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强峰

华安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010522110002...>>

20日
短线
20.69%
(第488名)
60日
中线
6.9%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海油 石油化工业 2025-05-22 25.32 -- -- 27.86 10.03%
27.86 10.03% -- 详细
事件描述4月29日,中国海油发布2025年一季报,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068.54亿元,同比/环比-4.14%/+13.09%,实现归母净利润365.63亿元,同比/环比-7.95%/+71.84%;实现扣非净利润370.27亿元,同比/环比-6.20%/+111.23%。 油气净产量稳步增长,成本竞争优势得到巩固公司油气净产量稳步增长,部分抵消油价下跌的影响。产量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总净产量188.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4.8%。其中,中国净产量130.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6.2%,主要得益于渤中19-6等油气田的贡献;海外净产量58.0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1.9%,主要得益于巴西Mero2等项目的贡献。价格方面,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74.98美元/桶,同比下降8.3%;一季度内公司的平均实现油价为72.65美元/桶,同比下降7.7%;平均实现气价为7.78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上升1.2%。在此国际背景下,公司未经审计的油气销售收入约人民币882.7亿元,同比下降1.9%,原油实现价格下跌,但油气销量上升部分抵销了部分油价下跌的影响。 桶油成本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在桶油价格呈下跌趋势的背景下,中国海油凭借较低的桶油生产成本和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坚持增储上产、降本增效,盈利和生产能力处于领先水平。2025年一季度桶油成本为27.03美元,同比下降2.0%,桶油主要成本管控良好,进一步巩固其成本竞争优势。 积极推进新项目投产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共获得2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14个含油气构造。其中,新发现的涠洲10-5展示了北部湾盆地潜山领域广阔的勘探前景;成功评价绥中36-1南,有望成为中型油田。开发生产方面,番禺10/11区块联合开发项目、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一期)、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以及巴西Buzios7项目等已成功投产。其他新项目正在顺利推进。2025年一季度中国海油资本支出约人民币277.1亿元,同比下降4.5%,主要由于勘探工作及调整井工作量同比有所减少。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3.73、1463.24、1545.21亿元。对应PE分别为8.54、8.20、7.7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兴发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5-05-22 19.87 -- -- 21.95 5.28%
22.48 13.14% -- 详细
事件描述2025年4月1日,兴发集团发布2024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3.96亿元,同比+0.41%;实现归母净利润16.01亿元,同比+14.3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00亿元,同比+21.79%;基本每股收益为1.45元,同比+16.00%。其中,2024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46亿元,同比+2.73%,环比-26.60%;实现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35.50%,环比-43.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23.86%,环比-35.69%。2025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28亿元,同比+4.94%,环比+13.90%;实现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18.61%,环比+8.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36.16%,环比-30.89%。 农化市场需求回暖,全年盈利水平稳中有进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96亿元,同比+0.41%;实现归母净利润16.01亿元,同比+14.3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00亿元,同比+21.79%。其中,特种化学品、肥料、农药、有机硅板块分别实现营收52.78、40.49、52.04、26.47亿元,同比+4.97%、+12.26%、+21.50%、+23.48%;分别实现毛利率26.99%、10.91%、13.23%、-3.77%,分别同比+6.24pct、+2.21pct、-17.78pct、-8.10pct。从主营产品市场均价来看,草甘膦、磷矿石、DMC、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2024年市场均价分别为25049.75、1013.52、13987.6、3124.88、3641.48元/吨,分别同比-22.96%、+2.36%、-6.34%、+2.38%、+0.80%。受益于农化市场需求回暖,公司整体业绩稳中有进。基于部分产品易受市场竞争及行业政策等影响,市场价格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但销量的显著提升仍助公司业绩稳中有进。 四季度主营产品价格延续下行趋势,盈利空间受到挤压2024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46亿元,同比+1.70%,环比26.60%;实现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35.82%,环比-43.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23.86%,环比-35.69%。四季度公司业绩有所承压,主要受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影响。农药、有机硅系列产品下游采购积极性不足,需求端持续弱化,产品价格延续下行趋势,盈利空间受到挤压。根据百川盈孚,2024年四季度,草甘膦、DMC、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市场均价分别为24381.18、13108.06、3096、3617.48元/吨,分别同比下降1.66%、3.75%、5.61%、0.78%。2025年一季度,伴随下游需求回暖,DMC市场均价有所回升。企业普遍采取挺价策略,同时减产措施逐步实施,行业供需环境在调整中逐渐趋向平衡,推动市场价格上涨;根据百川盈孚,一季度DMC市场均价为13542.37元/吨,环比增长3.31%。 产销策略调整叠加新增产能释放,助力开工率与产销量显著提升2024年,农化市场有所回暖,公司磷矿石与磷肥产品的盈利能力稳中有进,为业绩带来有力支撑;同时,公司适时调整产销策略,叠加新增产能释放,主营产品开工率及销量均有显著提升:特种化学品、化肥、农药、有机硅系列产品分别实现销量51.41、128.13、24.48、25.0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39%、3.36%、42.81%、33.51%。2024年,公司特种化学品产品受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价格有所下跌,但公司通过产能投放、成本控制等措施缓冲了价格下行压力,促使产品整体毛利率与上年基本持平。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在产品及工艺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向化工新材料领域转型升级;特种化学品板块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公司业绩稳定增长了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加入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在建项目稳步推进2024年,公司深入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合计11.88亿元,持续推动多领域技术突破。公司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其中,瓦屋100万吨/年光电选矿项目和后坪200万吨/年磷矿选矿及管道输送项目已顺利投入运行,为提升低品位磷矿的综合利用水平、保障宜都兴发的原料矿供应开辟了新路径。同时,兴福电子2万吨/年电子级氨水联产1万吨/年电子级氨气项目、兴晨公司2万吨/年2,4-D项目、宜都兴发湿法磷酸精制技术改造项目、湖北兴瑞40万吨/年有机硅新材料项目(一期)、3万吨/年液体胶项目(一期)以及有机硅皮革及有机硅泡棉中试项目等也陆续建成投产,进一步强化了公司综合实力。此外,兴福电子电子级双氧水扩建项目以及兴华磷化工3.5万吨/年有机磷阻燃剂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磷化工行业头部企业,已形成“资源能源为基础、精细化工为主导、关联产业相配套”的产业格局,当前正加快向科技型绿色化工新材料企业转型升级,未来随着公司重点项目逐步落地,有望实现可观的利润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5、20.78、23.66亿元(2025-2026前值为22.33、26.69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11、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湖北宜化 基础化工业 2025-05-20 12.42 -- -- 14.29 15.06%
