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贺嘉

长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490520110004。曾就职于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50%
(第98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19 38.35 -- -- 42.51 10.85%
42.51 10.85% -- 详细
船舶行业景气周期向上趋势明确, 更新+环保带动主力船型复苏2020 年后船舶行业复苏进入快速上行期,替换需求逐步显现,未来 10 年交付价值量 CAGR有望达 10%以上,叠加环保政策对新能源船型的需求,集装箱船、气体船结构性景气周期后,油轮、散货船有望继续放量。截至 24 年 4 月 VLCC 船在手订单 48 艘, MR 船在手订单 211艘,均高于 2023 年全年水平。虽然供给收缩推动集中度抬升,短期内扩建产能难度较高,但在产能强约束、景气上行背景下价格端强势表现有望持续,船价仍有上涨空间。如新签 VLCC价格已经涨至约 1.3 亿美金,新船价格仍在持续提升。 中国造船业全球竞争力提升,本轮周期盈利中枢有望超越历史随着 21 年开始全球造船行业景气上行趋势明确,船价上行等贡献营收增量, 2023 年和 24Q1船舶板块营收加速增长;受益于规模化效应叠加成本管控等,扣非净利润显著改善。供给端来看全球订单向头部船厂集中趋势明显,截至 2024 年 5 月在手订单 CR5 为 53%, CR10 为69%,中国手持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 5 月继续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中国造船交付占比约 55%。造船行业成本发生和收入确认时间错位,且产能强约束背景下的船价仍有继续上涨空间,同时受产业政策+海运贸易发展+成本优势等因素影响,中国造船在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我国在高附加值船型领域的份额增加,全球船型中新燃料船型占比提升,共同驱动船舶板块盈利能力上限有望超越上一轮周期高点。 中国船舶与大周期向上共振,占据领先地位优势明显中国船舶扣非归母净利润在 24 年 Q1 扭亏为盈, 2023 年年报和 2024 年 1 季报显示盈利拐点已经出现,后续随着订单进入集中交付期,盈利能力有望逐季改善。公司作为全球造船龙头,2023 年紧抓市场,在船价上涨大背景下承接各项业务订单均有较大幅增长,公司全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 128 艘,交付民品船舶 81 艘,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 122.8%,承接修船 299 艘,目前公司手持订单及新承接订单交船排期已至 2028 年。近年来受环保政策驱动+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全球船型结构向大型化、高端化、双燃料船型等方向发展趋势明显。中国船舶凭借其研发优势、人才优势、产品结构优势,在高端化船型方面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带动盈利端有较大改善空间。公司作为船舶集团旗下核心军民品船上市平台,有望受益于后期资产整合。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5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57.1 亿元和 94.9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0、 18 倍, 维持“买入”评级,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1、新接订单价格弹性不及预期;2、大宗商品降价情况不及预期
华秦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5-17 98.36 -- -- 101.87 3.57%
101.87 3.57%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4Q1实现营收2.48亿,同比增长32.61%;归母净利润1.14亿,同比增长29.4%;扣非归母净利润1.11亿,同比增长28.36%。 事件评论单季度营收保持中高速增长,子公司费用增长牵引利润增速略低于收入端。公司24Q1实现营收2.48亿,yoy+32.61%,自23Q1至24Q1连续五个季度营收增速超过30%,主要系公司批产及小批试制业务持续增长,同时新业务逐步落地贡献收入。利润端,公司归母净利润1.14亿,同比增长29.4%,略低于收入端,主要系盈利能力略有波动。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8.76%(yoy-0.44pcts),保持稳定;期间费用率为13.73%(yoy+1.24pcts),其中管理费用率为6.53%(yoy+1.08pcts,主要系子公司费用增加及上海瑞华晟股份支付),财务费用率为0.23%(yoy+1.22pcts,主要系利息支出增加),带动净利率为44.09%,同比降低2.74pcts。 在手订单充足公司积极备货,扩产项目加速推进保障订单交付及业务拓展。公司下游需求旺盛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母公司特种功能材料在手订单约8亿,子公司沈阳华秦航发累积已签署订单约8,100万元,尚未执行订单约5,500万元。为保障订单顺利完成,公司积极增加原材料备货,24Q1末存货余额为1.88亿,较年初增长50.23%,创历史新高。产能维度,公司新材料园募投项目及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加速推进,24Q1末在建工程余额为5.99亿,较年初增长31.17%,固定资产余额为3.13亿,较年初增长8.53%。 公司新业务拓展顺利开辟多维成长曲陑,有望打造特种功能材料旗舰平台。2023年公司各项新业务拓展顺利,沈阳华秦部分产陑开始首件验证及试生产,截至2024年3月累积已签署订单约8,100万元,尚未执行订单约5,500万元,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加速推进,工程投入比例达28.88%,同时目前公司零部件加工业务毛利率仅-6.58%,参照同业公司提升空间广阔;南京华秦在工业降噪、声学实验室等高端民用领域取得业务进展,并积极开展航空、水下航行器方向跟研;瑞华晟新材料设立完成,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建设工作。目前各新设子公司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尚处于亏损阶段,未来随业务拓展与规模效应显现,有望逐步实现盈利。 核心推荐逻辑及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为国内极少数覆盖全温域隐身材料的龙头,立足当下,公司技术领先优势显著产业化能力突出,持续扩产保障交付,有望独享航发隐身材料赛道景气红利;放眼未来,公司以材料工艺为基,纵向延伸布局航发零部件加工,深度绑定下游客户,横向拓展防护、伪装及声学材料业务,打造特种材料旗舰平台,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4-26年业绩分别为5.21/6.71/8.74亿,yoy+56%/29%/30%,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37、29、22倍,不排除未来下游型号批产超预期而上调盈利预测的可能。 风险提示1、订单下达节奏导致收入波动的风险;2、产品降价导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16 24.05 -- -- 25.88 7.16%
