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3-03-31 9.29 -- -- 10.82 16.47%
10.87 17.01% -- 详细
事件:2023年3月27日,中国化学发布2022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584.37亿元,同比增长14.88%;实现归母净利润54.15亿元,同比增长16.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08亿元,同比增长44.35%;销售毛利率9.34%,同比下降0.15pct,销售净利率3.66%,同比增加0.02pct;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5亿元,同比下降33.10%。 其中2022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58亿元,同比下降20.17%,环比下降16.6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6.95亿元,同比下降2.30%,环比增长58.26%;销售毛利率14.41%,同比增加4.9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7.45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4.86%,同比增加0.8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2.43个百分点。 点评:在手订单顺利推进,经营业绩稳步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4.37亿元,同比增长14.88%;实现归母净利润54.15亿元,同比增长16.87%。其中化学工程实现营收1183亿元,同比+9.59%,毛利率9.93%,同比+0.48pct;基础设施实现营收224亿元,同比+58.05%,毛利率7.16%,同比+0.24pct;环境治理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20.97%,毛利率11.36%,同比-0.75pct;实业及新材料实现营收74亿元,同比+5.69%,毛利率8.14%,同比-9.01pct;现代服务业实现营收57亿元,同比+20.05%,毛利率6.15%,同比+0.96pct。公司工程业务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承揽任务和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特别是波罗的海项目的顺利推进。2022年公司竣工验收项目1108个,总金额703亿元;在建项目3300个,总金额1431亿元;重大在建项目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本期确认收入147.61亿元,完工百分比达31.30%。 其中2022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58亿元,同比下降20.17%,环比下降16.6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6.95亿元,同比下降2.30%,环比增长58.26%。净利润环比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公司四季度营业成本下降,2022Q4公司营业成本为322.36亿元,同比下降24.74%,环比下降23.44%;销售毛利率14.41%,同比增加4.9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7.45个百分点。 新签合同持续增长,公司业绩有望长期向好2022年,公司新签合同额2969.23亿元,同比+10.07%。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2590.27亿元,同比增长17.68%,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7.24%;境外新签合同额378.96亿元,同比下降23.68%,占新签合同总额的12.76%。从业务类型看,建筑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2800.07亿元,同比增长9.95%,其中化学工程新签合同额2115.32亿元,同比增长12.83%,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606.44亿元,同比增长6.78%,环境治理新签合同额78.31亿元,同比下降24.62%;新签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合同额46.36亿元,同比增长24.68%;新签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合同额61.67亿元,同比增长26.99%;新签现代服务业合同额43.81亿元,同比增长14.73%。公司全面布局绿色低碳环保业务,2022年绿色化工新材料合同额超过700亿;稳步推进海外经营,新增8个国别市场,签署“千亿大单”增补合同、印尼油储码头项目、沙特沙比克项目、巴基斯坦LNG 项目等海外大单,高质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手订单总金额2905.53亿元人民币。其中,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开工项目金额500亿元人民币,在建项目中未完工部分金额2405.53亿元人民币,为公司长期业绩增长带来有力支撑。 实业项目顺利推进,实业强企战略迈开坚实步伐2022年公司天辰齐翔、华陆新材、东华天业等新建实业项目陆续投产运行。2022年7月31日,天辰齐翔打通全流程并生产出优质己二腈产品,丙烯腈装置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累计生产丙烯腈8万余吨,己二腈与己二胺负荷逐步提高,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2022年2月27日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调试成功,累计生产气凝胶1.17万m3;2022年6月20日东华天业PBAT主装置一系列开车成功,累计生产PBAT 6330吨,圆满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一年内投产”的目标。中国化学天辰泉州60万吨/年环氧丙烷、赛鼎科创3万吨/年相变储能材料等项目相继启动建设,预计2023年投产运行。 公司持续推进重点研发项目的实施。公司38项科技专项中,MCH储氢等7项项目已结题验收;PPC等8项小试项目,POE、尼龙12等15项中试项目正在加快实施;环保催化剂等5项科技成果正在向实业转化。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受己内酰胺等产品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48、80.72、92.35亿元,EPS为1.07、1.32、1.51元/股,对应PE为8.86、7.18、6.28倍。公司是化学工程龙头企业,实业转型不断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生产安全环保风险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全球疫情控制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实业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在研项目失败风险。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3-03-31 9.29 -- -- 10.82 16.47%
10.87 17.01% -- 详细
3月27日,中国化学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84.37亿元,同比增加205.18亿元,增长14.88%,其中营业收入1,577.16亿元,同比增加204.27亿元,增长14.88%;实现利润总额67.05亿元,同比增加6.64亿,增长10.99%;实现净利润57.78亿元,同比增加7.74亿元,增长15.4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4.15亿元,同比增加7.82亿元,增长16.88%。 新增订单稳步增长,全年业绩再创新高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1577.16亿元,同比增长14.88%;实现利润总额67.05亿元,同比增长10.99%;实现净利润57.78亿元,同比增长15.47%。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突破历史新高,主要原因系受益中东、俄罗斯等重点区域合作,“一带一路”业务明显加速,2022年订单量同比增长10.07%,加速公司业绩突破。2022年化工行业高景气度维系,公司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承揽力度,精心筹划组织施工,特别是波罗的海等大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公司三费管控合理,多重因素推动公司业绩增长。此外,公司不断加强项目过程管控,稳步提升盈利能力。