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诺特玻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4-09-16
|
11.66
|
--
|
--
|
18.07
|
54.97% |
|
18.07
|
54.97% |
-- |
详细
中硼硅模制瓶转A成功,多个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实现营收5.61亿元,同比增长21.41%。上半年,公司药用玻璃业务持续较快发展,实现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20.91%;中硼硅模制瓶转A成功,第二台中硼硅模制瓶窑炉点火,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中硼硅模制瓶1.1万吨,预计对下半年营收产生明显拉动作用。公司传统业务耐热玻璃销售逐渐恢复,海外需求旺盛,上半年实现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17.62%。2024年4月,公司IPO募投项目“轻量化高硼硅玻璃器具”和超募项目“轻量薄壁高档药用玻璃瓶”“全电智能药用玻璃”已经投产结项,“中硼硅药玻扩产项目”完成85%以上投入,“M2轻量化模制瓶(I类)项目”已投产,以上项目的集中投产将对整体产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成本走低盈利能力修复,可转债影响财务费用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128.50万元,同比增长27.70%;销售毛利率为20.28%,同比大幅提升3.42个百分点,但较此前高位水平30%仍有较大差距;销售净利率为9.15%,同比提高0.4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原材料硼砂、硼酸、中硼硅药用玻璃管采购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能源价格电力及天然气平均成本也有所降低,同时力诺生产工艺不断优化效率随之提升,整体生产成本有明显下降。进入三季度,相关成本价格仍处于下降通道,预计公司毛利率仍有修复空间。费用方面,随着营收规模快速提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摊薄,费用比例略有下降;上半年财务费用率为1.57%,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主要因为可转债产生利息支出同比增加1256.50万元,且汇兑损益有所减少。 再发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利润总额目标两年复合增速26%为充分调动董监高及核心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35人共计352.5万股,授予价格为6.88元/股。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4-2025年,业绩考核指标包括营收和利润总额两项,触发值以2023年为基准,2024-2025年营收增速分别不低于30%、60%,2024-2025年利润总额分别不低于30%、60%;目标值以2023年为基准,2024-2025年营收增速分别不低于50%、100%,2024-2025年利润总额分别不低于60%、100%。此前公司于2022年4月,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684万股,授予价格为10.76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6亿、2亿、2.6亿。一方面因行业及经营因素公司未实现2022-2023年考核目标,另一方面部分高管人员已发生调整,力诺再次发布激励计划,以彰显未来两年发展信心。2024年9月5日,公司完成本次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将在授予日起满12个月后分2期归属,每期归属比例均为50%。 力诺转债触发转股价格下修条件,董事会承诺未来半年不下修截止2024年9月5日,公司股票出现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85%情形,触发“力诺转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基于对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的信心,董事会决定本次不向下修正转债的转股价格,且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的次一交易日起未来6个月内(即2024年9月6日至2025年3月5日),如再次触发“力诺转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件,也不提出向下修正方案。因公司派发2023年现金分红,目前“力诺转债”最新转股价格为14.3元/股。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2.65亿元、15.43亿元、17.7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1.94亿元、2.57亿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21.94倍、14.02倍、10.5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在建项目投产时间不及预期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风险;(3)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
|
|
力诺特玻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4-09-12
|
11.52
|
--
|
--
|
17.60
|
52.78% |
|
18.07
|
56.86% |
|
详细
中硼硅模制瓶转A成功,多个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实现营收5.61亿元,同比增长21.41%。上半年,公司药用玻璃业务持续较快发展,实现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20.91%;中硼硅模制瓶转A成功,第二台中硼硅模制瓶窑炉点火,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中硼硅模制瓶1.1万吨,预计对下半年营收产生明显拉动作用。公司传统业务耐热玻璃销售逐渐恢复,海外需求旺盛,上半年实现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17.62%。2024年4月,公司IPO募投项目“轻量化高硼硅玻璃器具”和超募项目“轻量薄壁高档药用玻璃瓶”“全电智能药用玻璃”已经投产结项,“中硼硅药玻扩产项目”完成85%以上投入,“M2轻量化模制瓶(I类)项目”已投产,以上项目的集中投产将对整体产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成本走低盈利能力修复,可转债影响财务费用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128.50万元,同比增长27.70%;销售毛利率为20.28%,同比大幅提升3.42个百分点,但较此前高位水平30%仍有较大差距;销售净利率为9.15%,同比提高0.4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原材料硼砂、硼酸、中硼硅药用玻璃管采购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能源价格电力及天然气平均成本也有所降低,同时力诺生产工艺不断优化效率随之提升,整体生产成本有明显下降。进入三季度,相关成本价格仍处于下降通道,预计公司毛利率仍有修复空间。费用方面,随着营收规模快速提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摊薄,费用比例略有下降;上半年财务费用率为1.57%,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主要因为可转债产生利息支出同比增加1256.50万元,且汇兑损益有所减少。 再发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利润总额目标两年复合增速26%为充分调动董监高及核心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35人共计352.5万股,授予价格为6.88元/股。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4-2025年,业绩考核指标包括营收和利润总额两项,触发值以2023年为基准,2024-2025年营收增速分别不低于30%、60%,2024-2025年利润总额分别不低于30%、60%;目标值以2023年为基准,2024-2025年营收增速分别不低于50%、100%,2024-2025年利润总额分别不低于60%、100%。此前公司于2022年4月,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684万股,授予价格为10.76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6亿、2亿、2.6亿。一方面因行业及经营因素公司未实现2022-2023年考核目标,另一方面部分高管人员已发生调整,力诺再次发布激励计划,以彰显未来两年发展信心。