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材国际
|
建筑和工程
|
2023-11-06
|
9.74
|
--
|
--
|
10.08
|
3.49% |
|
10.08
|
3.49%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业绩如期稳健提升, 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 50%。 2023Q1-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5.10亿元,同比增加 5.06%; 实现归母净利润 20.02亿元,同比增长7.53%;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0.06亿元,同比增长 26.17%。 2023Q1-3,公司新签合同额 522.33亿元,同比增长 58%;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 238.19亿元,同比增长 5%,境外新签合同额 284.14亿元,同比增长 169%。截至 2023年 9月末,公司未完合同额(即有效结转合同额)627.67亿元,较 6月末增长3.70%,为公司稳健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盈利能力小幅提升,现金流明显改善。2023Q1-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18.62%,较去年同期提升 2.51pct,净利率为 6.88%,较去年同期提升 0.64pct,盈利能力小幅提升。 2023Q1-3,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4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 7.11亿元,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1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 11.33亿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强合同结算,积极督促项目回款,三季度现金流好转。 工程、运维、装备三轮驱动,“一带一路”持续发力。 2023Q1-3,公司境外新签订单增速亮眼,新签合同额 281.14亿元,同比增长 169%,增量主要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需求。 2023年是“一带一路”十周年, 第三届“一带一路”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期间,公司与参加峰会的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哈萨克斯坦、吉布提等多国高级别代表团展开在水泥、矿产资源、绿色建材、物流等领域的合作交流。除传统水泥 EPC 业务外,公司海外工程业务的增量来源于高端装备研发智造平台、新的运维体系、属地化产业布局的转化。公司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新建水泥生产线的运营维护,对自主研发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出口,对水泥和矿业开展数字化产品服务,利用与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协同优势带动工程项目的拓展,积极向工程、运维、装备综合服务商转型。 投资建议: 公司是水泥工程行业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于“双碳”背景下的水泥行业转型升级;公司作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将充分受益“一带一路”十周年带来的业务机会。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 446.40亿元、 508.90亿元、 573.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99%、 14.00%、 12.6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74亿元、 29.52亿元、 34.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31%、 14.70%、15.59%, EPS 分别为 0.97元/股、 1.12元/股、 1.2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分别为 10.14倍、 8.84倍、 7.6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钢国际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11-06
|
6.12
|
--
|
--
|
6.43
|
5.07% |
|
6.43
|
5.07%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营收高增长,新签订单稳健提升。 2023Q1-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1.59亿元,同比增长 36.12%,主要系国内外项目进展良好; 实现归母净利润 4.91亿元,同比增长 18.1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37亿元,同比增长 6.28%。2023Q1-3,公司新签合同额 144.16亿元,同比增长 2.50%;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 76.08亿元,同比减少 4.79%,境外新签合同额 68.08亿元,同比增长 12.08%。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 公司已执行未完工项目 313个,预计总收入 1,056.18亿元,累计已确认收入 756.66亿元,未完工部分预期收入 299.52亿元; 公司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开工项目 35个,合同金额合计 158.49亿元。 汇率变动影响财务费用,现金流明显改善。 2023Q1-3,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8.55%,同比下降 0.26pct, 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159.69%,主要系汇率变动导致较上年同期美元汇兑收益减少,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55.52%,主要系海外市场拓展费用增加。 2023Q1-3,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8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 15.62亿元,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3.31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转正,主要系本期处置了浙江制造基金。 积极实践低碳冶金,“一带一路” 项目稳步向前。 公司专注低碳冶金技术开发,有两项自主研发的低碳冶金技术和解决方案——HyCROF(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 Baostrip(薄带铸轧),其中 HyCROF 已运用于由公司 EPC 总承包的中国宝武八钢 400m3富氢碳循环试验高炉项目并顺利投产。随着国家双碳政策推进,尤其在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纳入碳交易市场后,低碳冶金工艺应用市场空间广阔,将有助于公司抢滩低碳蓝海市场。公司作为唯一实现海外冶金工程领域全覆盖的中国企业,深耕国际市场多年,今年积极推进在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地的大型项目,加大俄语区市场的开发力度,并以沙特、马来西亚、印尼、巴西等中东、东南亚、南美市场为重点,加大“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拓展,海外项目稳步向前推进。 下半年,公司 EP 总包的印尼旭阳伟山年产 480万吨焦化项目首座焦炉顺利投产; 印尼德信钢铁有限公司一期扩建项目竣工投产; EPC 总承包建设俄罗斯 MMK250万吨/年焦化项目首座焦炉投产。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 221.89亿元、 261.44亿元、305.54亿元,分别同增 18.55%、 17.82%、 16.8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95亿元、 8.97亿元、 10.21亿元,分别同增 25.96%、 12.88%、 13.81%, EPS 分别为0.55元/股、 0.63元/股、 0.71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11.03倍、 9.77倍、 8.5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衡设计
