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3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亚钾国际 能源行业 2024-06-28 16.70 -- -- 16.56 -0.84% -- 16.56 -0.84% -- 详细
事件描述越南石油技术服务总公司(PTSC) 与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EDL-T)分别于 2024年 6月 7日、11日到访亚钾国际老挝钾肥生产基地。PTSC表示希望与公司进一步开发昏拉港, 签署 100万吨/年合作备忘录,保障亚钾国际 300万吨、以及中期 500万吨钾肥产品的出海运输; EDL-T就产业园区发展的用电规划与公司进行深入讨论,重点就提升电力服务保障水平交换意见并达成共识。 海外产能规模稳步释放, 与当地企业合作降低物流、 用电成本作为首批“走出去”实施境外钾盐开发的中国企业, 亚钾国际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解决钾肥产能规模稳步释放带来增长的物流与用电需求。 公司专注于从事钾盐矿开采、钾肥生产及销售, 目前公司作为东南亚最大规模的钾肥企业, 在老挝拥有钾肥产能 100万吨/年,第二、三个年产 100万吨钾肥项目也分别在 2023年 1月与 2024年 4月投料试车成功。据 2023年年报,公司目前在越南格罗港、万安港均设立了专用海运码头,在泰国曼谷港、林查班港口设立备用发货码头。 昏拉港是公司钾肥基地直线距离最近的出海港口之一,进一步合作将有利于发挥老挝基地较俄钾、加钾发货距离更短的优势。 2023年 12月,公司电站项目获老挝政府批准授权,电站项目建成后公司用电成本与高电价期相比每度预计下降约 35%左右。 中长期业务需求端得到支撑,钾肥市场有望上行中长期来看,钾肥需求端受到粮食价格抬升支撑、供给端矿业资源有限,钾肥价格有望稳中有进。钾肥下游主要应用于农业, 据 iFind 数据, 2024年国内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涨,较年初+2.25%,相应钾肥需求将有所恢复。 我国钾资源较为有限,自主产能受限,依赖从白俄罗斯、俄罗斯和加拿大进口。 但近年受到地缘政治的等因素影响,全球钾肥供应格局发生较大变化,需要中企海外资源反哺国内市场。 2023年我国进口老挝钾肥 170.84万吨,同比增加 181.45%,占比 14.76%,有效缓解国内钾肥供需矛盾。 公司通过获取优质海外矿产资源储备、 快速产能扩建、 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同时利用矿产溴元素丰富的优势, 协同开发非钾资源, 夯实利润增长基础。 2023年公司年产 100万吨钾肥项目产能利用率达到164.67%,市场需求充足,扩产产能将得到有效利用。 随着公司不断扩大产能,公司有望通过规模效应摊低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此外,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了盈利附加值更高的大红颗粒钾产能,目前拥有近 90万吨/年产能,有望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3年 5月,公司 1万吨溴素项目成功投产、达产,填补了中资企业在海外生产溴素的空白,并力争 24年中实现 2.5万吨溴素产能以及下游阻燃新材料项目投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17、 22.60、 28.44亿元(2024-2025年前值分别为 22.56、 28.87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2.8%、 49.0%、 25.8%。对应 PE 分别为 11、 7、 6倍。 由于老挝钾肥产能建设的不确定性等因素, 下调至“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华峰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6-27 7.35 -- -- 7.36 0.14% -- 7.36 0.14% -- 详细
事件描述事件一: 2024年 6月 17日,华峰化学发布 2023年利润分配决案, 10派 1.50元(含税)。 事件二:根据百川盈孚,近期己二酸价格有所回升,截止 2024年 6月 21日, 6月市场均价环比提升 2.72%。氨纶价格继续下滑,截止 2024年 6月 21日, 6月市场均价环比下滑 1.58%。 氨纶承压供应端压力待消化,华峰化学逆势扩张市占率快速提升氨纶供需偏弱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叠加成本压力致使氨纶盈利大幅下滑。 氨纶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成为抗疫物资和口罩生产的重要原料,加上原料BDO 在下游 PBAT、 NMP 等需求激增下价格快速上涨,导致氨纶 40D 价格曾一度冲破 8万元/吨大关。 高盈利吸引新增产能投放。 根据百川盈孚,2022年,全国共投放 10.6万吨产能, 2023年投产 20万吨产能, 供应端对市场消化带来一定压力,根据百川统计, 2024-2025每年仍有十余万吨产能投放。 供给端压力、 2022-2023年需求不及预期以及原料价格从极高点下滑导致价格近乎腰斩,当前氨纶景气度处于历史底部水平。 当前氨纶现货价格下跌幅度已经有所放缓。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整,氨纶价格已击破大部分企业的盈亏平衡线造成行业亏损,位于 2020年 1月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继续下跌空间有限。且随着 2025年以后的产能投放减缓, 氨纶价格有望。 产能出清加速,龙头逆势扩张,有望产生长周期机会。 氨纶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的行业挑战与机遇,短期存在产能集中释放、环保政策倒逼、行业优胜劣汰趋势加剧等压力,但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行业头部效应明显。 根据百川盈孚, 2023年,国内氨纶存量产能 124万吨, CR5达到 78%,产能集中度已大幅提升。 公司凭借成本优势逆势扩张,随着公司差别化氨纶项目的正式投产放量,下一轮周期盈利弹性较大。 根据 2023年报,公司仍有 20万吨氨纶产能在建,预计将在 2024-2026年于重庆基地逐步投产。 公司的重庆基地在原料成本、能源、折旧方面均较同行业以及瑞安基地有显著成本优势,随着重庆基地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氨纶的景气度逐渐回暖,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将持续改善。 己二酸盈利小幅改善, 己二酸项目爬坡释放增量当前己二酸行业格局稳定,产能占比前三位为华峰集团、海力化工、平煤神马。