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8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9-01 18.33 -- -- 19.42 5.95% -- 19.42 5.95% -- 详细
s 事件描述2023 年 8 月 25 日晚,龙佰集团发布 2023 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132.48 亿元,同比增长 6.84%;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2 亿元,同比下降 44.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96 亿元,同比下降 46.23%;基本每股收益 0.53 元/股。 公司上半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地产市场企稳有望拉动钛白粉需求钛行业景气度下降,公司主营钛白粉系列业务盈利下滑。2023 上半年,受全球房地产等终端行业需求萎靡影响,钛行业市场稳弱运行,导致钛白粉、海绵钛等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公司钛白粉等主营产品业绩有所承压。随下半年经济形势好转及终端行业需求回暖,将刺激钛白粉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公司将充分受益于规模优势以及一体化产业链带来的优势,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扩展产品结构及增厚公司盈利空间。 公司坚持一体化钛产业链布局,深化资源和成本优势公司持续打造纵向一体化完整钛产业链,坚持“钛、锆、钒、铁、钪”多业务领域协同发展。公司近年来持续向上游延伸,推动产业链的一体化。公司先后收购了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钛厂资产、湖南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并陆续投资建设了年产 4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50 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项目、年产 30 万吨硫氯耦合钛材料绿色制造项目、年产 800 吨废酸提钒项目等。公司利用自身产业链优势,持续布局“钛、锆、钒、铁、钪”等元素的多产品业务,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持续加码新能源材料领域,随产能投产,有望打开第二成长空间公司持续加码新能源材料领域,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2021 年,公司通过收购河南中炭新材料 100%股权,利用其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进入石墨负极行业,正式进入新能源领域。产能方面,公司已筹划年产 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 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15 万吨/年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其中年产 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二期合计 10 万吨磷酸铁)、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 5 万吨磷酸铁锂)、年产 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 2.5 万吨石墨负极)、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 5 万吨石墨化)已进入量产阶段。公司将充分发挥“钛锂耦合”和“大化工,低成本”优势,盈利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2023 年上半年受终端需求较弱,公司主营产品钛白粉、海绵钛市场价格持续下滑,业绩有所承压。但由于公司垂直一体化钛产业链成本优势显著,加速布局高端海绵钛以及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有序推进,将为公司带来第二成长空间。鉴于公司主营产品处于周期底部,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77、35.90、43.23 亿元(前值分别为 34.44、42.93、55.15 亿元),同比增速为-21.7%、34.1%、20.4%。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6、12、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钛精矿建设进度不及预期;(2)公司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波动;(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8-29 18.00 -- -- 19.42 7.89% -- 19.42 7.89% -- 详细
23H1 钛白粉环比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产销再创新高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是钛白粉终端需求疲软、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所导致。根据百川盈孚数据,钛白粉 2023 年上半年均价为 15491.67 元/吨,同比下降 20.41%。2023 年年初至今,龙头公司多次上调价格,钛白粉市场价格有所回升,Q2 均价为 15608.03 元/吨,环比增长 1.53%;行业盈利能力有所好转,上半年行业平均毛利 173 元/吨,环比增长 12.89%。公司在抓住主业复苏有利时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绵钛市场。上半年公司生产钛白粉 59.22 万吨,同比增长14.46%,销售钛白粉 57.82 万吨,同比增长 23.36%;生产海绵钛 2.57 万吨,同比增长 88.86%,销售海绵钛 1.92 万吨,同比增长 32.30%。随着下半年房地产景气度有望好转,海绵钛新领域贡献需求,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公司自备矿源保证原材料供应,捍卫成本护城河龙佰集团凭借规模优势与成本优势,稳居钛产业领先位置,已形成钛白粉 151 万吨/年,海绵钛 5 万吨/年的产能。在当前持续偏紧的钛矿供需格局下,公司坚持自备矿源的战略,捍卫成本优势。2023 年预计自有矿山生产的钛精矿超过 120 万吨,自给率有望超过 60%。同时,公司积极开展红格矿与庙子沟矿整合开发利用,布局上游钛矿资源。当前钛白粉价格偏低,行业盈利压力较大,公司自备钛精矿,具有成本优势,有望在低景气中保持盈利。 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有望拉动钛白粉需求房地产市场在年初有所反弹,目前仍然处于调整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上半年房屋竣工面积 33904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9%,保交付工作得到坚实基础的支持,助推房地产业从修复到企稳;下半年部分城市推出旧城改造计划,有望促进钛白粉需求增长,带动钛白粉价格上涨。 