14.29 15.06% -- 详细
事件描述2025年4月2日,湖北宜化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9.64亿元,同比-0.46%;实现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同比+44.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10.76%。 其中24Q4实现营业收入34.43亿元,同比+3.11%/环比-22.78%;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267.4%/环比-148.4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187.09%/环比-195.94%。 2025年4月25日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39.46亿元,同比-6.00%/环比+14.60%;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75.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83.21%。 季戊四醇量价齐升,高端化产能优势巩固龙头地位。 2024年季戊四醇下游需求持续增长,涂料行业作为核心应用领域占比超30%,低热量甜味剂及医药领域需求稳步提升,在润滑剂、表面活性剂等高端领域应用拓展,推动了附加值提升。2024年以来,单/双季戊四醇价格持续上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5月11日,单季戊四醇市场均价11886元/吨,同比上月+1.96%,较年初+6.89%,同比上年上涨14.08%;双季戊四醇市场均价75800元/吨,同比上月+6.16%,较年初+57.92%,同比上年+136.88%。双季凭借与树脂/颜料的高相容性、快速固化及耐磨特性,成为PCB高端固化油墨关键材料,叠加新能源、医药及功能添加剂等领域需求增长,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公司计划2025年底完成装置搬迁,双季产能阶段性缩减或加剧供应紧张。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15%,东南亚、欧洲市场持续开拓,叠加环保政策驱动高纯度产品替代,新兴市场增长潜力可观。短期看,双季价格高弹性将直接增厚利润;中长期依托绿色工艺改造及高端应用场景渗透,公司有望进一步强化全球竞争力。 产能释放与产业链升级,中长期成长动能充沛。 公司依托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双轮驱动,持续夯实行业竞争力。公司凭借水煤浆气化技术的低成本优势,显著强化磷酸二铵及TMP原材料保障能力,直接增厚主业盈利水平。公司布局氟化工等高附加值赛道,与多氟多合资的宜化氟化工于2024年10月投建2×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项目,推动磷氟资源梯级利用。2025年,公司产能释放进入密集期,多个战略项目将陆续落地:磷化工领域,20万吨/年精制磷酸、65万吨/年磷铵搬迁升级及40万吨/年磷铵节能改造项目将巩固原料自供优势;氟化工领域,2×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项目进一步延伸磷氟产业链;20万吨/年烧碱节能改造、硫磺渣综合利用及4万吨/年季戊四醇升级等项目有望通过工艺优化降本增效。产业链整合升级,强化资源禀赋与规模优势。 2024年12月11日,公司发布《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公司拟以32亿元现金收购控股股东宜化集团持有的宜昌新发投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对新疆宜化的持股比例将从36%提升至75%,预计2025年实现并表。此次收购标志着公司进一步夯实煤炭及煤化工产业链布局,形成“资源+化工+化肥”一体化优势。本次交易后,湖北宜化将全面整合新疆宜化的优质煤炭资源及成熟化工产能,形成上下游配套优势,新疆宜化产能与资源禀赋突出,拥有3000万吨煤炭、60万吨尿素、30万吨PVC+25万吨烧碱、8万吨三聚氰胺等产能。煤炭自给率提升将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抵御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尿素、PVC等产品产能扩张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化肥及氯碱领域的规模地位。长期看,新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潜力大,叠加化工产业链延伸,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资源禀赋转化及产业升级红利,业绩增长确定性显著增强。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5、12.18、13.09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11.86、13.81亿元),同比增速为63.2%、14.3%、7.5%,对应PE分别为13、11、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3)相关政策变动风险;(4)国际贸易风险。
鼎龙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5-05-09 20.50 -- -- 23.38 12.95%
23.41 14.20% -- 详细
事件描述事件一: 4月 28日, 鼎龙科技发布 2024年报, 公司 2024年实现营收 7.00亿元,同比-5.58%;实现归母净利润 1.63亿元,同比-6.1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53亿元,同比-13.78%。 其中,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15亿元,同比-0.44%,环比+30.16%;归母净利 0.55亿元,同比+4.70%,环比+52.34%;扣非净利润 0.50亿元,同比-3.52%, 环比+57.87%。 事件二: 同日,公司发布 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收 1.52亿元,同比+3.42%,环比-29.24%;归母净利 0.36亿元,同比-15.04%,环比-35.07%;扣非净利润 0.33亿元,同比-24.30%, 环比-34.64%。 2024年经营稳健, 毛利率稳固2024年行业处于去库, 公司毛利率较稳健。 分产品来看,染发剂原料 / 植 保 材 料 / 特 种 工 程 材 料 单 体 毛 利 率 分 别 为43.34%/29.85%/30.64%,环比-0.50pct/+1.12pct/-7.40pct。 2024年,整体市场需求较弱,同时下游客户仍处于去库存过程中,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市场情况不佳的情况下, 公司依靠综合竞争力,规避无序价格竞争,虽然总体收入有所下降,但核心产品毛利率、销量依然稳固。 特种工程材料单体销量增加,产品销售结构和整体毛利率因销售策略调整有所变化。 PI 单体持续研发改进,通过系列化产品策略和高纯化等技术方案,覆盖更广、更先进的应用场景; PBO 纤维的性能优势进一步为市场所知,终端应用领域有愈发广泛的趋势,公司在保障 PBO 单体稳定供应的同时,继续加强研发,优化工艺技术; 杂环芳纶的应用领域逐渐明晰,市场需求呈现日益增长趋势,公司的单体业务也在积极进行市场拓展。 24Q4染发剂量价齐升,植保材料及特种工程材料单体放量。 公司主营产品部分通过年度框架协议商定,受产品结构调整影响,每季度产品量价存在差异, Q4染发剂销量环比增加 17.46%,单价环比上涨6.40%,量价齐升;特种工程材料单体放量明显,销量环比增加94.23%,单价环比下降 8.42%; 植保材料销量环比增长 157.15%,单价环比下降 44.86%。 Q4销售毛利率 35.08%,环比变化-5.49pct。 三大产品销量均实现环比上涨是盈利改善的核心因素。 25Q1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改善。 Q1染发剂销量环比减少 19.12%,单价环比上涨 6.38%;特种工程材料单体放量明显,销量环比下降45.51%,单价环比下降 13.66%; 植保材料销量环比下降 81.67%,单价环比上涨 49.13%。 Q1销售毛利率 39.31%,环比变化+4.23pct。 募投项目逐步落地,产品矩阵继续完善2024年, 公司杭州生产基地西厂区即募投项目 7、 9车间于 6月底开始试产, 8车间于 12月开始试产,各产线逐条陆续调试,共计产能 860吨,预计将于 2025年 6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内蒙基地原计划的第二批建设的 1,200吨产能因根据公司总体产能布局和订单排布情况、市场情况,尚需进一步调整产品、完善设计。 随着产能逐渐落地,公司产业链布局将更加完善,产品矩阵更加齐全。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 1.85、 2. 11、 2.43亿元(2025-2026原值为 2.74、 3.19亿元) ,对应 PE 为 26.28X/23.03X/19.98X。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5-05-08 45.90 -- -- 47.35 1.94%