由于长年开工低迷,行业新增产能极少, 根据百川盈孚, 2023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华峰集团于 2021年 5月宣布投建的五期和六期己二酸扩建项目共 40万吨, 2024年华鲁恒升 20万吨及安徽昊源 16万吨预计能够达产,此后暂无新增投产规划。 2024年 Q1,受原料端纯苯价格持续上涨影响,成本端支撑较强,己二酸价格小幅走高,整体供需稳定。 截止 2024年 6月 21日, 6月市场均价环比提升 2.72%,价格与盈利能力均有小幅修复。 从中长期来看, 尼龙 66和 PBAT 产能扩张有望拉动己二酸需求增长,供给方面连续多年低开工率已经使得己二酸行业新增产能明显放缓,华峰化学市占率接近 40%,议价能力较强。我们认为己二酸景气度有望在未来几年边际改善,而华峰化学最为受益。 产能扩张持续推进,新产能有望贡献增量华峰化学是聚氨酯产业链龙头,氨纶、己二酸、聚氨酯原液等产品产能位于领先地位。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成本优势领先。当前公司在建产能有序推进,在建项目有 20万吨氨纶,预计将在 2024-2026年于重庆基地逐步投产。公司的重庆基地在原料成本、能源、折旧方面均较同行业以及瑞安基地有显著成本优势。
昊华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4-06-26 32.89 -- -- 31.59 -3.95% -- 31.59 -3.95% -- 详细
事件描述6月21日晚,昊华科技发布关于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复的公告,并披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 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化蓝天100%股权并配套募资,氟化工板块形成产业链互补2023年8月15日,昊华科技拟向中化集团和中化资产发行股份收购中化蓝天并配套募资用于扩产氟化工产品。2024年3月27日,该事项获得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2024年6月21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复。根据最新披露的交易报告书,昊华科技拟向中化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化蓝天52.81%股权,向中化资产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化蓝天47.19%股权,具体交易价格约为72.44亿元(发行股份价格36.72元/股);同时,昊华科技拟向包括外贸信托、中化资本创投在内的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配套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45亿元,主要投向包括新建2万吨/年PVDF项目、20万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一期)、新建1,000吨/年全氟烯烃项目、新建15万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一期)等,有助于公司氟化工和含氟气体板块强链补链,其中锂电池产业链进行了明显的补强。中化蓝天原属中国中化集团下属氟化工企业,主要从事涵盖含氟锂电材料、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以及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从萤石资源到HF到氟碳化学品/氟聚合物/氟精细的全产业链条,拥有R134a、R125、CTFE、PVDF、PVF、三氟乙酸等拳头产品,后续电解液、PVDF、四代制冷剂等扩产规划较大,而昊华科技专注于PTFE高端氟聚物和氟树脂,中化蓝天与昊华科技的氟化工板块能够形成良好产业链互补和协同。此次重组落地后,两化下两家氟化工企业融合加深,昊华科技收入利润水平将上新台阶。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研发底蕴深厚,已成为明显的研发创新驱动的平台型材料公司,选择赛道持续高增长,同时聚焦高端化、差异化,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周期性减弱。“十四五”期间公司资本开支加快,公司进入高速成长期。新增重点项目有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其中1.85万吨高端PTFE树脂)、西南电子特气项目、黎明院退城入园项目等。密集的资本开支增加持续驱动公司盈利增长。 我们预计昊华科技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9.60、12.37、13.08亿元(2024-2025原值12.73、16.74亿元,基于审慎性原则,暂未考虑中化蓝天并入报表,暂未考虑此次募投项目),EPS1.05/1.36/1.44元,对应PE为28.60X/22.19X/20.9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广信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6-26 12.31 -- -- 12.42 0.89% -- 12.42 0.89% --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 6月 16日,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报 76.99点,同比去年下跌11.4%,环比上月下跌 1.09%。跟踪的上百个产品中,同比去年 72%产品下跌;环比上月 73%产品持平, 6%产品上涨。 主营产品价格或已触底, 静待农药市场底部回暖受海外高库存影响, 农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叠加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下行。截至 2024年 6月 16日,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报 76.99点,同比去年下跌 11.4%,环比上月下跌 1.09%。跟踪的上百个产品中,同比去年 72%产品下跌;环比上月 73%产品持平, 6%产品上涨。 分品种来看, 据中农立华数据,截至 2024年 6月 16日,草甘膦均价 2.57万元/吨, 较 2024年年初下跌 0.03万元/吨,跌幅为-1.15%,较 2023年年初下跌 2.43万元/吨,跌幅为-48.6%;敌草隆均价为 4.2万元/吨,较2024年年初持平,较 2023年年初下跌 0.8万元/吨,跌幅为-16.0%; 多菌灵均价为 3.45万元/吨,较 2024年年初下跌 0.1万元/吨,跌幅为-2.82%,较 2023年年初下跌 0.75万元/吨,跌幅为-17.9%;甲基硫菌灵均价为 3.8万元/吨,较 2024年年初下跌 0.1万元/吨,跌幅为-2.56%,较 2023年年初下跌 0.5万元/吨,跌幅为-11.6%。 农药需求具有刚性,进入 2024年下半年, 随着海外农药库存逐步出清, 终端农药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我们预期公司主营产品价格已经进入底部区间。 