2024年9月5日,公司完成本次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将在授予日起满12个月后分2期归属,每期归属比例均为50%。 力诺转债触发转股价格下修条件,董事会承诺未来半年不下修截止2024年9月5日,公司股票出现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85%情形,触发“力诺转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基于对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的信心,董事会决定本次不向下修正转债的转股价格,且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的次一交易日起未来6个月内(即2024年9月6日至2025年3月5日),如再次触发“力诺转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件,也不提出向下修正方案。因公司派发2023年现金分红,目前“力诺转债”最新转股价格为14.3元/股。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2.65亿元、15.43亿元、17.7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1.94亿元、2.57亿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21.94倍、14.02倍、10.5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在建项目投产时间不及预期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风险;(3)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
|
|
鸿路钢构
|
钢铁行业
|
2024-09-09
|
11.72
|
--
|
--
|
16.70
|
42.49% |
|
19.99
|
70.5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报,实现营收 103.26亿元,同比下降 6.73%; 归母净利润实现 4.28亿元,同比下降 22.58%;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 2.36亿元,同比下降 47.50%。 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加快推进钢结构智能制造2024年上半年,公司钢结构产品产量约 210.58万吨,同比增长 0.12%;公司大规模对生产设备装置进行智能化改造,对产量略有影响。 2021年,鸿路成立智能制造研发团队,致力于智能化装备的改造升级; 2023年公司自主研发“弧焊机器人控制系统”,并应用于公司集成的轻巧焊接机器人和地轨式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目前十大生产基地已部分投入使用轻巧焊接机器人和地轨式机器人焊接工作站,随着生产环节智能化的升级,预计公司整体产能及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充分发挥钢结构及配套产品的相互协同效应,实现“打造一站式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采购平台”的经营战略,今年上半年,公司提升了钢筋桁架楼承板、C/Z 型钢等配套产品的产能。 钢价下降盈利能力提升,政府补助增厚利润明显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10.71%,同比增加 0.06个百分点,主要因为钢材价格持续走低; 进入三季度,热轧卷板价格仍处于下降通道,预计全年毛利率具备改善空间。 上半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 4.14%,同比减少 0.89个百分点,主要因为公司加大智能化改造,相关费用支出处于高峰期。 具体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较为稳定;研发费用率为3.21%,同比增加 1.37个百分点,体现出公司智能化改造仍处于关键阶段;财务费用率为 1.48%,同比增加 0.26个百分点,主要因为上半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值,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有明显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率提升至 62.24%。 2024年上半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 2.31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例为 54%,主要由于此前公司增加全国生产基地布局,获得当地政府产业扶持奖励。 新签合同聚焦材料订单,钢价下跌影响增速2024年 1-6月,公司累计新签销售合同额约 143.56亿元,同比下降4.66%;因合同报价为原材料成本+加工费模式,钢价波动对合同金额影响较大。 根据 Wind 数据统计, 2024年上半年,热轧钢卷板(上海)报价均价为 3878元/吨,同比下降 5.49%;由于钢价下降幅度高于合同金额降幅, 我们判断公司新签钢结构加工吨数同比仍然是增长趋势,鸿路的市占率持续提升。 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订单全部为材料订单,聚焦制造业商业模式。从合同金额达到 1亿元或钢结构加工量 10000吨以上订单来看,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资本开支对公司订单有明显带动作用,如光伏厂房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新材料精密智造项目等。 增资全资子公司,加强经营实力公司公告两则增资事项: 1)全资子公司重庆鸿路拟对全资子公司重庆小路精密钢结构公司增资 68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增资后重庆小路注册资本为 1680万元。重庆小路 2023年营收 4.42亿元, 2024年上半年营收 3.85亿元,处于较快发展阶段。 2)公司拟对全资子公司涡阳县鸿阳建材增资 800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增资后鸿阳建材注册资本为 8500万元。鸿阳建材 2023年营收为 1250.97万元, 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 1.06亿元,处于较快增长阶段。预期公司增资后,可协助两个子公司实现更强的生产经营能力。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218.54亿元、 235.03亿元、 255.00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9.86亿元、 11.38亿元、 13.75亿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 8.20倍、 7.11倍、 5.88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基建地产项目投资不达风险; (2) 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风险; (3) 智能化改造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
|
|
中国中铁
|
建筑和工程
|
2024-09-06
|
5.27
|
--
|
--
|
7.23
|
37.19% |
|
7.23
|
37.19%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实现营收5432.85亿元,同比下降7.84%;归母净利润实现142.78亿元,同比下降12.08%;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130.95亿元,同比下降14.02%。 工程建造业务承压,资源利用表现突出①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造是中铁的核心板块,涉及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轨交等工程领域,经营区域分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上半年,工程建造实现营收4730.48亿元,同比下降6.76%,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87%。细分来看,铁路业务、公路业务、市政及其他业务分别同比下降2.26%、9.82%、7.97%。②设计咨询及装备制造:这两大板块与公司主业工程建造具备较大协同性,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2024年上半年,设计咨询实现营收89.65亿元,同比下降4.11%;装备制造实现营收120.24亿元,同比下降9.68%。③特色地产:公司是国资委认定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央企之一,房地产业务持续优化,房地产开发以打造“特色地产”为目标。