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9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27 33.09 -- -- 37.88 14.48% -- 37.88 14.48% -- 详细
中国船舶作为军民一体总装龙头, 扩张提速势头迅猛。 南北船战略性合并后, 中国船舶作为“南船” 核心上市平台之一,旗下资本运作步伐加快。 2020年注入江南造船、 广船国际两大造船厂后, 公司旗下拥有四大造船厂, 军民产品结构丰富、产能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强。 公司下设船舶造修、 海洋工程、 动力装备等多个业务板块, 覆盖完整船舶行业产业链。 公司业绩随船舶大周期波动, 在船舶高景气度下表现较出色。 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周期性产业。 纵观国际船舶市场发展历程, 间隔30年左右出现一次大的周期波动, 期间将出现中短期的波动, 底部区间漫长而持久。 判断船舶制造行业的周期位置很关键。 当前新一轮大周期力量或在蓄势, 船舶制造投资或迎来良好布局时点。 在船队老化和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推动下, 船舶市场或将迎来历史上第五轮大周期。 纵观民船市场现状, 供给收缩, 需求催化, 新一轮大周期起点已经开启。 需求端: 2021年集装箱船率先开启新一轮订单上升周期, 后续油轮和干散货船市场并叠加船队绿色更新趋势或将接力。 供给端: 船厂大量新增订单导致行业产能紧张,尤其集中在头部企业, 且紧张程度短期难改。 当前造船产能的紧张以及绿色新船的大量需求催化新船价格上行, 原材料价格下降, 公司业绩有望在未来逐步释放。 随着我国海军建设加快, 军品中长期成长空间有支撑。 人民海军的战略转变和升级换代下, 中国船舶作为军船龙头抑或受益较大。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 船舶行业配置的性价比已经凸显, 中国船舶有饱满在手订单支持未来3-4年业绩上行, 同时可展望绿色更新叠加油散船需求驱动下长达5-7年的高景气成长。 我们预计中国船舶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1.99、801.95、 894.13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19、 54.26、 92.82亿元, 对应PE分别为53.22、 27.65、 16.17倍。 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钢材价格上涨超预期; 航运行业景气不及预期; IMO环保约束不及预期; 全球经济衰退和滞胀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 资产重组的方案与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国内国际市场或不可简单对比; 国际船舶市场发展历程仅供参考。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1-31 30.69 -- -- 37.88 23.43% -- 37.88 23.43% -- 详细
1月29日,公司发布23年全年业绩预告,23年全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7-32亿元,同比提升1470.95%-1761.87%。全年非经常性损益32亿元左右,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到0亿元,较去年减亏22.48-27.48亿元,业绩显著改善。 积极处置海工平台,2233年经营业绩高增。根据公司公告,由于公司子公司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及收到政府补助等,全年非经常性损益金额32亿元左右。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7-32亿元,同比提升1470.95%-1761.87%,经营业绩高增。 20323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同比全面增长,周期上行确定性强。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3年全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在手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2023年全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在手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2%、66.6%和55%,均位居世界第一。 造船价上涨++钢价持续下跌,看好公司未来盈利持续改善。全球新造船价格自21年Q1持续上涨,根据克拉克森指数,23年12月全球新造船价格指数达178.36,同比+10.2%,环比+0.73%。成本端造船板价格自21年5月开始持续下降,2023年12月上海20mm造船板平均价格同比下降0.77%。船价与钢价剪刀差继续拉大,看好公司利润端持续改善。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74.05/854.60/946.2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0.64/68.94/94.30亿元,对应PE为45/20/15X,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新订单增速不及预期、碳减排政策执行力度低于预期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2-08 28.48 -- -- 37.88 33.01%
37.88 33.01% -- 详细
事件:2023年12月5日晚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与控股子公司广船国际于12月5日在国际海事会展现场分别与SeaspanCorporation及韩新海运公司签订了多艘108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新造船合同,合同总金额约14.6亿美元。 合同总额超百亿人民币,为全球首次突破10000车位超大型汽车运输船订单。以12月5日即期汇率计算,合同金额超过100亿人民币,约占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的17%。据中国船舶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企业在国际海事会展期间正式接获12+8艘10800车LNG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建造订单。已生效订单分别由广船国际和上海外高桥造船各建造6艘。广船国际目前PCTC手持订单达29艘,稳居全球第一位,且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年底。2023年,广船国际已成功建造交付2艘7000车PCTC,并通过在建造中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将使后续船的建造越来越快。外高桥造船今年以来也承接了多型PCTC订单,目前PCTC手持订单数量达16艘,同时也在加快推进相关项目的前期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的详细策划等工作。