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导智能
|
机械行业
|
2024-11-13
|
25.20
|
--
|
--
|
28.16
|
11.75% |
|
28.16
|
11.75% |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91.12亿元,同比-30.90%,归母净利润6.08亿元,同比-73.81%,其中2024Q3营收33.59亿元,同比-44.93%,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86.71%。 事件评论验收放缓致营收下滑,三季度毛利率同环比改善。因下游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市场需求放缓,公司去年以来订单承压,同时锂电设备验收节奏放缓,导致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下滑。毛利率端,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36.42%,同比略有下降,但2024Q3毛利率36.63%,同环比均略有提升,整体维持在35%以上的高水平,显示出即使在行业下行期,公司的行业地位、议价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仍然优秀。 减值计提环比收窄,三季度恢复盈利。在行业下行期,由于订单验收放缓、客户回款周期拉长,锂电设备行业普遍面临存货、应收账款计提风险。公司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计提0.68亿元,同比2023年前三季度有所收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5.33亿元,同比2023年前三季度扩大较多,但2024Q3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计提0.14亿元,信用减值损失计提2.04亿元,环比2024Q2均有所收窄,显示公司减值计提情况正在逐步改善。因营收下滑,而各项费用相对刚性,因此整体费用率上升明显,导致2024Q3净利率同比大幅下滑,但相较2024Q2亏损的情况,三季度转为盈利,同样显示公司经营情况正逐步好转。 海外业务持续拓展。近年来,公司持续拓展海外优质客户,并积极配合国内头部客户的出海战略,持续优化全球网络和资源配置。公司在德国建设并启用首个欧洲物流中心仓,通过欧洲物流中心仓配备的先进技术及全球化服务体系,为欧洲客户带来“更短交货时间、更快运输效率”的一流服务体验;与法国Tiamat公司达成了钠离子电池相关方面的合作;与美国ABF签署全球战略合作提供总目标为20GWh的锂电池智慧产线;助力了澳大利亚Fortescue首个氢能自动化电解槽工厂成功投产。 持续贯彻平台化战略布局。公司深度布局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陆续推出SMBB超高速串焊机、量产型0BB串焊机、XBC串焊机等创新光伏组件串焊设备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以及PEM电解槽制氢整线装备、氢燃料电池整线装备和测试平台系统等高端氢能装备。公司持续提高非锂电业务占比,平台化战略逐渐兑现。 当前锂电设备行业正处于筑底期,公司财务表现短期承压,但公司出海顺利,海外订单持续增长,同时国内需求在经历两年下滑后,有望于2025年开始逐步修复。预计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20.5亿元,对应PE分别为25、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扩产不及预期风险;2、规模扩张引发的管理风险。
|
|
|
汇川技术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0-25
|
56.25
|
--
|
--
|
65.47
|
16.39% |
|
65.47
|
16.39% |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三季报预告,公司预计2024前三季度营收241.45-261.58亿元,同比+20%~30%;归母净利润31.87-35.19亿元,同比-4%~+6%;扣非归母净利润30.46-31.98亿元,同比+0%~5%。 单季度来看,预计24Q3营收88.2-95.9亿元,同比+15%~25%;归母净利润11.8-13.0亿元,同比-5%~+5%;扣非净利润10.0-11.3亿元,同比-15%~-4%。按中值计算,预计24Q3营收92.0亿元,同比+20%;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持平;扣非净利润10.7亿元,同比-9.5%。 事件评论:政策预期强化,制造业景气有望逐步改善。通用制造业方面,24Q3制造业PMI均处于收缩区间,反映整体需求仍然较弱,但9月制造业PMI为49.8%,边际有所改善。而受到需求较平淡、自然灾害叠加基数效应影响,当前工企盈利承压,国家明确强调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出一揽子政策,包括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多个方面,有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持续开展,制造业景气有望逐步改善。 新能源车业务高增,带动收入端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公司公告,24Q3通用自动化受光伏锂电需求下滑及制造业整体需求疲软影响,收入同比略降;新能源汽车业务受益于新能源车行业渗透率提升及客户定点车型放量,收入同比快速增长;智慧电梯业务受地产交付影响,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归母净利润率环比较稳,费用调控持续见效。按中值计算,公司Q3归母净利润率约13.5%,环比持平,同比下降2.7pct,产品结构变化预计仍为主要影响因素。费用端,公司24Q3继续对费用进行总体调控,研发、销售、管理费用率均同比有所下降。此外,Q3公司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增加(子公司搬迁确认房产处置收益),但所得税费用同比增加。 战略业务持续布局,通用业务有望筑底回升。回顾过去:1)公司在工控核心产品市场中优势凸显,24Q2公司低压变频器、交流伺服、小型PLC国内市占率已分别达21.4%、30.3%、15.1%,排名国内市场1/1/2,其中低压变频器市占率已超过ABB、西门子,小型PLC仅次于西门子;2)培育的新能源车等产品已开始放量,24H1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控国内市占率达11%,排名国内第2(仅次于比亚迪),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1;电驱总成、电机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分别约为5.9%、4.7%,排名第4、5。往后看,公司订单结构中的光伏锂电基数有望逐步下降,整体需求或逐步修复。此外,公司24Q3继续加大国际化、能源管理、数字化等战略业务投入,静待新业务放量。 维持“买入”评级。重点关注公司市占率提升、拓品类及海外市场拓展的节奏,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9.8、60.6、76.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1、26、20倍。 风险提示:1、制造业景气度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2、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奥普特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9-11