坚持“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深耕技术壁垒型实业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主攻“卡脖子”技术为研发方向,用实力驱动新兴产业发展。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协同在核心板块掌握并拥有成系列的专利工艺技术和专有工程技术。截至目前,公司共拥有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能源研发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421项,专有技术238项;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401项,省部级及以上工法366项,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工业化转化应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同时,公司下设“1总+多院+N平台”研发平台体系,成立了日本分院、北京房山实验基地、日本筑波实验室,累计拥有上千项授权专利和上百项专有技术。公司借助自身研发能力,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卡脖子”技术,己内酰胺项目通过技改产能提升至33万吨/年,创全球单线最大产能;全资子公司中国天辰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继丙烯腈装置、己二胺装置成功开车后,2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开车成功并产出己二腈优级产品;依托合作开发的硅基气凝胶技术,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于2022年2月成功产出第一批合格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目前该项目开车正常,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公司子公司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中化学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的可降解塑料PBAT项目一期年产10万吨PBAT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产出优质PBAT聚酯产品;此外,公司POE、MCH、环保催化剂、尼龙12、PBAT催化剂、废旧轮胎裂解等项目均进展顺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硅基新材料、可降解材料、新能源领域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公司坚持“技术+产品”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将加速我国高端新材料国产替代进程,另一方面也将使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未来有望集中受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58、80.16、93.25亿元,(原2023年-2024年分别为85.40、106.72亿元)。同比增速为19.3%、24.1%、16.3%。对应PE分别为9.27、7.47、6.4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3-03-29 9.64 -- -- 10.82 12.24%
10.87 12.7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 扣非业绩高增长,新签订单稳健提升。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577.16亿元,同比增长 14.88%;实现归母净利润54.15亿元,同比增长 16.8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0.08亿元,同比增长 44.35%,增长较多主要原因是本年公司承揽任务和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精心筹划组织施工,特别是波罗的海项目的顺利推进,导致收入、成本同比增长。2022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总额 2,969.23亿元,同比增长 10.07%,公司新签订单增长稳健,在手订单饱满,未来业绩有保障。 实业项目加速落地,拓展新材料行业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在实业发展方面,公司聚焦于高性能纤维、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研发,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卡脖子”技术。2022年,天辰齐翔、华陆新材、东华天业等新建项目陆续投产运行。 2022年 7月 31日,天辰齐翔打通全流程并生产出优质己二腈产品,丙烯腈装置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累计生产丙烯腈8万余吨,己二腈与己二胺负荷逐步提高,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2022年 2月 27日,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调试成功,产出合格产品,累计生产气凝胶 1.17万 m3;2022年 6月 20日,东华天业 PBAT 主装置一系列开车成功,累计生产PBAT6,330吨,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一年内投产”的目标;2022年,天辰泉州 60万吨/年环氧丙烷、赛鼎科创3万吨/年相变储能材料等项目相继启动建设,预计 2023年投产运行。2022年,公司新签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合同额 61.67亿元,同比增长 26.99%,占比 2.08%。 国企改革激发活力,“一带一路”有望继续催化。2022年,公司以“两利四率”考核为导向,精准设置经理层及成员考核指标,建立全员 360度市场化考核体系,圆满完成改革三年行动 128项重点任务,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典型企业。2022年,公司稳步推进海外经营,大力开展海外经营改革,组建海外业务部和国际工程公司,新增 8个国别市场,签署“千亿大单”增补合同、印尼油储码头项目、沙特沙比克项目、巴基斯坦 LNG 项目等海外大单,高质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一大批重点海外工程订单有望实现落地,公司的海外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化学工程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伴随新材料领域的拓展,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预计公司 2023年营收为 1876.69亿元,同比增长 18.45%,归母净利润为 65.27亿元,同比增长 20.54%,EPS 为 1.07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为 8.4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新材料领域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国企改革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3-01-17 8.35 -- -- 9.10 8.98%
11.30 35.33%
详细
事件描述1月 12日,中国化学发布 2022年 1-12月经营情况简报,公司全年累计新签合同 4839单,合同总金额 2969.23亿元,同比增长 10.07%。 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全年业绩有望超预期全年合同金额同比上涨 10.07%,主业优势持续巩固。2022年公司延续了增长趋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00.53亿元,同比增长33.41%;实现归母净利润 37.20亿元,同比增长 28.35%。单季度来看,Q1-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9.77亿元、16.71亿元、10.71亿元,同比增长 19.73%、49.75%、10.91%。据公司公告,公司 2022全年新签合同中化学工程占比较大,是公司收入利润的主要来源。2022年化工行业高景气度维系,公司今年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承揽力度,同时精心筹划组织施工,特别是波罗的海等大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公司三费管控合理,多重因素推动公司业绩同比增速维系。随着合同订单同比上升,公司全年业绩预计高增。 