司电动乘用车业务营收增速较快,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0.4/1.5/3.7亿元,YoY为-11.2%/248.9%/147.8%,分别占营收比重为3.6%/10.5%/20.6%。2023年公司预计新能源业务占比能达到30%,目标在2025年新能源业务占比突破50%。 公司差速器产品由单件到总成,单车配套价值量翻番,加速公司业绩增长。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公司差速器锥型齿产品国内市占率超30%,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目前整车制造企业逐步由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向以整车设计、开发、生产为核心的专业化模式转变,采购时更加倾向于直接采购总成化产品。据公司公告,差速器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平均单价20-30元,两驱乘用车需要1套差速器即2个半轴齿轮和2个行星齿轮,单车ASP为80-130元。差速器总成主要包括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壳体、行星齿轮轴、调整垫片等零部件构成,总成产品单车ASP为190-300元,是传统锥齿轮价值2倍以上。公司积极优化产品结构,2020-2022年差速器总成产品收入为0.57/1.59/2.95亿元,分别占营收比重为4.7%/11.2%/16.3%,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差速器总成收入为5.13/7.76/11.05亿元,占营收比重将达到23.1%/28.8%/33.8%,带动公司营收进一步增长。 掌握完整工艺流程,冷温热复合成形技术国内领先公司致力于先进锻造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冷温热复合成形工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掌握先进的齿轮模具设计开发与制造核心技术,具有从模具设计与制造、锻件制坯及预热处理、精锻、机加工、热处理、检验与试验的完整工艺流程。公司拥有精密锻造生产线70条以上,包含冷、温、热全工艺精锻设备,成形吨位由110T到2500T,设备大多从瑞士、德国日本等进口,设备种类齐全,精度高,可以实现热精锻、温精锻、冷精锻以及多种工艺复合成形的精锻件的研发与生产。对于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研发,公司能够直接配合主机厂,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模拟仿真,试验验证,制造装配的正向设计开发。 高层兼具技术背景,多年经验积累技术成果斐然。公司董事长、技术中心主任夏汉关先生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技术型领导者带动公司积极研发创新,截止2023年2月,公司拥有有效专利210件,其中发明专利51件(包括PCT国际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159件。 “技术”++“客户”双轮驱动,优质资源筑牢竞争壁垒公司拥有庞大优质的海内外客户群体,1)海外整车厂客户: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日产、克莱斯勒、菲亚特等;2)自主品牌客户: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上汽通用、北京奔驰、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长安福特、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威马、哪吒等;3)零部件厂商客户:吉凯恩、麦格纳、博格华纳、舍弗勒、美国车桥、德纳、伊顿、法雷奥等全球知名企业。 公司于公司于2023年年2月月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新募投项目包括年产能年产能180万套万套的差速器总成项目,建成周期为两年。订单增量方面,公司获得全球著名电动车大客户的差速器总成项目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定点,同时获得了日系知名品牌和国内知名技术公司新能源车差速器总成订单,未来新增订单量可覆盖公司差速器总成新募投项目规划的180万套年产能。 同时,公司与知名整车厂商或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的研发部门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渠道,能够及时了解和密切跟踪客户新技术的研发方向、客户对产品的设计要求。 结合公司具有协同客户同步开发、同步设计、同步试验的能力,公司能够一直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新项目或新产品的研发确保与客户同步协同发展,使得公司产品在定价、成本控制和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2.2/27.0/32.7亿元,YoY分别为22.8%/21.5%/21.0%;归母净利分别为2.7/3.2/4.1亿元,YoY分别为8.6%/20.8%/26.2%;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6.1/21.6/17.1倍,考虑到公司全面拥抱电动化,差速器总成在手订单充沛,我们给与“买入”投资评级。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2)公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3)核心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4)募投项目收益不及预期风险
嵘泰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1-29 22.88 -- -- 23.47 2.58%
23.47 2.58% -- 详细