独特的横向耦合绿色经济模式,打开业绩成长新空间公司主动迎合国家“双碳”战略,进一步完善绿色“大化工”产业组合,规划了新能源材料、稀贵金属、智能制造等领域产品,筹划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 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 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20万吨、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 15万吨。其中 5万吨磷酸铁锂、10 万吨磷酸铁、2.5万吨石墨负极、5 万吨石墨化已投产。未来预计随着新项目产能的不断投放,公司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由于钛白粉、海绵钛行业景气度低迷,产品价格处于低位,盈利水平较低,下调公司业绩;预计 2023-2025营业收入分别为 285.75/334.10/374.14亿元,2023-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23/45.63/51.03亿元,对应 EPS分别为 1.10/1.91/2.14 元/股,PE 分别为 15.59/8.97/8.01 倍,由于公司未来在建项目多,成长速度快,房地产景气度有望复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建设不及预期,房地产景气度持续低迷,政策变动等。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8-29 18.00 -- -- 19.42 7.89% -- 19.42 7.89%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48亿元,同比增长 6.84%,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12.62亿元,同比下滑 44.31%,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 11.96亿元,同比下滑 46.23%,基本每股收益 0.53元。 价格、毛利率同比下跌导致上半年业绩下滑。随着国内政策持续发力、欧洲经济逐步恢复等带动钛白粉需求底部复苏,2023年上半年钛白粉行业价格有所回升。根据卓创资讯数据,上半年国内钛白粉价格从 14967元/吨上涨至的 15650元/吨,上涨幅度 4.56%。但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因素影响,上半年均价为 15461元/吨,同比下跌21.49%。公司灵活调整销售策略,抓住钛白粉行业底部复苏的有利时机,同时积极开拓海绵钛市场,有效提高钛白粉、海绵钛产能利用率,产销再创新高。上半年钛白粉产量 59.22万吨,同比增长 14.46%;销量 57.82万吨,同比增长 23.26%。上半钛白粉业务收入 87.89亿元,同比下滑 1.11%。2022年公司海绵钛产能提升至 5万吨,位居全球第一。上半年海绵钛产量 2.57万吨,同比增长88.86%,销量 1.92万吨,同比增长 32.30%,收入 10.86亿元,同比增长 32.45%。其他业务方面,铁系、锆系产品实现收入 12.81亿元和 5.27亿元,同比下滑 3.39%和2.79%。新能源材料收入 5.56亿元,增长 598.81%。在海绵钛、新能源材料等业务带动下,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32.48亿元,同比增长 6.84%。 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 25.11%,同比下降 9.89个百分点,净利率 10.11%,下降 9.09个百分点。其中钛白粉业务毛利率 25.84%,同比下降 9.10个百分点,铁系产品毛利率 40.21%,同比下降 6.07个百分点;锆系产品毛利率 18.21%,同比下降 120.5个百分点;海绵钛毛利率 31.62%,同比提升 11.27个百分点; 新能源材料毛利率-14.77%,同比下降 45.12个百分点。 受盈利能力下降的拖累,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12.62亿元,同比下滑 44.31%。 钛白粉价格回升,公司业绩逐季改善。在钛白粉价格回暖的带动下,一、二季度国内钛白粉均价分别为 15152元/吨和 15769元/吨,环比分别上涨 0.64%和 4.07%。一、二季度公司毛利率 23.04%和 27.40%,环比提升 3.77、4.36个百分点。在盈利能力提升的推动下,二季度公司业绩继续回暖,实现营业收入 62.84亿元,环比下滑 9.93%,实现净利润 6.83亿元,环比增长 17.82%。 持续推进产业链一体化,产能有序扩张巩固龙头地位。 公司近年来持续向上游延伸,推动产业链的一体化。公司先后收购了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钛厂资产、湖南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又陆续投资建设了焦作年产 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50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项目、年产 30万吨硫氯耦合钛材料绿色制造项目等。近年来公司原材料自给能力不断提高,推动公司的成本竞争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公司自有矿山生产钛精矿 60.44万吨,同比增长 25.50%,全部内部使用。 保障了公司在行业底部的盈利,龙头地位持续巩固。 在持续提升钛精矿、硫酸自给率的同时,向海绵钛、钛合金等领域延伸,进一步完善钛产业链。2022年公司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粉分别扩产 20万吨,钛白粉产能进一步提升至 151万吨。公司海绵钛产能提升至 5万吨,在建产能 6万吨,并规划 6万吨钛合金项目。随着我国大飞机、航天航空等高端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我国海绵钛需求有望快速增长。预计 2026年我国海绵钛表观消费量将达至约 31.38万吨,2021年至 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4.7%。公司钛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3、2024年 EPS 为1.10元和 1.55元,以 8月 25日收盘价 17.12元计算,PE 分别为 15.55倍和 11.02倍。考虑到行业前景与公司的行业地位,维持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新项目进展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下跌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5-11 16.46 -- -- 16.98 3.16%
19.35 17.56%
详细