此次签约船型是全球范围内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0车位的超大型汽车运输船新造船项目,在世界PCTC船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1月全球新接订单同比-53%,中国船厂市占率第一,新造船价继续上涨。据克拉克森12月5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1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88艘、159万修正总吨(CGT),以CGT计同比减少了53%。其中,中国承接了59艘、92万CGT,以58%的市占率位居第一。今年1-11月,全球累计新船接单量为1554艘、3809万CGT,比去年同期的1811艘、4777CGT减少了20%。其中,中国承接了973艘、2209万CGT,以58%的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承接新船订单同比下降了5%,而韩国同比则大幅减少了41%。按CGT计,中国今年前11个月的接单量已达韩国的2.3倍。11月底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177.1,环比+1.08pct。 引领船舶高质量发展,高端船型持续交付。①12月5日江南造船发布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箱核动力集装箱船船型,该船型获得挪威船级社(DNV)认可证书。②江南造船14000TEU氨燃料大型集装箱船获英国劳氏船级社(LR)认可证书。③11月,广船国际70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沃尔夫斯堡”号、大容量电池混动双头豪华客滚船“P&OLIBERTE”号接连交付;江南造船为东华能源公司建造的第2艘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潘茂名”号交付。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705、830、953亿元,同比+18.5%、17.6%、1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4、71.12、95.74亿元,同比+1781.4%、119.9%、34.6%;对应PE分别为38、17、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2-07 28.48 -- -- 37.88 33.01%
37.88 33.01% -- 详细
14.6亿美元大额合同签订,长期看好造船龙头景气上行公司 12月 5日发布公告,下属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与控股子公司广船国际分别与 Seaspan Corporation 及韩新海运公司签订了多艘 10800车 LNG 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新造船合同,总金额约 14.6亿美元,约占公司 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17%(以 2023年 12月 5日汇率测算)。若本合同顺利实施,将对公司未来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公司中长期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Seaspan Corporation 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独立船东,韩新海运是韩国最大的航运公司,与上述企业签订大额合同有利于提升集团公司整体拿单能力与制造能力;汽车运输船是公司下属相关子公司的主建船型之一,随着批量汽车运输船订单的承接以及交付,公司已在该细分市场上建立品牌价值和领先地位。本次合同的承接,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有利于发挥外高桥造船和广船国际在设计、建造方面的经验优势,提升生产资源及设施的利用率;有利于提升巩固外高桥造船和广船国际在绿色低碳船型设计建造领域的影响力,带来更广泛的市场效应。 船舶行业:周期上行,盈利改善周期位置:底部反弹,景气上行。受益于集装箱船船东盈利,行业自 2021年起新船订单显著增长,新船造价不断提升,2023年 10月新船 造价指数位于历史峰值92%分位;目前行业随箱船新增+油船新增、置换需求持续高增长,周期目前已经底部反弹,处于景气上升期; 未来行业展望:后续干散船作为存量最大的一种主力船型,BDI 指数上涨或带来新增及置换需求加速。考虑到指数受全球宏观经济等多因 素影响,明年指数上涨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判断后续船舶新增订单增速可能放缓;但由于供给收缩、扩产困难,供需紧张或驱动船价持 续创新高,周期长期有望震荡向上。 多因素驱动需求行业需求,扩产难度大龙头公司有望显著受益多因素驱动行业需求:1)船舶老龄化加速,更新需求紧迫;2)环保减排促船舶更新加速,双燃料成发展趋势;3)地缘政治冲突拉长航线,船队规模有望扩大;4)船东盈利或带来强资本开支需求,期待后续运价向好。供给收缩,扩产难度大:1)2022年造船完工量仅为历史峰值 50.4%,行业产能已大幅出清;2)行业不断向头部集中, 2023前三季度我国造船完工前十企业集中度 64.3%;3)扩产周期长,新增供给难度大,龙头公司长期业绩确定性高,供需紧张或推动新船造价持续走强。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全球造船龙头之一,在手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27.1、63.9、95.9亿,同比增长 1479%、135%、50%,PE45、19、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2-05 28.48 -- -- 37.88 33.01%
37.88 33.01% -- 详细
公司公告 2023 年三季报,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96.53 亿元,同比+28.8%;归母净利润 25.61 亿元,同比+7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8 亿元,同比亏损。 按此计算, 23Q3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91.28 亿元,同比+31.0%;归母净利润 20.08 亿元,同比+5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1 亿元,同比亏损。 事件评论 经营改善,接单及交付表现较好。此前公司订单高增,三季度持续交付。经营现金流方面,2023 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净流入 104.9 亿元,同比 2022 年的-47.8 亿元大幅改善;单 Q3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净流入 56.6 亿元( 22Q3 为-29.2 亿元),同比明显改善;主要系公司船舶订单交付同比增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大幅增长。 订单端,今年上半年公司造船业务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 88 艘/619.1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61.49%;修船业务承接修船 179 艘/11.45 亿元,合同金额完成年计划的 65.43%。