设立子公司,提供全生命周期化工装置运维服务1月 1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与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中化学华谊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 8.5亿元,公司认缴投资额 5.61亿元,上海华谊认缴 2.89亿元。合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管理服务等。此次投资设立子公司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有利于公司提供全生命周期化工装置运维服务。 坚持“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以技术实力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技术加速产业升级。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协同在核心板块掌握并拥有成系列的专利工艺技术和专有工程技术,同时,公司下设“1总+多院+N平台”研发平台体系,成立了日本分院、北京房山实验基地、日本筑波实验室,累计拥有上千项授权专利和上百项专有技术。同时,公司借助自身研发能力,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卡脖子”技术,己内酰胺项目通过技改产能提升至 33万吨/年,创全球单线最大产能;全资子公司中国天辰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继丙烯腈装置、己二胺装置成功开车后,2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开车成功并产出己二腈优级产品;依托合作开发的硅基气凝胶技术,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于 2022年 2月成功产出第一批合格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目前该项目开车正常,产品合格率达到 99%以上;公司子公司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中化学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的可降解塑料 PBAT 项目一期年产 10万吨 PBAT 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产出优质 PBAT 聚酯产品;此外,公司 POE、MCH、环保催化剂、尼龙 12、PBAT 催化剂、废旧轮胎裂解等项目均进展顺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硅基新材料、可降解材料、新能源领域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公司坚持“技术+产品”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将加速我国高端新材料国产替代进程,另一方面也将使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未来有望集中受益。 投资建议基于三季度毛利率小幅承压,而己二腈 12月的成功开车有助于提振2023年业绩。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3.53、85.40、106.72亿元,原值分别为 59. 13、78.59、107.07亿元。同比增速为 15.5%、59.5%、25.0%。对应 PE 分别为 9.5、6.0、4.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12-23 8.38 -- -- 8.84 5.49%
11.30 34.84%
详细
受益于化工行业产能扩张,营收及新签合同均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公司营收为1379.19亿元,同比增长25.39%,2017-2021年CAGR为23.88%; 新签合同额为2697.7亿元,同比增长7.41%,2017-2021年CAGR为29.79%。2022年公司延续了高速增长趋势,前三季度营收为1205.79亿元,同比增长33.24%;新签合同额为2355.11亿元,同比增长36.66%。在手订单充足为公司业绩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 聚焦新业态新市场,打造新能源材料技术供应商。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材料将成为石化行业新的增长点,光伏组件、风电叶片、锂离子电池材料等对传统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需求空间广阔。公司硅基新材料、可降解材料、新能源领域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全年新签此类合同额超过700亿元。华陆公司凭借“冷氢化”核心技术承揽国内90%以上的多晶硅工程设计和大部分工程总承包项目;成达公司进行BDO全产业链布局,在BDO行业市场上筑牢发展高地;东华科技先后承接了藏格锂业、玻利维亚、西藏矿业扎布耶等碳酸锂项目,已获得连续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系统、碳酸锂反应器2项实用新型专利;五环公司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水法磷酸专利工艺技术,并升级开发半水—二水法工艺。 新能源产业步入快车道,为化工行业带来新机遇。传统火力发电成本中,仅燃煤费所占比重约在75%左右。而光伏发电主要成本为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中光伏组件占比达到约37%。与火力发电相比,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制造属性突出。以光伏、风电、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传统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增量上升。光伏发电对多晶硅、纯碱等需求拉动显著;风电叶片专用环氧树脂、风电涂料固化剂等产品需求大增;磷酸铁锂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需求激增,也直接提升了工业级的磷酸一铵和磷酸需求量,打开了磷化工行业的新疆界。碳中和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光伏及锂电行业迎来快速扩张期,对化工行业投资带动明显。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鉴于公司己二腈项目投产进度变化,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05/ 73.31/83.49亿元,对应PE为9.72、7.03、6.18倍。公司是化学工程领域龙头,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材料需求快速增长,进军实业开启第二成长路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生产安全环保风险、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国际局部形势紧张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己二腈、气凝胶、PBTA价格波动风险、在研项目失败风险。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11-24 8.15 -- -- 9.27 13.74%
10.51 28.96%
详细
[事件概述]1,公司2022年11月16日发布公告,已完成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授予登记工作,股票授予5996万股,授予价格为4.81元/股。 2,公司2022年11月15日发布经营简报,2022年1-10月,公司累计营业收入1353.51亿元,同比增长28.94%,累计新签合同额2498.35亿元,同比增长18.29%。 分析判断:股权激励完成授予,利于公司未来成长。 公司此次激励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已回购的A股普通股,根据2022年11月4日公告,公司于11月2日完成回购股份59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98%,回购均价为8.5055元/股,使用资金总额为50998.94万元,该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人数为485人,基本覆盖总部高管与公司核心人员,将显著提升员工积极性,并将企业发展、股东利益与员工利益协同一致。我们认为股票激励结合公司已开展的研发骨干跟投项目15%、成果转让或转化净利15%、项目提成等激励机制,使公司自总部至二三级公司核心人员均纳入健全的激励体系,在公司确立打造两商(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的战略大背景下,一方面有利于工程业务降本增效,也利好近两年以来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实业项目快速达产与落地,保障业绩持续增长。根据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的业绩考核要求,2023-2025年扣非ROE分别不低于9.05%/9.15%/9.25%,以2021年为基数,2023-2025年扣非净利复合增速均不低于15%。 