|
46.35
|
--
|
--
|
74.21
|
60.11% |
|
89.36
|
92.79% |
|
详细
事件描述2024H1公司实现收入5.22亿元,同比-15.65%;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34.73%;扣非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38.72%。 单季度来看,公司Q2收入2.96亿元,同比-19.82%;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48.12%;扣非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51.70%。 事件评论3C修复不及预期,锂电下滑明显,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受下游需求不振及下游客户资本开支羸弱的影响,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相对承压。分下游来看,24H1公司3C、锂电行业收入分别为3.54亿元、1.1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45%和37.37%。3C下滑预计主要系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终端大客户的新一代产品变化较小以及对机器视觉的需求有所减弱。锂电下滑主要系行业受扩产周期波动影响,行业需求持续低迷。 人员持续扩张,销售与研发费用率增幅较大。24H1毛利率66.01%,同比约-1.3pct;24Q2毛利率65.38%,同比-2.55pct。24Q2公司净利率水平同比下降10.35pct,主要系期间费用率同比增长10.4pct。具体来看,24Q2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4.38pct、+0.39pct、+4.87pct。其中销售与研发费用率增长较为明显,预计产品线扩充、海外加大投入、人员增加等因素都有一定影响。截止2024H1,公司研发人员857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0.91%。 产品矩阵基本成型,自给率持续提高。截至24H1,公司已完成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的全产品线布局,在传统视觉部件产品基础上,公司同时拓展了智能读码器、3D传感器、一键测量传感器等视觉传感器产品。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客户对公司自产的相机等高价值产品的认可度持续提升,相关产品的自产率显著提升。 深度学习(工业AI)+出海布局持续完善。1)在深度学习方面,公司推出了云版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平台,该平台是公司深度学习软件平台DeepVision3核心功能在云端的一次全面升级与革新。同时,云版深度学习平台与公司智能软件平台Smart3软件的深度集成,进一步降低了AI技术的使用门槛。2)在出海布局方面,公司为配合下游客户的出海战略,在上半年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设立了越南公司,加大印度办事处的资源投入。 目前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员工数量已达107名,为当地客户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支持。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1、2.8、3.7亿元,对应PE为27、21、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中联重科
|
机械行业
|
2024-09-06
|
6.04
|
--
|
--
|
8.33
|
37.91% |
|
8.33
|
37.91%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24H1实现营收245.35亿元,同比+1.91%;实现归母净利润22.88亿元,同比+12.1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80亿元,同比-12.35%。24Q2公司实现营收127.62亿元,同比-6.50%;实现归母净利润13.72亿元,同比+11.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02亿元,同比-32.29%。 事件评论境外收入延续高增,区域结构优化。24H1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91%,其中境内收入同比-20.48%,或主要受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行业下滑拖累影响;境外收入同比+43.90%,境外收入占比达49.10%,同比+14.32pct,公司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分区域看,拉美、非洲、印度等发展中地区或增速较高,欧盟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区域或取得市场突破,原境外收入主要贡献区域中东、中亚、东南亚合计收入占比降至36%,公司境外区域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海外多元化发展。 新兴产业板块高速增长,持续贡献新增长极。24H1公司土方机械收入同比+19.89%,占总收入比例达14.33%,同比+2.15pct,其中国内中大挖市场份额居行业前列,海外销售或高速增长;高空机械收入同比+17.75%,收入占比提升2.17pct至16.12%,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以上,欧美市场高端销售或快速增长;农业机械收入同比+112.51%,收入占比9.55%,同比+4.97pct,行业地位居前,拖拉机销量实现快速增长;矿山机械收入预计上半年在低基数和拓展加强背景下同样实现高增。 毛利率持续提升,股份支付费用短期影响净利率。24H1公司毛利率提升+0.42pct至28.31%,应主要受益于国际化收入占比提升及降本增效持续推进。24H1公司境外毛利率同比+0.35pct至32.13%,高于国内7.5pct,同时境外营收占比提升14.32pct,带动综合毛利率上行。