25.77 7.15%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 24Q1实现营收 84.55亿,同比增长 6.45%,环比减少 28.88%;归母净利润 2.72亿,同比增长 15.67%,环比增长 375.79%;扣非归母净利润 2.77亿,同比增长 24.52%,环比增长 473.35%。 事件评论2024Q1收入稳健增长,或受益于学习和规模效应,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24Q1销售毛利率为 8.05%,同比提升 0.53pcts,环比提升 1.83pcts;期间费用率为 3.19%,同比降低 0.06pcts,环比降低 1.08pcts;销售净利率为 3.22%,同比提升 0.26pcts,环比提升 2.74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1.11%,同比提升 0.14pcts,环比降低 0.01pcts;管理费用率为 2.6%,同比降低 0.17pcts,环比提升 0.48pcts;研发费用率为 0.32%,同比提升 0.01pcts,环比降低 0.79pcts;财务费用率为-0.85%,同比降低 0.03pcts,环比降低0.76pcts。期间费用率降低同时反映公司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管理水平逐渐提升。 资本开支聚焦高附加值领域,公司资产效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 2024Q1的 ROE(加权)水平同比提升 0.15pcts 至 1.6%,2020Q1-2024Q1公司 ROE(加权)从 0.26%持续提升至1.6%。公司 2024Q1的 ROA 水平同比提升 0.06pcts 至 0.34%, 2020Q1-2024Q1公司ROA 从 0.09%持续提升至 0.34%。投入资本回报率角度, 24Q1公司 ROIC 同比增长0.14pcts 至 1.03%, 2020Q1-2024Q1公司 ROIC 从 0.19%持续提升至 1.03%,或反映公司聚焦主机厂主业,加大高附加值环节投入,助力资产效率提升。 公司合同负债持续消化但仍维持高位,在建工程余额大幅增长产能有望释放。 24Q1末存货余额为 254.72亿,同比减少 15.19%,在国资委加大对于“两金”考核的背景下,公司主动控制存货规模;应收账款及票据余额为 225.04亿,同比增长 111.74%;在建工程余额为 9.18亿,同比增长 37.24%,在建工程持续投入,公司供给能力有望持续优化;合同负债余额为 157.95亿,同比减少 17.9%,合同持续消化但仍位于高位,夯实业绩确定性。 预计 2024-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亿、 14.6亿和 25亿,同比增速 30%、 30%、71%,对应估值 60/46/27倍。 风险提示 1、 公司型号研制和批产交付的时间节点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2、 公司毛利率处于不断下滑阶段且后续有持续下滑的风险。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5-16 36.71 -- -- 38.55 4.56%
38.38 4.55%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 24Q1实现营收 62.72亿,同比增长 1.98%,环比减少 64.01%;归母净利润 1.55亿,同比增长 76.04%,环比减少 60.35%;扣非归母净利润 1.06亿,同比增长444.82%,环比减少 71.57%。 事件评论公司 24Q1销售毛利率维持向上企稳,业绩增长显著高于收入增长彰显盈利韧性。 24Q1销售毛利率为 11.64%,同比降低 0.34pcts,环比提升 0.56pcts,同比一季度来看,自 23Q1毛利率同比 22Q1回升后维持稳定。基于莱特定律和浴盆曲线,产品成熟度逐步提高有望牵引公司盈利能力回升。 24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9.36%,同比降低 1.64pcts,环比提升4.49pcts;销售净利率为 2.96%,同比提升 1.21pcts,环比提升 0.64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2.02%,同比降低 0.13pcts,环比提升 1.42pcts;管理费用率为 5.69%,同比降低 1.29pcts,环比提升 2.94pcts;研发费用率为 0.72%,同比降低 0.39pcts,环比降低0.14pcts;财务费用率为 0.94%,同比提升 0.17pcts,环比提升 0.28pcts。期间费用率降低反映公司治理水平或在提升。 税改政策对公司业绩边际影响减弱,资本开支聚焦高附加值领域牵引公司资产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23Q1公司税金及附加大幅增长至 1.22亿元,反映国家相关税改政策导致流转税增加带动附加税上升,而 24Q1公司税金及附加同比下降 0.75亿元,我们认为,税改政策实施后公司在 23Q1集中进行税金交付导致税金及附加大幅增长, 24年税改政策对公司业绩影响有望减弱。公司资本开支或聚焦整机装配、部件装配及维修等高附加值环节,投入资本回报率从 21Q1的 0.16%逐年提升至 24Q1的 0.44%,同时 ROE(加权)从 21Q1的 0.1%逐年提升至 24Q1的 0.39%, ROA 从 21Q1的 0.07%逐年提升至 24Q1的 0.18%。 公司合同负债阶段性消化反映下游交付顺利, 持续进行高额资本支出扩充产能,下游需求景气释放下公司供给能力有望提升。公司 24Q1期末合同负债余额为 107.26亿元,在交付节奏加快背景下维持高位或反映下游需求持续释放。 24Q1期末公司在建工程额为27.83亿元,同比增长 15.12%,持续资本投入助力公司核心交付能力提升。 23年报披露公司重要在建工程 20项,其中公司本部装备能力建设、黎明公司研制条件建设及试车台设备、航空发动机修理能力建设等已近尾声,有望在转固后提升公司整体交付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17.2/21.8/28.0亿元,同比增速为 21%/27%/28%,对应 PE 为 58/46/36X。 风险提示 1、航空发动机新的型号生产定型并开始上量交付使公司毛利率存在继续下滑的风险; 2、航发集团牵引航空发动机产业“小核心,大协作”组织架构变革进度的不确定性。