截至 2023Q3 末,公司存货达 371.4 亿,环比 Q2 末提升 9.5%;合同负债达 637.44 亿,环比 Q2 提升 13.1%,反映出公司在手订单和新增订单向好。 盈利能力环比提升。 23Q3 公司继续完工交付船舶,随着备货周期内钢材价格下降,材料采购成本降低,毛利率环比改善,单 Q3 公司毛利率达 16.53%。此外,前三季度处置外高桥造船有关海工平台资产产生收益 25.21 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处置资产 19.87 亿元;前三季度公司收到政府补助 4.19 亿元;单 Q3 政府补助 2.01 亿元,均增厚公司利润。 23Q3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 0.6pct/2.6pct/3.4pct,期间费用率继续改善,随着期间费用率的下降,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23Q3 公司销售净利率达 10.49%。 周期上行趋势不变,盈利中枢有望持续向上。今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至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达 878 点,创近十年来新高。当前船厂在手订单充足,排产较为饱满,后续订单将持续交付。此外,转型升级背景下船舶订单结构持续改善,优质订单交付+原材料价格减压,行业利润有望持续上行。公司作为全球造船龙头,有望充分受益行业发展,并凭借自身在规模、技术等方面的壁垒实现更大的业绩弹性。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 2023-2024 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30.32 亿元及 68.94亿元, 2023-2024 年对应 PE 分别为 41 倍及 1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接订单价格弹性不及预期。供需缺口叠加高附加值船型订单占比提升背景下,我们预计公司新接订单价格有望持续上行,从而带动业绩增长;而如果新接订单价格弹性不及预期,将直接影响未来几年公司交付船舶的价格,从而对公司未来的收入与利润造成不利影响。 2、大宗商品降价情况不及预期。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由于钢材在船舶造修成本中占据一定比重,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有望驱动利润上行,但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仍在波动,若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或下行幅度有限,将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7 28.48 -- -- 37.88 33.01%
37.88 33.01% -- 详细
投资要点:中国船舶发布三季报。2023 年前三季度,中国船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6.53 亿元,同比增长 28.8%;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5.61 亿元,同比增长 74.82%。 三季报营收增速达到整体上市以来最高,逐步接近盈亏平衡2023 年前三季度,中国船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496.53 亿元,同比增长28.8%;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5.61 亿元,同比增长 74.82%,扣非归母净利润-4.28 亿。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91.28 亿元,同比增长 30.98%;归母净利润为 20.08 亿元,同比增长 58.21%。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因为完工交付船舶数量同比增加,归母净利润的增长,主要由于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25.21 亿元。公司今年营业收入增长快速,Q1-Q3 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95%、97.95%、30.98%,公司今年营业收入增长快速,是自 2019 年中国船舶集团几大核心造船资产整体上市以来最快。公司扣非净利润逐步缩小,三季度毛利率快速提升,逐步接近盈亏平衡。公司上半年新接船舶订单 88 艘/619.1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61.49%;三季报公司合同负债为 637.44 亿元,同比增长 39.66%,公司订单情况良好,增速较高。 毛利率稳步上升,Q3 单三季度毛利率达 16.53%2023 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 11.04%,同比上升 1.01pct。 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其中 Q3 单季度毛利率达 16.53%,同比增长 4.09 个 pct,环比增长9.71pct。2023 年三季报公司净利率 5.16%,同比上升 1.28pct。2023 年三季报公司加权 ROE 为 5.46%,同比上升 2.33pct。 新船价格指数持续向上,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向好,船舶景气周期到来,上市公司盈利有望开启修复中国船舶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军、民)、修船业务、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等。核心资产包括江南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广船国际、中船澄西等。从 2021 年开始,船舶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周期复苏,根据 CNPI 数据显示: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从 2020 年底的 773 点一路上涨到 2023 年 10 月底的 1060。新造船价格指数一路上扬,逼近上一轮船舶周期的高峰水平。2023 年 1-9 月我国造船完工量 3074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0.6%;新接订单量 5734 万载重吨,同 比增长 76.7%;手持订单量 13393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30.6%。1-9 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在手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 份额的 48.7%、68.5%和 54.7%,均位居世界第一造船三大指标从 2021 年开始明显复苏,2021 年全年造船新接订单量为6706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31.8%。