深耕铝压铸业务二十余载,新能源转型正当时 传统压铸件基盘稳固,客户积累构筑竞争壁垒。嵘泰股份成立于2000年,2021年2月于上交所上市。2021年公司核心产品铝压铸EPS壳体在我国乘用车领域市占率达到21.5%,背后系公司常年积累的客户资源:1)电动转向壳体:2011年通过与博世合作完成大众首个EPS国产项目,逐步积累全球知名Tier1客户梯队;2)转向系统:公司积累博世、采埃孚、蒂森克虏伯、耐世特等知名Tier1,对应奔驰、宝马、大众、通用等知名主机厂;3)传动系统:公司积累博格华纳、采埃孚、爱塞威,对应广汽、一汽、大众、吉利等头部主机厂;4)制动系统:与威伯科建立合作。公司凭借稳健的传统压铸件业务,不断积累优质客户构筑竞争优势。 转型新能源,切入一体化压铸领域。2022年以来,公司逐步开拓比亚迪、理想、全球头部新能源主机厂等大客户,产品结构由汽车转向系统延申至新能源三电系统及车身结构件。2022年6月采购9000T压铸机,正式布局一体化压铸领域,成为汽车转向系统、新能源三电系统、传动系统、行驶与制动系统、车身结构件、大型一体化压铸件等全套解决方案供应商。 新能源订单放量对冲原材料压力,业绩释放韧性有余。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9.9/11.6/15.5亿元,同比分别+0.03%/+17.3%/+32.9%。2020-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1.3/1.0/1.3亿元,营收及业绩稳健向上,主要受益于新能源产品大幅量产,新业务开发取得重大突破。2020-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32.1%/25.1%/23.8%,主要受铝锭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抬高生产成本所致。2023Q1-Q3公司实现营收14.4亿元,同比+36.0%;实现归母净利1.2亿元,同比+26.6%,业绩增长曲线亮眼,主要受益于EPS转向、新能源三电产品及悬架配套铸件等新产品落地放量。 一体压铸蓝海市场,2030年市场规模近600亿元 “节能减排+降本增效”需求加速,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大势所趋。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可通过降低车重从而减少电耗,提升新能源续航里程,同时减少由惯性带来的制动距离,提升行驶安全性。汽车轻量化可通过材料、结构、工艺三种路径实现,目前采用铝合金压铸材料为主流路径,据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2023年铝压铸市场空间可达4461亿元,预计到2028年市场空间将进一步上升至5661亿元,CAGR达4.9%。 一体化压铸是传统压铸技术的革新,据我们测算,2023年一体化压铸市场空间为28.0亿元,2025年进一步升至80.9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至596.7亿元,2023-2030年CAGR达54.8%,蓝海市场前景可期。 布局一体化压铸,墨西哥工厂率先盈利 新能源产品+募投项目陆续落地,有望支撑业绩持续向上。IPO募集项目预计将在年内陆续投产,产能集中覆盖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发动机系统等部位铸件;2022年可转债项目产能集中覆盖在新能源车三电系统,成为比亚迪DMI插电混动平台E-CVT变速箱箱体、E3.0纯电平台电机壳体和端盖主要量产供应商,新客户开发获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球头部新能源主机厂电动皮卡关键铸件的供应商,获得舍弗勒电机项目定点。2023年公司发布新一轮定增计划,拟投资8.8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车身结构件及一体化压铸件远期产能储备,预计2026年投产。 布局大型一体化压铸,有望随一体化压铸拐点到来向上。2022年公司采购3台力劲9000T压铸单元,2023Q2首台9000T压铸机已进场安装。公司通过与知名整车厂商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多年的产品合作开发和技术交流,目前已掌握高真空压铸技术、局部挤压技术、计算机模拟压铸模具设计等先进压铸及模具自制技术,此外公司免热处理材料自研,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材料+设备+工艺”布局,产业链优势显著。 墨西哥出海先行者,大力开拓北美新能源市场再造新增长极。公司自2016年起即在瓜纳华托州成立孙公司莱昂嵘泰,2021年公司IPO为墨西哥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零件扩产项目募资1.3亿元。2022年8月,公司发行可转债增资2.7亿元启动墨西哥二期工厂建设,目前墨西哥二期工厂已完成建设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此外公司于于同年凭借墨西哥工厂本土化生产优势,成为全球头部新能源主机厂电动皮卡关键铸件的供应商,带动公司新能源产品进入放量阶段。2022年莱昂嵘泰实现净利润461.7万元,率先实现盈利,进一步助推公司抢份额能力。 盈利预测 预测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20.85、29.03、40.07亿元,EPS分别为0.96、1.49、2.1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4.6、22.4、15.2倍,考虑到公司新能源业务占比迅速提升,墨西哥增量空间大,未来有望带来大幅业绩增量,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2)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3)产能开拓不及预期风险;(4)新项目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开特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1-28 11.69 15.47 43.11% 13.37 14.37%
13.37 14.37% -- 详细