航天电器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14 45.40 -- -- 50.95 11.37%
50.56 11.37%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 年一季报,实现营收 16.14 亿元,同比减少 9.47%,实现归母净利润 2.26 亿元,同比增长 2.68%。 事件评论公司 2024Q1 收入端环比大幅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单季度业绩规模创历史新高。公司 2024Q1 营收同比减少 9.47%至 16.14 亿元,但环比大幅增长,业绩同比增长 2.68%至 2.26 亿元,环比大幅增长,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规模创历史新高。公司主要通过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实现业绩增长。 公司 2024Q1 存货余额居于高位保障短期交付需求,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持续增长保障中长期发展韧性。公司 2024Q1 期末存货余额 10.04 亿元,为 2023 年以来单季度期末存货余额次高,待下游景气上行,可迅速交付保障短期交付需求。公司固定资产以及在建工程余额居于高位,待募投项目与 2024 年底建设完成,公司中长期成长韧性将进一步增强。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0.16、 13.22、 17.0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5.4%、 30.1%、 29.2%,对应 2024 年 5 月 10 日市值, PE 分别为 21、16、 12 倍。 风险提示1、需求下达不及时;2、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10 28.65 -- -- 38.51 34.18%
38.44 34.17% -- 详细
老牌连接器厂商,混改激发新动能华丰科技是从事电连接器研制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防务装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公司已经形成了以防务业务为核心、通讯业务与工业业务并重的“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公司源自1958年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国营华丰无线电器材厂,进入21世纪,公司成为四川省首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单位,通过实施员工持股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公司为绵阳市国资委旗下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截至2023年三季报,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合计持有37.9%股份,哈勃投资持有2.95%的股份。 经营情况向好,持续投入研发费用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扩张,公司19-23年营收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4.34%,主要系下游市场景气度向好、高速背板连接器等关键产品量产所致。华丰科技19-22年归母净利润从-0.97亿元提升至0.99亿元,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分产品,公司22年通讯产品、防务产品、工业产品分别实现营收3.64亿元、4.06亿元和1.95亿元。分客户,前五大客户的营收占比较高,华为是公司最为重要客户之一。19-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为54.21%、60.82%和57.35%。 通讯、防务与工业三线开花1)通讯产品,受益于5.5G拓展。高速背板连接器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为无线基站,2024年有望成为5.5G商用元年,高速背板连接器有望受益。2)防务产品,壁垒高筑,长期向好。公司具有60余年的防务互连技术沉淀和综合优势,具有航天科工、中国电科、中国兵工等防务龙头企业的供货资格。3)工业产品,行业向上,品类持续丰富。全国城轨交通2014-2023年累计完成建设投资共计49423.50亿元。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为815.1万辆,同比增长28%。轨道交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有望推动公司工业类产品景气度加速上行。 算力需求爆发,高速线模组有望打开AI增长极1)海外:GB200集群发布,“铜连接"受关注。AI算力需求加速增长,未来5年或有较大增长空间。NVIDIA在GTC上推出了NVIDIAGB200NVL72大型集群,该集群以机架级设计连接36个GraceCPU和72个BlackwellGPU。电缆为该集群重要的通信连接方式,“铜互联”成为该集群重要的特征之一。2)国内:华为推出集群方案,公司高速线模组有望受益。海外厂商的大模型业务起步较早,国内厂商或将加大投入,国内算力需求有望持续旺盛。对标海外,华为已推出Atlas900AI集群方案,该方案有望伴随着迭代升级拓展更大市场。华丰科技已研发高速线模组,并拟投资建设高速线模组产线。该产品有望受益于集群方案,打开AI新增长极。 投资建议公司为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旗下的老牌连接器厂商,产品应用于通讯、防务和工业市场。算力需求爆发背景下,公司基于高速背板连接器技术,研发高速线模组产品。该业务有望受益于AI算力集群方案而加速成长,打开公司新增长极。预计公司24-26年营业收入为13.45亿元、21.16亿元、27.5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8亿元、2.17亿元、3.12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产能可能存在瓶颈;2、公司所处行业存在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
中航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09 34.75 -- -- 37.55 8.06%
