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科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5-03-03
|
102.91
|
--
|
--
|
121.90
|
18.45% |
-- |
121.90
|
18.45% |
-- |
详细
2月13日晚步科股份(688160.SH)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2024年营业收入约5.49亿元,同比增长8.45%;归母净利润4932.04万元,同比减少18.73%;基本每股收益0.59元,同比减少18.06%。 机器人和通用自动化行业复苏营收稳健增长,研发投入加大归母净利润受影响公司2024年业绩快报披露,2024年营业收入约5.49亿,同比增长8.45%,受益工业机器人行业复苏,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经营情况有明显的好转。公司建立了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线,目前已拥有人机界面、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伺服系统、步进系统、低压变频器等完整的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产品线,可为客户提供设备自动化控制、机器人动力产品及解决方案。2024年半年报看,机器人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700万元,同比增长11.9%;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同比增长8.8%;机器物联网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400万元,同比增长0.9%;通用自动化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400万元,同比增长16.4%。机器人行业占比约38%,机器物联网行业占比约29%,通用自动化行业占比约25%,医疗行业占比约8%。2024年上半年公司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1.9%、通用自动化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6.39%,是公司2024年半年报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司自2023年以来,不断扩充研发团队和营销团队,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024年三季报公司研发费用5436.36万元,同比增长21.62%,销售费用4234.3万元,同比增长24.88%,均远高于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公司人员和研发的大规模投入期接近尾声,预计后续后财报冲击将明显变小。 公司人机界面和低压伺服系统产品市场地位突出,受益国内工业自动化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趋势公司拥有从机器物联网到人机交互、控制、驱动和执行等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控产品线,已进入机器人、医疗影像设备、机器物联网等行业。公司在人机界面和伺服系统产品拥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根据MIR睿工业《2022年中国低压直流伺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2021年低压直流伺服供应商市场份额中,步科(Kinco)以12%的市占率位列第一;物流行业直流伺服TOP供应商格局中,步科(Kinco)以42%的市占率位列第一。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研究数据显示,步科股份为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配套电机销量最多的厂商。未来随着中国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产替代加速,公司市场份额将稳步提高。 聚焦机器人1+N战略,不断横向和纵向拓展公司产品应用边际公司聚焦1+N战略,以机器人为核心业务,向N个细分行业领先逐步拓展,不断横向和纵向拓展公司产品应用边际。机器人领域,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宽公司机器人核心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产品线。在工业移动机器人(AGV/AMR)领域,公司创新推出一体机产品,即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减速机等部件的集成模组(包括行走伺服轮、回转/顶升动力模组等)且已成功批量上市,为移动机器人提供了选配标准化动力套件的可能;在无人叉车领域,公司提供标准化转向和行走动力套件;在重载移动机器人领域,公司提供低压大功率伺服系统;在工业机械臂领域,公司无框力矩电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协作机器人,2024年上半年已经大量出货近1万台,同比增长近75%。在N细分领先行业拓展上,公司在夯实机器人行业领先优势的基础上,以机器人行业为基点,不断拓展并培育其他与机器人行业相关的N行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设备、物流、包装、新能源制造、行业物联网等众多行业。公司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和多个国内外客户建立合作。在无框力矩电机的基础上针对客户需求开发关节模组,同时针对客户目前关注的灵巧手相关需求进行相应的小型直线模组等产品研究,目前整体还处于产品送样、验证阶段。公司无框力矩电机在协作机器人产品上已经有大批量良好的应用,预计对公司切入人形机器人市场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9亿、6.91亿、8.39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9亿、0.93亿、1.32亿,对应的PE分别为160.64X、85.43X、59.95X。公司是国内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国产供应商,在人机界面、低压伺服等领域有较高的行业地位,随着国内工业自动化发展及国产替代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公司较早布局无框力矩电机,在协作机器人上已有大规模应用,有望顺利切入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制造业投资增速不及预期;2:工业自动化需求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率波动;4:行业竞争加剧。
|
|
|
辉煌科技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5-02-25
|
11.41
|
--
|
--
|
13.00
|
13.94% |
|
13.00
|
13.94%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7-3.12亿元,同比增长50%-90%;实现扣非净利润2.38-3.04亿元,同比增长111.16%-169.51%。 点评:国铁行业内口碑良好,综合监控系统产品在河南区域内有较强优势。公司主要客户是国铁集团下属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及大型企业自备铁路的建设方。产品主要分为监控产品线、运营管理产品线、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产品线四大系列,适用于国家铁路(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等多个制式,可用于新建线路、既有线路升级改造、运营维保服务等不同领域。公司在获得产品和服务订单后,经过安装、现场调试、用户验收等环节后投入使用并确认收入,此过程周期一般为1-3年左右。2024H1,监控产品线、运营管理产品线、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收入占营收比分别为80.09%、3.95%、8.74%、3.36%。1)国家铁路业务:公司在行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其中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电务安全生产指挥系统及接触网水冲洗车等多个产品在技术上、标准影响度及品牌推广上具有优势地位。2)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各类城轨产品应用于全国28个城市轨道交通集团的运营线路上,综合监控系统产品在河南区域内有较强优势,在轨道交通行业被广泛认可。 经营稳健,多个在研产品涉及AI技术,有望形成新业务增长点。 公司在国家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订单项目完工确认和收入确认均直接受建设进度影响,尤其城轨业务中综合监控产品项目订单单个额度较大,单个项目完工开通验收后确认收入额度占年度总营收比例较大。2024年公司保持稳健经营状态,主营业务中实现的完工项目较多,营收增加,使得公司整体业绩同比增长较快。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4.09%,同比提高10.98pct;净利率为28.34%,同比提高3.51pct。公司未来毛利率水平与未来完成收入确认的项目中,同类高毛利项目的占比有关,该比例数据将与年度各类交付项目的收入确认进度密切相关。此外,公司将AI、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自身行业及公司各产品线产品深度融合,多个在研产品涉及AI技术,比如信号机械室智能巡检系统、线路安全环境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周界入侵监测系统等,有望形成新业务增长点。 研发储能装备及智能微电网,拓展新领域。为拓展新业务领域,公司投入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微电网及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已完成关键部件的技术验证和测试环境的初步建设。针对公司自主研制的全钒液流电池125kW/250kWh储能集装箱和250kW储能集装箱,目前正推进生产试制、内部测试及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暂未取得商业应用。在高功率密度电堆相关的工艺及设计理论研究已取得关键成果,并且同步开展与之配套的软件研发工作。公司积极参与新能源行业技术交流会,收集调研项目招投标信息,争取新型储能装备首台套试点应用机会。 202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创历史新高,轨道交通行业延续高位投资态势。根据国铁集团统计,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时隔5年再次突破8000亿元大关,创投资历史新高。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24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2025年我国内地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将有望再超1000公里,至“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将达到13200公里左右,“十四五”五年间,年均新投运运营线路长度将超1000公里。从轨道交通行业总体上看,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持续增加,行业发展延续过去十多年来的高位投资态势。未来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将继续高质量建设和发展,设备更新改造需求随相关宏观政策的落地逐步释放,整体投资有望持续保持高位,市场容量巨大,公司研发创新及持续发展仍存在较大空间。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是轨道交通设备供应商及运营维护集成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国内较早进入轨道交通行业的企业,具有市场先入优势。随着铁路相关设备更新改造计划逐步落地,有望增加公司产品未来市场机会。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亿元、3.10亿元、3.4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99X、14.17X、12.8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
