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2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1 12.18 -- -- 12.08 -0.82% -- 12.08 -0.82% -- 详细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90.07亿元,同比+4.63%;归母净利润18.86亿元,同比+39.62%,主要系公司吸收合并完成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政策对上年同期报表进行了重述;扣非归母净利润14.64亿元,同比+110.19%。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3亿元,同比-10.03%;归母净利润4.54亿元,同比+35.19%;扣非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99.01%。我们认为:公司防务航空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各子公司保质保量完成防务产品生产任务,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且科研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不断提升产品交付质量和进度;民用航空产业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多型产品完成CTSOA取证、STC适航取证,乘客电源、机轮刹车等加速设计更改,消防吊桶、光电吊舱等应急救援产品实现批量交付,有望为公司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主业航空产品稳步增长,研发投入不断扩大2023年,公司航空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47.38亿元,同比+8.63%,占总营收比例85%;防务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10.57%,均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公司毛利率29.73%,同比-1.81pct;净利率7.41%,同比-0.65pct。期间费用率为21.76%,同比-0.11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94%/8.45%/0.34%/12.03%,同比分别-0.04/-0.68/-0.85/+1.38pct。我们认为,航空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公司产品谱系全面,应用领域广泛,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机载产业链,具有明显的专业领域竞争优势,市场份额较大;且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同时具备较强的新产品、新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公司在航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望为其业绩稳步提升提供支撑。 吸收合并工作圆满完成,优势互升提高核心竞争力2023年,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交易顺利完成,更名为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机电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承担航空机电产品的市场开拓、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维修保障的全价值链管理,为航空装备提供专业配套系统产品,在国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我们认为,本次吸收合并有利于公司整合吸收合并双方资源,优化航空工业机载板块的产业布局,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竞争力,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产业,在协同发展、产业拓展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预计24年利润额保持增长公司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坚持打造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基于综合平衡,公司提出2024年经营计划,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5.22亿元,同比-1.67%,其中防务业务收入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及订货合同调整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有所下降;其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降本节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2024年预计实现利润总额24.37亿元,同比+8.0%。 盈利预测:基于公司预期2024年防务业务收入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及订货合同调整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其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我们合理下调预期:预计公司在2024-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从22.57/27.33亿元调整为20.84/23.48亿元,预计公司2026年归母净利润26.02亿元,调整后对应PE分别为28.59/25.37/22.8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科技创新风险,安全、环保、质量风险,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等。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05 11.90 -- -- 12.55 5.46% -- 12.55 5.46% -- 详细
中航机载主要产品包括各类飞行器配套的机载航空电子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机电系统;各类发动机配套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及传感器; 航天、船舶、电子信息相关的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等。 利润同比出现大幅增长。2023年全年营收 290.06亿,同比增长 4.63%,2024年一季度营收 56.42亿,同比-10.03%。 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18.86亿,同比增长 39.62%,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1.39亿,同比增长 8.57%。 2023年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 14.63亿,同比增长110.19%, 2024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 3.61亿,同比增长 99.01%。 