工程业务订单与业绩均保持稳健增长,海外市场潜力较大。 公司1-10月营业收入增长29%,新签订单额同比增长18%,其中国内与海外订单分别为2280/218亿元,分别同比+22.3%、-11.92%,以公司公告数据测算目前在手订单额3956亿元,为2021年收入的2.87倍,是工程业务持续增长的坚实保障。公司今年三季报收入与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33.24%/28.35%。公司过去五年海外新签订单平均占比为34%,近两年受疫情影响,2021年、2022年1-10月新签订单占比降至18%、9%,我们认为公司在全球疫情稳定后的海外市场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公司已向世界一流工程公司加速迈进,过去五年新签订单增长近三倍、净利润超一倍增长,对比美国福陆同期收入下降三成以上、近三年连续亏损,因此公司在全球工程领域竞争力持续增强,根据公司2022年9月15日公众号信息,公司已与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签署施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将投资约100亿欧元;公司海外开拓效果显著,根据公司11月6日与11月9日公众号信息,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总承包的哈萨克斯坦最大化工项目竣工,显示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工程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发展空间巨大。 新材料即将突破,是公司利润的重要增长极。 新材料实业是公司打造两商战略的关键一环,2022年为公司新材料发展的黄金元年。公司今年三个新材料项目中,华陆气凝胶与东华PBAT项目均一次性开车成功,其中5万方气凝胶项目11月6日顺利通过72小时性能考核,正式进入平稳运行阶段;根据公司8月1日公告,20万吨己二腈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开车成功并产出己二腈优级品。以目前卓创丁二烯价格测算己二胺生产成本约1.4万元/吨,10月己二胺市场报价为2.65万元/吨,按一期最大产能30万吨计算,达产后盈利将极为可观。我们认为己二腈流程打通说明已无大的技术障碍,如完成消缺实现高负荷稳定运行,将意味着公司新材料业务完成重大突破。公司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目前POE、HPPO、MCH、环保催化剂、尼龙12等新材料项目均进展顺利。 根据公司2022年3月19日公众号信息,“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为到“十四五”末,化学工程、实业业务、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分别占比60%、15%、3%、18%、5%,根据我们盈利预测,对应实业业务2025年收入规模为300-400亿元,较2021年的50亿规模有五倍以上增长。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实业项目进度变化,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73/1818/2057亿元(此前2022-2023年预测值为1570/1786亿元),同比增长14.1%/15.6%/1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84/101亿元(此前2022-2023年预测值为75/97亿元),同比增长21.2%/49.2%/20.6%,EPS分别为0.92/1.37/1.66元,对应2022年11月23日收盘价8.28元PE分别为9/6/5倍。公司目前估值优势明显,市场预期差极大,工程业务在手订单充足,业绩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为新材料实业项目发展的黄金元年,己二腈达产后将大幅增厚公司净利规模。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材料实业项目达产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11-02 7.02 -- -- 9.27 32.05%
9.27 32.0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1205.79亿元,同比增长33.24%;实现归母净利润37.2 亿元,同比增长28.35%。 业绩增速较快,期间费用率改善明显。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05.79 亿元,同比增长33.24%;实现归母净利润37.2 亿元,同比增长28.35%;实现扣非净利润36.09 亿元,同比增长32.26%。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63.85 亿元,去年同期为-40.66 亿元。报告期末公司毛利率为7.75%,同比降低1.76pct。净利率为3.29%,同比降低0.18pct。期间费用率为4.07%,同比降低1.58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4.18%,同比降低0.9pct。财务费用率为-0.35%,同比降低0.61pct。 新签合同同比增长17.26%。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2355.11 亿元,同比增长 36.66%。其中,化学工程、基建、环境治理、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现代服务业、其他业务分别新签合同2220.64 亿元、678.26 亿元、491.35 亿元、51.03 亿元、37.67 亿元、49.82 亿元、31.45亿元、15.53 亿元。境内新签合同2145.39 亿元,同比增长33.15%,境外新签合同209.72 亿元,同比增长87.15%。 积极拓展实业和新材料领域。公司积极发展实业新材料业务,以技术研发为“核心”,聚焦于高性能纤维、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研发,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卡脖子”技术,拓展新材料行业高附加值产品领域。2016 年,公司依托自身研发的绿色己内酰胺成套技术和系列催化剂,在福建投资建成了尼龙6 关键单体原料己内酰胺项目,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公司不断进行节能、降耗、提质等技术改进,产能提升至33万吨/年,保持全球单线最大产能。公司尼龙新材料项目作为突破国外“卡脖子”的首套工业化项目,在建设和开车过程中解决了许多技术和设备难题,2022 年7 月下旬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关键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实现装置联动。7 月31 日天辰齐翔己二腈项目开车成功并产出优级产品,项目转入正常生产,进入优化调整期。公司依托合作开发的硅基气凝胶技术,在重庆投资建设气凝胶复合材料实业项目。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于2022 年2 月27日一次性开车成功,当前已产出优质的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至2022 年7 月底已实现近6000 立方米硅基气凝胶产品的销售。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 年营收为1649.8 亿元,同增19.62%,归母净利润为57 亿元,同增23%,EPS 为0.93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 为7.58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合同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冠疫情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11-02 7.02 -- -- 9.27 32.05%
9.27 32.05%
详细