|
|
绿的谐波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12-16
|
122.80
|
--
|
--
|
140.00
|
14.01% |
|
192.80
|
57.00% |
|
详细
投资要点:绿的谐波(688017)披露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8.64%;归母净利润5883.29万元,同比下降18.85%;扣非净利润5250.73万元,同比下降21.02%。 三季度单季度营收增长25.59%,行业逐步复苏公司2024年三季报营业收入增速8.64%,环比2024H1增长8.15个百分点,其中Q3单季度营业收入增长25.59%;三季报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18.85%,降幅环比2024H1收窄8.84个百分点,其中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1.56%,扣非增速-10.57%,环比2024H1收窄15.36个百分点。公司三季度经营情况明显好转,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从二三季度开始逐步复苏,工业机器人产量逐步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带动谐波减速器等供应链需求回暖。 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毛利率净利率逐步小幅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39.53%,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净利率21.71%,同比下降7.37pct,扣非净利率19.03%,同比下降7.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8.1%,净利率21.76%,环比上升3.39pct。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行业需求不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产能爬坡期设备折旧费用上升等因素。 谐波减速器国产龙头,布局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传动装置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谐波减速器及精密零部件、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自动化装备等。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半导体生产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公司是全球仅有一家实现精密谐波减速器全零部件自主供应的制造商,在精密加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精密加工能力较强。公司是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份额排名第2的企业,仅次于龙头哈默纳克,是国产谐波减速器企业的排头兵。随着下游行业的发展,机器人及机器人关节为高度机电耦合系统,机电一体化模组将减速器及其他部分零部件进行模块化集成,能够提升减速器产品的功能属性和适用场景,降低厂商部件采购种类,减少安装环节、提高集成效率,并降低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门槛。公司紧抓机电一体化趋势,攻克了机电一体化以及微型电液伺服等技术壁垒,研发出了全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可应用于高端精密数控转台、液压打磨头、自适应移动特种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更多新领域。随着新产品规模扩张,将有利于巩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 工业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复苏,叠加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逼近,公司业务有望迎来更大市场空间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24年4、5月份开始转为正增长,6月-10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2.4%、19.7%、20.0%、22.8%、33.4%,增速环比不断上升。2024年1-10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46.57万台,同比增长13.3%,扭转了连续几年持续下行的趋势。工业机器人行业复苏有望对公司谐波减速器行业需求带来明显的利好。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厂商保持着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在电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和一般工业等领域,与外资品牌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随着国产头部厂商持续放量,加速新应用场景的拓展,国产替代进程进一步加速。按照MIR睿工业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同比增速达21.1%,高于整体市场增速。2024年前三季度国产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至51.6%,较2023年同期增长4.5个百分点,国产厂商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增强。公司作为谐波减速器国产龙头充分受益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趋势。随着3C、半导体等行业需求逐步有所回暖以及机器人的整体价格持续下行,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工业机器人企业将不断挖掘新的应用场景,工业机器人应用空间进一步扩大。人形机器人即将进入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上谐波减速器的应用数量级比工业机器人高出很多,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产业化将极大拓展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公司作为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公司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4.09亿、5.14亿、6.55亿,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0.84亿、1.15亿、1.55亿,对应的PE分别为246.52X、179.79X、134.11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不及预期;2:工业机器人需求不及预期;3: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4:新产品、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
埃斯顿
|
机械行业
|
2024-12-10
|
20.26
|
--
|
--
|
22.38
|
10.46% |
|
28.00
|
38.20% |
|
详细
投资要点:埃斯顿(002747)公布2024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4.4%;完成归母净利润-6670万元,同比下降147.6%;扣非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222.8%。三季度单季度营收增长21.7%,亏损小幅收窄公司2024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6,669.98万元,同比下降147.55%;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71.62万元,同比下降84.33%。2024年1-9月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15,254.32万元,同比下降41.38%;第三季度EBITDA为8,628.19万元,同比增长10.45%。公司发生亏损主要是因为2024年光伏、锂电等新能源行业机器人需求大幅下滑,投资放缓及市场竞争加剧,收入增长不及预期、毛利率下滑、人员费用增长、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费用增加,公司为构建长期发展核心竞争力,继续保持了高研发投入,在全球研发体系、销售网络、生产能力及人才储备等方面投入较大,拖累业绩。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1.7%,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转正增长,公司经营情况出现明显的边际改善,但仍需要持续降本增效,促进业绩增长。 光伏行业需求下滑叠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毛利率承压明显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29.67%,同比下降3.45pct;净利率-1.83%,同比下降7.33pct。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0.27%,同比下降2.91pct,环比上升3.77pct。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光伏行业需求的严重下滑及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造成毛利率有所下滑。2024年中报披露公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为28.13%,同比下降5.31个百分点;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毛利率为33.17%,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国产龙头,全面布局产业链及人形机器人,静待花开公司是一家拥有30年积淀的中国智能制造领军品牌,聚焦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为新能源、五金、3C电子、汽车工业、包装物流、建材家具、金属加工、工程机械、焊接等细分行业提供智能化完整解决方案,推动各行业转型发展。