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明洋

天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1052108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湘电股份 机械行业 2022-10-19 23.19 -- -- 23.62 1.85%
23.62 1.8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至2.09亿元,同比增长141.3%-175.58%。 业绩增速持续提升,聚焦主业成果显著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至2.09亿元,同比增长141.3%-175.58%;单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960万元至6810万元,同比增长377.18%-445.24%,单季度业绩增速进一步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续聚焦主业,营收及毛利率均实现增长,同时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费用控制较好。 定增获证监会批复,高管调整表明聚焦主业决心 公司2022年定增计划获证监会批复通过,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3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车载特种发射装备系统系列化研制及产业化建设、轨道交通高效牵引系统及节能装备系列化研制和产业化建设、收购湘电动力29.98%股权和补充流动资金。另外,21年底公司聘任现湘电动力总经理、通达电磁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越雷先生为公司新一任总经理。我们认为,高管调整+收购湘电动力股权是公司聚焦军工核心主业、理顺管理体制的重要战略转型。 中长期奖励机制落地,驱动公司业绩实现快速释放 公司同期发布中长期奖励管理办法(试行),公司以历史最高年份实现的净利润作为第一次实施奖励的参照基数,当年度实际完成利润超过基数时,即可实行中长期奖励。公司每年根据市场和行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当年净利润目标的增长比例,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超额利润奖励比例。奖励由公司在次年 6 月底前一次性以现金兑现,根据董事会审议批准后一次性授予奖励对象,并由奖励对象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二级市场股票,公司与奖励对象签署《中长期奖励协议书》,以此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我们认为,公司激励机制落地有望进一步刺激员工积极性,公司排产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或加速释放。 湘电动力为电磁产业链核心供应商,持续业务拓展构筑行业壁垒 公司为我国老牌军工配套企业,2020年资产剥离完成后业务聚焦“电机+电控+电磁能”三大优势板块。公司在军工装备制造领域掌握的核心技术主要为国内顶级高技术专家团队研发的特种装备推进技术和发射技术的工程化,子公司湘电动力为核心配套企业。本次定增预案公司进一步将下游领域拓展至车载特种发射行业,预计其他横向领域拓展也将持续落地。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特种装备推进/发射核心供应商,持续推进全电技术创新迭代与市场化落地,预计或将长期保持技术优势与垄断性产业地位,公司产品或将伴随产业“十四五”军民品需求上量实现快速放量。 盈利预测与评级:综上所述,公司高管调整后核心主业综合电推系统/电磁弹射业务实现主业聚焦,军品业务或进入显著放量阶段;同时,民品电机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风电领域需求增长,对应业务有望实现加速排产。公司2022年以来进入发展新阶段,但出于审慎原则将公司2022-23年预计营业收入由62.73、80.15亿元下调至51.57、70.39亿元,同时给予24年预计营收92.75亿元,由于公司产品结构改善、盈利水平提升,将22-23年预计归母净利润由3.02、4.58亿元调整为3.02、4.90亿元,同时给予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6.94亿元,对应PE为87.86、54.11、38.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三季报与本次预告出现偏差,定增方案或存在中止或终止风险、审批风险,宏观流动性风险,定增进展不及预期,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产品需求波动风险等。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9-15 85.00 65.76 131.14% 89.58 5.39%
89.58 5.39%
详细
碳纤维龙头供应商, 控股光晟全产业链布局行稳致远光威复材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第一家 A 股上市公司,致力于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 在控股子公司光晟后,公司完成了从原丝开始的碳纤维、织物、树脂、高性能预浸材料、复合材料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是目前国内碳纤维行业生产品种最全、生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龙头企业之一。 3年净利润 CAGR+26.16%稳步增长, 22H1业绩超预期拐点已至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连续五年保持高增长,兑现行业高景气度。据 Wind 披露, 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4.12%/26.16%。 2022H1公司营业收入13.14亿元,同比+2.42%,归母净利润 5.06亿元,同比+16.48%,实现超预期增长。 我们认为, 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得益于下游航空航天、风电、新能源等领域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同时募投项目投产并实现稳定生产,对应产品排产加速,业绩稳步提升。 资产负债表端, 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开始上升,至 2022H1期末达 4.86亿元,较期初+11.68%。 2022H1期末存货总量达 5.61亿元,较期初+36.27%。我们认为, 存货提升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公司正处于积极备产备货状态,产业高景气度凸显。 军民用航空市场需求+渗透率提升构筑企业第一成长曲线, CCF700G 通过装机评审产品放量可期按照政治局第二十二次会议内容,我国将进入“跨越式武器装备发展” +“战略、颠覆性技术突破”阶段,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加快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战略工程,不断提高我军建设科技含量。我们认为, 十四五为我国前沿技术国防装备加速突破时期,预计进入十年景气扩张期,航空总装及其配套(含能够有效减重的新材料)将有望成为重点建设方向, 公司碳纤维产品预计将伴随下游型号需求提升+渗透率提升实现快速放量; 商业航空亦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重要突破,启动碳纤维在商业航空领域的新配套机遇。 8月 26日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拓展纤维研制的 CCF700G 碳纤维通过装机评审,具备了在航空装备上实现批量应用的条件。我们认为, 本次装机评审通过表明公司实现了终端客户的扩展,预计伴随着未来对应机型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新增长点。 新能源等民用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公司望迎来排产加速积极布局新能源等民用市场,有效构筑公司成长第二曲线。公司在原有风电碳梁业务基础上,碳纤维及织物业务深入布局新能源等领域,以 T700S 级/T800S 级产品为主,具体细分赛道聚焦于压力容器、建筑工程、热场、工业制造等方向。 2021年, T700级/T800S 级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1.75亿元。其中包括气瓶和热场在内清洁能源领域成为最大的消费领域,贡献收入占比 44.38%。 我们认为, 公司在新能源等民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将有效补充公司未来业绩持续性,预计对应产品将伴随公司产能扩产实现快速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 公司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军品产品上量及产业链垂直延伸,对应碳纤维及织物等业务或将快速放量;民品充分受益于风电等新能源领域高景气度,对应碳梁、预浸料业务有望加速排产。叠加公司产能扩张等因素,公司中长期发展持续向好。 在此假设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29.69/36.67/44.5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0.10/13.42/16.81亿元,对应 EPS 为 1.95/2.59/3.24元,对应 PE 为 44.05/33.14/26.45x,对标可比公司 54.70x 的 2022预测 PE, 公司每股目标价为 106.6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业绩波动的风险;新产品开发的风险;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风险;安全生产管理风险等