|
建筑和工程
|
2023-11-03
|
9.95
|
--
|
--
|
10.50
|
5.53% |
|
10.50
|
5.53%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 业绩如期稳健提升,期间费用率明显下降。2023Q1-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6亿元,同比增长18.49%;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14.1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下降0.7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0.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流出0.27亿元,主要系本期支付的往来款、保证金及备用金同比增加所致。报告期公司毛利率为24.71%,同比下降2.09pct;公司净利率为8.12%,同比下降0.17pct。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6.11%,同比提高2.88pct。报告期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4.64%,同比下降2.84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14.2%,同比下降1.93pct。财务费用率为0.44%,同比下降0.91pct。 城中村改造有望受益。7月21日,国务院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7月28日,北京召开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202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涉及居民865万户。城中村改造潜力大,全国年均投资金额有望超过1万亿元,公司有望受益。 数字化转型加快。公司结合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经验,推出多端协同设计智能化管理项目。项目基于RPA技术,集成审批系统,域控制器及出图平台。解决了建筑设计项目从立项到出图交付,各个环节操作跨组织,跨平台,权限失控的问题。公司投资的园区测绘在数字孪生城市中具有全要素数字表达、场景可视化呈现、数据融合供给、空间分析计算、模拟仿真推演等。公司投资的光辉城市是一家建筑VR技术、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技术提供商。其自主研发的建筑VR云平台Mars自2017年上线以来拥有12万设计师用户,为全国超过1500家设计院和380所建筑景观高校提供软件云服务,目前是重庆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公司已结合集团发展方向,初步完成未来3-5年数字化战略规划,并依据规划内容完成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方面的人员技术储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9.79亿元、22.06亿元、24.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4%、11.50%、10.4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1.48亿元、1.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98%、19.32%、15.35%,EPS分别为0.45元/股、0.54元/股、0.6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22.09倍、18.51倍、16.0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浦东建设
|
建筑和工程
|
2023-11-03
|
6.39
|
--
|
--
|
6.79
|
6.26% |
|
6.79
|
6.26%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 营收如期高增长,期间费用率下行。2023Q1-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1亿元,同比增长45.51%,主要系本期在建项目实现的工作量多于上年同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18.3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增长19.4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7.5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流出5.18亿元,主要系支付的增值税及附加税增加、支付履约保证金增加、合并浦东设计院后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加。报告期公司毛利率为7.45%,同比下降0.06pct;公司净利率为3.74%,同比下降1.11pct。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5.04%,同比提高3.9pct。报告期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67%,同比下降0.16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4.61%,同比下降0.01pct。 销售费用率为0.03%,同比提高0.01pct。财务费用率为0.03%,同比下降0.17%。 报告期新签合同同比增长78.47%,业绩有保障。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新签工程施工项目数量总计为166个,累计新签项目金额为206.73亿元,累计新签项目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18.63%,累计新签项目金额同比增长78.47%。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新签工程施工项目数量总计为56个,新签项目金额为50.88亿元,新签项目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37.08%,新签项目金额同比增长31.38%。 公司新签项目饱满,未来业绩无忧。 收购南汇建工补强房建和市政等业务。