公司业务覆盖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工作站到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构建了从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和品牌的全方位竞争优势,公司机器人在钣金折弯、冲压、光伏排版、弧焊等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按照MIR睿工业数据,2024年1-9月公司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7.73%,高于行业市场增速,位列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二,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 公司积极布局全球产业链,TRIO、Cloos、M.A.i等全球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的加入,分布全球多地的研发团队为公司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地持续提升提供了保证。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75个服务网点,覆盖欧洲、美洲、亚洲等主要制造业及经济发达区域,重点打造“国际化技术研发+本地化优质制造+全球化市场营销”三位一体能力。公司参股的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人形机器人的部件及算法的研发。酷卓第一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1也于2024年9月在上海工博会正式发布,各项指标均位于行业领先水平,并已进行下一轮设计与小批量工业场景验证,配合工业机器人在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工厂中应用。设备更新叠加国产替代,工业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上行周期2024年上半年受制造业企业扩张预期下降、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工业机器人处于去库存阶段、行业周期性影响,自动化行业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规划落地,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支持设备改造和消费升级,制造业投资需求回暖,自动化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上行周期。2024年6月-10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4%、19.7%、20.0%、22.8%、33.4%,增速环比不断上升。2024年1-10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46.57万台,同比增长13.3%,扭转了连续几年持续下行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厂商保持着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在电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和一般工业等领域,与外资品牌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随着国产头部厂商持续放量,加速新应用场景的拓展,国产替代进程进一步加速。按照MIR睿工业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同比增速达21.1%,高于整体市场增速。2024年前三季度国产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至51.6%,较2023年同期增长4.5个百分点,国产厂商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增强。公司作为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充分受益国产替代趋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公司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50.35亿、58.24亿、70.15亿,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0.08亿、1.7亿、3.12亿,对应的PE分别为2096X、101.47X、55.07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不及预期;2:工业机器人需求不及预期;3: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4:海外业务拓展风险。
|
|
|
郑煤机
|
机械行业
|
2024-11-07
|
13.31
|
--
|
--
|
13.63
|
2.40% |
|
13.63
|
2.40% |
|
详细
投资要点: 10月 29日,郑煤机发布 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8.39亿元,同比增长 2.20%;归母净利润 30.59亿元,同比增长 23.97%。 三季报营收增速小幅放缓,归母净利润稳健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8.39亿元,同比增长 2.20%;净利润 30.59亿元,同比增长 23.97%;扣非净利润 27.73亿元,同比增长26.66%;基本每股收益 1.721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8.96亿元,同比下降 1.48%;净利润 8.97亿元,同比增长 14.14%。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速环比小幅放缓,归母净利润仍实现了稳健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煤机板块营业收入 145.27亿,同比增长 2.5%,实现归母净利润 29.84亿,同比增长 25.69%。煤机板块依然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和增长点。 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零部件板块营业收入 133.3亿,同比增长 1.84%,净利润 1.79亿,同比增长 20.32%;归母净利润 0.75亿,同比下降 19.98%。 其中,亚新科实现营业收入 38.64亿元,同比增长 21.42%,主要是亚新科减震密封系统相关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商用车零部件相关业务收入的稳步上升,带动亚新科整体收入增加;SEG 实现营业收入 93.75亿元,同比下滑 5.57%,主要是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减少所致。 材料成本下降、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为 24.02%,同比增长 2.15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91%,同比增长 2.22个百分点。主要是煤机板块收入结构优化,材料成本下降,利润率较高的产品本期收入占比提升,推动了毛利率的上升。 2024年三季报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48%、3.16%、4.36%、0.58%,同比分别-0.73pct、+0.05pct、-0.42pct、+0.24pct。公司四项费用率合计 10.58%,同比减少了 0.86pct,公司持续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四项费用率有明显下降。 煤矿综采智能化持续推进,龙头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入加快发展、纵深推进新阶段。煤矿智能化改造对煤机综采智能化成套设备需求大幅提升,行业竞争壁垒明显提高。液压支架是煤机四机一架里价值量最大的产品, 郑煤机是液压支架龙头企业,卡位煤机优质的细分市场,布局煤矿智能化成套设备全产业链,有望在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2024年 1-9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5.5%,商品煤消费量35.7亿吨,同比增 0.3%。我国煤炭行业设备需求仍然较好,公司煤机业务有望稳健增长。 汽车零部件业务继续推进新能源转型,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2024年 1-9月我国汽车销量累计 2157.1万辆,同比增长 2.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 832万辆,同比增长 32.53%。汽车消费依然比较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汽车市场在中央和地方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消费以旧换新等政策、多地汽车营销政策和市场价格波动、企业新车型大量上市等因素的共同拉动下,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传统汽车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加快调整,新能源汽车渗透和发展加速。公司持续深挖乘用车市场、稳步拓展商用车市场、大力开拓新能源市场,提升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汽车零部件板块近年业绩逐步修复,2024年三季报亚新科实现营业收入 38.64亿元,同比增长 21.42%,减震密封系统相关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有望成为郑煤机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下调公司 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 386.77亿、412.52亿、440.58亿,下调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39.71亿、42.81亿、44.82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5.99X、5.58X、5.31X。公司基本面稳健增长,估值水平较同行上市公司偏低,近年来分红较慷慨,股息率较高,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2:煤炭需求情况、价格情况不及预期;3:汽车零部件业务发展不及预期;4:原材料价格上涨波动。
|
|
|
思维列控
|
机械行业
|
2024-11-07
|
25.61
|
--
|
--
|
26.62
|
2.82% |
|
26.33
|
2.81% |
|
详细