事件描述4 月27 日晚间,公司发布2022 年度报告及2023 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13 亿元,同比增长17.25%;实现归母净利润34.19 亿元,同比降低26.88%。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2 亿元,同比增长14.91%;实现归母净利润5.79 亿元,同比降低45.55%。 钛白粉行业景气度低迷,钛产业链加速建设保障产能扩张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13 亿元,同比增长17.25%;实现归母净利润34.19 亿元,同比降低26.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69亿元,同比减少29.14%。公司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所降低,主要是由于2022 年上半年硫磺、硫酸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下半年市场需求缩紧,钛白粉、铁精矿价格迅速下跌,导致2022 年公司经营效益收窄。但公司拥有 “钛精矿-富钛料-钛白粉、海绵钛”完整产业链,可自产钛精矿、硫酸等原料,合成金红石、高钛渣等中间产品,保障钛白粉的持续生产及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硫酸亚铁、铁精矿、四氯化钛等副产品对外销售保持盈利,保障公司在钛白粉行业景气度低迷的大环境下,持续扩张产能,截至 2022 年底,钛白粉产能增长至151 万吨。此外,公司突破了微细粒钛铁矿回收技术,解决了微细粒钛铁矿回收世界性难题,减少钛矿资源的浪费,相关已开始实施,预计于 2023 年 7 月投产,增加钛精矿产能22 万。单季度看,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2 亿元,同比增长14.91%;归母净利润5.79 亿元,同比减少45.55%。目前,钛白粉价格基本稳定,根据iFinD 数据,华中地区钛白粉均价自2023.03.08日开始保持不变,锐钛型和金红石型报价分别为1.39 万元/吨和1.59万元/吨。从原材料的角度来看,钛白粉主要原材料硫酸价格重回低位,公司营业成本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布局海绵钛打造新业绩增量,产能跃居全球第一,产销量创下新高2022 年,受益于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下游领域快速发展,海绵钛均价增长稳定,市场整体运行良好。未来,随着我国大型飞机国产化进程加快,优质海绵钛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市场需求存在巨大上升潜力,预计2026 年海绵钛表观消费量将达至约31.38 万吨,2021年至2026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7%。公司在海绵钛业务方面,于2019 年通过收购新立钛业进入钛金属行业,并将海绵钛业务全部整合到云南国钛,并依托公司已有的高钛渣、熔盐氯化及大型沸腾氯化技术,不断扩张海绵钛产能,产销量也创下新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海绵钛产能达到5 万吨/年,跃居全球第一,在建产能3 万吨/年,海绵钛产量达3.81 万吨,同比增长 156.47%,销量达3.66 万吨,同比增长 161.68%。新建产能方面,云南国钛年产3 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二期(1.5 万吨)和甘肃国钛3 万吨/年转子级海绵钛技术提升改造项目二期(1.5 万吨)均在进行设备安装。 新能源材料纵向一体化布局全面突破,横向延伸氢能拓展新业务受新能源汽车普及,电化学储能市场颁布利好政策以及下游应用需求增长影响,公司于2021 年上半年开始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和成本优势全面布局新能源产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目前进展顺利。2022 年,公司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 5 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 2.5 万吨石墨负极)、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 5 万吨石墨化)均已进入量产阶段,产能利用率逐渐提升。据公司年报披露,目前公司具有磷酸铁产能10 万吨/年,磷酸铁锂5 万吨/年,石墨负极2.5 万吨/年(含石墨化),石墨化5 万吨/年。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磷酸铁 2.6 万吨,销售磷酸铁 2.04 万吨;生产磷酸铁锂 5406 吨,销售磷酸铁锂4472 吨;生产负极产品 11728 吨,销售负极产品 10019 吨。此外,公司还将业务延伸至氢能领域,与氢通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化工工业副产氢高效利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氢燃料电池车应用推广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推进氢能的发展。 投资建议考虑到钛白粉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滑,预计公司2023 年-2025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9.69、342.03、418.89 亿元(2023、2024 年前值为279.69、341.86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4.44、42.93、55.19 亿元(2023、2024 年前值为46.60、55.33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2X、10X、7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2)公司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波动;(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5-08 16.61 -- -- 17.06 2.71%
19.35 16.50%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 年年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13 亿元,同比增长17.25%,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34.19 亿元,同比下滑26.88%,基本每股收益1.46 元。公司同时公布了2023 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2亿元,同比增长14.91%,环比增长14.54%;实现净利润5.79亿元,同比下滑45.55%,环比增长135.43%。 钛白粉行业景气下滑,2022 年业绩承压。公司是我国钛白粉行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和出口量均为国内第一。2022 年以来,受房地产行业需求低迷及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钛白粉价格持续下行,行业景气处于下滑阶段。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2 年以来,国内钛白粉参考价从19667 元/吨下跌至目前的14967 元/吨,下跌幅度23.90%,全年均价为17866 元/吨,同比下跌7.31%。需求方面,受房地产行业影响,2022 年钛白粉内需表现较弱,但在出口的拉动下,钛白粉产量仍有小幅提升,推动公司产销增长。公司全年钛白粉产量98.98 万吨,同比增长9.71%;销量92.77 万吨,同比增长5.68%。全年钛白粉业务收入161.78 亿元,同比增长6.44%。此外,受新产能投放推动,公司海绵钛产能提升至5 万吨,位居全球第一。海绵钛业务实现收入21.34 亿元,同比增长201.19%。其他业务方面,铁系产品、锆系产品分别实现收入24.84 亿元和10.50 亿元,同比增长17.72%和7.39%。