7月14日,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收购上海南汇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浦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拟以现金方式购买上海南汇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南汇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收购构成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南汇建工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资质,对于补强公司房建、市政、装修装饰等业务具有积极作用。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75.34亿元、209.77亿元、240.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49%、19.64%、14.7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1亿元、7.51亿元、8.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48%、13.64%、11.66%,EPS分别为0.68元/股、0.77元/股、0.86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9.53倍、8.38倍、7.5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国化学
|
建筑和工程
|
2023-10-12
|
7.67
|
--
|
--
|
7.71
|
0.52% |
|
7.71
|
0.52% |
-- |
详细
事件:10月9日,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与俄罗斯波罗的海甲醇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俄罗斯波罗的海天然气制甲醇化工综合体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合同总金额8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50.50亿元。 新签650亿元俄罗斯天然气制甲醇化工综合体项目。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与俄罗斯波罗的海甲醇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俄罗斯波罗的海天然气制甲醇化工综合体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该项目业主为俄罗斯波罗的海甲醇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俄罗斯联邦列宁格勒州圣彼得堡市乌斯特卢加。本次合同工期为48个月,采取FEED+EPC(前端工程设计+设计、采购、施工)的业务模式,合同总金额8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50.50亿元,占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1.25%。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合作俄罗斯市场。近年来,公司承建了大量国际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工程经验。公司现拥有境外机构140余个,分布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联酋、沙特、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埃及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完成合同额超过1000亿美元,积累了宝贵的市场开发和项目执行经验,同业主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以来,公司公告新签境外订单186.04亿元,加上本次新签大单合计836.54亿元,较去年全年境外订单增长120.75%。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一大批重点海外工程订单有望实现落地,公司的海外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俄罗斯油气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多年来公司与俄罗斯建立深度合作,始终将俄罗斯市场作为战略高地,多次斩获俄罗斯企业大订单。截至目前,公司在俄罗斯执行的化工项目超过200亿欧元,典型项目如俄罗斯NFP5400MTPD甲醇项目、俄罗斯硝基诺化肥工程EPC项目、俄罗斯HIDW加氢异构脱蜡装置综合体项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催化剂项目、俄罗斯西布尔ZapSib-2PE项目等。 实业项目加速落地,新材料产品顺利投产。在实业发展方面,公司聚焦于高性能纤维、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研发,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卡脖子”技术。2023年上半年,天辰耀隆己内酰胺项目满负荷生产,上半年生产己内酰胺16.87万吨;天辰齐翔丙烯腈装置满负荷运行,己二腈技术升级改造顺利推进;东华天业完成“两步法”质量升级技术改造,6月中旬投料试车,6月17日顺利生产出合格PBAT产品;天辰泉州60万吨/年环氧丙烷、赛鼎科创3万吨/年相变储能材料等项目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为下半年顺利投产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855.06亿元、2161.25亿元、2482.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97%、16.51%、14.8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00亿元、72.46亿元、82.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4%、15.01%、14.21%,EPS分别为1.03元/股、1.19元/股、1.3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7.53倍、6.55倍、5.7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新材料领域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国化学
|
建筑和工程
|
2023-09-21
|
7.67
|
--
|
--
|
7.71
|
0.52% |
|
7.71
|
0.52% |
-- |
详细
事件:8 月 30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 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收入增速快。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13.5 亿元,同增 21.5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9.46 亿元,同增 11.23%,扣非净利润为 29.48 亿元,同增 14.92%。分业务看,化学工程实现营业收入 708.57 亿元,同增 23.5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78.08%,主要系本年公司承揽任务和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特别是波罗的海等项目顺利推进,导致收入、成本同比增长。基础设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26.91 亿元,同增 39.7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13.98%,主要系公司本年度基础设施业务顺利开展,多个项目稳步推进所致。