51.78 12.81% -- 详细
事件描述2025年4月23日,蓝晓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25.54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归母净利润7.87亿元,同比增长9.7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2.99%。 公司2025Q1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下滑8.58%,环比下降12.91%;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4.18%,环比增长1.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15.17%,环比增长14.22%。 吸附分离材料持续高增,基本仓业务驱动整体盈利表现公司2024年吸附分离材料业务保持高增长态势,平抑受锂资源行业周期性景气度等影响带来的系统装置业绩下滑,业绩保持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吸附分离材料、系统装置、技术服务营收分别实现19.86/4.69/0.64亿元,同比增长27.61%/-43.13%/-1.60%;吸附分离材料板块中金属资源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30%,主要源于金属镓、铀价格上涨与石煤提钒工艺优化;生命科学板块营业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28%,主要得益于seplife2-CTC固相合成载体和sieber树脂的高等级优质产能和持续稳定供货;水处理与超纯化营业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34%,主要源于与重点半导体企业实质订单落地,在面板客户体系市占率提升;化工与催化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42%,主要源于双酚A催化树脂商业化供货。碳酸锂2024年均价90920.61元/吨,同比下降64.35%,受锂行业周期下行与项目执行进度影响,系统装置板块营业收入4.69亿元,同比下滑43%。但公司基本仓吸附分离材料业务高盈利冲抵盐湖提锂项目带来的负贡献,全年毛利率52.85%,同比提升1.72%。 海外业务收入高速增长,有望在未来为业绩贡献新增量。2024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6.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1%,显著高于国内同比下滑6.80%,国际化战略卓有成效、关键海外市场逐步突破、公司已开拓在多个应用领域保持较好的市场占有率。 2025Q1盈利能力保持增长,核心板块业务有望延续强势公司2025Q1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下滑8.58%,环比下降12.91%;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4.18%,环比增长1.22%;营业收入下降主要系盐湖提锂项目计入节奏差异,2024Q1国投罗钾项目目吸附材料及系统装置交付计入收入,但2025Q1持续受到锂行业下行影响拖累收入。扣除盐湖提锂后,公司基础业务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9%,生命科学、水处理和超纯化、金属资源业务板块保持较快增速,有望全年继续走强贡献利润。 核心板块存量增量业务同步发展,下游应用领域拓展稳步进行公司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等基本仓业务依托技术、管理、营销优势持续放量,同时围绕生命科学、饮用水、新能源、碳排放等新兴市场积极开拓与渗透增量市场。(1)金属资源板块,提铀领域持续进行国有替代、氧化铝母液提镓保持高市占率、提镍提钴提钒多个工业化项目落地,产品销售加速放量。 (2)生命科学板块,GLP-1多肽类药物持续放量,ProteinA亲和填料、离子交换类产品、复合模式填料、医美胶原蛋白等产品项目稳步推进,陆续完成120t固相载体车间、70000L琼脂糖/葡聚糖车间的扩建,GMP高等级生产车间及独立的生命科学园区正在筹划。(3)水处理与超纯化板块,高端饮用水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超纯水领域与重点半导体企业实现实质性订单落地、面板行业已顺利实现多条新建水线的全线供货;新建产能方面,蒲城蓝晓2万吨高端材料产能与4亿元高端材料制造产业园项目稳步推进,未来将进一步满足高端市场应用需求。(4)盐湖提锂领域,已完成及执行盐湖提锂产业化项目合计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10万吨,西藏结则茶卡首条3300吨氢氧化锂产线正在试验、调试,未来有望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9.69、11.91、14.51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9.73、12.1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20、16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应收账款回收风险;(2)下游应用领域变化风险;(3)国际局势及汇率波动风险;(4)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华恒生物 食品饮料行业 2025-05-08 29.31 -- -- 34.77 17.74%
35.03 19.52% -- 详细
事件描述2025年4月23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78亿元,同比+12.37%;实现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57.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59.54%。 其中,2024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9亿元,同比+11.29%,环比+22.21%;实现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84.80%,环比-2.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90.57%,环比-35.97%。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7亿元,同比+37.20%,环比+7.54%;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40.98%,环比+160.3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40.98%,环比+336.81%。 销量上升拉动营收增长,产品价格下跌挤压盈利空间。 主营产品销量提升,助力营业收入稳中有进。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8亿元,同比+12.37%;实现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57.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59.54%。其中,氨基酸产品和维生素产品分别实现营收15.09、2.07亿元,分别同比+3.01%、-5.04%;分别实现毛利率30.00%、20.77%,分别同比-13.32pct、-34.33pct。2024年,公司紧跟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的变化,积极拉动销量稳步攀升,推动营业收入稳中有进。其中,氨基酸产品全年产量为9.94万吨,同比+26.23%;销量为9.71万吨,同比+25.83%;库存为0.41万吨,同比-28.07%。 费用增加伴随主营产品价格下行,全年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伴随公司经营规模扩大,融资增加利息支出导致相关费用同比有所增加。 2024年,公司财务费用为0.23亿元,同比增长629.63%;其中,利息费用为0.38亿元,同比增长255.95%。同时,随着竞争格局从国内逐步拓展至海外,国内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竞争加剧使得缬氨酸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全年盈利降低。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47.39%;公司作为出口业务占比较大企业,全年盈利受到一定冲击。据博亚和讯,2024年L-缬氨酸产品市场均价为14.41元/公斤,同比降低58%,2025年一季度缬氨酸价格继续下跌,4月24日价格为13.5元/公斤,较年初-14.81%,导致公司盈利水平有所下降。 关税调整推动公司PDO产品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关税政策调整,为公司PDO产品带来进口替代新机遇。2025年4月10日,美国对贸易逆差国实施了提高进口关税的政策,对我国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已累计达到145%(125%对等关税+20%芬太尼关税)。作为回应,我国于2025年4月12日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统一提高至125%。长期以来,PDO产品市场被杜邦垄断,国内进口依赖度超过60%。