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业绩增长亮眼深耕汽车热管理赛道828年,主营汽车空调类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开特股份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传感器类、控制器类和执行器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细分产品包括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调速模块、直流电机执行器、步进电机执行器和无刷电机执行器等。公司系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地位显著。 2015年7月27日,公司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2023年9月28日,公司在北交所上市。2022年,公司传感器类、控制器类和执行器类三大板块营收占比依次为38.2%/29.3%/31.6%。 受益于控制器、执行器类营收快速增长,公司盈利增长显著。2019-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5/2.8/3.8/5.2亿元,CAGR达26.6%;其中,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收入CAGR分别为18.1%/32.9%/37.3%。净利润从2019年的0.10亿元增至2022年的0.77亿元,CAGR达到97.5%,显著高于收入增速;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应之下,费用率下降显著。2020-2022年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6.6%/14.9%/13.0%,控费降本能力显著。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为4.6亿元,同比增长30.5%;归母净利润为0.8亿元,同比增长51.1%,均维持快速增长。 国产替代有望破局,技术++客户构筑竞争壁垒海外热管理厂商目前仍占有主导格局。海外传统汽车热管理供应商较早进入热管理市场,积累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全球系统配套能力强,2021年全球热管理市场CR3约为41%,依次为电装、瀚昂、法雷奥,三者市场占比依次为19%/13%/9%,国内厂商仍处追赶阶段。 公司凭借技术++客户构筑竞争壁垒。截止2022年底,公司拥有31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4项,技术人员占比为18.35%;公司“车载传感器研究中心”2022年被认定为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凭借深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公司产品在行业内绑定了一批优质客户包括:①整车厂商:比亚迪、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中国一汽、吉利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②造车新势力:威马、小鹏、高合等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③汽车热系统厂商:广州电装、翰昂集团、法雷奥集团、松芝股份、三电控股等。未来,公司有望凭借技术领先+客户积累持续享受热管理行业的增长浪潮。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品类++客户”扩张打开成长空间新能源车驱动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提高。由于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中电动压缩机、热泵系统价值较高,目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核心产品单车价值量为6410元,较传统汽车的2230元增长了近2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提高,市场规模有望从2021年的824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494亿元,CAGR为16.0%。 紧抓新能源浪潮,公司新能源营收占比持续提高。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收入分别为0.32/0.62/1.82亿元,2021-2022年同比增速分别为96.9%/191.6%,显著高于整体营业收入增速。新能源领域的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1.4%提升至2022年的35.4%,快速增长。其中,第一大客户比亚迪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7.3%增长至2022年的25.4%。 “品类++客户”持续扩张,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①品类持续扩张,当前公司产品主要用于汽车空调系统,正逐步向新能源电池系统扩张。基于汽车空调热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公司拓展开发了CCS集成母排,目前在储能领域已小批量供货,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尚在开发中。②客户开拓情况顺利,近年来公司陆续通过广州电装、翰昂集团、马瑞利、某北美新能源汽车品牌等新客户的认证并批量供货。 募投产能保障增长,未来业绩释放可期公司募投项目拟新增产能55000万套电机功率控制器与05000万个温度传感器。公司计划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兴城大道499号生产基地通过建设生产厂房、购置SMT设备、PCBA自动组装线、新能源传感器组装线、MES系统等先进生产设备以满足公司产能扩充的需求。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能500万个车用电机功率控制模块与5000万个温度传感器产能,相比2022年底产能分别新增82.0%/76.1%;项目整体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实现年净利润2839万元。随着产能的投产落地,公司的交付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保障,为公司未来的增长保驾护航。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6.89/8.66/10.88亿元,YoY分别为33.9%/25.6%/2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1.39/1.77亿元,YoY分别为41.4%/27.5%/27.0%,2022-2025年CAGR为32.0%。考虑到公司未来的高成长性及技术+客户的竞争优势,给予2024年20倍PE,目标价为15.8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2)公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3)核心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模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23 6.03 -- -- 6.27 3.98%