2022 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开始销售,实现收入6.55 亿元。在各项业务带动下,全年公司实现收入241.13 亿元,同比增长17.25%。 受成本硫磺、硫酸上涨和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导致业绩的下降。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0.19%,同比下降11.74 个百分点,净利率14.67%,下降8.36 个百分点。其中钛白粉业务毛利率28.93%,同比下降16.09 个百分点,铁系产品毛利率44.79%,同比下降3.78 个百分点;锆系产品毛利率23.51%,同比提升2.44个百分点;海绵钛毛利率28.45%,同比提升3.79 个百分点;新能源材料毛利率12.35%。受盈利能力下降的拖累,全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4.19 亿元,同比下滑26.88%。 一季度业绩环比改善。2023 年初以来,受海外价格上涨以及国内需求拉动等因素影响,公司连续上调钛白粉价格,国内钛白粉价格有所回升。根据卓创资讯数据,一季度我国钛白粉参考价自14967 元/吨上涨至15725 元/吨,涨幅5.06%。受产品价格回升的拉动。一季度公司毛利率23.04%,环比提升3.77 个百分点,推动业绩环比的增长。 持续推进产业链一体化,产能有序扩张巩固龙头地位。公司近年来持续向上游延伸,推动产业链的一体化。公司先后收购了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钛厂资产、湖南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又陆续投资建设了焦作年产 2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50 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项目、年产30 万吨硫氯耦合钛材料绿色制造项目等。 在持续提升钛精矿、硫酸自给率的同时,向海绵钛、钛合金等领域延伸,进一步完善钛产业链。2022 年公司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粉分别扩产20 万吨,钛白粉产能进一步提升至151 万吨。公司海绵钛产能提升至5 万吨,在建产能6 万吨,并规划6 万吨钛合金项目。随着我国大飞机、航天航空等高端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钛合金需求存在较大空间,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公司有望依托原材料供应优势,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切入锂电产业链,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凭借钛白粉产业副产硫酸亚铁带来的成本优势,切入锂电产业链。通过新建项目、合作、收购等方式,布局多个项目。包括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15 万吨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2022 年公司新能源材料实现收入6.55 亿元。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积累了磷酸铁、磷酸铁锂及石墨负极先进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公司废副产品硫酸亚铁,富余产能烧碱、硫酸、蒸汽、氢气等可直接或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在锂电材料领域的系列新项目有望打开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4 年EPS 为1.45元和1.92 元,以5 月4 日收盘价17.65 元计算,PE 分别为12.19 倍和9.18 倍。维持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需求下滑、新项目进度低于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5-08 16.97 -- -- 17.06 0.53%
19.35 14.02%
详细
事件:公司发 布 2022 年年报及 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241.55 亿元,同比+17.16%;归母净利润34.19 亿元,同比-26.88%,其中Q1/Q2/Q3/Q4 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64/12.02/9.07/2.46 亿元。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7 亿元,同比+14.78%,环比+14.55%,实现归母净利润5.79 亿元,同比-45.55%,环比+135.37%。 2022 年下半年开始钛白粉景气度下行。2022 年,钛白粉市场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行业供需方面,据百川盈孚,2022 年国内钛白粉产量359.29万吨,同比下滑5.48%,其中钛白粉出口量140.61 万吨,同比增长7.2%,国内表观消费量231 万吨,同比下滑6.85%。价格方面,上半年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涨,国内外经济延续2021 年良好发展势头,钛白粉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位震荡;下半年受海外高通胀、国内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下游需求持续疲软,钛白粉价格快速下跌,同时叠加上游高成本压力,行业甚至达到亏损状态,部分钛白粉企业开始减产或停产,市场供给减少。第四季度由于市场供给减少和成本支撑,钛白粉价格逐步稳定。2022 年钛白粉均价15806 元/吨(不含税),同比-6.91%。 进入2023 年,随着疫情防控优化以及国家各项经济刺激政策的发力,需求逐步修复,2023Q1 钛白粉均价13405 元/吨(不含税),环比上涨0.7%,呈现触底反弹态势。 钛白粉、海绵钛产能持续扩张,龙头地位愈加稳固。截至2022 年底,公司具有钛白粉产能151 万吨/年,海绵钛产能5 万吨/年,均位列全球产能第一。目前仍有3 万吨/年海绵钛产能在建,建成投产后公司海绵钛总产能将达到8 万吨/年,公司钛系产品龙头地位愈加稳固。 新能源板块不断放量,未来可期。公司利用产业链优势,筹划了多个新能源材料项目,其中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二期10万吨磷酸铁)、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5 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2.5万吨石墨负极)均已进入量产阶段,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22/53.17/61.68 亿元,EPS 分别为1.64/2.22/2.58 元,对应PE 分别为11/8/7 倍,考虑公司钛白粉龙头地位稳固,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新能源板块陆续投产,盈利提升,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5-04 16.73 -- -- 17.08 2.09%
18.86 12.73%
详细