公司赤峰基地的年产5万吨生物基1,3-丙二醇(PDO)项目顺利投产,并实现高质量连续生产,标志着公司在生物法PDO的研发和量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PDO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优势更加凸显,有望解决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并为国内PDO-PTT产业链独立自主性提供有力支撑。 利用自有资金对现有项目进行技改,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公司募资近7亿元,增加现有丁二酸和苹果酸项目,强化资源配置能力。2025年3月8日,公司发布公告计划利用少量自有资金,对现有的5万吨丁二酸项目和5万吨苹果酸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以提升公司现有设备的产能利用率,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待技改完成后,公司现有的5万吨丁二酸项目生产装置将具备交替柔性生产丁二酸、L-缬氨酸、肌醇产品的能力,现有的5万吨苹果酸项目生产装置将具备交替柔性生产苹果酸(5万吨/年)或色氨酸(1.2万吨/年)的能力。同时公司正加速巴彦淖尔基地"交替年产6万吨三支链氨基酸、色氨酸及1万吨精制氨基酸"和赤峰基地"年产2.5万吨缬氨酸、精氨酸及1000吨肌醇"两大项目的落地,形成以PDO为代表的新材料与氨基酸类产品双轮驱动格局。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对生产计划进行灵活调整,进一步巩固在生物基产品领域的竞争优势,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0、3.40、4.66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3.49、5.60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21、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2)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4)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新凤鸣 基础化工业 2025-05-07 10.78 -- -- 11.77 9.18%
11.77 9.18% -- 详细
事件描述事件一:4月24日,新凤鸣发布2024年报,全年实现营收670.91亿元,同比+9.15%,实现归母净利润11.00亿元,同比+1.32%;实现扣非净利润9.64亿元,同比+7.05%。Q4单季度实现营收178.94亿元,同比/环比+3.62%/-0.17%;实现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环比+77.92%/+151.84%;实现扣非净利润3.26亿元,同比/环比+100.42%/+232.89%。 事件二:4月28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Q1单季度实现营收145.57亿元,同比/环比+0.73%/-18.65%;实现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环比+11.35%/-13.66%;实现扣非净利润2.60亿元,同比/环比+13.13%/-20.34%。 2024全年经营稳健,四季度盈利改善明显,25Q1业绩符合预期2024全年年经营稳健。全年POY/FDY/DTY/短纤/PTA销量实现524.7/149.9/80.8/130.4/48.5万吨,同比+13.4%/+5.5%/+5.6%/11.8%/-1.9%,除PTA外均实现增长。盈利指标方面,POY/FDY/DTY/短纤/PTA毛利率4.34%/10.86%/7.75%/2.77%/-1.25%,同比-0.57/-0.32/+2.27/+0.40/-0.89pct。 产销提升,四季度公司盈利同比环比改善明显。销量方面,24Q4POY/FDY/DTY/短纤/PTA销量分别为144.1/41.1/24.5/37.4/14.8万吨,环比-2.6%/+5.8%/+20.8%/+21.8%/+33.7%,产销提升得益于2024年9月投放36万吨聚酯装置以及2024年底投放的PTA三期装置。价格方面,24Q4POY/FDY/DTY/短纤/PTA均价环比-5.8%/-7.1%/+2.6%/-2.3%/-9.6%。四季度金九银十需求不及预期叠加原油价格回落,企业库存重压下被迫进行优惠促销,价格下跌。季度后期,企业修复现金流意愿增强,逐步收紧优惠幅度,长丝市场重心有所回升。 春节因素影响销量,一季度整体盈利符合预期。销量方面,25Q1POY/FDY/DTY/短纤/PTA销量分别为97.1/27.1/18.5/29.4/49.3万吨,环比-32.6%/-34.1%/-24.3%/-21.5%/+233.9%,聚酯长丝销量下降主要由于春节因素,PTA产能释放销量大幅提升。价格方面,25Q1POY/FDY/DTY/短纤/PTA均价环比+1.4%/-2.7%/-6.8%/-2.7%/+1.6%。一季度,长丝供需矛盾仍较为严重,但公司价格维持相对稳定,有效抵抗市场压力。 涤纶长丝行业中长期行业竞争趋于理性,公司产能稳步增长目前涤纶长丝投产高峰期已经结束,预测未来国内涤纶长丝产量将会有序扩张。2024-2025年行业增速较过去几年大幅放缓,供给格局改善明显。公司新产能有序投放,截止目前公司已拥有民用涤纶长丝产能805万吨,2025下半年公司预计新增40万吨长丝产能。同时,近期密集政策引导下经济有望企稳复苏,带动涤纶长丝需求回暖。 PTA项目投产,一体化程度加深2024年,公司PTA一二期年度产量目标超额达成,优等率同比提升,醋酸耗用等指标持续下降,行业领先,整体生产更加稳定;PTA三期也于2024年年底开始试生产,PTA产能再创新高,目前公司PTA产能已达到770万吨,为公司聚酯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PTA三期项目采用KTS公司PTAP8++技术,在成本、能耗、产品性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预计到2025年年底,公司PTA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公司独山能源PTA基地也将成为规模性的PTA-聚酯一体化基地,大大提升了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4、18.45、22.34亿元(2025-2026原值为13.97、18.0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30、8.96、7.4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建设不及预期;(2)产品及原料价格大幅波动;(3)涤纶长丝、短纤及PTA行业竞争加剧;(4)宏观经济下行。
荣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5-05-05 8.30 -- -- 8.79 5.90%
8.79 5.90% -- 详细
事件描述事件1:4月25日,荣盛石化发布2024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264.75亿元,同比+0.42%;实现归母净利润7.24亿元,同比-37.4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62亿元,同比-7.06%。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2.79亿元,同比-5.56%,环比-3.18%;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114.49%,环比-912.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92.21%,环比+367.64%。 事件2:4月29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9.75亿元,同比-7.54%,环比-7.76%;实现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6.53%,环比+486.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30.28%,环比+736.04%。 25Q1煤炭价格下行及地炼开工降低,公司盈利改善明显2024年,浙石化同比改善,中金石化亏损。2024全年来看,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波动。浙石化是公司最大盈利来源,20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17.48亿元,净利润35.42亿元,净利润同比+159%。 中金石化实现营业收入266.69亿元,净利润-12.49亿元,同比转亏。分板块来看,炼油/化工/PTA/聚酯化纤板块分别实现毛利207.06/165.62/-6.74/3.1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7.57%/13.60%/1.36%/1.69%,同比-2.69/+3.44/-0.72/-1.52pct。全年来看,炼油化工行业受原油波动以及需求较弱影响,但公司灵活调整加工方案,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收率,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实现了同比的盈利大幅增长。从具体产品来看,2024年炼油板块受国内汽柴油需求达峰影响下行;化工板块在价格持续磨底后缓慢底部抬升,同比转好;PTA板块供需矛盾较为严重,仍处于亏损状态;聚酯化纤板块需求略不及预期,但由于行业供给增加减少,整体相对稳健。 一季度盈利同比环比大幅改善。2025年以来,山东地炼开工下降,成品油及炼油副产品供需边际改善,同时PX及部分25Q1烯烃产品价格价差环比修复;第二,25Q1煤炭价格下滑,公司成本端压力减轻。 我们认为全年来看,原油中枢同比下移,有利于炼化板块价差修复。 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延链补链、降油增化公司沿着延链补链、降油增化、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路线前行,保障中长期成长性。