手持订单也从 2021 年触底反弹,2023年 9 月达到 13393 万载重吨,对比行业最低谷的 2020 年底接近翻倍。造船完工量增长较慢,经历长期行业低谷,造船产能缓慢复苏,带动船舶需求进一步趋紧,新船价格仍将持续向上的趋势,对行业复苏明显利好。公司 2023 年中报披露新接船舶订单 88 艘/619.1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1.49%,手持造船订单 264 艘/1933.78 万载重吨,修船订单 83 艘/13.68 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 45.43 亿元,机电设备合同订单金额 24.24 亿元。公司手持造船订单饱满,交船期最远已排至 2027 年,未来几年业务饱满。公司今年交付的仍是 2021 年左右的订单,当时船价低点、钢价高位,因此盈利能力较差。今年下半年开始交付 2021 年下半年后订单,当时船价逐渐上涨,钢价开始呈下跌趋势。随着公司 2021 下半年以来承接的高价订单开始陆续交付,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得到修复。船舶行业周期较长,经历了漫长的行业低估,全行业持续亏损多年,产能退出明显,市场竞争格局明显改善,随着高价订单逐步交付,船舶制造行业有望实现量价齐增的周期复苏格局,企业盈利有望开启修复。公司作为船舶工业旗下核心资产,将充分受益船舶行业的周期复苏。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核心军民品主业,资产包括江南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广船国际、中船澄西等国内外著名船厂,充分受益船舶行业周期复苏,量价齐增的良好景气周期,未来几年有望迎来盈利修复。我们预测公司 2023 年-2025 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 705.21 亿、828.29 亿、965.76亿,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31.11亿、61.12亿、86.93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37.46X、19.07X、13.41X,公司即将迎来景气周期,盈利修复空间大,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船舶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公司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4: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5:新船价格不及预期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3 28.48 -- -- 37.88 33.01%
37.88 33.0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6.53亿元,同比增长28.8%;归母净利润25.61亿元,同比增长74.82%。 点评:公司220233年三季度业绩实现高增。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6.53亿元,同比增长28.8%;2023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28亿元,同比增长30.86%,主要为完工交付船舶数量同比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5.61亿元,同比增长74.82%;2023年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0.08亿元,同比增长58.47%。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28亿元,同比下降226.72%;2023年三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11亿元,同比下降363.93%;主要原因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25.21亿元。 公司盈利水平环比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1.04%,同比+1.01pct;2023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16.53%,同比+4.19pcts,环比+9.71pcts。净利率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5.16%,同比+1.28pct;2023年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10.49%,同比+1.7pct,环比+8.09pcts。 20233年三季度合同负债规模大幅增长。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637.44亿元,较上一季度增加73.59亿元,同比增长39.66%,公司合同订单再度增加。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期间费用为12.89亿元,同比下降34.77%;期间费用率为2.60%,同比-2.52pct,公司费用管理水平较好。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造船企业龙头,同时公司也是国内造船业务覆盖最广企业,预计将充分受益本轮造船周期。当前,公司业绩拐点已现,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98亿元、68.00亿元、79.18亿元,PE为36倍、17倍、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航运景气度大幅下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全球船厂竞争加剧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1 28.48 -- -- 37.88 33.01%
37.88 33.01% -- 详细
公司2023三季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5%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497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25.61亿元,同比增长75%;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8亿元,上年同期为-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有关海工平台资产,产生收益25.21亿元,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公司2023三季度ROE(摊薄)5.33%,较上年同期增长2.24pct;销售毛利率11.04%,较上年同期增长1.01pct;销售净利率5.16%,较上年同期增长1.28pct;公司毛利率、净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期待后续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根据中国船舶协会数据,2023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0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6%,其中海船为3058万载重吨(1129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7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6.7%,其中海船为5667万载重吨(2161万修正总吨)。 