事件: 2022年 10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05.79亿元,同比增加 33.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7.20亿元,同比增加 28.3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49%,同比下降 0.07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7.75%,同比下降 1.76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3.29%,同比下降 0.18个百分点。 其中,2022年 Q3实现营业收入 454.19亿元,同比增加 32.67%,环比增加 14.46%;实现归母净利润 10.71亿元,同比增加 10.91%,环比下降 35.9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10%,同比下降 0.21个百分点。 毛利率 6.96%(同比下降 1.7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1.80个百分点),净利率 2.43%(同比下降 0.6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2.06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在手订单顺利推进,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承揽力度,同时精心筹划组织施工,特别是波罗的海等大项目顺利推进。公司积极推动境内外重大项目建设,年内已有多个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由中国化学承建的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哈萨克斯坦石油化工一体化(IPCI)项目(18.65亿美元)高标准做好开车前各项准备工作;全球最大的乙烯一体化项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合同额项目—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GCC)项目(约 942.48亿元)设计、采购与施工工作正有序推进;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炼油厂—尼日利亚丹格特日炼油 65万桶炼油项目(32.66亿元)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 2022年 12月交工;钦州“千亿级战略性新能源材料产业”的龙头项目—广西华谊项目(项目总投资87.26亿元)已经实现全系列中交,进入投料试车阶段。 受疫情以及地缘博弈的双重影响,大宗原材料价料价格上涨,公司2022Q3毛利率为 6.96%,同比下降 1.75个百分点。公司强化管理提升,持续降本控费。2022Q3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1%/1.17%/-0.55%,同比-0.07/-0.69/-0.68pct,环比-0.02/ -0.20/+0.17pct。 新签合同持续增长,公司业绩有望长期向好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 2355.11亿元,同比+36.66%。 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 2145.39亿元,同比+33.15%;境外新签合同额 209.72亿元,同比+87.15%。从业务类型看,建筑工程新签合同额 2220.64亿元,其中化学工程新签合同额 1678.26亿元,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 491.35亿元,环境治理新签合同额 51.03亿元;新签勘察设计监理咨询 37.67亿元;新签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合同额 49.82亿元;新签现代服务业合同额 31.45亿元。 其中,2022Q3公司新签合同额 730.61亿元,同比+80.54%,环比+24.81%。其中化学工程新签合同额 555.94亿元,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 125.85亿元,环境治理新签合同额 11.2亿元,新签勘察设计监理咨询 7.79亿元,新签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合同额 9.52亿元;新签现代服务业合同额 9.87亿元。 实业项目顺利推进,实业强企战略迈开坚实步伐2022年 7月,公司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继丙烯腈装置、己二胺装置成功开车后 2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开车成功并产出己二腈优级产品,解决了我国高端聚酰胺新材料产业链“卡脖子”难题。公司 60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一期拟建 30万吨/年双氧水法环氧丙烷装置、2×45万吨/年 27.5%双氧水装置,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公司 POE、MCH、环保催化剂、尼龙 12、PBAT 催化剂、废旧轮胎裂解等多个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坚持立足优势、聚焦主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一体化优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 10、70.66、89.49亿元,EPS 为 0.90、1.16、1.46元/股,对应 PE 为 8.7、6.79、5.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未来需求下滑;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尹沿技 6 5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11-01 7.02 -- -- 9.17 30.63%
9.27 32.05%
详细
事件描述10 月28 日晚,中国化学发布2022 年三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200.53亿元,同比增长33.41%;实现归母净利润37.20 亿元,同比增长28.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6.09 亿元,同比增长32.26%,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61 元/股。 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速维系,波罗的海等大项目顺利推进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速维系,波罗的海项目顺利推进。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0.53 亿元,同比增长33.41%;实现归母净利润37.20亿元,同比增长28.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6.09 亿元,同比增长32.26%。单季度来看,Q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55 亿元,同比增长32.82%,环比增长14.55%;实现归母净利润10.71 亿元,同比增长10.9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44 亿元,同比增长9.95%。公司今年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承揽力度,同时精心筹划组织施工,特别是波罗的海等大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公司三费管控合理,多重因素推动公司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速维系。 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有望持续提升管理层积极性公司已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公司此前制定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现已实施,9 月26 日,公司以4.81 元/股的授予价格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共计491 名激励对象授予6066万股限制性股票,本计划有效期自限制性股票登记完成之日起至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全部解除限售或回购注销之日止,最长不超过60 个月,限制性股票分三批次限售,各批次限售期分别为自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24 个月、36 个月、48 个月。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利于公司加快健全自身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使核心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内部成长原动力,提高公司自身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坚持“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新材料项目放量在即以技术实力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技术加速产业升级。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协同在核心板块掌握并拥有成系列的专利工艺技术和专有工程技术,同时,公司下设“1 总+多院+N 平台”研发平台体系,成立了日本分院、北京房山实验基地、日本筑波实验室,累计拥有上千项授权专利和上百项专有技术。