投资要点: 思维列控(603508)10月 29日披露 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06亿元,同比增长 23.83%;归母净利润 3.28亿元,同比增长 33.98%。 订单持续增长,项目验收增加,三季报高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06亿元,同比增长 23.83%;归母净利润 3.28亿元,同比增长 33.98%;扣非净利润 3.29亿元,同比增长36.73%。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3.47亿,同比增长 69.16%,实现归母净利润 1.38亿,同比增长 94.21%,对比中报业绩增速明显加快。公司 2024年中报披露上半年订单增长 30%以上,三季度随着订单持续增长,项目验收增加,收入增长较快。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毛利率环比持续提升2024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为 63.56%,同比增长 4.15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为 37.38%,同比增长 2.69个百分点。公司营业收入增加,高毛利的产品销售占比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毛利率保持增长。 2024年三季报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96%、8.71%、10.4%、-3.45%,同比分别+0.01pct、+1.12pct、-2.74pct、+0.92pct。公司四项费用率合计 21.62%,同比减少了 0.69pct。 铁路运输行业投资和需求景气度高,铁路设备招标回暖铁路投资在稳定经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推动了区域发展和绿色转型,为国家长远发展提供了支撑。“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99万亿元,年均投资 7980亿元。国铁集团表示,“十四五”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与“十三五”总体相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十四五”前三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达到 7414亿元,低于十三五期间水平,因此 2024-2025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加速。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612亿元,同比增长 10.3%,投产铁路新线 1820公里,其中高铁 1210公里。随着我国铁路网布局和结构功能不断健全,铁路基础建设需求放缓,预计十四五后两年,铁路投资的重点将由基础建设投资向机车车辆、设备更新改造及数智化升级方面倾斜,利好铁路设备的需求。 2024年 1-9月全国铁路 累计发送旅客 33.38亿人,同比增长 13.8%;货运总发送量累计 38.05亿吨,同比增长 2.66%。铁路客货运需求的持续高增长,有助于提升铁路系统客户的盈利能力,有助于提升铁路专用设备的购需求和加快设备采购更新节奏。 公司竞争格局良好,市场份额领先,充分受益新一轮铁路设备更新截至 2023年末,LKJ 系统应用于全路约 2.24万台机车和 1,546余列动车组上,存量市场约 3.3万套。存量设备更新换代市场逐步扩大。LKJ 系统更新、升级换型需求长期并存。公司核心产品 LKJ2000是我国目前安装使用数量最多的列控系统,最早于 2001年开始推广,持续保障我国铁路运输安全 20余年,目前市占率 50%左右。根据铁路主管部门“LKJ 的使用寿命为 6至 8年”的有关规定,LKJ2000型列控系统已历经 2轮设备更换,目前正在进行第三轮设备更新周期,LKJ 系统待更新需求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公司新一代列控系统(LKJ-15S 系统)已经通过了 CRCC 认证,已实现小批量推广。 公司铁路安全防护产品 6A 产品、CMD 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均在 30%左右,新产品 LSP 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50%。 全资子公司蓝信科技是我国高铁车载安全监测产品的核心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动车组列控动态监测系统(DMS 系统)、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 系统)、高速铁路列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其中 DMS 系统、EOAS 系统车载设备是我国动车组的标准配置。目前高铁车辆安全监测系统尚未出现有力的竞争对手,公司市场格局持续领先。 公司主要产品竞争格局良好,市场份额领先,充分受益本轮铁路设备更新需求。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国内铁路列控系统龙头企业,同时布局铁路安全防护系统、高铁运行监测系统等新产品,受益铁路运输需求恢复增长及大规模设备更新,核心产品迎来设备更新周期。公司盈利能力强、分红比例高、股息率较高。 我们维持预测公司 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为 14.27亿、16.68亿、18.89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3亿、6.01亿、6.83亿,对应的PE 分别为 19.26X、16.44X、14.46X,继续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2: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 3:列控系统等产品需求不及预期;4: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5: 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
|
|
|
新强联
|
机械行业
|
2024-11-06
|
22.55
|
--
|
--
|
27.46
|
21.77% |
|
27.46
|
21.77% |
|
详细
新强联(300850)发布2024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65亿元,同比下滑6.06%,归母净利润-0.36亿,扣非归母净利润0.62亿,同比下滑74.52%。 三季度营业收入正增长,毛利率下滑叠加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致公司业绩下滑公司2024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65亿元,同比下滑6.06%,归母净利润-0.36亿,扣非归母净利润0.62亿,同比下滑74.52%。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08亿,同比增长3.47%,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同比下滑72.92%;扣非归母净利润0.47亿,同比下滑60.19%。 2024年前三季度风电类产品营收1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6%,单列圆锥主轴承出货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79.45%,调心滚子主轴承出货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34.48%,偏航变桨出货量较上年略有增长,三排滚子和双列圆锥主轴承出货量持平。 公司营业收入小幅下滑,但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行业竞争加剧,主机厂价格降价传导到上游供应商,公司产品市场价格明显下降,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2)是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发生大额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43亿,去年同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1.05亿。 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毛利率下滑较大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16.74%,同比下降9.9pct;净利率-1.16%,同比下降18.13pct;扣非净利率3.13%,同比下降8.41pct。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行业竞争加剧,主机厂价格持续降价传导到上游供应商,公司产品市场价格明显下降,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18.71%,同比下降8.91pct,环比大幅增长6.73pct;净利率7.89%,环比增长15.1pct。公司三季度毛利率环比有明显改善。 风电轴承国产化龙头,布局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显著风电轴承是风电设备零部件里技术含量较高、国产化率较低的产品之一,随着风电招标价格持续下行,零部件国产化需求不断上升,偏航变桨轴承国产化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技术难度更高的主轴轴承、齿轮箱轴承国产化仍然较低,存在明显的提升空间。 公司扎根回转支承多年,在风电轴承国产化领域一直是行业排头兵,是我国风电轴承国产替代的核心企业,产品涵盖风电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以及风电机组零部件产品,如风电锁紧盘、风电高速联轴器。在大兆瓦三排圆柱滚子发电机主轴轴承、双列圆锥滚子主轴轴承、单列圆锥滚子主轴轴承、三排滚子独立变桨轴承等产品,市场地位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布局回转支承全产业链,设立圣久锻件为各类型回转支承及配套附件产品提供锻件,后期又进行产业链横向延伸,成立全资子公司海普森布局回转支承产品的滚动体(滚子、钢球等),形成了全产业链优势,显著增强公司成本控制能力。 风电招标高速增长,行业公平竞争自律公约签署有望遏制行业无序内卷,驱动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39.12GW,同比增长16.85%,其中陆上风电36.65GW,海上风电2.47GW。据金风科技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119.1GW,同比增长93.0%,按市场分类,陆上新增招标容量111.5GW,海上新增招标容量7.6GW。风电招标超出预期,招标大幅增长保障了未来风电装机需求的高速增长。风电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构成之一,未来中长期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随着补贴的逐步退坡,平价风电开发成本不断降低,陆上和海上风电纷纷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浪潮,从而侵蚀风电发展的根基,并延伸至上游产业链环节,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2024年10月16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上,包括金风科技在内的12家整机企业共同签署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有望合力遏制内卷的驱动力,带动行业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节奏。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下调公司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28.91亿、35.95亿、41.58亿,下调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0.5亿、3.58亿、4.78亿,对应的PE分别为160.98X、22.52X、16.85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风电装机需求不及预期;2:风电技术路径变化对轴承需求的影响;3: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4:原材料价格上涨。
|
|
|
中航光电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1-05
|
43.50
|
--
|
--
|
46.37
|
6.60% |
|
46.37
|
6.60% |
|
详细