盈利大幅改善主要源于中航电子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交易顺利完成,规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2023年销售净利率 8.06%,同比变化-0.65pct,销售毛利率 29.73%,同比变化-1.81pct,销售费用率21.76%,同比变化-0.1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94%、 20.48%、 0.34%、 12.03%,同比变化+0.04pct、 +0.7pct、 -0.85pct、 +1.38pct。 航空机载系统具备核心技术优势。 中航机载具备较强的新产品、新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在航空机载系统各专业领域掌握系统级、设备级和器件级产品全产业链的研发、制造和试验验证体系。打造了多个重点实验平台,在核心重点技术领域展现国际水平,有益于保障公司未来产品线发展。 打造专业领域竞争优势。 中航机载市场份额较大,盈利能力较强,客户关系维护基础好。在生产管理方面,中航机载通过国际合作学习借鉴西方先进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原创的设计了多种工艺生产模式,提高了人员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工业制造转型,妥善处理过往“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难点。 对于中航机电吸并专项工作圆满完成。 2023年 6月 26日,配套募集资金 49.65亿元到账; 2023年 9月 5日,中航电子证券简称变更为“中航机载”; 2023年 12月 29日,完成中航机电注销。吸收中航机电全面加强了航空机电产业相关系统,产品谱系覆盖液压系统、燃油系统、环境控制系统、航空电力系统、高升力系统、武器与悬挂发射系统等领域。 2024年关联交易披露稳中有增: 披露销售商品 2024年关联交易预计金额从 2023年的 215亿提升至 220亿,其中核心关联方航空工业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军用航空器及发动机、制导武器、军用燃气轮机、武器装备配套系统与产品的研究、设计、研制、试验、生产、销售、维修、保障及服务等业务。 给予“增持”评级,基于民用和军用市场对机载航空电子系统需求不断增加,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4/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至 308.95/329.45/351.79亿元,预测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 24.02/31.13/39.1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5/0.64/0.81元,对应 PE 分别为 25.19/19.44/15.48倍。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27 11.29 -- -- 12.17 6.66%
12.65 12.05%
详细
航空工业的发展为机载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航空强国建设的关键期。 在国家政策方面,航空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我国从国家层面对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党中央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其中航空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和重要标志。 在经济形势方面,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航空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的典范,是我国在“十四五” 规划中明文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重要性更为凸显。在民用航空领域,国内民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2017年 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 2022年 9月 29日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2023年 5月进行商业首飞, 2023年 6月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行。 在技术发展方面,前沿新兴技术的不断突破与交叉融合持续引领航电技术创新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学科持续发展,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型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推动机载技术进入敏捷性创新、群体性突破、颠覆性变革的重大机遇期。量子科学、纳米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对机载系统的计算、通信、探测、显示等技术发展方向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使技术的跨域融合呈现常态化趋势,机载系统产品与技术的边界也正日趋模糊,为新形态机载系统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在市场需求方面,航空装备更新换代需求饱满,提供广阔市场空间。机载系统是航空装备升级换代的核心重点领域。 在内部发展方面,航空工业机载持续推动事业部专业化体系化发展,子公司中各业务相关单位迎来协同发展的新契机。 公司作为国内航空机载系统的主要供应商有望受益于行业中航机载主要产品包括各类飞行器配套的机载航空电子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机电系统及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投资与管理;各类发动机配套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及传感器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投资与管理;航天、船舶、电子信息相关的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汽车部件及系统、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设备、智能系统及设备、机械制造设备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电子设备及系统、机电设备及系统、制冷系统的研制、生产、销售;软件信息化产品研发、生产及服务;信息系统及产品、软件产品、安全与服务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 航空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中航机载作为国内航空机载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多年的优势与积累,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美誉度。为此,公司将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在航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学科持续发展,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型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推动航空机载技术进入敏捷性创新、群体性突破、颠覆性变革的重大机遇期。中航机载要积极巩固并利用现有的航空技术优势,大力拓展技术与产业延展空间,抢抓发展机遇,研判竞争态势,创新市场策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公司重视研发, 核心竞争力突出根据公司 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2.03%,凸显公司对于研发的重视。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19 11.84 -- -- 12.38 3.43%