同时,公司借助自身研发能力,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卡脖子”技术,己内酰胺项目通过技改产能提升至33 万吨/年,创全球单线最大产能;全资子公司中国天辰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继丙烯腈装置、己二胺装置成功开车后,20 万吨/年己二腈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开车成功并产出己二腈优级产品;依托合作开发的硅基气凝胶技术,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于2022 年2 月成功产出第一批合格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目前该项目开车正常,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公司子公司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中化学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的可降解塑料PBAT 项目一期年产10 万吨PBAT 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产出优质PBAT 聚酯产品;此外,公司POE、MCH、环保催化剂、尼龙12、PBAT 催化剂、废旧轮胎裂解等项目均进展顺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硅基新材料、可降解材料、新能源领域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公司坚持“技术+产品”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将加速我国高端新材料国产替代进程,另一方面也将使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未来有望集中受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13、78.59、107.07 亿元,同比增速为27.6%、32.9%、36.2%。对应 PE 分别为7、6、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10-17 7.89 -- -- 8.60 9.00%
9.27 17.4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 1-9月经营情况简报。2022年 1-9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金额 1204.76/2355.11亿元,同增 33.4%/36.7%;2022年 Q3,公司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达到 453.16/730.61亿元,同增 33.0%/80.5%;2022年 9月,公司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达到 165.12/283.77亿元,同增 21.9%/65.2%。 点评: 1-9月营收与新签合同额继续维持高增长态势: 2022年 1-9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1204.76亿元,同增 33.4%;累计新签合同金额 2355.11亿元,同增 36.7%。其中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现代服务业/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 2220.6/37.7/49.8/31.5/15.5亿元,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业务分别同增 38.2%/17.7%。单建筑工程承包板块,化学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 1678.3/491.4/51.0亿元,分别占建筑工程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的 76%/22%/2%。按地区分布统计,公司 1-9月实现境内/境外新签合同额 2145.4/209.7亿元,同增 33.2%/87.2%。 2022Q3与 9月营收与新签合同额同比高增,新材料业务比重有所提升: 单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453.16亿元,同增 33.0%;实现新签合同额 730.61亿元, 同比大增 80.5%,其中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现代服务业/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 693.0/7.8/9.5/9.9/10.4亿元,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业务分别同增 90.0%/2.1%,主营业务建筑工程承包业务强势增长,是拉动公司新签合同额上升的主要动力。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业务实现的新签合同额比重分别为 94.9%/1.1%/1.3%。 2022年 9月,公司营业收入为 165.12亿元,同增/环增 21.9%/8.1%;实现新签合同额 283.77亿元,同比大增 65.2%。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业务实现的新签合同额比重分别为 96.3%/1.0%/1.4%。实业及新材料销售业务比重仅次于建筑工程承包业务,随着未来公司在新材料业务创新投入的增加,我们预计新材料新签合同额比重将持续上升。 股权激励计划进展有条不紊: 公司于 8月中旬发布公告宣布拟回购股票进行股权激励。9月上旬,公司首次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回购 99.99万股,约占总股本 0.016%,最低/高成交价为 9.14/9.34元/股;截至 9月底,公司累计回购股份达到 2199.98万股,占总股份比例为 0.36%,最低/高成交价为 7.92/9.34元/股。交易均符合公司既定的回购股份方案。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进展有条不紊,既可凝聚核心技术骨干的力量,也侧面反映出公司经营状况长期向好的态势。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公司 1-9月营收与新签合同额维持高增长态势,Q3/单9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增 81%/65%,基建业务持续发力,新材料业务比重有所提升;股权激励计划进展有条不紊,反映出公司经营状况长期向好的态势。我们维持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56亿元、69.06亿元和 73.93亿元,对应公司 EPS 分别为 0.91元、1.13元和 1.21元,现价对应公司 22年动态市盈率为 8.6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化工行业景气度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公司技术扩散风险。
尹沿技 6 5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10-17 7.89 -- -- 8.60 9.00%
9.27 17.49%
详细
事件描述10 月13 日晚,中国化学发布2022 年1-9 月经营情况简报,公司1-9 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04.76 亿元,同比增长33.44%;累计新签合同额2355.11 亿元,同比增长36.66%。 新签合同金额持续高增,境外新签合同数量大幅增长2022 年1-9 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04.76 亿元,同比增长33.44%;累计新签合同额2355.11 亿元,同比增长36.66%。其中9 月新签合同金额283.77 亿元。 从业务类型来看:建筑工程承包2293 个,累计新签合同金额2220.64亿元;勘察设计监理咨询1485 个,累计新签合同金额37.67 亿元;实业及新材料销售/ 现代服务业/ 其他业务分别累计新签合同金额达49.82/31.45/15.53 亿元。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以化学工程和基础设施业务为主,分别新签合同1678.26 亿元、491.35 亿元,主要源于2022 年化工行业高景气度维系,特别是波罗的海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公司贡献了较多业绩,同时国家陆续出台加强基建发力的方针与政策,不断释放内需带来基础设施业务增长动力。 从地区分布上看:境内合同金额达2145.39 亿元,同比增长33.15%;境外合同金额达209.72 亿元,同比增长87.15%,境外合同的大幅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统筹推进海外业务,不断巩固“一体两翼”战略;优化境外机构,对境外机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梳理。另一方面,海外疫情的有效控制也带来更多境外新增订单。 