6.27 3.98% -- 详细
深耕汽车保险杠领域三十五载,核心产品打造领先竞争力公司成立于 1988 年,成立之初即切入合资供应链,成为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保险杠核心供应商。公司主营业务为中高档轿车用保险杠、防擦条、门槛、轮眉等汽车装饰件,主要产品市占率在国内豪华车外饰件细分市场位列第一。凭借自身Know-how 与宝马、上汽通用、北汽集团、特斯拉等知名主机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20-2022 年分别实现营收 61.0/73.9/76.6 亿元,同比分别+11.2/+21.1%/+3.7%。其中,塑化汽车装饰件营收占比分别为 84.7%/81.4%/82.7%;2020-2022 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0.04/-1.96/4.97 亿元,2022 年业绩扭亏为盈,同比大幅跃升主要系公司合理处置其经营不善的子公司美国名华。2020-2022 年毛利率分别为 17.07%/17.33%/17.62%,主要受益于海外业务占比提高及其毛利率提升。2023Q1-Q3 公司实现营收61.18 亿元,同比+15.42%;实现归母净利 4.13 亿元,同比-1.62%。总体来看,公司营收稳健增长,剥离海外拖累项后盈利能力稳定。 国内汽车保险杠市场“一超多强”,轻量化有望带动价升随着汽车行业智电转型加速,汽车外饰件轻量化、定制化、消费属性增强大势所趋。前后保险杠总成集安全性、美观度、工程属性于一体,是最为主要的外饰件,主机厂降本增效需求下保险杠“以塑代钢”,减重同时可带动单车 ASP 提升;汽车前后保险杠总成单车价值在 1000~5000 元左右,价格主要与客户品牌相关,单品类价值量较高,随消费升级趋势及增换购重心向年轻化群体转移,汽车外饰件消费属性增强,定制化需求提升有望带来单车价值量进一步增加。据我们测算,2022 年汽车前后保险杠总成市场规模达 460 亿元,2025 年有望达 542 亿元,CAGR 为 5.6%,其中前装市场规模462 亿元、后装市场规模 80 亿元。 国内格局方面“一超多强”,保险杠前装市场集中度较高,CR3 达 52.9%,TOP3 分别为延锋彼欧、模塑科技、一汽富维,2022 年市占率分别达 26.1%、16.5%、10.3%。 新能源驱动高成长,墨西哥出海先发优势显著公司客户结构质优,全面布局“高端链+T 链+新势力链”,2006 年进入德国宝马供应链,布局高端车企。其后全资孙公司墨西哥名华于 2019 年 6 月获得特斯拉 Model Y 车型在北 美市场的前后保险杠和门槛项目定点,正式开启新能源化转型及全球化布局。2020-2022 年特斯拉收入贡献占比分别为5.3%、8.8%和 14.6%,提升斜率陡峭。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3 年,公司相继获得广汽蔚来、小鹏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赛力斯等主流造车新势力定点,全面涵盖主流车型,新能源营收占比逐年提升,2022 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收入贡献约 17 亿元,营收占比超 22%,2023H1 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至约 30%,新能源转型正当时。 公司在保险杠、防擦条等汽车装饰件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能布局充分,国内方面,公司先后在无锡、上海、烟台、武汉、沈阳、北京设立生产基地,就近配套客户,保险杠年产能 600 万套以上,其中辽宁名华产能为 100 万套/年(已于 2023 年 4 月投产),江阴新生产线产能为 50 万套/年,江阴新生产线主要配套理想。我们判断公司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及快速响应能力加速抢占份额。 公司为墨西哥出海先行者,2016 年随宝马出海,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墨西哥名华。目前墨西哥工厂产能利用率 50%-60%,产品良率和国内相当,有望随产能利用率及良率进一步提升加速收入贡献。海外业务 2023 年上半年毛利率为 25.28%,高于国内 8.16pct,先发优势之下盈利能力亮眼。主要客户为美国特斯拉及墨西哥宝马,业务占比分别约 60%及 40%。我们认为海外营收为目前主要的增量来源,后续收入有望随大客户销量提升维持较快增速,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盈利预测预测 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 86.25、97.64、110.93 亿元,EPS 分别为 0.63、0.77、0.93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14.3、11.7、9.7 倍,考虑到公司新能源业务占比迅速提升,海外业务增量空间大,未来有望带来大幅业绩增量,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2)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3)产能投产不及预期风险;(4)新项目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骏创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5 16.68 17.55 20.62% 17.98 7.79%