国光电气 2022-09-09 214.07 -- -- 250.04 16.80%
250.04 16.8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实现营收5.21亿元,同比增长96.70%;归母净利润为1.10亿元,同比增长39.23%。 核工业设备、微波器件业务放量,2022H1公司营收呈现翻倍增长 2022H1公司实现营收5.21亿元,同比增长96.70%,主要原因为微波器件、核工业设备及部件收入规模增长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39.2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54.45%。我们认为,公司当期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原因或为政府补助较去年同期下降867万元,同时公司增加20余项研发项目,导致研发费用达到约2894万元(同比+297%)。我们判断下半年公司核工业及固态业务有望维持高速增长,全年业绩高增长可期。 利润率方面,毛利率为40.63%,同比下降13.11pct;净利率为21.19%,同比下降8.75pct,我们认为利润率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低毛利率的产品放量导致结构变化。 单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收3.26亿元,同比增长103.49%,增速较22Q1进一步提升;归母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增长32.81%,增速低于收入的原因同样为研发投入较大。 核工业领域国产替代需求强烈,ITER项目在手订单饱满 公司核业务主要包括可控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偏滤器、第一壁等及核工业泵、阀。目前我国核工业领域迫切需要将关键零部件进行自主创新国产化,公司承接的科技部耐辐照小型阀门项目,目前已完成研制并实现小批量交付,随着IPO募投项目产能逐渐释放,或持续增厚公司业绩。另外,预计ITER项目可为公司带来10亿元以上收入,除ITER项目之外,我国HL-2M等可控核聚变项目同样向公司采购核心部件,伴随可控核聚变项目技术不断成熟,核心部件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真空器件核心供应商,微波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微波器件业务主要包含真空器件和固态器件,是相控阵雷达、微波通信、电子对抗等军事装备系统的核心。我国真空器件呈现“两厂两所”的竞争格局,公司的电真空类产品连续波行波管、磁控管等在行内占据重要地位。公司微波业务为真空+固态双轮驱动,随着数字阵列雷达和低轨卫星持续发展,微波业务或延续快速增长趋势。 盈利预测:公司深耕微波器件领域,形成真空器件、固态器件双轮驱动,尤其是在真空器件领域优势显著,随着电子对抗、低轨卫星建设推进,微波器件业务有望持续发展,其次核工业领域国产替代需求强烈,ITER项目以及国内相关项目推进,新拓展核工业领域或保持长期高增速,看好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从22H1看公司核心业务已进入放量阶段,因此我们将2022-24年营业收入由9.75/18.46/26.06亿元上调为10.90/18.82/28.27亿元、归母净利润由2.80/4.50/6.85亿元上调为2.84/5.04/7.51亿元,对应EPS为3.67/6.51/9.70元,对应PE为53.12/29.89/20.0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新产品研发的风险;第一壁(FW)和核用泵产品量产的风险;技术升级替代的风险等。
振华风光 2022-09-07 114.90 132.51 61.62% 139.68 21.57%
147.42 28.30%
详细
国内型号最全、性能指标最优的信号链及电源管理器核心供应商之一公司全称贵州振华风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国营第四四三三厂。中国振华于2005年将主要为国防重点工程配套的半导体业务及相关资产组建成立振华风光。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信号链(放大器、接口驱动、系统封装集成电路、轴角转换器)及电源管理器等系列产品,产品型号达 160余款,是国内产品型号最全、性能指标最优的高可靠放大器供应商之一。 业绩高成长性较为明确,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营收端: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5.02亿元,同比增长 38.97%,实现归母净利润 1.77亿元,同比增长 67.80%,公司业绩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 2022H1公司实现营收 4.01亿元,同比增长 49.67%,实现归母净利润 1.66亿元,同比增长 48.62%。 利润率端: 2021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73.99%,同比提升 5.99pcts;实现净利率 37.36%,同比提升 8.10pcts; 2022年 H1公司实现毛利率 80.91%,同比提升 7.15pcts;实现净利率 48.42%,同比提升 4.62pcts。 存货端: 2021年期末公司存货达 3.51亿元,较上年期末+128.93%,相当于公司 2021年总营收的 69.92%; 2022H1,公司存货达 4.38亿元,较去年同期+90.12%, 主要原因为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为了应对在手订单的增加,公司增加备货规模。 我们认为, 公司所处行业技术壁垒较高且市场需求明确,盈利能力有望在中长期内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公司正处于积极备产备货阶段,产品交付有望加快,综上所述,公司业绩有望步入快速成长轨道。 国防信息化持续推进, 国产替代推动模拟器件进入高景气阶段目前我国军队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正加快迈向信息化。《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提出,要加快新型主战武器装备列装速度,构建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加大淘汰老旧装备力度,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 我们认为,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型主战武器的加速列装、老旧装备的更新升级将会为军工电子行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另外,武器装备国产化要求提升显著, 军用模拟集成电路仍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公司有望长期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步入快速成长轨道。 募资投建晶圆制造与先进封测工业生产线,实现 IDM 模式转型本次 IPO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高可靠模拟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及先进封测产业化项目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研发和生产能力,完善放大器、转换器、接口驱动、系统封装专用集成电路及电源管理器体系, 其中高可靠模拟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及先进封测产业化项目建设期 2年,项目建成后,公司的高可靠模拟集成电路产品整体交付能力将提升 200万块/每年, 同时公司将实现从现有设计、封装、测试的运作模式,向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为一体的 IDM 半导体垂直整合型公司转型。 