投资要点: 中航光电(002179)10月 30日披露 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0.95亿元,同比下降 8.23%;归母净利润 25.13亿元,同比下降 13.15%;扣非净利润 24.52亿元,同比下降 13.76%。 收入增速逐步改善,三季度营业收入正增长,净利润增速收窄2024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140.95亿元,同比下降 8.23%;归母净利润25.13亿元,同比下降 13.15%。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 48.98亿,同比正增长 6.45%,归母净利润 8.45亿,同比下滑 10.14%,跌幅比半年报有所收窄。 分季度看,2024年 Q1-Q3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0.13亿、51.84亿、48.98亿,分别同比增长-24.87%、-4.28%、6.45%;2024年 Q1-Q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51亿、9.17亿、8.45亿,分别同比增长-24.41%、-4.47%、-10.14%。 受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及行业需求短期波动影响,公司前三季度整体业绩出现阶段性下滑。截止三季报公司整体订单已呈现恢复态势,部分主要业务领域需求已释放积极信号,预计全年业绩有望实现增长。 公司毛利率小幅下滑,费用控制良好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4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36.61%、18.83%,分别同比下降 2.18个百分点、0.98个百分点。受产品结构及业务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较半年度下降 0.5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2.18个百分点。 2024年三季报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1%、5.64%、8.82%、-0.46%,分别同比-0.23pct、+0.08pct、+0.24pct、+0.40pct。公司四项费用率为 16.1%,同比+0.49pct。 公司 2024年中报披露电连接器、光连接器毛利率分别为 40.96%、21.02%,分别同比下滑 0.54pct、1.45pct。 募投产能逐步达产产能瓶颈缓解,军民业务持续拓展业绩增长持续性强公司持续围绕中长期战略规划及远景目标,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能力建设。 截至 2024年三季报 ,公司华南产业基地项目、洛阳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已竣工投产。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项目、民机与工业互连产业园项目已完成主体封顶。子公司泰兴光电液冷产业基地项目顺利竣工投用,沈阳兴华航空发动机线束及小型风机产能提升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验收。 公司民用业务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液冷业务发展迅速,近五年复合增长超50%。随着算力、数据中心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领域的快速发展,未来公司液冷业务将实现迅速发展;聚焦主责大力发展民机业务,积极为国产大飞机提供相关产品的配套与技术服务;布局低空经济,加快研制低空飞行器互连方案向市场推广。 三季报军工行业财报边际有所改善,订单情况逐步恢复,我们认为十四五进入最后一年多,为了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任务,军工订单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有望恢复增长状态,行业进入向上趋势,过去几年延迟的订单有望在未来得到释放。公司主要下游军工、通信、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光伏储能等行业需求增长稳健,中长期可持续增长,预计公司军民业务增长仍将较有持续性。 盈利预测与估值鉴于公司经营形势,我们下调公司 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208.35亿、249.31亿、287.64亿,下调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35.07亿、43.73亿、51.49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26.13X、20.96X、17.8X,公司估值水平较低,军工需求有望恢复增长,继续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军工需求、交付进度不及预期;2:国防开支预算增速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率波动;4:行业竞争加剧。
|
|
|
中国船舶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11-01
|
38.06
|
--
|
--
|
39.03
|
2.55% |
|
39.03
|
2.55% |
|
详细
中国船舶公布2024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1.69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归母净利润22.71亿元,同比下降11.3%。 三季报营收稳健增长,扣非大幅盈利,盈利修复持续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1.69亿元,同比增长13.12%;归母净利润22.71亿元,同比下降11.35%;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52亿元,同比增长5.35%;归母净利润8.58亿元,同比下降57.26%。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25.21亿元,剔除该事项的影响,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30.70%。第三季度规模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也是如此,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确认了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19.87亿元,剔除该事项的影响,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18.42%,扣非净利润由负转正。2024年上半年公司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09艘/855.77万载重吨/684.25亿元,吨位数同比增长38.21%;新接船舶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超50%,中高端船型占比超70%,批量化订单占比超70%。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362.18万载重吨/1996.39亿元,吨位数同比增长22.15%。2024年三季报合同负债680.22亿元,同比增长8.77%,订单情况良好。 毛利率小幅下降,静待毛利率改善2024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9.41%,同比下降1.63pct。公司毛利率小幅下降,不及预期,其中Q3单季度毛利率达11.62%,同比下滑4.46pct。静待公司交付完2021年以前的低价订单,随着2022年以后的高价订单交付,推动毛利率改善。2024年三季报公司净利率4.2%,同比下降0.96pct。2024年三季报公司加权ROE为4.63%,同比下降0.83pct。 新船价格指数持续向上,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向好,船舶景气周期到来,上市公司盈利修复持续从2021年开始,船舶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周期复苏,根据CNPI数据显示: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从2020年底的773点一路上涨到2024年10月底的1130。新造船价格指数近两年一路上涨。2024年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3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9%;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193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1-9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1%、74.7%和61.4%。2024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继续大幅增长,我国船舶制造产业在世界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造船完工量增长较慢,经历长期行业低谷,造船产能缓慢复苏,带动船舶需求进一步趋紧,对行业复苏持续性构成明显利好。公司2024年中报披露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09艘/855.77万载重吨/684.25亿元,吨位数同比增长38.21%;新接船舶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超50%,中高端船型占比超70%,批量化订单占比超70%。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362.18万载重吨/1996.39亿元,吨位数同比增长22.15%。公司新接订单快速增长,订单绿色化、高端化趋势明显,质量明显持续提高,公司手持造船订单饱满,交船期最远已排至2028年,未来几年业务饱满。公司2024年三季报毛利率不及预期,主要是仍有前几年的低价订单交付。随着低价订单出清,2022年以后承接的订单价格逐步提高,陆续交付,公司毛利率有望得到改善,盈利空间将得到释放。船舶行业周期较长,经历了漫长的行业低估,全行业持续亏损多年,产能退出明显,市场竞争格局明显改善,随着高价订单逐步交付,船舶制造行业有望实现量价齐增的周期复苏格局,2025年开始企业盈利有望加速修复。公司作为船舶工业旗下核心资产,将充分受益船舶行业的周期复苏。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核心军民品主业,资产包括江南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广船国际、中船澄西等国内外著名船厂,充分受益船舶行业周期复苏,量价齐增的良好景气周期,未来几年有望迎来盈利修复。我们下调公司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828.77亿、934.99亿、1045.8亿,下调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9.28亿、71.53亿、97.61亿,对应的PE分别为44X、24.17X、17.71X,行业景气持续,公司盈利修复即将加快,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船舶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公司订单交付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4: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5:新船价格不及预期。
|
|
|
辉煌科技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4-10-23
|
9.07
|
--
|
--
|
9.54
|
5.18% |
|
12.20
|