17.98 7.79% -- 详细
深耕汽车塑料零部件,新能源业务带动公司进入成长快通道骏创科技成立于 2005年,聚焦于注塑件及模具的生产和销售;其中, 汽车塑料件包含悬架轴承(主要客户斯凯孚) 、天窗控制面板(主要客户安通林) 和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三大产品系列(主要为 T 客户,部分通过广达与和硕间接供应) , 2021年以上三项产品收入分别为 0.62/0.42/1.79亿元,分别占总收入 18.0%/12.2%/51.9%。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放量,公司从 2021年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2021-2022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92.9%/69.5%。 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 4.89亿元, YoY+24.6%;归母净利润 0.59亿元, YoY+31.6%,收入和利润均维持较高增速。 汽车轻量化大势所趋,“以塑代钢”前景可期受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渗透驱动,汽车轻量化重要性凸显:传统燃油车的重量每减少 100kg,百公里耗油量将降低0.3-0.6L,二氧化碳减少量 5-8g,纯电动汽车重 量每减少100kg,可行驶里程增加 10%,节约电池成本 15%-20%。在轻量化三种路径中(结构优化、轻量化材料、制造工艺升级),采用轻量化的替代性材料是最直接的手段。改性塑料相较于高强度钢密度较轻,减重程度明显,相比于铝合金、镁合金,成本较低且成型工艺较简单,同时改性塑料具备耐腐蚀性、阻燃性、耐磨抗震等优点,当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内外饰、电器件以及发动机结构件等部位,未来有望替代金属材料更广泛地应用在对强度要求不高的零部件。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平均塑料用量达到 300kg/辆以上,而国产汽车的平均单车塑料用量约为 100kg,成长空间较大。 绑定 T 客户实现收入跃升,海外扩张奠定中长期成长空间2017年公司成功为 T 客户的一级供应商解决了产品品质异常问题,并通过了 T 客户对公司技术、 工艺、体系、价格等方面的评审,成为其直接合格供应商。 2019年迅速积累定点项目,扩大与 T 客户的合作。 2019-2022年来自 T 客户收入分别为 0.05/0.15/1.08/1.91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由 3.4%提升至 32.6%。为匹配 T 客户产能扩张,公司 2021年开始海外扩张。 2021年成立骏创北美, 2022年、 2023Q1-2023Q3骏创北美收入分别为 880/3284万元,收入占比分别为1.50%/6.72%,增长迅猛; 2022年,公司为进一步开拓北美市场,公司成立骏创墨西哥,通过骏创北美间接持股 70%,有望助力后续海外业务进一步增长。 扩品类打开成长空间,产能布局保障增长为满足扩品类、拓客户需求,公司拟募集资金 1.5亿元扩张国内产能。 公司现有产能包括:①木渎船坊头路厂区:现有产能 6500万套,自有厂房, 设计产能为年产 6500万套汽车零部件,现有职工 565人(截至 2022年底); ②胥口镇吉祥路厂区:系租赁苏州东立电子有 限公司厂房, 主要年产注塑件 1800万套,合计 8300万套。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供应的产品品类不断增多,与 T 客户建立了 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开拓国内外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厂 商,拟募集资金 1.5亿元扩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汽车塑料零件产品 8500万件,实现产能翻倍。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 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7.29/9.66/13.80亿元, YoY 分别为 24.4%/32.5%/4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0/1.16/1.69亿元, YoY 分别为 31.0%/46.2%/45.2%,2023-2025年归母净利 CAGR 为 40.4%。参考岱美股份、新泉股份、肇民科技等可比公司(三者对应 2024年业绩的 PE均值为 19.7倍),考虑到北交所流动性较主板弱,给予2024年 15倍 PE,目标价为 17.55元,考虑到公司未来产能释放的预期叠加绑定 T 客户带来的增长确定性,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 (2)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3)核心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4) 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5) 海外产能建设及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菱电电控 机械行业 2023-11-15 68.00 -- -- 68.80 1.18%
68.80 1.18% -- 详细