分产品看,上半年起重机械/土方机械/高空机械/农业机械毛利率均实现提升,同比分别+2.58pct/+2.08pct/+1.05pct/+5.09pct。利润端来看,24H1公司归母净利同比+12.15%,扣非同比-12.35%,由于上半年公司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导致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加回后归母及扣非净利增速或更高,同时,汇兑损失或也在一定程度对业绩有所影响。 此外,2024H1公司产生资产处置收益6.4亿元,对业绩带来增量贡献。 当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筑底企稳,公司传统板块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内销有望降幅逐步收窄,叠加新兴产业持续贡献增量,下半年公司国内收入增速有望边际改善。海外来看,伴随公司全球化布局逐渐完善,“端对端、数字化、本地化”的海外业务直销体系持续深化,公司境外收入有望持续高增。业务结构、区域结构持续优化,叠加降本提效持续推进,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预计2024-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2.54亿、58.5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倍、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新兴板块业绩增量不及预期;2、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
|
|
巨星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7-09
|
24.83
|
--
|
--
|
28.13
|
12.30% |
|
34.49
|
38.90% |
|
详细
巨星科技发布 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0.91-11.78亿元,同比增长 25%-3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33-12.24亿元,同比增长 25%-35%。按中值计算, Q2归母净利润同比+26.4%( 18.8%-34.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20.2%( 12.9%-27.5%)。 事件评论 收入延续 Q1以来较为景气的上行趋势。一方面,电动工具+存储箱柜贡献增量。2023年,受下游客户主动降库存影响,存储箱柜产品 ODM 业务销量同比大幅下滑,但欧洲 Lista公司凭借品牌溢价并积极发展新产品新市场继续保持稳定。 2024年,美国客户库存去化接近尾声,公司存储箱柜产品 ODM 业务明显修复。 2024年上半年,公司还推出了包括特种箱柜等在内的大量新品,使得终端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电动工具方面,巨星科技公告取得来自美国某大型零售业公司的采购确认,采购标的为20V 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和相关零配件,采购范围为北美数千家门店的未来三年全部该系列电动工具和零配件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预计订单金额为每年不少于 3000万美元,其中预计 2024年相关产品收入不超过 4000万美元。 另一方面,随着欧美通胀缓解,终端市场工具需求有所复苏;随着商超主动去库进入尾声,订单也有所修复。 2024年 5月美国 CPI 同环比双双超预期走低,同比降至 3.3%,环比归零。剔除掉能源和食品后,核心 CPI 同比、环比涨幅同样表现好于预期,分别降至 3.4%、0.2%。下游客户基本结束了主动去库存,整体订单恢复匹配终端市场需求。 后续看好降息落地带动工具需求回暖。 5月美国整体通胀、核心通胀继续回落,鼓舞了市场的降息信心。美国成屋销量降幅缩窄,但整体销量水平仍然较低, 2024年 5月美国成屋销量同比-2.8%,前值-1.9%;环比下滑 0.7%,基本稳定在前月附近。成屋库存改善明显,但成屋周转恢复仍要等待降息下达。2024年 5月美国可供销售的成屋套数同比+19%,成屋可供销售月数进一步回升至 3.6月。手工具与电动工具产品与北美成屋销售相关性较高,若成屋周转回升,有望带动工具需求回暖。 东南亚厂房投产,盈利能力继续提升。 2018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巨星开始进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拓展和整合。 2019年 5月美方将对 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 10%上调至 25%,巨星绝大多数对美出口产品均在列,巨星持续进行越南、柬埔寨、泰国三大东南亚制造基地的建设工作,以最大程度降低经营风险。公司海外产能持续爬坡,东南亚出货占比提高,毛利率呈提升趋势,Q2营业利润有较好增长。 预计 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2.33、 27.21、 32.37亿元,对应 PE 14x/12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汇率、运费、原材料波动风险; 2、贸易摩擦,关税上行风险; 3、子公司业务开展不及预期风险。
|
|
|
中国船舶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6-19
|
38.15
|
--
|
--
|
42.51
|
10.85% |
|
43.44
|
13.87% |
|
详细
船舶行业景气周期向上趋势明确, 更新+环保带动主力船型复苏2020 年后船舶行业复苏进入快速上行期,替换需求逐步显现,未来 10 年交付价值量 CAGR有望达 10%以上,叠加环保政策对新能源船型的需求,集装箱船、气体船结构性景气周期后,油轮、散货船有望继续放量。截至 24 年 4 月 VLCC 船在手订单 48 艘, MR 船在手订单 211艘,均高于 2023 年全年水平。虽然供给收缩推动集中度抬升,短期内扩建产能难度较高,但在产能强约束、景气上行背景下价格端强势表现有望持续,船价仍有上涨空间。如新签 VLCC价格已经涨至约 1.3 亿美金,新船价格仍在持续提升。 中国造船业全球竞争力提升,本轮周期盈利中枢有望超越历史随着 21 年开始全球造船行业景气上行趋势明确,船价上行等贡献营收增量, 2023 年和 24Q1船舶板块营收加速增长;受益于规模化效应叠加成本管控等,扣非净利润显著改善。供给端来看全球订单向头部船厂集中趋势明显,截至 2024 年 5 月在手订单 CR5 为 53%, CR10 为69%,中国手持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 5 月继续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中国造船交付占比约 55%。造船行业成本发生和收入确认时间错位,且产能强约束背景下的船价仍有继续上涨空间,同时受产业政策+海运贸易发展+成本优势等因素影响,中国造船在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我国在高附加值船型领域的份额增加,全球船型中新燃料船型占比提升,共同驱动船舶板块盈利能力上限有望超越上一轮周期高点。 