多项目有序推进产业链持续完善, 农药与精细化工有望多点开花公司是光气法农药龙头企业, 当前的主营产品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敌草隆、草甘膦等。 同时,公司继续发挥光气资源优势, 持续推进新项目建设, 2023年 8月,公司公告“年产 4万吨对氨基苯酚项目”全面投产。 该项目进一步夯实公司产业链条,延伸了氯碱-对(邻)硝基氯化苯等上下游原材料的应用,提升主业竞争力,正式打通了从“光气–精细化工品-医药中间体”的链条板块,构筑产业链共生生态,实现价值升级。 同时公司向下游继续丰富农药产品类型, 1000吨/年茚虫威、 1500吨/年噁草酮、2000吨/年嘧菌酯、 2000吨/年环嗪酮等项目有序推进中。未来随着公司战略布局推进,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光气准入门槛高应用范围广, 围绕光气打造农药“农药+精细化工” 双轮驱动平台光气本身的高毒性及光气化生产潜在的危险性,致使光气准入门槛较高,同时光气在农药领域应用广泛,利用光气生产农药,具有生产消耗少、成本低、污染少等优势。公司拥有 32万吨/年光气许可产能, 位居农药类民营企业首位。公司坚持以光气在农药领域应用为业务核心,持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陆续规划了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新增产能,同时布局公司农药产品上游中间体对(邻)硝基氯化苯和邻苯二胺等,形成农药原药和精细化工品双轮驱动格局。 硝基氯化苯作为重要的基础有机氯中间体,下游衍生的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及化工新材料品种众多,其中许多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较高的附加值, 未来公司可以依托对(邻)硝氯化苯资源,继续向下游医药、新材料领域拓展,丰富产品结构。 截至 2023年 12月 31日, 公司合计使用产能 6.8万吨/年,仅占许可产能 21%。 充裕的光气许可产能和土地储备能够保证公司未来产业链扩张需求。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完善的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加速布局医药中间体和新材料领域,高附加值产品有望改善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但考虑到农药市场景气度低迷,我们下调公司 2024年-2025年盈利预期。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4亿元、14.21亿元、18.96亿元(原 2024-2025年预测值为 23.45、 26.11亿元),同比增速为-22.6%、 +27.6%、 +33.4%。对应 PE 分别为 10X、 8X、 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2)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3)市场竞争风险; (4)安全生产风险; (5)环境保护风险; (6)宏观政策风险。
盘古智能 机械行业 2024-06-25 21.20 -- -- 27.99 32.03% -- 27.99 32.03% -- 详细
2023年公司业绩表现符合预期,营收利润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19.19%;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29%。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76.68万元,归母净利润2,907.31万元。 风电装机景气度回升带动公司传统润滑业务持续扩张2023年公司润滑系统及配件贡献收入3.10亿元,同比增加3.09%,占比75.85%,其毛利率为48.28%;液压系统及配件收入0.69亿元,同比增长69.08%,占比17.10%,毛利率为29.74%。公司毛利率下降原因主要为受2023年整机价格下降影响,随着风电整机价格下降速度放缓、2024年风电装机已显现有望高增的态势下,2024年公司业绩有望继续增长。 业务创新驱动增长,国际市场布局加速公司充分依托在风电类润滑系统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与经验,积极推进产品在其他业务领域的应用,在工程机械、工业机床、轨道交通、盾构机、起重机械等非风电领域均有收入实现,产品在新应用领域2023年已见成效,或将持续推动未来公司业绩增长。自主研发的液压变桨系统测试进度稳步推进,有望于2024年末完成测试,2025年量产,该产品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可对进口液压部件实现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成长可期,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4年-2026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5.3/7.36/10.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3/1.67/2.46亿元,EPS分别为0.76/1.12/1.66元。按2024年6月21日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28.21、19.04和12.92,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液压系统市场不确定性;海外市场不确定性;研发和生产成本增加等。
中国西电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6-25 7.56 -- -- 8.04 6.35% -- 8.04 6.35% -- 详细