39.60 13.96%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实现营收 40.13亿元,同比减少 24.87%,实现归母净利润 7.51亿元,同比减少 24.41%。 事件评论 需求短期波动牵引公司营收业绩有所下滑,但经营质量持续提升盈利水平稳中有升。 2024Q1受下游需求节奏波动,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24.87%至 40.1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24.41%至 7.51亿元。但公司整体经营质量持续提升,毛利率环比提升至35.55%,净利率环比大幅提升至 19.79%。 公司内部提质增效费用管理成效显著,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质量提升牵引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2024Q1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减少 42.03%至 0.73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减少 46.87%至 1.86亿元,主要系公司内部提质增效成效显著,牵引整体期间费用率同比降低。同时公司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质量提升,整体减值规模同比减少。 存货居于高位保障短期需求释放,大幅扩充产能表征发展信心。公司 2024Q1期末存货余额相较期初增加至 44.81亿元,待下游需求释放,可保障短期成长。公司 2024Q1期末在建工程余额相较期初增加至 20.34亿元,持续大额扩张表征公司中长期发展信心十足。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1.6、 52.5、 6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5%、 26%、 26%,对应 2024年 4月 26日市值, PE 分别为 17、 14、 11倍。 风险提示 1、需求下达不及时; 2、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基础数据[Tabe_BaseData] 当前股价(元) 33.92总股本(万股) 211,966流通A股/B股(万股) 206,384/0每股净资产(元) 10.16近12月最高/最低价(元) 57.44/29.66注:股价为 2024年 4月 26日收盘价市场表现对比图(近 12个月)资料来源: Wind相关研究[Tabe_Report] ·《中航光电点评:高额研发保障技术领先,坚定扩产迎接景气上行》 2024-03-1
华秦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4-26 93.32 -- -- 147.61 12.68%
105.15 12.68%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3 年年报, 23A 实现营收 9.17 亿,同比增长 36.45%;归母净利润 3.35 亿,同比增长 0.48%;扣非归母净利润 3.85 亿,同比增长 23.23%; 23Q4 实现营收 3.15 亿,同比增长30.59%,环比增长 43.32%;归母净利润 0.65 亿,同比减少 51.72%,环比减少 25.75%;扣非归母净利润 1.27 亿,同比减少 2.58%,环比增长 51.61%。公司同时发布 2024 年一季报预告, 24Q1 预计实现营收 2.48 亿,同比增长 32.57%;归母净利润 1.14 亿,同比增长 29.41%;扣非归母净利润 1.11 亿,同比增长 28.36%。 事件评论批产任务及小批试制新产品订单旺盛, 叠加业务拓展牵引营收中高速增长。 公司自 23Q1至 24Q1 连续五个季度单季度营收增速超过 30%,主要系客户主力型号批产任务持续增加,新型号小批试制新产品订单陆续增多,同时公司前期布局的航发零部件加工、声学超构材料等新业务亦逐步贡献收入。2023 年公司特种功能材料产品实现收入 8.69 亿,同比增长 41.44%,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服务收入 1,806.71 万,同比减少 68.58%(技术服务业务主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研发,因此存在较大波动性);声学超构材料及声学仪器开始产品销售,实现收入 1,518.92 万,光声检测与探测服务实现收入 300.84 万;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与制造实现收入 1,101.88 万。 受一次性股份支付费用大增及子公司建设期亏损等影响,23 年表观业绩微增。公司 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3.35 亿,同比增长 0.48%,单 Q4 业绩 0.65 亿,同比减少 51.72%。 公司全年毛利率较为稳定,受管理费用大增影响 Q4 表观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 2023 年,公司与上海瑞聚祥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图南股份等共同出资设立上海瑞华晟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瑞聚祥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出资 1200 万( 1200 万计入注册资本,即1 元/每一注册资本),其余参与方均按 20 元/每一注册资本,由此产生股份支付费用约1.88 亿。同时新设控股子公司尚在产能建设期,产生建设期亏损约 2,200 万元,亦对公司盈利产生影响。 新牌号转小批顺利、 产能建设持续推进, 叠加在手订单充足成长确定性高。 23 年 10 月,公司公告 4 个隐身牌号达到重要应用节点,进入小批试生产阶段。公司牌号储备丰富,后续有望陆续进入小批及批产阶段,带动公司营收持续增长。产能维度,公司新材料园募投项目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达 39.30%,部分设备验收转固中。订单方面,公司分别于2024 年 1 月 17 日和 30 日公告两笔批产项目大额合同,金额分别为 3.10 亿元、 3.32 亿元(均含税),合计 6.42 亿元, 23 年公司批产隐身材料大合同总金额为 8.44 亿,截至 23年年末已履约 7.05 亿,尚余 1.40 亿未履约。截至 2024 年 3 月底,母公司特种功能材料等在手订单约 8 亿。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 24-26 年业绩分为 5.2/6.7/8.7 亿,yoy+56%/29%/30%,对应当前市值的 PE 分别为 34/27/21 倍,不排除型号批产超预期而上调盈利预测的可能。 风险提示1、订单下达节奏导致收入波动的风险:公司隐身材料主要应用于先进航空发动机,需求主要来源于军机主机厂对航空发动机的采购以及航空发动机主机厂自身的排产计划。 若受国内外形势等因素影响下游需求发生波动,航空发动机主机厂对公司产品采购减少,则公司隐身材料业务收入可能减少,而由于目前隐身材料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较大,可能会导致公司总营收减少。 2、产品降价导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公司隐身材料具有较高技术附加值,因此历史毛利率较高,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及年报, 2020-2022 年公司特种功能材料产品(主要为隐身材料)的毛利率分别为 65.31%、 59.06%、 59.25%。当前军品定价机制处于关键变革期,如公司隐身材料产品定价受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发生降价,则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显著影响,导致利润增速降低。