中国船舶与大周期向上共振,占据领先地位优势明显中国船舶扣非归母净利润在 24 年 Q1 扭亏为盈, 2023 年年报和 2024 年 1 季报显示盈利拐点已经出现,后续随着订单进入集中交付期,盈利能力有望逐季改善。公司作为全球造船龙头,2023 年紧抓市场,在船价上涨大背景下承接各项业务订单均有较大幅增长,公司全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 128 艘,交付民品船舶 81 艘,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 122.8%,承接修船 299 艘,目前公司手持订单及新承接订单交船排期已至 2028 年。近年来受环保政策驱动+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全球船型结构向大型化、高端化、双燃料船型等方向发展趋势明显。中国船舶凭借其研发优势、人才优势、产品结构优势,在高端化船型方面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带动盈利端有较大改善空间。公司作为船舶集团旗下核心军民品船上市平台,有望受益于后期资产整合。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5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57.1 亿元和 94.9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0、 18 倍, 维持“买入”评级,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1、新接订单价格弹性不及预期;2、大宗商品降价情况不及预期
|
|
|
中微公司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5-30
|
129.17
|
--
|
--
|
152.58
|
18.12% |
|
162.45
|
25.76% |
|
详细
事件描述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05 亿元,同比+31.23%,实现归母净利润 2.49 亿元,同比-9.5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63 亿元,同比+15.40%。 事件评论 刻蚀设备销售收入增长带动整体营收增长。公司的刻蚀设备在国内外持续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针对先进逻辑和存储器件制造中关键刻蚀工艺的高端产品新增付运量显著提升。 2024Q1 刻蚀设备实现收入 13.35 亿元,同比增长约 64.05%,刻蚀设备收入占比由上年同期的 66.55%提升至本期的 83.20%。 MOCVD 设备受终端市场波动影响, 2024Q1MOCVD 设备收入约 0.38 亿元,同比下降约 77.28%。由于半导体下游客户的产能利用率波动影响,本期备品备件及服务收入约 2.32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 4.38%。 非经常性损益亏损,主要系持有股票价值变动影响。 2024Q1 非经常性损益为亏损 0.1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盈利 0.48 亿元减少约 0.61 亿元。非经常性损益的变动主要系:( 1)由于 2024Q1 二级市场股价下跌,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权投资本期公允价值减少约 0.41 亿元;( 2)本期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收益为 0.14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0.37 亿元减少约 0.23 亿元。 存货增长,系订单增长、生产量增加,公司采购原材料增加所致。此外生产机台及向客户付运机台增加,也导致存货余额中发出商品部分增长。以上存货变动有望支撑公司长期成长。 2024Q1 公司刻蚀设备产量显著提升,截至 2024Q1 末公司发出商品余额 19.23 亿元,较期初余额的 8.68 亿元增长 10.55 亿元。 刻蚀设备持续投入研发,在先进芯片制造中竞争力突出。公司投入先进芯片制造技术中关键刻蚀设备的研发和验证,目前针对逻辑和存储芯片制造中最关键刻蚀工艺的多款设备已经在客户产线上展开验证。晶圆边缘 Bevel 刻蚀设备完成开发,即将进入客户验证,公司的 TSV 硅通孔刻蚀设备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先进封装和 MEMS 器件生产。 通过自研+投资形成平台化布局,薄膜设备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公司目前已有多款设备产品进入市场,其中部分设备已获得重复性订单,其他多个关键薄膜沉积设备研发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公司钨系列薄膜沉积产品可覆盖存储器件所有钨应用,并已完成多家逻辑和存储客户对 CVD/HAR/ALD W 钨设备的验证,取得了客户订单。公司近期已规划多款 CVD和 ALD 设备,增加薄膜设备的覆盖率,进一步拓展市场。 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0.17/26.01/32.82 亿元,对应 PE 41/32/2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限制政策进一步加剧风险;2、半导体制造端景气度恢复不及预期风险;3、公司刻蚀设备新工艺验证进度不达预期风险
|
|
|
中国通号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05-22
|
5.65
|
--
|
--
|
6.07
|
4.48% |
|
6.32
|
11.86%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4Q1实现营收65.47亿元,同比下降12.74%;归母净利润6.04亿元,同比下降10.84%;扣非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10.29%。 事件评论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4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7.41%,同比提升4.73pcts,环比提升0.81pcts;销售净利率为10.95%,同比提升0.58pcts,环比提升2.36pcts。公司营收主要来自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和工程总承包两个部分,近年来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毛利率稳定在26%-30%之间,工程总承包毛利率在10%左右,随着低毛利的工程总承包业务收缩,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铁路市场订单释放,创近五年同期新高。24Q1公司铁路领域新签合同额39.