主要观点:输配电一次设备领先企业,业绩表现稳健向好中国西电作为输配电一次设备领域领先企业,自1953年成立以来,凭借深厚的历史经验和技术积累,为国内外多项超高压输电工程提供关键设备与服务。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与服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享有良好口碑和品牌影响力。2018-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36.80亿元增长至208.48亿元,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6%;公司归母净利润由5.69亿元增长至8.85亿元,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4%,公司整体的经营表现稳健向好发展。 核心竞争力突出,公司设备中标排名第一技术优势凸显核心竞争力,公司国网特高压设备与输变电设备中标排名均为第一。基于核心竞争力优势,公司设备深受市场青睐:2023年公司国网特高压设备实现中标金额高达79.28亿元,同比增长913.79%,中标份额为19.56%;公司输变电设备实现中标金额高达53.94亿元,同比增长71.35%,中标份额为7.56%。可以看出公司一次设备中标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且在行业内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体现了业务稳中有进,常规产品业务巩固拓展的战略内涵。 优化海外业务布局,打造国际市场增长点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公司陆续在埃及、印尼、马来西亚与克罗地亚等海外国家建成制造基地,为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增强“XD”品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2023年10月,公司海外业务已实现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累计签订订单金额超250亿元,海外基地累计生产输变电设备超150台。未来,公司有望通过深度参与海外交直流等项目,借助已有产业基地生产优势,推动公司海外业务由单机设备出口向工程总包业务输出的转变,打造国际市场增长点,进一步提升中国西电的海外影响力。 投资建议:中国西电作为一次设备领域领先企业,凭借其在高压输变电设备、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的深厚技术积累,以及对新能源并网技术的前瞻布局,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智能电网建设的加速,公司有望进一步受益于行业增长趋势。我们预计24/25/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3/20.24/25.15亿元,对应PE分别/32/19/16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特高压建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4-06-24 8.13 -- -- 8.31 2.21% -- 8.31 2.21% -- 详细
事件描述4月 28日,中国化学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和 2024年一季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791.96亿元,同比+13.10%;实现归母净利润54.26亿元,同比+0.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2.02亿元,同比+3.86%; 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75.33亿元,同比+25.56%,环比+17.91%;实现归母净利润 17.03亿元,同比+0.48%,环比+119.28%;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4.94亿元,同比+6.82%,环比+96.87%。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51.71亿元,同比+5.54%,环比-4.97%;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6亿元,同比+9.50%,环比-28.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51亿元,同比+3.70%,环比-22.95%。 6月 17日,中国化学发布 2024年 1-5月主要经营情况, 2024年 1-5月累计新签合同金额 1674.43亿元,同比增长 18.11%。 新增订单稳步增长,全年业绩再创新高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791.96亿元,同比+13.10%;实现归母净利润 54.26亿元,同比+0.20%。 2023年,公司营收再创新高, 主要原因为:一是公司加大经营力度,订单量大幅增长促进业绩提升,全年合同金额 3267.51亿元,同比增长 10.05%;二是积极开展精细化管理,生产运营高效推进;三是积极开展提质增效行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坚持“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 深耕技术壁垒型实业中国化学实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探索“创新技术+特色产业”的一体化开发模式,以技术研发为“核”,聚焦于高性能纤维、高端尼龙新材料、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研发,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拓展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领域,实现“产业反哺、研发支撑、工程优化、产业提升”的有机结合。 2023年天辰齐翔、华陆新材、东华天业等新投运实业项目积累运行数据和生产经验,不断优化运行,逐步提升生产运行负荷。 2023年 12月 19日,中国化学天辰泉州 60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双氧水浓缩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的 50%浓度双氧水产品。 2023年,赛鼎科创 3万吨/年相变储能材料等项目顺利实现机械中交,预计 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运行。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 但考虑到受宏观环境影响,公司新签工程合同金额增速放缓,我们下调 2024-2025年盈利预期。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8.23、66.94、70.80亿元(原2024-2025年预测值未 80.16、 93.25亿元),同比增速为+7.3%、+15.0%、 +5.8%。对应 PE 分别为 8.5、 7.4、 7.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昆药集团 医药生物 2024-06-21 19.26 -- -- 19.04 -1.14% -- 19.04 -1.14% -- 详细