实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1.66 亿元,同增 10.51%,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4.59%,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天辰公司、华陆公司、东华公司等实业项目实现收入增长所致。环境治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4.49 亿元,同增8.23%。现代服务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5.87 亿元,同降47.56%,收入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调整所致。公司境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19.74 亿元,同比增长 26.0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79.31%,境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87.76 亿元,同比增长 7.55%,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20.69%。报告期公司毛利率为 8.34%,同比提高 0.12pct,净利率为 3.51%,同比降低 0.3pct。经营现金流净额为 2.26 亿元,同比少流出 47.05 亿元,公司按月开展现金流滚动预测,收效明显。 化学工程和环境治理新签合同增速快。2023 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 1849.8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225.31 亿元,同比增长 13.87%。其中:境内新签合同 1672.0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4.24 亿元,同比增长 16.29%,占新签合同总额的 90.39%;境外新签合同 177.77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8.92 亿元,同降 4.78%,占新签合同总额的 9.61%。从业务类型看,建筑工程新签合同1755.47亿元,同增14.91%,占比 94.90%;其中,化学工程新签合同 1375.6 亿元,同增22.57%。基础设施新签合同 318.43 亿元,同降 12.88%。环境治理新签合同 61.44 亿元,同增 54.26%。勘察设计监理咨询新签合同 26.23 亿元,占比 1.42%;新签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合同额 42.58 亿元,占比 2.30%;新签现代服务业合同额 18.87 亿元,占比 1.02%。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4 年营收为 1878.72 亿元、2229.5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8.72%、17.9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2.14 亿元、72.3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76%、16.46%,EPS 分别为 1.02 元/股、1.18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7.64 倍、6.56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国能建
|
建筑和工程
|
2023-09-07
|
2.30
|
--
|
--
|
2.30
|
0.00% |
|
2.30
|
0.00% |
-- |
详细
事件:8月31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 传统能源新签继续稳固,新能源收入增速亮眼。公司2023H1实现营业收入1921.20亿元,同增21.37%。归母净利润26.58亿元,同比下降5.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48亿元,同增32.97%,收入增长主要系伴随国家新能源和火电工程投资增长,公司新能源、传统火电工程总承包业务快速增长,积极发挥投资牵引作用,推进PPP、片区开发等融资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带动非电工程建设收入增长。分业务看,工程建设实现营收1603.29亿元,同增22.94%,其中新能源营收同增57.93%;工业制造实现营收154.68亿元,同增28.20%;投资运营实现营收147.95亿元,同增26.02%,其中新能源同增136.02%;勘测设计及咨询实现营收63.70亿元,同增4.97%。2023H1,公司新签合同额6459.29亿元,同增21.24%。其中,工程建设新签合同额6148.94亿元,同增22.61%;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19.32亿元,同增24.69%。工程建设中,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分别同增45.22%和4.64%。 毛利率有所提升。2023H1,公司毛利率为10.93%,同升0.83pct,净利率为2.36%,同降0.2pct。分业务看,勘测设计及咨询毛利率为36.29%,同升6.31pct,主要受益于煤电“三个八千万”等政策支持,公司传统能源业务增加;投资运营毛利率为29.06%,同升3.27pct,主要系房地产毛利率提升12.95pct,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板块毛利率同降15.07pct,主要由于公司光热、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示范项目陆续投产,示范项目相对成熟项目运行初期成本较高;工程建设和工业制造毛利率分别为6.86%和18.85%,分别同升0.09pct和1.26pct。 海外市场加速拓展,“一带一路”十周年受益。2023H1,公司海外新签合同额为1,595.8亿元,同增11.3%,其中亚洲、欧洲区域新签合同额分别同增42.9%、17.6%,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新签合同额同增39.1%;海外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同增100.7%,成功签约乌兹别克斯坦光伏、沙特阿拉伯风电等一批代表性项目。“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公司有望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基建等领域的项目合作,海外业绩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4327.87亿元、5172.08亿元、6265.75亿元,分别同增18.12%、19.51%、21.1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73亿元、104.93亿元、122.21亿元,分别同增12.34%、19.61%、16.46%,EPS分别为0.21元/股、0.25元/股、0.2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1.02倍、9.22倍、7.9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北方国际
|
建筑和工程
|
2023-09-05
|
14.78
|
--
|
--
|
15.21
|
2.91% |
|
15.21
|
2.91% |
-- |
详细