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3%,铁路领域订单绝对额创近五年来一季度新高,陑路环节订单开始释放。后续伴随着设备更新需求,信号系统整陑替换订单将进一步释放。 更新替换需求逐步增长,增量环节弹性更大。2024年将开展京广高铁武广段966公里提质改造动态检测工作,其中列控系统达速改造工程部分项目招标落地,后续整陑改造招标有望逐步落地。公司为我国绝大多数已开通运营的高铁提供核心列控技术和装备;占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40%左右市场份额,参与北京、上海、深圳等40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集成、施工项目。近期改造项目有增多趋势,设备的改造升级的需求也日益紧迫。铁路市场,公司更新改订单占比约在30%左右,预计3-5年后更新改造的占比会达到40%以上;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更新改造订单占比大约20%左右,预计3-5年后达到25%。此外,更新替换的陑路施工周期陒对较短,交付验收节奏更快,盈利能力或更好,业绩弹性更大。 在手订单再创新高,长期海外拓展无忧。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手订单1,688.31亿元;截至24Q1末,公司存货和合同负债较2023年末环比继续提升。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后续验收无忧,当前在手订单为公司未来2-3年的营收业绩提供有力保障。海外业务领域,公司2023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45%,未来将继续依托“一带一路”沿陑重点地区和国家,在既有陑改造市场和新建陑路市场双向发力,以列控系统的核心优势带动“四电”专业承包,探索市政及信息化业务,进一步提升海外业务承揽水平。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拓,海外收入占比有望提升,海外业务有望贡献重要增量。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9.5、45.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4、13.5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2、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奥普特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5-22
|
69.92
|
--
|
--
|
76.69
|
9.68% |
|
76.69
|
9.68% |
|
详细
公司 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9.44 亿元,同比-17.27%;实现归母净利润 1.94 亿元,同比-40.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3 亿元,同比-45.41%。 单季度来看, 2023Q4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0.98 亿元,同比-57.56%;实现归母净利润-0.11 亿元,同比转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0 亿元,同比转亏。 24Q1 公司营收 2.27 亿元,同比-9.53%;归母净利润 0.57 亿元,同比-12.67%;扣非归母净利润 0.49 亿元,同比-16.65%。 事件评论 23 年业绩短期承压, 静待下游需求修复。 营收端, 2023 年公司在 3C、锂电领域营收分别同比下降 9.34%/34.97%,其中 3C 领域营收下降主要系下游客户产线更新、升级需求不足;锂电领域营收下降主要系下游锂电行业进入以产能利用率爬升为重点的发展阶段,相应资本开支缩减,新增和更新设备的需求放缓。盈利端,公司 2023 年毛利率为 64.23%,同比下降 1.97pct。费用端, 2023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增长3.57/1.09/4.68pct。业绩承压主要系营收规模下降、毛利率有所下滑及费用率增长。24Q1公司毛利率为 66.82%,同比+0.55pct,盈利能力有所修复。 坚持研发投入, 通过内生+外延积极布局和完善产品线。 尽管 23 年受下游需求影响,公司产销量明显下降,但自制相机批量应用,产销量明显上升,23 年相机销量同比+208%。 与此同时,公司坚持对关键领域的持续投入, 2023 年研发投入达到 2.02 亿元,同比增长5.88%,保持高位,其中大量资源投入到深度学习(工业 AI)技术,拓展传感器等新产品线, 2023 年募投项目“总部机器视觉制造中心项目”阶段性投产运营,提升了公司的产能和自产能力。公司一方面继续着力拓展传感器、读码器、自制相机等产品线;另一方面亦在尝试采用外延方式,吸收成熟产品线,以助力未来发展。短期来看增加了折旧、摊销的压力,但长期维度有望助力公司巩固核心竞争力。 机器视觉仍属高成长赛道, 增速有望回升。 GGII 数据显示, 2023 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 185.12 亿元(未包含自动化集成设备规模),同比增长 8.49%。其中, 2D、 3D 视觉市场规模分别约为 161.50、 23.6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09%、 28.35%。预计至 2028 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 395 亿元,其中 2D 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 315 亿元, 3D 视觉市场规模将接近 80 亿元。后续随着下游需求修复及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销售规模及市占率有望持续稳步扩大。 维持“ 买入”评级。 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7、 3.5、4.7 亿元,对应 PE为 32、 24、 1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华秦科技
|
机械行业
|
2024-05-17
|
98.36
|
--
|
--
|
101.87
|
3.57% |
|
101.87
|