事件2024年6月8日,昆药发布公告,公司拟与控股股东华润三九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17.91亿元收购华润三九持有的昆明华润圣火药业有限公司51%股权。 事件点评战略收购华润圣火,外延并购助力公司踏上新台阶昆明华润圣火的主要产品包括血塞通软胶囊(核心产品)、黄藤素软胶囊、磺胺嘧啶银乳膏、三七冻干系列产品及其他普药;旗下共有3家控股子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昆明圣火和圣火三七,其中昆明圣火主要进行医药营销服务,圣火三七主要进行口服用三七总皂苷提取、血塞通制剂及GSP物流;另外控股子公司云南三九三七(持股70%)主要进行三七全产业链上游业务拓展(种植、种子种苗等)以及三七中药材、三七皂苷、三七资源等三七产业链相关业务。2023年,华润圣火实现营收7.51亿元,同比+1.61%,实现净利润2.03亿元,同比+0.88%。 另外,2023年10月27日,昆药与华润三九、华润圣火等关联方共同参与注册成立三七研究院,其中昆药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4,000万元,持有三七研究院40%股权。 昆药将华润圣火收购后,不仅可以解决公司与华润三九在血塞通软胶囊上的同业竞争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公司整合和优化三七产业链,实现三七业务的整合。此次收购将充分发挥昆药与华润圣火在产品、渠道、品牌、供应链等方面的协同优势,助力昆药实现“银发健康产业引领者、精品国药领先者、老龄健康-慢病管理领导者”的战略目标。 业务板块优化,24Q1扣非净利润稳步增长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8.53亿元,同比-3.01%,实现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9.41%,扣非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9.11%。 2024年是公司加入华润大家庭、与华润三九稳步推进融合重塑的第二年,现阶段是公司与华润三九在资源整合、业务拓展及组织文化方面深度整合的重要阶段。同时,公司发布了未来五年(2024年-2028年)的战略发展规划,围绕“传承精品国药,以三七产业链为核心,立足于老龄健康,拓展慢病管理领域,成为银发健康第一股”的战略核心,重点打造三七系列产品为核心的慢病管理以及“昆中药1381”系列为核心的精品国药两大平台。 2024年一季度,公司围绕重点产品进行品牌打造与推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树立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提升公司品牌价值。报告期内,昆中药参苓健脾胃颗粒营收同比增长48.42%、舒肝颗粒营收同比增长81.72%,香砂平胃颗粒营收同比增长26.03%。 同时,针对以三七为核心成分的产品群,公司正式推出“777”全新品牌。“777”品牌将以血塞通口服产品为基础,逐步拓展到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严肃治疗及病后康复等全系列产品线,并将三七应用延伸在口腔护理、美容护肤等大健康领域。“777”品牌的全系列推出将为公司品牌宣传以及市场渗透打开新的局面。 投资建议华润圣火并表后,公司营收和利润端将会有大幅提升,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86.47/95.16/104.95亿元(原值为85.18/96.00/109.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10.1%/10.3%,其中华润圣火营收7.62/7.72/7.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5/7.75/9.52亿元(原值为6.39/8.02/9.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6%/24.0%/22.8%,预计华润圣火净利润2.04/2.05/2.06亿元;对应估值为23X/19X/15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药品研发创新风险,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山东黄金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6-20 27.96 19.63 -- 28.51 1.97% -- 28.51 1.97% -- 详细
事件:山东黄金发布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92.75亿元,同比+18%,实现归母净利润23.28亿元,同比+86.84%;公司2024Q1收入189.57亿元,同比+44.73%,实现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59.48%。 金价上行并产能释放,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23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金价上行和产能持续释放。价:2023年黄金国际价格均值为1940.54美元/盎司,同比+8.0%,公司凭借研究团队的市场跟踪和价格研判能力,把握价格走向,优化交易策略,全年自产黄金销售均价高于市场均价2.79元/克。量:2023年公司推动重要矿区生产优化,其中西和中宝、金洲公司、三山岛金矿产量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5.54%、10.73%、5.74%,银泰黄金并表贡献增量,海外贝拉德罗金矿产量达6.4吨(同比+6.37%)。2023年公司自产金总产量达到41.78吨(同比+8.03%),保持国内产金量领先地位。 2024年以来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央行购金影响黄金价格持续走高,24Q1黄金国际价格均值为2070美元/盎司,同比+10%,创历史新高。量方面,公司24Q1自产金产量达11.91吨(同比+26.89%);外购金产量为19.90吨(同比+40.5%);小金条产量7.15吨(同比-10.9%)。公司继续推进重点矿区扩能扩界,持续释放产能,预计自产金和外购金产量仍将持续上涨。 降本增效持续推进,精益化运营进程加速,公司2024Q1年实现毛利率14.56%,同比+0.07pct,实现净利率5.57%,同比+1.72pcts。净利率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公司继续推进降本增效,实现矿业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分解各成本指标。公司2024Q1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1%/3.17%/0.50%/1.76%,同比分别+0.17/-0.30/-0.02/-0.28pct,管理费率明显降低。 多个项目建设推进,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公司增量项目陆续释放:加速推进加纳卡蒂诺资源公司的纳穆蒂尼矿山项目选厂、尾矿库等工程,继续玲珑矿区等扩能扩界;5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已经取得三山岛金矿原有采矿权和西岭金矿探矿权整合完成后的采矿权证,之后将积极推进三山岛金矿矿区建设工作,2023年三山岛矿区产量为5.77吨,预计随着项目推进自产金产量有望再获提升。据公告,公司计划2024年黄金产量不低于47吨,控股子公司银泰黄金规划2025年和2026年矿产金产量分别达到12吨和15吨。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3/51.7/64.1亿元(前值为2024-2025年分别为26.6/32.1亿元,考虑金价上行上调),对应PE分别为33.3/24.0/19.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黄金价格大幅波动;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公司克金成本增长超预期等。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20 16.13 -- -- 15.60 -3.29% -- 15.60 -3.29% -- 详细