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33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6%,其中海船为13309万载重吨(5797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3.3%。 2023年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8.7%、68.5%和54.7%,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6.0%、63.5%和50.2%,均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前三季度,造船产业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64.3%,新承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62.5%,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61.2%。 益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船舶制造央企有望率先受益2022年11月以来,市场持续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船舶制造央企随着盈利能力正逐渐进入上升区间,有望率先受益。2023年2月1日上午,温刚正式履职,成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后续企业提质增效有望加速,旗下上市公司估值和利润获双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行业处于周期景气上升期,公司是全球造船龙头之一,在手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7.1、63.9、95.9亿,同比增长1479%、135%、50%,PE43、18、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1 28.48 -- -- 37.88 33.01%
37.88 33.01% -- 详细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28.8%, 业绩同比+74.82%, Q3单季度毛利率同比/环比分别+4.19pct/+9.71pct: 10月 30日, 公司发布三季报, 2023Q1-Q3实现营收496.53亿元,同比+28.80%,实现归母净利润 25.61亿元,同比+74.8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28亿元,上年同期为-1.32亿元, 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25.21亿元;销售毛利率 11.04%,同比+1.01pct;销售净利率 5.16%,同比+1.28pct;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5%/4.28%/4.25%/-2.03%,同比-0.55pct/-2.87pct/-1.01pct/+0.9pct;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4.87亿元,去年同期为-47.80亿元,同比转正; EPS 为0.57元,同比+72.73%; ROE 为 5.33%,同比+2.24pct;合同负债 637.44亿元,同比+39.66%;存货 371.4亿元,同比+16.06%。 单看 Q3,公司实现营收 191.28亿元,同比+30.98%,环比-10.95%;归母净利润 20.08亿元,同比+58.21%,环比+293.73%;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元;毛利率 16.53%,同比+4.19pct,环比+9.71pct;净利率 10.49%,同比+1.7pct,环比+8.09pct。 1-9月全球新接订单同比+6.5%, 中国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1-9月,世界新造船市场成交 3401万 CGT,同比增加 6.5%,比近五年同期成交均值(2018-2022)高出 38%。以 DWT 计, 1-9月世界成交新船 8368万 DWT,同比增长 38.2%,增幅继续扩大。同期,新造船完工交付 2454万 CGT,累积同比增加 14.2%;截至9月底,世界手持订单 1.15亿 CGT,同比增长 10.5%。 以前三季度的数据看,新接订单量以 CGT 计已经达到去年的 80%,以 DWT 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量。 国内造船指标持续领先, 1-9月, 中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 2161万 CGT, 同比增长40.2%; 造船完工量 1129万 CGT,同比增长 23.3%。截至 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 5797万 CGT,同比增长 34.3%。 以 CGT 计, 中国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63.5%、 46%和 50.2%,领先世界。 新造船价继续上行, 创 2009年以来新高,反应造船供求关系: 9月,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收报 175.37点,同比增长 8.3%,年内连续 8个月上涨,再创 2009年以来的新高。 需求端, 全球新造船市场在更新需求的支撑下仍将保持较高活跃度。 一方面,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不断加快, LNG 船、 PCC 等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将成为新增需求生成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部分老旧船舶即将到达拆解船龄,加以日趋严格的国际海事规则规范和即将开征的航运碳税,进一步提升了船舶加速拆解带来的更新需求。 供给端, 2023年三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为 878点, 同比+22.5%,环比+10%, 10年来首次突破 800点,表明船企手持订单充足,生产任务饱满,产能利用保持较高水平,造船可供给产能降低,近两年船厂陆续重启产能但短时间内难以明显影响市场。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705、 830、 953亿元,同比+18.5%、17.6%、 1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34、 71. 12、 95.74亿元,同比+1781.4%、119.9%、 34.6%;对应 PE 分别为 36、 16、 12X,估值具备性价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接订单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0-31 28.48 -- -- 37.88 33.01%