菱电电控 10月 30日发布 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99亿元/yoy+31.88%,实现归母净利润 0.42亿元/yoy-21.72%。 投资要点 第三季度业绩同比扭亏,股权激励优化治理公司 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2.27亿元/yoy+34%,实现归母净利润 0.1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天然气价格下跌,油气价差拉大,公司双燃料 EMS 系统销量大幅增长。公司利润同比扭亏为盈,一方面得益于公司收入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公司在 2022年计提股份支付费用,导致利润承压。 公司 2023年 9月发布股权激励草案, 2023-2025年营收考核触发值为 9.9/10.8/11.7亿元,目标值为 10.7/12/13.7亿元,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留住核心人才,优化治理结构,经营持续向好。 轻卡 EMS 国内翘楚,新能源及乘用车转型打开成长天花板公司为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及车联网产品 T-BOX 等,其中以汽油车电控系统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以 N1商用车为主要销售车型,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 2020年 81%的成套 EMS 产品销售来自N1,市场占比达 24%,截至 2019年底获得 N1类车型公告2033个,占全部 N1类汽油车公告的 60%,为国内 N1类 EMS龙头企业。 EMS 技术长期以来被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德尔福等跨国 EMS 厂商垄断,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化的主要瓶颈之一, 公司成功打破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局面, 助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国产化。 公司近年来坚持“客户乘用车化、产品电动化”战略,乘用车方面,自 2021年 9月在 GDI 混动乘用车取得客户定点后,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资源,目前公司某 GDI 混动乘用车已进入量产导入阶段;电动化方面,公司持续向 MCU、 VCU、 GCU、电机电控二合一驱动产品、 HECU 等新能源产品领域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并于 2023年 10月披露公告, MCU 产品收到江淮汽车开发通知。综合而言,公司乘用车化及电动化进展顺利,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 天然气轻卡经济性凸显,为公司带来全新机遇国内油气价差维持高位,助推天然气车经济性,随着国内天然气相关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天然气商用车销量迎来爆发,2023年前十月国内 N1天然气车销量达 8.6万台,已超过2022全年 5.8万台的水平,其中 10月销量达 1.2万台,同比增长 300%。由于公司 EMS 产品在 N1天然气车份额、单车价值量均高于 N1汽油车,天然气车的销量爆发有望带动公司量价齐升,为公司带来全新机遇。 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8/1.3/2.4亿元, EPS 为 1.53/2.58/4.66元,对应 PE 分别为 64/38/21倍。公司乘用车、电动化转型打开成长天花板,天然气轻卡带来全新机遇, 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机会,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电动化进展不及预期; 乘用车转型进展不及预期;天然气价格超预期上行; 竞争加剧风险; 股权激励进展及效果低于预期。
双林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4 9.22 -- -- 9.32 1.08%
9.32 1.08% -- 详细
二十载座椅零部件龙头,轻装待发续新章聚焦座椅零部件二十载,多元收购寻增长。双林股份成立于2000年,最早专注于汽车座椅零部件(包括水平驱动器、电动座椅电位器等)及汽车精密注塑件与模具产品。2014年,公司收购湖北新火炬,发展轮毂轴承业务;2015年,收购DSI变速箱公司和德洋电子公司,进军变速箱与新能源车电机业务。2007-2016年,公司营收规模从3.4亿元增长到33.0亿元,净利润从0.42亿增长到3.54亿,实现营收+利润约十年十倍的辉煌业绩。大幅计提资产减值,聚焦优质业务轻装再发。2019年开始,公司遇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对变速箱等业务资产减值计提10.0亿元。2022年,对山东帝胜变速器业务进行资产减值0.73亿元,若不考虑2022年0.73亿元资产减值对净利的拖累,2019年-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43.0/35.8/36.8/41.9亿元,YoY分别为-22.6%/-16.9%/3.0%/13.7%;期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9.6/0.86/1.25/1.49亿元,YoY分别为-712.7%108.9%/46.1%/19.2%,缓慢恢复增长。截止到2022年,公司主业内外饰部件(内含座椅零部件)、轮毂轴承、新能源电机分别实现营收22.1/15.7/3.0亿元,占总营收比为52.7%/37.6%/7.2%。目前公司充分计提、剥离不良资产,聚焦优质资产,未来有望从三个维度开启新一轮的增长。 维度一:座椅智能化抬高单车价值量,公司绑定优质客户有望持续成长座椅电机作为座椅重要的零部件,对汽车座椅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在座椅智能化趋势浪潮下,单个座椅为了实现更为灵活、舒适的调节要求,需要配备的座椅电机逐渐增加,从最早的水平座椅电机,增加到调角电机、前台高电机、后抬高电机等,单车价值量从60元增加到最多360元左右。根据QYReasarch研究,2019年全球座椅电机市场规模83.1亿,未来随着电动座椅的渗透率持续提高,座椅电机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2023-2026座椅电机销量CAGR预计达6.2%。