我们认为, 公司有望实现 IDM 经营模式转型,实现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协同优化,有助于公司加快工艺技术积累,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升生产效率,加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晶圆线建设可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为公司高可靠集成电路产品研制、生产交付提供重要稳定性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十四五”国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与新型武器装备快速列装,以及国产替代加速推进,公司模拟集成电路业务未来 3-5年内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募投项目投产后产品交付规模或快速扩大,规模效应及 IDM 模式下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向好。 综上,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02/9.97/13.72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2.95/4.65/6.65亿元,对应 EPS 为 1.48/2.32/3.32元,对应 PE 为 78.20/49.66/34.70X,目标价为 133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的风险,军品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延续性变动的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展与效益未及预期的风险, 短期内股价波动的风险等。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9-02 27.72 -- -- 32.09 15.76%
32.09 15.76%
详细
事件: 8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 营收+27.04%,归母净利润+43.79%,产品交付提速,业绩拐点出现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1.20亿元,同比+27.04%,实现归母净利润4.83亿元,同比+43.7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47亿元,同比+59.73%,公司产品交付加速明显,业绩增长迎来上行拐点。 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7.35%,同比+0.9pcts。 期间费用端,公司期内发生销售费用 1.52亿元(-14.99%),管理费用 4.23亿元(+22.21%),财务费用 0.87亿元(+285.08%,主要原因为期内流动资金借款增加,利息支出增加),研发投入 1.31亿元(+136.30%,主要原因为公司自筹项目研发投入增加),整体实现销售期间费用率 4.15%, 实现销售净利率 2.53%,达历年中报/年报最高水平。 我们认为,当前公司处于产品结构调整阶段,随着新型号产品订单持续落地,产量逐步提升,规模效应逐步体现,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入持续上升轨道。 合同负债+301.47%, “十四五”大单采购落地,产品交付有望持续加速期末公司合同负债达 264.43亿元,较期初+301.47%,主要原因为期内预收产品货款增加。 我们认为,大额合同负债出现代表“十四五”大额采购落地,下游大额预付款将保证公司拓展规划与新品研制顺利进行,公司有望依托充裕的现金流进一步提质增效,增强盈利能力,同时,公司产品交付速度有望持续加速,公司业绩或将步入快速成长轨道。 军民用中大型飞机研发制造龙头平台,充分受益于市场高景气阶段公司是我国军民用中大型飞机研发制造龙头平台, 是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特大型航空工业企业,是我国中大型军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基地, 是我国主要的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等飞机产品的制造商。 同时,公司是国产民用 C919飞机和 ARJ21飞机核心供应商,期内公司已完成 C919飞机、 AG600飞机、 ARJ21飞机中机身等部件生产交付任务,公司承担的A321飞机机翼研制项目首架也已正式开工,公司作为空客公司亚洲地区一级供应商,其核心地位或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我们认为,“十四五”是我军构建战略投送和远程打击能力的关键时期,大型军机市场具备稳定的拓展空间,公司正处于产量爬坡阶段。公司或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民机产业的高景气周期与国际民航业的后疫情恢复阶段。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军品业务将受益于我军航空装备升级换代,未来 3-5年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我国大飞机项目的逐步落地,公司相关民用产品有望进一步放量,同时公司经营能力持续改善,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 展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在 2022-2024年 的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0.48/13.14/16.18亿元,对应 P/E 为 72.46/57.78/46.93X。 风险提示: 军品业务波动的风险, 原材料供应的风险, C919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 在研型号转批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2-08-29 47.70 -- -- 50.53 5.93%
50.53 5.93%
详细
事件: 8月 26日, 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 2022H1收入+46.83%,归母净利+41.21%,批产产品持续放量,新产品持续拓展公司 2022年 H1实现营业收入 148.06亿元,同比+46.83%,主要原因为客户需求增加,产品交付增加。 其中黎明公司实现营收 95.58亿元,同比+95.11%,我们判断,伴随总装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航空发动机批产产品正处于加速放量阶段。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6.51亿元,同比+41.21%,主要原因为期内公司期间费用同比减少及投资收益增加;实现扣非净利润 4.73亿元,同比+22.60%。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11.68%,同比-5.85pcts,我们认为,毛利率变化或因产品结构发生调整,新产品占比增加所致;销售净利率达到 4.66%,同比-0.15pcts。 期间费用方面: 期内公司发生销售费用(2.54亿元, +66.82%),主要系新产品售后保障任务增加,销售服务费增加; 财务费用(-0.46亿元, -260.39%),主要系本期美元汇率升值,汇兑收益增加;管理费用(6.76亿元, -14.86%),研发费用(2.70亿元, -9.41%)。 期内期间费用率 7.79%,同比-4.83pcts,公司提质增效工作成果进一步显现。 我们认为,目前为部分新型发动机放量交付的初期, 新品产品成熟度与质量稳定性较成熟产品存在差距,是造成营业成本增加及销售维护费用增加的核心因素。随着新型号产品逐步进入成熟放量期,其良品率和可靠性将逐渐提升(如产品返修减少、外场保障需求降低等),公司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率有望得到改善,同时叠加新品爬坡后规模效应下边际成本下降(包含了固定成本的分摊减少及因制造升级带来的可变成本的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在放量的基础上或将进入持续改善轨道。 应付账款较上期末+63.28%,存货较上期末+27.00%,产品交付加速或将持续2022H1期末公司应付账款达 171.53亿元,较上期末+63.28%,主要原因为生产任务量增加,采购原材料和配套产品增加。同时,公司期末存货账面价值 260.55亿元,在上期末高基数的基础上+27.00%,其中原材料(50.82亿元, +26.83%),在产品(179.60亿元, +22.30%)库存商品(19.62亿元, +71.11%),发出商品(6.12亿元, +69.37%), 我们认为,公司产品交付速度或将持续提升,同时甲方大额预付款或已逐步落地至各分系统单位,并逐渐向上游延伸,全行业现金流情况或将出现拐点,存货周转率等各项经营指标将出现全面提升。 跨越式武器装备需求紧迫,新型号 Pipeline 有望在中远期不断确认,驱动业绩释放我国四代歼击机所用发动机同美国相比存在代差,以 AL-31和 F110为代表的第三代发动机(推重比约为 7~8)交付后 15-20年内以 AL-41和 F119为代表的第四代发动机(推重比约为 10)相继推出。 