七一二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1-08 31.33 -- -- 30.43 -2.87%
30.43 -2.87%
详细
深耕军用专网无线通信聚焦终端及系统产品,产能落地叠加激励完善成长提速公司深耕军用专网无线通信赛道,持续进行纵向一体化拓展以提高配套价值量、提升配套级别,产品形态包括终端及系统产品,目前是航空及地面领域的主导供应商。公司作为军事通信细分赛道的主机厂,承担总装交付职能,产业链议价能力强,软件设计波形研发为公司核心能力。 公司多年保持高研发投入,每年在产品研制升级、项目中标等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保障中长期可持续成长,IPO募投项目均在2022年底前达到可使用状态,产能落地有助于迎接景气上行,同时公司通过项目跟投持续完善激励机制,活力增强效率提升保障高质量发展。 美军年均投入百亿美元以上升级迭代通信系统,逐步重视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C4ISR作为美国军事通信系统标杆性产品,是指挥自动化的技术实现,辅助指挥人员实现科学决策保障指挥机构对部队和武器系统实施高效指挥,美军在此基础上持续进行迭代升级,截至目前已经升级到第六代数字现代化战略(DMS),着重加强了对于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网络安全防护、量子计算、物联网、5G通信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牵引美军通信系统由单一走向联合与一体化,向着安全与共享的方向不断发展。美国国防部也持续加大对于军事通信系统的投入力度,近年年度实际投入均超过百亿美元,保障其技术领先优势。 长久期积淀覆盖全频全军,不同军种及波段间技术不可复制性构筑坚实护城河公司核心能力体现在全兵种以及全波段覆盖,不同兵种间通信需求差异以及不同波段间技术的不可复制性所构筑坚实护城河。以短波通信、卫星通信、散射通信为例,短波通信优势在于战时能够快速重建、局限性在于频带窄容量小以及易受电磁干扰,主要通过地波或天波传输;卫星通信优势在于覆盖全球、局限性在于易受自然环境以及地面微波中继等信号干扰,主要通过卫星与地面直接信号传输;散射通信优势在于适用于复杂地形、局限性在于传输消耗较大及信号衰落较严重,主要通过对流层反射传输,不同波段的技术不可复制性构筑坚实壁垒。 战场复杂度提升牵引融合通信需求凸显,依托卡位优势引领网链融合乘势而起不同军种间通信体制不会统一,但实际战场需要多兵种协同作战,数据链作为多维战场环境下保障各军兵种间实时信息互联的核心手段应运而生。美军在数据链前期开发时未明确协同作战需求,导致前期数据链均为单一兵种内部专用数据链,但Link-16开启了海陆空三军协同数据链新纪元,其与Link-22和VMF构成一体化的J系列数据链,是七一二目前数据链产品主要对标对象。七一二在指控链方面积淀深厚,2023上半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中标联合通用型数据链舰载设备,同时了中标综合数据链背负及车载终端、某平台协同数据链终端。 盈利预测与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分析预测,公司23/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8.5/11.0/14.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30%/30%,对应PE分别为28、22和17倍。 风险提示1、十四五中后期各军兵种通信终端及系统订单下达节奏以及规模的不确定性;2、公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成本管控力度推进降本增效进度的不确定性;3、受下游需求或公司生产经营波动,导致盈利预测不成立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铂力特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2-22 108.10 -- -- 116.42 7.70%
116.42 7.70%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公告定增募资完成,共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3204.8万股,发行价格为 94.50元/股,募资总额为 30.3亿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共计 30.1亿元,发行股份限售期为 6个月。 本次定增主要用于“金属增材制造大规模智能生产基地项目”建设(预计投资额 25.1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生产基地项目包含打印产品机时扩产与原材料扩产两部分。 事件评论 公司营收快速增长,扩产必要性强。2017-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由 2.20亿元提升至 9.18亿元, CAGR 达 33.1%,保持较快增速。公司前次募投项目金属 3D 打印粉末生产线自2020H2陆续开始投入使用,虽然受到技改、原材料供应受限等因素影响,但 2020年以来原材料的产能利用率依然始终保持在 85%以上。此外,公司早期业务及前次募投项目的金属 3D 打印定制化产品产能较小且主要为中小型金属 3D 打印设备所提供的产能,随着公司营收规模快速增长、规模化生产及大尺寸零部件生产需求逐步释放,公司产能不能满足未来公司跟研型号定型批产后金属 3D 打印定制化产品的产能需求,扩产必要性强。 公司通过募投+自投+定增方式持续扩产,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支撑。2021年公司 IPO 募投项目正式投产,根据公司公告,投产后公司的产能包含 400吨/年金属 3D 打印原材料、400台金属 3D 打印设备以及 150.12万小时金属 3D 打印定制化产品机时。 2022年公司公告自投“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预计扩产 1000台打印设备, 2023年公告定增项目,预计扩产 160.4万小时金属 3D 打印定制化产品机时及 800吨/年金属 3D 打印原材料。根据公司公告, 2023年定增募投项目预计远期实现产值达到约 24亿元,远超公司当前产能;目前两期扩产项目均在持续推进,建设期预计均为两年,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非民用领域有望延续快速增长水平,民用领域有望提速渗透。 