龙佰集团发布2022年度报告,实现总营收241.55亿元,同比增长17.16%;实现归母净利润34.19亿元,同比减少26.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69亿元,同比减少29.14%;Q4单季度实现总营收60.91亿元,同比增长14.69%,环比增长7.98%;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减少70.90%,环比减少72.88%;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减少80.16%,环比减少80.69%。公司业绩低于预期。 投资要点q22Q4钛白粉价格低景气,影响公司全年盈利水平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是钛白粉价格下跌,钛精矿价格上涨,钛白粉单吨盈利受到挤压叠加新能源板块整体亏损所导致。2022年,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一直处于负值状态,钛白粉需求不济,钛白粉市场价格持续下滑。根据百川盈孚数据,钛白粉2022年全年平均价格为17683.46元/吨,同比下降21.72%。2022Q4,钛白粉均价15099.13元/吨,同比下降22.64%,环比下降10.15%,导致公司2022Q4业绩出现明显下滑。2022年全年公司钛白粉产销量分别为98.98/92.77万吨,平均成本及平均售价分别为11615.77/17439.03元/吨,同比去年增长25.43%/0.72%。我们预计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的复苏,房屋竣开工面积同比回正,钛白粉价格回升,公司业绩同比有望改善。 q自有“粮仓”保证原材料供应,龙佰集团成本优势明显龙佰集团为钛白粉行业龙头,具备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根据年报,公司现有钛白粉产能151万吨/年,占中国市场份额的28.49%,是中国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公司成本优势主要源于自有钛矿,根据公司战略发展,有望在“十四五”前将钛矿自给率提高到70%。2022年全年公司钛白粉成本11615.77元/吨,领先于行业水平。2022年硫酸法行业成本为16207.67元/吨,氯化法行业成本为19653.61元/吨。未来钛矿供需持续偏紧,价格有望走强,公司自备矿源可以解决原材料涨价问题,夯实成本护城河。 q房地产市场回暖,公司发布涨价函看好今年盈利修复随着房地产政策的实施落地,房地产景气度稳步恢复,2023年1-3月房屋竣工面积194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由负转正,上升14.7%,有望拉动钛白粉需求,带动钛白粉价格上涨。2023年年初至今,公司发布涨价函共计3次,单次涨幅分别为1000元/吨、1000元/吨、700元/吨,涨价幅度分别为5.73%/5.42%/3.60%;我们预计随着涨价函落实到订单,公司钛白粉单吨盈利有望修复。 q拓展锂电新材料,打开成长新空间公司在绿色发展总战略的指引下,进一步完善绿色“大化工”产业组合,同时规划了新能源材料、稀贵金属、智能制造等领域产品,合计磷酸铁项目3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35万吨、石墨负极材料项目20万吨、五氧化二钒3万吨。未来预计随着新项目产能的不断投放,公司营收净利有望再上一个台阶,成为大而全的平台型公司。 q盈利预测由于钛白粉单吨盈利低于预期,同时新能源板块行业产能扩充较多,盈利较为艰难,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营业收入分别为310.93/370.77/414.76亿元,2023-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57/48.38/65.5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5/2.02/2.74,基于行业平均估值,对应PE分别为11.97/8.55/6.31倍,由于公司未来在建项目多,成长速度快,房地产景气度有望复苏,维持“买入”评级。 q风险提示新项目建设不及预期,房地产景气度持续低迷,政策变动等。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2-12-20 19.53 -- -- 20.38 4.35%
23.13 18.43%
详细
龙佰集团是我国最大钛白粉生产企业,主营产品为钛白粉,公司拥有钛产业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下半年钛白粉行业景气度下行,行业进入亏损状态,公司凭借自身成本优势也能仍然保持盈利。目前公司成本平均领先行业,同时公司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延伸新材料项目,规划产品包括海绵钛、磷酸铁、磷酸铁锂、石墨负极材料、五氧化二钒等。我们认为公司成本护城河深,业绩安全边际高,公司新材料项目有望在23-24年陆续投产,打开公司的新成长空间。 投资要点龙佰集团是国内钛白粉龙头企业,产能扩张剑指世界第一龙佰集团是国内钛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公司前身可以追溯到1955年成立的焦作市硫磺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拥有钛白粉产能131万吨(硫酸法65万吨,氯化法66万吨),产能再创新高。2011年公司上市时营业收入/净利为19.06/3.59亿元,到2021年营业收入/净利达到205.66/46.76亿元,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6.85%/29.82%。同时公司现金流净额大幅领先同行,2021年公司现金流净额为43.28亿元,高出同行一倍,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钛白粉行业稳步发展,竣工面积恢复拉动钛白粉需求钛白粉下游58%用于涂料,22%用于塑料等。随着全球的涂料业、塑料业等稳定发展,钛白粉需求量有望保持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2017年我国涂料产量为2036万吨,预计到2025年产量达到3000万吨,21-25年复合增速为4.96%;同时2022年11月开始国家出台相关房地产政策,房地产企业授信、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得到宽松。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17年我国的钛白粉消费量为199.12万吨,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钛白粉消费量有望达到292.33万吨,年复合增速4.92%。由于政策的原因,未来国内钛白粉新增产能条件苛刻,但龙佰集团具备扩产的能力;我们预计未来随着房地产景气度好转,有望拉动钛白粉需求,带动钛白粉价格上涨。 成本同行业最低,低景气度中保持盈利安全边际高公司通过自备钛矿、硫酸等配套原料,降低钛白粉的制备成本;同时得益于公司的规模优势,2021年公司钛白粉完全成本为9261元/吨,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2年11月25日钛白粉行业平均毛利亏损为-356元/吨,由于公司自备钛矿与硫酸等原材料,我们预计公司在行业低景气度中仍然能保持盈利。我们认为未来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张和工艺技术不断完善,公司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捍卫成本护城河。 拓展锂电新材料,打开成长新空间得益于公司的一体化产业链,可以副产氢气、硫酸亚铁等产品;同时公司生产的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钪也是很好的锂电池添加剂。