12.65 6.84%
详细
事件:公司2024年3月15日发布了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90.1亿元,YoY+4.6%;归母净利润18.9亿元,YoY+39.6%;扣非归母净利润14.6亿元,YoY+110.2%。公司全年业绩高于此前业绩预告数据(预计23年归母净利润为17.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1亿元),但低于年度经营计划指引(预计23年实现营收294.5亿元,利润总额25.6亿元)。 4Q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利润率水平小幅波动。单季度看,公司:1)4Q23实现营收82.7亿元,YoY+9.1%;归母净利润2.4亿元,YoY+25.9%。 2)利润率方面,4Q23毛利率同比减少1.05ppt至34.8%;净利率同比减少2.33ppt至3.2%。2023年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1.81ppt至29.7%;净利率同比减少0.65ppt至7.4%。利润率水平略有波动。 费用管控能力略有提升;研发投入加大。费用端,公司2023年期间费用率为21.8%,同比减少0.11ppt。其中:1)销售费用率为0.94%,变化不大;2)管理费用率为8.45%,同比减少0.43ppt;3)研发费用率12.03%,同比增加2.13ppt;研发费用34.9亿元,同比增长27.1%,主要是加大研发投入;4)财务费用率0.34%,上年同期为1.19%。截至4Q23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265.1亿元,较年初增长26.7%;2)存货138.9亿元,较年初增长6.8%;3)合同负债24.1亿元,较年初减少37.7%,主要是预收款随产品销售在当期确认收入;4)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0.2亿元,上年同期为-9.3亿元。 披露24年经营计划,订货合同调整等因素或将影响防务业务收入。经营计划方面方面,公司披露2024年预计实现营收285.22亿元,同比下降1.67%;利润总额24.37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防务业务收入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及订货合同调整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有所下降;其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 关联交易方面,1)23年预计关联销售及提供服务金额为180亿元,完成率为82%,主要是销售产品与提供劳务低于预期;预计关联采购及接受服务金额为43.5亿元,完成率为65%,主要是原材料延迟采购、接受劳务低于预期。2)24年预计关联销售及提供服务额为224.5亿元,较23年预计额增长2.5%;预计关联采购及接受服务额为64.8亿元,较23年预计额减少3.0%;预计关联存款为130亿元,23年预计额为121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持续聚焦航空机载系统主业,产品谱系全面,应用领域广泛。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公司作为航空机载系统龙头,或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我们根据公司下游订货节奏变化,调整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0.50亿元、25.59亿元、31.58亿元,当前对应2024~2026年PE为28x/23x/18x,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改革进展不及预期等。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1-29 11.83 -- -- 12.04 1.78%
12.38 4.6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7.61亿元,比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增长约 102.0%, 重述后的财务数据同比增长约 30.3%;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3.11亿元, 同比增长约 88.6%, 重述后的财务数据同比增长约 86.9%;基本每股收益 0.4140元/股。 我们认为: 公司航空机载产品需求旺盛,目前公司已完成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 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23年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重组前大幅增长。 持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系统供应商公司于 2023年 4月 13日完成吸收合并中航机电; 50亿元募集配套资金 6月已到账,用于建设航空引气子系统等机载产品产能提升项目、液压作动系统产能提升建设项目、航空电力系统生产能力提升项目等 10个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提高科研生产能力,提升产品生产效率,有利于公司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我们认为:公司在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后,有利于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产业。 军民市场发展双机遇,业务优化助力业绩提升我国军用飞机批产列装与升级换代加速,军用航空机载产品需求旺盛; 民用飞机 C919已开启商运且在手订单上千架, C929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公司作为军用航空机载产品龙头,同时多家子公司成为 C919项目配套供应商,提前布局 C929项目,加入民机维修协会,把握民机新发展机遇。 2023年 12月, 公司发布公告预计 2024关联交易金额总计 561.55亿元,较 2023年预计值提升 6.18%, 仍保持高位, 其中销售商品 220.00亿,同比+2.33%;提供劳务 4.50亿,同比+12.50%;租赁金额 0.90亿元,同比+28.57%; 存贷款金额均增加至 130.00亿,分别同比+7.44%, +18.18%。 我们认为: 公司作为航空工业旗下机载产业上市旗舰平台,有望同时迎来单机产品配套价值量提升、产品需求量提升以及产品配套型号渗透率的提升,叠加航空产品存量提升带来的后端维修市场, 未来前景向好。同时公司预计 2024关联交易金额仍处于高位, 需求端保持持续景气。 盈利预测与评级: 公司目前已完成对中航机电的吸收合并,规模体量及产品谱系扩充明显,全面提升机载系统装备研制能力,航空机载旗舰有望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目前业绩预告与年初经营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调整公司 2023-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 17.61/22.57/27.33亿元(前值为22.81/28.17/33.10亿元), PE 为 30.94/24.14/19.9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军品业务波动风险; 运营风险; 供应链风险; 技术创新风险; 质量控制风险; 募投项目延期风险; 业绩预告相关财务数据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为公司财务部门基于自身专业判断进行初步核算, 具体准确的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年度报告为准。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2-25 12.22 19.57 63.49% 13.28 8.67%