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中铁地产板块实现营收144.81亿元,同比下降30.78%。上半年,地产业务销售金额实现132.5亿元,同比下降63.3%;新增土地储备1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5%,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地产板块仍将对整体营收形成拖累。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项目投资布局,降低业务现金流风险。④资源利用:公司目前通过全资、控股或参股投资建成5座矿山,2024年上半年,矿产资源开发板块运营相对稳定,实现营收40.48亿元,同比增长7.19%。生产规模方面,铜金属15.02万吨,钴金属2837吨,钼金属7682吨,铅金属4565吨,锌金属1.07万吨,银金属18吨;价格方面,LME铜上半年均价同比增长4.56%,钴价维持低位震荡,钼精矿均价同比下降8.15%。 盈利能力略有下降,费用摊销比例有限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9%,同比减少0.03个百分点,其中境内业务毛利率9.11%,同比减少0.16个百分点,境外业务毛利率为7.33%,同比增加2.35个百分点。分板块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毛利率为7.9%,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主要因为公司持续推进项目管理效益提升行动;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板块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主要因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价格下降。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2.88%,同比减少0.22个百分点,较同期毛利率降幅有所扩大,整体营收下降导致费用摊销有限。具体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为0.53%,同比增加0.0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2.22%,同比增加0.13个百分点,公司持续“降本增效”,管理费用金额有所下降;研发费用率为1.69%,同比减少0.0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35%,同比增加0.05个百分点,主要因为对外借款增加,产生额外的利息支出。 上半年新签合同金额收缩明显,境外业务相对稳定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金额1.08万亿元,同比下降15.3%,其中境内同比下降16.2%,境外业务同比下降2.3%;截止2024年6月底,未完成合同额合计6.22万亿元,较上半年末增长5.9%。具体业务类型方面,工程建造占比72%,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16%,其中公路、市政、城轨、房建细分领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特色地产和资产经营业务,受房地产行业和PPP新政影响,新签合同额同比降幅均超过60%;装备制造和金融物贸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幅度在10%-20%;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实现1663.3亿元,同比增长32.1%,有望成为公司增长“第二曲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2000亿元、12013亿元、12300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325亿元、316亿元、327亿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4.11倍、4.23倍、4.0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基建地产项目投资不达风险;(2)贵金属价格波动较大风险;(3)境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
|
|
中国建筑
|
建筑和工程
|
2024-08-16
|
5.49
|
--
|
--
|
5.71
|
4.01% |
|
6.79
|
23.68% |
|
详细
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之一,机制创新保持发展活力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中国建筑经营业绩遍布国内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涵盖投资开发、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新业务等板块。中建全面实施子企业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64家子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上市以来已实施4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累计覆盖员工7107人次。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55.29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542.64亿元,同比增长6.50%。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金额为43241亿元,同比增长10.79%。根据2023年年报披露,2024年中国建筑计划实现新签合同额超过4.5万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38万亿元。 三大业务:建筑主业市占率上升,地产开发聚焦核心都市圈①房建:市占率逆势提升,工业厂房需求异军突起。我国建筑业住宅竣工规模不断收缩,短期预计持续探底;但全国厂房建筑房屋竣工面积创历史新高,建筑央国企更加受益,2021-2023年国企完成面积占比迅速提高到16%以上。中建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具备较大优势,在超高层、大型场馆、工业厂房等细分领域承接一大批地标性建筑。2023年公司房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837亿元,同比增长9.4%;2024年上半年,中标京东方、亿纬锂能、隆基绿能等知名企业的工程项目订单。 ②基建:新签快速增长,市政轨交发力明显。2024年上半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4%,增速持续回落;1-6月,全国新增专项债发行1.49万亿,仅完成全年额度的38.21%,项目资金不足拖累基建投资发力。展望下半年,中央政治局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用力,预计专项债发行节奏将有明显加速,为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2023年公司基建业务营收5565.61亿元,同比增长12.78%;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建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34.9%,市政、交通领域均有所突破。 ③地产开发:双品牌齐发力,合约销售额升至行业首位。公司房地产开发及运营业务主要由中国海外发展(0688.HK)和中建八大工程局负责,形成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系列品牌。2023年公司地产合约销售额为4514亿元,同比增长12.4%,首次成为行业首位;分平台来看,中海地产、中建地产全年合约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9%、25.3%,中建八子逆势发力明显。2024年1-7月,中建旗下有6家平台进入全国房地产销售额TOP100榜单(全口径)。同时公司土储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全年新增土地储备超九成位于一、二线城市。“一带一路”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新发力点中国建筑是我国第一批“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在境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承建项目8000余个,涵盖房建、制造、能源、交通、水利等多个专业领域。2022年以来港澳地区项目金额占比快速超过东南亚,成为最主要的境外业务来源地区。2023年,公司实现境外营收1158亿元,同比增长7.10%;境外新签订单增速为15.46%,高于境内增速。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逐步落地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将迎来发展机遇,预计未来海外业务有望成为中建新的发力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24389亿元、25766亿元、2742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581亿元、625亿元、669亿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3.95倍、3.67倍、3.4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地产行业波动风险;(2)基建投资增速不如预期风险;(3)国企改革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