于此公司规划了新能源材料、稀贵金属、智能制造等领域产品,产品包含磷酸铁、磷酸铁锂、石墨负极材料、五氧化二钒、海绵钛等。我们预计未来随着新项目产能的不断投放,公司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营收净利再上一个台阶,成为大而全的平台型公司。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国内钛产业龙头公司,钛白粉和海绵钛产能不断扩张,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材料。预计2022-2024营业收入分别为251.7/389.35/482.83亿元,2022-2024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9.44/53.05/65.8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5/2.22/2.75,对应PE分别为11.99/8.92/7.18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建设不及预期,房地产景气度持续低迷,政策变动等;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2-12-12 19.07 -- -- 20.21 5.98%
23.13 21.29%
详细
事件描述12月 6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拟现金收购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朝阳东锆新材料有限公司 100%股权,子公司武定国钛金属有限公司拟现金收购龙佰武定钛业有限公司钛矿精选厂及高钛渣生产线相关资产。 股权结构变更后业务实现聚焦,公司专营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此次收购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朝阳东锆新材料有限公司 100%股权,是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规模化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子公司武定国钛金属有限公司拟现金收购龙佰武定钛业有限公司钛矿精选厂及高钛渣生产线相关资产,目前该资产具备精选钛精矿产能 5万吨/年,并同时有高钛渣产能 8万吨/年,本次股权结构变更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及各子公司管理职能和业务职能,提升整体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并表振兴矿业,公司钒钛磁铁矿资源储备量翻倍增长公司全资子公司龙佰矿冶已分别与振兴基金、德原能源签署了《攀枝花振兴钒钛资源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有限合伙人合伙份额转让协议》,并已向振兴基金支付 2.23亿元,向德原能源支付 1,686.89万元,龙佰矿冶享有钒钛资源股权投资中心 99.9667%的份额。钒钛资源股权投资中心持有振兴矿业 99.9565%的股权,振兴矿业成为钒钛资源股权投资中心控股子公司,并被动成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振兴矿业拥有庙子沟铁矿和徐家沟铁矿,两者合计拥有钒钛磁铁矿资源 19744.56万吨(如考虑徐家沟铁矿铁路及公路压覆则增加 14642.74万吨),矿山服务年限将达到 20年。而 2021年底公司红格铁矿保有资源量 13310.72万吨,本次被动并表后,公司控制的钒钛磁铁矿资源量增加超过一倍,有力保障了公司原材料供应,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9.44、279.69、341.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41.03、46.60、55.3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1X、10X、8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公司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2)公司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2-11-03 15.63 -- -- 19.39 24.06%
22.97 46.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81亿元,同比+18%;实现归母净利润 32亿元,同比-17%。2022Q3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6亿元,同比+3.6%,环比-11%;实现归母净利润 9.07亿元,同比-35%,环比-25%。 点评: 需求下行钛白粉价差收窄,公司钛白粉业务盈利能力承压2022Q3,国内钛白粉市场受下游地产等行业开工不足影响,需求下行,而地缘政治危机和全球通胀推动下,原辅材料价格仍位于较高位置,挤压公司盈利能力。 根据 Wind 数据,2022Q3金红石型钛白粉均价为 17155元/吨,同比-12.8%,环比-12.7%;钛精矿、硫酸均价分别为 2165、280元/吨,同比分别-7.9%、-56.6%,环比分别-4.9%、-68.6%。2022Q3公司氯化法钛白粉平均报价为 19820元/吨,同比-13%,环比-13%;四氯化钛、石油焦均价分别为 8158、2215元/吨,同比分别+2%、+43%,环比分别-4%、-5%。2022Q3,硫酸法、氯化法钛白粉价差分别同比-7.2%、-26%,分别环比-1.7%、-21%。钛白粉价差收窄,公司钛白粉盈利能力承压。 深入布局钛产业链,巩固龙头优势钛白粉方面,公司现有钛白粉产能 111万吨,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公司于 2020年定增募投建设云南新立年产 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第一条线 10万吨/年已建成并投产,第二条线 10万吨/年预计于 2022年 12月投产,预计 2022年底公司钛白粉产能将达 131万吨,钛白粉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钛白粉配套原料方面,公司于 2022年 10月 18日公告称,投资建设金昌冶炼副产硫酸资源及氯碱废电石渣综合利用生产 40万吨合成金红石项目,项目投资 40亿元,预计建设 31个月。项目建成后,可有效解决金昌市氯碱废电石渣和冶炼副产硫酸资源过剩难处理的问题,同时合成金红石可以作为公司钛白粉原料,与公司现有钛产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钛矿方面,公司 700万吨绿色高效选矿项目将于 2023年投产,投产后公司将新增处理原矿能力 700万吨/年,新增铁精矿 160万吨/年、钛精矿 40万吨/年、硫钴精矿 1.5万吨/年。“十四五”期间,公司计划与澳洲东锆整合年产 100万吨钛锆重矿物的海滨钛锆砂矿项目,钛矿自给率将提升至 70%。 海绵钛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具备 5万吨/年海绵钛产能,目前月产量接近 4000吨。2023年底公司在甘肃金昌的年产 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技术提升改造项目(二期)1.5万吨和云南禄丰的年产 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二期)1.5万吨将建成投产,届时公司将具备 8万吨/年的海绵钛产能。公司钛产业链龙头优势将进一步巩固。 