我们认为,受益于自主研发实验品台的成熟、制造工艺的积累,我国第四代涡扇发动机有望在 2023-2025年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据公司公告披露,公司目前已具备四代机和大型运输机涡扇发动机的研制能力及五代机预研能力,具备航空发动机制造、总装、试车完整的科研生产能力。我们认为,“十四五”国防装备跨越式发展需求持续提升,第四、五代发动机符合我国武器装备发展需求,研制进度有望进一步加快,批产后预计公司业绩有望快速提升。 发动机存量持续提升打开维修市场空间,公司利润或将进一步增厚我们认为,受益于两大因素,航空发动机后端维修市场容量将会逐渐提升: (1)跨越式武器装备需求上升带来的存量飞机总量提升,对应后端维修市场容量提升; (2)实战训练体系进一步深化,飞行强度和动作难度加大导致维修时间缩短。 据公司公告披露,公司于 2018年 1月调整扩大修理能力建设项目,通过整合航发动力现有航空发动机修理能力,调整现有生产布局,补充部分关键设备,新建总装修理厂房、试车厂房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涡扇发动机大修分厂。 我们认为,伴随后端发动机维修市场逐渐起量,公司对应维修业务、发动机零部件销售等高附加值业务有望实现进一步放量。 盈利预测: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我国主战机型发动机龙头供应商,正处于产品交付提速、现有型号需求放量、未来型号 pipeline、后端维修市场稳步增长的阶段,公司短中长期均具备良好发展趋势;当期收入端的高景气增长及新产品的落地更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我们预测公司在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08/20.91/27.12亿元,对应 PE 为 79.85/61.40/47.3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军品业务波动的风险,供应配套的风险,客户订单的风险,新型号推出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派克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7-18 139.86 -- -- 141.30 1.03%
171.00 22.2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期内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62.17%;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67.15%。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主要系下游航空、航天行业景气度向好,市场订单量充足,公司产能持续快速提升,对应锻件业务快速放量所致;同时,考虑到当前航空发动机、航天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公司民品风电业务产能逐渐释放,预计全年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 航空发动机产业进入高景气周期,主机厂外协比例提升,公司有望实现持续高速增长 充分受益于“十四五”国防军工高景气周期,航空发动机产业链进入全面列装+换装阶段,预计终端需求在“十四五”周期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公司作为目前已批产型号环锻件主要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于此进程,同时考虑到主机厂外协比例持续提升,预计“十四五”阶段对应业务排产或持续加快。 实战化训练+备弹量提升驱动,导弹产业需求快速提升 军队实战化训练深入实施,消耗加大驱动导弹产业获得高成长弹性。公司导弹用锻件产品主要用于导弹发动机机匣、导弹外壳等。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实战化训练的深入实施,导弹等消耗类武器装备使用周期将出现缩短从而获得高成长弹性,公司对应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此进程。 定增扩产实现业务横/纵向延伸,行稳致远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6用亿,于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结构件智能生产线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无锡派鑫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我们认为,本次扩产是公司在环形锻业务基础上,对横向(模锻等)及纵向(机加等)业务的进一步延伸,产能投产后,对应产品预计有望伴随国防军工产业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发展或实现快速放量。 盈利预测与评级: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我国航发产业链环锻件核心供应商,有望受益于“十四五”航空发动机产业需求提升趋势以及政策指引下主机厂外协比例提升。同时,叠加导弹需求快速提升、公司定增扩产实现业务延申,公司业绩预计有望实现快速释放。在此假设下,我们将公司2022-23年预测营业收入由22.06、28.77亿元上调至26.56、36.19亿元,2024年营收预计为46.65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由4.23、5.74亿元上调至4.50、6.01亿元,2024年预计实现7.87亿元;对应EPS为4.17、5.57、7.29元;对应PE为31.76/23.78/18.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市场竞争力下降风险;业绩预告是初步测算结果,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的半年报为准。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6-14 22.52 -- -- 20.72 -7.99%
20.72 -7.99%
详细
事件:6月10日中航电子发布公告,拟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中航电子为吸收合并方,中航机电为被吸收合并方。 本次中航机电与中航电子的换股比例为1:0.6605。中航电子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股份数量合计为25.66亿股。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机载公司将其原持有中航电子的股份以及原持有中航机电的股份按照换股比例换成的中航电子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中航科工。交易完成后,中航科工仍为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 同时,中航电子拟采用询价的方式向包括中航科工、航空投资、中航沈飞、航空工业成飞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0亿元。 加强核心军工资产及业务专业化整合,加速向世界一流系统供应商转型升级 从全球来看,航空机载产业呈现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国际航空产业巨头大多形成了专业化的机载系统研制生产体系,机载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海外航空机载系统企业相比{例如:通用电气(航电)、霍尼韦尔(飞控)、柯林斯(导航)、汉胜(电源)、派克(液压)等},我国航空机载产业资源存在专业分类复杂、相关单位层级复杂、数量众多、资源分散且缺少重点牵头单位的特点,产业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近年来,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通过资产注入、托管等方式,已分别陆续开展了各自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整合。 我们认为,航空工业机载正加速建立以事业部为主体的上下协调、内外协同的业务运行流程体系。此次合并顺利完成后,上市公司有望完成平台整合,更好地协调合并双方的技术、人员、供应链、客户等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或将同时从科研协同和集成交付两方面持续推进与主机协同发展,有望加速统筹产业链资源专业化整合,促进供应链体系提高运转效率,提升专业化人才培养能力、促进自主品牌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或将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高效保障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为我国商用飞机机载系统配套破除生产制度壁垒,提供研发服务平台。 