事件:8月 31日,公司发布 2023半年度报告。 业绩和订单高增长,国际工程和货物贸易增量显著。公司2023H1实现营业收入 104.02亿元,同比增长 92.88%;实现归母净利润 5.02亿元,同比增长 29.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02亿元,同比增长 13.16%。分业务看,国际工程承包实现营收 32.30亿元,同增 317.81%,货物贸易实现营收57.82亿元,同增 108.99%。2023H1,公司新签合同额 20.30亿美元,同比增长 80.83%。 现金流有所改善,研发投入大幅增加。2023H1公司毛利率为9.29%,同比下降 5.8pct,其中金属包装容器毛利率为16.02%,同比上升 2.64pct,发电收入、货物贸易、国际工程承包毛利率分别为 73.47%、10.16%、3.76%,同比分别下降1.62pct、4.97pct、0.93pct。2023H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9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 1.63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2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 1.73亿元,主要系公司孟加拉燃煤电站项目按计划投资额较去年同期降低所致。2023H1公司研发投入为 3025.45万元,同比增长 228.63%,主要系为契合公司发展战略。 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加速发力。上半年,公司将投建营一体化和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作为转型升级重中之重,全力攻破痛点、堵点、难点,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在公司业务格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愈发显著。公司聚焦“一带一路”市场,沿线的重点项目包括: 1)孟加拉燃煤火电站项目:累计进度完成 75%。设计方面已完成电厂全部施工图设计,采购方面三大主机及全部辅机共计 130项设备的采购工作均已完成,项目总发运量已完成92%,施工方面首台机组四大管道完成 35%;2)蒙古矿山一体化项目:积极应对焦煤市场弱势运行,精准研判、择机而动,适度预售锁定利润,有力规避了煤价波动风险。各板块加速发力,运营稳健势头强劲,本期焦煤采矿量、运输量、过货量、销售量均创新高;3)克罗地亚塞尼风电项目:上半年共发电 2.18亿度,当前电价维持平均水平,项目效益保持正常;4)南部非洲跨境物流项目:强化市场信息收集,围绕相关中资企业物流需求,统筹北方物流进一步加强外部客户开发力度,努力促进外部客户规模化、优质化。5)老挝南湃水电站:上半年累计发电 2.25亿度,完成年发电目标的 55%。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 174.38亿元、205.98亿元、23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0.37%、 18.12%、13.6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11亿元、9.53亿元、10.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7.59%、17.45%、11.38%,EPS 分别为 0.81元/股、0.95元/股、1.06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18.38倍、15.65倍、14.0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
|
|
上海建工
|
建筑和工程
|
2023-09-05
|
2.79
|
--
|
--
|
2.83
|
1.43% |
|
2.83
|
1.43% |
-- |
详细
事件: 8月 31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 业绩实现高增长,在手订单饱满。公司 2023H1实现营业收入1443.7亿元,同增 45.55%;实现归母净利润 7.56亿元,同增 178.4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28亿元,同增 204.39%; 分业务看,建筑施工实现营收 1278.19亿元,同增 53.12%,占比为 88.8%;建材工业实现营收 76.02亿元,同增 45.58%,占比为 5.28%;设计咨询实现营收 17.51亿元,同增 19.20%,占比为 1.22%;房地产开发实现营收 35.64亿元,同降35.07%,占比为 2.48%。2023H1,公司新签合同额 2053.75亿元,同增 25.66%,分业务看,建筑施工、设计咨询、建材工业、房产开发、城市建设投资分别同比+25.84%、-4.51%、+7.93%、+34.42%、+141.67%;分地区看,上海市场新签合同1,427亿元,同增 32.74%,外埠市场新签合同 607亿元,同增 14.31%,海外市场新签合同 20亿元,同降 28.57%,公司继续深耕加拿大、印尼、乌兹别克斯坦、香港等海外市场。 盈利能力逐渐修复,经营现金流有所改善。2023H1公司毛利率为 8.01%,同比上升 0.34pct,净利率为 0.57%,同比实现转正,盈利能力逐渐修复。分业务看,房屋建设毛利率为6.32%,同升 1.1pct,基建工程毛利率为 7.13%,同升 1.39pct。 2023H1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1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 75.22亿元,主要系销售回款的提高;投资现金流量净额为-35.91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流出 21.87亿元,主要系拟持有到期的定期存款本金投资支付增加 14亿元,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 7亿元。 积极拓展城市更新市场,城中村改造有望受益。2023H1,公司在城市更新领域从投资开发、设计咨询、施工维保等全方位参与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楼宇再造、市政工程改造,新签合同 76亿,重点跟进金陵东路修缮改造项目、七重天宾馆改造提升工程、北外滩(59街坊)历史风貌保护项目、波特曼酒店改建项目、永安百货改造、五指山生态型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深圳前海听海大道综合管廊工程、宁波市广元大道等综合管廊方案等项目。7月 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上海市计划在 2023年至 2025年新启动 3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每年 10个,面积不少于 400万平方米公司,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空间广阔。公司作为上海市房建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市场机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 3213.91亿元、3691.28亿元、4292.47亿元,分别同增 12.77%、14.85%、16.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66亿元、33.37亿元、37.46亿元,分别同增 118.77%、12.53%、12.26%,EPS 分别为 0.33元/股、0.38元/股、0.4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8.33倍、7.04倍、6.5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工程回款不及预期风险。
|
|
|
设计总院
|
综合类
|
2023-09-01
|
9.67
|
--
|
--
|
9.94
|
2.79% |
|
9.94
|