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有望持续提升管理层积极性公司已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公司此前制定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现已实施,9 月26 日,公司以4.81 元/股的授予价格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共计491 名激励对象授予6066万股限制性股票,本计划有效期自限制性股票登记完成之日起至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全部解除限售或回购注销之日止,最长不超过60 个月,限制性股票分三批次限售,各批次限售期分别为自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24 个月、36 个月、48 个月。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利于公司加快健全自身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使核心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内部成长原动力,提高公司自身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坚持“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以技术实力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技术加速产业升级。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协同在核心板块掌握并拥有成系列的专利工艺技术和专有工程技术,同时,公司下设“1 总+多院+N平台”研发平台体系,成立了日本分院、北京房山实验基地、日本筑波实验室,累计拥有上千项授权专利和上百项专有技术。同时,公司借助自身研发能力,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卡脖子”技术,己内酰胺项目通过技改产能提升至33 万吨/年,创全球单线最大产能;全资子公司中国天辰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继丙烯腈装置、己二胺装置成功开车后,20 万吨/年己二腈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开车成功并产出己二腈优级产品;依托合作开发的硅基气凝胶技术,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于2022 年2 月成功产出第一批合格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目前该项目开车正常,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公司子公司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中化学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的可降解塑料PBAT 项目一期年产10 万吨PBAT 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产出优质PBAT 聚酯产品;此外,公司POE、MCH、环保催化剂、尼龙12、PBAT 催化剂、废旧轮胎裂解等项目均进展顺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硅基新材料、可降解材料、新能源领域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公司坚持“技术+产品”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将加速我国高端新材料国产替代进程,另一方面也将使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未来有望集中受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16、80.28、100.62 亿元,同比增速为25.5%、38.0%、25.3%。对应 PE 分别为8、6、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尹沿技 6 5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09-21 8.68 -- -- 8.85 1.96%
9.27 6.80%
详细
事件描述9月 15日,中国化学发布 2022年 1-8月经营情况报告,公司 1-8月实现营业收入 1039.64亿元,同比增长 35.47%;累计新签合同额 2071.34亿元,同比增长 33.50%。同日,公司发布公告称,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 公司经营情况持续向好,境外新签合同数量大幅增长2022年 1-8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1039.64亿元,同比增长 35.47%; 累计新签合同额 2071.34亿元,同比增长 33.50%。其中 8月新签合同金额 241.95亿元。 从业务类型来看:建筑工程承包 2114个,累计新签合同金额 1947.25亿元;勘察设计监理咨询 1348个,累计新签合同金额 34.79亿元;实业及新 材 料 销 售 / 现 代 服 务 业 / 其 他 业 务 分 别 累 计 新 签 合 同 金 额 达45.81/29.03/14.46亿元。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以化学工程和基础设施业务为主,分别新签合同 1439.52亿元、461.31亿元,主要源于 2022年化工行业高景气度维系,特别是波罗的海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公司贡献了较多业绩,同时国家陆续出台加强基建发力的方针与政策,不断释放内需带来基础设施业务增长动力。 从地区分布上看:境内合同金额达 1879.79亿元,同比增长 29.12%;境外合同金额达 191.55亿元,同比增长 100.11%,境外合同的大幅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统筹推进海外业务,不断巩固“一体两翼”战略;优化境外机构,对境外机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梳理。另一方面,海外疫情的有效控制也带来更多境外新增订单。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通过国资委批复,有望提升管理层积极性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目前已通过国资委批复。此前公司明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不超过 6109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1%,激励对象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共计不超过 500人,限制性股票分三批次限售,各批次限售期分别为自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 24个月、36个月、48个月。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获批有利于公司加快健全自身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使核心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内部成长原动力,提高公司自身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8.16、80.28、100.62亿元,同比增速为 25.5%、38.0%、25.3%。对应 PE 分别为 9、7、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08-25 9.11 -- -- 9.38 2.96%
9.38 2.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度报告。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51.6 亿元,同比增长33.59%;实现归母净利润26.49亿元,同比增长37.07%。 业绩如期高增长,实现“开门红”“开局稳”。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1.6 亿元,同比增长33.59%,其中,化学工程实现营业收入573.57 亿元,同比增长31.54%,主要系上半年公司承揽任务和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加大,波罗的海项目的顺利推进等。基建业务实现营收90.8 亿元,同比增长40.98%。境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1.15 亿元,同比增长34.7%,境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4.57 亿元,同比增长32.01%。报告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6.49 亿元,同比增长37.07%。实现扣非净利润25.65 亿元,同比增长44.16%。公司业绩如期表现亮眼。 新签合同同比增长23.20%。