3.57%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4Q1实现营收2.48亿,同比增长32.61%;归母净利润1.14亿,同比增长29.4%;扣非归母净利润1.11亿,同比增长28.36%。 事件评论单季度营收保持中高速增长,子公司费用增长牵引利润增速略低于收入端。公司24Q1实现营收2.48亿,yoy+32.61%,自23Q1至24Q1连续五个季度营收增速超过30%,主要系公司批产及小批试制业务持续增长,同时新业务逐步落地贡献收入。利润端,公司归母净利润1.14亿,同比增长29.4%,略低于收入端,主要系盈利能力略有波动。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8.76%(yoy-0.44pcts),保持稳定;期间费用率为13.73%(yoy+1.24pcts),其中管理费用率为6.53%(yoy+1.08pcts,主要系子公司费用增加及上海瑞华晟股份支付),财务费用率为0.23%(yoy+1.22pcts,主要系利息支出增加),带动净利率为44.09%,同比降低2.74pcts。 在手订单充足公司积极备货,扩产项目加速推进保障订单交付及业务拓展。公司下游需求旺盛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母公司特种功能材料在手订单约8亿,子公司沈阳华秦航发累积已签署订单约8,100万元,尚未执行订单约5,500万元。为保障订单顺利完成,公司积极增加原材料备货,24Q1末存货余额为1.88亿,较年初增长50.23%,创历史新高。产能维度,公司新材料园募投项目及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加速推进,24Q1末在建工程余额为5.99亿,较年初增长31.17%,固定资产余额为3.13亿,较年初增长8.53%。 公司新业务拓展顺利开辟多维成长曲陑,有望打造特种功能材料旗舰平台。2023年公司各项新业务拓展顺利,沈阳华秦部分产陑开始首件验证及试生产,截至2024年3月累积已签署订单约8,100万元,尚未执行订单约5,500万元,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加速推进,工程投入比例达28.88%,同时目前公司零部件加工业务毛利率仅-6.58%,参照同业公司提升空间广阔;南京华秦在工业降噪、声学实验室等高端民用领域取得业务进展,并积极开展航空、水下航行器方向跟研;瑞华晟新材料设立完成,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建设工作。目前各新设子公司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尚处于亏损阶段,未来随业务拓展与规模效应显现,有望逐步实现盈利。 核心推荐逻辑及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为国内极少数覆盖全温域隐身材料的龙头,立足当下,公司技术领先优势显著产业化能力突出,持续扩产保障交付,有望独享航发隐身材料赛道景气红利;放眼未来,公司以材料工艺为基,纵向延伸布局航发零部件加工,深度绑定下游客户,横向拓展防护、伪装及声学材料业务,打造特种材料旗舰平台,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4-26年业绩分别为5.21/6.71/8.74亿,yoy+56%/29%/30%,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37、29、22倍,不排除未来下游型号批产超预期而上调盈利预测的可能。 风险提示1、订单下达节奏导致收入波动的风险;2、产品降价导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
|
|
中航西飞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5-16
|
24.05
|
--
|
--
|
25.88
|
7.16% |
|
26.69
|
10.98%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 24Q1实现营收 84.55亿,同比增长 6.45%,环比减少 28.88%;归母净利润 2.72亿,同比增长 15.67%,环比增长 375.79%;扣非归母净利润 2.77亿,同比增长 24.52%,环比增长 473.35%。 事件评论2024Q1收入稳健增长,或受益于学习和规模效应,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24Q1销售毛利率为 8.05%,同比提升 0.53pcts,环比提升 1.83pcts;期间费用率为 3.19%,同比降低 0.06pcts,环比降低 1.08pcts;销售净利率为 3.22%,同比提升 0.26pcts,环比提升 2.74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1.11%,同比提升 0.14pcts,环比降低 0.01pcts;管理费用率为 2.6%,同比降低 0.17pcts,环比提升 0.48pcts;研发费用率为 0.32%,同比提升 0.01pcts,环比降低 0.79pcts;财务费用率为-0.85%,同比降低 0.03pcts,环比降低0.76pcts。期间费用率降低同时反映公司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管理水平逐渐提升。 资本开支聚焦高附加值领域,公司资产效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 2024Q1的 ROE(加权)水平同比提升 0.15pcts 至 1.6%,2020Q1-2024Q1公司 ROE(加权)从 0.26%持续提升至1.6%。公司 2024Q1的 ROA 水平同比提升 0.06pcts 至 0.34%, 2020Q1-2024Q1公司ROA 从 0.09%持续提升至 0.34%。投入资本回报率角度, 24Q1公司 ROIC 同比增长0.14pcts 至 1.03%, 2020Q1-2024Q1公司 ROIC 从 0.19%持续提升至 1.03%,或反映公司聚焦主机厂主业,加大高附加值环节投入,助力资产效率提升。 公司合同负债持续消化但仍维持高位,在建工程余额大幅增长产能有望释放。 24Q1末存货余额为 254.72亿,同比减少 15.19%,在国资委加大对于“两金”考核的背景下,公司主动控制存货规模;应收账款及票据余额为 225.04亿,同比增长 111.74%;在建工程余额为 9.18亿,同比增长 37.24%,在建工程持续投入,公司供给能力有望持续优化;合同负债余额为 157.95亿,同比减少 17.9%,合同持续消化但仍位于高位,夯实业绩确定性。 预计 2024-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亿、 14.6亿和 25亿,同比增速 30%、 30%、71%,对应估值 60/46/27倍。 风险提示 1、 公司型号研制和批产交付的时间节点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2、 公司毛利率处于不断下滑阶段且后续有持续下滑的风险。
|
|
|
帝尔激光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5-16
|
45.87
|
--
|
--
|
59.59
|
29.91% |
|
59.59
|