同时本次公司合并或将在机载系统层面实现航空电子系统和航空机电系统的深度融合,提升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把握机载系统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公司机载系统产品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打造唯一的航空机载全科目平台,优质资产注入仍有望有序推进 2022年5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争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表率专题推进会上表示,要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集团公司要系统梳理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结合实际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必要的也可单独上市。 根据2018年中航电子和中航机电同航空工业机载签署的《托管协议》,当前两家拟合并主体上市公司共托管航空工业机载下属22家企事业单位,其中包括6家重点科研院所(均为国内航空机载核心系统所),16家企业单位。2021年,中航电子和中航机电托管费收入共计0.81亿元,以托管费收取比列2‰/3‰计算,可推测2021年两家托管单位总营收合计为369.53亿元,相当于两公司当期总营收的148.82%。 我们认为,当前机载产品系统集成度要求日益升高,研发-生产-维修专业一体化或将成为机载集团发展的重要方向,此次两家公司合并后的存续公司作为机载集团主体上市平台,资产注入仍有望继续,核心优质资产注入将带动存续公司在系统级供应能力持续升级,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此次公司合并响应航空工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助于提升我国机载系统的整体研制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机载系统关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有利于更好地承担国家机载重大专项任务,公司未来或将受益于相关优质资产的整合。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我国机载系统的主要供应商,未来三年内或将充分受益于“十四五”期内新一代航空装备的快速放量与国产大飞机项目的逐步落地。同时航空装备存量提升后潜在的机载系统后端维修市场或将在中长期内保障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此假设下,预测公司(合并前)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9.69/11.90/14.59亿元,对应PE为40.98/33.39/27.23x。若公司依照本次预案顺利完成合并,预计合并后公司2022-2024年的备考归母净利润为25.68/31.49/38.2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军品业务波动风险,运营风险,供应链风险,技术创新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募投项目达产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本次换股吸收合并推进不及预期风险等。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5-23 19.67 23.41 97.05% 22.66 14.50%
22.52 14.49%
详细
航电系统专业化整合与产业化发展平台,国内航电系统主要供应商中航电子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依托下属10家控股子公司开展生产营业活动,业务领域涵盖防务航空、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产品谱系覆盖飞行控制系统、雷达系统、光电探测系统、座舱显控系统、机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火力控制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大气数据系统、综合数据系统、控制板与调光控制系统等十大系统在内的航空电子相关领域,以及为电子信息、智能系统、机电自动化、基础器件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提供相关配套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 产业结构改革加速整合,公司有望受益于平台专业化整合2018年航空工业机载系统有限公司成立,其下属有14家企事业单位受公司托管,包括5家重点科研院所,伴随着国企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公司有望迎来优质资产注入。同时,航空工业机载加速推进产业链整合工作,已先后成立7个事业部,共纳入37家三级单位(包含公司全部10家子公司),我们认为,产业链或将迎来全局优化、系统发展、供应链整合的新格局,公司有望受益于机载系统平台专业化整合。 预收款+合同负债大幅上涨,22Q1净利率达8.86%创历史新高2021年期末公司预收款+达合同负债达14.32亿元,同比+1091.86%,主要原因为主机预付合同增加;同时期末存货为61.12亿元,同比+28.76%,表明公司正处于积极备产阶段,我们认为,公司在手订单饱满,产品交付或将提速,公司业绩有望步入快速成长轨道,同时依托于充分的现金流,公司或将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水平,降低财务费用,持续改善公司盈利能力。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98.39亿元,同比+12.49%,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26.62%,实现期间费用率11.46%,同比-1.93pcts;2022Q1公司实现营收23.46亿元,同比+19.60%,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44.37%,由于销售费用与财务费用减少,期间费用率进一步下降至11.34%,达历史新低,受此影响,2022Q1期末率公司净利率8.86%,达历史新高。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提高,提质增效工作进一步推进,公司盈利能有望持续改善;同时,随着产品交付规模的后续扩大,公司有望迎来规模效应下边际成本的下降,盈利能力在放量的基础上有望逐步释放。 军民双轨共振提升,航电系统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伴随着“十四五”内国产大飞机项目的加速推进以及我国构建“战略空军”的需求,公司作为我国航电系统的主要供应商,有望同时迎来单机产品配套价值量提升、产品需求量提升以及产品配套型号渗透率的提升,同时叠加航空产品存量提升带来的后端维修市场,公司或将步入快速成长轨道。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我国航电系统的主要供应商,未来三年内将充分受益于“十四五”期内新一代航空装备的快速放量与国产大飞机项目的逐步落地。同时航空装备存量提升后潜在的航电后端维修市场或将在中长期内保障公司的盈利能力。司在此假设下,预测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为净利润为9.69/11.90/14.59应亿元,对应PE为为38.61/31.46/25.6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对应目标价格区间22.5-25.0元/股。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军品业务波动风险,运营风险,供应链风险,技术创新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募投项目达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智明达 2022-05-11 95.78 -- -- 129.00 34.68%