|
力诺特玻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4-06-18
|
15.78
|
--
|
--
|
15.56
|
-1.39% |
|
15.56
|
-1.39% |
|
详细
特种玻璃头部企业,深耕行业二十余载力诺特玻是国内特种玻璃头部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药用玻璃和高硼硅耐热玻璃系列。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中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的企业之一,技术人员大多拥有10-20年甚至20年以上的技术经验;设有国家CNAS实验室,能够与药厂联合开展药品的玻璃包材的相容性试验研究。2012年,公司中硼硅药用玻璃包装生产线投产,药用玻璃业务踏上发展快车道;2024年4月,公司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与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结果转为“A”状态,卡位模制瓶赛道将为力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2024Q1实现营收2.67亿元,同比增长18.99%,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8.22%。 三大政策推动中硼硅药用玻璃渗透率提升,头部护城河进一步巩固目前我国中硼硅药用玻璃渗透率较低,三大政策将推动中硼硅玻璃渗透率提升,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预计2025年我国中硼硅玻璃瓶市场空间为116.90亿元,需求量为20万吨。①一致性评价:国内仿制药企业在进行一致性评价时,需采用和原研药同等材质的药包材,中硼硅药用玻璃未来将快速替代纳钙玻璃。②带量采购:集采大比例纳入过评仿制药,且注射剂占比持续提升,中硼硅药玻使用量将大幅提升;③关联审批:药品制剂注册申请与已登记原辅包进行关联,药品制剂获得批准时,其关联的原辅包通过技术审评。药包材将影响药剂评审结果,一方面能够提高药包材行业产品质量,出清劣质产能;另一方面,药企将会更加倾向和头部优质企业合作以保证自身包材质量过关,双方粘性将进一步增强,头部护城河优势将更加显著。 管制瓶产能持续放量,模制瓶转“A”落地公司自2021年制定以药用包材为发展重点的战略规划,管制瓶实现快速放量,IPO募资项目预计形成16亿支中硼硅药用玻璃瓶的生产能力(中硼硅安瓿瓶7亿支、中硼硅西林瓶7.5亿支、中硼硅卡式瓶1.5亿支),预计到2025年公司将拥有中硼硅药用管制瓶产能33.08亿支,较2023年产能近乎翻倍,管制瓶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内模制瓶市场竞争格局良好且毛利率普遍高于管制瓶,公司利用IPO超募部分和可转债资金积极布局中硼硅模制瓶产能,首条产线2022年8月点火,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共计6.29万吨模制瓶产能。2024年4月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通过CDE审评审批,此前公司已与全国多家药企客户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包括悦康药业、华润双鹤、新时代药业、齐鲁制药等,凭借现有客户协同优势,预计中硼硅模制瓶有望实现快速放量。日用玻璃转型升级,耐热玻璃出口需求旺盛公司日用玻璃产品主要是耐热玻璃和电光源玻璃,耐热玻璃包括微波炉用玻璃托盘和耐热玻璃器皿等,电光源玻璃包括电光源玻壳、电光源玻管等。公司顺应市场趋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年产9200吨高硼硅玻璃产品生产项目已于2022年10月投产;轻量化高硼硅玻璃器具生产项目于2023年3月点火投产;高硼硅LED光学透镜玻璃的首台窑炉于2023年3月21日生产点火,预计整体项目将于2024年底投产。2023年以来,高硼硅耐热玻璃出口订单逐渐恢复,2024年有望维持较快增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2.89亿元、15.90亿元、18.26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54亿元、2.23亿元、2.86亿元,对应当年动态市盈率为24.03倍、16.64倍、12.9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募投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2)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3)海外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
|
|
中国巨石
|
建筑和工程
|
2024-04-30
|
11.58
|
--
|
--
|
12.82
|
10.71% |
|
12.82
|
10.71% |
|
详细
事件描述: 2024年 4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33.82亿元,同比减少 7.86%;实现归母净利润 3.50亿元,同比减少 61.97%;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8亿元,同比减少 65.95%。 粗纱销量同比逆势增长, 吨利润十年新低由于 2024年一季度玻纤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传统需求处于淡季,公司玻纤及粗纱电子布产品售价持续下滑,影响短期业绩。 2024Q1公司实现毛利率 20.13%, 十年新低, 同比下降 9.78pct,环比下降 5.67pct;实现净利率 10.78%,同比下降 15.10pct,环比下降 0.35%。 四项期间费用率合计 12.08%,同比上升 0.2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有所上升,而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小幅下降。 2021年起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减少铑粉使用量,并择时出售铑粉增厚利润, 2024Q1公司资 产处置收益为1.65亿元,同比减少62.67%;根据董事会决议,公司在 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根据贵金属市场情况,继续出售铑粉或铂铑合金,出售价格以现货交易市场公开报价为参考,我们预计全年仍有一定规模的铑粉处置收益。 分产品来看, 粗纱方面,参考卓创资讯, 2023年公司成都生产基地粗纱报价全年均价为 5466元/吨, 而根据 2023年巨石实际粗纱销量,可大致推算出整体粗纱产品销售均价为 4817元/吨,与成都报价相差区间在640-650元/吨; 若以此作为测算依据, 2024Q1卓创报价巨石成都生产基地均价在 4768元/吨, 预计实际粗纱产品价格约为 4130元/吨;预计一季度粗纱销量为 69万吨,同比增长 22.00%,单吨扣非净利区间在 230-240元/吨。电子布方面,预计销量为 1.7亿米,同比 24.00%,参考卓创资讯, 2024Q1电子布价格在 2.92元/米(税后),预计公司电子布售价也在 3元/米左右,盈亏平衡。 周期底部信号明确,价格迎来企稳回升考虑到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和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公司于 3月底 4月初分别对粗纱部分产品和电子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复价:粗纱方面, 直接纱复价 200-400元/吨,丝饼纱(合股纱)复价 300-600元/吨(已签订的合同仍按原合同执行);电子布方面,对新增订单需求,按照 G75纱复价400-600元/吨, 7628电子布复价 0.2-0.3元/米。目前来看复价效果显著,下游接纳情况良好; 考虑到 Q2为玻纤传统旺季,我们认为玻纤涨价或仍具备一定持续性。 从行业基本面上看,玻纤行业库存从 2月份高点 90.64万吨下降至 3月79.40万吨, 4月份随着下游积极补库,生产端库存处于快速降库阶段。2024年新增产能或将低于预期,天皓集团于 3月底点火一条 12万吨产线, 其余存在明确点火计划的包括中国巨石淮安一期 20万吨、长海 15万吨、 冀中能源 12万吨、天皓 12万吨, 还有部分产线有望延迟到年底投产,对全年产能无影响;因此我们预计后续玻纤投产节奏将与整体需求相匹配,玻纤行业周期底部信号已经明确。巨石玻纤吨成本中枢约为 3200元/吨,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同时通过不断升级产品结构保障自身盈利水平,成本优势和产品结构有望持续巩固公司头部地位。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产品提价效果显著, 预计全年粗纱及电子布价格企稳回升,盈利水平有望得到修复,因此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03、 33.97、 41.92亿元(前次预测值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41、 32.06、 40.43亿元),同比增速为-7.9%、 21.2%、23.4%, 对应 PE 分别为 17、 14、 11倍, 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 (2) 玻纤价格进一步下跌风险; (3)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4)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中国巨石