29.91%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公司实现 16.09亿,同比+21.49%;实现归母净利润 4.61亿,同比+12.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31亿,同比+10.25%。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4.50亿,同比+29.60%;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亿,同比+44.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7亿,同比+40.86%。 事件评论 2023年伴随新技术订单逐步确认收入, 公司业绩增速同比扩大, 2024Q1业绩增速较快继续反应新技术订单稳步验收。 2023Q1-Q4公司季度业绩增速分别同比+0.54%、-34.34%、 +37.23%、 +62.66%,伴随 BC 激光开槽、 TOPCon 的 SE 等技术步入验收,公司营收及业绩在 23H2体现明显好转。 2023年年报显示隆基绿能的合同确认收入金额达 6.0亿,显示新技术设备验收对公司业绩增长的贡献。 2023年公司接单继续高增,从存货与合同负债来看, 2023年末公司存货 19.18亿元,同比+123.5%;合同负债 19.60亿,同比+170.3%,显示公司新接订单、在受订单均快速增长。其中,发出商品账面余额占存货较高比例( 74.9%),亦显示公司仍有较大的在手订单仍未验收。当前公司存量的SE 订单将继续推进验收, LIF 及另外一家头部客户的新技术订单有望步入验收期,伴随在手订单确认收入,有望夯实公司今年业绩增长。 受益新技术订单验收增益,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 48.38%,净利率为 28.66%,分别同比+1.29pct、 -2.39pct。 2023年公司或由于新技术订单验收,毛利率表现改善。同时由于研发费用快速提升等因素导致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所增加,同比+7.03pct,但受益软件退税( 7869万)增益,2023年公司净利率最终表现小幅下滑。24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进一步提升至 48.65%和 29.98%。伴随新技术订单验收,公司后续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向好。 激光技术储备丰富, 继续铸就核心技术护城河。 当前 TOPCon 等产能持续释放,溢价削弱,降本提效技术导入或进一步加快,对于新工艺,下游电池厂接受度或有明显提升。公司布局多个降本增效的激光工艺,龙头地位稳固。 2023年在 TOPCon、 IBC、 HJT、钙钛矿等激光技术上,均有全新激光技术覆盖及订单实现;公司应用于 TOPCon 的激光 SE和 LIF 设备实现量产订单。公司应用于 BC 的开槽设备,技术行业领先,并持续取得头部公司量产订单。在 HJT 电池工艺上,公司的 LIA 激光修复技术获得欧洲客户订单。组件方面,公司正在研发全新激光焊接工艺,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减少电池损伤,提高焊接质量,公司现已交付量产样机,目前在验证中。 2024年公司有望继续推动 TOPCon+激光技术、激光转印、激光串焊、 IGBT 激光退火技术等落地,继续夯实订单韧性。 维持“ 买入” 评级。预计 2024-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6.5亿、 8.9亿,对应 PE 为19x、 14x。 风险提示 1、公司新技术产品推进不及预期; 2、公司新技术订单验收低于预期。
|
|
|
航发动力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4-05-16
|
36.71
|
--
|
--
|
38.55
|
4.56% |
|
41.28
|
12.45%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 24Q1实现营收 62.72亿,同比增长 1.98%,环比减少 64.01%;归母净利润 1.55亿,同比增长 76.04%,环比减少 60.35%;扣非归母净利润 1.06亿,同比增长444.82%,环比减少 71.57%。 事件评论公司 24Q1销售毛利率维持向上企稳,业绩增长显著高于收入增长彰显盈利韧性。 24Q1销售毛利率为 11.64%,同比降低 0.34pcts,环比提升 0.56pcts,同比一季度来看,自 23Q1毛利率同比 22Q1回升后维持稳定。基于莱特定律和浴盆曲线,产品成熟度逐步提高有望牵引公司盈利能力回升。 24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9.36%,同比降低 1.64pcts,环比提升4.49pcts;销售净利率为 2.96%,同比提升 1.21pcts,环比提升 0.64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2.02%,同比降低 0.13pcts,环比提升 1.42pcts;管理费用率为 5.69%,同比降低 1.29pcts,环比提升 2.94pcts;研发费用率为 0.72%,同比降低 0.39pcts,环比降低0.14pcts;财务费用率为 0.94%,同比提升 0.17pcts,环比提升 0.28pcts。期间费用率降低反映公司治理水平或在提升。 税改政策对公司业绩边际影响减弱,资本开支聚焦高附加值领域牵引公司资产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23Q1公司税金及附加大幅增长至 1.22亿元,反映国家相关税改政策导致流转税增加带动附加税上升,而 24Q1公司税金及附加同比下降 0.75亿元,我们认为,税改政策实施后公司在 23Q1集中进行税金交付导致税金及附加大幅增长, 24年税改政策对公司业绩影响有望减弱。公司资本开支或聚焦整机装配、部件装配及维修等高附加值环节,投入资本回报率从 21Q1的 0.16%逐年提升至 24Q1的 0.44%,同时 ROE(加权)从 21Q1的 0.1%逐年提升至 24Q1的 0.39%, ROA 从 21Q1的 0.07%逐年提升至 24Q1的 0.18%。 公司合同负债阶段性消化反映下游交付顺利, 持续进行高额资本支出扩充产能,下游需求景气释放下公司供给能力有望提升。公司 24Q1期末合同负债余额为 107.26亿元,在交付节奏加快背景下维持高位或反映下游需求持续释放。 24Q1期末公司在建工程额为27.83亿元,同比增长 15.12%,持续资本投入助力公司核心交付能力提升。 23年报披露公司重要在建工程 20项,其中公司本部装备能力建设、黎明公司研制条件建设及试车台设备、航空发动机修理能力建设等已近尾声,有望在转固后提升公司整体交付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17.2/21.8/28.0亿元,同比增速为 21%/27%/28%,对应 PE 为 58/46/36X。 风险提示 1、航空发动机新的型号生产定型并开始上量交付使公司毛利率存在继续下滑的风险; 2、航发集团牵引航空发动机产业“小核心,大协作”组织架构变革进度的不确定性。
|
|
|
安徽合力
|
机械行业
|
2024-05-15
|
26.93
|
--
|
--
|
27.29
|
1.34% |
|
27.29
|