公司聚焦汽车座椅调节,自2000年就开展了座椅水平驱动器的立项研发工作,是国内国内自主研发该产品最早的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技术沉淀与客户积累,公司产品从座椅水平驱动器延伸到了水平滑轨电机、抬高电机、靠背调角电机等,主要供货佛吉亚、李尔、安道拓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配套包括某北美新能源头部汽车品牌、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广汽、奇瑞、通用、日产、小鹏、理想、蔚来等终端车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维度二:电驱系统集成化、扁线化趋势显著,公司三合一电桥、扁线电机产能持续爬坡随着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小体积、低成本的需求不断提高,新能源车电驱系统近年不断向多合一集成化、扁线化等方向发展,以实现降本提效。电控系统方面,多合一系统可以减少动力总成的空间需求和成本。电机方面,相比于传统的圆线电机,扁线电机凭借其小型化、高功率密度的优势,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跟据NE时代数据,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用电机装机量规模从141.5万台/年增至870.4万台/年,期间CAGR达148%,未来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装机规模有望持续高增。公司于2015年开始专注于于电驱动系统研发,目前已有155电机平台产能50万套,同时正在积极布局180扁线电机平台和三合一电桥平台,目前已经完成扁线电机及三合一产品平台开发;公司电驱动业务目前已经中标五菱、奇瑞、长安、一汽奔腾、山东鸿日等客户项目,其中奇瑞、一汽奔腾的项目已分别于2023年2月、4月实现量产,未来两到三年产能有望持续增长。 维度三:前装升级+存量翻新驱动轮毂行业扩容,公司技术领先绑定客户共成长中国轮毂市场规模测算约376亿元,公司国产替代优势明显。前装市场方面,基于轮毂的安全属性与技术门槛,产品升级趋势明显,从最早的第一代到目前第三代轮毂产品,单车价值量从120元提升到700元,测算规模约115亿元。存量市场方面,轮毂具备消耗品属性,平均使用周期5年即需更换,测算规模约261亿元。向未来看,前装市场的迭代升级叠加存量市场的不断扩容,轮毂市场规模有望持续高增。轮毂轴承行业壁垒较高,子公司湖北新火炬为为轮毂产业领军企业。全球汽车轮毂轴承主要制造商以外国企业为主,包括NTN、NSK、舍弗勒、SKF、日进、捷太格特等,CR5约60%,竞争格局较好。目前,公司汽车轮毂轴承合作国内主机厂客户包括长城、一汽、长安等;同时,公司轮毂轴承产品已为比亚迪、吉利、赛力斯、长城、长安、一汽奔腾等新能源车型供货。其中,公司在2022年已取得蔚来阿尔卑斯DOM项目及黄火虫项目定点,该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量产。公司产品已直接或间接供货给问界M5、M7车型,新能源订单充沛有利于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抬升。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3.83/50.23/56.32亿元,YoY分别为4.7%/14.6%/12.1%;归母净利分别为1.47/2.22/3.10亿元,YoY分别为96.0%/50.9%/39.3%;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4/18.2/13.1倍,考虑到公司未来在座椅智能控制系统、电驱动系统、汽车轮毂轴承三个维度的增长趋势,我们给与“买入”投资评级。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2)公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3)核心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骏创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6-16 12.18 16.15 11.00% 21.57 77.09%
21.57 77.09%
详细
副事件: 标题 根据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开信息,公司拟在苏州吴中区胥口镇投资2300万元扩建1800万套注塑件产能。 我们简评如下: 毛利率大幅改善,23Q1业绩超预期。23Q1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弱于22年下半年表现,部分受2022年公司剥离无锡沃德拖累。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153.8%,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在于毛利率提升至27.9%,同比+7.8pct。毛利率改善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去年同期疫情影响产能利用率)和原材料价格。费用率方面,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主要受处理无锡沃德增加顾问费、股权激励和研发投入增大影响;销售/财务费用率同比改善,总体看期间费用率为13.4%,同比+2.1pct。 产能有序扩张,奠定未来成长空间。国内方面,①根据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开信息,公司拟在苏州吴中区胥口镇投资2300万元扩建1800万套注塑件产能;②5月18日公告,公司成功竞得苏州吴中区木渎镇3.2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用于后期产能扩张。海外方面,为顺应T客户全球化工厂布局的配套需求,2021年公司于美国成立骏创北美,持股60%,22年收入816万元;2022年6月,公司成立骏创墨西哥,持股70%。 T客户注塑结构件核心供应商,成长确定性较高。公司2017年进入T链,供应PCBA保护罩、支架及带金属嵌件的塑料零部件等。2022年,公司直接向T客户供货收入1.9亿元,占比32.6%;通过广达和和硕间接配套收入1.6亿元,占比27.5%,来自T客户收入合计占比超过60%。T客户对成本控制、轻量化的需求使得其持续推进“以塑代钢”,后续单车价值有望持续提升。T客户为全球电动车龙头厂商,公司跟随实现持续成长。 盈利预测及估值:考虑到T客户交付量预期变化、剥离金属件业务、毛利率改善,我们调整了2023-2024年收入和盈利(原值分别为7.73/11.36亿元,0.88/1.38亿元),并引入2025年财务数据,据此,2023-2025年公司收入和归属净利润CAGR分别为40%、53%。 参考岱美股份、新泉股份、肇民科技等可比公司23年估值(23年均值25X),考虑北交所流动性折价,给予其2023年15倍目标估值,目标价16.3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变动、 T公司交付量不达预期。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3-01-17 67.30 82.80 47.86% 74.53 10.74%