对于炼化公司而言,我们认为在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将会有充分优势,一是充足现金流带来的先发投资优势,二是高研发投入带来的高效率产出,三是一体化平台优势带来的持续成本优势,且在项目审批收紧的背景下原料优势的稀缺性将愈发显现。 公司在新材料领域不断深耕和突破。2024年,浙石化年产1,000吨α-烯烃中试装置投产,为POE全产业链贯通奠定基础;10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装置试生产成功,标志着公司在绿色轮胎材料领域迈出重要一步;38万吨/年聚醚装置产出合格产品,150万吨多功能聚酯切片项目顺利投产,金塘新材料等项目有序推进,使得公司差异化、高端化、绿色化产品矩阵不断拓宽。 与沙特阿美强强联合,推动全球化布局2023年,沙特阿美战略入股荣盛石化总股本10%加一股股份,奠定了双方深度合作基石。2024年1月2日,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正在讨论荣盛石化拟收购沙特阿美全资子公司朱拜勒炼化公司的50%股权,并拟通过扩建增加产能提高产品灵活性、复杂度和质量。同时,双方也正在讨论沙特阿美对荣盛石化全资子公司宁波中金石化不超过50%股权的潜在收购,并联合开发中金石化现有装置升级扩建。公司与沙特阿美积极推进合作事宜。双方已就部分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并于2024年9月11日在利雅得签署了《联合开发协议的框架协议》,共同推进联合开发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有序推进。 控股股东持续增持公司股份,现金分红政策稳定2022-2024年,公司展开了三期股份回购计划,回购股份合计5.53亿股(占总股本5.46%),斥资69.88亿元。2024年,控股股东连续实施两期增持,累计增持约16.93亿元,控股股东通过增持股份以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同时进一步巩固控股地位,更好地支持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公司自上市十五年来始终保持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现金分红从未间断。近三年现金分红/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64.93%,用行动兑现回报承诺。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荣盛石化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4.15、54.50、86.23亿元(2025-2026原值34.80、51.14亿元),对应PE为24.70X/15.48X/9.7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5)宏观经济下行。
东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5-05-01 8.85 -- -- 10.04 12.18%
12.10 36.72% -- 详细
事件描述事件一: 4月 24日, 东材科技发布 2024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44.70亿元,同比增长 19.60%;实现归母净利润 1.81亿元,同比下降 44.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4亿元,同比下降 42.72%。 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2.25亿元,同比/环比+34.35%/+9.04%; 实现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环比-340.21%/-172.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环比-217.84%/-170.78%。 盈利能力指标方面, 2024年销售毛利率 13.92%,同比-5.08pct;净利率 3.44%,同比-4.76pct。 事件二: 同日,公司发布 2025年一季报, 实现营业收入 11.34亿元,同比/环比+23.23%/-7.37%;实现归母净利润 0.92亿元,同比/环比+81.16%/+266.5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76亿元,同比/环比+105.20%/+311.86%。 光伏、环氧竞争加剧, 2024年公司整体业绩承压2024年, 得益于 2万吨 MLCC 及 PCB 用高性能聚酯基膜、 2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 2万吨功能 PET 薄膜、 5000吨新能源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 16万吨高性能树脂及甲醛等项目投产,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均实现大幅提升。 2024全年,电工绝缘材料、新能源材料、光学膜材料、电子材料、环保阻燃材料销售量分别同比增长 59.38%/11.08%/10.87%/50.81%/36.49%。 盈利表现方面,主营产品毛利率均出现下滑,主要由于传统制造业需求疲软,同时光伏、环氧树脂产业链的阶段性供需矛盾仍突出,同质化竞争加剧,对公司整体业绩形成拖累。 2024年,公司电工绝缘材料/新能源材料/光学膜材料/电子材料/环保阻燃材料毛利率分别为12.33%/17.92%/10.51%/14.16%/10.66% , 同 比 分 别-6.59pct/-5.74pct/-4.30pct/-3.35pct/-5.68pct。 此外, 24Q4管理费用环比增加 6152万元对业绩产生影响。 新项目逐步投产, 25Q1公司业绩环比改善25Q1营收增长明显,盈利环比改善。收入端增长得益于公司新建产业化项目陆续投产,光学聚酯基膜、聚丙烯薄膜、高速电子树脂等产品的下游市场需求旺盛,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产销量和营收规模均有所提升。 2025年第一季度,光学膜材料实现销售收入 3.00亿元,同比增长 43%;聚丙烯薄膜实现销售收入 1.10亿元,同比增长 37%;高速电子树脂实现销售收入 1.12亿元,同比增长 129%。盈利端, 受益于国内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算力升级等新兴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消费电子终端需求的改善,公司研发生产的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新能源汽车用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高速电子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碳氢树脂)、中高端光学聚酯基膜等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拓展顺利,快速占据增量市场,品牌竞争力和整体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毛利1.86亿元,同比增长58.90%。 此外, 山东艾蒙特管理架构及人员调整对经营业绩的改善初显成效,通过加强技术、制造和市场部门的联合攻关,产品稳定性和订单结构均有所提升。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同比减亏近 800万元。 加码电子材料,公司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为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和领先优势,丰富产品结构,积极拓展电子材料在人工智能、低轨卫星通讯等领域的市场应用,公司拟通过孙公司东材电子材料(眉山)有限公司在四川省眉山市投资建设“年产 20000吨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项目”,该项目产品主要用于人工智能、低轨卫星通讯等领域,预计项目周期 24个月,总投资 7亿元。 随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将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膜材料行业的头部企业,随着电子材料、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相继投产,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大幅提升,成本与规模优势显著,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82、 5.98、 6.42亿元 , ( 2025-2026原 值 4.71、 6.06亿 元 ) , 对 应 PE 为16.68X/13.46/12.52X。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安全生产风险; 环境保护风险; 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合盛硅业 基础化工业 2025-04-29 53.16 -- -- 52.99 -0.32%
52.99 -0.32% -- 详细