129.00 34.6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实现营收4.49亿元,同比增长38.43%;归母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增长30.3%。22年一季报,实现营收1.01亿元,同比增长86.47%;归母净利润为881万元,同比下降6.56%。 加回股份支付业绩增长显著,在手订单预示全年可期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49亿元,同比增长38.43%;归母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增长30.3%;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增长56.28%。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8.84%,同比增加4.54pct,主要原因为股份支付较大,其中研发费用为9464万元,同比增长68.39%,21年全年研发人员增加65人(+28.5%),剔除股份支付影响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仍达到46.92%。 资产负债表端,存货为2.38亿元,较期初增长108.59%,其中原材料9253万元(+125%)、在产品7581万元(+95%)、库存商品2547万元(+55%)、发出商品4118万元(+156%),并且披露在手订单5.17亿元(含口头),表明公司订单、排产充足。现金流量表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744万元,同比增长135.13%,主要原因为收到货款增加并且现金回款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22Q1,公司实现营收1.01亿元,同比增长86.47%;归母净利润为881万元,同比下降6.56%;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为1664万元,同比增长76.49%,公司实际业绩实现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54.97%,同比下降9.93pct,主要原因为受新项目产品复杂度提升和国产化率提高导致成本显著提升。资产负债表端,存货为2.7亿元,较期初进一步提升13%,表明公司订单、排产或持续增加。 弹载增长显著,结构变化影响毛利率但仍维持高位 21年收入结构为机载66.6%、弹载14.3%、车载9.4%、舰载1.3%、其他(芯片电源)8.4%,其中营收增速分别为弹载+138.5%、机载+56.5%、芯片电源+41.8%;毛利率方面,机载61.25%(-1.71pct)、弹载54.87%(+4.83pct)、车载61.79%(-3.12pct)、舰载86.69%(+10.68pct)、其他65.63%(+3.96pct),由于机载毛利率下降以及较低毛利率的弹载业务占比提升,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1.72pct。 产品谱系不断扩充,系统级或显著提升营收规模 公司为军用板卡核心供应商之一,目前已有机载型号100多个、弹载40多个、车载地面30多个,而2021年全年又新增167个新增在研型号,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公司将在接口控制、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向图形交换、存储、数据采集方向发展,并且有望承担分机设备等系统级板卡项目,21年数据采集、存储业务已经实现大幅提升。随着型号不断进入批产放量阶段,十四五期间公司有望进入快速增长期。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核心军用板卡供应商覆盖下游多个领域,近年来新增在研型号众多,随着产品谱系不断扩充,以及机载、弹载领域需求持续放量,公司有望实现快速发展。考虑公司型号处于快速放量阶段,我们预计2022-2023年营业收入由6.03/8.28亿元上调为6.82/9.54亿元,2024年为13.03亿元;考虑22年股权激励费用较大影响,将22年归母净利润由1.73亿元下调为1.56亿元,另外考虑营收放量将23年由2.35亿元上调至2.58亿元,24年为3.68亿元;对应EPS为3.09/5.13/7.32元,对应PE为30.07/18.14/12.7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用产品降价的风险;收入结构受下游需求变动影响的风险;核心原材料采购风险。
中航重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5-02 26.03 -- -- 30.17 15.90%
34.46 32.39%
详细
2022Q1归母净利+174.95%,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20.65亿元,同比+15.65%,营业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原因为市场订单增加,公司交付能力提升。实现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174.95%,实现超预期增长,主要原因为成本费用增幅小于营业收入增幅,利润率得到提升。实现扣非净利润2.06亿元,同比+185.53%。 2022年Q1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28.55%,同比+4.14pcts;期间费用方面,期内公司发生销售费用(0.17亿元,-21.52%),管理费用(1.47亿元,+6.04%),财务费用(0.07亿元,-71.87%),研发费用(0.57亿元,+10.39%),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11.04%,同比-2.27pcts,创历史新低,公司提质增效工作成果显著。受此影响,销售净利率达到10.95%,同比+5.15pcts,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我们认为,公司有望迎来产品结构优化带来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小批量、多品种影响产能调配),同时叠加新品爬坡后规模效应下边际成本下降(包含了固定成本的分摊减少及因制造升级带来的可变成本下降),盈利能力在放量的基础上未来或将进入持续改善轨道。 合同负债同期增长1579.17%,产品交付或将提速 期末公司预付款项达3.88亿元,较上期末+29.14%,较上年同期增长53.25%;合同负债达5.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9.17%,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产业链高景气持续增强,产品交付速度或将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进入持续上升轨道。 增资安吉精铸,加快推进锻铸造行业产业布局 公司3月14日发布公告拟通过向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摘牌的方式增资参股公司航空工业安吉,以现金对航空工业安吉增资5,000.00万元。我们认为,此次增资有助于加快推进公司在锻铸造行业的产业布局,提高锻铸业务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高端锻造、铸造、增材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同时能帮助安吉精铸提升关键核心产品的制造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做强精密铸造主业,并改善股东结构,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经营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 新增产能释放在即,飞机&航发锻件扩张性需求驱动工期业绩高增长 公司作为航空锻造龙头企业,生产飞机机身机翼结构锻件、航空发动机盘轴类和环形锻件、航天发动机环锻件、中小型锻件,或将充分受益于锻件需求扩张趋势。为了迎接军用航空器武器装备换装和国产民机发展的双驱动高景气周期,公司分别于2018年和2021年募集资金13.27亿和19.1亿元,用于先进锻造、民用航空环形锻件、关键液压基础件配套、高效热交换器、航空精密模锻和等温锻造生产线项目建设,以提高公司航空精密模锻件研制、生产配套能力,实现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国内军用飞机、商用飞机及国际商用飞机大型精密模锻件市场需求。随着公司募投项目在2022-2025年陆续完工达产,公司生产能力将得到提升,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公司在锻造领域的行业龙头地位。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认为公司核心业务将受益于我军航空装备升级换代,未来3年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我国大飞机项目的逐步落地,公司民机锻铸件产品有望实现跨越式放量增长。综上所述,我们预计公司在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9/18.97/25.87亿元,对应P/E 为28.89/19.94/14.6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业务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供应的风险;募投项目进展及收益不达预期的的风险等。
中航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8 51.55 -- -- 83.11 14.45%