业绩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公司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3.40亿元,同减0.80%,实现归母净利润19.12亿元,同减38.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21亿元,同减39.82%。24Q1实现营业收入30.34亿元,同减17.97%,实现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减36.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19亿元,同减38.25%。 负极业务短期盈利能力下滑,调整新产能进度2023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3年公司净利率13.93%,同比下降7.57pct。其中负极产品出货15.53万吨,实现营收66.11亿元,同比下降16.01%;毛利率为14.79%,同比下降11.1pct。主要原因系:1)受行业产能供过于求及下游电池客户去库存的双重影响,负极产品售价持续下行;2)客户产品结构及原料属性的变化影响了公司原有生产工艺的成本及收率;3)前期高价存货消纳较慢,导致公司持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截止2023年末,公司已形成年产15万吨的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其中包括11万吨石墨化加工及10万吨碳化加工配套产能。公司将继续推进四川年产28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其中一期10万吨产能受配套电路建设、自身库存消纳及新型生产工艺设备论证等影响,进度有所延缓,预计于2024年逐步建成投产;二期10万吨产能将稳步推进,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完成施工建设;三期年产8万吨产能预计于2025年逐步建成投产。 隔膜涂覆业务稳定增长,加快一体化建设2023年公司隔膜涂覆产品销量52.71亿平,同比增长21.50%。截止2023年末,公司具备年产7亿㎡基膜、2万吨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1.5万吨PVDF及60亿㎡涂覆隔膜加工的有效产能。2023年,公司涂覆加工市场占有率超过40%,业务协同效应加快了自产基膜产品的客户认证和进度。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65/32.10/38.09亿元,对应PE13、11、9倍,考虑公司为负极龙头,隔膜盈利稳定,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下游市场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等。
赤峰黄金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6-19 16.60 -- -- 17.21 3.67% -- 17.21 3.67%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赤峰黄金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2.21亿元,同比+15.23%,实现归母净利润8.04亿元,同比+78.21%;2024Q1实现营业收入18.54亿元,同比+16.83%,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166.41%。 矿金产量提升,多个项目持续推进公司2023年矿产金产量14.35吨(同比+5.79%),其中国内矿山产金3.32吨(同比+43.1%),海外矿山产金11.03吨(同比-2%),主因23Q3金星瓦萨洪水影响生产,因此全年产量略低于年初计划14.60吨。2024年公司目标实现黄金产销量16.02吨、电解铜5300吨、铜铅锌精粉3.58万吨、钼精粉600吨、稀土氧化物3700吨。公司新建项目顺利,五龙矿业23H2日均选矿量提升至1800吨以上,溪灯坪金矿14万吨/年采选建设项目2023年10月投入生产,吉隆矿业年新增18万吨金矿石选矿扩建项目预计2024年6月试生产。此外公司在国内外加强探矿增储力度,截至2023年末新增金矿石资源量530万吨。 受益于黄金价格上涨及公司降本控费,利润率持续优化2023年全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均价449.91元/克,同比+14.71%,2023年公司境内/境外矿山销售均价分别为455.92/429.75元/克。 2024年以来受到地缘政治冲突影响金价持续上涨,24Q1上海黄金交易所均价489.18元/克,同比+16.35%,公司亦通过集中采购、技术优化等方式降本增效,带动利润率持续提升,24Q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3.46%和12.81%,同比分别+4.64和+7.12pcts。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赤峰黄金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15.9/19.4亿元(前值为2024-2025年分别为12.1/15亿元,考虑黄金价格上涨上调),对应PE分别为21.5/17.2/14.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黄金价格大幅波动;矿山产量不及预期;安全事故影响生产风险等
力诺特玻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6-18 15.78 -- -- 15.56 -1.39% -- 15.56 -1.39% -- 详细