事件描述事件一:4月23日,合盛硅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66.92亿元,同比增长0.41%;实现归母净利润17.40亿元,同比下降33.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40亿元,同比下降29.58%。 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21亿元,同比/环比-5.62%/-10.96%;实现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环比-34.74%/-39.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环比-10.22%/-45.75%。盈利能力指标方面,2024年销售毛利率20.54%,同比+0.40pct;净利率6.38%,同比-3.34pct。 事件二:同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52.28亿元,同比/环比-3.47%/-17.30%;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环比-50.81%/-9.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环比-58.49%/-4.40%。 全年工业硅产销量增长,冶炼电耗持续下降2024年,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等因素叠加,工业硅行业市场价格持续承压,公司在市场价格偏弱背景下持续技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增。全年工业硅产销继续增长,产量/销量同比38%/21%。全年工业硅价格同比-16.36%。2024年业绩同比下滑也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主要是多晶硅存货跌价损失)影响,全年共计提8.94亿元。此外,工业硅电耗持续下降,根据年报披露,单吨工业硅冶炼电耗已降至万度以下。 2024Q4公司工业硅产销量分别为45.74/30.91万吨,分别环比变化-5%/-10%。2024Q4,主要产品工业硅/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烷价格环比变化-3.96%/-0.2%/+9.68%/+1.1%。原材料价格分化,2024Q4矿石/石油焦/硅厂煤/电厂用煤/甲醇/氯甲烷/白炭黑价格分别环比+6.68%/-30.11%/+1.93%/-0.66%/-7.53%/+20.08%/-22.05%。公司2024Q4销售毛利率15.81%,环比上涨0.70pct。 2025Q1公司工业硅产销量分别为36.20/25.98万吨,分别环比变化-21%/-16%。西南地区仍处于枯水期以及部分装置检修,影响产销量。 2025Q1,主要产品工业硅/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价格环比变化-8.4%/-0.73%/+2.56%/-2.56%,原材料价格分化,2025Q1矿石/石油焦/硅厂煤/电厂用煤/甲醇/氯甲烷/白炭黑价格分别环比+2%/+3.29%/-4.58%/-8.24%/+3.83%/+1.56%/+17.96%。公司2025Q1销售毛利率14.62%,环比下降8.29pct。 一体化布局完善降低生产成本,硅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充分利用自有石英砂矿产资源,有效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借助全产业链优势,优先使用内部原料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使得行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此外,中部合盛20万吨多晶硅项目、20GW光伏组件项目、150万吨光伏玻璃项目首条光伏产线实现量产;内蒙古赛盛新材料年产800吨碳化硅颗粒项目正式点火投产。技术方面,公司已完整掌握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以及晶片外延等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碳化硅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全面量产,晶体良率达95%以上,外延良率稳定在98%以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8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方面,公司凭借自研体系和高效研发,已开始小批量生产。未来随着成本进一步下降,光伏、碳化硅产业链的投产及发展,公司产业链更加齐全,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投资建议由于行业价格承压,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期,预计合盛硅业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0.67、29.24、38.55亿元(2025-2026原值29.97、38.61亿元),对应PE为30.56X/21.61/16.3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环境保护风险;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5-04-28 16.62 -- -- 17.63 5.13%
18.68 12.39% -- 详细
事件描述2025年4月22日晚,国瓷材料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7亿元,同比+4.86%;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6.27%;扣非归母净利润5.8亿元,同比+7.05%。其中,2024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0.78%/环比+6.67%;实现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4.44%/环比-19.25%;扣非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8.69%/环比-12.73%。 电子材料+新能源板块产销高增,24年营收业绩双增长24年营收业绩有所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电子材料板块陆续放量,新能源板块降本显著,产销高增,催化、生物医疗和陶瓷板块保持稳步增长。(1)电子材料板块,市场逐渐恢复,MLCC粉体进入恢复性增长期,新研辊印浆料实现陆续放量,电子浆料国产替代加速推进,产销量相应增加。MLCC车载类、高容类产品在行业头部客户的验证速度得到加快,部分产品在海外客户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始批量供应;(2)催化材料板块,以超薄壁蜂窝陶瓷载体突破国六、欧六全场景应用并储备国七技术,叠加MES系统提升智造效率;乘用车领域加速渗透自主品牌及混动车型,铈锆固溶体借海外需求放量及高储氧产品验证;(3)生物医疗材料板块,智能制造升级牙科氧化锆粉体产线并加速快速烧结、分成渐变、荧光等新品研发;搭建海外红筹架构全球化布局,强化海外业务发展效率;(4)新能源材料板块,隔膜涂覆材料快速降本,助力产销高增,24年板块内产品销量同比+110.74%;(5)精密陶瓷板块,受益800V高压快充渗透驱动电腐蚀方案解决,陶瓷球业务快速增长,围绕氮化铝、氮化硅、高纯氧化铝等核心材料打造综合性陶瓷基板产业平台;一体化布局陶瓷基板及通讯射频封装管壳,LED基板、芯片封装管壳实现业务快速增长;(6)其他材料板块,国内房地产竣工量下滑叠加气候因素影响,导致陶瓷墨水产品需求减少,国瓷康立泰通过研发陶瓷墨水、釉料等新产品提升竞争力;与科达合作,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 子公司康立泰和赛创新品迭出技术领先,打造业绩第二增长曲线国瓷子公司康立泰和赛创积极提升制造工艺,提升产品竞争力及产能优势,为公司未来发展打造全新增长点。国瓷康立泰积极打造产品端第二增长曲线,成功推出“康立美”数码纺织墨水等新产品不断巩固国内建筑陶瓷市场地位,并联合科达制造积极开拓探索海外市场需求。同时,2024年国瓷康立泰江西釉料新产线、佛山“年产10万吨釉料生产线”及“东营年产15000吨色料项目”等多个项目稳步推进,并规划了“年产2万吨纺织墨水生产线”项目,为国瓷康立泰奠定成为全球最大的陶瓷墨水生产基地的实力基础。国瓷赛创方面,LED基板得益于“粉体+陶瓷+金属化”的技术和产业链协同优势,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已为全球头部企业稳定批量供货;通讯射频微系统芯片封装管壳凭借技术领先性,实现快速增长,该业务预计将成为公司重要新增长点之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14、11.61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9.43、11.29亿元),同比增速为32.2%、14.3%、26.9%。对应PE分别为21、18、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技术开发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3)兼并重组和商誉风险;(4)汇率波动风险。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5-04-28 15.08 -- -- 15.53 2.98%
15.53 2.98% -- 详细