2.79%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半年度报告。 扣非净利润高增长,工程总承包增量显著。公司 2023H1 实现营业收入 14.22 亿元,同比增长 24.80%;实现归母净利润2.49 亿元,同比增长 13.9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76 亿元,同比增长 30.23%。2023H1,公司新签合同额 21.99 亿元,同比增长 56.01%。分业务类型看,勘察设计新签合同额 12.32亿元,实现收入 9.02 亿元,同比增长 5.85%;工程管理类业务新签合同金额共计 0.95 亿元,实现收入 0.64 亿元,同比下降 10.53%;工程总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金额共计 8.55 亿元,实现收入 4.51 亿元,同比增长 109.89%。截至上半年,公司在手订单 82.38 亿元,较 2022 年底增长 8.29%。 投资、筹资现金流有所改善。2023H1 公司毛利率为 36.21%,同比下降 2.52pct。2023H1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6 亿元,较去年同期转正为负,主要系本期支付项目采购款高于上年同期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45.60 万元,较去年同期实现转正,主要系上年同期投资购买公募 REITs 基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31.07 万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 8668.87 万元,主要系本期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高于上年同期所致。 省内工程设计龙头企业,受益于安徽基建投资高景气。2023年以来,基建“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依然是宏观经济的主线政策。上半年,安徽全省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00.7 亿元,投资规模超过往期水平,同比增长 25.5%,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56.0%。公司持续加大省内经营开发力度,紧密跟进省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市政道桥等重点项目,持续开展多领域、全产业经营,巩固本土企业领先地位,稳步扩大市场份额。2023H1,公司在安徽省内新签合同额共计19.47 亿元,实现收入 11.53 亿元,同比增长 28.73%;在安徽省外新签合同金额共计 2.52 亿元,实现收入 2.64 亿元,同比增长 8.77%。上半年,公司中标 G9912 合肥都市圈环线南环段勘察设计,该项目设置水下隧道 1 座,全长 16.1 公里,隧道长度、盾构直径均位居全国前列,为公司进一步拓展水下长大隧道业务奠定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安徽省工程咨询设计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伴随安徽省内基建投资高景气,将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 2023-2024 年营收分别为 32.53 亿元、38.5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6.24%、 18.6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2 亿元、5.7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3.39%、14.87%,EPS 分别为 0.9 元/股、1.03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为11.03 倍、9.60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徽省基建投资不及预期风险。
|
|
|
中国铁建
|
建筑和工程
|
2023-08-31
|
8.99
|
--
|
--
|
9.12
|
1.45% |
|
9.12
|
1.45% |
-- |
详细
事件:8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3半年度报告。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公司 2023H1营业收入5410.6亿元,同增 0.1%,归母净利润为 136.49亿元,同增1.18%,扣非净利润为 128.97亿元,同增 0.89%。分业务看,工程承包、基建规划设计、工业制造、房地产、物流及其他业务营业收入分别同比-0.26%、-7.94%、+12.61%、+0.13%、+1.63%。报告期公司毛利率为 8.91%,同比提高0.24pct,净利率为 3.05%,同比提高 0.11pct。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93.43亿元,同比少流出 2.61亿元。 新签合同稳健提升,公路城轨新签合同增速快。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 13,590.749亿元,同比增长 2.09%。其中,境内业务新签合同 12,764.206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 93.92%,同比增长 4.29%;境外业务新签合同 826.543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 6.08%,同比下降 22.99%。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本集团未完合同额合计 70,110.13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 10.19%。其中,境内业务未完合同额合计57,826.705亿元,占未完合同总额的 82.48%;境外业务未完 合 同 额 合 计 12,283.425亿 元 , 占 未 完 合 同总 额 的17.52%。分业务看,工程承包产业、投资运营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签合同 11,681.582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 85.95%,同比增长 3.41%。投资运营新签合同 1373.26亿元,同比下降 53.94%,主要系报告期 PPP 项目等招标总量较去年同期减少。基建业务中,铁路工程新签合同 1070.846亿元,同增 4.2%。公路工程新签合同1833.271亿元,同增 22.1%。城轨工程新签合同 376.226亿元,同增 18.76%。房建工程新签合同 4981.952亿元,同增2.8%。市政工程新签合同 1618.539亿元,同降 10.67%。电力工程新签合同 589.498亿元,同增 4.9%。 基建投资是稳增长抓手,“中特估”和“一带一路”受益。 当前我国经济仍在恢复之中,消费和出口面临一定压力,1-7月,我国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 9.48%,基建投资依然是稳增长抓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有望使经营稳健、分红较好、低估值的建筑央企受益。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海外的亚、非、拉等国家基建、房建市场空间广阔,“一带一路”倡议有望持续为我国建筑企业打开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4年营收为 1.21万亿元、1.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24%、10.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8.37亿元、320.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24%、11.18%,EPS 分别为 2.12元/股、2.36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4.13倍、3.7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国中铁
|
建筑和工程
|
2023-08-31
|
6.88
|
--
|
--
|
7.12
|
3.49% |
|
7.12
|
3.49% |
-- |
详细