67.67 31.2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年度报告, 2021年实现营收 128.67亿元,同比增长24.86%;归母净利润 19.91亿元,同比增长 38.35%。 合同负债大幅提升,关联交易预期持续向好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128.67亿元,同比增长 24.86%;归母净利润为 19.91亿元,同比增长 38.35%。单季度来看, Q4实现营收为 29.90亿元,同比增长13.31%;归母净利润为 3.68亿元,同比增长 8.27%, Q4整体符合历史季度波动规律。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9.87%,同比增加 0.31pct,主要原因为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增长较快,其中研发费用为 13.06亿元,同比增长 35.66%,公司持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投入。利润率方面,毛利率为 37%,同比增加 0.97pct; ROE为 18.22%,同比增加 2.14pct,降本增效、运营质量提升进一步推动公司盈利能力增长。 资产负债表端,合同负债为 10.3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 246%,表明在手订单充足;存货为 47.3亿元,较期初增长 69%,其中原材料 8.29亿元(+66%)、在产品 12.5亿元(+53%)、库存商品 26.5亿元(+80%)。现金流量表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20.62亿元,同比增长 62.74%,回款显著向好。 关联交易方面,预计 2022年向关联方销售商品 26.74亿元,相较去年发生额提升 37.5%;向关联方采购原材料 6.13亿元,较去年发生额提升 25.5%。 新能源汽车或为公司长期发展推动力, 2035远景目标剑指全球一流公司是国内最早介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连接器公司, 2021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战略转型加快,全年订货实现翻番增长,成功定点多个国内外重点车型项目,通过多家国际一流车企供应商审核,业务逐步向优质客户聚集。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成长趋势明确,我们认为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通讯与工业业务结构调整成效初显,经营质量显著提升。未来公司将继续明确“一流”发展愿景,军民品有望持续快速发展。 开启新一轮募投扩产,持续提升公司行业竞争力公司于 21年 12月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华南产业基地项目、基础元器件产业园项目(一期)、补充流动性。华南产业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民品主要市场,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有效提升公司整体产业链的稳定性和行业地位;基础元器件产业园项目(一期)项目针对军品,加强航空、航天等防务领域高端特种连接器的研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公司提前部产应对,为“十四五”持续较快增长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 公司为军用连接器龙头,充分受益于下游武器装备放量, 民品新能源汽车业务未来或持续突破,通过募投连续进行产业化布局,看好公司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 由于 21年净利润实际值略低于此前预测值,出于审慎原则我们将 22-23年净利润由 27.95/34.62亿元略微下调至 26.34/33.53亿元,2024年为 42.15亿元,对应 EPS 为 2.32/2.95/3.71元,对应 PE 为 30.63/24.06/19.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导致需求下降;外部环境对于公司采购进口物料产生影响。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2-04-11 40.66 -- -- 40.66 0.00%
52.34 28.73%
详细
2021年营收同比+19.10%, 2022年盈利拐点可期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期内公司实现营收 341.02亿元,同比+19.10%,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 318.85亿元,同比+21.87%。 利润端: 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1.88亿元,同比+3.63%。 期内公司产品结构发生调整,新产品占比增加,受此影响,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2.49%,同比-2.48pcts,销售净利率为 3.61%,同比-0.46pcts。 期间费用方面: 期内发生销售费用 4.84亿元,同比+59.93%,主要系售后保障任务增加,销售服务费增加;管理费用 18.84亿元,同比+12.43%,主要系社保减免减少,职工薪酬增加;研发费用 4.73亿元,同比+5.77%,主要系自筹项目的研制任务增加。 财务费用 0.73亿元,同比-76.11%,主要系公司收到客户预付款增加,现金流充裕,利息收入增加,利息支出减少。 我们认为, 2021年为部分新型发动机放量交付的初期, 新品产品成熟度与质量稳定性较成熟产品存在差距,是造成营业成本增加及销售维护费用增加的核心因素。 随着新型号产品逐步进入成熟放量期,其良品率和可靠性将逐渐提升(如产品返修减少、外场保障需求降低等),公司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率有望得到改善,同时叠加新品爬坡后规模效应下边际成本下降(包含了固定成本的分摊减少及因制造升级带来的可变成本的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在放量的基础上或将进入持续改善轨道。 合同负债+675.35%,预付款项+446.79%,产品交付或将迎来提速资产负债端: 期末公司合同负债达 217.52亿元,较上期末金额增加 675.34%,主要原因为收到客户预付款增加, 我们认为,下游大额预付款将保证公司拓展规划与新品研制顺利进行,公司有望依托充裕的现金流进一步提质增效,增强盈利能力;同时, 期末公司预付款项达 27.53亿元,较上期末金额增加 446.79%,主要原因为支付配套单位合同预付款,表明公司正处于积极备产备货阶段,公司产品交付或将迎来提速,同时甲方大额预付款或已开始向下游传导,预计大额预付款将逐步落地至各分系统单位,并逐渐向上游延伸,全行业现金流情况或将出现拐点,存货周转率等各项经营指标或将出现全面提升。 我国军用三代主战机型发动机唯一供应商,“十四五”下游需求提升推动公司业绩增长公司是我国唯一生产制造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全种类军航发动机的企业,且为三代主战机型发动机国内唯一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于现有批产型号上量需求。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以歼 15、歼 16为代表的主力战斗机或存在大量需求,驱动航空发动机前装市场进入高景气阶段。 跨越式武器装备需求紧迫,新型号 Pipeline 有望在中远期不断确认,驱动业绩释放我国四代歼击机所用发动机同美国相比存在代差,以 AL-31和 F110为代表的第三代发动机(推重比约为 7~8)交付后 15-20年内以 AL-41和 F119为代表的第四代发动机(推重比约为 10)相继推出。我国第三代发动机“太行”于 2005年推出,我们认为,受益于自主研发实验品台的成熟、制造工艺的积累, 我国第四代涡扇发动机有望在 2023-2025年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据公司公告披露,公司目前已经具备了四代机和大型运输机涡扇发动机的研制能力及五代机预研能力,具备航空发动机制造、总装、试车完整的科研生产能力。我们认为,“十四五”国防装备跨越式发展需求持续提升,第四、五代发动机符合我国武器装备发展需求,研制进度有望进一步加快,批产后预计公司业绩有望快速提升。 发动机存量持续提升打开维修市场空间,公司利润或将进一步增厚我们认为,受益于两大因素, 航空发动机后端维修市场容量将会逐渐提升: (1)跨越式武器装备需求上升带来的存量飞机总量提升,对应后端维修市场容量提升; (2)实战训练体系进一步深化,飞行强度和动作难度加大导致维修时间缩短。 据公司公告披露,公司于 2018年 1月调整扩大修理能力建设项目,通过整合航发动力现有航空发动机修理能力,调整现有生产布局,补充部分关键设备,新建总装修理厂房、试车厂房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涡扇发动机大修分厂。 因此我们认为伴随后端发动机维修市场逐渐起量,公司对应维修业务、发动机零部件销售等高附加值业务有望实现进一步放量。 盈利预测: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我国主战机型发动机龙头供应商,正处于产品交付提速、现有型号需求放量、未来型号 pipeline、后端维修市场稳步增长的阶段,公司短中长期均具备良好发展趋势;当期收入端的高景气增长及新产品的落地更值得关注。 由于公司产品结构发生调整,新产品占比增加, 我们将公司在 2022-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由 18.21/22.41亿元调整为 16.08/20.91亿元,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27.12亿元,对应 PE 为 69.38/53.36/41.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供应配套风险,客户订单风险,新型号推出不及预期风险等。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08 122.47 -- -- 126.50 3.29%