2022 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额1624.50 亿元,同比增长23.20%,其中,建筑工程承包业务、勘察设计监理咨询业务、实业及新材料销售业务和现代服务业分别新签合同额1527.65 亿元、29.88 亿元、40.30亿元和21.5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4%、21.02%、93.19%和53.49%。化学工程和基础设施业务增速较快,分别新签合同额1122.32 亿元、365.50 亿元,同比增长26.87%、27.13%。 海外合同增速较快。报告期内,公司在境内新签合同1437.80亿元,同比增长16.65%,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8.51%;境外新签合同186.69 亿元,同比增长116.96%,占新签合同总额的11.49%。面对疫情反复、地缘政政治关系复杂等不利因素,公司大力落实“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加快推进海外业务,助力“一带一路”政策。先后中标乌兹别克斯坦烧碱项目(29亿元)、卡塔尔PVC 项目(15 亿元)、巴基斯坦LNG 接收站项目(23 亿元)。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大背景下,预计海外业务会继续快速扩张,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 年营收为1,623.46 亿元,同比增长17.71%,归母净利润为59 亿元,同比增长27.34%,每股EPS 为0.97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 为9.75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外经营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冠疫情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08-18 9.72 -- -- 9.79 0.72%
9.79 0.72%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2年8月15日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H1实现营业收入751.6亿元,同比增长33.5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6.49亿元,同比增长37.07%。 点评: 多元发展促业绩创新高,实现“开门红、开局稳”。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1.6亿元,同比+33.5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6.49亿元,同比+37.07%,营收与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其中,Q2营收396.81亿元,同比+27.35%,环比+11.84%。Q2净利润16.71亿元,同比+49.7%,环比+71.05%。主要是因为公司各项业务收入均取得显著增长。 ①化学工程业务是公司传统的核心业务,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2022H1化学工程实现营收573.57亿元,同比+31.54%,主要是上半年公司承揽任务和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特别是波罗的海项目的顺利推进,导致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②基础设施业务2022H1实现营收90.8亿元,同比+40.98%,主要是基础设施业务在上半年顺利开展,多个项目稳步推进所致。 ③环境治理业务2022H1实现营收13.38亿元,同比+131.83%,主要是部分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所致。 ④实业业务2022H1实现营收37.7亿元,同比+19.84%,主要原因是所属天辰齐翔上半年丙烯腈开始投产运营所致。 ⑤现代服务业业务2022H1实现营收30.27亿元,同比+62.82%,主要是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贸易收入增加所致。 从收入地域分布看,2022H1境内实现营收571.15亿元,同比+34.7%,占76.59%,比重较上年同期增长0.3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公司今年不断深耕境内市场,加速项目落地,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境外实现营收174.57亿元,同比+32.01%,占比23.41%。 此外,新签订单合同方面,2022H1公司新签合同额1624.50亿元,同比+23.20%。 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1437.80亿元,同比+16.65%;境外新签合同额186.69亿元,同比+116.96%。从业务类型看,建筑工程新签合同额1527.65亿元,占比94.04%;新签勘察设计监理咨询29.88亿元,占比1.8%;新签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合同额40.3亿元,同比增长93.19%,占比1.84%;新签现代服务业合同额21.58亿元,同比增长53.49%,占比1.33%。 新材料项目稳健推进,增量贡献潜力大。①己内酰胺。2016年,公司依托自研己内酰胺成套技术和系列催化剂,在福建投资建成己内酰胺项目,经过持续节能、降耗、提质等技术改进,目前产能提升至33万吨/年的全球单线最大产能,产品质量国内顶尖,经济效益显著。②己二腈。依托自主研发的丁二烯法己二腈技术,在山东淄博投资建设2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作为突破国外“卡脖子”的首套工业化项目,在建设和开车过程中克服诸多困难,于2022年7月下旬顺利打通全流程,实现装置联动。7月31日己二腈项目开车成功并产出优级产品,项目转入正常生产,进入优化调整期。作为国内首台套采用自有技术工业化生产的标志性装置,彻底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己二腈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业空白,补齐了产业链短板,对促进我国高端聚酰胺产业长效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硅基气凝胶。依托合作开发的硅基气凝胶技术,在重庆投资建设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项目于2022年2月27日一次性开车成功,当前已产出优质的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至2022年7月底已实现近6000m3硅基气凝胶产品的销售。④PBAT。东华PBAT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产出优质PBAT聚酯产品。同时,天辰公司、五环公司等持续新增实业布局,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HPPO)项目顺利开工、宜昌新材料项目有序推进前期工作。公司积极推进新材料技术研发实业化,全面激发了市场活力,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此外,POE、MCH(甲基环己烷)、环保催化剂、尼龙12、PBAT催化剂、废旧轮胎裂解等项目进展顺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公司凭借新材料项目以及自身掌握的环保核心技术的不断应用,业绩增长潜力值得期待。 回购股票用于股权激励,坚定长期发展信心。公司于8月15日发布《回购股份方案公告》。公司拟利用自有资金回购4880-6109万股股票,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4.89元/股,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9.10亿元。回购股份的期限为自审议回购事项的董事会审议通过本回购方案之日起内6个月。本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按照公司于8月15日发布的《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的公告,公司拟向4位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不超过496位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授予不超过6109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4.81元。业绩考核目标之一为:2023、2024、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至少分别达到45.88亿元、52.76亿元、60.67亿元。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2.30亿元、81.25亿元、94.89亿元,对应PE分别为9、7、6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化工项目政策趋严、企业安全生产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