非民用领域,公司创始团队产业背景雄厚,叠加公司的领先技术与全产业链布局,有望延续快速增长水平。民用领域,随着技术成熟、降本增效持续推进,渗透率不断提升。今年以来金属 3D 打印首次突破 3C应用领域,多家下游厂商开启 3D 打印技术储备,有望在未来持续放量,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率先受益且受益更多。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26亿元、 4.41亿元、 6.41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81倍、 41倍、 28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应用领域拓展不及预期; 2、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铂力特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2-07 104.63 -- -- 119.36 14.08%
119.36 14.08%
详细
铂力特:国内金属3D打印龙头公司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金属3D打印产业生态链,整体实力在国内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17-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且公司毛利率始终维持40%+,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受业务开拓及股权激励费用等原因,公司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随着公司费控加强及股权激励摊销影响缩减,有望直接驱动业绩提升。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折生阳与薛蕾均具备西工大背景,折生阳先生自2017年起同时兼任华秦科技董事长;董事黄卫东先生与雷开贵先生均为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层雄厚产业背景在公司技术进步、下游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提供有效助力,驱动公司在产业发展初期构建完善布局并成为行业龙头。 3D打印:颠覆传统工业体系,行业需求持续扩容3D打印颠覆传统精密加工方式,在缩短新品研发周期、成形更为精密复杂结构等方面具备巨大优势。全球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达152亿美元;我国起步较晚但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达208亿元。增材制造下游应用涵盖了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诸多高端领域,随着高端应用场景拓展,下游增材制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需求扩容与结构升级又进一步驱动技术升级。我国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龙头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营收规模实现较好增速并持续扩充产能,未来发展可期。 突破3C应用领域,3D打印有望迎来“1-100”时代荣耀MagicV2搭载91%金属结构铰链,升级自研盾构强度的钢材,首次采用航天的钛合金3D打印工艺,支持40万次折叠。此外,包括路透社在内的众多报道表明,苹果公司目前正在测试用于批量生产AppleWatchSeries9表壳的粘结剂喷射金属3D打印技术,该公司的另一款智能手表AppleWatchUltra的数字表冠、侧按钮和一些其他操作按钮使用钛合金粉末床激光熔融金属3D打印生产。3C应用领域市场空间庞大,钛合金的渗透有利于金属3D打印优势凸显,3D打印发展有望迎来“1-100”时代。 全产业链布局优势突出,民用领域有望开启新增长极公司在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布局,业务涵盖原材料、设备及打印产品,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公司粉末、设备和打印服务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公司通过募投+自投+定增方式持续扩产,远期产值相较于公司2022年收入而言提升幅度足够大,为公司长期快速发展提供支撑。随着金属3D打印技术在民用领域的普及,降本增效成为发展重心,公司从设备核心零部件配置、软件配套、粉末循环方案等多角度持续发力,已取得显著效果,民用领域渗透节奏有望提速,进而拓展金属3D打印市场空间。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6亿元、4.41亿元、6.41亿元,对应PE分别为75倍、38倍、2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应用领域拓展不及预期;2、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3、盈利预测假设不成立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2-05 27.60 -- -- 29.97 8.59%
37.88 37.25%
详细
公司公告 2023 年三季报,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96.53 亿元,同比+28.8%;归母净利润 25.61 亿元,同比+7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8 亿元,同比亏损。 按此计算, 23Q3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91.28 亿元,同比+31.0%;归母净利润 20.08 亿元,同比+5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1 亿元,同比亏损。 事件评论 经营改善,接单及交付表现较好。此前公司订单高增,三季度持续交付。经营现金流方面,2023 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净流入 104.9 亿元,同比 2022 年的-47.8 亿元大幅改善;单 Q3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净流入 56.6 亿元( 22Q3 为-29.2 亿元),同比明显改善;主要系公司船舶订单交付同比增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大幅增长。 