特种玻璃头部企业,深耕行业二十余载力诺特玻是国内特种玻璃头部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药用玻璃和高硼硅耐热玻璃系列。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中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的企业之一,技术人员大多拥有10-20年甚至20年以上的技术经验;设有国家CNAS实验室,能够与药厂联合开展药品的玻璃包材的相容性试验研究。2012年,公司中硼硅药用玻璃包装生产线投产,药用玻璃业务踏上发展快车道;2024年4月,公司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与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结果转为“A”状态,卡位模制瓶赛道将为力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2024Q1实现营收2.67亿元,同比增长18.99%,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8.22%。 三大政策推动中硼硅药用玻璃渗透率提升,头部护城河进一步巩固目前我国中硼硅药用玻璃渗透率较低,三大政策将推动中硼硅玻璃渗透率提升,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预计2025年我国中硼硅玻璃瓶市场空间为116.90亿元,需求量为20万吨。①一致性评价:国内仿制药企业在进行一致性评价时,需采用和原研药同等材质的药包材,中硼硅药用玻璃未来将快速替代纳钙玻璃。②带量采购:集采大比例纳入过评仿制药,且注射剂占比持续提升,中硼硅药玻使用量将大幅提升;③关联审批:药品制剂注册申请与已登记原辅包进行关联,药品制剂获得批准时,其关联的原辅包通过技术审评。药包材将影响药剂评审结果,一方面能够提高药包材行业产品质量,出清劣质产能;另一方面,药企将会更加倾向和头部优质企业合作以保证自身包材质量过关,双方粘性将进一步增强,头部护城河优势将更加显著。 管制瓶产能持续放量,模制瓶转“A”落地公司自2021年制定以药用包材为发展重点的战略规划,管制瓶实现快速放量,IPO募资项目预计形成16亿支中硼硅药用玻璃瓶的生产能力(中硼硅安瓿瓶7亿支、中硼硅西林瓶7.5亿支、中硼硅卡式瓶1.5亿支),预计到2025年公司将拥有中硼硅药用管制瓶产能33.08亿支,较2023年产能近乎翻倍,管制瓶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内模制瓶市场竞争格局良好且毛利率普遍高于管制瓶,公司利用IPO超募部分和可转债资金积极布局中硼硅模制瓶产能,首条产线2022年8月点火,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共计6.29万吨模制瓶产能。2024年4月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通过CDE审评审批,此前公司已与全国多家药企客户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包括悦康药业、华润双鹤、新时代药业、齐鲁制药等,凭借现有客户协同优势,预计中硼硅模制瓶有望实现快速放量。日用玻璃转型升级,耐热玻璃出口需求旺盛公司日用玻璃产品主要是耐热玻璃和电光源玻璃,耐热玻璃包括微波炉用玻璃托盘和耐热玻璃器皿等,电光源玻璃包括电光源玻壳、电光源玻管等。公司顺应市场趋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年产9200吨高硼硅玻璃产品生产项目已于2022年10月投产;轻量化高硼硅玻璃器具生产项目于2023年3月点火投产;高硼硅LED光学透镜玻璃的首台窑炉于2023年3月21日生产点火,预计整体项目将于2024年底投产。2023年以来,高硼硅耐热玻璃出口订单逐渐恢复,2024年有望维持较快增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2.89亿元、15.90亿元、18.26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54亿元、2.23亿元、2.86亿元,对应当年动态市盈率为24.03倍、16.64倍、12.9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募投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2)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3)海外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洛阳钼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6-18 8.20 -- -- 8.63 5.24% -- 8.63 5.24%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洛阳钼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862.69亿元,同比+7.68%,实现归母净利润82.50亿元,同比+35.98%;24Q1实现营业收入461.21亿元,同比+4.15%,实现归母净利润20.72亿元,同比+553.28%。 TFM和KFM混合矿达产,铜钴产能加速释放公司2023年营收增长主要是矿端贡献,2023年公司矿山端营业收入445.18亿元,同比+75.44%,得益于KFM和TFM两大混合矿项目相继投产将公司资源优势转换为产能优势,2023年公司产铜41.95万吨(同比+51%),钴5.55万吨(同比+174%),均创历史新高,铜产量接近全球前十,钴产量全球第一。贸易方面,IXM贡献归母净利润9.13亿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公司矿山和贸易的协同性持续增强。 24Q1公司实现铜产量14.75万吨(同比+122.86%)、钴产量2.52万吨(同比+392.23%)、钼产量0.35万吨(同比-15.66%)、钨产量0.19万吨(同比+0.33%)、铌产量0.25万吨(同比+9.9%)、磷肥产量27.88万吨(同比+3.34%),除磷肥外,公司主要金属产量均超过全年指引的四分之一。 刚果铜钴后续仍将贡献产能增量截至2024Q1期末,TFM混合矿三条生产线均完全达产,实现铜产能45万吨/年,钴产能3.7万吨/年。据公司2024年产量指引,预计生产铜金属52-57万吨,钴金属6-7万吨,钼金属1.2-1.5万吨,铜钴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同时公司计划扩充非洲产能,适时启动TFM三期和KFM二期扩建项目,推进非洲地区产能满产达标。 投资建议洛阳钼业是全球铜、钴领先企业,刚果(金)TFM和KFM达产持续贡献增量,实现工业金属和能源金属的双轮驱动。公司存量项目全面达产达标,增量项目高效快速推进,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5/130.7/147.9亿元(前值2024-2025年分别为121.5/132亿元,考虑到钴价波动谨慎下调预期),对应PE分别为15.4/13.4/1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铜、钴、钼等金属价格大幅波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海外经营风险等。