13.28 8.67%
详细
国内防务航电系统市场需求有望超预期提升,国产民机市场空间广阔,中航机载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建设机载产业上市旗舰平台,业绩有望高速增长。 投资要点: 首次覆盖中航机载,目标价 19.78元,给予“增持”评级。市场认为公司增速较小,但我们认为随着换股吸收中航机电平稳落地,机载产业上市旗舰平台将得到快速建设,防务航空电子领域龙头地位得以强化; 国内民机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布局 C919等多款民机型号,业绩有望高速增长。预计公司 2023-2025年 EPS 为 0.53/0.65/0.73元,给予目标价 19.78元,增持。 防务航电系统市场规模巨大,行业龙头中航机载显著受益。根据《Word Air Force 2023》,目前美国军机数量是我国的四倍,为建设国防现代化,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未来先进战机放量速度有望加快,带动国内防务航电系统市场需求超预期提升。 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定向增发募资近 50亿元。公司 2023年 7月19日公告显示,中航机载以发行 A 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 经除权除息调整后中航机载换股价格为 18.94元/股,中航机电换股价格为 12.59元/股,换股比例为 1:0.6647。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股份数量为 2,567,240,755股。此外,公司向包括中航科工(拟认购 5亿元)、航空投资(拟认购 3亿元)、中航沈飞(拟认购 1.8亿元)、航空工业成飞(拟认购 1.8亿元)在内不超过 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 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 50亿元,主要用于机载产品产能提升。 催化剂:先进战机及国产民机超预期放量。 风险提示:民机配套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军品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0-30 13.31 -- -- 13.98 5.03%
13.98 5.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 207.31亿元,同比+2.96%;归母净利润 16.50亿元,同比+41.83%。;扣非归母净利润 13.23亿元,同比+125.16%。 2023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保持平稳向上,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 公司共实现营收 207.31亿元,同比+2.96%;归母净利润 16.50亿元,同比+41.83%。,主要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调整影响;扣非归母净利润 13.23亿元,同比+125.16%,主要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影响。销售毛利率 27.72%,同比+0.90pct;销售净利率 9.08%,同比+0.89pct。期间费用率为 17.73%,同比+0.51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91%、 7.77%、 8.74%、 0.32%,同比分别变动+0.08、 -0.46、 +0.69、 +0.21pct。 2023Q3单季度:公司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 公司实现营收 67.50亿元,同比+3.40%,环比-41.38%;归母净利润 6.26亿元,同比+80.89%,环比-23.10%;扣非归母净利润 5.41亿元,同比+259.48%,环比-9.83%。目前航空工业“2323”均衡生产目标推进顺利, 我们认为公司单三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或为均衡生产目标带来的交付节奏变化所致。销售毛利率 29.75%,同比-0.06pct,环比+3.85pct;销售净利率 9.74%,同比+1.64pct,环比+0.99pct;期间费用率为 19.46%,同比-1.53pct,环比+3.41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02%、 8.29%、 9.99%、 0.16%,同比分别变动+0.05、 -0.84、 -0.65、 -0.09pct,环比分别变动+0.20、 +1.15、 +2.03、 +0.03pct。公司保持高研发投入,持续推进建设“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新产品新项目研发不断推进, 公司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全面提升机载系统装备研制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机载系统供应商公司于 2023年 4月 13日完成吸收合并中航机电; 50亿元募集配套资金 6月已到账,用于建设航空引气子系统等机载产品产能提升项目、液压作动系统产能提升建设项目、航空电力系统生产能力提升项目等 10个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公司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在相关领域提高科研生产能力,提升产品生产效率,有利于公司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在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后,有利于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产业。 军品业务需求旺盛,民品业务获新机遇军用航空方面:随着现代化战略空军的建设,我国军用飞机批产列装与升级换代加速,军用航空机载产品需求旺盛。公司作为军用航空机载产品龙头有望核心受益。民用航空方面: C919已开启商运且在手订单上千架, C929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未来空间广阔。公司目前多家子公司成为 C919项目配套供应商,提前布局 C929项目,加入民机维修协会,把握民机新发展机遇。中航机载作为航空工业旗下机载产业上市旗舰平台,有望同时迎来单机产品配套价值量提升、产品需求量提升以及产品配套型号渗透率的提升,同时叠加航空产品存量提升带来的后端维修市场, 公司或将步入快速成长轨道。 盈利预测: 中航机载目前已完成对中航机电的吸收合并, 规模体量及产品谱系扩充明显, 全面提升了机载系统装备研制能力, 航空机载旗舰有望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22.81/28.17/33.10亿元(前值为(合并前)2023-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 11.90/14.59亿元), PE 为 28.41/23.00/19.5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军品业务波动风险,运营风险,供应链风险,技术创新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募投项目达产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0-30 13.31 -- -- 13.98 5.03%
13.98 5.03%
详细