事件:8 月 30 日,公司发布 2023 半年度报告。 业绩稳健提升,房建新签合同增速快。公司 2023H1 实现营业总收入 5,907.66 亿元,同比增长 5.38%,归母净利润162.39 亿元,同比增长 7.4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52.32亿元,同比增长 10.24%,业绩增长较为稳健。分业务看,基建/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业务营收分别同比+4.88%/+7.40%/+4.36%/-10.78%,基建业务中的铁路/公路/市政分别同比+21.87%/-4.04%/+1.03%。2023H1,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 12,737.5 亿元,同比增长 5.1%。其中工程建造/房地产开发/资源利用业务新签合同额持续大幅提升,分别同比+43.3%/+66.9%/+67.3%。工程建造中,铁路/公路/ 市 政 / 城 轨 / 房 建 分 别 同 比+31.7%/+6.3%/+20.7%+55.1%/+58.3%,房建新签合同额增速较快。 净利率小幅上升,经营现金流有所改善。2023H1 公司毛利率为 8.85%,同比下降 0.02pct,净利率为 3.10%,同比上升 0.09pct。分业务看,基础设施/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毛利率分别为 7.70%/27.82%/19.82%/14.99%,分别同比+0.02pcr/+0.01pct/+0.05pct/+0.64pct。其中装备制造毛利率提升主要系盈利水平较高的客专道岔业务收入规模增长,以及进一步加强对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的成本管控;房地产开发毛利率上升主要系本期确认收入的产品结构有所变化,提升盈利水平。2023H1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299.67 亿元,同比少流出 77.49 亿元,主要系公司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现金流管控,努力改善资金状况。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一带一路”助增长。公司拥有 5 座现代化矿山,2023 年上半年,公司钼金属产量 0.81 万吨,同增 4%;铅金属产量 0.6 万吨,同增 32.68%;锌金属产量1.63 万吨,同增 50.32%;银金属产量 30.67 吨,同增32.48%。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10 周年,下半年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深化各国政策沟通,推动全球互联互通。公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的基建力量之一,上半年境外实现营业收入 321.57亿元,同比增长15.97%,境外实现新签合同额843.6亿元,同比增长 5.7%,先后中标塞拉利昂新唐克里里铁矿二期、缅甸密铁拉 500 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等海外重点工程。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4 年营收分别为 1.27 万亿元、1.41 万亿元,分别同增 11.28%、10.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4.24 亿元、393.72 亿元,分别同增 13.26%、11.14%,EPS 分别为 1.43 元/股、1.59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4.67 倍、4.20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国建筑
|
建筑和工程
|
2023-08-30
|
5.82
|
--
|
--
|
5.85
|
0.52% |
|
5.85
|
0.52% |
-- |
详细
事件:8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3半年度报告。 业绩符合预期,基建业务新签订单高增长。公司 2023H1营业收入 1.11万亿元,同增 4.9%,归母净利润 289.7亿元,同增 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64.34亿元,同增 6.2%。分业务看,房建、基建、地产、勘察设计业务分别同比+8.4% 、 +8.0% 、 -16.1%、 +5.6% , 占 比 分 别为 66.3% 、21.7%、11.5%、0.5%。2023H1实现新签合同额 2.25万亿元,同增 11.3%,分业务看,房建、基建、地产(合约销售额)、勘察设计业务分别同比+10.0%、+7.9%、+29.7%、+27.4%,占比分别为 64.3%、24.6%、10.7%、0.4%。基建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塑强基建支柱优势,铁路(+213.8%)、水利(+162%)、能源工程(+115.6%)等领域新签合同额高速增长。房建业务方面,新开工面积同增 7.7%,竣工面积同增 3.2%,施工面积同增 9.2%。 地产毛利率承压,经营现金流有所改善。公司 2023H1毛利率为 9.6%,同降 0.6pct,分行业看,房建、基建、设计勘察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7.1%、10.5%、17.1%,基本与上年持平,地产业务毛利率为 18.1%,同降 2.9pct。2023H1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 +10.7%、 +3.1%、+11.6%,销售费用大幅增长的主要系公司调整了业务推广模式,提高渠道费用刺激销售增长,财务费用增长较多主要系业务扩张导致融资需求增大,带息负债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相应的利息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2023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05.60亿元,同比少流出 585.04亿元,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受益房地产政策优化,打造专业化经营矩阵。2023年以来,中央强调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推动落实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公司房建及地产业务占比超过 70%,旗下拥有中海地产、中建地产、中海宏洋三大房地产品牌,将充分受益于一系列房地产政策的优化。公司持续推进“专业化”经营策略,主营业务涵盖 11个专业子板块,包括幕墙、钢结构、化工装备、光伏等领域,合计实现新签合同额 3,849.6亿元,同增17.1%,实现营收 2,138.8亿元,同增 4.8%。 投资建议:公司将受益于基建稳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回暖。预计公司 2023-2024年营收为 2.29万亿元、2.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20%、11.5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72.79亿元、652.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42%、13.95%,EPS 分别为 1.37元/股、1.56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4.21倍、3.6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地产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山东路桥
|
建筑和工程
|
2023-08-30
|
6.70
|
--
|
--
|
6.85
|
2.24% |
|
6.85
|
2.24% |
-- |
详细