37.88 33.01% -- 详细
全球运价指数触底反弹。 全球干散货运输业的景气程度,与全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 指数)则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进入2023年, BDI以及BDTI走势触底后开始反弹,市场情绪有所恢复。克拉克森预计,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将得到更多支持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此外“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将继续得到重视,积极的刺激政策将对2023年部分航运市场带来较好的影响。 全球新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 2020年下半年至今,全球新船价格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油轮价格更是屡创新高。从2021年至今,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也出现了大幅上涨,各项指数均涨至近几年高点,主要为近三年订单大幅增加,产能与供求错配,造船价格持续创新高。 中国船厂新接订单占比在逐年递增。 2023年1至9月份,中国船厂新船订单量为5,734万载重吨,占比68.5%,占比进一步提升,稳居全球新接单量第一。韩国接单量1,507万载重吨,占比18.00%,韩国新接订单量排名全球第二。日本船企接单量897万修正吨,占比10.70%,排名第三。 2022年,以载重吨统计,全球9大造船集团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的75%,中船集团以21%的占比全球领先。 公司处于新一轮船舶周期下的业绩反转期。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26亿元,同比增长27.48%,主要为当前公司生产任务饱满,民品船舶交付数量同比增加,船舶建造收入大幅增加;实现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182.46%;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7亿元,主要系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5.34亿元。公司已经进入新一轮船舶周期的业绩兑现期。 目前,部分成本较高的老订单已交付,同时上游材料价格已出现较大回落,外汇端的压力也出现较大改善,我们预计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将会回升至较高水平。 投资建议。 公司是当前全球造船企业龙头,手持订单数量全球领先,同时公司也是国内造船业务覆盖最广企业,预计将充分受益本轮造船周期。公司不良资产与亏损订单逐步出清,叠加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后续业绩增长可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8亿元、 70.82亿元、 86.41亿元, PE为43倍、 16倍、 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航运景气度大幅下降,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 全球船厂竞争加剧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04 28.20 -- -- 29.10 3.19%
37.88 34.33% -- 详细
公司 2023H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82%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305亿元,同比增长 27%;实现归母净利润 5.53亿元,同比增长 1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7亿元,上年同期为-0.65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5.34亿元。 分业务看,2023上半年实现船舶造修业务 281亿元,同比增长 42%;船海业务方面,上半年造船业务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 88艘/61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61%;修船业务承接修船 179艘/11亿元,合同金额完成年计划的 65%。机电设备方面,承接风塔 130套、船用电梯 160套、其他钢结构及非船项目金额总计 12.3亿元。截至2023年 6月底,公司累计手持造船订单 264艘/1934万载重吨,修船订单 83艘/14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 45亿元,机电设备合同订单金额 24亿元。 分子公司看,江南造船厂 2023H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23.6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净利润 1.9亿元,同比增长 226%,主要是由于生产节奏加快,完工交付船舶数量同比增加,同时管理性开支同比减少所致。外高桥实现主营收入 82.7亿元,实现净利润 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9亿元,主要由于处置海工平台产生损益5.34亿元;中船澄西实现主营收入 27.7亿元,实现净利润 0.62亿元。 2023年我国 1-7月新接订单同比增长 74%,中国已成最大船东国根据中国船舶协会数据,2023年 1-7月,中国造船完工量 24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5.6%;新接订单量 44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74%;手持订单量 127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23.4%,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47.8%、67.7%和 52.9%,保持领先。截止最新统计,中国船东所持有的船队规模达到 2.492亿总吨(GT),市场份额占比15.9%(中国船东的船队价值约为 1800亿美元),高于希腊船东 2.490亿 GT,市场份额占比 15.8%(希腊船东的船队价值约为 1630亿美元),船队规模的领先主要得益于干散货和集装箱船队的增长。 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船舶制造央企有望率先受益2022年 11月以来,市场持续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船舶制造央企随着盈利能力正逐渐进入上升区间,有望率先受益。2023年 2月 1日上午,温刚正式履职,成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后续企业提质增效有望加速,旗下上市公司估值和利润有望获双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行业处于周期景气上升期,后续油轮、干散、气体船等订单有望持续下达;公司是全球造船龙头之一,在手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23/61/84亿,同比增长 1217%/170%/38%,PE56/2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01 29.14 -- -- 29.10 -0.14%