百龙创园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6-18 22.30 -- -- 22.50 0.90% -- 22.50 0.90% -- 详细
深耕功能糖及生物发酵行业,营收业绩不断高增百龙创园是国内领先的糖类生物科技企业,也是全球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多品种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上游为大宗品,主营益生元、膳食纤维、健康甜味剂和其他淀粉糖(醇),产品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烘焙食品、乳制品、婴幼儿奶粉、功能性饮料、保健品等行业。 公司积极践行国际化战略,2023年投资建设了泰国生产基地项目,与国际客户加深产品及市场开发力度,不断提高自身产能与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8.68亿元,同比增长20.28%;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28.02%;实现扣非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24.56%。 膳食纤维系列表现突出,阿洛酮糖有望持续打开空间公司膳食纤维贡献度不断提升,2023年公司膳食纤维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31.08%,贡献全年营收51.15%,同比增长4.22PCT。公司膳食纤维系列以聚葡萄糖和抗性糊精为主,公司是国内首家取得抗性糊精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国内首家具备工业化生产阿洛酮糖的企业。随着降糖需求不断提升,境外市场对阿洛酮糖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健康甜味剂板块高增长,2023年公司健康甜味剂系列产品实现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44.91%,贡献全年营收15.81%,同比增长2.69PCT。 研发投入保持创新动能,三费管控合理公司注重研发创新,产品品种丰富。目前公司基于四大产品格局已经推出了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水苏糖等高端益生元产品及健康甜味剂新产品阿洛酮糖、异麦芽酮糖,正在研发其他高端产品。2023年开发了无糖抗性糊精、高DE值抗性糊精等新品,主导制定《抗性糊精》行业标准、《D-阿洛酮糖》团体标准,主导修订多项行业标准。同时在青岛设立子公司,加强国际化布局及高端研发人员建设。公司三费管控合理,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04%,同比下降0.35PCT;管理费用率为2.46%,同比下降0.39PCT。 海外布局泰国生产基地,产能稳增打开成长空间公司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布局泰国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泰国具备明显的原材料成本优势,公司主要原材料为蔗糖、淀粉及淀粉深加工产品,泰国玉米淀粉价格和木薯淀粉价格折合人民币比国内低15%-20%;其它糖质原料当地价格仅为国内的70%左右。此外,泰国基地还能有效避免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的关税,进一步降低公司成本。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2、3.57、4.60亿元,同比增速为41.1%、31.0%、28.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20、16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2)产品价格大幅波动;(3)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4)审批政策变化风险;
国电南瑞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6-17 23.70 -- -- 25.20 6.33% -- 25.20 6.33% -- 详细
能源电力领军企业,先发优势助业绩高增长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 515.73亿元,同比增长 10.13%,归母净利润 71.84亿元,同比增长 11.44%;净利润 76.50亿元,同比增长 10.79%;毛利率 26.80%,同比增加 0.24pct;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114.44亿元,同比增长 30.64%,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改善。 2024Q1:归母净利润 5.96亿元,同比增长 13.69%,净利率 7.85%,同比增加 0.09pct。 产业布局完善,产品类型丰富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电网、数能融合、能源低碳、工业互联等四大业务板块,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布局完善,资源配置效率高。 2023年四大业务各营收占总营收比重情况如下:智能电网占比 50%、 数能融合占比 22%、 能源低碳占比 19%, 工业互联占比 6%,四大业务 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56.35/111.34/96.38/31.69亿元, 同比增长情况分别为2.57%/21.73%/33.47%/-3.01%。 新业务持续布局,技术突破带动公司不断升级公司在柔性直流方向技术储备多,优势显著,随着输变电工程柔直方案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公司将受益显著。公司传统优势业务持续巩固的同时实现产业更大升级,新兴业务加快发展,未来也将持续聚焦 IGBT、碳化硅芯片、储能、智能设备、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加快新兴产业系列化突破、规模化发展,助力公司进步转型升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0.08/87.94/96.31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3.67/21.56/19.68,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新业务开发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3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