事件描述4月 16日晚,恒力石化发布 2024年报, 实现营收 2364.01亿元,同比+0.65%,实现归母净利润 70.44亿元,同比+2.01%;实现扣非净利润 52.09亿元,同比-13.14%。 Q4单季度实现营收 585.44亿元,同比/环比-5.12%/-10.29%;实现归母净利润 19.39亿元,同比/环比+61.03%/+78.39% ;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5.82亿 元 , 同 比 / 环 比-42.91%/-46.30%。 炼化承压, PTA 改善,新材料放量盈利贡献提升2024年原油价格同比回落, 炼化整体承压, PTA 转正, 聚酯改善。 炼化产品是公司最重要的盈利来源, 2024年全年炼化贡献毛利141.98亿元,同比减少 36.11%; PTA 板块贡献毛利 23.12亿元,较 2023年盈利大幅转正; 聚酯板块实现毛利 58.92亿元,同比增长 66.10%。 子公司口径来看, 恒力炼化/恒力石化(大连) /恒力化纤/恒力化工分别实现净利润 19.82/3.54/11.49/23.69亿元。 2024全年, 恒力新材料科创园一期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带来新材料 板 块 产 销 量 大 幅 提 升 , 炼 化 产 品 /PTA/ 新材 料 销 量 同 比-7.73%/-3.85%/+37.93%。价格价差方面, 炼化产品价差收窄,尽管原油/煤炭/PX 平均进价+0.16%/-14.69%/-6.04%, 但下游化工品需求孱弱叠加供应端仍有压力,价差进一步压缩。 PX 及聚酯环节供需改善盈利回升,新材料板块随恒力新材料科创园一期投产盈利贡献增加。 盈利能力指标方面, 2024年整体销售毛利率 9.86%,同比下降1.39pct;净利率 2.98%,同比增长 0.04pct。 ROE 为 11.41%,同比下降 0.82pct。 费用方面, 2024全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14%/0.93%/2.21%。三费整体控制良好。研发费用率 0.72%,同比+0.14pct, 公司研发投入保持稳定增长。 借助平台化成本优势,新材料项目全面开花基于炼化一体化良好现金流,公司持续增加资本开支,保证公司未来成长性。公司基于自身的 C2-C4全产业链的大化工原料平台优势以及多年的研发积累,选择布局当前我国紧缺的高端涤纶、功能性薄膜、可降解材料、新能源化学品等新材料,加速“卡脖子”和“产能瓶颈”等受限环节的国产替代。 报告期内, 公司 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年产 40万吨高性能工业丝智能化项目、 苏州汾湖基地 12条线功能性薄膜项目实现全面投产,实现从原料供给到工艺技术到消费市场的高效渗透与深度链接,降低公司大宗化工品比例,提升精细化学品与新材料产品产出。 此外, 公司目前在建拟建项目中, 南通基地另外 12条线功能性薄膜项目和锂电隔膜项目稳步推进中,项目预计 2025年逐线投产。 汾湖基地和南通基地相关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康辉新材成为全球产能规模最大和工艺技术最领先的功能性膜材料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维持高分红积极回馈股东, 打造价值“成长+回报”型上市企业从 202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基本结束本轮投资建设与资本开支的高峰期,后续经营重心将更加突出精细化成本管控下的“优化运营、降低负债和强化分红”,持续打造价值“成长+回报”型上市企业。 本报告期现金分红(含税) 31.68亿元,股利分配率达到44.97%,按照 2025/4/21收盘股价计算,股息率 2.88%。 按照公司的经营目标,后续分红潜力较大。 投资建议由于近期原油价格波动增大以及需求不及预期等因素, 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4.70亿元、 88.30亿元、92.68亿元(2025-2026原值 111.91亿元、 114.66亿元) , 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2.91X/12.38X/11.8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和煤炭价格大幅波动; 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不可抗力; 宏观经济下行。
凯赛生物 基础化工业 2025-04-24 54.46 -- -- 53.60 -1.58%
53.60 -1.58% -- 详细
事件描述4月 21日, 凯赛生物发布 2024年年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39.91%;实现归母净利润 4.89亿元,同比+33.41%; 扣非归母净利润 4.65亿元,同比+51.6%。 其中, 2024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43亿元,同比+35.38%/环比-3.63%;实现归母净利润 1.44亿元,同比+173.15%/环比+46.94%;扣非归母净利润 1.29亿元,同比+155.41%/环比+34.38%。 长链二元酸及癸二酸放量显著, 24年营收和业绩实现高增2024年营收和业绩增长主要系长链二元酸市场取得积极成效,新品种癸二酸产能放量,带动产销量同比高增。 2024年公司紧抓市场机遇,凭借精准可持续的市场策略,开拓长链二元酸市场并取得积极成效, 长链二元酸销量和营收增长明显, 新产品癸二酸产能放量显著,表现优异。 长链二元酸毛利率为 39.71%,同比上升 1.85pcts,毛利率提升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生产量上涨分摊的固定成本下降。 分地区看,受长链二元酸系列增长影响, 境内外销售均有明显上涨。 多方合作实施战略布局, 加速生物基聚酰胺材料产业生态构建及商业化公司携手招商局和下游客户等多方达成合作, 实施战略布局,赋能业务发展,加速构建生物基材料产业生态。 公司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在股东层面引入招商局集团的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通过并顺利完成,公司以此引入近 60亿元资金用于业务发展;公司与招商局集团及其体系内公司基于生物基新材料的合作已经全面展开,其中包括与“招商创科”及合肥产投合作建设的 BioPA-CFRT 生产设施。招商凯赛合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凯赛系列生物基材料单体—树脂—复材—应用制品的产业链生态的搭建落地,并可作为模板在全球推广落地。 此外, 2024年 6月,公司与阜阳交投达成合作, 基于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共同打造全球首个生物基热塑性复合材料光伏边框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探索合作生物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交通运输、现代建筑等更多领域的应用示范、推广及产业化落地。 2024年 10月,公司与海澜之家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各持所长,深化合作,有助于公司在纺织领域的发展。 2025年 2月,公司与宁德时代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宁德时代作为行业内最大的客户方, 可为凯赛生物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反馈,推动凯赛材料性能迭代,从而加速生物基材料的商业化验证。 产能+技术+政策三擎驱动,引领未来全球生物基聚酰胺替代浪潮公司长链二元酸产品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在政策红利背景下,依靠技术壁垒和产能提升,长期优势显著。 公司现有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DC10~DC18)产能 11.5万吨/年,戊二胺产能 5万吨/年,乌苏材料产能10万吨/年生物基聚酰胺和乌苏技术产能2万吨/年生物基长链聚酰胺。公司持续推进产能建设,提升生产工艺。 2024年研发费用 2.3亿元,同比+23.38%,占营业收入 7.89%, 2024年万吨级生物基哌啶于年底顺利投产,并开始形成销售。 此外, 公司在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及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Bio-PPA CFRT)的成型工艺、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产品方案获得头部产业客户认可,并在新能源、物流等场景中开始获得商业化订单。 2025年,公司将根据下游市场的拓展进展,继续稳步推进年产 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和 50万吨戊二胺项目的建设。 长期来看,欧盟碳关税将于 2026年生效,中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目录》将生物基新材料列为战略材料,政策端也将助推生物基材料在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的加速替代, 2025年市场扩容下,依靠产能、 技术优势和 AI 辅助平台赋能,公司长足发展将获得更大机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87、8.5、11.23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 6.55、 8.57亿元),同比增速为 40.6%、 23.7%、 32.1%。对应 PE 分别为 56、 45、 34倍。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波动风险; (2) 新项目建设进度、产品达产进度及销售不确定性的风险; (3) 关税等进出口政策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风险; (4) 汇率波动风险。
新和成 医药生物 2025-04-23 21.22 -- -- 22.86 7.73%
22.86 7.73% -- 详细