34.51%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2024H1实现营收3.33亿元,同比增长48.53%,归母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长85.40%。2024Q2公司实现营收1.26亿元,同比增长34.83%,归母净利润为0.32亿元,同比下降14.10%。 点评: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运维设备供应商及运营维护集成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监控产品收入占比约八成。公司主要客户是国铁集团下属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及大型企业自备铁路的建设方。公司产品主要分为监控产品线、运营管理产品线、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产品线四大系列,适用于国家铁路(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等多个制式。2024H1,监控产品线收入2.67亿元,占营收比为80.09%,占比同比提高11.68pct;运营管理产品线、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收入分别为0.13亿元、0.29亿元、0.11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3.95%、8.74%、3.36%,占比同比-2.06pct、-4.85pct、-2.87pct。公司在国铁行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综合监控产品在河南区域内有较强优势,在轨道交通行业被广泛认可。 主营产品监控产品线毛利率显著提升,费用管控能力有所提高。 2024H1,公司毛利率为57.58%,同比提高11.33pct;净利率为33.94%,同比提高6.7pct。按产品划分,公司主营产品监控产品线毛利率为60.56%,同比提高13.08pct。按行业划分,国家铁路业务毛利率为63.29%,同比提高11.32%;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毛利率为26.66%,同比下降2.59%。期间费用率方面,2024H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63%、11.04%、-0.77%,同比-2.76pct、-9.9pct、-0.18pct。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有所提升,降本增效有助于未来利润释放。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市场应用进度,丰富产品结构。 2024H1,公司研发费用4099.7万元,同比提高0.13%,研发费用率为12.31%。公司主导和参与了多个产品行业标准的制订,使得研发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研发成果更具适用性。公司对既有在售产品的智能化、移动化升级研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增强成熟产品核心竞争力;持续将人工智能、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自身行业及公司各产品线产品深度融合,加快新产品市场应用的推广节奏,密切关注行业市场需求,稳步推进线路安全环境管控平台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以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轨道交通行业延续过去十多年来的高位投资态势。根据国铁集团发布信息,2024H1,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同期新高。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6月30日,我国内地累计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1409.79公里,其中,2024H1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194.06公里。2024H2预计将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超600公里,全年新投运城轨交通线路总长度预计超800公里。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预计增加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增加1.2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3400公里;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主骨架,以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衔接,以部分兼顾干线功能的城际铁路为补充。从轨道交通行业总体上看,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持续增加,行业发展延续过去十多年来的高位投资态势。未来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将继续高质量建设和发展,设备更新改造需求随相关宏观政策的落地逐步释放,整体投资有望持续保持高位,市场容量巨大,公司研发创新及持续发展仍存在较大空间。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轨道交通行业,提供轨道交通运维设备及运营维护集成化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综合监控产品在河南区域内有较强优势,在轨道交通行业被广泛认可。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1亿元、3.73亿元、4.6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5X、9.47X、7.68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
|
|
中信重工
|
机械行业
|
2024-09-23
|
3.47
|
--
|
--
|
4.57
|
31.70% |
|
4.99
|
43.80% |
|
详细
中信重工披露 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9亿元,同比下滑 16.42%;归母净利润 1.91亿元,同比增长 0.56%;扣非净利润 1.63亿元,同比增长 37.21%。 中报扣非高增长,海外订单增长 65%2024年中报分业务看:分业务看,重型装备板块营业收入 28.58亿,同比增长 0.8%,营收占比 73.47%;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板块营业收入 2.98亿,同比下滑 12.88%;特种功能材料板块营业收入 6.4亿,同比下滑 6.31%; 新能源环卫装备板块营业收入 0.94亿,同比下滑 88.18%。 矿山重型装备受益设备更新和出口拓展,特种机器人、功能材料打造新增长点公司是我国矿山机械龙头企业,在矿山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特种机器人等领域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公司矿山重型装备受益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推进,矿山重型装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海外市场开拓进展顺利,海外矿山重型装备市场空间巨大,毛利率高,盈利空间打开;公司特种机器人、特种功能材料有较好的成长性,新能源环卫装备也有望提质增效。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公司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6.94亿、105.27亿、116.25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3亿、6.7亿、7.73亿,按 9月 18日收盘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28.88X、22.82X、19.78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投资评级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2: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3: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出口需求不及预期;4: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
|
|
郑煤机
|
机械行业
|
2024-09-16
|
10.90
|
--
|
--
|
15.50
|
42.20% |
|
15.50
|
42.20% |
|
详细
投资要点:郑煤机8月29日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中报营业收入189.43亿元,同比增长4.02%;归母净利润21.62亿元,同比增长28.56%。 中报业绩快速增长,煤机、汽车零部件双轮驱动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89.53亿,同比增长4.01%;其中,煤机业务营业收入98.04亿,同比增长4.41%;汽车零部件板块营业收入91.49亿,同比增长3.58%;2024年上半年合并净利润21.62亿,较去年同期增加5.24亿元,同比增长29.01%。其中,煤机板块净利润21.57亿,较去年同期增加4.51亿元,同比增长26.44%,汽车零部件板块净利润1.76亿,较去年同期增加0.73亿。 煤矿综采智能化持续推进,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煤炭是我国能源中长期主力能源,煤炭需求稳健增长趋势很长时间都不会改变。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入加快发展、纵深推进新阶段。煤矿智能化改造对煤机综采智能化成套设备需求大幅提升,行业竞争壁垒明显提高。液压支架是煤炭机械四机一架里价值量最大的产品,郑煤机在液压支架领域市占率长期保持50%以上,卡位煤机优质的细分市场,布局煤矿智能化成套设备全产业链,有望在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公司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99.09亿、437.26亿、481.77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71亿、43.73亿、47.47亿,按9月11日最新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4.89X、4.44X、4.09X。公司基本面稳健增长,估值水平较同行上市公司明显偏低,公司近年来分红慷慨,股息率高,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2:煤炭需求情况、价格情况不及预期;3:汽车零部件业务发展不及预期;4:原材料价格上涨波动。
|
|
|
一拖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4-09-04
|
15.17
|
--
|
--
|
20.49
|
35.07% |
|
20.49
|
35.07% |
|
详细