1.34%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收43.05亿元,同比+2.50%;实现归母净利润3.90亿元,同比+48.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56.29%。 事件评论24Q1海外业务快速增长或是公司营收及业绩增长的重要贡献。行业来看,Q1叉车销量31.6万台,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仍实现同比11%的增长;其中内销21.0万台,同比+5.2%,国内市场小幅增长;出口10.6万台,同比+24.9%,出口增速维持较好水平。23年公司实现整机出口同比增长21%,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公司持续积极谋划“5+X”海外战略布局,完成了合力南美中心和澳洲中心设立,海外布局不断拓展,未来海外业务有望延续增长趋势。 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多元化业务拓展。第一,零部件业务发展不断取得突破,23全年零部件外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第二,实施后市场业务系统升级,23全年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第三,收购宇锋智能,切入智能物流板块,23全年智能物流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AGV销量同比增长127%。此外,公司23年电动产品销量占比达57%,同比提升超6pct,提质增效成效显著。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多元化布局,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望持续带来收入及业绩增量。 结构优化带动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4Q1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2.30pct至20.63%,净利率同比提升2.68pct至9.55%,主要系:1)公司国内外收入结构或持续优化:海外业务延续23年增长态势(23年海外收入同比+31.97%),高毛利率的海外业务占比或持续提升,带动盈利能力上行;2)公司产品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一方面,高附加值的电动车型占比或持续提升,23年公司高端仓储车、大吨位、重装产品销售增量明显,其中II类高端电动仓储车销量同比增长100%,24Q1或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相对盈利能力更高的后市场业务、外供零部件、智慧物流等板块快速增长,或拉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伴随制造业需求边际改善叠加出口高增、产品结构及业务结构优化等因素催化,公司业绩有望向好,看好公司长期竞争力。预计2024-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21、18.6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x、12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制造业、叉车行业需求修复不及预期;2、公司海外出口提升及Ⅰ类和Ⅱ类锂电叉车销售不及预期。
|
|
|
万科A
|
房地产业
|
2024-05-15
|
7.42
|
--
|
--
|
9.92
|
33.69% |
|
9.92
|
33.69%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公告,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15.9亿元( -10.0%),归母净利润-3.6亿元( -125.0%),综合毛利率 10.8%( -4.6pct)。 事件评论 收入与毛利率下滑拖累业绩表现, 行业下行压力仍需消化。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615.9亿元( -10.0%),营收下滑主要由于开发业务结算资源量减少,其中地产开发营收 466.7亿元( -13.8%),经营服务业务营收 109.5亿元( +12.0%)。归母业绩亏损主因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4.6pct 至 10.8%,其中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 10.5%( -6.7pct),经营性业务毛利率 18.9%( +5.4pct)。截至 2024Q1公司预收账款合计 3002亿元( -38.5%),预收账款/年化结算金额=0.76X,毛利率短期难有起色,结算规模也将持续承压,房价下跌背景下存货的减值压力仍在,尽管经营性业务贡献边际提升,但后续业绩仍需进一步努力。 销售规模业内前三,行业需求与资金链承压下投资趋于审慎是理性选择。 2024Q1公司销售额 579.8亿元( -42.8%),销售面积 391.1万方( -37.5%),销售均价 1.48万元/平( -8.5%),销售规模稳居行业前三。拿地方面, 2024Q1累计获取 3宗地块,分别位于银川、昆明与贵阳,全口径拿地金额 18.4亿元( -82.5%),拿地面积 36.2万方( -58.7%),楼面价 5080元/平( -57.6%),楼面价下降与拿地布局能级偏低有关。金额与面积维度的拿地强度分别为 3.2%( -7.2pct)、 9.3%( -4.7pct), 行业需求与资金链承压下投资趋于审慎是理性选择。2024Q1新开工量与竣工量分别为 170万方( -71.2%)、266万方( -22.8%),完成年度计划的 15.9%、 12.0%。截至 2024Q1公司未竣工土储 8845万方(在建 5676+待建 3169万方),同比下降 23.7%。行业需求尚未修复,公司前端投资及开工、中端库存、后端竣工均有一定收缩,下行周期中顺势而为或为理性选择。 第二曲线稳步成长,助力公司穿越周期。公司经营服务业务体现较强韧性,物业方面持续推进多空间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4Q1商业全口径收入 23.8亿(+2.3%),其中印力收入14.3亿( +4.8%)。物流地产累计可租赁建面 1020.2万方, 实现全口径租金 9.7亿元(+1.0%)。长租公寓规模行业第一,共运营管理 23.8万间,累计开业 17.95万间,出租率93.9%, 2024Q1实现全口径营收 8.3亿元( +7.3%),第二曲线平稳成长。 投资建议: 在动荡环境下相对保守的经营导向是理性的选择,公司计划 2024年加强大宗与股权交易工作,实现回款 300亿元以上,彰显紧抓现金流、增厚安全垫的决心,2024Q1已实现大宗资产交易回款 42亿元;降杠杆是短期内的主基调,未来两年计划削减付息债务 1000亿元,积极利用经营性物业贷等融资工具,全面融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融资模式转型。中长期而言,公司在品牌和效率层面仍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开发业务头部地位仍相对稳固,存量业务价值可观。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公司核心要务在于维持资金链平衡,在渡过流动性压力、成功穿越周期的前提下,公司存续价值仍相对突出。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 109/103/99亿,同比增速-10%/-5%/-5%,P/E 为 8.1/8.6/9.0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需求承压,销售大幅下滑; 2、房价持续下行,资产减值压力加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