|
建筑和工程
|
2024-04-12
|
10.46
|
--
|
--
|
13.12
|
22.62% |
|
12.82
|
22.56% |
|
详细
2023 年业绩短期承压, 底部涨价盈利待修复中国巨石是全球玻纤行业领先企业,主营业务为玻璃纤维及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 20 多个种类,近 500 个品种。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8.76 亿元,同比减少 26.33%;实现归母净利润 30.44 亿元,同比减少 53.94%。 2023 年全球需求增长动力不足,供需失衡问题持续影响行业发展,玻纤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率显著下降,影响公司短期业绩。 扣除资产处置影响, 公司 2023 年业绩回归至 2017-2020 年平台位置。 近日巨石对产品价格进行恢复性调整,直接纱提价 200-400 元/吨,丝饼纱(合股纱) 提价 300-600 元/吨(已签订的合同仍按原合同执行),公司粗纱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规模与成本优势显著,全球化布局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现拥有玻纤纱产能超过 270 万吨, 规模优势显著, 吨成本中枢约为3200 元/吨, 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成本优势源于对生产环节的极致把控:(1) 原材料: 公司叶腊石采购价格平均在 440 元/吨, 单吨玻纤在叶腊石采购环节可比行业内其他企业低 144 元;(2) 能源: “纯氧燃烧技术”能耗可大幅度降低到 0.40 吨标煤/吨纱左右,废气排放量减少80%, 淮安工厂打造全球玻纤行业首个零碳智能制造基地;(3) 人工:公司以智能制造为第四次创业的核心,产线不断升级优化带动人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单吨玻纤生产人员从 2014 年 52 人下降至 2022 年的43 人。此外, 公司在全球 1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现拥有桐乡、江西、成都、埃及、美国五大生产基地, 采取“以内供内、以外供外”的经营模式,可有效减少关税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 高端产品性能不断提升,结构升级打开第二成长曲线粗纱产品, E8 玻纤产品成功应用于海上最长 126 米风电叶片和陆上直径最长 216 米风电叶片, E9 玻纤模量超过 100GPa,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已实现池窑化量产,高端产品性能进一步迭代升级。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光伏组件用复合材料边框的使用, 按照未来五年全球光伏市场的发展趋势, 理论上光伏边框领域将具备百万吨玻纤市场需求。 细纱产品, 2023 年桐乡总部年产 5 万吨电子纱配套 1.6 亿米电子布生产线冷修技改项目完成改造,现有电子布产能 9.6 亿米, 目前下游电子布复苏迹象明显,企业库存处于低位,且今年无新增电子布产能,预计电子布有望触底反弹,公司有望集中受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41、 32.06、 40.43 亿元,同比增速为-16.5%、 26.2%、 26.1%。对应 PE 分别为 17、 13、 11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 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2) 玻纤价格进一步下跌风险;(3)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4)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中国中铁
|
建筑和工程
|
2024-03-05
|
6.33
|
--
|
--
|
7.21
|
13.90% |
|
7.38
|
16.59% |
|
详细
全球综合建设龙头,经营质量持续改善作为全球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之一,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公司纵向“建筑业一体化”,横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产品产业布局逐步形成。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29.18亿元,同比增长4.09%;实现归母净利润240.12亿元,同比增长4.37%;实现净利率2.98%,同比增长0.03pct,盈利水平持续改善。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金额为31006亿元,同比增长2.20%。 传统基建业务结构升级,新兴业务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基本盘基建板块近几年毛利率较高的公路业务(毛利率中枢在12%左右)市政及其他业务(毛利率中枢在9%左右)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铁路业务(毛利中枢在4%左右)占比持续减少,公司持续升级业务结构,盈利水平有望得到保障。公司打造“第二曲线”发展引擎,重点培育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等业务,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水利水电新签合同277.2亿元,同比增长5.8%;清洁能源新签合同219.9亿元,同比增长5.9%。同时公司大力发展矿产资源业务,拥有5座现代化矿山,年矿石处理能力达2200多万吨,年金属生产能力总和超过25万吨。 公司持续扩张资源利用业务,2023年全年新签资源利用项目334.40亿元,同比增长41.70%。 “一带一路”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新发力点建筑央企海外承接项目多元化发展,当前已迈入项目结构转型升级新阶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类基础设施项目有望成为建筑央国企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领域。公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力量之一,代表性海外项目包括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境内营收5586.09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境外营收321.57亿元,同比增长16%,境外营收增速远高于境内。就2023年新签项目来看,全年公司境外新签订单增速高于境内新签订单增速,为8.7%(境内1.8%)。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预计未来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发力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2234.13亿、12844.13亿、13453.03亿,对应归母净利润为341.04亿、364.18亿、377.53亿元,对应当年动态市盈率为4.59倍、4.30倍、4.14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1)地产行业波动风险;(2)基建投资增速不如预期风险;(3)国企改革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
|
鸿路钢构
|
钢铁行业
|
2023-07-13
|
30.28
|
--
|
--
|
33.28
|
9.91% |
|
33.28
|
9.91% |
|
详细