一拖股份披露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7亿元,同比增长7.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5亿元,同比增长20.05%。 业绩稳健增长,大中型拖拉机销量增长4.25%公司2024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78.07亿元,同比增长7.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5亿元,同比增长20.05%;扣非净利润8.78亿元,同比增长20.92%。 分季度看,2024年Q1-Q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6.56亿、31.51亿,分别同比增长11%、3.1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9亿、3.06亿,分别同比增长23.4%、13.99%。 2024年中报分业务看:1)农业机械实现营业收入70.93亿,同比增长5.93%。公司积极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有序推进大型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拖拉机、燃料电池轮式拖拉机等战略产品的研发制造与应用。公司聚焦农机装备产业“一大一小”两方面短板弱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海外销售方面,面对俄罗斯市场上调报废税等不利影响,公司加大中亚、外高加索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弥补俄罗斯市场下滑的销量缺口。2024年中报公司大中型拖拉机实现销售5.1万台,同比增长4.25%,其中出口产品销售4,209台,同比增长3.09%。 2)动力机械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动力机械业务方面,上半年公司销售柴油机8.24万台,其中外销3.98万台,受农业机械终端市场集中度提升及发电机组出口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外部销量同比有所减少。 持续推进大马力拖拉机结构优化升级,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中报公司毛利率为17.01%、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78%,同比上升2.23个百分点。毛利率、净利率提升主要原因是公司巩固全价值链成本管理成果,降本增效成效持续显现。此外,公司有序推进大型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拖拉机、燃料电池轮式拖拉机等战略产品的研发制造与应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提升了产品毛利率。 分业务看。2024年中报公司农业机械毛利率17.57%,动力机械毛利率11.47%,对比2023年报分别提高了0.99个百分点、0.66个百分点。 拖拉机龙头地位稳固,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出口空间不断打开公司是我国拖拉机行业龙头企业,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农业装备制造服务商”,聚焦先进农机装备制造,坚持产业链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持续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保障。 2024年上半年,公司农业机械板块实现营收70.93亿元,同比增长5.93%;销量5.10万台,同比增长4.3%;平均价格13.91万元,同比增长5.1%。 公司持续深耕俄语区、南美等重点出口区域,海外市场布局不断拓宽,上半年出口销售4,209台,同比增长3.09%,增速短期受影响,但中长期看出海空间仍然较大。 非道路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实行以后,随着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补贴逐年退坡,对中小型企业形成明显的压力,明显提升了竞争门槛,有助于龙头企业提升市场份额。此外,拖拉机功率段上延趋势明显,一是大轮拖销售占比逐渐提高,二是大中马力机型的产品马力段均向上延伸。拖拉机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也有助于帮助公司持续提升平均单价和盈利能力。 拖拉机出口是另一个增长点。公司近年加大出口认证力度,持续推进重点市场出口力度,出口连续出现高增长,带动公司拖拉机业务打开新空间。 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农机加快大型化、智能化等更新趋势农机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国家持续有力的支持,推动农业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2024年国家先后出台中央一号文件、《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通知》,为农机行业中长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地流转的持续推进,用户需求、产品技术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更加确定,农机行业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前景依然乐观。 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消费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出有望带动存量老旧农业机械加速报废更新换代,促进拖拉机市场需求增长,一拖股份作为拖拉机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农业机械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趋势。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国内拖拉机龙头企业,受益国家粮食安全、农机装备安全等政策需求,叠加公司产品升级换代,拖拉机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通过积极研发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宽出口空间。我们维持预测公司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为129.85亿、145.89亿、161.36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5亿、12.99亿、14.61亿,对应的PE分别为15.3X、13.13X、11.67X,公司是拖拉机行业龙头,行业形势良好,公司股价经历大幅调整后估值合理,上调公司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2:农业机械补贴政策不及预期;3: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承压;4: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5: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6:国外市场开拓风险。
|
|
|
英维克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4-08-21
|
20.90
|
--
|
--
|
22.50
|
7.66% |
|
38.25
|
83.01% |
|
详细
英维克披露 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7.13亿元,同比增长 38.24%;归母净利润 1.83亿元,同比增长 99.63%。 中报高速增长,机房温控散热大幅增长 85.91%公司 2024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17.13亿元,同比增长 38.24%;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99.63%;扣非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113.50%。 分季度看,2024年 Q1、Q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7.46亿、9.67亿,分别同比增长 41.36%、35.92%;Q1、Q2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2亿、1.22亿,分别同比增长 146.93%、81.86%。 2024年中报分业务看: 1)机房温控业务营业收入 8.56亿元,同比增长 85.91%,占营业收入比例 49.96%,是公司第一大主营业务。数据中心行业温控系统需求结构继续变化,公司率先大力推广的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作为风冷方案中最有效的降低能耗的成熟技术之一,已获广泛认同,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 AI 等新的应用场景出现,对算力设备和承载算力的数据中心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促进了数据中心的需求。随着算力密度的提高,算力设备、数据中心机柜的热密度都已显著提高,加快了液冷技术的导入。 2024年中报公司来自数据中心机房及算力设备的液冷技术相关营业收入约为上年同期的 2倍左右; 2)机柜温控业务营业收入 7.02亿元,同比增长 6.11%,占营业收入比例40.97%,受储能行业增速放缓,公司机柜业务增速有所放缓,2024年上半年公司储能应用的营业收入 6亿元,同比增长约 11%; 3)其他业务营业收入 0.8亿,同比增长 27.18%;轨交空调 0.48亿,同比增长 35.88%;客车空调 0.28亿,同比增长 42.35%。 费用管控良好,扣非净利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向好2024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30.99%、10.7%,毛利率小幅下滑1.05pct,但是公司净利率同比上升 3.13pct,扣非净利率 10%,同比上升3.52pct。 分业务来看,公司机房温控、机柜温控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0.62%、30.7%,分别同比+1.05pct、-2.57pct。受储能行业增速放缓影响,机柜业务毛利率有小幅下滑。 2024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6.81%、4.57%、8.37%0.39%,分别同比-2.23pct、-0.91pct、-0.55pct、+0.39pct。公司四项费用率为 20.14%,同比大幅下降 3.29pct。公司规模效应明显,费用管控良好带动四项费用率大幅下降,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温控散热平台型公司,机房液冷+储能温控散热双轮推动业绩增长公司是业内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和产品提供商,致力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算力设备、通信网络、电力电网、储能系统、电源转换等领域提供设备散热解决方案。 公司对冷板、浸没等液冷技术平台长期投入,2023年 6月公司作为液冷产业链上游代表厂商受邀出席《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的发布。2023年 11月公司作为专业提供数据中心全链条液冷、覆盖“制冷弹性”及“气流优化”等关键技术代表企业助力中国电信发布《新一代智算数据中心(AIDC)基础设施技术方案》白皮书,提出未来三年液冷应用的愿景:2023年技术验证,2024年新建项目 10%规模测试,2025年以后新建项目50%以上规模应用。 公司已推出针对算力设备和数据中心的 Coolinside 液冷机柜及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相关产品涉及冷源、管路连接、CDU 分配、快换接头、Manifold、冷板、长效液冷工质、漏液检测等,“端到端、全链条”的平台化布局已成为公司在液冷业务领域的重要核心竞争优势。得益于液冷需求的快速增长及英维克在液冷的“全链条”平台优势,2024年中报来自数据中心机房及算力设备的液冷技术相关营业收入为上年同期的 2倍左右。 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电化学储能系统温控的厂商,长年在国内储能温控行业处于领导地位,也是众多国内储能系统提供商的主力温控产品供应商。 随着“双碳”目标的展开,储能电站的建设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在原有风冷系列机柜空调基础上,公司在 2020年推出系列的水冷机组并开始批量应用于国内外各种储能应用场景。 公司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与方案,2024年 1月推出应用于储能 PCS 的Pack+PCS 融合液冷机组,变流器可实现 55℃下不降额且解热能力提升30%;2024年 1月公司在行业内率先交付了针对 5MWh 高密度大容量储能系统的 BattCool 储能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实现全年能效比 AEER高 30%以上。公司借助在储能行业的品牌优势和客户基础,以及持续的创新与高品质产品,持续地积极拓展国内外客户并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中报公司来自储能应用的营业收入约 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 11%。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温控散热平台型公司,技术储备丰富,市场地位突出,受益 AI 算力建设和储能行业发展,数据中心温控散热和储能温控散热双重驱动增长。 我们预测公司 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8.04亿、63.56亿、81.19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3亿、6.82亿、8.92亿,对应的PE 分别为 30.21X、22.72X、17.36X,公司估值合理,与增速匹配,业绩稳定性强,增长可持续性强,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