事件描述4月 14日晚, 新和成发布 2024年年报告与 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 2024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216.10亿元,同比上升42.95%;归母净利润 58.69亿元,同比上升 117.01%;扣非归母净利润 58.29亿元,同比上升 122.97%。 公司 2025年一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8亿元至 19亿元,同比增长 107%至 118%,环比增长-4.2%至 1.11%,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至 19亿元,同比增长 110%至 122%,环比增长-7.55%至2.41%。 营养板块主要产品供需优化推升量价,助力业绩大幅提升公司 2024年业绩再攀新高,主要受核心利润中枢营养品板块蛋氨酸新产能释放叠加维生素下游养殖行业需求回暖、 国际大厂家停工减产供给收缩影响,市场供需与价格明显修复。 报告期内公司营养品营业收入为 150.55亿元,同比增加 52.58%。 占营业收入总收入为 69.67%; 根据 IFind 数据显示, VA/VE/VC/蛋氨酸 99%全年市场均价为 133.48/100.84/29.67/20.90元/千克,同比增长 58.12%/42.82%/57.52%/19.25%, 价格回升对业绩增长形成极大支持。 从供给端看, 海内外企业全年供给偏紧缩。 其中巴斯夫德国工厂爆炸带来连锁反应, 预计于 25年 4月恢复 VA 生产、 25年 5月恢复 VE 生产, 另外帝斯曼、浙江医药等企业年内均有停产检修,对价格持续上涨形成支撑。 生猪养殖业回暖与出口量大幅增长显著提振需求,其中 VA/VE/VC 全年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 28.96%/35.82%/5.58%; 同时全年自繁自养生猪利润率为 7.28%,相比去年利润率-13.69%显著改善, 猪周期逐步走出底部左侧下跌区间, 促进下游饲料需求显著提升。 30万吨蛋氨酸产能充分释放, 量价共振驱动业绩显著提升。 公司山东基地 30万吨蛋氨酸于今年实现满产满销, 新产能释放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空间; 2024Q4宁波镇海 18万吨液体蛋氨酸项目基本建设完成; 随着全球蛋氨酸产能收缩与下游蛋禽养殖饲料需求提升,将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2025Q1主要产品环比下降同比增长, 推动业绩稳健增长受年初需求淡季影响导致 Q1维生素价格环比走弱, 但同比去年同期仍显著改善; 同时国内外主流蛋氨酸厂商公布检修计划, 为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2025Q1业绩同比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根据 IFind 数据显示, 2025Q1VA/VE/VC 市场均价同比增长 38.75%/112.21%/-3.57% ,环比下滑 32.34%/5.12%/15.63%; 蛋氨酸 99%市场均价为 20.62元/千克,环比增长 4.78%,同比下滑 4.76%, 停工检修供给收紧推动板块高景气叠加公司产能释放, 蛋氨酸对业绩贡献有望进一步提升。多板块业务持续矿长,完善多元产品矩阵公司稳步推进多板块产品应用与扩产进度,优化产品矩阵,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营业品板块, 2024年 12月 25日公司蛋氨酸一体化提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获批, 能源评估目前正在审批中, 公司拟计划对现有山东蛋氨酸生产装置改造, 改造后预计固体蛋氨酸的生产能力将达到 37万吨/年; 同时公司与中石化成立合资公司建设 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项目已于 2024年四季度完成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试车前准备。 新材料板块, PPS 下游应用领域新场景开发顺利,目前已与新能源和机器人行业下游客户进行合作;同时天津子公司己二腈-尼龙 66项目稳步推进。 香精香料板块, 2024Q4和2025Q1期间, 公司 17000吨合成香料、 8209吨 3-甲基-3-丁烯-1-醇、 5650吨异戊烯醛项目, 10000吨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扩建项目,77815吨合成香料项目, 99550吨香料扩建项目均已完成公示。 公司不断创新和丰富香料品种,持续满足市场需求。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19、 73.29、 80.31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 50.74、 64.15亿元) , 对应 PE 分别为 10、 9、 8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1) 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 安全生产风险; (3) 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5-04-23 12.05 -- -- 11.50 -5.04%
11.44 -5.06% -- 详细
事件描述4月18日,泰和新材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9.29亿元,同比增长0.10%;实现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下降73.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下降98.68%。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7亿元,同比/环比-0.84%/+3.71%;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环比-212.78%/-283.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环比-4545.95%/-448.21%。盈利能力指标方面,2024年销售毛利率15.98%,同比-8.24pct;净利率0.73%,同比-8.49pct。 氨纶产销大增难掩价格弱势表现,静待供需关系改善2024年公司氨纶产品产销量、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但由于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氨纶业务出现较大亏损。产销量方面,2024年氨纶产销量7.19/6.77万吨,同比+13.83%/+30.89%,产销量放量明显。价格方面,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氨纶市场平均价格为26390.8元/吨,同比下降17.18%,第四季度市场平均价格为24087.1元/吨,环比下跌5.88%;全年内氨纶价格一路下行,屡创多年新低。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2024年国内氨纶总产能约135万吨,同比增长9.3%,虽然部分新增产能出现进度延后或规模缩减的状况,但当年新增产能压力仍较大。同时主要原料MDI和PTMEG也呈现下跌态势,成本支撑不足,MDI年度19034元/吨,同比下跌4.70%,PTMEG市场均价14067.2元/吨,同比下跌28.46%。供给端和成本端的双重压力下,2024年第四季度氨纶、纯MDI和PTMEG的价差环比下跌5.33%。展望后市,2025年新增产能预计较2024年减少,2026年以后暂无新增产能计划,因此氨纶的供需关系将逐步改善,价格有望缓步提升。 芳纶产销上升,需求乏力叠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有所承压2024年公司芳纶及其制品的产销量同比上升,但销量的上升和成本的下降尚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产生的损失,盈利能力亦有所减弱。行业需求方面,间位芳纶中小企业聚集的化工园区推进相对缓慢,叠加当年的招标采购活动减少,国内防护需求有所减弱;工业过滤领域受水泥、钢铁、筑路等行业的影响需求持续乏力,加上行业竞争加剧带来价格端的压力。对位芳纶信息通信基建需求由快速增长逐步放缓带来光缆领域的需求下行,同时国际龙头供应恢复并采取相对激进的价格竞争策略抢夺市场份额,导致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此外,受供需影响,2024年二胺和酰氯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下跌。公司持续推动芳纶产业化生产,充分发挥挥芳纶产业链优势,根据公司披露,2024年公司芳纶产能约为3.2万吨,居全球第三位;产能逐渐放致使2024年实现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3%。 积极开拓新材料,芳纶涂覆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公司是国内首家启动锂电隔膜芳纶涂覆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先发优势显著,千万平级芳纶涂覆生产线已实现连续稳定的运转。根据公司披露,公司的SAFEBM?电池芳纶涂覆隔膜已通过多家电池客户的现场审核、验证,在动力电池、户储电池、低温电池、半固态电池等项目中取得较好进展,部分客户实现了小批量订单,同时针对用户需求不断优化升级产品品类。当前公司正加快推进芳纶涂覆隔膜产业化进程,产业化项目将于2025年投产试车。随着芳纶涂覆隔膜优势凸显和新产能投产,预计未来几年内SAFEBM?芳纶涂覆隔膜市场将逐步进入产能释放期,同时芳纶涂覆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带动芳纶需求的增长。 投资建议由于行业需求偏弱叠加成本端下行压力大,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期,预计泰和新材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14、3.27、4.07亿元(2025-2026原值3.94、4.44亿元),对应PE为49.85X/32.61/26.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锂电涂覆用间位芳纶验证及出货情况不及预期;氨纶产品及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氨纶、芳纶行业投产超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