核心观点鸿路钢构是国内钢结构制造头部企业,截至 2022年底有钢结构产能 48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在需求增长、供给出清背景下,头部钢结构企业有望集中受益,公司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与上下游知名企业均有长期稳定合作,凭借成本优势加速自身市占率的提升。此外,公司提前布局智能制造基地,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背景下有望进一步降本增效,稳固自身头部地位。今年 1-6月份公司钢结构产品产量约 210.33万吨,同比增长 32.63%。 政策大力扶持,千亿级市场需求广阔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好、工业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点。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助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2022年 1月住建部印发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 30%以上,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市场有望得到快速发展。根据我们预测,到2025年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积有望达到 4.9亿平方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7530亿元。长期看,钢结构企业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智能制造是必经之路。 行业供给加速出清,“强者恒强”趋势明显成本端看,目前钢材价格已进入下降通道,企业压力有所缓解,钢结构行业肩负化解钢铁产能过剩、钢铁工业调整升级大任,与宏观经济发展共振。2022年我国钢结构产量 10180万吨,同比增长 4.95%,占粗钢产量比重 10.05%,较发达国家平均 30%的比重仍有较大差距。钢结构制造行业充分竞争,呈“大行业,小企业”的局面,但近几年由于产业政策调整、行业监管趋严、宏观经济形势、疫情影响等多重因素,中小钢结构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激烈竞争中难以为继被迫出清。 钢结构行业 CR5企业加速产能扩张,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强者恒强”趋势明显。 成本优势与规模优势,构建公司最宽护城河公司走差异化竞争道路,聚焦钢结构制造,从 2016年开始产能扩张道路,截至 2022年底拥有产能 480万吨,位居国内第一,与下游中建、中铁、中冶等大型央/国企施工企业以及自行采购或者指定品牌的业主均有稳定合作,凭借自身显著成本优势、规模优势以及管理优势等,有望在逆境中加速市占率的提升。同时,公司从 2016年开始进行钢结构生产线的批量智能化改造,目前拥有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可节约 80%的人工以及 90%的劳动量,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趋势下,公司提前布局智能制造生产线,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未来有望集中受益。 发行可转债 18.8亿元,布局智能制造产业链公司 2020年 9月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 18.8亿元,主要用于 (1)涡阳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2)合肥鸿路建材绿色装配式建筑总部产业基地智能制造工厂设备购置项目、 (3)湖北团风装配式建筑制造基地智能化升级项目、 (4)鸿路钢构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目前基地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设备购置项目基本投入使用;基地智能化升级项目已于 2022年底建成;平台建设项目受母公司 ERP 系统升级改造、各生产基地信息化具体方案设计及现场调研复杂等因素影响延期至 2023年 12月投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为 249.53亿、290.25亿、321.76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15.40亿、18.19亿、19.93亿元,对应当年动态市盈率为 13.69倍、11.60倍、10.5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转债伴随正股波动,也将有较大上升空间。 风险提示 (1)原材料钢材价格波动的风险; (2)市场竞争风险; (3)劳动力紧缺风险; (4)宏观经济政策变化风险。
|
|
|
蒙娜丽莎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0-05-12
|
27.17
|
--
|
--
|
33.33
|
21.24% |
|
45.60
|
67.83% |
|
详细
引入碧桂园战投,实控人参与,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根据预案,公司拟向碧桂园创投和萧华、霍荣铨、邓啟棠、张旗康等4名共同实际控制人增发不超过3038.52万股,发行价格18.4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5.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碧桂园创投作为战略投资者,拟出资5.00亿元,认购公司2712.97万股,持股比例将达到6.22%,成为公司4名共同实际控制人之外的第五大股东。 碧桂园创投为龙头地产商碧桂园的下属公司,碧桂园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拥有领先的市场、渠道、品牌等战略性资源,根据《战略合作暨股份认购协议》,双方将在陶瓷、瓷砖胶等陶瓷建材和家居类产品供货方面展开多维度的合作,协助上市公司拓展市场,促进上市公司产品销售,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上市公司在建筑陶瓷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这也是碧桂园创投继入股帝欧家居之后,近期作为战投投资的第二家建筑陶瓷上市企业。 此外,公司4名共同实际控制人参与此次认购,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的对象还面向萧华、霍荣铨、邓啟棠、张旗康等四名实际控制人,萧华、霍荣铨、邓啟棠、张旗康分别认购1566.26万股、71.62万股、48.83万股、48.83万股,非公开发行后四名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比例将从65.75%下降至61.92%。目前萧华、霍荣铨、邓啟棠、张旗康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兼副总裁、董事兼董秘,共同参此次非公开发行股份,也充分彰显了实际控制人对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 工程零售齐发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藤县基地投产有望推动业绩持续高增 2019年公司坚持“零售+工程”双轮驱动的品牌营销战略,总体业绩稳中有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04亿元,同比增长18.57%;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19.42%。 零售方面,公司在持续保持一二级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继续深挖三四级市场的发展潜力,通过创造多点赢面,推动整个销售渠道向深扎根、向宽拓展并深入到县镇级市场。工程方面,房地产战略继续发挥强大的品牌态势,工程管理平台、服务运营平台等不断完善,从而赋能战略工程增质增量,同时加大小B业务(地方性房地产业务、家装、整装等)。目前公司已与国内TOP开发商如碧桂园、万科、保利、恒大、中海、绿地、融创、金科、中国金茂、世茂等建立了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通过多种途径全范围优化供应链,在产品研发、生产规模、成本控制、物流服务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公司注意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在传统瓷砖的基础上,公司加大对大规格陶瓷薄板、陶瓷大板、超石代岩板的研发生产力度,大规格产品逐步成为公司优势产品之一。此外,公司第三个生产基地——广西藤县生产基地规划产线11条,规划产能为8822万平方米,2019年12月底已有2条生产线点火、目前已实现顺利投产。预计广西藤县基地2020年上半年新投产4条产线。公司原有产能约5000万方,藤县基地的陆续投产将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蒙娜丽莎2020-2021年营业收入为45.32、55.94亿元,同比增长19.14%、23.43%;归母净利润为5.08、6.36亿元,同比增长17.31%、25.13%,对应PE为21.9x、17.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疫情影响超出预期;地产需求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蒙娜丽莎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0-05-01