74.53 10.74%
详细
事副件标:题拓普 集团发布 2022 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收入 154.5~162.5亿元,同比+35%~42%;实现归母净利润17.5~18.5 亿元,同比+72 %~82%;实现扣非净利润17.0~18.0 亿元,同比长75%~86%。 核心客户高成长、单车配套价值提升,Q4 单季度盈利能力创新高。单季度看,Q4 收入中枢47.5 亿元,同比+30%,高基数背景下仍实现高速成长;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中枢5.9 亿元,同比+124%;Q4 单季度净利率为12.5%,同、环比+5.2pct/0.8pct,创2019 年以来新高,主要得益于:①核心客户如特斯拉、比亚迪、吉利等高速增长,Q4 交付/批销同比+31%/138%/26%,②轻量化底盘及汽车电子产品线逐步进入收获期,③继续T0.5 级营销模式,不断深化与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单车配套金额持续提升,④原材料价格下行、规模效应,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持续提升。 大客户特斯拉、比亚迪成长性仍较强,支撑2023 年高成长。公司坐拥全球新能源汽车两大龙头客户,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方兴未艾,支撑公司高成长:①特斯拉连续降价,再次验证了“保量”的坚决性,随着改款车型、Cybertruck、低成本车型推出,预计23 年仍可以实现200 万辆交付,同比约50%增长;②比亚迪预计23 年实现300 万辆批销,同比60%。 品类与客户继续扩张,Tier 0.5 供应模式加速推进。得益于管理层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汽车产能,公司实现了品类与客户的双向扩张:①品类:继布局 8大产品系列之后,进军机器人执行器(电机、电控及减速机构) 领域, 打开人形机器人广阔市场空间;②客户:前瞻布局产能,帮助客户解决产能瓶颈,与北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示范作用显著,与比亚迪、吉利、 蔚小理等国内车企,RIVIAN、LUCID 等国际车企开展合作进展顺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下行和规模效应,我们调整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18.2/23.0/31.3 亿元(前值为17.2/22.5/30.2 亿元),预计2022-2024 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CAGR 分别为35%、46%。公司作为平台型零部件企业成长性强、确定性高,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3 年40 倍PE,目标价83.31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刺激过后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大客户降价对公司的降本压力超预期,公司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骏创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2-16 17.03 12.82 -- 17.20 1.00%
21.90 28.60%
详细
深耕汽车塑料件,新能源业务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成立于2005年,打造了包括汽车塑料零部件、模具、汽车金属零部件在内的三大核心业务,汽车塑料零部件2021年占比超过84%;受益于与T客户的深度绑定,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快速成长,2021年实现营收1.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61.2%,拉动整体业绩加速上行。2021年实现收入3.5亿元,同比+92.9%; 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33.5%。 顺应新能源车轻量化发展,“以塑代钢”未来可期。当前汽车塑料件主要应用在汽车内饰件、外饰件、电器件以及发动机结构件等汽车部位;汽车轻量化为大势所趋,从成本、减重潜力、制造工艺3个角度综合对比,改性塑料有望成为轻量化的重要材料,替代金属材料更广泛地应用在对强度要求不高的部位。根据测算2026年国内汽车改性塑料需求到达到683.4万吨、2021-2026CAGR为9.0%,单车改性塑料需求量约为256.7Kg。 多年技术积累和一体化模式奠定公司竞争优势,T客户有望带动公司收入进入增长快通道。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在塑料零部件生产方面有多年积累,已形成集产品设计、工艺开发、模具制造、部件加工成型装配集成于一体的综合制造与服务能力。公司于2019年进入T客户供应链,以一级、二级供应商的身份向其供应电路板保护类、底盘系统、前门、尾门系统等部位塑料零部件,2021年带来的收入为1.1亿元。随着T客户全球交付放量,公司有望进入增长快通道。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和归属净利润CAGR为48%、70%。参考岱美股份、新泉股份、肇民科技等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3年15倍PE,目标价23.91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客户集中、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变动、T公司交付量不达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