订单端,今年上半年公司造船业务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 88 艘/619.1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61.49%;修船业务承接修船 179 艘/11.45 亿元,合同金额完成年计划的 65.43%。截至 2023Q3 末,公司存货达 371.4 亿,环比 Q2 末提升 9.5%;合同负债达 637.44 亿,环比 Q2 提升 13.1%,反映出公司在手订单和新增订单向好。 盈利能力环比提升。 23Q3 公司继续完工交付船舶,随着备货周期内钢材价格下降,材料采购成本降低,毛利率环比改善,单 Q3 公司毛利率达 16.53%。此外,前三季度处置外高桥造船有关海工平台资产产生收益 25.21 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处置资产 19.87 亿元;前三季度公司收到政府补助 4.19 亿元;单 Q3 政府补助 2.01 亿元,均增厚公司利润。 23Q3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 0.6pct/2.6pct/3.4pct,期间费用率继续改善,随着期间费用率的下降,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23Q3 公司销售净利率达 10.49%。 周期上行趋势不变,盈利中枢有望持续向上。今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至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达 878 点,创近十年来新高。当前船厂在手订单充足,排产较为饱满,后续订单将持续交付。此外,转型升级背景下船舶订单结构持续改善,优质订单交付+原材料价格减压,行业利润有望持续上行。公司作为全球造船龙头,有望充分受益行业发展,并凭借自身在规模、技术等方面的壁垒实现更大的业绩弹性。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 2023-2024 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30.32 亿元及 68.94亿元, 2023-2024 年对应 PE 分别为 41 倍及 1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接订单价格弹性不及预期。供需缺口叠加高附加值船型订单占比提升背景下,我们预计公司新接订单价格有望持续上行,从而带动业绩增长;而如果新接订单价格弹性不及预期,将直接影响未来几年公司交付船舶的价格,从而对公司未来的收入与利润造成不利影响。 2、大宗商品降价情况不及预期。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由于钢材在船舶造修成本中占据一定比重,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有望驱动利润上行,但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仍在波动,若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或下行幅度有限,将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3-11-22 23.23 -- -- 22.93 -1.29%
22.98 -1.08%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23Q1-3 实现营收 36.23 亿,同比增长 7.69%;归母净利润 8.44 亿,同比增长 25.84%;扣非归母净利润 8.01 亿,同比增长 22.04%。其中, 23Q3 实现营收 12.1亿,同比增长 13.67%,环比增长 4.28%;归母净利润 2.93 亿,同比增长 50.06%,环比增长35.07%;扣非归母净利润 2.6 亿,同比增长 39.9%,环比增长 20.65%。 事件评论需求不明朗及降价影响下新材料主业仍实现稳健增长,且单三季度同比提速明显。公司单Q3 营收同比增长 13.67%,环比增长 4.28%,为近三年首次在三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其中,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收入 11.79 亿,同比增长 12.08%,环比增长 4.25%,在中调及降价影响下依然实现中速增长且边际提速明显,反映公司卡位复材中游产业地位所带来的经营韧性;机床装备业务实现收入 0.18 亿,同比增长 43.69%,环比减少 0.24%,主要系专用装备及航空零部件加工业务增长所致。 主业成本管控叠加装备业务减亏助推盈利能力改善, 业绩增长显著快于收入端。 公司单Q3 业绩增速显著高于营收,主要系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单 Q3 销售毛利率为 36.95%,同比提升 5.13pcts,环比提升 2.31pcts,牵引销售净利率为 24.72%,同比提升 6.47pcts,环比提升 5.93pcts。当前公司预浸料产品处于新老牌号交替及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的过程中,产品结构变化及成本管控牵引毛利率持续提升。此外,公司机床装备业务受益业务结构变化与冗余人员成本减少,前三季度同比减亏 986 万,亦带动盈利能力增强。 考虑到历史目标完成度高叠加考核机制优化, 四季度仍有较高业绩释放潜力。 公司 23 年营收指引为 49 亿,利润总额指引 11.76 亿,前三季度营收完成度为 73.94%,利润总额完成度为 84.52%。历史上公司经营目标完成度较高,叠加新考核机制下管理层绩效年薪与年度经营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因此经营目标置信度高。假设公司完成全年目标,则 Q4需实现营收 12.78 亿(YoY+18.11%),实现利润总额 1.82 亿(YoY+75.00%)。 先进预浸料生产厂房等扩产项目稳步推进,提升交付能力夯实长期增长动能。 2023Q3 末公司在建工程余额为 1.98 亿,较年初增加 4,612 万,同比增长 47.05%,主要系子公司航空工业复材建设先进预浸料生产厂房支出增加所致。 2022 年,公司先进航空预浸料生产能力提升建设项目顺利开工,新建先进预浸料生产厂房及多条预浸料自动化生产线,截至 2023H1,先进预浸料生产厂房项目建设进度为 29%。该项目投产后公司交付能力将显著增强,支撑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实现。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的归母净利润为 10.15/13.66/17.43 亿元,同比增长 33%/35%/28%,对应 PE 分别是 31x/23x/18x,随公司内部治理理顺不排除上调盈利预测的可能。 风险提示1、下游主机厂型号列装交付进程不及预期:公司整体销售模式以“以销定产”为主,下游主机厂型号列装交付的进度如果不及预期或对其整体的订单构成一定影响。 2、公司项目投产进度和订单获取不及预期:公司募投项目投产因客观原因有一定延期,后续项目的投产进度同样可能因为不可控力产生一定的延期影响产能释放