|
23.23
|
--
|
--
|
33.33
|
41.83% |
|
45.60
|
96.30% |
|
详细
事件4月 24日,蒙娜丽莎发布 2020年一季报。 公司 2020Q1实现营业收入 4.85亿元,同比下滑 19.75%;归母净利润 0.40亿元,同比下滑 25.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25亿元,同比下滑 50.90%。 我们的分析和判断动 工程零售齐发力驱动 19Q4业绩靓丽,20Q1受疫情 暂时 影响 响2019年公司坚持“零售+工程”双轮驱动的品牌营销战略,总体业绩稳中有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8.04亿元,同比增长18.57%;归母净利润 4.33亿元,同比增长 19.42%。分季度看,公司19Q1/19Q2/19Q3/19Q4/20Q1单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4、10.00、10.72、11.28、4.85亿元,同比增长 12.32%、14.69%、23.37%、21.32%、-19.75%;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0.53、1. 12、1.39、1.29、0.40亿元,同比增长 14.75%、28.42%、3.31%、36.28%、-25.64%。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后企业复工晚,市场开工迟,产业链上下游及物流前期受阻,需求下降,出口受阻,2020Q1业绩受到一定影响。 零售方面,公司在持续保持一二级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继续深挖三四级市场的发展潜力,通过创造多点赢面,推动整个销售渠道向深扎根、向宽拓展并深入到县镇级市场。 工程方面,房地产战略继续发挥强大的品牌态势,工程管理平台、服务运营平台等不断完善,从而赋能战略工程增质增量,同时加大小 B 业务(地方性房地产业务、家装、整装等)。目前公司已与国内 TOP开发商如碧桂园、万科、保利、恒大、中海、绿地、融创、金科、中国金茂、世茂等建立了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通过多种途径全范围优化供应链,在产品研发、生产规模、成本控制、物流服务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藤县基地投产有望推动业绩持续高增公司注意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在传统瓷砖的基础上,公司加大对大规格陶瓷薄板、陶瓷大板、超石代岩板的研发生产力度,大规格产品逐步成为公司优势产品之一。此外,公司第三个生产基地——广西藤县生产基地规划产线 11条,规划产能为 8822万平方米,2019年 12月底已有 2条生产线点火、目前已实现顺利投产。预计广西藤县基地 2020年上半年新投产 4条产线。公司原有产能约 5000万方,藤县基地的陆续投产将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盈利能力 持续提升 ,20Q1费用受到复工复产延后影响盈利能力方面,2019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38.51%,同比上升 1.74pct,主要原因是随着销售份额的增长带来规模效应的不断提升,以及陶瓷板、薄型陶瓷砖、创新产品等高质产品销售量提升的效应;销售净利率为11.38%,同比上升 0.09pct。 2020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38.11%,同比上升 3.32pct;销售净利率为 8.17%,同比下滑 0.65pct。 期间费用方面,2019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5.30%,同比增长 2.11pct。其中 2019年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20pct 至 15.42%,主要系销售业务拓展致人员费用增加,品牌建设持续加大投入,相关费用增加;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 1.27pct 至 9.87%,主要系本报告期内仓储租赁成本增加,以及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和薪酬增加所致; 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 0.35pct 至 0.01%,主要系本报告期银行借款减少,借款利息支出减少;另外,对库存现金进行资金优化管理,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利率,存款利息收入增加。 2020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8.29%,同比增长 3.64%。其中 2020Q1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0.33pct 至 13.04%; 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 5.56pct 至 15.58%,主要系报告期内全面复工复产延后,停工待产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同比下滑 1.60pct 至-0.32%,主要系报告期内票据贴现利息对比上期减少所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蒙娜丽莎 2020-2021年营业收入为 45.70、57.32亿元,同比增长 20.14%、25.43%;归母净利润为5. 12、6.51亿元,同比增长 18.31%、27.13%,对应 PE 为 18.4x、14.5x,上调为“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疫情影响超出预期;地产需求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旗滨集团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0-04-16
|
4.75
|
4.88
|
--
|
5.83
|
16.83% |
|
7.87
|
65.68% |
|
详细
事件旗滨集团2020Q1收入、利润同比下降29.22%/23.39%2020年4月14日晚,旗滨集团公布2020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29.22%;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23.39%。2020Q1毛利率为34.1%,较2019Q1提高9.69个百分点。 2020Q1净利率为12.36%,较2019Q1提高0.94个百分点。 简评收入下降主要受销量下滑影响玻璃下游需求中来自地产建筑领域的占比在70%左右。往年地产复工时间在元宵节之后,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复工普遍推迟1个月左右时间。玻璃生产不间断进行而需求有所延后,供需出现错配,造成2-3月玻璃需求下滑,库存出现严重积压。 玻璃价格高于去年同期、纯碱及燃料价格下行导致毛利率改善根据Wind 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浮法玻璃价格自今年年初的81.5元/重箱,到4月3日下降至77.9元/重箱,下降幅度为4.5%。虽然环比出现下降,但是玻璃价格整体延续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数,2020年一季度浮法玻璃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高出3.7%。而2020Q1纯碱以及重油、石油焦等价格较去年同期下浮,导致毛利率较2019Q1大幅改善。收入下滑而期间费用相对固定,导致期间费用率上升,净利率仅小幅提高0.94个百分点。利润下滑幅度小于收入下降幅度。 短期玻璃价格仍将承压,5月或将出现改善往年库存天数正常水平在30天上下,而如果按照150%的产销比进行计算,那么当前库存水平需要到5月初恢复正常水平,我们认为由于库存、资金等压力,当前玻璃厂商以出货为主,玻璃价格从目前到4月底期间仍然将以下跌趋势为主。而进入5月之后,随着库存逐渐消化、下游开始赶工、以及近期冷修、减产产线增多,届时供需格局将重回良性通道,玻璃价格或将出现拐点。 在中小玻璃生产企业受到原料供应不足以及需求低迷的影响采取关停或冷修措施后,玻璃价格将具有韧性,龙头玻璃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同时,公司积极布局节能玻璃、电子玻璃和药用玻璃,向着“一体两翼”目标砥砺前行,我们持续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预计旗滨集团2020-2021 年收入分别为98.7/10.8 亿元,同比增长6.1%/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15.8亿元,同比增长7.7%/8.8%,EPS 分别为0.54/0.59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竣工增速不急预期;疫情影响时间超出预期;库存积压导致玻璃价格下降。
|
|
|
三棵树
|
基础化工业
|