事件: 2023 年 10 月 25 日,公司发布了 2023 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07.31 亿元,同比增长 2.96%,归母净利润16.50 亿元,同比增长 41.83%;扣非净利润 13.23 亿元,同比增长125.16%。 投资要点 Q3 营收同增 3.40%,归母净利润同增 80.89%。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 207.31 亿元, 同比增长 2.96%,归母净利润 16.50 亿元, 同比增长41.83%;毛利率为 27.72%( -0.90pct),归母净利率 7.96%( +2.18pct)。其中 Q3 季度营收 67.50 亿元,同增 3.40%,归母净利润 6.26 亿元,同增 80.89%,扣非净利润 5.41 亿元,同增 264.32%。 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 公司存货 134.17 亿元,同增 91.26%, 表明公司对未来销售订单量充满信心, 积极备货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 聚焦“十四五”军品发展机遇, 1.6 亿增资控股子公司。 2023 年 10 月24 日,中航机载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对控股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公司拟以现金 16,000 万元对华燕仪表进行增资。本次增资有利于华燕仪表完成“十四五”军品订货任务,抓住军用航空、民用航空、航空技术在先进制造业的应用等方面的机遇,增强经营能力和发展后劲。本次增资资金投向合理,聚焦公司主业发展运营;资金来源为中航机载自有资金,整体风险较低,能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空机载领先企业,有望受益于下游高景气。 中航机载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是国内航空电子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业务领域涵盖防务航空、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多年的优势与积累。“十四五”后期军工行业持续高景气,国防信息化持续加码,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下游航空装备升级换代加速列装和信息化程度的持续升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并考虑公司在航空机载业务的核心地位, 我们维持先前的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75/29.96/34.94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 28/22/1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2) 供应链风险; 3) 技术创新风险; 4) 质量控制风险。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0-27 13.24 -- -- 13.98 5.59%
13.98 5.59%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年 10月 24日发布了 2023年三季报, 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07.3亿元, YoY+3.0%;归母净利润 16.5亿元, YoY+41.8%;扣非归母净利润 13.2亿元, YoY+125.2%。 公司业绩增长较多主要是资产重组完毕,同一控制下企业(原中航电子、中航机电) 合并报表导致。 3Q23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81%,且净利率水平提升较多。 单季度看, 公司:1)3Q23实现营收 67.5亿元,YoY+3.4%;归母净利润 6.3亿元,YoY+80.9%; 扣非归母净利润 5.4亿元, YoY+264.3%。 3Q23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2) 3Q23毛利率同比减少 1.74ppt 至 29.8%;净利率增加 3.01ppt 至 9.7%, 整体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 2.03ppt 至 27.7%,净利率同比减少 0.03ppt 至 9.1%。 费用管控能力提升;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费用端,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7.7%,同比减少 2.53ppt。其中: 1) 销售费用率 0.9%,同比增长0.08ppt; 2) 管理费用率 7.8%,同比减少 0.73ppt; 3) 研发费用率 8.7%,同比减少 1.01ppt;研发费用 18.1亿元,同比增长 11.7%,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4) 财务费用率 0.32%,同比减少 0.86ppt;财务费用为 0.66亿元,同比增长194.5%,主要是定期存款减少,导致利息收入及汇兑损失减少。 截至 3Q23末,公司: 1) 应收账款及票据 273.3亿元,较年初增长 30.5%,主要是货款滞后导致; 2) 货币资金 129.8亿元,较年初增长 13.3%; 3) 存货 134.2亿元,较年初增长 3.1%; 4) 合同负债 27亿元,较年初减少 30%; 5)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6.5亿元,上年同期为-47.7亿元。 资产重组完毕更名“中航机载” ;增资控股子公司华燕仪表助力长期发展。 公司资产重组及募集配套资金工作已顺利完成, 2023年 9月 5日,公司正式更名“中航机载”, 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获得新颁营业执照, 航空机载系统龙头迈入发展新阶段。 2023年 10月 24日,公司为推动子公司更好地完成“十四五”科研生产任务,增强经营效益和发展后劲,拟使用自有资金 1.6亿元对控股子公司华燕仪表进行增资,华燕仪表另一股东中航电测拟使用自有资金 0.4亿元与公司同比例增资, 每 1元注册资本的增资价格为人民币 1元。 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仍持有华燕仪表 80%的股权,仍为其控股股东。 投资建议: 公司资产重组工作已顺利完成,业务覆盖航空机电系统与航空电子系统两大方向,主营业务拓宽、 整体规模增大,航空机载系统龙头或将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23.96亿元、 29.09亿元、 35.4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为 27x/22x/18x, 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利润率和价格变化风险等。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8-24 14.63 16.85 40.77% 15.17 3.69%
15.17 3.69%
详细