新能源材料项目投产迅速,助力公司长远发展2022H1,公司锂电新能源材料磷酸铁、磷酸铁锂、石墨负极生产线建成投产,公司新增磷酸铁产能 5万吨,磷酸铁锂产能 5万吨,石墨负极产能 2.5万吨。 截至 2022年 10月,公司 5万吨磷酸铁、5万吨磷酸铁锂产能爬坡迅速,9月磷酸铁月产量超 3000吨,至 10月磷酸铁、磷酸铁锂均已实现达标达产。 公司预计 2022年四季度新增 5万吨石墨负极、5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公司在建新能源材料项目将于 2023年全部投产,届时将形成磷酸铁产能 35万吨、磷酸铁锂产能 35万吨、石墨负极产能 30万吨。公司新能源项目投产顺利,产品均已得到客户的认可和信任,产销状况良好,公司将充分发挥“钛锂耦合”和“大化工,低成本”优势,长期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前瞻布局钒产业链,拥抱新兴产业钒电池长时储能空间广阔,由于光伏、风电等将带动储能行业高速发展,钒电池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从而带动五氧化二钒需求的增长。公司现有废酸提取五氧化二钒产能 800万吨/年,为充分利用钒钛磁铁矿中的钒资源,公司投资建设钒钛铁精矿碱性球团湿法工艺年产 3万吨五氧化二钒创新示范工程,一期 1.5万吨预计 2023年底建成投产,二期 1.5万吨预计 2024年底投产。公司前瞻性布局钒产业链,充分利用钒矿资源的同时,在新兴产业链上将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从而充分享受钒产业未来发展的成果。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2-10-26 14.89 20.02 8.75% 18.98 27.47%
22.97 54.26%
详细
事件:龙佰集团发布2022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80.3亿元,同比+18.08%;归母净利润31.73亿元,同比-17.17%,22Q3公司实现营收56.3亿元,同比+3.66%,环比-11.1%;实现归母净利润9.07亿元,同比-35.02%,环比-24.55%。 22Q3钛白粉出口高位价差承压,钛产业及新能源材料增量落地。据海关总署,22Q3国内钛白粉出口量33万吨,同比+9%,维持相对高位;价格价差方面,据隆众资讯,22Q3钛精矿、钛白粉、海绵钛市场价格同比-16%、-13%、+21%,环比-12%、-12%、+0%,硫酸法(金红石)、氯化法钛白粉价差环比-12%、-37%,钛白粉受需求低迷影响价差缩窄。新增量方面,据公告,公司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建设项目第一条线10万吨/年已建成并成功试生产,第二条线10万吨/年正在建设,预计2022年12月建成投产;公司已打造云南和甘肃两大海绵钛生产基地,产能达5万吨/年,2022年9月达到设计产能,目前二期技改项目已开始建设,未来公司海绵钛产能将达到8万吨/年;此外公司一期磷酸铁5万吨/年,磷酸铁锂5万吨/年项目亦已达标达产。综上所述,22Q3公司实现毛利润17.67亿元,费用率(四费&税金)为14.3%,同比-0.9pct。 公司持续深化新能源材料及钛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公司横纵向产业链布局持续深化,上游方面,子公司龙佰勘探拟与开源矿业在坦桑尼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龙佰锂能,龙佰勘探持股99%,就开源矿业境外子公司在坦桑尼亚多多马省持有的一宗硬岩锂矿探矿权开展相关工作;子公司甘肃佰利联拟投资40 亿元人民币建设金昌冶炼副产硫酸资源及氯碱废电石渣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纳100 万吨氯碱废电石渣和150 万吨冶炼副产硫酸,实现年产40 万吨合成金红石和100 万吨硫酸亚铁,促进三废综合利用;下游方面,公司拟与甬金股份、航宇科技、焦作汇鸿共同出资设立河南中钛,其中公司持股20%,河南中钛将投资建设年产6万吨钛合金新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31.44亿元,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二期各1.5万吨,建设期各18个月,三期2万吨,建设期24个月。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1.1亿元、47.4亿元、55.2亿元。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滑、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2-10-26 14.89 -- -- 18.98 27.47%
22.97 54.26%
详细
10 月24 日晚间,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报告期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30 亿元,同比增长18.08%;实现归母净利润31.73 亿元,同比降低17.17%。 钛白粉价格低位拖累公司利润,钛产业链加速建设未来增量可观2022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30 亿元,同比增长18.08%;实现归母净利润31.73 亿元,同比降低17.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00 亿元,同比减少17.58%。单季度来看,2022 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30 亿元,同比增长2.95%,环比减少11.09%;归母净利润9.07 亿元,同比减少35.02%,环比减少24.54%。公司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所降低,主要是下游需求低迷导致钛白粉价格下跌拖累了公司利润。目前,钛白粉价格基本稳定,根据iFinD数据,华中地区钛白粉均价自9.27 日开始保持不变,锐钛型和金红石型报价分别为1.42 万元/吨和1.55 万元/吨。从原材料的角度来看,钛白粉主要原材料硫酸价格重回低位,公司营业成本逐渐回归正常水平。综上,预计公司钛白粉盈利能力一段时间内将维持稳定。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进新项目的建设,钛白粉方面,年产2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建设项目(第一条线10 万吨/年)已建成并成功试生产,年产2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建设项目(第二条线10 万吨/年)正在建设,预计2022 年12 月建成投产。海绵钛方面,公司投产产能达5 万吨/年,形成了云南和甘肃两大海绵钛生产基地,并且9 月份已经达到设计产能。此外,公司在建海绵钛产能3 万吨/年,建成投产后公司海绵钛产能将达到8 万吨/年。钛金属方面,公司拟与甬金股份、焦作汇鸿合资设立河南中源钛业有限公司,建设年产6 万吨钛合金新材料项目。随着公司新建产能的相继投产,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增厚公司利润。 新能源材料纵向一体化布局降成本,横向延伸氢能拓展新业务公司从钛白粉产业链出发,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和成本优势发展新能源材料,目前进展顺利。公司中报披露,公司具有磷酸铁产能5 万吨/年,磷酸铁锂5 万吨/年,石墨负极2.5 万吨/年。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5 万吨/年磷酸铁)、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5 万吨/年磷酸铁锂)生产线均已建成投产,目前生产线平稳运行,达到预期产能水平。