37.88 29.99% -- 详细
事件:8月30日,中国船舶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05.26亿元,同比+27.48%,实现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加182.4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7亿元,上年同期为-6,504万元。本期非经常性损益6.7亿,主要系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5.34亿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22亿元,上年同期为-18.48亿元,主要上半年完工交付船舶数量及经营接单量均同比增加,导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上半年公司新接订单同比+61.49%,在手订单任务饱满。上半年,公司造船业务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88艘/619.17万载重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1.49%;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累计手持造船订单264艘/1933.78万载重吨,公司骨干船企平均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三年完工量平均值)约3.2年,部分企业交船期已排至2027年。 备货周期内原材料价格高使得综合毛利率偏低,细看船厂盈利能力高增。上半年,公司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毛利率为6.94%,同比-0.83pct,上半年交付的散货船、液化气船等主要船型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备货周期内钢材价格处于高位,材料采购成本增加及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等因素影响,以及劳务费、加工费增加。分船厂来看,江南造船利润总额2.02亿元,同比+181.67%,主要是由于生产节奏加快,完工交付船舶数量同比增加,同时管理性开支同比减少。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1-7月,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7.8亿元,同比增长29.9%;利润总额83.4亿元,同比增长273.7%。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691.9、826.2、948.5亿元,同比+16.2%、19.4%、1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5、70.8、95.3亿元,同比+1673.5%、132.2%、34.7%;对应PE分别为43、18、14X,估值具备性价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接订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01 29.14 37.30 -- 29.10 -0.14%
37.88 29.9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 305.3 亿元,同比增长 27.48%,实现归母净利润 5.53 亿元,同比增长 182.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亏损扩大 79.60%。 扣非归母净利润继续受低毛利订单交付拖累公司上半年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营收 281.44 亿元,同比增加 42.34%,毛利率 6.94%,同比降低 0.83pct;机电设备业务营收 8.94 亿元,同比下降 26.70%,毛利率 16.29%;整体毛利率 7.59%,同比下滑 1.03pct,系船舶及海工业务毛利率下降以及高毛利动力业务出表所致。上半年交付船舶仍为低船价、高钢价船舶,根据 Vessel Value 统计数据显示,预计今年下半年交付船舶仍为 2019 年、2020 年以及 2021 年上半年下定船舶,2021 年三季度后下定的高船价、低钢价船舶最早于 2024 年一季度开始陆续交付,2024 年开始单季度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望逐季改善。 新接订单同比大幅增加,经营性现金流为近五年最好水平上半年造船业务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 88 艘/619.17 万载重吨,同比增加61.49%;承接修船 179 艘/11.45 亿元,合同金额完成年计划的 65.43%;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公司累计手持造船订单 264 艘/1933.78 万载重吨。上半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增加归母净利润 5.34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主营业务保持亏损,且亏损同比扩大;但报告期内由于交付及新接船舶增加,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 66.70 亿元,环比增加 78.26 亿元,达到 2018 年以来最好水平,现金流表现优异。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681.33/864.55/1021.42 亿元,同 比 增 速 分 别 为 14.40%/26.89%/18.14%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0.62/41.38/83.7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18.02%/289.53%/102.36%,EPS分别为 0.24/0.93/1.87 元/股,3 年 CAGR 为 265.22%。鉴于公司是民船制造龙头且本轮造船周期具备成长性,参照可比公司估值以及公司历史估值,我们给予公司 2024 年 3.6 倍 PB,目标价 37.3 元,上调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释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恶化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7-18 31.34 -- -- 33.88 8.10%
33.88 8.10%
详细