事件:2023 年8 月23 日,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9.81 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归母净利润10.24 亿元,同比增长25.30%,业绩稳步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7.81 亿元,同比增长79.04%。 换股吸并中航机电项目完成,打造航空机载系统平台2023 年4 月13 日,公司完成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项目。通过资产及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公司更好地实现市场协同、研发协同、生产制造协同、服务保障协同、产业协同,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全面提升机载系统装备研制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机载系统供应商。公司拟开展中期利润分配,拟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1.18 元(含税)。 稳步推进民机战略布局,积极提升产能建设公司抓住C919 项目的历史机遇,多家子公司成为C919 项目配套供应商,同时在国产支线涡桨客机MA700、AG600、以及通用飞机和民用直升机上进行产品配套,配套产品从设备级向系统级稳步迈进。防务领域,中航电子各子公司圆满完成防务产品生产任务,保证了飞机交付进度,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航空装备科研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公司积极推进机载系统产能建设,利用募集的49.65 亿元资金用于建设包括航空引气子系统、液压作动系统、航空电力系统、燃油测控系统在内的10 项机载系统产能提升建设项目。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受中航机电吸收合并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3-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0.90/342.31/386.47 亿元(吸收合并前原中航电子23-25 营收预测原值分别为128.71/145.93/164.35 亿元)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6/30.77/38.38 亿元(吸收合并前原中航电子23-25 年净利润预测原值分别为11.94/15.80/18.96 亿元),EPS 分别为0.52/0.64/0.79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28/23/18 倍。鉴于公司为航空机载系统龙头企业,公司业务具有行业稀缺性,根据相对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 27倍 PE,公司对应目标价 17.17元。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方订单波动,产品研制进度不及预期,民机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29 17.72 20.41 70.51% 17.95 1.30%
17.95 1.30%
详细
事件: 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111.86 亿元(+13.69%), 归母净利润8.72 亿元(+9.17%);单季度看,2022 年Q4 公司营收32.86 亿元(+13.21%),归母净利润1.77亿元(-20.88%)。 防务领域引领增长,毛利率有所改善,费用结构不断优化。公司22 年航空及非航空防务产品营收规模均稳步增长,航空产品营收98.43 亿元(+13.80%),非航空防务产品营收5.42 亿元(+20.50%),非航空民品营收5.78 亿元(-10.68%)。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均有所改善,整体毛利率达31.54%(+2.45pct)。净利率同比略降0.25pct 到8.06%,主要由于:① 公司加大研发力度,研发费用率大幅上升导致期间费用率+2.01pct 至21.87%;②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1.54 亿元。 换股吸并工作稳步推进,打造机载产业上市旗舰平台。2023 年3 月16 日,公司公告换股吸并中航机电的方案已收到证监会批复,3 月17 日中航机电终止上市并摘牌。此次重组完成后,中航电子将整合吸收合并双方资源,优化航空工业机载板块的产业布局,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产业。 产业高景气,公司作为航电系统龙头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公司以航电系统为主业,产品谱系全面,应用领域广泛,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电子产业链,是航电系统龙头。航电系统装机量大:1)军用:装备升级换代提速,预计未来十年航电新装和改装市场空间近3000 亿元。2)民用:未来20 年我国民用航电市场有望超万亿。单机价值量提升:一代平台多代航电,现代飞机单机航电价值量持续提升。公司作为国内航电龙头,技术积累深厚,竞争优势突出,军民业务协同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在航空机载板块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公司作为航电平台托管了5 家实力强、体量大的研究所,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潜力大。 根据22 年年报下调营收增速并上调研发费用率,预计23~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9.95、11.79 亿元(上次为11.86、14.47 亿元),新增 25 年预测13.62 亿元,参考可比公司 23 年 40 倍PE,给予目标价20.80 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工订单和收入确认进度不及预期;科研院所改制进度等不及预期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24 18.20 -- -- 18.23 0.16%
18.23 0.1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11.86亿元,同比增长 13.47亿元,增幅 13.69%;实现净利润 9.02亿元,同比增长 0.84亿元,增幅 10.29%;实现归母净利润 8.72亿元,同比增长 0.73亿元,增幅 9.17%。 三费费率整体下降,研发投入大幅提升,盈利能力短期承压。2022年公司三费费率整体下降 0.23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的下降是主要原因,分别下降 0.14个百分点、0.26个百分点。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8.72亿元,同比增长 9.17%,增幅有所下降,主要受财务费用率上涨和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的影响。财务费用率增加 0.17个百分点,主要因为 2022年冲回已计提的未涉及清偿义务的利息。公司研发费用率增加 2.24个百分点,研发投入达到营收的 10.65%,公司研发人员人数增加,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 31%。在报告期内公司科技创新取得了多方位突破,多项航空电子新兴技术应用于科研生产,多项航空电子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有力支撑产品研制和生产交付;多家子公司成立技术中心、专业实验室,打造“沉浸式”科研环境,持续推进建设“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长期发展潜力大。 航空主业突出,军民飞机产业链市场广阔。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11.86亿元,同比增长 13.47亿元,增幅 13.69%,其中,航空产品实现营收 98.4亿,占总营收 88%,同比增长 13.81%,毛利率 31.25%,较上年增加 1.75个百分点。在防务航空领域,公司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各项防务产品交付任务,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在民用航空领域,公司稳步推进产业战略布局,多家子公司成为 C919项目配套供应商,在国产支线涡桨客机 MA7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 AG600、以及通用飞机和民用直升机上进行产品配套,在民机服务市场积极拓展航材分销、民航维修、民机加改装、航线运行支持业务。