三角防务 航空运输行业 2023-11-14 28.50 -- -- 29.85 4.74%
29.85 4.74%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23Q1-Q3 实现营收 19.48 亿,同比增长 33.18%;归母净利润 6.16亿,同比增长 31.49%;扣非归母净利润 5.77 亿,同比增长 24.89%。 23Q3 单季度实现营收6.74 亿,同比增长 22.36%,环比增长 9.57%;归母净利润 1.95 亿,同比增长 16.59%,环比减少 3.6%;扣非归母净利润 1.63 亿,同比减少 0.83%,环比减少 17.15%。 事件评论高研发投入、税收政策和减值损失影响表观数据,公司实际业绩或优于报表显示。单三季度税金及附加为 835 万元,环比增长 31.3%,研发费用为 2183 万元,环比增长 70.6%,信用减值损失 3066 万元,环比增长 39.2%,均创单季度新高。公司通过型号拓展覆盖多个产品,同时立足模锻业务向下游机加环节延伸增强抗风险能力,保证收入和利润整体维持稳健增长,信用减值后续存在冲回可能,持续研发投入牵引公司长期发展。 或受交付产品结构变化,公司毛利率单季度呈现波动,在股权摊销压力下,期间费用率保持低位或反映公司高效经营。 23Q1-Q3 销售毛利率为 42.9%,同比降低 2.17pcts,环比降低 3.37pcts;期间费用率为 2%,同比降低 2.05pcts,环比提升 0.16pcts;销售净利率为 31.63%,同比降低 0.41pcts,环比降低 1.41pcts。当前超大尺寸模锻产能仍处稀缺状态,核心壁垒下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公司承担股权激励费用下期间费用率维持低位。 预付款项快速增长叠加存货规模降低,或反映下游交付节奏加快背景下公司积极备产。23年 Q3 末公司存货 8.48 亿元,相比二季度末下降 1.77 亿元。同时三季度末公司预付款项为 1052 万元,同比增长 115%,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 8.73 亿元,同比增长61.4%,或反映下游需求回暖背景下公司正在积极备产。 公司在建工程持续提升,横向拓展覆盖多类型产品,纵向延伸机加业务,明后年有望产能释放兑现业绩高增长。公司在建工程科目持续提升, 22 年末为 1.85 亿元, 23 年二季度末为 2.83 亿元,三季度末为 3.39 亿元。在建工程的逐渐转固带来产能释放,三季度末公司固定资产 8.21 亿元,相比 22 年末增加 0.89 亿元,资本开支持续投入下预计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布局项目正在落地,其中中小模锻已开始贡献产能,机加项目、精锻叶片项目或于明年开始贡献部分产能。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下公司与商飞有望形成稳定配套格局。10 月 11 日,公司在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大飞机园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三角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名)作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航空数字化集成中心项目”的实施主体,开展包括但不限于大飞机配套零件加工业务和国产大飞机部段装配业务,有利于公司扩大业务领域和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 公司 23/24/25 年归母净利预计为 8.56/11.55/14.99 亿元,同比增速为 37%/35%/30%,对应 PE 为 18、 13、 10 倍,建议关注配置机会。 风险提示1、下游主机厂型号列装交付进程不及预期:公司整体销售模式以“以销定产”为主,下游主机厂型号列装交付的进度如果不及预期或对其整体的订单构成一定影响。 2、公司项目投产进度和订单获取不及预期:公司募投项目投产因客观原因有一定延期,后续项目的投产进度同样可能因为不可控力产生一定的延期影响产能释放。
中航机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20 17.78 -- -- 18.32 3.04%
18.32 3.04%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11.86亿元,同比提升 13.69%,实现归母净利润8.72亿元,同比提升 9.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95亿元,同比提升 1.11%,整体业绩不及预期。 事件评论 圆满完成防务核心主业交付任务,降本提效成果初现。2022年公司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各项防务产品交付任务,航空产品营收 98.43亿,yoy+13.80%,非航空防务产品营收 5.42亿,yoy+20.5%。公司保障交付同时着力提升生产效能,稳定高质柔性生产体系基本形成,牵引盈利能力改善。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31.54%,为近五年最高值,同比提升 2.45pcts,单 Q4毛利率 35.84%,为近 23个季度最高值,同比提升 6.53pcts。 剔除研发投入及减值损失高增影响,实际业绩表现更佳。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yoy+44.04%,研发费用率达 10.65%,同比提升 2.24pcts。高研发投入短期对业绩有一定压力,但放眼未来有助于公司打造世界级专业化航电平台。此外,受回款减少影响,2022年公司基于审慎性原则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1.49亿,同比增加 1.54亿,占利润总额比重达 16.07%。该部分损失待未来回款完成后可转回,可创造额外利润弹性。 吸收合并稳健推进,专业化整合打造世界一流机载平台。2022年公司换股吸并中航机电项目工作稳步推进,12月 21日,吸并项目通过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公司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后将实现航空电子系统和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而随着公司持续拓展产业链布局,坚持高效规范地开展市场化激励手段,未来将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国机载上市平台。 盈 利 预 测 与 估 值 : 维 持 买 入 评 级 。 预 计 公 司 2023-2025年 归 母 净 利 润 为10.01/11.88/13.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5%/19%/17%,对应估值分别为 34x/28x/24x,关注公司后续吸收换股完毕后的整体表现。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