|
|
通达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6-03
|
6.38
|
--
|
--
|
6.28
|
-1.57% |
|
6.28
|
-1.57% |
|
详细
投资要点: 通达股份披露 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5.73亿元,同比增长 1.26%;归母净利润 8263.67万元,同比下降 32.37%。 2024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57亿元,同比下滑 12.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53.32万元,同比下滑 58.06%。 聚焦主业电缆业务稳健增长,军工板块受需求影响下滑计提商誉减值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5.73亿元,同比增长 1.26%;归母净利润8263.67万元,同比下降 32.37%;扣非净利润 7732.07万元,同比下降17.28%。 分业务看: 1) 电线电缆营业收入 28.11亿,同比增长 7.55%,占营收比例为 50.43%; 营业利润 4.09亿,同比增长 25.09%,占总营业利润的 79.69%; 2) 航空零部件加工营业收入 1.55亿,同比下滑 11.72%,占营收比例为2.78%;营业利润 0.5亿,占总营业利润的 9.77%; 3) 铝板带营业收入 25.71亿,同比下降 4.55%,占营收比例为 46.14%,营业利润 0.45亿,占总营业利润的 8.75%。 公司 2016年收购成都航飞进军航空零部件加工业务后,先后投入了大量资源培育成都航飞快速成长。2021年公司开始逐步加大线缆主业的发展力度,改组销售部成立五大事业部,加大营销力度,电线电缆业务开始取得明显的增长。2023年电缆业务实现营收 28.11亿,同比增长 7.55%,对比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 61.95%,3年复合增速 17.43%,比 2016年-2020年电缆业务营业收入复合增速(+2.62%)明显提高。 航空零部件业务受主机厂订单需求及军品价格下行的影响,近年出现明显的下滑,公司 2023年营业收入 1.57亿,同比下滑 11.72%,净利润 2417万,同比下滑 57.19%。因此,公司 2023年报已经计提商誉减值 7936万元,剩余商誉 1.84亿元,经过计提后商誉风险进一步释放。扣除商誉减值影响,公司 2023年实际净利润约 1.6亿,对比去年有明显的增长。 电线电缆毛利率稳步提升,航空零部件加工毛利率下滑明显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 9.2%、同比上升 1.2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 1.62%,同比下滑 0.13个百分点;扣非净利率 1.39%,同比下滑 0.27个百分点。 分业务:电线电缆毛利率 14.54%,同比上升 2.03个百分点;航空零部件加工毛利率 32.39%,同比大幅降低了 14.55个百分点;铝板带毛利率1.75%,同比提升 0.66个百分点。 公司重新聚焦电线电缆业务后,业务毛利率呈稳步上行趋势,从 2021年最低点的 7.14%,逐步到 2022年 12.51%、2023年 14.54%,电线电缆毛利率的稳步上升对公司净利润增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航空零部件加工业务受军工主机厂需求和军品价格改革的影响,加工费有明显的降价,导致毛利率有大幅度下滑,但从最终毛利率水平来看,军品业务毛利率有望触底企稳,向下空间已经调整到位。 2024Q1需求情况良好,受交付节奏影响财报不佳2024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57亿元,同比下滑 12.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53.32万元,同比下滑 58.06%。 公司 2024Q1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8.73%、1.62%,对比 2023年报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电线电缆业务新签订单量创上市以来同期新高,但受下游客户需求节奏影响,发货量同比下降;航空器零部件精密加工及装配板块受行业政策影响,中航工业下属各航空主机制造单位释放需求减少、生产订单下发出现波动变化,且对批量产品采购价格进行调整,以及新产品研发占用较多产能、研发费用增加,致使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航飞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和产品毛利率出现较大下浮。 电线电缆和铝板带两大现金牛业务需求稳健增长电线电缆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在我国机械工业的细分行业中位居第二,产业规模超过万亿,仅次于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公司电线电缆主要客户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铁集团、国投、电建、能建等大型央企,以电网客户为主。在“十四五”纲要中,提到了优化国内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的比重,建设智慧电网和超远距离电力输送网。电线电缆整体需求稳健增长。“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电网投资 2.4万亿元,南方电网计划投入电网投资 6700亿元。国家电网预计 2024年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超 5000亿元。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中度较低,前十名电线电缆企业占国内市场份额尚不足 12%。对标欧美发达国家产业集中度比较高,其中法国前五名电线电缆企业占其国内市场份额达 90%以上,日本前七名电线电缆企业占其国内市场份额达 65%以上,美国前十名电线电缆企业占其国内市场份额达 70%以上,均已进入寡头垄断竞争阶段。随着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对电线电缆需求的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趋势会越来越高,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中长期有望充分受益。 铝板带业务是公司近年拓展的新业务,公司 2022年开始迅速做到 26亿营收规模。铝板带业务回款很快,周转率很高,给公司带来稳定的利润。公司下一阶段进一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有望成为另一个现金牛业务。 十四五下半场军工需求释放+C919放量,公司军工业务有望重启高增长随着航空工业“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持续完善,航空器零部件、大型结构件和航空部件装配科研生产业务准入制度逐步健全,民营零部件加工企业向产业链下游拓展,承担航空器零部件、大型结构件生产研发业务和航空器零部件装配任务的民营企业任务级别显著提升。 子公司成都航飞主要从事飞机结构零部件及大型关键结构件的高端精密加工制造与部组件装配服务,产品包括机体钛合金、铝合金框、梁、肋、接头等数控加工件,钣金成型模具、复合材料成型模具,以及飞机部组件产品,覆盖多款主要军用机型以及中国商飞 C919、C929等民用机型。 公司是国内航空器零部件行业首家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德国 DST 智能化航空器零部件柔性加工生产线的民营企业。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内飞机零部件加工单人单机、人员密集、效率低下的传统模式,进而实现数字化、无人化、集约化、效能化的智能高效生产。在行业内,成都航飞已形成技术水平高、研发周期短、工艺路径优化、设备先进等整体优势,尤其在大型复杂结构件工艺研发上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 2024年,十四五规划进入下半场收尾阶段,军工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带动军工配套行业迎来底部反转。另外,国产大飞机 C919进入放量阶段。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2020-2039年民用飞机市场预测年报》,未来 20年我国客机市场将接收 50座以上客机 9000余架,金额达 1.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0万亿元,按照占比,民用航空器零部件及加工市场规模将达到 1.2万亿元。在目前全球单通道干线客机市场供需失衡的背景下,C919将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公司作为 C919航空零部件加工产业链优质供应商将中长期受益。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国内电线电缆核心供应商,电网、高铁等行业需求稳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具备中长期成长的空间,航空零部件业务有望受益十四五进入收尾阶段,军工需求释放迎来业绩拐点,此外国产 C919大飞机进入放量阶段,公司航空零部件军工业务有望充分受益。我们预测公司 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64.21亿、73.65亿、82.67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4亿、2.41亿、2.96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17.2X、13.81X、11.27X,考虑到公司估值合理,股价充分调整,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电网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不及预期;2:产品交付不及预期;3: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4: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波动;5:军工需求不及预期;6:C919量产进度不及预期。
|
|