公司作为国内航空电子系统的龙头企业,将引来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的市场机遇期。根据《Flight global》杂志发布的《2023World Air Forcesdirectory》中国现役军机 3,284架,战斗直升机 913架,而美国现役军机 13300架,战斗直升机 5584架,中国军机仅占美国 24.69%,战斗直升机占比更低,仅 16.35%。当前正处在航空强国建设的关键期,中国军机数量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进万台的差距,可以预见,未来军用飞机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 中国商飞预测年报(2021~2040),2021~204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补充 50座级以上客机 9084架,价值约 1.4万亿美元,民用航空市场广阔,需求将逐步释放,公司未来订单或将进一步增长。 换股吸并中航机电,打造机载系统集成供应商。中航机电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承担航空机电产品的市场开拓、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维修保障的全价值链管理,为航空装备提供专业配套系统产品,在国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约为55%-60%。中航机电近年来陆续开展了 12家航空机电企业的资产整合,通过资产注入和管理,公司的航空军品业务收入从 2013年的 24.45亿元,逐年提升至 2021年的 111.63亿元,航空主业占比从 36%提升至 74.46%。飞机制造业的主要产业链分类包括机体材料、机身结构、动力系统、机电系统和航电系统,其中机电系统与航电系统被统称为“机载系统”。在过去十几年中,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龙头作用,如今中航电子通过换股吸并中航机电,公司将增加航空机电相关业务,推动更多优质机载业务科研、生产等各方面资源向上市公司平台汇聚,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公司在系统级的整体研制能力和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这次交易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有望将公司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机载系统集成供应商。在重大资产重组的关键期,中航电子获控股股东增持股份。中航科工于 2022年 10月 17日增持中航电子 1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05%,进一步彰显了控股股东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和未来稳定发展的信心。目前,换股吸并相关工作仍在稳步推进中,中航机电于 3月16日发布公告称已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根据该决定,中航机电股票于 2023年 3月 17日起终止上市并摘牌。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航空电子系统的龙头企业,航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未来或将受益于防务航空市场和民用航空市场需求的释放,市场空间广阔。不考虑吸收合并中航机电的影响,我们预测公司的业绩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 2023年至 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6亿元、12.94亿元、17.08亿元,EPS 分别为 0.55元、0.67元、0.89元,对应 P/E 为 32.5倍、26.6倍、20.2倍。首次给与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供应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21 17.93 -- -- 18.48 3.07%
18.48 3.07%
详细
事件:公司 2023年 3月 15日发布了 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 111.9亿元,YoY+13.7%;净利润 9.0亿元,YoY+10.3%;归母净利润 8.7亿元,YoY+9.2%;扣非归母净利润 6.9亿元,YoY+1.1%。公司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收入及净利润均超过全年经营计划(22年计划实现营收 110.4亿元,净利润 8.8亿元)。 单季度收入持续增长;三四季度业绩有所波动。单季度看,公司: 1Q22~4Q22分别实现营收 23.5亿元(YoY+19.6%)、28.4亿元(YoY+7.1%)、27.1亿元(YoY+16.9%)、32.9亿元(YoY+13.2%);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2.0亿元(YoY+44.4%)、3.2亿元(YoY+29.8%)、1.8亿元(YoY-8.0%)、1.8亿元(YoY-20.9%)。单季度收入持续增长,三四季度业绩有所波动。分产品看,1)公司持续聚焦航空主业,航空产品实现营收 98.4亿元,YoY+13.8%,占比总收入 88%,毛利率同比增加 1.75ppt 至 31.3%;2)非航空防务收入 5.4亿元,YoY+20.5%,毛利率同比增加 4.06ppt 至 24.2%;3)非航空民品收入 5.8亿元,YoY-10.7%,毛利率同比增加 0.44ppt 至 26.2%。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应收/存货增长或反映需求景气。费用端,公司 2022年期间费用率为 21.9%,同比增加 2.01ppt,其中:1)管理费用率 9.1%,同比减少 0.26ppt;2)销售费用率 0.9%,同比减少 0.15ppt;3)财务费用率 1.2%,同比增加 0.17pp;4)研发费用率 10.7%,同比增加 2.24ppt;研发费用 10.7亿元,YoY+44.0%,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截至 2022年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 108.1亿元,较年初增加 25.4%,主要是货款回收有所下降;2)预付款项 3.1亿元,较年初减少 21.4%;3)存货 71.1亿元,较年初增加 16.3%;4)合同负债 5.3亿元,较年初减少-63.0%,主要是产品交付结转了预收货款;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7.9亿元,上年同期 15.5亿元,主要是货款回收有所减少。 合并重组方案已获证监会核准,航空机载系统综合实力或有望不断增强。 2023年 3月 17日,合并重组方案已获证监会核准,中航机电终止上市并摘牌,本次吸并进入换股实施阶段。本次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的合并重组,实现了航空电子系统和航空机电系统的深度融合,顺应了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未来航空工业机载系统综合实力或有望不断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航电系统龙头,业务覆盖防务航空、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随着资产重组工作的顺利推进,综合实力或有望得到进一步增强。考虑到下游需求节奏变化,我们调整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 10.75亿元、13.08亿元、15.57亿元(此处预测不含换股吸并部分),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 PE 为 31x/26x/22x,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订单增长不及预期等。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20 17.78 -- -- 18.32 3.04%