业绩简评7 月14 日,公司发布23 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0-6.0 亿元, 同比增长约155.43%-206.51%;扣非归母净亏损0.7-1.7 亿元。公司本期非经常性损益金额6.7 亿元左右,主要系公司子公司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及收到政府补助等事项。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23 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同比全面增长,周期上行确定性强。根据中船协数据,1H23 全国造船完工量2113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2%;新接订单量376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7%。截至6 月底,手持订单量1237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5%。1-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9.6%、72.6%和53.2%,均位居世界第一。 MEPC80 会议加强减排要求,有望进一步推动船舶替换需求上行。 7 月IMO2023 年船舶温室气体(GHG)减排加强航运温室气体的排放目标,提出在2050 年前或该年前后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相较于此前全球航运业2050 年碳强度指数较2008 年分别降低70%的减排目标继续收紧。船舶老龄化以及脱碳政策的进一步催化,有望持续推动新造船需求向上。 造船价上涨+钢价持续下跌,看好公司未来盈利状况持续改善。 造船交付周期约2 年左右,新造船价格自21 年Q1 持续上涨,根据克拉克森指数,6 月全球新船价格指数达170.9,同比+5.8%,环比+0.5%。成本端,造船板价格自21 年5 月开始持续下降,6月上海20mm 造船板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8.0%。船价与钢价剪刀差继续拉大,船企盈利向上持续。根据中船协统计,1-5 月我国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6.4 亿元,同比增长31.3%;利润总额46.4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作为中船集团下核心造船上市公司平台,伴随行业景气向上,看好下半年高价船订单放量,带动公司利润端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66.4/92.7 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964.5%/262.9%/39.7% , 对应PE 为77.6/21.4/15.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新订单增速不及预期、碳减排政策执行力度低于预期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10 28.98 -- -- 30.58 5.45%
33.88 16.91%
详细
公司 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20%,2023Q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6%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596亿元,同比下降 0.3%,实现归母净利润 1.7亿元,同比下降 20%;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0亿元,同比下降 31%,实现归母净利润 0.4亿元,同比下降 16%。2022年营收同比略减,主要系动力业务剥离,中船动力四季度不再并表所致;业绩同比下滑,主要系 22年计提了邮轮资产减值准备所致。 2022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27亿元,上年同期-8.74亿元。主要系: (1)公司转让子公司中船动力集团的控制权,增加净利润 12.5亿元; (2)公司控股子公司广船国际签署地块补偿协议,按持股比例确认影响非经常性损益 9.7亿元; (3)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对部分存货及亏损合同等计提减值共计 39.4亿元。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叠加船舶建造周期,预计年内有望迎业绩拐点,后续随油轮、干散船放量订单持续增长。 一季度油船新接订单同比增长 380%,船舶龙头受益行业景气上行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我国 2023Q1新接订单量 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53%; 2022年 Q1新接订单 993万载重吨,其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气体船分别为 471、84、250、118万载重吨;2023Q1分别为 548、405、261、132万载重吨,各船型新接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 16%、380%、4%、12%,油轮接替集装箱船,订单开始大幅增长,后续有望开启“量价齐升”新行情。 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船舶央企受益一带一路、中特估。 4月 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北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建造 2型 16艘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达 210多亿元,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的新纪录;市场持续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船舶制造央企随着盈利能力正逐渐进入上升区间,有望率先受益。2023年2月 1日上午温刚同志正式履职,成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有望进一步加快集团资产整合的工作。旗下上市公司估值和利润望获双提升。 军船:“内需”中国蓝军建设装备大发展,“外贸”海军舰船出口预期乐观内需:我国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洋护卫持续转型,打造先进舰队是建设强大海军的基础保障。公司作为我国军用船舶最重要制造基地之一,有望持续受益于海军现代化建设;外贸:海军舰船出口预期乐观,看好军贸长期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行业处于周期景气上升期,后续油轮、干散、气体船等订单有望持续下达,公司是全球造船龙头之一,在手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26.3、69.2、90.6亿,同比增长 1429%、163%、31%,PE43、16、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9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