2020-04-14
|
68.70
|
--
|
--
|
118.30
|
27.38% |
|
109.32
|
59.13%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实现营收59.72亿元,同比增长66.64%;归母净利润实现4.06亿元,同比增长82.55%。发布2020年一季报,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下降31.10%,归母净利润实现-1.26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持续亏损。 工程零售多渠道发力,大禹首次并表防水收入公司营收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涂料业务全渠道的拓展,以及大禹防漏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分品类,工程墙面漆、基材辅材、家装墙面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7.19%、47.12%、29.28%。按照销售渠道的不同,公司2019年直销渠道同比增长162.93%(含防水),经销渠道营收同比增长36.34%。直销方面,公司加大对地产行业的营销力度;零售渠道,公司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拓展,在行业竣工增速有限的情况下,仍取得近30%的增长。 大禹防漏纳入合并报表,增加防水营业收入。2019年1月31日,公司以现金2.065亿元收购大禹防漏70%股权,正式进入防水行业。在合并报表期内,大禹为公司贡献营收4.3亿(卷材及涂料)和归母净5203.28万元,毛利率为34.74%,2019年全年产品单价为16.元/平方米。同时,公司内部成立了防水业务部,推进涂料保温防水一体化战略。年报中,防水卷材营收共计4.18亿元,防水涂料营收共计1.07亿元,按照销售场景的不同分别计入家装墙面漆4476.40万元、工程墙面漆4224.81万元、基材辅材2001.03万元。 净利润率持续提升,产品均价因结构调整有所下降2019年,公司主要产品家装墙面漆和工程墙面漆均价同比下降6.96%和4.38%,家装墙面漆主要面对C 端市场,整体降价原因为公司高端产品换包装导致经销商进货低端产品更多,2020年一季度家装墙面漆的均价同比增长18%,经销商针对高端产品进行集中补货;工程墙面漆主要面对B 端市场,整体降价原因为价位较低的真石漆和质感漆销量增加,以及针对激烈的工程市场,部分产品进行策略性的价格调整。 2019年毛利率为38.96%,同比下降1.43个百分点。2019年原材料价格降幅高于产品价格降幅,乳液采购价同比下降16.44%,钛白粉同比下降7.75%,颜填料同比下降11.11%,因此公司精细化工(涂料产品)的主营业务项目毛利率上升1.82个百分点。但基材辅材(腻子粉等)均价同比下降9.92%,毛利率下降3.86个百分点,拉低公司整体的利润水平。 2019年净利率为7.10%,同比增加0.89个百分点。2019年,公司三费占比整体下降,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5.39%,主要是员工薪酬、运输费和广宣费用增加;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3.96%,主要是员工薪酬、折旧摊销增加,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76%;财务费用同比下降55.11%,虽然利息支出同比增加34.09%,但收取客户资金占用费大幅增加,这部分费用为公司收取经销商赊销款所获得的资金利息。 现金流情况较为紧张,资产负债率升至67.64%。 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分别同比增长95.42%和96.42%,主要因为工程渠道订单大量增加以及大禹防漏纳入合并报表,大禹有部分项目需在2020年一季度回款;同时公司也在将资金压力向上游传导,应付账款同比增长136.06%,且应付账款余额为14.95亿元,应收账款余额为15.09亿元,金额上平衡度较高。公司2019年现金收入比为98.09%,较上年出现较大下降,流动性资金压力。因此,短期借款增加4.34亿至8亿元,首次出现长期借款2.16亿元,资产负债率提高10个百分点至67.64%。 资本开支方面,公司已经完成了莆田、四川、河南、天津、安徽、广东、湖北工厂的布局,2019年资本开支为6.89亿元。年报中,在建工程项目主要为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项目、四川三期项目、河北基地,2020年公司将重点推进河北博野基地的建设,我们预计资本开支仍将在5亿以上。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产品均价有所回升。 公司一季度C 端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营收同比下滑70%,主要原因为经销商仍有库存进货量有限、各地区装修人员难以进入小区施工;B 端市场恢复良好,营收同比下滑30%左右,后续随着房地产复工情况改善将会加快发货;防水板块一季度实现正向增长,显著好于涂料板块。产品价格方面,家装墙面漆单价同比增长18.07%,工程墙面漆单价同比增长1.82%,胶黏剂单价同比增长32.80%。 受益于原油价格的下降,公司原材料采购单价普遍下降,如乳液均价同比下降10.94%,钛白粉均价同比下降2.27%,助剂同比下降12.89%;沥青采购单价为3000元/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45%。但因为销售产品结构因素,降价的沥青销量占比加大,公司一季度毛利率为35.13%,较去年同期下降0.36个百分点。三费方面,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9.36%,主要因为员工薪酬和广宣费用增加;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3.21%,主要因为公司在年初招聘较多销售人员,员工薪酬和折旧摊销费用增加;财务费用同比增加897.76万元,主要因为短期借款增多导致利息费用支出的增长。 一季度应收账款环比减少3.28亿元,当季销售商品收到现金为7.62亿元,营业收入为4.35亿元,可以看出有部分应收获得现金回款;应收票据环比增加1.25亿元,主要因为工程地产客户增加票据使用。其他应付款金额出现大幅增长,一季度余额为2.63亿元,主要原因为支付履约保证金所致;为拓展地产新客户,公司一季度支出2亿元左右的履约保证金。一季度应付账款同比下降52.80%,购买商品的支付现金同比增长68.76%,主要因为公司支付到期货款。 一季度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为-8.2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因为支付货款及支付履约保证金。为应对现金流压力,公司一季度增加短期借款5.72亿元,资产负债率较2019年底进一步上升至68.15%。一季度资本开支为1.9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24%。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C 端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大,B 端全年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3.58亿、95.19亿、127.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4亿、7.03亿、8.73亿元,对应股本摊薄前PE 为31.52倍、25.71倍、20.62倍。维持评级“买入”。 风险因素:地产投资增速不达预期,C 端市场恢复不达预期
|
|
|
旗滨集团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0-04-13
|
4.79
|
--
|
--
|
5.81
|
14.60% |
|
7.16
|
49.48% |
|
详细
2019Q1旗滨集团浮法玻璃业务收入估算为17.9亿元,2019Q1马来西亚深加工玻璃项目尚未投产,深加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浙江和广东节能,预计收入为5000万。2020Q1我们预计公司浮法玻璃销售量同比下降25%-30%,但是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每重箱高出3元左右,预计浮法玻璃收入13.3亿元,深加工玻璃(增加马来西亚节能)收入7000万元,2020Q1总收入14亿,同比下降23.7%;2020Q1净利润预计为2亿元,同比下降5%。 对于浮法玻璃龙头企业旗滨集团而言,由于企业在生产基地周围拥有硅砂资源以及在部分生产基地旁设有自有码头,原材料运输可通过水路进行运输,生产相对更有保障。在中小玻璃生产企业受到原料供应不足以及需求低迷的影响采取关停或冷修措施后,玻璃价格将具有韧性,龙头玻璃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同时,公司积极布局节能玻璃、电子玻璃和药用玻璃,向着“一体两翼”目标砥砺前行,我们持续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我们预计旗滨集团2020-2021年收入分别为98.7/10.8亿元,同比增长6.1%/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15.8亿元,同比增长7.7%/8.8%,EPS分别为0.54/0.59元,维持“买入”评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