18.32 3.04%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11.86亿元,同比提升 13.69%,实现归母净利润8.72亿元,同比提升 9.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95亿元,同比提升 1.11%,整体业绩不及预期。 事件评论 圆满完成防务核心主业交付任务,降本提效成果初现。2022年公司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各项防务产品交付任务,航空产品营收 98.43亿,yoy+13.80%,非航空防务产品营收 5.42亿,yoy+20.5%。公司保障交付同时着力提升生产效能,稳定高质柔性生产体系基本形成,牵引盈利能力改善。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31.54%,为近五年最高值,同比提升 2.45pcts,单 Q4毛利率 35.84%,为近 23个季度最高值,同比提升 6.53pcts。 剔除研发投入及减值损失高增影响,实际业绩表现更佳。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yoy+44.04%,研发费用率达 10.65%,同比提升 2.24pcts。高研发投入短期对业绩有一定压力,但放眼未来有助于公司打造世界级专业化航电平台。此外,受回款减少影响,2022年公司基于审慎性原则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1.49亿,同比增加 1.54亿,占利润总额比重达 16.07%。该部分损失待未来回款完成后可转回,可创造额外利润弹性。 吸收合并稳健推进,专业化整合打造世界一流机载平台。2022年公司换股吸并中航机电项目工作稳步推进,12月 21日,吸并项目通过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公司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后将实现航空电子系统和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而随着公司持续拓展产业链布局,坚持高效规范地开展市场化激励手段,未来将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国机载上市平台。 盈 利 预 测 与 估 值 : 维 持 买 入 评 级 。 预 计 公 司 2023-2025年 归 母 净 利 润 为10.01/11.88/13.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5%/19%/17%,对应估值分别为 34x/28x/24x,关注公司后续吸收换股完毕后的整体表现。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9-05 18.24 22.86 90.98% 20.05 9.92%
20.05 9.9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同比增长12.38%,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35.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28.54%。 点评: 2022H1公司优化供应链运营管理和生产交付能力,业绩增长35.10%。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电子产业链。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同比增长12.38%,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35.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28.54%。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增长7.05%,实现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29.83%。面对疫情,公司优化供应链运营管理和生产交付能力,按计划参与重点装备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按计划完成产品交付和系统联试,同时持续拓展非航空防务和非航空民品业务。 公司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提升。2022H1公司三费费用率合计10.29%,同比下降0.76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0.75%,同比下降0.26pcts,管理费用率8.30%,同比下降0.05pcts,财务费用率1.23%,同比下降0.45pcts。研发费用3.83亿元,同比增长9.17%。公司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和制度体系,推动研发与技术进步。2022H1公司毛利率28.84%,同比上升0.79pcts,净利率10.36%,同比上升1.75pcts,盈利能力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持续提升运行效率和质量,优化产品结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1H1合同负债同比增长34.46%,产业链景气度持续。2022H1公司合同负债8.63亿元,同比增长34.46%,表明订单充足,公司配套下游多个主机厂,反映行业需求景气。公司存货66.19亿元,同比增长23.98%,其中占比最高的原材料27.82亿元,较期初增长24.92%,公司积极备货,相关采购持续进行中。2022H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5亿元,由正转负,主要由于去年预收款较高导致。我们认为,未来公司订单有望保持增长态势,产业链景气度将持续。 中航电子拟吸并中航机电,组建机载系统上市平台。根据6月10日公司发布的预案,中航电子拟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并定增募资50亿。中航电子的换股价格为18.94元/股(分红后),中航机电的换股价格为12.59元/股,换股比例为1:0.665。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分别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电子系统与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若吸收合并完成,中航电子作为存续公司将整合吸收合并双方资源,优化航空工业机载板块的产业布局,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竞争力,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产业。 投资建议: 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业务覆盖防务航空、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未来或将充分受益于“十四五”期间新一代航空装备的放量以及国产大飞机项目的逐步落地。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9.7、11.9、14.6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36.8X、30.0X、24.4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吸收合并终止的风险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2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