事件:8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半年度报告。 业绩稳健增长,新签订单增量显著。公司2023H1实现营业收入312.08亿元,同增0.79%,实现归母净利润11.20亿元,同增1.1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06亿元,同增3.71%,业绩符合预期。分地区看,华东地区业务收入仍是公司营收主要组成,2023H1达250.33亿,同增0.03%,占公司营收的80.20%,占比同降0.62pct。2023H1实现新签合同额530.92亿元,同增141.34%。分季度看,2023Q1新签合同金额202.86亿元,同增170.23%,Q2新签合同额328.06亿元,同增126.37%。 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现金流短期承压。公司2023H1毛利率为12.17%,同比上升1.07pct,净利率为4.51%,同比上升0.04pct,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分行业看,建筑业施工行业毛利率为11.97%,同比提升0.29pct;分地区看,华东地区毛利率为12.77%,同比提升1.42pct。2023H1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23.91%、+9.52%、+58.55%,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公司有息负债增长。 2023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3.34亿元,同比多流出4.98亿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完成工作量增加,销售回款与采购支付时间错配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继续巩固属地化经营,省内外业务双线扩张。据山东省政府,2023年山东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3100亿元,同增14.81%,上半年完成投资163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2.6%,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到2023年底,全省高铁通车里程将突破2800公里。2023H1,公司于山东省内市场中标项目金额为393.9亿元。公司将受益于“十四五”政策并且积极发挥其属地优势,预计未来新签订单增量可观。同时,公司加大省外、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一方面首次开拓菲律宾、缅甸等国别市场,进军安徽省等养护市场,另一方面深化二次开发,扎根四川、云南、河南、湖北等重点区域。2023H1,公司国内省外中标合同金额占比为21.6%,涉及养护、铁路、房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生态环境改造等业务领域,经营开发效果明显。 投资建议:公司将充分受益山东省基建投资高景气及省外业务的开拓,预计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744.27亿元、864.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7%、16.1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41亿元、34.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3%、19.72%,EPS分别为1.82元/股、2.18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3.61倍、3.0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等。
|
|
|
中工国际
|
建筑和工程
|
2023-08-28
|
10.05
|
--
|
--
|
10.73
|
6.77% |
|
10.73
|
6.77% |
-- |
详细
事件: 8 月 24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 扣非净利润高增长,装备制造收入占比提升。公司 2023H1 实现营业收入 51.68 亿元,同比增长 2.60%,实现归母净利润2.71 亿元,同比增长 9.14%,实现扣非净利润 3.47 亿元,同比增长 38.98%。分行业看,工程承包与成套设备实现收入35.55 亿元,同比增长 15.23%;咨询设计业务实现收入 6.51亿元,同比下降 8.31%;装备制造业务实现收入 6.36 亿元,同比增长 15.87%,占比较去年同期的 10.90%上升 1.41pct 至12.31%。 费用管控效果显著,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3H1 公司毛利率为 17.36%,同比提升 1.71pct,净利率为 5.18%,同比提升0.38pct。其中工程承包业务毛利率 14.33%,同比提升1.04pct,咨询设计业务毛利率为 37.31%,同比提升 6.92pct,装备制造业务毛利率为 20.56%,同比下降 2.29pct。分地区看,海外业务毛利率为 13.82%,同比提升 5.44pct。2023H1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减少 5.36%,财务费用同比减少 14.50%,管理费用同比减少 2.35%,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费用管控效果显著。2023H1 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9.53 亿元,同比多流出 8.82 亿元,因本期重大项目处于执行高峰,支付工程款项较多导致现金流承压。 “一带一路”取得新成效,设计咨询和装备制造注入新动能。 据商务部统计,2023 年 1-6 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4,901 亿元,同比增长 7%。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2,777.2 亿元,占总额的 56.7%。 2023H1 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 19.24%,占比较去年同期的51.92%上升 8.42pct 至 60.34%。公司聚焦 “一带一路”重点国别市场和油气、新能源、医疗等重点领域,2023H1 公司承建的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正式投运,伊拉克九区油田和天然气中央处理设施项目、圭亚那地区医院项目等进展顺利。公司在大股东国机集团的支持下注入中国中元和北起院,在设计咨询和装备制造领域加强优势。2023H1,公司装备制造业务新签合同额为 9.15 亿元,同比增长 13.24%,涉及客运索道、自动化物流仓储、起重运输机械、环保装备等多个板块;咨询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 12.1 亿元,覆盖医疗健康、民用建筑、现代物流、能源环保、新兴工业等多个领域。 设计咨询和装备制造业务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公司逐步构建以一流的设计咨询为牵引,以先进工程技术为支撑,以工程总承包为载体的全价值链运作模式。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4 年营收分别为 115.50 亿元、135.55 亿元,分别同增 18.86%、17.3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0 亿元、5.40 亿元,分别同增 28.76%、25.54%,EPS 分别为 0.35 元/股、0.44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29.15倍、25.28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变化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