141.00 15.1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年度报告,2021 年实现营收24.03 亿元,同比增长41.36%;归母净利润8.27 亿元,同比增长70.09%。 连续两年业绩高增长,在手订单持续提升2021 年实现营收24.03 亿元,同比增长41.36%;归母净利润8.27 亿元,同比增长70.09%,基本达到业绩预告上限。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0.75%,同比下降0.09pct,其中研发费用为8064 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8.7%,研发费用率达近年新高,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利润率方面,毛利率为51.51%,同比增加4.76pct;ROE 为28.17%,同比增加7.34pct,高可靠产品快速增长,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资产负债表端,存货为4.15 亿元,同比增长93.25%,其中库存商品+106%、原材料+85%、在产品+75%,表明公司在手订单、排产充足。现金流量表端,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到5.3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7.8%,主要为收入规模大幅提升并且下游客户回款较好。 自产业务毛利率仍维持高位,导弹弹性推动自产业务持续发展21 年公司自产业务实现营收13.48 亿元,同比增长52.07%,其中滤波器收入达1980 万元,同比增长82%,微波产品收入达1366 万元,新品类实现显著突破;毛利率为80.83%,同比增加0.93pct,毛利率水平仍维持高位。2021 年底,公司募投项目苏州产线建设完成,预计产能逐渐释放并为实现核心产品从材料到产品的全面系列化、国产化、产业化奠定基础。军品业务方面,2020 年下半年开始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公司业绩连续两年高增速,推测军用MLCC 市场规模已显著增长,我们认为随着下游客户产能逐渐释放,订单有望再上台阶,公司自产业务或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新能源景气度上行,代理业务或持续发展公司代理业务产品主要为国内国际知名厂商生产的电子元器件产品,销售集中在新能源、消费电子等民用领域。受益于新能源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高企,21 年公司代理业务实现营收10.43 亿元,同比增长29.13%;毛利率为13.14%,同比增加3.06pct。未来公司将在现有品牌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品牌的多样化及专业化,继续加大引入主动元器件的力度,并向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发展。 盈利预测:综上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我国军用MLCC 核心供应商,自产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十四五”跨越式武器装备需求驱动,未来3-5 年有望持续放量,民品代理业务有望延续较快增长,新品类微波业务或实现显著突破。由于自产业务基数较大,根据审慎预测原则,我们将2022-23 年营业收入由37.03/48.47亿元调整为32.74/41.65 亿元,2024 年为51.49 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2.66/17.00亿元调整为11.73/16.07 亿元,2024 年为20.50 亿元;对应EPS 为5.05/6.92/8.82元,对应PE 为24.57/17.93/14.0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用产品降价的风险;代理业务下游市场需求变动的风险;微波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江航装备 2022-04-07 23.59 -- -- 24.64 3.53%
26.99 14.41%
详细
销售净利率 24.25%达历史新高,规模效应逐步体现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 2021全年公司营业收入达 9.53亿元,同比+14.72%,实现归母净利润 2.31亿元,同比+19.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00亿元,同比+27.70%,实现稳步增长。分板块,航空业务实现收入 5.99万元,同比+18.92%,营收占比达 62.85%; 特种制冷业务实现收入 2.32亿元,同比+11.37%,营收占比达 24.30%。 利润端: 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43.61%,同比+2.1pcts,达历史新高;期间费用方面,期内公司发生销售费用 0.24亿元(YOY+3.13%),管理费用 1.35亿元(YOY+20.44%,主要原因为社保减免取消,人员费用增加),财务费用-0.18亿元(主要原因为利息收入增加),研发费用 0.51亿元(YOY+0.01%), 整体实现销售期间费用率 20.09%,同比-2.14pcts,创历史新低, 受此影响,公司销售净利率达 24.25%,同比+0.92pcts,达历史新高。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系统成品配套商,产品有望迎来新机型产品单机配套价值量及渗透率同时提高,叠加新品爬坡后规模效应下边际成本下降(包含了固定成本的分摊减少及因制造升级带来的可变成本的下降),盈利能力在放量的基础上或将进入持续改善轨道。 存货+68.89%,合同负债+1908.58%, 产品交付速度或将提升存货端: 期末公司存货达 6.85亿元, 较上年期末+68.89%, 其中原材料账面余额达 2.18亿元, 较上年期末+89.47%; 库存商品账面余额达 1.70亿元, 较上年期末+59.77%; 发出商品账面余额 2.15亿元,较上年期末+91.81%, 表明公司正处于积极备产备货阶段,看好产品交付速度持续提升。 合同负债:期末公司合同负债达 3.79亿元,较上年期末+1908.58%, 预付账款达 0.91亿元,较上年期末+436.70%,主要原因为公司收到客户预付款增加,同时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货款增加。我们认为,甲方大额预付款或已开始向下游传导,公司或将依托充裕的现金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经营质量。 国内唯一航空氧气系统及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专业化研制平台公司系国内唯一的航空氧气系统及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专业化研发制造基地,亦是国内最大的飞机副油箱及国内领先的特种制冷设备制造商。 公司产品覆盖航空氧气系统,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飞机副油箱等配套供应国内有装备需求的所有在研、在役军机以及部分民机;军用特种制冷设备已实现空军、陆军、海军、火箭军等全军种覆盖。 首批军工企业混改试点,率先实施核心人员持股公司系首批军工企业混改试点,作为中航工业集团国企混改排头兵,在集团内率先实施核心人员持股。 2018年,两批次核心人员共 146人持股全部实缴到位,合计持有航空工业江航 5%的股份。 我们认为,核心人员持股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有助于核心人才的培育与公司的长远发展,对公司的业绩将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 盈利预测与评级: 伴随我国“十四五”期间军机数量的提升和以四代机为代表的先进战机的加速列装,航空氧气系统和机载油箱惰化性防护系统的产品数量和单品价值也将迅速提升,训练增加推动维修需求显著增长,公司核心业务将持续受益;民机方面,公司产品有望实现重点民机型号国产化替代,进入加速排产期。考虑到交付确认节奏不确定,我们将公司在 2022-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由 4.06/5.78亿元调整为 3.37/4.56亿元,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6.17亿元, 对应 PE 为 28.78/21.23/15.69x风险提示: 军品订单的风险, 供应配套的风险, 军审定价时间不确定性的风险,新型号批产节奏不确定性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