同时,公司积极向上游原材料布局,拟投资建设金昌冶炼副产硫酸资源及氯碱废电石渣综合利用生产40 万吨合成金红石项目,预计可形成年产40 万吨合成金红石和年产100 万吨硫酸亚铁的生产能力,保障了磷酸铁锂原材料硫酸亚铁自给自足。而且,公司正与开源矿业境外子公司河南亚非地质工程(坦桑尼亚)有限公司就一宗硬岩锂矿探矿权开展合作,业务进一步延伸至锂资源。此外,公司还将新能源业务横向延伸至氢能领域,与氢通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化工工业副产氢高效利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氢燃料电池车应用推广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氢能的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9.44、279.69、341.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1.03、46.60、55.33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9X、8X、7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2)公司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波动;(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2-10-03 15.58 20.44 11.03% 18.67 18.46%
21.35 37.03%
详细
全球钛白粉龙头企业,积极扩展新能源材料业务。公司是国际钛白粉巨头,现有钛白粉产能 111万吨,位居全球第三。公司积极向新能源材料行业转型,一期 5万吨磷酸铁、5万吨磷酸铁锂和 2.5万吨负极材料已经投产,第二成长曲线前景广阔。站在当前时点上,我们认为公司仍具长期投资价值。 发挥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效应,钛白粉成本优势稳固:公司 2021年钛白粉吨均成本仅 9300元/吨,远低于行业平均成本 15000元/吨。公司自有上游钛矿资源,硫酸法原材料自给率超 65%;积极建设下游钛材产能,全产业链布局保证钛原料供应,提高钛产品附加值。公司利用钛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硫酸法钛白粉的成本,作为国内氯化法领军企业,公司在氯化法原料供给和生产过程方面的技术积累领先行业,在氯化法钛白粉领域仍将维持成本优势。 短期需求因素引领钛白粉底部景气反转,长期行业供给过剩态势仍待出清。经历了 2020-2021年高景气周期之后,2022年上半年钛白粉需求不振,上游价格高涨,行业位于周期底部,但我们认为需求方面,在国内复工复产和海外东南亚等地高基建需求的带动下,钛白粉下游基建、地产等行业的恢复有望驱动钛白粉需求向上;供给方面,上一轮行业景气期投建的氯化法钛白粉产能集中于 22-24年放量,考虑到氯化法钛白粉工艺复杂,掌握困难,2022年行业供给仍可维持平衡,短期行业景气度将迎反转。长期来看,国内 200万吨新增氯化法产能完全释放后,行业供给过剩、亟待出清,上游钛矿供应偏紧,压降钛白粉毛利率。 综合来看,拥有成本优势和配套原材料产业链的企业或将胜出。 先发布局新能源材料业务,拥抱新的成长赛道。公司利用硫酸法钛白粉副产硫酸亚铁布局磷酸铁锂产业链,于 2022年 3月已投产磷酸铁、磷酸铁锂各 5万吨,石墨负极产能 2.5万吨,预计于 2023年拥有 35万吨磷酸铁、35万吨磷酸铁锂和 30万吨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由于目前能评、安评等审批逐渐趋严,同时新增产能也存在产能爬坡等问题,中短期来看磷酸铁、磷酸铁锂的供需仍将偏紧,公司磷酸铁锂投产迅速,将享受先发优势,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钛白粉业务受到行业景气度下行的影响将承压,但是新能源材料项目投产顺利,将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因此我们维持 22-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4.29/60.29/67.68亿元,对应的EPS 分别为 2.27/2.52/2.83元/股。我们给予公司 2023年 8.5倍 PE,对应目标价为 21.4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钛白粉供给过剩风险、新能源材料需求波动风险、成本波动风险。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2-08-29 17.62 -- -- 18.15 1.85%
20.10 14.0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中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4.00 亿元,同比+26.04%;归母净利润22.66 亿元,同比-6.93%。归母净利润扣除2022 年半年度分摊的股权激励费用后,较去年同期仍保持正增长。 钛白粉、海绵钛产销量创新高,纵横产业链布局减轻原材料上涨压力。 上半年公司焦作基地新增10 万吨/年氯化法产能,钛白粉总产能达到111万吨/年,成为全球第三、亚洲和国内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海绵钛云南国钛和甘肃国钛共新增3.5 万吨/年产能,总产能达到5 万吨/年,跃居全球第一。产能释放带来产销量创新高,钛白粉方面:2022 年上半年生产钛白粉51.74 万吨,同比增长19.19%,其中生产硫酸法钛白粉34.10万吨,同比增长8.01%,氯化法钛白粉17.64 万吨,同比增长48.99%;共销售钛白粉46.91 万吨,同比增长7.17%,其中,销售硫酸法钛白粉32.78 万吨,同比增加5.91%,销售氯化法钛白粉14.14 万吨,同比增长10.30%。海绵钛方面: 2022 年上半年生产海绵钛13,589.47 吨, 同比增长169.05%,销售海绵钛14,521.17 吨,同比增长142.62%。上半年公司钛白粉平均售价18947 元/吨,同比+16.7%,但是原料端上涨幅度更大,钛白粉毛利率为34.94%,同比下滑8.78pct,公司纵横产业链的布局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 布局新能源切入第二成长曲线,崭露头角。公司利用产业链优势,筹划了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15 万吨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其中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5 万吨磷酸铁)、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5 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5 万吨石墨负极)已进入量产阶段。预计今年三季度末新增5 万吨/年石墨化产能,今年四季度末磷酸铁新增产能5 万吨/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03/57.2/67.59 亿元,EPS 分别为2.06/2.40/2.84 元,对应PE 分别为9/8/6 倍,考虑公司钛白粉龙头地位稳固,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新能源板块陆续投产,盈利提升,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8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